2024年4月18日的一封内部电邮写道:“北京那边情况突然紧张起来。”
《风险摘要》指出,有“三名国安人员”拜访了该校驻中国办公室。
一名当地工作人员被“就香港研究中心的研究和未来发表的论文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盘问”。
“盘问的语气充满威胁,并明确要求停止研究活动。”
另一场拜访中,国安官员声称学校网站被封锁,是因为该网站上有维吾尔研究内容。
最终,2024年9月的文件记录写道:“当学校决定不再发表中国强迫劳动的最终报告后,国安部门立即改善关系,对员工安全的威胁似乎解除。”
校方表示,这些内部通信须放在整体背景中理解,并不代表校方政策。
令局势更复杂的是,该校的强迫劳动研究实验室(Forced Labour Lab)于2023年12月发表了一份关于服装供应链的报告,其中提到香港服装供应商盛泰集团(Smart Shirts Ltd)。该公司随后提起诽谤诉讼。
伦敦高等法院于2024年12月初步裁定,该报告确实构成“诽谤”。
案件的全面审理尚未展开。谢菲尔德哈伦大学届时将对该公司的指控进行辩护,但大学的保险公司已告知,与整个社会与经济研究所相关的“任何诽谤、诋毁或中伤”索赔均不再受理。
此时墨菲教授的国际声誉已逐渐提升——她的研究被英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国会引用。2023年底,她曾暂时离职,赴美国国土安全部协助执行《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
她离职期间,随着中国压力与诉讼缠身,学校于2025年初决定关闭她的研究单位。
2024年8月的一封电邮写道:“尽管外部资金持续支持,我们仍决定终止该研究,以维护学校利益。”
邮件又说,不发表最终报告的目的,是希望“减少外界对校方运作的进一步审视,从而解决相关的义务问题”。
但拒发报告违反了与资助机构的合约条款。学校最终决定关闭整个单位并退回剩余资金。校方辩称,研究组在外部合约结束时解散是正常做法。
墨菲教授于2025年初返校后,学校告诉她,由于“企业保险状况……以及我们对在中国和英国工作的同事的关怀义务,大学决定不再继续她对中国供应链和强迫劳动问题的研究。”
她进行的任何校外活动也需审查是否“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