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J:
不管是學術,教授,學生質量還是留學生,其實都有很優秀的人。其中一些可以說是極其優秀了。
很多人對石溪的負面感受來自於生活體驗上遇到了難過的事但是不知道怎麼尋求幫助,因為學校太大了,找到準確的部門需要一點信息檢索技巧。
上一任校長非常努力的刷排名,但是遇到了全美公立大學砍經費,於是不得已取消了很多人文專業保排名。現任校長比起之前,已經更加重視學生體驗。石溪的排名在新usnews調整排名權重以後還漲了很多。這是從整體來說。
從中國留學生的體驗來看,石溪本科錄取標準相對美東的其他傳統強校真的是低到離譜,比社區大學強不了多少,這導致本科留學生學風長期有問題。從我上學後,能感受到正在努力改,在多挖掘普通城市家庭的理工科學生而不是不學無術的混子。但是rebranding的成效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才能顯現。
本科大陸留學生的學風問題還是老樣子。這一點只要學校不改自己在國內留學中介那兒的定位的話就無解。我估摸着現在學校一直壓着強勢專業的本科GPA和四年畢業率也是因為要把中介那兒收來的扶不上牆的人多少制衡一下,別讓他們太輕鬆畢業了給學校學術聲譽添亂。
強勢專業的碩博研究生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其實只要避開學校周邊的華人房東團伙,生活會開心很多。
以及,華人房東團伙很多都活躍在畢業很多年的學生運營的學生論壇上。論壇其實沒什麼辦法,而且因為廣告收入的原因,甚至會有沆瀣一氣的趨勢。大學的官方網站資源至少在房源合法性上保障好得多。留學生因為新環境下的機緣巧合,容易陷入信息繭房不自知。本科生還是要多參加學校給國際學生花心思做的活動,少依賴單一的信息來源。(研究生都成熟了,大部分不會這麼被動。)
被其他回答提醒到了,今天專門去查了一下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看了一眼課程設置,立刻明白怎麼回事了。印象里我一直知道有這個學院,但是和影子學院一樣存在感不強。根據課程設置的階段要求,這個項目能看出來,設置的目的就是為了把讀不了STEM的本科學生給再次分流到一個輕鬆的環境,學點旁的東西,然後兜底一個學位,把他們罩到畢業。
看他們的本科課程要求,一個人把物理數學化學生物的大一入門課兜完了一圈,卻沒有任意一門這些基礎學科的高階課,而是去上課號ETS開頭的管理/社科。這就是把被虐到的學生和高要求的項目隔離開的辦法。可以把這個項目理解為liberal arts學位的理工科鏡像。
這當然是個治癒養老的項目,而且也方便和把孩子送來學一門」理工科「的中國家長交代。其實只要孩子還願意待在學校,這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尤其是比起我們這一屆聽過的更糟糕的都市傳說。比如被退學但是不敢和家裡說,於是遊盪在學校周圍做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二手車生意。
不過本科生水平的巨大反差也可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