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篇帖子。
(轉載知乎)想要出國,據現在情況而言,是本科留學還是碩士留學?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4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5

本科和研究生留學的最大區別是資金,因此要看你的預算。 預算多的話,也可以本科的,不想有太大負擔的話,建議是碩士的時候再出去。

其次如果本科考上的985或211 ,還是建議現在國內讀,省錢的同時還更有性價比,畢竟不少企業招聘的時候排出了留學生,所以如果是想要在國內發展的話,還是建議先在國內讀第一個學歷。

當然還有你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和獨立能力了,如果語言不是很好, 適應能力和獨立都能都沒有培養過,那還是在國內讀完本科,這樣能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和獨立學習的經歷,到了完全陌生的海外會過得更舒服,學得更多,才能體會更多哦。



作者:羅一蝶 Inn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37522858092913164/answer/19379186914602200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5

葡國留學Michelle:


如果在國內能讀到985級別,又不想花太多錢的話,可以考慮碩士出去。

如果在國內學校一般那就直接本科出去。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5

Dave:


這不得看你家裡有多少錢?本科出去讀書動不動三四年,那沒個幾百萬的投入是不太行的,碩士就少多了,而且讀碩士的話學生一般年齡也大了點,有一定的自主自理能力了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5

移民英語Julie:


建議根據家庭經濟條件確定,經濟很好,從本科開始; 不然,就碩士留學。

歡迎看看答主的系列文章了解加拿大的大學申請:

加拿大與中國的高等教育(三)69 贊同 · 67 評論 文章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6
作者:丁斌聊日本留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37522858092913164/answer/19443871624611806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經濟條件較好可以本科就去留學,經濟有壓力可以考慮修士(即碩士)留學。同時除了經濟情況,也要看同學自身學習情況。

同學能這麼問,很可能現在還在讀高中,這麼早就有規劃未來的意識非常棒,那麼接下來老師重點介紹一下日本本科留學相關情況,給同學做參考。

日本本科(學部)標準學制4年,多數留學生需先讀1-2年語言學校備考EJU。所以實際畢業耗時5-6年(含備考)。預算的話要看你是公立校還是私立校,以及是否拿到獎學金、打工等,很難一概而論。

日本本科留學生需考日語(400分) + 文/理科(200分) + 數學(200分),頂尖校要求總分650+/800(例:早稻田商學部)。一般托福80+(MARCH以上私立必備)以及還有校內考小論文/面試。

老師是02年高考無望之後,隻身一人去到日本,並且勤工儉學,奮發讀書,從語言學校到專門學校,最後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考上了東京工業大學,同學如果提早開始準備,並且家裡給與支持,相信留學之路也會更加順利。

首先同學需要知道,日本留學因為不像歐美國家一樣是申請制,而像國內需要高考一樣是考學制。

甚至除了統一的考試(留學生EJU考試)以外還有校內考,整個考試過程極其繁瑣,所以需要投入的準備時間非常長,建議早開始準備,減少在時間上的浪費。同學有考慮本科留學,應該現在是高中生,接下來就說說常規高中生赴日途徑。

常規高中生赴日途徑

國內高中在校期間可以同時準備EJU考試,高二參加完會考,拿到畢業證後,直接入學日本的語言學校準備EJU考試,選擇申請純英文教學的SGU項目。

關於日本留學有問題歡迎隨時諮詢我:

丁斌聊日本留學

355 次諮詢

5.0

東京工業大學 工學碩士

13167 次贊同

去諮詢

因此接下來就主要講講在校期間準備EJU以及高二後脫產準備EJU的優缺點和各自存在的隱形風險。

圖源:JASSO官網

因為不知道同學的高中是傳統的備戰高考的高中還是國際部,如果是國際部,比如東北育才的日本部基本從高一開始就在備戰EJU,那同學完全不需要擔心,跟着學校的進度走就行,而如果是普通高中的話,那涉及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平衡校內課業和EJU考試了。

日本的EJU考試和國內的高考的側重點不完全相同,並不是在校內學好高考內容,EJU就能考高分了。因為不少同學們都覺得「EJU就是再難,還能難過國內高考麼」,便在高二之前都優哉游哉地只學國內的知識點,也沒準備報個語言學校。

到時候脫產學EJU,結果等到會考完真的開始備戰直接EJU就傻眼了,發現考試範圍都不一樣,臨時抱佛腳地準備很難考高分和好學校。

關於學部校內考可以參考:

學部校內考全解析!內含詳細應對攻略5 贊同 · 0 評論 文章

因此,建議同學在課餘時間報一個針對EJU考學的私塾,國內線下的塾或者日本塾的線上授課都可以,只要EJU升學業績好就行。

這種方式比較累,但萬一沒有合格不錯的日本學部,也可以參加高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整體時間和金錢上的花費也會比赴日就讀語言學校的途徑要少,比較適合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在不影響校內學習的情況下,EJU也一起學。

而如果同學準備去日本讀語言學校期間備戰EJU的話,因為現在日本學部的考學內卷非常嚴重,千萬不要在考學階段就半工半讀。雖然語言學校只上半天課,但如果用剩下的半天去打工的話,學習就只能留到後半夜了,非常影響學習效率。

每年都會有不少在語言學校備考,但經濟方面問題實在太大,不得不去打工的同學。這些同學雖然很努力,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後半夜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合格的大學也大多不太好。

但因為日本的考學是在EJU考試後,有校內考的,在語言學校的同學,可以利用自己「人在日本」的優勢,儘可能多地報考學校,提高整體合格機率。

選擇脫產語言學校備考的話,需要語言學校1年大概15萬人民幣左右的啟動資金,而且選擇高二參加完會考就留學的話,就勢必導致只剩下日本留學這一條路,沒辦法回頭了,同學一定要慎重考慮是否要給自己留一條參加高考的後路。

另外提醒同學注意一下,就算選擇語言學校,也不要指望語言學校能幫你備考,要把語言學校當成一個給你髮長期簽證的機構,並不能在你的考學上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所以EJU相關的學習還是要根據需要,選擇私塾補習或者自己下大力氣去學的。

除了這兩種方式以外,常見的誤區還包括「日本留學不需要英語成績」,以及「我只報考最想上的學校」兩個方面。

其中很多同學以為「都上日本留學了,肯定不用英語啊」,但如果想上國公立大學的話,是基本上得有80分的托福才穩的。因為托福基本每周都有考試,同學可以報個托福班系統學一下之後,多參加幾場考試,把英語成績刷高。

總結下來,同學需要準備:托福成績+日語成績+儘早開始備考EJU(考慮一下是否需要赴日就讀語言學校,脫產備考)。

以上,希望能給同學提供一些思路,做出合適自己的選擇!預祝同學學習進步!如果有其他日本留學、簽證、永駐、就業等問題,也可以私信聯繫我或者來我直播間現場溝通。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6

河之右者:


根據自己的家境和自己的能力選擇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6

學習俄語:


國內統招本碩博,雙一流,更加貨真價實的學歷。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7

關於本科還是研究生出國留學一直都是學生和家長都很關心的話題。這個問題其實挺個人的。就個人經歷來說,我覺得本科留學會更好一些。因為一個人的價值觀、思維習慣、學習方式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所以高中畢業之後到國外學習3~4年的本科,或者5~6年6~7年的本科,時間是比較合適的。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研究生出國會更好,首先是時間短、投入成本低,其次,可以在國內讀大學期間積累一定的社交圈、有一些自己的朋友。

從經濟條件來說,如果你家裡能夠給到你充裕的資金支持,本科出國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如果經濟條件有限,整體的留學預算不超過40萬,那就只能選擇研究生了。因為40萬去留學,本科肯定是不夠的。另外,如果你是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性格不是很獨立,那樣最好是考慮研究生留學。


選擇碩士留學如果說準備的話,一般來說至少要提前一年,所以你最晚應該在大二就開始。再晚的話,在大二結束上大三的時候做相應的準備也是來得及的。當然,留學準備肯定是越早越好,如果一早就有留學的打算的話,從大一就開始準備是最好的,這樣就不至於等到大三發現GPA(績點)不夠而亂了陣腳。至於說網申,從大四甚至大四的下學期開始都是不晚的。



作者:Cherry留學小助理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37522858092913164/answer/19382665266302613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9-20 23:07

舉個栗子唄:


你國內大學和專業要是不行,復讀也不可能去更好的

那就出國考本嘍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