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3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如何從通縮中恢復的?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6:59

都做出了什麼努力?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6:59

作者:工業人舒拉頓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19302772026137359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擺脫通縮進入連年通脹的最大功臣就是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普京發動的特別軍事行動直接導致俄羅斯受到已開發國家全面制裁,從而導致能源、木材、肥料、糧食以及大量其他工業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引發全球供應鏈動蕩,而日本作為世界資本主義供應鏈上最脆弱的一環,完全地承受了供應鏈紊亂和物資短缺導致的通脹,從而實現了自2022年以來的連續通脹。

當然,普京大統領的努力居功至偉,日本本土企業的抉擇也至關重要。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讀者都不能理解為什麼能源、木材、肥料、糧食這些到處都能找到替代供貨商的大宗商品竟能在開戰3年半後依然陰魂不散推動日本通脹。這其實第一是因為日本失去了在本土擴大木材砍伐、糧食種植或者肥料生產的能力,甚至連擴大海外採購進口的能力也三喪失了。但同時更重要的則是因為日本企業本身將俄烏戰爭視作商業轉型的絕好機會,根本不想解決短缺問題反而藉此機會大幅漲價。如此一來,普京一拳打斷供應鏈創造契機,日本企業擺爛名正言順短缺漲價,通脹由此而發。

至於日本企業為什麼渴望漲價,不想擴產,原因也很單純,就是要通過漲價撈乾淨市場最後的利潤和機會。日本本土是一個狹小的衰退市場,人口越來越少,企業越來越少,人均收入持續下降,企業大量倒閉,活下來的也大量從海外採購。兒與此同時,除了少數巨型企業和細分賽道的小企業,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國際競爭力,甚至連出海能力都沒有。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日本企業來說,他們的現狀就是只能守著日益縮小的日本本土市場等死。

既然市場的規模沒有增長預期,那想要擴大營收就必然要漲價。尤其日本市場雖然增量為負,但還有大量老登持有巨額資產不動彈,只要pua到位,通過漲價賺取這筆錢就大有可為。只不過由於前述的日本經濟狀況,大多數日本企業長期處於想漲但又不敢漲的尷尬境地,畢竟消費者和客戶也沒錢,漲了之後敗壞名聲導致自己先掛了得不償失。然而俄烏戰爭打開了這一局面,戰爭作為不可抗力因素,又是由普京這個大魔頭髮動的,藉此漲價天經地義,不需要承擔道德壓力。因此跟俄烏戰爭扯得上關係的企業紛紛藉此漲價,有漲無跌。

比如在此輪通脹中的最熱門話題大米,其實農協蓄謀大米漲價長達數十年之久,原因也很簡單,日本大米沒有國際競爭力,而吃日本大米的日本人每年都在快速減少,種植大米是一項長期來看毫無希望的垃圾產業,農協巴不得立刻漲價兩倍到五倍來賺乾淨最後一筆錢。但是大米作為日本人不可替代的主糧,輕易漲價必然導致極大阻力,因此一直到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帶來社會通脹已經啟動,各種生活物資普遍漲價,大米才混雜在其中開始猛漲。而為了正當化大米漲價,農協也在事前事後持續炒作中俄兩國壟斷肥料農藥供給,俄烏戰爭和中國的惡意採購大幅炒高石油價格,大米漲價勢在必行等甩鍋言論。然而由於此輪大米價格爆漲150%~200%實在吃相過於難看,這種甩鍋言論最終沒能實現轉移視線的目的,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出動小泉來降低米價。

當然,大米只是諸多推動通脹的商品中最知名,最容易理解的一項。其他商品漲價對於通脹的推動就更隱形,更容易甩鍋給俄烏戰爭或者隨便甩給中國人,在此就不多說了。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6:59

作者:黃彥臻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19165629597836863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看之前的很多人問,會不會跟日本一樣,會不會跟日本一樣,我單獨開個帖子寫吧。

我的答案是「想得到美」。

看過我之前的圖的應該知道,日本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一直保持著溫和通脹和間歇性通縮交替的狀態,1999年日本將利率下調至0%,2001年開始QE,2008年開始超寬鬆,2012年安倍「三支箭」開始QQE直到今天,那麼問題來了,錢去哪裡了?

1986年《廣場協議》日元被迫升值開始,日本就開啟了「黑字環流計劃」,通過低息貸款系統性推動企業大規模向海外轉移和投資,「海外再造第二個日本」就是這個階段被提出的,答案其實非常明了了,在泡沫破裂後,面對寬鬆,當然有一部分被儲蓄了起來,但大量日元本幣流出日本走向全球,停在了各大跨國企業的經常賬戶上,停在了各大銀行的儲備賬戶上,全球央行儲備的日元從1992年的10萬億日元到2023年的120萬億日元(雖然比例從9%下降到5%),日本2024年海外淨資產規模是440萬億日元,日本GDP是600萬億日元。(一有人說日本經濟不行就有人吹海外還有一個日本,就沒想過另一個日本是怎麼來的?)之前就寫過,近20年,全球最便宜的錢就是來自日本,這就是為什麼之前判斷日本加息會是一個長期過程,進一步通脹也是長期過程。

你要知道從某種程度上,日本無錨印鈔還能保持所謂的「30年通縮」簡直是一種奇蹟,你可以認為日本對外花了30年的錢,但沒有什麼代價。當然這肯定會造成國內失業和財富集中問題。中國在釋放了大量流動性後還想要「持續通縮」就得黑字環流,目前短時間來看人民幣壓根就沒有這個信用基礎也沒有這個國際環境(至少在2030年之前),困在國內最終通脹是必然。


其實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1853年美國「黑船事件」給日本帶來了衝擊促成了「明治維新」,日美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冤家,大多數時間都低眉順耳,但每隔40年,日本都會在美國頭上拉個大的。1900左右日美夏威夷爭端和勞工問題,引發美國反日浪潮,1941珍珠港反日浪潮,1982年美國反日浪潮1989年日本收購洛克菲勒大樓,2024年日本收購卡耐基的美國鋼鐵公司應該只是一個開始。(笑)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6:59

知乎上最常提起的兩個改善:

一 1991年辦理的最後一批30年房貸還完了。

二 掌握財富的昭和老人死光了,財富流入社會。

一是真的,但是二就是張冠李戴了。普通人手裡才多少錢,你頂多說拿高退休金的人死了,改善了社保收支,不可能因為老人死了遺產稅就溢出這麼多錢。

真正死亡的是昭和老企業。日本和中國雖然都是房地產泡沫,但債務的主體不一樣,日本的債務除了個人房貸,很大一部分是企業(以及背後的財團銀行)投資房地產,地產價格下跌導致的虧損。因為這些企業本身的經營沒問題,虧損純粹來自資產貶值,所以才叫資產負債表衰退。經過30年,這些企業有很多破產了,或者被兼并後處理掉債務,相當於債主死了,社會的債務總量自然就少了。

這也是為什麼失去的20年間GDP增長停滯甚至下跌,因為你80年代的增長是投資拉動起來的,投資變成了債務,然後每年的經濟增長都用來填債。把80年代的增長均分到30年間,就是真正的增長率了。



作者:Jupiter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191036453169736202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0

因為我們通縮了,大量資金要獲利出逃

相比於不穩定的歐美。。。

就那移民,黑人,犯罪率。。。

日本簡直是資本出逃的天堂。。。

當然了,這都是一陣風,只要一隻腳邁出去了,最後到哪裡,就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了

當然你想問的是,我們如何走出通縮對吧!

答案和日本一樣,讓全世界或者重點資本強國的資本開來投資我們!

他們都來中國投資,通脹自然起來!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但是該怎麼做呢?

國際社會一直都認為下一個世界生產工廠是印度

這個國際社會包括了大量中企,比如五礦啊。小米啊,上海電力啊。等等好多好多。

印度好多的大型重工業,科技產業鏈,不都是中國企業因為產能過剩跑過去幫著建立起來的?

我們引用當年國際資本投資中國時,人民日報的一個標題,資本是沒有國界的!

資本都是哪裡有錢轉去哪裡,什麼時候有國界過呢?



作者:偶不是狼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191971684254663567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0

法克織湖:


根源還是熬老頭戰術,人一死,工作崗位就騰出來了,兒女拿到遺產也敢消費了。

這一死,比老登活一輩子的貢獻還大。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0

KKT閒逛中:


因為日本的通縮其實也只縮在房地產上,

松屋的牛肉飯,從我來日本的280這些年一直在漲都多少了,哪裡縮了。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0

馬健雄:


你和日本人說這句話,他們只會覺得你是安倍晴明的弟子

GDP輸完鬧鐘輸德國,和英法坐一桌已經夠丟臉了,還要提防三哥和南偽後來居上——再輸就要輸海島和沙俄了……

新世紀以來就沒一個產業抓住風口,甚至二維碼這個自己發明的好項目,讓鬧鐘拿去給自己發大財了

這已經夠慘了,然後看看自己以前的強勢項目:汽車行業?豐田和本田的老闆天天圍著BYD搞逆向研究;動漫產業?人家外包團隊直接在新番貼通遼汗國;遊戲產業?索尼罪大惡極,竟然給mhy搭台唱戲;就剩下音樂和足球這倆還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了……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1

焚劍煮酒:


老齡化的一代人經過30多年自然的老去。

這30多年中背負高房貸還完,

老齡化的一輩人走了。把自己的遺產留給孩子。

繼承遺產的孩子就可以消費了,自然從通縮中恢復過來了。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1


RainBow丶雷電:


日本處理自己的債務問題和問題的時候有便車可以搭。日本事實上分享了東亞地區最大的一波,有了這些紅利才有日本處理自身經濟問題的空間和時間。

沒有外部輸入,日本僅靠自己的基本盤解決不了通縮問題。當下東亞大國瘋狂外逃的資本正在給日本注入新的活力,日本才有溫和通脹。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