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威胁
在纳坦兹设施遭受轰炸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发现现场存在放射性污染,但该机构称设施外的放射性水平未发生变化,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矿物学与放射性废物管理讲座教授克莱尔·科克希尔(Claire Corkhill)向BBC说:“铀的放射性传播范围其实并不远。”但她也指出,对于靠近现场的人来说,仍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科克希尔教授强调:“就人体毒性而言,你绝对不希望吸入铀颗粒,也不想摄入这些物质。”
她解释说:“因为铀颗粒可能会卡在细胞中,例如肺部或胃部,然后缓慢地发生放射性衰变,这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除了放射性问题,化学暴露对附近的人也可能构成威胁。
班戈大学(University of Bangor)的核材料科学家西蒙·米德尔堡(Simon Middleburgh)教授指出:“如果发生事故,离心机释放出其中的六氟化铀(uranium hexafluoride)气体,那将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化学灾难。”
他补充说:“如果六氟化铀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会变得极具腐蚀性且危险,因为它会形成一种非常强的酸。不过,这种影响不会对远离事故地点的环境造成大范围的冲击。”
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其“事故与应急中心”一直在全天候运作,并将继续监测伊朗核设施的状况以及现场的辐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