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8篇帖子。
(轉載知乎)2025年了,博士畢業是做博後,還是直接找教職?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5

國內博士畢業。

最近在知乎上聽到一個詞叫「博後學歷化」。

2025年代了,如題所述的問題,答案是否有變?該怎樣?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5

作者:追光者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03283733/answer/4644352999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了解到的幾個情況,但案例不多所以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僅供參考吧

一個重要的信息是,很多學校發出來招聘信息都是在上半年的三四月份,說是常年招聘,但名額是有限的,所以在論文差不多夠了的情況下,早投簡歷。

現在還是有很多學校願意接收博士應屆畢業生,主要是看論文,省屬一本以上基本只看一二區論文,三四區作用很微小,上海兩所211基本都得5篇以上,否則學院都通不過

現在有博後經歷的越來越多,博後一般除了會有更多的文章,甚至文章的層次會更高,還會有一點基金項目,因為很多出站都要求了,部分有的會有一些獎項

所以應屆博士畢業生在這些方面不佔優勢,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機會,因為有些學校給的offer不一樣,講師+非升即走算正常,師資博後屬於大趨勢,而博後去應聘則一般是講師或特聘副,待遇其實不會差很多

對於沿海城市211以上,很多會卡ben科學歷,有的已經趨於飽和,招人很少,要麼有帽子,要麼就只能師資博後,留下來的要求基本也都是青基

部分排名靠後的985,如果不是強勢學科,要求不會太高,但口子在收緊,某沿海985已經不收應屆了,要求海外博後,多發幾篇論文就行,但形勢會變,所以後邊不好說,很可能會要求海優等。

對於二本左右的學校,博士學校好一點,論文不拉胯,一般會有機會,但主要還是看論文。

對於海外畢業的博士,現在很多省市會有單獨的政策,比如前200院校畢業的,會有機會參評地方小帽子,這個會是加分項,有些學校願意在論文上降低要求

對於普通人來說,現在的局面就是想躺也躺不平,想卷也卷不贏,所以以前有些可能說學校降級就能進的,現在如果想去可能得降好幾級才能得到一個安身立命的職位。

所以結論是,如果想應屆博找教職,想躺平,就去差點的學校跟科研say goodbye,但基本好多人情世故不會讓你躺的那麼平的,而且要注意避坑;不想那麼平,就準備5-7篇起手的好論文,去個211試一下,但無論如何要快,否則形勢一變,機會全無。

如果年紀小,二十七八歲博士畢業,果斷出去博後,不管以後進高校還是去企業,都建議去國外博後,這個建議起碼未來3-5年有效。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5

momo學術版:


還選呢?

是不想找教職嗎?是壓根找不到教職才去博後。

所以建議能教職上岸就上岸,過幾年正常人生活比啥都強。

這傳銷行業早晚完蛋,和吳柳芳練體育有啥區別?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6

這問題恰如「高考我是考北大還是考清華?」

「博後學歷化」不會是從我的回答里看到的吧哈哈哈,自戀一波。

兄弟or姐妹,你要明白,對大部分博士來講,ta沒得選。

教職教職沒人要,國外國外去不了,企業企業不招人,醫院醫院更難搞。

而且日益嚴重。

我博士老闆組明年6月畢業的碩士和博士師弟師妹們,迄今為止,一個工作都沒有。

就業形勢之嚴峻可謂是歷年之最。

而這句話在日後的每一年都能拿出來用。

最後的最後,殊途同歸,所有地方都告訴你:「做個博後吧」。

知道為啥麼?

1、博後不佔用編製。

2、博後用起來順手。

3、博後能申請更多基金。

4、招博後的錢一大部分政府和國家出。

所以能在這兩個選項中糾結的人,只有幾種:

1、明顯啥都不知道,沒有被社會毒打。

2、糾結是否去大牛組或者國外大組做博後更上一層樓,還是佔個坑躺平——前提是ta能佔到坑。

3、能佔到坑的前提下,糾結收入問題。

回歸到這個問題,我仍是之前的建議:

沒有人脈的情況下,能占坑先佔坑,想科研就出國。有人脈的您隨便。



作者:joj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03283733/answer/430377102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6

fengkun:


愛爾蘭英國這倆島國經驗就是,博士畢業後,看見合適崗位就投,不管是博後還是講師AP,甚至RA也可以考慮投一下。拿到一個offer無腦接受,拿到多個offer就擇優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大多數人,都會做RA/博後,短的話半年,長的話三年,甚至更久。

愛爾蘭找全獎博士,博後網站:

Recruiters | University Vacancies Ireland

英國找全獎博士,博後網站:

Jobs | Job Search | Job Vacancies on jobs.ac.uk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6

高校老師在江蘇:


感謝邀請!之前對博後還是工作有一個系統性的回答 「關鍵參數法」,這個回答中,我把我拿到的offer做了對比並且講了選擇的依據。

博士畢業後去做博後還是直接就職高校呢?

但是這個裡面有一個問題,我拿到的offer都是國內的,海外的我完全沒有嘗試。但是我還是香港的博士,導師也不是中國人,完全可以繼續跟導師或者通過導師的海外關係繼續在外,結果卻是一個海外的機會都沒嘗試。所以藉著這個問題,說一下為什麼完全沒考慮海外博後甚至教職。

我個人認為回國(大陸)之後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自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自由度

之前我寫過一個【科研自由度

】的回答。

本人在某普通一本就職,副教授,33歲,在團隊,但發展受限,是否該跳槽?

簡單來說,科研自由度帶來了生活自由度和學術自由度。生活上,因為我入職的是雙非本科且非強勢學院,沒有什麼大佬,幹活都是自己單幹。因此也就沒有什麼管制限制,我現在非必要不去學校,一周去學校兩三次,都是因為有課或者開會。其他時間自由。同時科研方向,課題思路,都是自己定,沒人管。我現在做的都是我自己想做的,有樂趣有幹勁。

如果是繼續做博士後,無論是繼續跟着博導,還是跟着博後導師,估計都會有一些限制和束縛。即便是我博導這種管理較松的組,定期組會也是免不了的,而且時常會有一些任務叫人去辦公室面談,不說天天去學校/工位也差不太多。要是嚴格的組搞不好還要打卡,這我更受不了了,跟上面的「非必要不去學校」實在是差異甚遠。

2。照顧家人

此時此刻我全家都過來和我一起住。如果我在港澳台或者國外,家裡人過不來(奶奶2018年腦血栓,康復後不能坐飛機)。實際上,前些年在香港讀博的時候,雖說是比美帝英國澳洲肯定是近很多,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即便是國內境外的香港,回大陸回我家一趟也是非常非常難。這幾年求學期間,能夠回家面對面陪奶奶陪父母的時間,可能加起來也沒幾天,我是感到非常愧疚的。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夠和家裡人多呆一段時間。

上面的解釋已經顯示出,即便我在管理鬆散的原組做博後,也不大可能頻繁地陪伴家人,要是去其他組恐怕會更加困難。但是入職後特別是買房後,家裡人坐着高鐵就過來了。24年家裡人一共來了三次,25年更是直接在這常駐一段時間,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欣慰和幸福。

3。迅速變現

這個是入職後慢慢體會到的,說幾個具體的點大家就明白了。

目前肉眼可見的是,各大高校自23年以來的安家費

 引進待遇

在逐漸減少。儘早入職吃安家費引進費我覺得算是一個很合適的路徑。做幾年博士後回來,未來的待遇我真的是不敢預測。

同時,國家 部委 地方省市 的人才計劃

的難度卻是逐年水漲船高。儘早回來吃一波人才大小帽子的待遇同樣也是一個合適的路徑。幾年後或許有些人才計劃已經不存在了,望洋興嘆多沒勁。

最後,編製這個東西是越來越難了,非升即走

的考核也是越來越高了,儘早入職成為「老人」,在學校學院混個臉熟,甚至培養一些自己的勢力,肯定不是壞事。

4。享受生活

從我之前的一些回答中可以很顯然的看出我是一個有點貪圖享受的人,比如我認為有自己的房子是一種快樂和幸福,比如我特別喜歡車子等等。


那麼我留在外面做博士後,無論是哪裡我都不太可能同時實現「買房買車」的生活。先說買房,看上面的第二點,就說明我不可能定居在海外因此買房有啥意義呢。再說買車,比如香港,停車費巨高,加油也貴,而且道路狹窄地鐵發達,買車也沒啥意義。要是美國,買車應該是要買的但是也就是便宜的二手,跟我現在的奔馳小米邁巴赫差遠了。所以肯定還是回來好,想買啥就直接就買了。

所以綜合來看,海外的博後 教職對我而言都是非常不合適的,回來快樂生活,居家盡孝,吃到紅利,是我的最大心愿。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7


好人一生平安:


若「後」一下可以帶給你更多,就博士後。

若可不「後」直接入職有編,那一定不要後。

想進好城市的211及以上高校的,大多數博士都得後。

想進一般城市一般高校的,若自己實力尚可,最好還是先別後。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7

追逐孤星與殘月:


如果不做博後只能進二本,做了博後能進一本,那就果斷博後。如果做博後出來和沒做差別不大,文章也沒增加多少,頂刊也發不出來,那就先教職。你要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一下,做完博後是否在找工作上面有很大的提升?如果差別不大,就不做,如果差別很大,就去做。這個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不同的人,結論不一樣。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7

鹹魚周:


如果你離985211的教職只差一個博後經歷或者只差一個青基那可以去做一下,如果差的遠還是不要做了,大機率出站後找的工作還不如現在能找的。企業博後不在討論範圍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5-5 17:57

做博後,找教職,不取決於外界,而取決於你自己

首先,博後是給你過渡用的崗位。

原因無非是你博士期間拿不拿得出能承受普世目光成果。

這個成果不是你發了多少篇一區,而是你發了多少篇權威。

我發現知乎有個提問和回答習慣不好,就是大家上來都喜歡說自己發了多少一區,但博士論文沒過、基金沒申到等等。

這個時候就得捫心自問一下,你的一區文章里,有多少是scientific report、plos one之流,又有多少是靠MDPI等出版商「資助」的

懂得都懂。

所以,沒必要糾結是做博後還是找教職,看看自己手裡有多少硬通貨即可,自己比誰都清楚。

以我的專業與方向為例,一般沿海211的「死門檻」兩篇中科院一區,要不然就拿兩篇ABS 3星。當然,要是有篇UTD、ABS 4星或者4星+,會更受歡迎。

如果想走海優的話,一般是在海外熬時間,外加以上門檻超級加倍

雖然數量沒生化環材那麼誇張,但這個門檻足夠讓80%以上的人望而卻步了。



作者:Joel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03283733/answer/4562523797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