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6篇帖子。
(轉載知乎)同樣都是脾氣很好,但為什麼有的人受人尊敬,但有的人卻總是受人欺負呢?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4

比如說宋江和武大郎,一個人人尊敬,一個死的很慘,很落魄,這是什麼原因呢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5

作者:淚痕春雨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902704/answer/6523436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一種人脾氣好,是因為他軟弱;有一種脾氣好,是因為他有修養。

因為軟弱而脾氣好的人,自然會受人欺負;因為有修養而脾氣好的人,自然會受到人們尊敬。

這兩者如何分辯呢?這非常簡單。

你發脾氣時,大家都非常害怕,並紛紛討好你。在這種背景下,你卻依然脾氣很好,這就是因為你有修養。

你發脾氣時,大家都非常生氣,並紛紛打壓你。在這種背景下,你表現的脾氣很好,這就是因為你軟弱。

總的來說,低調是最牛X的炫耀;謙卑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敬。

但是你在低調、謙卑的時候,需要證明你有低調、謙卑的資本。否則,你的低調、謙卑只會換來別人的輕視。

宋江可以用低調征服別人,是因為宋江有低調的資本。花榮非常牛X,花榮見了宋江跟見了自己親大爺一樣;李逵非常恐怖,但是李逵見了宋江跟見了自己親爹一樣。

在這種背景下,宋江再低調、再脾氣好,人們也不敢輕視宋江。一切是顯然的,如果你見到花榮、李逵都屁都不敢崩,敢不服宋江,那真找對人了。

劉備可以用低調征服別人,是因為劉備有低調的資本。關羽非常牛X、張飛令人恐懼,但是關羽、張飛見到劉備永遠都是一副小弟的樣子。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再低調、再脾氣好,人們也不敢輕視劉備,因為你見到關羽張飛都屁都不敢崩,卻敢不服劉備,那真是找對人了。

當然了,黑社會大哥可以用低調征服別人,高級領導可以低調征服別人,是因為人家的身份地位實力那擺著,看到人家低調,誰也會覺得,人家那叫有修養。

普通人想用脾氣好(低調)獲得別人的尊敬,同樣需要用各種方式證明你有脾氣好(低調)的資本。否則,低調也罷、脾氣好也罷,都是軟弱的代名詞。

一個因為軟弱而脾氣好的人。實話實說,大約是這樣的,哥也想發脾氣,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一個因為沒有實力而低調的人。實話實說,大約是這樣的,哥也想高調,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

標註一下。

標註也許是多餘的,但是鑒於太多人總是在兩個頻率上寫答案反駁我,所以只能標註一下。

我只是說一個事實,至於它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正確的?不在我答案考慮之內。

我說的永遠只是一個事實。

人類要原罪,就應說出事實的真相。如果說相關真相,就等於鼓吹相關價值。那我們只能用星爺作品中的兒歌三百首感化這個世界了。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5

作者:簡單心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902704/answer/7855064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那些脾氣很好卻受人欺負的人,可能是「老好人」,「老好人」一般不討好。

為什麼「老好人」不討好?

在百度中輸入「老好人」這個詞條,彈出的解釋是「老好人指的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

在我們這個崇尚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文化中,老好人一詞乍一聽似乎是挺符合文化標準的。可是現實生活里,這樣隨和厚道又溫柔的人,不但不好當,一個不小心還容易幾邊得罪人,費力不討好,恰如體貼的度娘特地告知的——「然而現在社會中普遍反對老好人主義」。


典型的老好人常常是這樣的:

害怕衝突,當面對可能出現衝突的場景的時候,老好人大多會第一個站出來,作為潤滑劑,進行各方的調節及說和,避免衝突升級;又例如職場中,老好人往往會熱情積極,幫助同事,團結集體,誰有著急的事兒了,誰需要支持了,老好人很能夠發揮雷鋒的助人為樂精神,助人解困……

感覺很好啊,團體里、家庭里有這樣一個潤滑的角色,可以避免很多人際衝突和不愉快,給大家很多支持和溫暖。

可是偏偏這樣一個時時的好人,在TA忙前忙後照顧他人的過程中,自己疲憊不堪不說,最後還容易落埋怨,不得好。

這時候,老好人肯定委屈啊,肯定想不通啊,「我處處為別人著想,時時付出,怎麼最後都成了我的錯了,合著我做得多也錯的多……」於是也很容易引起另一個極端的現象,就是「別人都是冷漠不感恩的,我付出也是浪費,以後記住教訓,自己顧自己,不和別人摻和」,從最溫暖的人變成最「冷漠」「傷心」的人。


為什麼溫暖熱情的老好人會常常經歷這樣的人際挫敗呢?

這還要從老好人的人際關係模式說起:



邊界不清

現實生活里,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做了一件事就很難分出心思做另一件事,一段時間花出去,就不能再回來,我們都無比公平的享受著相同的一天24小時,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給到別人的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里的一部分。

如此珍貴的資源,我們都需要精打細算的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而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輕易花費自己如此珍貴的資源呢?第一個可能是人際邊界不清,在我們這個農耕文化延續下來的民族中,保留著農耕時代人情社會的習俗和規則,在以前的社會生活里,一個地區往往是同姓氏族一起生活,生產勞作、婚慶嫁娶,幾乎所有的社會生活細節都是大家一起完成,比如收割的時候,我們家人口不夠了,可以鄉親鄰里共同進行,宗族聯繫緊密,這種互幫互助實際是互相交換的,我家忙的時候你家幫,你家忙的時候我家幫,整體維持平衡。而在現代分工越來越細化,每個人在不同崗位干不同的事,承擔不同的職責,原來適用的這種緊密的連接需求減少了,並且科技的發展為現代人提供了很多可以自得其樂的可能,使得形成人際間的緊密關係不再是一種現實的生存需求(情感需求除外)。

而人際關係的邊界不清,往往意味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你需要我幫助,我放下自己的事情,來幫助你,就像是支持自己,這是我應該做的,而反過來,當我需要的時候,你也要這樣為我做到,否則你就是冷漠的。

這就好像很多父母替孩子做決定,告訴孩子說「我是為你好,你聽我的就對了」,上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我替你決定就好了,我會為你計劃好,去讀好的學校,去做有前途的工作,你以後生活富裕、吃穿不愁,聽我的就對了。有可能父母為孩子的計劃的確考慮很周到,的確就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孩子避免了一些溝溝坎坎,但是這個過程中,缺乏一點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孩子自己對人生的決定權,甚至是知情權,也就是一種「我被看到被尊重」的感覺,常常可以聽到孩子長大了抱怨父母,「如果當初沒聽你的就好了」,可能孩子自主選擇還是會做和父母一樣的決定,但是後一種會少很多不甘心和抱怨。


回到老好人的場景,老好人之所以那麼的好,那麼的犧牲自己,一定程度上是以突破自己的邊界為代價,也有對認同和價值感的需求。兩個人之間的邊界被打破了,你我不分,那麼我們之間很容易互相侵入,你佔用我的時間,我自然而然也需要佔用你的時間,如果一方不能被滿足,那麼平衡也就打破了,離關係的破裂也就不遠了。


無論是親子關係、伴侶關係或是其他關係,人和人之間都是有邊界,各自獨立的,邊界不清往往會傷害到各自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得關係趨於緊張。



付出背後的控制

願意打破與他人的邊界的人,往往有一種不安全感,與他人相處,別人提出請求,不敢拒絕,害怕別人不高興,得罪人,想想是小事,乾脆答應下來吧。應承一次、兩次,別人就有一種感覺,好像你比較方便也沒什麼事,再有需要就找你了,但是老好人也有自己的事啊,不可能一直做別人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等到不能承受的時候,也就是收穫埋怨的時候,又一次做了好事不落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們對自己邊界的維護往往是對雙方的保護,保護兩者適當親近而非過度融合,失去自我。當我們不斷為他人付出和改變自己的時候,難以避免的,會帶有期待,這個「期待」是輕柔的說法,如果加劇一點,也可以叫做控制,「我為你付出,你就要有回報,不一定是現實的回報,至少要理解我吧,至少要感恩吧,至少要肯定我的好意吧,如果這些都沒有,那我的付出多麼的委屈,我的付出多麼不值得」,失望和沮喪中,隱含的控制甚至攻擊就顯現出來了,即便什麼都不說,我們的潛意識也知道。所以很多人會有一種體驗,和一個特別溫和、特別為別人著想的人在一起,感覺上事事都被照顧,但同時又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服。




犧牲之下的索取

和付出背後的控制相似,犧牲之下也有索取。當我們打心眼裡對自己感覺很好,很認同自己,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珍惜的時候,我們不會因為一點點的小事而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怎麼評價自己,因為在我們自己這裡,這種價值感,這種信心就是由內而外實實在在的,我們對他人的肯定的渴求也沒那麼強烈,而當我們自己內心對自己不信任,甚至是貶低的時候,我們往往很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讚賞,那怎麼獲得呢?比較容易和簡單的方式就是——給別人做好事,犧牲自己,付出。

內心裡幾乎要吶喊「看看我呀,我多好,我是個好人,我是個好母親/父親、好員工、好同事、好愛人」,我都這麼犧牲付出了,那我足夠好了吧。可是呢,別人不一定也不可能時時關注另一個人,也不一定知道甚至是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另一個人的需求,於是老好人就被辜負了,上演了很多次的戲碼再次重現,「我已經這麼付出了,還是被辜負,那我要更加付出」或者「我已經這麼付出了,還是被辜負,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我是沒有價值的」,落到自我貶低或貶低他人的巢穴里去了。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必然都有對關係的渴求,對肯定和價值感的需要,但是一個自我內在價值感穩固的人,對這部分的需要是有限的,對自己的認識也是相對穩定的,不會急於尋求他人的肯定,因為TA心裡有對自己的確認感和肯定感,別人的讚賞和接納、肯定,得到了很快樂,一時沒有得到,也沒關係,可以靈活自如又真實的認識自己。而老好人體現出的對肯定的渴求,對關係的擔憂,對他人的不敢拒絕,往往是對自己的不足感,「我不夠好」的一種感覺。


獲得他人的認可,是我們的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確認感、穩定的價值感。


你也是個不討好的老好人嗎?祝願你,走出老好人的位置,活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展現你自己的光芒。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擁有8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4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體驗哦,戳這裡「http://jdxinli.cn/2ukmmb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5

作者:武器大師瓶克斯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902704/answer/6528126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指出幾個高贊回答的最基本的價值觀的問題。

1. 因脾氣好受人欺負是好人自己能力或實力不夠造成的。

駁:這等同於說,武大郎被潘金蓮毒死是武的過錯而不是潘,這是赤裸裸的對惡的默許。不論何時何人,不公平對待而欺負對方,一定是不對的。

2. 沒本事脾氣好是窩囊。

駁:這個觀點更恐怖,其暗示了兩點,一是脾氣好成了專屬強者的權力,二是弱者不應該脾氣好,因為會因此「窩囊」。不覺得很糟糕嗎?脾氣好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好的,不會因為身份的卑賤而改變,如果一個人去欺負沒本事的好人,這裡的惡應該歸於欺凌者,而不是好人。


接下來再針對兩種脾氣好的人作討論:

柏拉圖在《理想國》里提到過兩種正義的人,也就是兩種好人。

一種好人,是「虔誠」的好人,其之所以堅持正義,是純粹的趨眾,也許因為父母也都是好人,也許因為周圍的人都是好人,他受群體、教育的影響,就自然而然成了「好人」。這種人的「好」,極其表面,一旦有不義的事情出現動搖了他的信念,而他又剛好有了行不義的機會,這種好人就極容易「黑化」。

另一種好人,是「理性上」的好人,其之所以堅持正義,不是因為依從別人,而是自身意識到正義的價值,這種人對正義更為堅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人」。

同理,脾氣好的人也有兩種,一種其之所以脾氣好,亦是環境所趨,並非本意,這種人是假好人,也可以說是孔子說的「鄉原」;另一種人脾氣好,是發自內心,是其本身為人處世的風格和信仰,這是真好人。

但這不代表前者的好沒有意義,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好」永遠比「壞」更優。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6

某匿名用戶:


有本事,可以發脾氣,但選擇脾氣好;

和沒本事,不敢發脾氣的區別。

就像億萬富豪生活簡樸,是「返璞歸真,需要登報讚揚!」;

天橋下討飯的生活簡樸,是「呸!又給城市抹黑!」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6

曉方:


拋開身份地位、個人實力的因素不說,區別就在於有的人敢出手,而有的人永遠不出手。

舉個《西遊記》中的例子,玉帝和如來,身份都很高,也一樣有權勢,他們看起來都很有修養,且都是好脾氣。

但玉帝常受欺負,而如來就明顯更受人尊敬。以至於很多人質疑玉帝是不是個空架子,根本就沒啥實力。

其實,實力不實力的對玉帝真不重要了,連如來被招呼一聲,都要屁顛地跑著來護駕,還要怎麼證明他的實力呢?但猴子敢捶他,楊戩不尿他,真是奇了怪了。

其實仔細看看,就發現,玉帝的毛病就在於從來不出手,鬧天宮這樣危急的關頭,他依然端著。而如來呢?人家笑著就把活幹了,下手那叫一個利索。

心太軟,不行!惡人就要惡治,你軟,那他順著竿兒就上來了。欺負你一次,你不出手,那第二次,根本沒有心理障礙,想什麼時候捏你一下,就捏你一下。

老想端著,更不行!明白人就不會來惹你,惹你的都是糊塗蛋。你端著,他就以為你在裝逼,裝逼的有什麼可怕呢?你看,他心裡的邏輯馬上就通了,還是惹你!

笑著挨揍的,是好脾氣;笑著揍人的,也是好脾氣。區別就在這裡。

所以說,受人尊敬還是受人欺負,這跟脾氣有個毛關係。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6

老楊叔聊志願填報:


一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三等人,沒本事沒脾氣

四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宋江是第一等人,武大是第三等人,待遇當然不一樣,差別就在於有沒有本事,而不是有沒有脾氣。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7

其實最關鍵的就是你的能力,

首先我覺得:有本事的人脾氣好,會說明這個人更有能力。沒本事的人脾氣好會說明這個人很窩囊。

其次、圈子不同。越上層的圈子越喜歡脾氣好的人,同時也喜歡脾氣好的人。而越下層的圈子越看不起脾氣好的人。這與受教育程度有關,也與文明程度有關。

最後、他們對於時間的處理方式不同。一個是在沉默中爆發---宋江怒殺閻婆惜;一個在沉默中滅亡---潘金蓮毒殺武大郎。所以說爆發更符合施耐庵的創作要求,也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



作者:Starma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902704/answer/5572845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7

這是一個角度問題

假如你身邊都是人渣,人渣們就會消費你的好脾氣。

這類人會覺得脾氣好是因為你弱雞才脾氣好,沒本事才脾氣好。

假如你身邊都是君子,君子們就會附和你的脾氣好。

這類人會覺得脾氣很好是因為你品行,自小教育不錯。

再換句話說

對人渣不能脾氣好,對君子要脾氣好。



這不是我看什麼文學作品得來的觀點(跟大家不一樣,靠鍵盤處人處事),全是親身經歷。


看到這麼多回答崇尚強權,叢林法則。真希望這類人一輩子沒有被欺負的份,被欺負後千萬別跟人哭訴。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902704/answer/155405193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4-30 17:27

本質是地位低和弱小,這樣沒人看得起你的脾氣好。

我領導剛到我們廠是技術員,出名的好脾氣,誰都可以頂他兩句,那是2013年。

14年到我站室當站長,沒人怕他,有一個老師傅還總和他對著干。

15年升到車間主任,還是不怕他的。

16年統管部門所有車間。

今年算是混出頭了,當上正科了。

一個正科也不能把那些跟他對著乾的人怎麼樣,今天你指標沒完成,質問你,你跟他叫板,他也不會說你什麼。

但是第二天,掐斷你預算,截流一部分綜合獎,順便把你的頂頭上司開會點名批評,趕上心情不好,再來個文件通報。

到時不用他收拾你,你的頂頭上司都會往死整你。

這個科長,以前是技術員時,別人說他軟。現在是科長,好多人都說哪哪那個正科,脾氣挺好的。



作者:陽光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902704/answer/8921039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