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鐵樹心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33782933083115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富不富裕不在於國家有沒有什麼,而在於政府給不給你什麼。
澳洲沒有工業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政府願意給你寬鬆的收益保障,你養羊能致富,賣礦更能致富。只要政府不願意給你致富的路徑,委內瑞拉有流油的國土,卻把所有國民都推進了貧困的煉獄。
世界上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並不是最富裕的國家,而世界上民眾最富裕的國家基本上都既不是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不是工業最強盛的國家,當然,有強大的工業體系依託,富裕起來也更有持續性和保障性,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工業強盛的同時,也要把國民保障係數同步跟上去,這就好像你畫一個圓,假設圓的面積是國家財富總額,那麼國民的收入水平與可支配財富就應該是圓的直徑,必須隨着圓面積的擴大而同步增長,但有些國家在這方面顯然違背了這個公式和定理,他們只熱衷於把國家財富總額的面積無限擴大,卻只把民眾的收入水平和可支配財富份額當成一個圓心,通過以通脹為工具,不斷地無支撐柱的方式吹大氣球,以圖擴大國家的財富總額營造出一種好看而虛幻的財富大圓球,殊不知,這種只有圓心而無半徑直徑實體支撐的財富大球,會因為缺乏民眾實際收入和可支配個人財富消費反哺的實際支撐作用而呈現出內爆與外爆雙重危機。在國內,你必須不停地加大壓力,才能使其不坍塌,外部,你必須有良好的環境配合才不會被刺破,而這顯然很難同時並且長久地滿足這麼苛刻的條件。一旦外部不配合,哪怕只是局部形成了壓力,也會把你擠變形,導致圓心偏移而失衡,然後造成危機。
你可以說澳洲地大物博又人少,政府有條件做到不苛捐雜稅苛刻盤剝,像尼日利亞乾果金那種人多的國家,縱使資源豐富,政府對民眾再好,也很難做到讓大家富裕安寧,而要對這類國家長治久安,必須鐵血施政,讓政局穩定之後才能圖謀發展,這就有點類似於一個大國必須先解決民眾迫切的吃飽飯問題之後再解決其他次要的權利,看着很符合現實社會的狀況,實則是在歪曲真理用異端邪說為小權利集團構建大利益盤剝機制尋找不靠譜理論依據。
蘇聯曾經也有龐大齊全的工業體系,只要國民有需求,政府的產能完全有能力調配供應滿足,但是他們的人民毫無消費慾望和採購需求,這就導致了齊全的工業品類和龐大的產能根本無法發揮作用,除了不用錢全世界援助白送給古巴非洲和印巴兄弟以換取他們的聯合國贊成票之外,毫無市場價值和經濟意義。所以蘇聯強行吹脹起來的巨型氣球終究扛不住內漏和外壓的雙重引力拉扯爆得一塌糊塗。再看澳洲和它一路相伴走過來,蘇聯放原子彈的時候,澳洲在養羊,蘇聯滿世界耀武揚威的時候,澳洲還是在養羊,這完全就是兩個國家完全不同的進化路徑,作為澳洲人民而言,若要心理上的滿足和大國優越感,那是想都別想,羊倌們年輕氣盛時想看到政府雄起一次,沒有,老了想看到政府露臉一次,還是沒有。但他們的政府沒有讓他們展現出大國雄姿,卻默默地讓他們經濟上獲得了實惠,賣羊毛賺的錢歸他們,賣礦產賺了錢也歸他們,而不是為了讓他們聲名響亮而去資助了阿拉法特或者曼德拉。蘇聯比澳洲更多資源,又有強大的工業品類和產能輸出,但是賣金子的錢不給大家,留着送卡斯特羅,賣石油的錢也不能給人民謀福利,要撒去中東與美歐做戰略對抗,蘇聯人民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高潮,卻讓自己的身體承受了終生的貧困極限。最終,被擠壓在圓心的人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披在自己身上的蘇聯外衣就裂成了碎片,散落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