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q ce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52565879/answer/538616745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學跟國內上大學、去企業實習沒有本質區別,核心要素都是認真努力學習成長,在此前提下學校(企業)的實力、排名、平台、視野才能發揮作用。
先說功利的找工作的角度。
雖然從表面上看,去排名越靠前的學校留學越有競爭力,但這種學校排名的競爭力只能起到巨頭企業簡歷初篩的作用,在稍微細緻一點點的筆試面試技術考查現場考察中沒有一丁點兒作用,真正有用的只能是個人的實力。雖然理論上說排名越靠前的學生的實力越強,但是具體到每個人身上都不一定,特別是企業只招那麼一兩個人,不敢用大數的機率來賭運氣,必須非常認真細緻的考察,那麼名校混日子草包是根本不可能競爭過非名校的認真紮實的學生的。
社會和市場的分工是極其精細了,除了網上整天念叨的幾十家巨頭大廠以外,每個行業領域裡還有數不清的普通企業,這些企業也都是正兒八經做業務掙錢發工資的,只要認真實習、認真查資料、認真找工作的話,很容易知道他們。另外,實際上各行各業的分工是非常複雜的,還有數不清的行業領域就算是排第一的企業也很可能沒什麼人聽說過,這些行業領域和企業也都需要認真實習、認真查資料、認真找工作才能知道。就好像網上整天都是北大清華華五C9的,但實際上全國那麼多大學生,就算是高考分數不高的人,也都有普通的大學上,只要是正兒八經參加高考和報名的高中生,就會知道自己分數範圍內的一大堆學校,而只有連大學都考不上的混子,才會整天只把北大清華掛在嘴邊——因為他們見識讓他們壓根就沒聽說過其他學校。
所以說,如果非常現實的目標是畢業後找工作的話,那麼只要在大學期間非常認真地學習專業課(最好是有硬核實用價值的理工類專業或者技能專業),做科研或者實習,熟練掌握當地的語言,最好對當地的社會環境和就業機會商業機會有一定了解,那麼畢業後就很有可能找到跟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特別是一些小眾國家和小眾語言國家,其實外貿、小語種翻譯、本地嚮導之類的工作是非常缺人的,因為小眾,留學生也少,合格的打工人更少。
如果是反過來的另一個極端,只是靠花錢去排名靠前的大學混了個文憑,專業課和論文全靠混過去甚至花錢買一個,甚至連當地語言都沒怎麼學會,既沒有科研成果也沒有實習項目經歷,最後只捧了一張畢業證回來,那麼在現在這種競爭異常激烈的就業環境中,是非常容易被二輪三輪真刀真槍的競爭淘汰掉的。
簡單來說,就是名校+真本事>非名校+真本事>>名校+草包≈非名校+草包
再說個人成長發展的角度。
如果是抱著認真學習知識技能的態度去留學,特別是讀研究生階段,那麼學校的排名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各路排名的排名方式都是大雜燴,排名頂尖高校可以樣樣都拿高分,而很多排名靠後的學校很可能只是因為國家不夠強盛導致知名度低、學校規模小導致科研產出總量少、名氣不大導致留學生少等原因拉低了排名,但是正兒八經搞研究的和教課的老師都是實打實的。
到了研究生階段,具體的院系和導師是遠比學校要重要得多的。現在科研的方向劃分也非常細,所以全球的各種大學在很多細分方向是錯位競爭的,認認真真搞某個方向的可能就那麼幾所或是十幾所大學,而不是像本科那樣基本是個大學就都有數學專業、經濟專業之類的,所以只要認真紮實地學習和搞研究,成為這個非常細分的領域裡的專業人士甚至專家,那麼競爭力就是很強的。就拿最知名。
從留學的角度來說,現在盲目追求文憑和有錢之後無腦花錢,已經讓很多人的留學從學習知識開拓視野變成了逃避競爭和裝點門面。留學在利用更好的教育資源之外,對開拓視野和增長見識是非常有益的。這個世界極端複雜,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精神、不同的哲學、不同的追求,進入到完全不同的環境中認真用心地感受他們,既感受他們的優點又感受他們的不足,真正體會到「不同」是一個客觀中立的詞語,真正理解什麼是「求同存異」中的「同」和「異」。
實際上就算不出國,在國內的東南西北不同地區不同省份城鎮鄉村,也能感受到非常巨大的差異,所以我個人是非常支持考大學的話,在學校水平層次相同的情況下,盡量去一些離家儘可能遠的大學感受不同的社會。包括旅遊不只是去旅遊景點打卡拍照看熱鬧,深入到社區小巷市場超市公園裡晃悠,感受當地人的生活和思想是非常有意義的助,這才是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的核心含義,對開闊心胸和大開腦洞有極大幫。
從漫長人生的角度看。
年紀越大、經歷越多的人,越會感覺到人生就是一段旅程,雖然中間的各種結果和收穫很重要,但是實打實的經歷和回憶是更加本質的。掙的錢會花掉,買來的東西會用掉或者壞掉或者丟掉,都只是暫時的而已,只有在大腦中和心靈中留下的痕迹是伴隨終生的。
不管是考研還是留學還是別的什麼,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去做這個,不能只是一味的逃避。一定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最好是學習知識本領或者拓寬視野之類的,哪怕就是真的不好好學習只是混個文憑,也要想明白是為了什麼。比如如果單純為了自己的虛榮或者讓父母滿意,那也算是合理目的。如果是為了移民、留學、落戶之類的便利,那麼只要研究清楚政策路徑和政策趨勢也行。如果只是為了找工作好用,那麼這個目的和路徑其實是錯誤的,找工作好用的永遠是真本事。
如果是為了逃避,人生是沒法逃避一輩子的,逃到最後會發現一直在追逐自己的其實就是自己,逃避了自己的人最終會失去自己,對自己誠實負責的人也將得到自己的誠實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