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4篇帖子。
(轉載知乎)摩爾多瓦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3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4
作者:Millay Ya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2412673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年是我在摩爾多瓦生活的第四年了,也是我讀博的第一年~

我很喜歡這個地方,所以每當我看到很多沒有來過,或者只是生活過幾天的人說這裡有多不好的時候,我是非常非常不理解的。我想過很多次如何去向人們去展示真實的摩爾多瓦,但是後來我發現吧,其實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所處的境遇不同,所以即便大家生活在同樣的地方,感受也是非常不同的…

那麼我會以我的視角去展示一下摩爾多瓦

作為一個葡萄酒專業的學生,在學業之餘、我要時常去酒庄,酒廠進行一些學習和交流。



這裡的藝術氛圍非常濃厚,同樣因為「窮」在這裡學習藝術並不是昂貴的~

我的鋼琴老師,是歐洲舞台上比較活躍的鋼琴家,然而我每節課的學費和我10歲的時候在十八線小城市學琴時候是一樣的.....

這裡的生活成本不高,節奏也非常緩慢,我喜歡在樓下的咖啡館吃早飯,或者看看書~我不是一個特別愛記錄生活的人,我打算多拍一些照片,陸續展示給大家看,起碼在我的視角里,這是一個生活起來還不錯的國家———————

沒想到大家對這個答案關注的點都在酒上,那我再添加一點關於酒的內容吧。
嗯,今年開始我開始讀葡萄酒專業的博士學
中國作為摩爾多瓦葡萄酒

出口的最大市場,一直深深吸引着摩爾多瓦葡萄酒從業者。有着一張中國臉的我們同樣能很輕鬆的接觸這個行業。
酒應當是每個摩爾多瓦人

的必須飲品,在這生活久了會很享受這種每天都喝一點點感覺,我媽媽每天跟我視頻的時候都會很驚訝的說「又喝酒」....
下面帶大家進生產車間看一看吧……
葡萄酒應該是這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也是摩爾多瓦人的自豪。這裡很多的村子裡都有酒庄,同樣在酒庄工作的就是這些村子裡的大爺大媽們。


村莊里的人很少能見到我這種亞洲臉吧,每次去酒廠,她們都會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或者想要合影。




———————————————————很多人說摩爾多瓦是一個很窮的國家,沒錯,摩爾多瓦確實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同時它也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


(上圖為周末的酒會)大街上跑着破舊的電車,同時也跑着很多豪車。有人在學校宿舍里結婚生子,也有人的住宅堪比宮殿。


(上圖為街頭的舊電車)摩爾多瓦本來的語言是羅馬尼亞語,本地人有些稱之為摩爾多瓦語

,但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國,這裡的人多數都是可以講俄語的,當然也有一些人只講俄語。
這是我在摩爾多瓦生活的第二年,我沒有在人們的眼中看到別人說的那樣的絕望,反而看到了他們的樂觀和幸福。

我居住在基希訥烏城郊的宿舍里,鄰居們大多收入比較低,他們常常聚在樓下喝酒聊天,周末去看話劇或者去參加市中心的活動,偶爾朋友間的小聚聽的卻是歌劇或者交響樂什麼的。有人說這裡的人活得很無聊,我覺得那是心態浮躁才會有這樣的認知。他們大多散漫卻又幸福。


(周末大家參加的音樂活動)這真的是個窮國,他們的散漫也沒有辦法為他們的國家帶來快速的發展,可是我覺得他們並不擔心這個,物質生活的匱乏並沒有讓他們感到不幸和絕望,相反我感覺他們每天都很開心。


(上圖為鮮食葡萄節)
至於說教育,我在國內讀完了本科,因為一個公派的項目來到了摩爾多瓦讀研究生,因為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一致,所以在學業內容上感覺到他們學的東西確實很淺,他們的學生也確實基礎比較薄弱。剛開始的時候,我對同學們的這種態度感覺非常的擔憂,對,就是擔憂,他們絲毫沒有考試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儘管這裡工作的機會真的不算很多。我的一位女同學,她彈了十幾年結他,鋼琴也學的不錯,信手拈來的畫也是頗有專業的味道,時常跟我討論某本書,某樂章,我真的覺得他們彷彿並不在意那些我們量化過的東西,確實,他們不太會算數,沒有要去考這個證那個證,沒有野心勃勃,但是我真的覺得他們把生活的外延拓展的很寬,簡單而又幸福。
說摩爾多瓦,當然要不免俗套的提一下摩爾多瓦的葡萄酒。上個周末是摩爾多瓦的葡萄酒節,大街上我又偶遇了幾個中國酒商,因為男朋友是相關專業的學生自己私下裡也在學酒,所以經常會接觸到來自中國的酒商。中國人對摩爾多瓦的認識很少,當然也對摩爾多瓦紅酒的認識很少,摩爾多瓦葡萄酒主要面對歐洲市場,在歐洲非常有名,而且物美價廉。最富盛名的purcari酒庄曾讓英國女王連續五年在此選酒。


(purcari遠景)
有摩爾多瓦人稱摩酒為摩爾多瓦茶,大多數人喝葡萄酒可遠沒有影視作品裡那樣講究。我男朋友和本地同學學會了用鞋底開葡萄酒瓶......
有些小節日的時候我會拿上一瓶葡萄酒下樓去找門衛大媽和一些鄰居喝酒,就着乾果零食,真的就像下午茶,當然對於他們來說,一瓶酒遠遠是不夠的。我最喜歡的Наташа 奶奶整日都是醉生夢死的狀態,每天拿着一桶兩升的啤酒在樓下喝個不停......
說到瓶子,這裡的葡萄酒是可以散賣的,就像是國內的散裝白酒,20摩爾多瓦列伊能買上500ml葡萄酒,在這裡反正是沒有依雲礦泉水

貴的。着杯子去嘗紅葡萄酒,再嘗白葡萄酒的時候或許經營者會用白葡萄酒幫你涮涮杯,然後隨便倒掉......


(橡木桶中的葡萄酒)
我最喜歡摩爾多瓦的4月到10月,4月份的時候就進入了一個水果的周期,車厘子,草莓,樹莓,西瓜,葡萄......一直吃到十月。在這裡水果遠遠不是便宜那麼簡單,路邊滿是櫻桃和樹莓,隨便摘,不然就會落在地上腐爛。


(我和同學在路邊摘櫻桃)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了一些人對摩爾多瓦

的印象,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對摩爾多瓦有那麼多的偏見。說摩爾多瓦的治安差?這個我真的理解不了,怎麼說呢……大多時候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總還是有的。很多時候我懷疑他們的牆只是個裝飾,手機和錢什麼的丟在路上不要走太遠總會有人歸還的......每天我下課的時候都是晚上九點了,我一個人從大學回五公里以外的家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我還真的遇到過一次「危險」,我剛剛健身完,幾個小孩子拿着棍子將我圍住,領頭的一個過來跟我要錢,我說沒有,我只是個窮學生,他們便開始和我聊起我從哪裡來,能不能叫他們用中文打招呼,走的時候還和我握了個手,說認識我很高興......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感知與別人那麼不同,也許是我碰到的人都太善良…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6
作者:地圖帝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5176500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世界上眾多不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勢力中,有一個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也稱為「德涅斯特河東岸(左岸)共和國。僅從名字當中,我們就大概可以猜到這個「國家」肯定與德涅斯特河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事實上正是這條河流將原本的摩爾多瓦共和國分為東岸和西岸兩個部分。從面積上說,左岸只佔摩爾多瓦全境的12%左右,人口更是只有50萬出頭(摩爾多瓦總人口354萬),但就是這麼小的體量卻鐵了心不願意跟右岸在一口鍋里吃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摩爾多瓦位於烏克蘭與羅馬尼亞之間,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是個狹小的內陸國家。德涅斯特河自北向南流入黑海,同時也將摩爾多瓦分為東西兩部,但從歷史上看摩爾多瓦是個新興的國家。在沙俄時期,俄羅斯與羅馬尼亞以德涅斯特河為界,不過俄國卻時常覬覦河流西岸的土地。在歷代沙皇的努力下,俄國最終將西岸的比薩拉比亞地區

收入囊中,而羅馬尼亞則記下了這一箭之仇。

一戰結束後,沙俄元氣大傷,新生的蘇聯無力維持帝俄時期的疆土,羅馬尼亞趁機收回比薩拉比亞,雙方再度以德涅斯特河為界。此時為了與羅馬尼亞對峙,蘇聯將緊貼西岸的一小塊兒地區組建為「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並將其劃歸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管轄。不過隨着蘇聯實力的逐漸恢復,河流兩岸的平衡很快被打破,尤其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後,蘇聯得到德國「不參與德涅斯特河

兩岸糾紛」的保證。

圖-摩爾多瓦風景

解除後顧之憂的蘇聯乾脆利落地出兵,兼并了比薩拉比亞,而後將比薩拉比亞與「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繼而組成蘇聯又一個加盟共和國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此後數十年,左岸和右岸

居民都在一個加盟國的框架下生活,但由於合併之前兩岸的經濟發展水平就相差甚大,所以相對富裕的左岸時常看不起右岸的比薩拉比亞同胞。從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規模和發展水平上看,摩爾達維亞算得上極不出彩的一個,但內部的矛盾摩擦卻毫不遜色。

圖-德涅斯特河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龐大的蘇聯轟然解體,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獨立為「摩爾多瓦共和國」,而缺少了蘇聯的壓制,左右兩岸的分歧和糾紛變得比以前更加嚴重。左岸雖然面積小、人口少,但卻是摩爾多瓦的工業中心,同時貢獻着摩爾多瓦40%的GDP和90%的電力。在左岸居民眼中,摩爾多瓦是在拿左岸的稅收去補貼右岸,因而極力設想脫離摩爾多瓦

「自治」,結果自然遭到摩爾多瓦的大加撻伐。

圖-航拍德涅斯特河

1991年,幾乎是在摩爾多瓦脫離蘇聯的同時,左岸宣布脫離摩爾多瓦,內戰隨即爆發。本來憑藉比薩拉比亞地區龐大的人口基數,要粉碎左岸的零星叛亂幾乎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俄羅斯的介入使得雙方實力立時發生逆轉。當時原蘇聯在摩爾多瓦的駐軍尚未撤出,而左岸居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俄羅斯族,得到原蘇聯駐軍的支持,於是大批武器彈藥開始輸入左岸,摩爾多瓦政府軍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不得不接受既定事實。

圖-摩爾多瓦人

如今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雖然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但事實上摩爾多瓦已經失去對這一部分領土的控制。而就目前的現狀來說,恐怕摩爾多瓦也很難收復這片土地。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6

位置在歐洲,生活質量堪比非洲的國家……國民爭相湧向歐盟與羅馬尼亞人競爭打工,類似於青海人和甘肅人在上海打工……當地的農業不是經濟,而是為了生存,紅酒也許他們覺得很有名,是因為他們除了葡萄酒也沒有其他了,實際上歐盟國除了塞浦路斯和馬耳他,個個都號稱葡萄酒大國……歐洲到處都有漿果,歐洲人只會釀果酒……結論:這個地球上幾乎可以忽略的國家




作者:嗯嗯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82089358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Mr ca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DxHTaeNX0


www.youtube.com/watch?v=wnDxHTaeNX0


標題為:Nobody Visits This Country...Find Out Why

上線5天就獲得超過100萬的點擊,就是在街上實拍一個瀕臨破產的獨聯體國家實景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xiang1029:


今天ebay上有個單是摩爾多瓦的,查了運費,挺貴,利潤10元左右,不想發了,百度了一下,看到你這篇文章,又決定發貨了。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應該叫摩爾多瓦Republic of Moldova

實際上和羅馬尼亞是同一個國家

但因為和現在的羅馬尼亞隔着一條河,經常被毛子霸佔

一戰以後曾經和羅馬尼亞合併

但二戰時再次被蘇聯佔領

現在的摩爾多瓦是蘇聯政治製造的東西

語言和羅馬尼亞一樣但被強制使用了西里爾字母

蘇聯剛解體的時候曾經討論過和羅馬尼亞合併的事,但被否決

將來有可能再次回歸羅馬尼亞

而且當年被蘇聯竊取的羅馬尼亞領土還有很多



作者:明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13357590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比起什麼所謂的靠打美女牌做假營銷賺收入的拉脫維亞,烏克蘭,,這個國家更缺男性,你可想一個曾靠壓着二戰德國戰俘傳宗接代的國家,國內稀缺到什麼程度,因為缺乏男性,整體經濟基礎不好,缺少過硬的經濟支柱產業,對了他們產酒,通常經濟基礎較差,工作機會不多等,反而酒業都比較有名



作者:貝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7589999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8

某匿名用戶:



11 人贊同了該回答

見過幾個俄語專業女生畢業後去摩爾多瓦留學的,美其名曰當地沒有中國人,可以好好鍛煉俄語。

這在正常人看來不是腦子秀逗了嗎?一個比非洲還窮的國家,居然會有人去那裡留學。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9
作者:愚叔淺談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35236790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聊摩爾多瓦是一件挺為難的事,儘管那裡的民眾過得好不好其實並不關我們的事,但理論上應該過得還不錯,因為這片土地總面積的80%左右都是黑土高產田,曾是蘇聯葡萄(酒)、小漿果、玉米、向日葵和蔬菜等農作物的生產基地之一。

總面積約為3.3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350多萬(但常住人口只有250-260萬,許多民眾常年在歐盟國家工作或者經商)的摩爾多瓦,是一個位於東南歐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面、東面、南面被烏克蘭環繞,西面是羅馬尼亞,首都基希訥烏。

【摩爾多瓦位置示意:德左區域——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情況暫時不聊】

除了數據,還能夠輕鬆了解的是摩爾多瓦這片土地很自然、很美麗。這裡不聊摩爾多瓦的經濟現狀、青年流失、鄉村破敗,以及它離大海(黑海)只有約2公里但卻是一個內陸國的尷尬,因為凡事總是往好的方面觀察、再往好的方面努力。

所以這裡選取了葡萄酒、果醬、腌菜、酸奶油這四樣有一定代表性的事物,從舌尖上聊聊摩爾多瓦的另一種風貌。

【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

一、做不完的果醬

摩爾多瓦最主要的自產水果有三種即葡萄、蘋果和李子,其他產量較多的水果還有櫻桃、杏子、梅子、甜瓜、西瓜和各類小漿果。

對於葡萄,摩爾多瓦幾乎全部用來釀造葡萄酒,而蘋果、李子和各類小漿果則被用來製作果醬和果脯,這與摩爾多瓦的氣候有直接關係——只有製作果醬和果脯才能保證在冬季也有水果吃。

【摩爾多瓦的蘋果醬:看起來還不錯】

摩爾多瓦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相對俄羅斯來說要溫和許多,其中1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3度至零下5度,最大的特點是降雪比較多,如果在我們這裡,冬季攝氏零下3度至零下5度,幾乎不下雪的地方也有很多。所以,在冬季的摩爾多瓦,最常吃到的果脯和果醬還是李子醬、杏子醬、櫻桃醬和蘋果醬。

【摩爾多瓦的梅子醬】

摩爾多瓦的新鮮水果、果醬和果脯等產品也會大量出口,最穩定的國際客戶當然是俄羅斯——這其實算是一種傳統貿易,歷史悠久。不過從2022年8月開始,俄羅斯開始限制從摩爾多瓦進口相關商品,從此摩爾多瓦的果農及工人們經歷了接近一年產品積壓的痛苦時光。

【摩爾多瓦瓶瓶罐罐中的櫻桃醬】

情況在是2023年初開始好轉的,隨着在摩爾多瓦的積極要求之下,歐盟決定對摩爾多瓦暫停農產品尤其是蔬果和果醬類商品的關稅,還取消了出口配額——允許摩爾多瓦的7種自產蔬果商品,可以無限制地向歐盟成員國市場銷售,主要包括西紅柿(醬)、鮮食葡萄(汁)、李子(醬)、蘋果(醬)等等。

【喜歡酸甜口感的朋友會比較感興趣】

效果當然也是立竿見影的,比如2021年時摩爾多瓦僅向歐盟市場銷售了2.7萬噸李子及李子醬(出口配額就是2.7萬噸),而2023年則向歐盟市場出口了5.5萬噸李子及李子醬;而蘋果及蘋果醬的出口漲幅最大,從2021年的1000噸猛增至2023年的1.1萬噸左右。

不過這裡面有個小問題:2021-2023年歐盟市場的蘋果(醬)、李子(醬)、葡萄(汁)的需求總量並沒有明顯增長,同時波蘭、保加利亞的果農紛紛抱怨出口量減少。

那麼摩爾多瓦水果和果醬、果脯的出口量猛增就很好理解了——厚此薄彼、此消彼長,最好還是擴大市場需求總量或者產品出口其他大洲,才能不再出現這種情況。

【小漿果比如藍莓,摩爾多瓦民眾也會製成藍莓醬】

二、喝不夠的酒

這裡的酒是指摩爾多瓦的各類葡萄酒——跟格魯吉亞的葡萄酒一樣,名氣雖然沒有其他國家響亮,但品質絕對是一流甚至超一流的。

摩爾多瓦民眾的生活與葡萄、葡萄汁尤其是葡萄酒是密不可分的。葡萄算是摩爾多瓦這塊土地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第一批葡萄樹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而在公元前4000年中葉的陶器碎片上,就有清晰的葡萄籽和釀造葡萄酒的圖案。

【摩爾多瓦日落時的葡萄園】

所以摩爾多瓦既是國際葡萄酒組織(OIV)的五個創始國之一——其他國家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也是這些創始國中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已經有大約5000年的葡萄酒釀造歷史,比法國、意大利要早了2000多年,摩爾多瓦被一些歐洲國家稱為「歐洲葡萄園」也是實至名歸的。

【順着木牌尋找葡萄園與酒庄】

摩爾多瓦全年的持續日照時間約為2000多個小時,植物平均生長周期超過210天,所以有「陽光之國」的美譽,這些氣候和土壤條件為種植優質的葡萄品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現在的摩爾多瓦,只要條件允許尤其是鄉村地區,家家戶戶都有葡萄酒窖,人們不僅把葡萄和葡萄酒看作富裕的象徵,而且也是款待賓客時的重要心意,在請客人們品嘗自家釀的葡萄酒時,摩爾多瓦民眾最愛說得一句話是:願我們的生活象深秋的葡萄樹一樣碩果累累。

【摩爾多瓦的山地葡萄園】

摩爾多瓦的葡萄種植總面積大致維持在13-15萬公頃之間,其中釀酒用的葡萄種植面積佔到80%以上,摩爾多瓦曾經是獨聯體國家中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種植品種最多、人均葡萄酒產量最高的國家——第二名是格魯吉亞,這兩個國家的葡萄酒年產量都在1.8-1.9億升的水平,但摩爾多瓦的總人口比格魯吉亞還少100萬左右。

摩爾多瓦葡萄酒的國際口碑也不錯,在2022年8月以前,俄羅斯每年大約40%左右的進口葡萄酒來自摩爾多瓦,如果時間再往前的話,從公元9世紀左右開始,那時的俄國就以飲用摩爾多瓦葡萄酒為榮,特別是在沙皇時期,貴族階層都離不開摩爾多瓦葡萄酒,比如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

等等。

其他歐洲國家對摩爾多瓦葡萄酒的也都在進口,比如法國一些葡萄酒庄在摩爾多瓦也都有貼牌生產基礎,比如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挪威、波蘭、捷克每年都會進口摩爾多瓦葡萄酒。

【摩爾多瓦有很多類似這樣中世紀的酒窖】

而且,摩爾多瓦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葡萄酒城,這個處於地底下50-80米深的葡萄酒王國,總面積約為64平方公里,全長約280多公里,地窖的隧道可供轎車行駛,而且隧道縱橫交錯,如果沒有交通路標的指示,汽車就沒法走出這個酒的迷宮。

【摩爾多瓦地下葡萄酒城的瓶裝葡萄酒區】

三、吃不膩的奶油

這裡的奶油是指摩爾多瓦民眾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的酸奶油,作為一個面積不大卻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國家,摩爾多瓦的畜牧業以體型相對較小的家禽家畜為主,尤其是養羊、養雞。摩爾多瓦的酸奶油就是以羊奶(山羊奶、綿羊奶都有)為原材料製作的。

摩爾多瓦民眾對酸奶油的依賴度有多高呢?

【摩爾多瓦的酸奶油一般來自羊奶】

比如吃粥的時候

摩爾多瓦天天都能吃到的是玉米粥,這種由玉米粉製成、加入了少許黃油的粥,大致可以分成兩種:很稠,稠到可以在冷卻後切片食用;稀一點,也要到插入勺子幾乎不倒的程度。可無論稠還是稀,在摩爾多瓦民眾在吃玉米粥的時候,都會輔以酸奶油或者羊奶酪佐餐。

【這就是摩爾多瓦玉米粥的一種】

比如喝湯的時候

摩爾多瓦最傳統也最富盛名的湯,是一種麵條雞肉湯,通常有點酸,主要原料就是雞肉、切碎的當地常見蔬菜(比如洋蔥、胡蘿卜、甜椒、馬鈴薯等)、各家各戶自製的麵條,在喝湯吃面的時候,還是會搭配酸奶油。

【紅色就是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的羅宋湯:以甜菜為主要原料】

比如吃餃子的時候

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東歐、中歐國家,都有吃餃子的習慣,跟我們的餃子相比,至少有兩點不同:餡料不同,奶酪餡、水果餡甚至馬鈴薯餡都有;餃子是一道菜,而不是我們這裡的一份主食。

【摩爾多瓦吃餃子必配酸奶油】

以摩爾多瓦民眾最常吃的奶酪餃子為例,如果都按當地語言的字面意思翻譯,至少分成兩種:一種是勤勞的餃子;另一種是懶散的餃子。在摩爾多瓦餃子的製作和烹飪過程中,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勤勞的餃子比懶散的餃子確實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更長的準備時間。

不過無論哪種餃子,通常由包着各種餡料的自製無酵麵糰做成,都需要在鹽水中煮幾分鐘——摩爾多瓦餃子的個頭小而且不是肉餡,所以很快就能煮熟。

在吃餃子的時候,摩爾多瓦民眾同樣需要酸奶油,就像我們吃餃子的時候,離不開醋和醬油。

【如果沒有酸奶油,再好的水果餡、奶酪餡餃子都將失去靈魂】

四、腌不完的菜

摩爾多瓦的腌泡菜受羅馬尼亞的影響很大,都屬於「輕泡菜」的類型,既是因為過冬儲備需要而形成的長期傳統,也慢慢有了自己的腌泡菜特點——既有腌泡菜的影子,又不至於味道過於濃郁,而且還有清脆爽口的口感。

【摩爾多瓦能腌的蔬菜種類確實沒有我們豐富】

西紅柿、捲心菜、黃瓜、洋蔥、甜椒、西葫蘆是摩爾多瓦產量最多、民眾能夠經常吃到且便宜的六種蔬菜,所以摩爾多瓦腌泡菜也就圍繞這幾樣主要蔬菜展開了。

既然聊到摩爾多瓦的腌(泡)菜,就順便簡單說一下整個歐洲腌(泡)菜的來歷:現在全世界已經公認我們是各類腌(泡)菜的發源地,而歐洲最先流行腌(泡)菜的地區則是普魯士(也可以理解成現在的德國),他們的腌(泡)菜是由來自東方的韃靼人帶過來的。

【西瓜能腌制嗎?摩爾多瓦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無論是日常的晚餐,還是新年的大餐,摩爾多瓦民眾都會製作自己的傳統腌菜湯:使用腌制好的的捲心菜,配上炖煮的肋排(可以是豬肉、牛肉,也可以是羊肉),發酵的酸味、蔬菜的甜味、肋排的肉香味瞬間融合起來,一般會炖煮3-4個小時才算大功告成,摩爾多瓦「腌菜湯」就可以上桌了。

摩爾多瓦民眾製作各類腌(泡)菜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家裡的瓶瓶罐罐特別多。如果有地窖的家庭,地窖裡面除了儲存的葡萄酒、馬鈴薯、洋蔥等,更多的空間就讓給了那些裝滿各種腌(泡)菜的大大小小的玻璃瓶。

【在東歐以及中歐國家,腌菜湯其實很常見】

結語

其實,摩爾多瓦的植物也非常有特點,比如草藥、香精、玫瑰油、母菊油、薰衣草油、鼠尾草油等等,在歐洲市場的口碑一直不錯,只是產量不高而已,所以做不完的果醬、喝不夠的酒;吃不膩的奶油、腌不完的菜,只能描述摩爾多瓦這個內陸國家的一些輪廓而已。

【摩爾多瓦鄉村的小教堂】

如果是在夏季和秋季漫步摩爾多瓦的鄉間,大部分時間都會感覺置身於歐洲田園派油畫的作品之中——前提是作為遊客,如果是當地民眾,恐怕並不會有太多的愜意與感動。

儘管大詩人普希金對摩爾多瓦紅酒情有獨鍾,甚至為此寫出:來自摩爾多瓦最好的葡萄酒,獻給你和你摯愛的人。但是,摩爾多瓦的情況彷彿就沒有特別好過,無論哪個歷史時期。

【摩爾多瓦的鄉村景象】

如果在荷蘭、瑞典、奧地利、捷克甚至匈牙利遇到打工或者經商的摩爾多瓦年輕人,不用感到意外,記得這組數據就明白了:摩爾多瓦總人口約350多萬——這算是戶(國)籍總人口,但常住人口卻只有250-260萬,而且老齡化率已經接近18%左右。

【摩爾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