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震:救援面臨低溫挑戰
當地時間週二(1月7日)上午九時許,西藏日喀則發生6.8級地震,震央位於日喀則市定日縣,靠近尼泊爾邊境,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發生後,當地還有多次餘震發生,喜馬拉雅山脈另一側的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北部亦有震感。
由於地處高原,西藏天氣的顯著特徵是晝夜溫差大,這給當地救援工作帶來不小麻煩。根據中國氣象局,地震發生時,位於震央的定日縣氣溫為-12.2℃,震後3天內,預計當地最低氣溫可跌至-18℃,最高氣溫在0℃和7℃之間遊走。
這樣的極端氣候為救援留下了極短的窗口期,救援難度也很大。
災後24小時內,中國多地網友接力轉發災區所需物資清單。汶川地震後成立的卓明災害資訊服務中心的資訊交流群裡,由日喀則地區發出的物資短缺名錄裡,電熱毯、帳篷、睡袋等防寒保暖物資是需求量最大的,數量單位常以百計。
此外,幾位在拉薩的多個公益組織負責人亦對BBC表示,他們當下正積極募款,預備災後重建。
記者採訪過程中發現,西藏網絡訊號不穩定,微信、抖音等中國城市地區的常用通訊平台難以保證使用,溝通交流依然非常依賴手提電話撥號。
根據中國媒體通報,目前定日地震已導致至少126人死亡,188人受傷,超過3,600戶房屋倒塌46,525人轉移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