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十兵衛光秀:
1.歐洲普遍認同伊比利亞屬於非洲,而北意大利人認為南意大利人屬於非洲,至於西西里,北意大利人對於他們是否屬於「人」的範疇表示懷疑;
2.雖然北意大利人竭盡全力證明自己和南方人有本質區別,但歐洲人普遍認為意大利人都是一個樣:懶惰、散漫、黑手黨泛濫、一打仗就投降;
3.法國人一直在試圖證明意大利戰爭英雄加里波第是法國人,而意大利人也一直在試圖證明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一世是意大利人;
4.德國人一直有着死板、嚴肅的刻板印象,但巴伐利亞人認為自己愛喝啤酒且幽默風趣,德國的形象全TM讓北方佬敗壞了,當然,北德意志人也從來不認為巴伐利亞和德意志有什麼關係,畢竟他們更像奧地利人;
5.雖然德奧兩國現在宣傳兩國之間一衣帶水,但實際上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德意志人(尤其是普魯士人),對於自己和奧地利人是否是同一個物種深表懷疑;
6.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從來都沒有看對方順眼過,因此才一手促成了「天鵝絨革命」。但不幸的是,歐洲人提起捷克就會想起斯洛伐克,而提起斯洛伐克總會禮貌地問一句「誰?」;
7.齊澤克的巴爾幹笑話堪比我國的蘇北笑話,而根據這個笑話,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事實:也許歐洲從來都沒有什麼巴爾幹,又也許整個歐洲就是一個巨大的巴爾幹;
8.北法人(譬如里爾)認為南方人粗魯且無禮,簡直就是意大利人,而自己則是認真且聰慧,簡直就是法國人的代表;南法人(譬如馬賽)認為北方人陰沉且古板,最重要的是沒有什麼美食天賦,和英國人除了語言外幾乎沒什麼區別,而自己則是開朗且風趣,完全就是法國人的模板;
9.也許酒吧里里爾人和馬賽人會吵起來,但如果旁邊出現一個巴黎人,他們就可以停止爭吵然後一起嘲笑巴黎人,至於巴黎人,他們習慣用下巴看人(法國人普遍用鼻孔看人),所以看不到里爾人和馬賽人;
10.雖然英葡同盟維持了上百年,但「葡萄牙語(巴西)」的國際笑話基本上也是英國人不遺餘力地傳播的;
11.英格蘭人認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野蠻且粗魯,威爾斯人稍好一些,但也強不到哪裡去;當然,他們的這一評價也通常被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和威爾斯人反過來用以評價英格蘭人;
12.雖然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相互討厭對方,但這種討厭也許還比不過北方英格蘭人和南方英格蘭人之間的相互討厭與高低蘇格蘭人和低地蘇格蘭人之間的相互討厭;
13.北方英格蘭人當然討厭南方英格蘭人,但這種討厭同樣比不過西北英格蘭人(默西塞德郡、曼徹斯特郡)和東北英格蘭人(約克郡)之間的相互討厭;
14.西北英格蘭人當然討厭東北英格蘭人,但這種討厭也比不過默西塞德郡和曼徹斯特郡之間的相互討厭;
15.默西塞德人當然討厭曼徹斯特人,但如果兩個默西塞德人恰好是利物浦和埃弗頓兩支足球俱樂部的球迷就不一樣了,他們恨不得互相掐死對方;
16.沒錯,這就是英國,或許他們每個人都認為其他英國人是討厭的,而讓他們團結起來的唯一辦法只有一個:附近出現一名法國人;
17.西班牙,也許只有西班牙國王認為這是一個國家概念而非地理概念,至於其他的西班牙人,他們會很樂意告訴你:我們是加泰羅尼亞人/卡斯蒂利亞人/加利西亞人/安達盧西亞人……哦,天吶,西班牙的事情為什麼總是這麼糟糕?
18.奧匈帝國,這個詞我們當然不陌生,但與其說是奧匈帝國,不如說是匈奧帝國,是的,匈牙利人對於帝國的認可度可比奧地利人高多了,匈牙利人通常將奧地利人視為帝國的背叛者,而奧地利人則認為是帝國背叛了奧地利人,畢竟,匈牙利人在奧地利人看來只是一群和帝國聯合起來的吸血鬼;
19.匈牙利人當然不止討厭奧地利人,事實上他們更討厭羅馬尼亞人,當然,前提是羅馬尼亞人真的是「人」而不是吸血鬼(是的,吸血鬼屬於特蘭西瓦尼亞,但特蘭西瓦尼亞到底屬於匈牙利還是羅馬尼亞,雙方均有不同說法);
20.羅馬尼亞人也是同樣的,討厭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人討厭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塞爾維亞人討厭克羅地亞人、波斯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保加利亞人……諸如此類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東南歐(我們當然不能使用巴爾幹這種指代不明的概念),「討厭」這個詞使用的確實不太對,更準確的是「憎恨」。由於歷史上的地緣、宗教、民族以及帝國主義者的刻意加深矛盾,東南歐的問題早就超過「地域黑」了,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更黑暗一些的——「民族仇恨」;
21.北歐,看起來總歸是團結的,畢竟他們歷史上還組建過一個聯盟(即卡爾馬聯盟),但事實上,丹麥人奸詐、挪威人魯莽、瑞典人陰狠,三國之間總是這樣評價其他兩方,至於芬蘭人和冰島人,抱歉,在斯堪的納維亞人看來,他們甚至都不算「北歐人」;
22.很遺憾我們都寫到第22條了才提及俄羅斯,但這個問題如果是在歐洲的論壇上,他們根本不會提及俄羅斯,歐洲人基本上都歧視俄羅斯人,他們認為俄羅斯人是「蒙古人」、「亞洲人」,而亞洲人則通常認為俄羅斯人是「歐洲人」。事實上俄羅斯人在文化上天然親近歐洲,不過遺憾的是,一般都是「有事歐洲憲兵,無事亞洲蠻子」;
23.很難想像我已經總結了23條了,但確實還是有很多國家沒有被我列舉到,譬如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等等,這實際上已經是西歐中心主義的一種歧視,畢竟「歐洲」的地域黑,西歐人可從來都對東歐是否屬於「歐洲」抱有懷疑。
又想到幾個
24.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和荷蘭人都不怎麼喜歡比利時人,總是各種編排比利時人,當然考慮到比利時實際上是佛蘭德斯-瓦隆拼起來的國家,恐怕比利時人自己也不怎麼喜歡比利時人;
25.什切青是德國歷史名城,但由於二戰後蘇聯對波蘭「東取西補」的原則,粗暴地將什切青劃分給了波蘭,故而波蘭整體對於什切青有着系統性的歧視。由於波蘭首都華沙在二戰中遭到了納粹徹底的破壞,波蘭在戰後的做法也是極為簡單粗暴——把什切青城拆了用以修繕華沙城。「那是他們欠我們的」——華沙人這樣想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唯一的問題是——什切青的德國人早就被蘇聯人一股腦趕去了現在的德國境內,而新遷入的什切青人本質上也是被蘇聯人趕過來的現白羅斯、烏克蘭的波蘭族裔,把什切青城拆了,那這些新搬過來的波蘭人吃什麼呢?
又想到一個
26.很多國家的首都對於周邊地區通常是很有向心力,譬如倫敦,譬如巴黎,甚至是柏林和馬德里,但瑞士首都伯爾尼不在此列。洛桑、日內瓦、蘇黎世、巴塞爾,瑞士在國內國際上比伯爾尼更有名的城市比比皆是。瑞士人對於伯爾尼的喜愛和了解程度甚至還不如德國人(1952年世界盃決賽西德奇蹟般地擊敗了匈牙利,決賽地點就在伯爾尼,故而稱為「伯爾尼奇蹟」)。
當然,無論如何,伴隨着歐洲一體化的推動,上面的很多「地域黑」依然存在,但總的來說,比起歷史上的大多數時間,現在這樣打打嘴仗總歸已經是最和平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