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599674/answer/25990704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位这个校区的过来人,我觉得我最好也分享一下经验。关于校区的感受、体验好坏已经有很多帖子了。我这个回答就不说自己对校区的感受了,只是分享一些看法,为后面的学生以及对校区有意向的学生提供一些经验,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毕竟我觉得对于 “如何评价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这个问题,同学们肯定是非常关心毕业出路的,以及个人是否适合来这里。
我主要说出国方面的事情,因为我本人就是毕业留学美国,而且校区就是个中外合办的,毕业出路更偏向出国。很多事情啊,留学机构和校区方面的人都不会主动跟你说,这个就得往届生来帮后辈们普及。很多人,尤其是在读的学生,对于出国留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容易掉进坑里了。
本人呢,曾在大三去了英国交换了一年,现在又在美国读研也一年多了。这个过程中感悟很多,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同学们参考。
如果你不是富豪家庭的话,我的分享十分建议你看看。能在咱们校区交得起大几万学费的家庭条件肯定都不错,但是真正大富豪的其实还是少数,出国留学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一笔需要深思熟虑的大开销。(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随便折腾啊,哈哈哈哈)
第一点,“不要盲目出国!!!”
这个是我来美国一年后通过自己的生活以及跟其他本科留学美国的同学交流后的一个切身感悟。我并不是说 不要出国,而是不要盲目。
首先呢,国外的硕士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研究型硕士一般是两年以上,除了上课还要科研,有的项目可以拿funding (TA or RA)来cover学费以及拿生活补贴,甚至有直接转博的政策。而授课型硕士呢,普遍是1-1.5年,就是纯上课,就业导向,没有funding,即时有一些如TA,course grader的学生工作,也只是给一些时薪。国外英语国家大部分的硕士是授课型。拿美国举例,尤其美国的很多私立大学因为是要盈利的,招收大量的授课型硕士来挣钱(具体就不举例点名哪些硕士项目了,自己知乎上一查就知道是哪些学校以及项目具有代表性)。不过美国毕竟就业机会多,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留下来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而英国那边的一年制硕士,也就是网上俗称的“水硕”,基本很难留在英国工作,大部分都得回国。在海外的工作经历远远大于留学经历。毕业后直接回国的话,跟国内研究生相比没有太大优势,甚至有可能是劣势。有的公司hr一看你是英国一年制硕士毕业,直接忽略,只看你本科。况且研究生期间的课程上所教授的知识都是已经公开的知识,你在国内也能学到,尤其是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所以授课型硕士要是不在国外工作几年,相对于国内的硕士真的没啥优势。
(补充:英国的一年制硕士我这里也不一棒子打死。比如有HR告诉我,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相关项目毕业的学生,国内那些互联网大厂还是挺喜欢要的。这个项目录取生源不错,而且爱丁堡是英国计算机专业中唯一能打的。)
所以啊,不要认为研究生上了个QS排名靠前的就人生要进入巅峰了。国外研究生要看具体的项目。就像杜克大学陈怡然老师说的“对于研究生项目,要看这个项目录取的平均生源。不是项目定义了学生,而是录取的学生毕业后定义这个项目怎么样。”
有的人申请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的水项目,想要个名校光环,以后说出去有面子。当然名校确实有光环的作用,不过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这光环可就不值钱了。我个人认为,名校光环能给你镀金,但同样也能把你拉下来。如果你混的很好,别人又知道你是名校毕业,自然会对你更加敬佩;但如果你混的不好,你说你是名校毕业的,反而会招来质疑或者嘲讽。所以说,关键还是在于你个人。
其次呢,如果你是富豪家庭,你可以随便玩,学历对你来说都没大用。但如果是普通家庭,如果决定要留学,留学成本对你来说是很大的一笔开销,你一定要注意我接下来分享的经验。
拿美国举例,普通家庭的学生最好在LA,NYC这些世界一线城市之外的地区去上学。首先这些城市生活成本太高了,啥都贵。还有呢,我们都知道的,发达国家反而是大城市不安全。大城市的富人区治安好,但是普通人住不进去啊。学生大部分还是找便宜公寓住的。有句话大概是讲“没有完整的车能离开加州”。就比如在旧金山,那边经常有人砸车偷东西,报警警察都不管的,因为太频繁了。而其他地方就还不错,生活成本低,压力小,也能专注于学业。
注意!!!出国留学最忌讳的就是准备的钱刚刚够用!!!你要是出国后搞的自己生活质量还不如在国内的时候的话,这种落差会让你产生后悔的心理,甚至是抑郁。申请出国最高兴的时刻,可能就是你收到综合排名高的大学offer,然后晒朋友圈看着很多人给你点赞的时刻。等真正去了,可能就是另一番体验。
第二点,“Payment for university is a scam”
出国上学呢,就上性价比高的就好。不用为了上更好的学校而花很多钱搞得自己生活质量下降了。我们都只是非常非常平凡的人,即使你为了更好的学历让自己生活困苦些,你毕业几年后依旧会发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且毕业五年后就不看学历了,工作经历最重要。
当然这第二点感受也适用于想要报考北交威的人。很多人是分不够理想的学校才想着来这里“花钱买分”,但是我建议你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条件和生活水平不会比这里周围同学的一般水平差。难不成你要自卑四年嘛? 我们都只是普通人,请扪心自问,自己真的不在乎物质水平嘛?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决定出国留学的话,普通家庭的学生,我十分建议同学们去申请美国的公立大学。研究生就不要太在乎学校综合排名,这玩意儿看看就拉倒。可以参考专业排名以及看重这个项目的录取生源质量,往届毕业去向。美国公立大学的项目性价比普遍相对较高,公立大学还是普遍学费较低,硕士项目录取人数相对较少,培养博士较多。
美国的每个大学都有一些那种能给funding(TA or RA)的硕士项目,包括私立大学。这样就能cover学费以及拿够用的生活补贴。但是呢,我们都知道funding大部分都是给phd的,所以这样的硕士项目一般录取人数很少,门槛就很高了,比如CMU的MSR以及LTI学院下的MLT项目,UIUC的mscs (不是mcs,申请的时候别搞混)。这样的项目除了上课,可能还要做科研,可以当作博士预科,有的甚至可以直接转博。
或者加拿大的硕士也有很多是研究型+给钱的那种。而且加拿大不怎么卡移民,毕业就能拿到枫叶卡。其它非英语国家的我就不太了解了,据说欧洲像瑞典一类的国家的硕士性价比很高。至于英国,那phd很多都得自费,更别说硕士了,说白了,英国就是没钱。
第三点,继续北交威or复读?
我们对于北交威的感受呢,都是大同小异的。当初我大一的时候也是护校卫兵。但其实呢,我明白自己只是想维护以及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自己每年这大几万的钱没白交。到后来我自己也厌烦了。。。。。。(此处不多说了,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
但是呢,从自己在北交威的这段经历呢,我也有一些衷心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确定要复读,那就尽早,复习早点进入备战高考的状态。
但是如果你肯定不会复读(这个肯定占大多数),注定要在北交威上四年大学。那么请你珍惜这段时光,不要总是抱怨了,多想好事儿。毕竟啊,大学四年是你人生中注定无法被替代、无法遗忘的四年。与其抱怨学校这不好那不好,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珍惜这段日子。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没法改变当地大环境,只能努力做到独善其身,不虚度这段日子,好好的建设自己。
第四点,发达国家就真的好?
相信很多选择出国留学的最初是想着移民或者长期在那里工作。觉得在发达国家收入高,福利好。即使学费贵但是在当地工作一两年就回本了。在这里就是要提前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首先我个人觉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主要在底层普通人的生活上,这种人也是占一个社会大多数的群体。有钱人在哪里生活质量都高,就比如说印度是个穷国,但是亚洲首富却是个名叫Mukesh Ambani的印度人,他在孟买拥有世界上最贵的房子,他的日子可比咱们任何人都舒服。普通人的话移民到发达国家生活质量和教育的确会提高。所以呢,如果你在国内的一二线生活条件不错,你的生活水平已经不差了。尤其是在咱们校区上学的同学,现在学费一年八万,能交得起一般家庭条件都不会次。在国内应该能算个中产了,这样的在国内就已经过的很不错了,你用不着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去想着定居发达国家。而且我认为国内的中产要比美国的中产日子更舒服一些,因为国内现在还有人口红利的尾巴,雇人干活、叫外卖啥的很便宜。
相信很多听说来美国都申请计算机项目,因为好找工而且高薪,硕士毕业胡在湾区一年能拿20W美元,巴拉巴拉。但是呢,湾区这边税也高啊,20W美元的工资交税交将近一半,最后到手可能就12W刀。然后湾区屋价特别贵,租房以及日常开销花去不少。再加上如果你喜欢买买买(一般刚工作的年轻人都不爱攒钱),你最后可能根本省不下来钱。假如你在位于LA市中心的USC读了cs master,读完各种开销差不多70W人民币,你想想自己毕业后多少年能回本? 更别说如果去了英国伦敦这样的地方读了一年制硕士,大概花了40-50W人民币,然后毕业后回国,你想想工作后多少年能回本?
就像上面说的,在海外工作经历远远大于留学经历。你读完英国一年授课型硕士,毕业后回国相比于国内硕士并没有太大优势。
而且我们能感受到,欧洲那边衰落了。我们常说,输出文化的国家是强大的。现在欧洲的文化输出几乎是零,跟日韩比不了,更跟美国没法比。过去十年,欧洲那边的经济增长都没有盖过通货膨胀,经济低迷。像在英国,大部分留学生都会回国,除了因为体量小,还有就是经济低迷,当地人都没有工作呢,怎么会优先给留学生工作。
造成欧洲日本等国经济低迷的原因呢,很大一个是因为人口老龄化。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于出国的同学,都建议他们多加把劲儿去申请美国的学校(因为美研需要多考一个GRE,门槛更高,很多人望而却步)。美国是个比较特殊的发达国家,因为地大物博而人口基数相对较小,可以通过移民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这样就能给经济持续注入活力。从目前的年龄结构来看,美国未来至少二三十年,整体上还会保持经济繁荣的。
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的真心不错了,像北京上海纽约东京伦敦这些世界一线城市其实都是一样好的,该有的都有,而且北京上海对中国人来说生活上更方便。
所以说呢,请同学们不要太在意发达国家这个概念,更应该看看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合适。
第五点,真的确定读硕士?
很多人读硕士啊(包括最初的我)都是不知道毕业后干什么,跟风读硕士。现在呢,我个人觉得,要想做科研就得读博士,不做科研就本科毕业找工。除非是想提高下学历或者是你找工因为学历被卡了而需要提高学历,这种情况你再去读个比你本科学校更好的学校的硕士。再或者,就是你想转专业就去考or申请个其它专业的硕士也是一种好的读硕士的理由。
其实呢,对于一个高校,本科生和博士生才是亲儿子。最初呢,硕士是颁发给那些读博没有读下来,中途quit的人的,是一个中间产物。结果现在成为了人们直接报考的了。硕士那两三年做不了什么科研,一般博三才是产出多的时候。所以对于想做科研的人还是得去直接读博士。
不过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拿计算机专业来说,北交大(包括本部)在出国方面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211高校里跟北邮比不了,但是也算不错了。不过呢,国内能申请到美国计算机专业top30直博的学生基本就是清北+华五,然后航开济这样级别的学校零零散散一些。北交大我目前是没找到直博美国计算机top30的,威海校区倒是见到过有去英国读自费博士的。去国外读一个研究型硕士有一些科研产出,然后再转博算是一条捷径。当然在国内读研有好的产出后也可以出国读博。
有这么一种情况,很多人想出国读博,但是呢,他想着先申请个硕士作为跳板从而增加申请好的高校的博士的几率。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就像上面说的,国外英语国家大部分是授课型硕士,没有科研的机会。研究生期间课程就不重要了,最次都能拿个B,gpa通货膨胀,你用你研究生期间的课程成绩去申请博士,很多老师直接不看的,只看你本科成绩。而且可能会质疑你为什么不直博,是不是意志不坚定。如果你想着硕士毕业就立马读博,那么一年制硕士对你博士申请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你刚入学就得开始准备博士申请了。想用硕士作为博士申请的跳板,就一定要在硕士期间进实验室接触到好的科研,有科研产出,这样对于你博士申请才有用。 不然读硕士对于你申请博士只是浪费时间
第六点,很多国外硕士项目中国人占半壁江山
我在Lancaster uni 交换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教室门口和一个西班牙华裔的朋友等着上课,当时管理学院某专业的学生在那个教室上课。等下课的时候,学生成群的走出来。
我说:“Wow,管理学院的这个专业基本上都是华人啊。”
西班牙的华裔朋友听后跟我说:“你确定他们都是华人?都是中国人。”
后来跟不少在当地上本科的朋友交流后得知,兰卡斯特大学的管理学院基本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占了八、九成,甚至很多老师都是中国人。最后这些学生普遍英语都不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其实很多英语国家的硕士项目也是中国人占了大多数,最典型的可能就是大家经常听说的澳大利亚了。我们出国留学的目的除了是学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接触当地的文化,以及与外国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如果出国后周围同学都是中国人,甚至老师也是中国人,那这个出国留学就没那么大的意义了,最后可能英语也练不出来。我所在的美国的纽约和加州地区也是典型的例子,这也是我给后辈提留学意见的时候建议他们去加州和纽约之外的地方上学的原因之一。如果你非常在乎这一点的话,你申请留学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留学中介推荐的项目,很多都是中国人扎堆的。
第七点,谈谈关于北交威课程设置的感受
来美国读研后的过去这一年,我发现北交威的课程设置上,不能选课 这一点是真坑。当时本科的时候没觉得咋样,现在发现真是有较大坏处。
像是我现在在的这个美国院校是一所理工科强校,师资力量强大,课程开设的广。本科课程就开设了CV,nlp,robot learning这些细分领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甚至可以选研究生的高阶课程。很多人找到了喜欢的研究方向,直接选相关课程并且进老师实验室做科研了,毕业后就直博带paper进组了。
当然我也没有责怪母校的意思,只是点出来这一个现象。如果后辈的学生有喜欢的研究方向,抓住寒暑假的时间可以去参加北大暑校一类的课程。在家网课自学的话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肯定没有在校园学习效果好。有机会也进实验室接触一下科研,争取在本科期间就确定是否要读博。
还有一点,很多专业课大四才上。已经有不少帖子抱怨这影响考研了。而且呢,对于选择了直博的,因为很多专业课还没上过,这让他怎么选自己的研究方向。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呢。
第八点,关于出国在会不会受到种族歧视
我觉得与其说歧视,更准确的词应该是 刻板印象。换做我们也一样,我们每个人对来自不同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刻板印象,这个是永远不会消除的。所以说,在美国,他们心里就是那么想的,只是因为政治正确不能说而已,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你能做的只能是改变别人对你个人的印象。
第九点,融入当地社会?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的建议,说出了国要多跟外国人玩,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我想说的是:融个屁啊,lol。来到美国后能发现,中国人还是跟中国人一块玩,韩国人还是跟韩国人一块玩。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来到中国的老外,即使他中文说的再流利,我们看他就是跟看待其他国人不一样,他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进来。出了国也一样,我们是无法融入当地群体的,最终接触最多的普遍还是华人圈子。至少第一代移民很难融入进来。很多人因为这个,在美国待了几年最后又选择回国了。
第十点,申请国外研究生切忌学生思维
作为过来人。我很清楚大学这个阶段我们会用学生思维去看待研究生申请。想着拿个名气好的学校的offer,认为以后走入社会说出来会被人好看一等。很多留学机构就利用这一点给你进行的选校,有一些学校那是人人都会申请(这里不点名,自己问问就知道)。这就容易踩坑了。
因为疫情而defer期间,我在北京一家国企暂时工作着。当时我发现了,当说要去英美读硕士的时候,别人会首先默认你是去读一年制授课型硕士的。这十年来人们早就越来越清楚国外很多硕士咋回事了,甚至一些体制内单位明文规定不要一年制硕士。
学生时期都喜欢问别人出自哪个学校,以学历来认英雄。等毕业后可千万别这么做啊,毕业不到一年你就知道自己这样该多丢人了。决定一个人眼界和格局的是不断学习的能力,性格以及情商。
况且硕士本来就是本硕博里最水的,花那么多钱干嘛,别指望它能带飞你。如果是好面子而想要qs排名高的学校的文凭,那你不如国内保研or考研985,一次不行就二战,北交大的去北航一类的人家都挺愿意要的。留学钱省下来给自己买个BBA,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年少有为,这不比被质疑读水硕强多了。
所以啊,我还是建议想出国的同学就尽量找性价比最高的就好,最好是能拿钱的项目,学校名气稍微差点儿没关系。
第十一点,我来解释一下那些所谓的排名 (综排 和 专排)
相信大家都经常看QS,US News,ARWU,泰晤士等这些高校排名。在看排名之前,你要看这个排名的指标,比如学术占比、师生比,论文数等。掌握了排名的公式后,是可以刷排名的,很多学校就是这么干的、把钱往这上面下功夫。比如US News美国本土大学排名是针对本科的,其中有个师生比这一项,20人以下的就是小班,有助于排名上涨。所以有的学校就正好把小班人数控制在19人,这样来刷排名。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就更偏向学术,所以两者排名差异就比较大。ARWU也是偏向学术的。而QS排名呢,你们可以看看它的评分指标,知乎上不少质疑QS的帖子了,网上都俗称英联邦自嗨榜。所以啊,综合排名看一看就拉倒,太当真就容易上当了。任何学校都可以有一个能让自己排到第一的排名指标。
关于专业排名呢,我们拿CS ranking来举例,简单来说这个排名就是给这个学校的cs系的每个教授打分,然后用一个公式加起来就是这个学校的cs专业的排名。所以呢,一个学校的cs系的教职数量多,它的cs专业排名也一般会比较高。cs排名低的呢,可能是教职数量少,而不代表没有厉害的教授。当然有人会发现这个排名上面的一些学校的教授没有统计全,但这没关系,排名就是个参考,业界的内行人都知道哪些高校or机构厉害,比如cs四大是公认的第一。专业排名可以参考一下,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因为排名高的呢,很可能就是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的教职多,系大,这样能开设的课程就多,可选择的科研方向也多。
当然读博士就是看导师,没人在乎学校的。
我觉得呢,判断哪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厉害、适合读研,一个办法就是看生源。拿cs举例,通过看咱们国家顶尖大学清北华五的计算机的学生愿意去哪里读研,尤其是看清华姚班、上交大ACM班等计算机实验班的学生的出国去向,就知道哪个学校的cs厉害了。内行人比所谓的排名靠谱多了。
————————————————————————————————————————
以上都是自己有感而发,只是个人的一些作为过来人的经验。都是我闲暇的时候一点一点儿写的,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写这篇长文的初衷呢就是希望帮同学们避坑,我们这一届学生踩过的坑,就希望同学们不要再踩了。尤其是这两年润学比较有热度,人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我本文泼冷水的就会多一些。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些内容,对自己有个更好的定位,少走一些弯路。虽然我们校区就是中外合作的校区,偏向于出国,但是也不要盲目出国。可能你出国花的钱都成了冤枉钱,也许你真的在国内读研or工作更合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对于你个人合适与否。
同时呢,同学们也多去咨询咨询其他的往届毕业生,也可以把我文中的观点带给他们,看看他们怎么说。兼听则明嘛。
————————————————————————————————————————
前一阵子去某一线城市拜访来美国留学的大学同学,我还跟他聊到了这些。我们对于当初盲目申请硕士而没有申请直博捶胸顿足啊。申请排名低的学校直博也没关系,到我们这阶段就没人在乎排名了。他也说道自己当初想劝退某个要来他这个硕士项目的学弟,但是人家已经确定offer了,就不好意思再说出口了。同时也夸我负责,把这些东西都分享了出来。我性格就是如此,这种关乎人生大事的一定要把真相说出来。避免人们因为信息差被误导。
————————————————————————————————————————
有的人在看了这篇分享后,还在说“如果英国申上G5,还是值得去的”。能这么想,要么是没理解我文中分享的事实,更有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真话从来就不好听,甚至很难听,因为与你的直觉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