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9篇帖子。
(轉載知乎)Pua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行為會被認為是pua?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作者:Serenitt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23840641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01 什麼是「PUA」

「PUA」一詞近年來在網路上十分流行。簡而言之,「PUA」就是一種「精神洗腦+情感虐待+行為控制」。權利不平等的關係是「PUA」的溫床。這世上並不只有男性「PUA」女性, 「PUA」也不僅僅存在於兩性關係中。在職場、友情、甚至親子關係中,都可以看到「PUA」的蹤影。

前段時間王力宏與李靚蕾的離婚事件,或許很多人會感到疑惑,為什麼一位高知女性能容忍如此不平等的婚姻五年之久。然而,我卻不斷看到周圍許多同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朋友、來訪,正在經歷類似的事件。

比如,小明。

小明與前任分手五年多了。在最後分手時,前任一怒之下,對小明拳腳相加。臨走前,前任還朝蜷縮在地上的小明吐了口口水。

可能很多人會想,如此暴力、惡劣的前任,幸好分手了。然而在分手後的五年間,小明卻不斷想起前任,懷疑自己分手的決定,並多次企圖與前任複合。

當被問起為什麼想複合時,小明很自然地重複前任以往對TA長期的洗腦:「這個世界上只有TA最愛我,再也找不到其他人會對我那麼好了。」

旁人不解:「可是TA打你、侮辱你誒。」

小明答道:「也就那一次,可能是因為TA太愛我了吧。」

或許在小明心裡,被人拋棄,不被人愛,遠比被打、被罵更恐怖;

前任言語上告訴小明的「愛TA」,遠比小明自己身心受到的虐待更「真實」;

小明寧願不斷「反省」自己的錯誤,也不曾設想,或許對方才是「有問題」的那個人。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小明也太傻了吧,遇到這樣的人渣還不死心,還想要複合?!然而,如果將你我放入小明的處境,很有可能,我們會做出同樣的行為。

因為,1)「PUA」就像是溫水煮青蛙,讓人不易察覺自己的邊界正在一步一步被入侵、被踐踏;2)很多受害者可能一直在類似的「PUA」環境中長大,不斷被教導「權威」是正確的,我們自己的感受是不可信的。


02 溫水煮青蛙——你在被「PUA」嗎?

那些「PUA」者總是以迷人的形象出現,不斷試探你的底線,不斷得寸進尺。如果你在一段關係中,感覺不舒服,卻不斷懷疑自己感覺,那麼,你可能需要停一停,想一想,自己是否頻繁經歷以下一種或幾種情況時:

1.對方總是明裡暗裡表示,你不夠「聽話」、「懂事」、「體貼」,或其他令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符合「傳統期待」的評價;

2.對方不斷告訴你,這個世界上只有TA是真正愛你,除了TA,再也沒有其他人會對你那麼好;

3.雖然你感到自己一直在受委屈,在遷就對方,卻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太敏感、要求太多、或不夠「聽話/懂事/體貼……「(那一串對方經常給你的評價,或長期以來耳濡目染的社會價值觀);

4.對方不斷給你灌輸TA的價值觀,貶低否定你的價值觀,並「強迫」你放棄TA不認可的想法;

5. 對方非常擅長激起你的罪惡感,不斷重複強調他為你付出了很多、忍受了很多,而你卻不斷令TA失望、傷心、難過……

6.對方有時充滿魅力,讓你為之迷倒;有時強勢、有侵略性甚至暴力/冷暴力;而過後又會「真情實意」地向你道歉認錯,許諾「以後再也不會了」;不斷重複循環這三個角色;

7.對方不喜歡你與別人接觸,讓你疏離其他親朋好友,逐漸只以TA為你的生活中心和重心。


03 成長中的「PUA」——「我不知道的事」

在閱讀以上文字時,你是否會感到絲絲的熟悉感?

或許很早以前我們就有過類似的感受?

比如……

小時候……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老師……也是這麼告訴我、對待我的……?

當你在餐桌上吃飽了,停下筷子,卻總有人告訴你——「還有那麼多,別浪費,再吃一點」?

當你委屈、傷心、哭泣時,得到的卻總是——「自己做錯事,還有臉在那裡哭」?

當你想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學校專業、或是想要為自己做決定時,總是被否認、被強迫——「小孩子懂什麼,我做的都是為你好」?

我無意否定我們的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然而很多時候,這一切似乎演變成:最了解我自己的人不是我,而是旁人?

當我們的身體、感受、情緒、以及思想都不斷被旁人否認與侵佔時,我們開始變得不相信自己,我們逐漸與真實的自己疏離,我們成為了「PUA」獵手的最佳捕獵對象……

就像小明,兒時做錯事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而母親最喜歡掛在嘴上的,就是那句「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現在即使早已長大成人,小明仍不斷害怕自己做錯事,不符合別人的期望,會受到懲罰。

高小時,小明開始獨自遠赴異地求學。當TA感到孤獨、害怕、難過,忍不住給母親打電話時,聽到的卻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怎麼就你克服不了?」母親的回復不僅否定了小明的感受,同時,也使小明產生了羞恥感,並相信自己是「不好的」,是「沒用的」。

長大後,小明每次回家都會與母親產生矛盾和爭論。爭論的最後,母親總會強勢地宣稱「我們中國人就是要愚孝的。不管你外婆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我都從來不會違背她的意願。你是我的孩子,你也要像我對我的母親一樣對待我!」

當小明仍然不願妥協時,母親又開始不斷哭泣、絕食,不斷念叨,「我辛辛苦苦把你養那麼大,最後就得到這樣一個下場。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小明陷入深深地罪惡感,進退兩難。妥協?一刀兩斷?似乎永遠沒有一個兩全的解決之道。

從小不斷經歷被拋棄被懲罰的恐懼、自我情緒感受的被否定、被強制灌輸母親的價值觀及道德綁架,小明在學校也無法融入集體,經常被排擠、被欺凌。

當有一個人向小明釋放「善意」和「愛意」時,小明不自覺開始幻想那個TA就是將自己帶離苦海的拯救者,只有TA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小明開始「看不見」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寧願相信他們的關係是美好的,有未來的。


04 重複 or 停止

或許小明的故事離我們很遙遠,或許我們成長的過程沒有那麼「戲劇性」,遇到的「PUA」也沒那麼嚴重。

然而「PUA」並不是一個「有」或「無」的兩極。它可以有不同的程度、頻率、及表現方式。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感到不舒服,或產生質疑時,不要輕易地打消這些感受與念頭。停下來,想一想,找朋友聊一聊,聽聽別人在你的處境,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感受。

而有時,可能我們自己也在無意識地使用這些方式,對待他人。甚至有意無意地將這些 「手段」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更「聽話」、更令人「省心」一些。

當我們忽略、否定孩子的感受、想法,將我們的意願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時候,「PUA」正在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斯夫:


一開始是搭訕的意思,但隨著越來越多被pua事件的出現,pua被妖魔化。我對pua的看法就是洗腦,企圖對別人進行精神類控制的行為就是pua。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PUA全稱為Pick-up Artist,

意為搭訕藝術家。PUA起初

指的是一群受過系統化學習、

實踐和不斷自我完善情商的

男性,後來指用一些社交技

巧和自我包裝吸引女性。這

種吸引女性的套路成為pua

學,隨著這類套路的發展,

PUA學的目的已經變成了獲

得更多戰利品,變成了以作

假、偽裝、哄騙甚至陷害

等方式,掌控並玩弄女性

的一套理論,不僅力求與

對方快速發生關係,還試

圖獲取財物和車、房,甚

至教唆對方傷害自己。



作者:離離原上普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4037897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PUA是情感操控,就是一個人可以隱秘的扭曲現實,然後不斷地重複,最終讓你對自己的,甚至顛覆,只能絕望地相信這個操控者。

任由對方擺布記住如果你在感情中經常聽男人說這7句話,你就是在被精神控制。

1、你太敏感了。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你不應該有你的感覺,你不應該做自己。

2、我一點也不難過,一點也不生氣,生氣的人是你。你必須要否認你看到的一切。

3、我這樣做,還不是因為你那樣做。他要你簽署「免責條款」,你要負全責,他負責「甩鍋。」

4、你就是這樣的XX的人,你不可能改變的。

5、你很幸運,只有我才能忍受你。不斷洗腦,讓你相信離開他,你無法獨自生存。

6、我對你這麼好,而你卻這樣對我。他把他的行為無限放大,無限的升華,而把你的行為無限醜化。

7、你知道不知道,這樣會讓我很傷心。他的感覺才是第一位的,你必須以他為中心活著。



作者:盧悅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219195419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1、情緒操縱;

2、宣傳灌輸;

3、公開羞辱;

4、自我貶損;

5、死亡威脅。

然而,這還是基於一個大前提:對方的信息密度與複雜度還有能量略高。否則,馬上證偽其謊言,一腳踢開,或者乾脆直接無視。

比如一位虛頭巴腦的老闆整天給你談企業文化談情懷,各種pua員工加班,卻一直沒有給員工實質福利。

如果員工可以識別這種話術,在有選擇的前提下,便果斷離開。

或者員工自身能力更強,很可能培養優秀的團隊並取得信任,帶領團隊單幹。

然而,大多數我等凡人,都是能量不足,甘當被選擇的pua對象。

當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一個象牙塔里的學生,以上也權當記錄個人的一點思考吧。



作者:知乎用戶8Jal89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6192170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寫點我在工作里遇到的吧

比如說某件事情老闆不滿意,一般正常表達是:這個我不滿意,為什麼我不滿意,我要求你們做成什麼樣的,簡單幾句話就完了對吧?

我遇到的是這樣的:

你們呀你們,真是一點心都不用,嘖嘖嘖……搞這麼噁心給我看????

你們就是無能,不要給我扯理由,就是無能!你們看看其他公司的誰誰誰,天天在外面跑,你再看看你們,啥啥啥都搞不清楚,還想在這行混?

拍桌子…

咆哮…

拍著桌子咆哮…

哎呀哎呀,嘖嘖嘖…

說自己小時候怎麼怎麼可憐怎麼怎麼辛苦,工作的時候如何努力

自己如何如何英明,你們這群辣雞

沒有任何滿意的時候

給離職的發各種噁心人的函件給他們曾經接觸過的客戶或者下家,在函件里把人批的一文不值,包括在公司里幹了十來年的老員工

就你們這樣,你們出去能幹啥,哈哈哈哈

想起來了我再補



作者:Shua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6268540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乾乾終日:


撩妹不負責,主要是目的性,他們目的就是約,我感覺這一點我不批判,但是精神控制和摧殘就很值得批判,做人留一點善良,有了優勢以後不要變態。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30

作者:永遠的小學生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62637624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現在的人那麼關注PUA,根本原因是現在的社會教育,沒有對情感做出過任何解釋。

為什麼人會有情感需要呢? - 永遠的小學生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4516072/answer/2512930279


當看過一些網上的描述後,我的第一反應是,PUA是一種控制對方情緒的交流技術。

隨著更加深入的研究,卻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我發現很多行為都符合PUA的標準,不光只適用於男女關係,其本質也並不單是情緒控制,而是一場權力的遊戲:當群體的人數大於或等於2時,就會產生主導權歸屬問題,到底是誰指揮誰,誰又被誰指揮。(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也是此理)

這些行為和對象包括,老師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公司領導要求底下員工達成工作指標,還有父親要求孩子聽自己話時,都採取了類似的手段,先疏遠然後隨心所欲的對其發號施令。

這些現象的共同點是,雙方都存在著上下級關係,即一個為上,作為管理者,而另一個則為下,作為被管理者。並且這個流程和PUA極為相似,幾乎可以說只是參與者換了一下。

所以,我就提出了一個假設,男女之間的PUA一定也存在著上下級關係,而並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是平等的在交流,只不過這個等級關係並不是寫在每個人臉上的,而是需要從他們倆之間的互動行為中,進行細緻的分析才能得到想要的結論。

其實要論pua的整個流程,不是都在為惡的,雖然騙人不假,但前面幾個階段,不都是在默默付出,讓對方獲利嘛?

只要節奏控制的好,有人主動來給你送錢,送安慰,維護你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又有何不好?這就和炒股一樣,只要高拋低吸的時機把握好了,對方對你來說哪是什麼pua大師,簡直就是人間送溫暖小天使,送財小童子。

下面細緻地分析下整個流程:

第一,第二階段是什麼設立人設,讓別人以為你是個人上人,高級權威者。然後用這個身份來吸引,搭訕異性,還各種裝逼請客吃飯,這些行為不是在送溫暖,那是在幹什麼?

第三階段,也是最重要的轉折階段,當雙方關係確認後,被追的一方是真的相信愛情,而主動追的那方則是有預謀的先投入後索取。

所以,只有在這種極為苛刻的條件下,被追的那一方才會因為之前對方展示的假人設,而自然地把對方當成上級,自己成為依附於上級的下級。

在這種心理層面的作用下,下級本能地不願意主動被上級拋棄,而這個假上級就故意疏遠與這個剛確立上下級關係的私人下屬,以此來加強其對自己的依戀感。

可能你會問,如果對方故意不理你,你也不理他不就行了?

理論上是可以,但個人情感上卻需要你不斷地去迎合,跪舔對方,這就是人的本能天性,社會性動物天然的服從權威者的天性。因為情緒反應本質上還是工具性刺激反應,是一種沒有經過任何大腦思考,也沒有任何自我意識參與的,在情緒作用下觸發的應激反應,所以自我意識越低的人,對上級的服從性越高。

這就是你為什麼在被你領導,爹媽,老師等權威者pua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如果這段關係斷了,也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實質上的影響,或者就算我離開他也不會失去什麼,還有可能過的更好;而你想的最多的則是我該怎麼挽回這段關係和感情,到底是哭,還是鬧,所以你不管怎麼選都會被他pua。

看見沒,這就是神經迴路在這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要是你沒有相關的經驗,你根本不會那麼想,更別談做了,情緒的波動會讓你徹底喪失理性,被眼前的泥潭越陷越深。

說說容易做起來難,疏遠到什麼程度才會是最好,零界點在哪,怎麼算都是個問題,所以在實操過程中,這個分寸是很難把握的。

要不然,每個班裡也不會總有那麼一些無視課堂紀律的差生了。連擁有專業的課堂管理技能的教師都有把握不住的時候,更別提那幫pua渣男渣女了,難道成年人比那些還沒開竅的小學生都好控制?

中國現在的結婚率那麼低,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太多造成的,每個人都想著白嫖對方,雙方自然談不攏。所以,那些更加精明的人,就開始到處結交新朋友,蹭吃蹭喝,p完就微信拉黑,反正明天老子還在不在這裡混都是個問題。

至於那些被pua真正傷害過的人,需要的不是博得同情,而是增加個人經驗,上學沒考上好大學不要緊,總不能越上人越傻,傻到連處在叛逆期的學生都不如吧!

我對這些所謂的pua技術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能夠被這套理論控制的對象實在是太過於理想化了,一個交往才不過幾個月的人,跟你沒有太強的利益關係,他既不是你上司,也不是你爹媽,怎麼可能把你控制的那麼服服帖帖的呢?新聞里那些有權有勢的大官,不還是被幾個包養的小三給搞進去了嗎?

所以,只要一個人還具備一點點自我意識,就能很輕易地發現pua的貓膩,或許那些放出來的pua新聞只是教培搞的一些營銷策略,目的是騙單純的壓抑不住體內雄性荷爾蒙的年輕男性,去買這些看似有理卻無實用的高價課程。

雖然難以想像在男女關係中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到底要低到何種程度,才能被一個假冒的權威者pua,但還是勉強寫點方法論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永遠不把對方當成上級看待,然後是不能感情用事,時刻保持著自我意識狀態,最後是不斷自我提升,自我肯定,永遠不在精神上對其產生依賴感,始終保持獨立個體狀態。

哦,順便說一下,如果你真做到上述要求,那麼也預示著你不再愛他了,已經可以考慮該怎麼分手了。

實際上,最難不被pua的關係是父子關係,教師學生關係,還有領導和下屬關係,因為其中都牽扯到實際利益問題,除非你個人經濟實力太強,否則你將不得不被對方pua,還要擺出一副努力舔別人的姿態。

畢竟誰也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太遠的利益太遙遠所以不切實際,只能抓住眼前的利益苟延殘喘。


之所以會出現pua行為,其實是從心理層面上的上下級關係確定開始的。

上下級關係進一步解析,就會涉及權力的賦予和責任的產生,這個才是pua的核心,這種本能反應也是深刻在每個人基因里的習性:人會如動物般本能的,無條件的服從上級的一切命令。

具體的過程可以參考我寫的另一篇帖子:責任心如何培養。

而pua行為的問題就出在,被下級認可的上級只行使,對下級的支配權,卻不對下級負責任。因為情感上認同只停留在刺激反應層面,並沒有落實到紙上,所以難以受到第三方的監督規範,也就成了實際上的法外之地。

————————

看了最近的一些新聞,我發現受害者大多數都是擁有高學歷的年輕女性,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考試考得那麼好的人,怎麼會那麼容易被騙呢?

這其實是大多數底層人的刻板印象,「神王霸」不過是教培營利機構吹噓出來的營銷手段罷了。

這個道理就和在地攤上賣假藥一樣,「來呀!來呀!十全大補丸,包治百病!」普通人會信,完全是根據自己淺薄的經驗來判斷的,把自己吃完飯後有力氣的因果觀念,強加到吃完藥後,病就會好了。那要是患了腦癌或者腦腫瘤呢,那些進入消化系統的藥還能治嗎?

所以,決定一個人某方面實戰能力的指標只有經驗,她要是在談戀愛這方面有經驗就行,沒經驗就是不行,哪怕她考試考得再好,獎得的再多,即使得的是諾貝爾獎也沒用,除非這個獎的名字叫奧斯卡。

再有,她們能通過高考,雖然能說明智力上沒問題,但是同時也說明,這些人的服從性極高,所以才能通過高考這道身份確認的門檻。

服從性高,證明這些人有很強的等級觀念,特別注重人的等級劃分,當面對上級時,她們更多的會選擇完全的服從和忍耐,絕不會主動質疑對方。

這些通過後天馴化出來的習性,真的是完美的適應了被pua,是被pua的最佳對象,因為她們從小到大都是被這麼pua過來的,從各個感知層面上來看都是被pua的最佳對象,或者叫更習慣於被管制的對象。哪天沒人pua這些人,或者叫領導這些人,這些人反倒會覺得迷茫而不知所措。

所以,要想pua這些人,其實只需要找到那把激活她們的鑰匙,而不需要重新馴化她們,因為早就是成品了。

那重點就在於,如何成為她們心理上的上級,即找到這把鑰匙?

要相信在這個世界上,能跟你有一樣想法的人,絕對是大多數人,他們早就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資本家通過各種廣告,給每個人心底的最深處都植入了消費主義觀念,像什麼沙灘呀,跑車呀,鑽石呀,紅酒呀,在螢幕上多出現幾次,那麼人自然就會無意識地認為擁有這種物質生活的人就是上層人士,即上級,管理他們的人。

所以,那些殺豬盤的老手們,儘管文聘只有初中,但人家在這方面經驗足呀,租車,租房子,租奢侈品,沒花幾個錢,就能讓你「感覺」到他真的是上級。

之後,就是在高服從性的驅使下,感覺要給人錢就真的給人錢了。

有人可能會問,這些人這麼聰明,難道就不會懷疑嗎?

答案是,那些所謂的聰明和會不會懷疑之間,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而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恰巧是,因為你不會懷疑,所以你高考才能得高分,得高分分配到的那份眼前的蛋糕就特別大。換句話說,這些人現在的地位和擁有的資源就是用他們的聽話和服從性換來的。

既然如此,你覺得他們會去質疑那些早已被他們認定為上級的人嗎?要質疑,高考就質疑了,還會等到現在?

最後,對於一個人來說,或許幾年,甚至幾十年就已經算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了,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一直被認為對的、正確的東西,就會給本人製造一種刻板印象,你就會認為這樣做才對。

但放到更大的對象上,比如整個人類文明史,幾年、幾十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幾百年也就相當於一根雞毛。所謂對與不對,都不過是當時人們一時的主觀意願而已。

————————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要能被別人pua的前提,便是這個人有等級觀念,等級觀念越強,越容易被pua、被精神控制。

而等級觀念是根植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的,它的名字就叫家長制,一家之中家長具備絕對的權威,可以命令其他成員。

利用這種和軍制相似的家長制,可以明確的給每個人劃分等級高低,讓每個人都遵從長幼、尊卑有序的社會規範。

家長制雖然從表面上已經淡出中國的歷史舞台,但它的衍生思想卻一直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思維行為模式。

就比如應試教育,一定要有標準答案,給所有劃分個優劣,並依次排序公然示之,其本質上就是在給每個人劃分等級,確定高低順位,以此來實施梯次管理,上一級是下一級的家長,可以隨便對下屬發號施令,而下屬卻只能絕對服從。

在學校里學生的家長這一角色就變成了上課的老師,而到了家庭中就變為年長的父母或者兄長。如果排名,還相對抽象點,那父母和老師的辱罵、毆打就更為直觀了。

所以,一個人要是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暗示這麼一個觀念: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是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他們活著就是在爭取往更高一層地方爬,成為新的更上一層的家長。

這也是為什麼白人男生會說出,「中國女孩都是easy girl 」這樣的話了。

因為從小的環境一直在暗示或教育她,白人是比她等級更高一級的,所以當中國女孩一遇上白人男生時,就會感覺自己一定要對他千依百順、絕對服從對方的一切命令。

但要是這個中國女孩碰到了大陸來的男孩,她可能會對他大肆羞辱,因為在她眼裡對方的社會等級比她低。

這就是家長制觀念依舊盛行下的外在產物,能被pua就說明此人等級觀念強,並視發出命令的人為上一級的家長。

——————

最後說一下,之所以會有「控制」其他人的慾望和衝動,完全是受人體機能限制——因為人的思維並不是相通的,所以其他人真正的想法到底是什麼,自己是完全不知道的,也就是所謂的人心難測。

導致的結果就是,每個人其實都只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

人各種行為的目的性,其實就來源於無意識的心理表徵活動,也就是內心的想像。而這個心理表徵/想像,來源於過去感官記憶的重組。

所以,你以為的神秘莫測的本能,實際上只是你根據個人感官記憶在大腦中的重現,再回到現實客觀世界所做出的預判性選擇。

只是,大多數人的內部信息反饋能力較弱,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並沒有能及時的意識到。(而意識到,又需要重新記憶到。)

所以,父母之所以在第三者視角看來想要控制子女,其本質原因只是他們自己無法區分想像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區別,當然也就無法區分子女和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整個過程:操控者在腦中想像出未來的畫面——再通過外部感覺器官收集想像對象的信息——想像的信息和感知到的信息進行比對。

信息相似則情緒變好,維持了其自我想像的一致性,但如果結果完全相反,情緒就會失控,不能接受從客觀現實感知到的信息居然和想像的不一樣,隨後在行為上就會演變為辱罵,甚至毆打對方。

所以,這些看似失控的行為,其本質只是否定/排除這個不符合他個人想像的結果,進而可以更加肯定他自己想像出來的那個結果。

(所謂人之目的,人之思維、思想、意識,其本質上不過是人在無意識下重複,並且模仿之前的感知體驗過程而已。)

這麼做只是為了告訴自己和別人,「我才是對的!」

至於那些受過PUA教學的人,則是把別人教的那些記憶作為一個標準,在之後的實際操作中把對方想像成那個標準,並以相同的行為加以應對。

——————

鑒於有少部分人因為所處的時代不同,缺乏該有的人生經歷,進而極度缺乏常識,質疑人類社會是由等級制度構建的。

其中的道理只要稍微讀點歷史的人都能想明白,因為在歷史書上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更加可以說這是人類社會亙古不變的規律。

如果還是不明白,只需做這麼一個假設:

連你一共有十個人,每個人家庭背景都不同,人生經歷也不同,那就會造成遇事時的選擇也會不同。比如,吃飯時選什麼菜,吃什麼主食,喝什麼酒。要一起去看電影時,看什麼類型的電影,去哪裡看,以什麼方式付款。

但是,你作為其他人的領導者,想要這些人都去同一家餐廳,吃同一桌酒菜,或者去同一家電影院,去看同一場電影,就需要先統一意見、思想,再去執行。

問題來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其他九個人為什麼要聽你的?就因為你是他們的領導?

或者就要問領導和其他人有什麼區別,才能特殊到能讓別人來聽你的話?

為了滿足這種特別的需求,「天人合一」的學說就被董先生在漢武帝面前拿了出來,到了現代社會則轉變為開豪車、穿名牌、戴大金鏈子。

所以,人們口中的要面子,其本質是要地位,想要其他人覺得自己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通過外表物質上的展示,來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上位者、高社會地位的人,進而命令他人聽從自己的號令。

(這樣才能讓別人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樣去做,從而維護自己內外部感官記憶的一致性。)

這就是為什麼等級制度,具有組建和維持社會穩定作用的現實原因,也因此這種等級意識被廣泛的傳播到了人類社會的每個角落。

確定了上下級關係、明尊卑,方可管理、統而治之。


等級意識的形成和禮教之間的關係。

禮教教導人們見到不同等級的人,要做不同的行為,比如作揖、跪拜。這些行為的實際作用是讓做動作的人自身清楚自己所處的地位,以及讓周圍的人知道他倆等級誰高誰低。

如果從生理學的角度看,禮教本質上就是在馴化他人,使之形成一種工具性的刺激反應。實際上,禮教的教育方法和那個籠子里的鴿子很相似,動作做的符合主人心意了,就朝籠子里扔顆糖。做的錯了,就電擊鴿子,讓它形成應激反應。以後再做錯,電擊還沒來,鴿子就先嚇得尿褲子了。

然後,再玩各種不確定的搖獎式施恩,讓鴿子感覺雷霆雨露莫非天恩,為了獲得想要的獎勵,甚至會做各種奇怪的動作,樣子有點像祭司時的舞蹈。

所以,當人面對不同等級的人做出不同的動作時,周圍的人以及那個被做動作的人就會知道他的「態度」,即用實際行為告知對方,你和我的等級差距,到底誰高誰低。

這就是現代人為什麼喜歡穿名牌、戴名表的原因,他們實際上只是通過外在打扮,來把自己偽裝成高等級的人。

所以,所謂的面子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其實只是等級意識,即我在對方面前要表現得等級更高的樣子,具體要怎麼表現呢?

穿名牌,開豪車,戴名表,這和曹操那個年代裡加九錫,什麼坐天子一樣的馬車,其實是同樣的道理,都屬於禮教的規章制度,目的就是用物質資源的占有權,來彰顯其社會地位有多高。

而彰顯一詞,就包括在其他人的注視下,故意表演的意思,即需要其他人感知其外在的行為表現,則條件為需要其他人用眼珠子去看。再加上,自己事先刻意的穿戴、舉止表演,都屬於視覺記憶的範疇。

所以,古代的真知鬥爭從表面看,就是等級鬥爭,現在叫階級鬥爭,和學校里學生打架的目的一樣,都在爭著做老大。


實際上,不管是PUA者,還是被PUA的人,都是一些自我意識低下,分不清自己是誰的低能兒。如果PUA之人就是朝著騙錢、把人逼死的目的去做事,那不叫PUA,那叫蓄意謀殺、謀財,是犯罪。

要想不被PUA,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建立自己獨立的人格,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把自己和他人分清了,就不可能被PUA。

因為人的感知器官只能對外感知,並不能察覺到自己身體上某個細胞在做什麼,反而能清楚的知道外部世界的人或物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因為感官記憶都是在感知外部世界,而自我概念又是由感官記憶組合而成的。

所以,這就會造成一個問題,「我是誰?哪個才是我?」

直到某天,在外部世界裡感知到一個特別符合自己心中預期或者過往的記憶,只要符合這個標準的人,就會把對方視為自己,也就是所謂的「自己人」。

所以,那些能被精神控制的人,本身就有著問題,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自我意識太低,錯把他人當成自己。

說到底,PUA行為本身是不帶有任何強制性的,如果被PUA者不去搭理對方,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他說你不行,比如:「長相不行,身材不行。」你把他當個外人,別去理他就行了。

但要是你去回嘴,比如:「我哪裡不行啦!我明明很美~」,這其實就已經著了對方的道了。

回嘴想要反駁的行為,本身就意味著,你把對方視為自己的一部分,過分的在意對方對自己的評價、看法。

我就有過這樣一段經歷,一個人進入一個特別幼稚的圈子,一進去就各種跟你談標準,比如「我們一般都去哪吃飯」「我們喜歡喝什麼飲料」「穿多少錢的衣服」「上班時需要自備哪些工具」

儘管他們提出了這些身份識別標準,卻被我完全無視了,根本原因就在於,我把自己和他們在概念上區分的很清楚,根本沒把他們當成「自己人」看待。

既然,你不是我的「自己人」,那我為什麼要服從你的標準?亦或是服從你的標準能給我自己帶來什麼好處?

當然,一切行為都需基於自己對未來的預判,在充分考慮過去、當下,以及將來後,才要考慮要不要去迎合對方的標準。

所以,儘管那個圈子在我面前表現的特彆強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啊!!!這個人好帥啊!好有魅力啊!」,提了多少自己幻想世界裡的標準,別去理他就行。

因為你清楚的知道,你是你,他是他,他有提出自己標準,自我幻想、自我感動的權力,你也有不搭理他的權力。

(除非他拿起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那性質就變成武力脅迫,是刑事犯罪,這件事就可以交由第三方暴力機構去處理了。)

所以,破除一切PUA的方法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把對自己的定義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別人怎麼定義你,提出他個人的標準時,要做的事就是先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識,識別出那是對方提出的標準,而非你自己。

既然他是他,那怎麼說都隨他,畢竟也影響不了你對你自己的定義,形成自我概念。

另外,一個人有沒有魅力,其實是一個注意力是否集中的問題,如果對方不在意,那這個人唱歌唱得再好聽,舞蹈跳的再好,人長得再怎麼漂亮也不會被注意到。

(長得再漂亮,也是人家漂亮,跟你本人有什麼關係?難道就因為對方符合你的審美標準?

永遠牢記!你是你,她是她,就算她叫破喉嚨,也不可能把你變成她。)

不能引起注意,連通過身份識別的可能性都沒有,那哪來的愛,怎麼去認同對方,把對方當成自己人呢?

所以,愛的反面不是恨,因為只要還注意著對方,就等於還愛著對方。

只有完全無視,冷漠,也就是不注意對方時,愛才會徹底終結。


人之所以會被其他人PUA,其生理和神經層面的原理和沉迷電腦遊戲很相似。

人為什麼喜歡玩遊戲? - 永遠的小學生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89373/answer/2380541227

其實原理很簡單,在長期的戀愛過程中,被PUA的那個人接受信息的來源非常有限,並被人長期灌輸一種預期——離開對方就等於生命結束。

而人行為的目的完全來源於過去的經歷,以及眼前所處的環境,所以在戀愛中的人,就很容易把全世界理解成,只有兩個人的戀愛世界,如果不能繼續在一起,自己就完了。

這就和玩遊戲時,人在攻打沙巴克,那他的所有意圖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打進沙巴克,哪怕當中有人提出「給我5000元,我就叫十個兄弟來助陣」,這個一心想要成為沙巴克城主的人也會欣然接受。

就算事後想想,成為沙巴克城的老大,也不能改善自己的現實生活。

由此可見,一個人做出任何事情,對他影響最大的,永遠都是當時所處的環境。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30

Ellen:


女性對付男性,作啊、矯情啊、道德綁架啊、生孩子警告啊、不愛她警告啊、一哭二鬧三上吊啊,這些本質上都是pua。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