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示威者在身份公投前的集會上舉著支持台灣的標語牌(台北,2018年10月20日)
|
|
瑞典 —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即將於5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賴清德長期以來一直強調,台灣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然而,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日益增加,包括瑞典和丹麥等多個歐洲國家卻規定台灣人不能再將「台灣」列為其在地居留卡上的來源地,而必須標註為「中國一省」或直接標記為「中國」。這引起在歐台灣人的不滿,但在中國的潛在威脅下,各國糾正這一錯誤的希望似乎渺茫。
|
|
誰在跟隨中國的世界觀?
據調查,近年來有瑞典、丹麥、挪威、冰島、羅馬尼亞、匈牙利、愛爾蘭、盧森堡、奧地利等多個歐洲國家在移民局或稅務局的登記頁取消了「台灣」的單獨選項。在來自中國的強大壓力下,台灣政府和僑民聲音顯得弱小,此事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政界關注。
然而在上個月,瑞典議員馬蒂亞斯·泰格內爾(Mathias Tegnér)就台灣人在瑞典稅務局的遭遇質詢財政大臣伊麗莎白·斯萬特鬆(Elisabeth Svantesson)。泰格內爾認為,目前的名稱及其更改是遵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的模式,意味外部世界正逐步適應中國的世界觀。他引述瑞典前外交大臣安·克里斯汀·林德(Ann Christin Linde)的意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之間的分歧必須「以符合台灣人民意願的方式和平解決」。
在此後的議會辯論中,瑞典財政部指稱更改名稱的指導來自外交部。而外交大臣托比亞斯·比爾斯特倫 (Tobias Billström)則辯稱,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通過獨立的機構來實施,這不是外交部的事。
|
|
台灣人身份標註問題引發爭議
對此,瑞典國會議員尼瑪·古拉姆·阿里·普爾(Nima Gholam Ali Pour)向美國之音分析:自由世界花費大量資源和努力阻止台灣成為中國的一個省;然而瑞典政府卻選擇將台灣稱為中國的一個省,這非常奇怪,對台灣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羞辱也損害了台灣的主權。
普爾對辯論中瑞典外交大臣明確表示他沒有像稅務局那樣對台灣使用此類術語感到滿意,並希望這將成為稅務局開始糾正錯誤的一個信號。他強調,瑞典稅務局絕不能支持北京的說法,那不是他們的使命。如果有人將瑞典稱為俄羅斯的一個省,那同樣是一種羞辱。對於沒有人願意為稅務局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個省的決定承擔責任的原因,普爾向美國之音承諾:「我會找出答案。」
|
|
瑞典稅務局網頁上的公民身份選擇框標註台灣為中國的一個省。(鄭土倫拍攝)
|
|
同樣,今年年初以來,在丹麥的台灣人不能再將「台灣」列為其居留卡上的來源地,而必須選擇「中國」。這引起丹麥議員卡斯滕·亨格(Karsten Hønge)的質問:「部長能否解釋一下是什麼導致了做法的變化?」
遭遇「被中國人」的臉書網友Tommy Serle也反映SIRI(丹麥難民、移民及融合事務部)的辦事員推說「就是因為中國的施壓,他們也不敢做決定」。
SIRI本次接受了美國之音的採訪,其新聞官馬蒂亞斯·溫加德(Mathias Wiingaard)向美國之音介紹,SIRI曾發生登記不一致的情況,但應遵循丹麥內政和衛生部制定的現行指南。文件顯示,該指南明確台灣應被登記為中國。同時,新聞官溫加德向美國之音透露,SIRI目前正在與其他相關部委和機構就此問題進行合作談判。
但其實,台灣問題是中國的紅線,隨著中國在歐洲的影響與威懾增加,歐洲各國重申支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比如,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兼議會國務秘書埃德加·弗蘭克 (Edgar Franke)回應對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的態度時所言,「超出這種純技術合作的解決方案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批准」。反映在移民居留卡的國籍標註上,在歐台灣人很難如願自稱。
然而瑞典智庫專家卻認為稅務局的命名並不奇怪。瑞典國家中國問題研究中心(NKK)分析師亞歷克西斯·馮·西多夫(Alexis von Sydow)告訴美國之音,因為瑞典並沒有正式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所以人們很容易認為這一變化只是遵循了瑞典明確的「一個中國」政策。
|
|
台灣抗議各國誤讀「一中政策」踐踏台灣主權
台灣駐瑞典代表處顯然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與美國、歐盟等120餘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同。後者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未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台灣應與中國統一」。今年2月28日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首次強調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只有台灣民選政府可以代表台灣人民。台灣駐瑞典代表處對美國之音強調:「我國的主權地位絲毫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所謂與他國的聯合聲明或公報的改變。」
「一中政策」始自1972年中美和中日的建交過程,其在不同的建交公報中的表述和各國的解讀皆不相同,現今主要的「一中政策」模式有英、美、加、日、荷、法、德等多種解釋模式。如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瑪雅·柯契姜琪克(Maja Kocijancic) 2018年接受台灣中央社採訪時所言,歐盟的「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不同。
對此,「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發起人Joseph(依受訪者要求使用其英文名接受採訪)對美國之音說,部分歐洲國家對於聯合國2758號決議及歐盟「一中政策」的錯誤認識,導致他們在涉台事務上採取較為保守的立場。
「瑞典外交部等政府機構一直以來稱我為『台灣』,僅有瑞典國稅局自2018年起不當地將台灣劃為中國之一省」,台灣駐瑞典代表處對美國之音表示,「本處自2018年起即積極洽促瑞典國稅局更正,未來將持續洽請瑞典相關單位正視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要求更正。」
|
|
誤稱國籍侵犯人權了嗎?
2017年3月,一群台灣留學生因不滿挪威移民局將他們的國籍標註為中國而向挪威移民局請願,之後一路上訴至挪威最高法院和歐洲人權法院。這場歷時五年的訴訟名為「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其發起人、台灣律師Joseph對美國之音講述,大部分歐洲政治人物對台灣歷史與現狀缺乏深入了解,未能體認台灣作為一個獨立實體及其人民享有自決權的事實。
「明明這個護照就是台灣或者是中華民國政府發的,但是他們卻認定持有這本護照的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這是非常矛盾的一件事情。」Joseph質疑。
強行將國民身份強加於人構成了對其個人身份權的干涉,因此也構成了對其私人生活權的干涉。「正名運動」申訴道,「挪威有積極義務允許我們認同我們被賦予、接受、旅行和進入挪威並被允許在挪威使用的國籍。我們的台灣血統和民族性是我們的身份和個人自主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我們與外部世界建立和發展關係的權利本身就受到台灣出身和國籍的重大影響。」
對此,倫惇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法律與犯罪學系教授吉爾·馬歇爾(Jill Marshall)引用《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解釋稱,「國籍是個人身份的一個要素」。
她在新書《個人身份與歐洲人權法院》(Personal Identity and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中引述了Joseph發起的運動,認為挪威當局通過指定台灣居民的公民身份為中國人,侮辱了他們的基本身份認同。
「雖然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許多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特徵,但它們已經演變成完全不同的社會,部分原因是中國的極權獨裁統治與民主政治之間的對比以及台灣的自由主義價值觀。通過指定台灣居民的公民身份為中國人,挪威當局侮辱了他們的基本身份認同。」她在這本書中寫道。
儘管馬歇爾也認為「正名運動」提供的論點很有說服力,而且個人身份權在法院也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但該申請仍於2021年7月被歐洲人權法院宣佈不予受理。
|
|
做中國人,不願意也不切實際
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佈的一項調查,2023年有一半(49.4%)的台灣人偏向獨立或儘快獨立。然而這種意願在歐洲政客的認知裡屬於冷知識。
「正名運動」參與者Jasper(依受訪者要求使用其英文名接受採訪)一直忘不了挪威移民警察局對他說的一句話,「You have to be a Chinese in Norway(在挪威你得是個中國人)」。
「在那個僵局中,我沒有太多選擇,沒有居留證就無法辦銀行賬戶,在物價高昂的挪威,大概很快就會流落街頭。我非常勉為其難的簽了文件……在許多場合,我盡量避免拿出這張卡,每次一看到那個國家,我就會想起我連保有最後一絲自尊的餘地都被剝奪了,在這個我原先以為民主自由的挪威。」他在運動的籌款頁面回憶道。
瑞典國家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分析師西多夫對美國之音表示,瑞典對台灣問題的普遍認知度很低,官員們很難理解像這樣看似微小的變化的政治意義。
|
|
現居奧地利的台灣人小K(應受訪者要求使用化名接受採訪)也對美國之音講述了她的遭遇。2011年她以台灣護照免簽進入奧地利之後,意外地被疑為偷渡客而遭政府辦事人員質問「你是中國人,你到底是如何進入奧地利的?」
「然後我終於懂了她為什麼沒有國際觀,」小K說,「就是因為我的台灣護照封面上就是寫著大大的燙金字體『REPUBLIC OF CHINA』。如果我的護照上面沒有被中華民國政府印上China,怎麼可能還會讓我淪落到這樣被羞辱呢?」現在小K已經用「台灣國貼紙」緊緊蓋住了護照上的「REPUBLIC OF CHINA」字樣。
台灣中央社駐瑞典特約記者辜泳秝在去瑞典警察局辦理護照時發現系統顯示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因此她只填寫了城市,「不一定要用台灣(系統上好像會是中國一省),所以就用了城市名稱。」她對美國之音介紹了這種規避「China」的辦法。
對於這種完全不接受China的說法,Joseph分析,這有可能是因為不認同,也有可能是基於便利的因素。基本上台灣人在台灣會講中華民國,但是基本上外國人一定會把ROC(中華民國)和PRC(中華人民共和國)搞混,「所以我們在外面一定都是講自己是台灣人,出現China就會對於我們在外旅遊和生活都造成很多不便。」Joseph解釋道。
對此,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學院陳靖涵(Chen Jing-han)在其論文《公民身份之爭與無國籍問題:海外台胞與台灣流亡藏人案例分析》中認為,對於國際社會來說,用對待中國人的相同規定來對待台灣人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台灣和中國在國際關係和簽證等領事事務上存在區別。台灣人在海外的公民身份存在著明顯的政治和法律缺陷。陳靖涵提出,在具體身份上,台灣人傾向於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而用文化含義的「華人」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