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cko立衡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120728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2012-2015年在劍橋讀的本科,專業是Politics,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PPS), 現已改名為HSPS了。我是當時相對少有的中國文科生,也是我們那一屆唯一一個選了政治(Politics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作為科目路徑的中國人……可以說我感覺自己的經歷還是和別的中國劍橋本科生有些不同的XD.
(我與霍金在劍橋舞會上合影)
但是進入正題以前,請允許我宣傳下我新開的公眾號:煙花與盛宴(yanhua_17)。這是一個有關英國留學就業,年輕人奮鬥的公眾號,而我正是在籌備這個公眾號期間忽發奇想,想看看大家對劍橋有什麼問題才發現這個知乎問題的。正好,我預備在本周末(8月12-13日)在公眾號上發我的一篇有關如何考入劍橋的乾貨,「我是怎樣考上劍橋的1」(確實是沒有什麼創意的名字),所以看到本回答又對這些方面比較感興趣的朋友請多支持、關注。我畢業後拿到了英國Tier2 簽證(工簽),以後也會發有關英國就業的乾貨,所以請大家多多支持。
好了,言歸正傳。
從哪兒開始說起呢?每個人自有每個人自己對劍橋的看法,而我的總體感受是,在劍橋的本科生,不管是否中國人,要麼是熱烈地熱愛著這片土地,把她描述得如夢如幻;要麼,就恨不得早日脫離,簡直生無所戀。
我很幸運地屬於前者。
看到大部分的描述是有關生活的各方面的,我想多講講精神上、心理上、視野上的體會。
即使如此,關於劍橋的生活可以描述的方面太多了,我想挑幾個重點,以後有機會再補充:
1) 這裡的學生們(我認識的本科生們)大部分是或隱性、或公開的理想主義者。
在這個「理想主義」簡直就是負面詞的時代,我想要很驕傲的稱呼自己為一個理想主義者;而我最害怕的事,也莫過於就是失去對理想主義的認可與追求。這裡,我對「理想主義」的定義更接近於這個詞字面上的意義,即不計現實成本、你最渴望達到的境界與你最想實現的夢想。有這種理想主義的人,往往也都很純粹。這裡,我並不是指為人傻白甜;對「理想」這個詞有這種印象的人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理想是屬於內心的,它不一定就要表現在外在,它也根本與傻白甜沒有半分關係。
我有一個好朋友A,他是從劍橋最Posh的學院(St. John』s College)裡面讀土地經濟(landecon)畢業的,一畢業就進了私募基金。這個人表面上不僅驕傲、難相處、被美女與香檳環繞,且還承載著一切投行男有的負面印象、甚至更甚(他本人是不屑投行的,畢竟投行男們夢寐以求的莫過於日後進入私募基金)。然而在一次徹夜長談中,A 一不小心透露了他的夢想。他說,他想通過自己努力掙錢、然後建立高層的關係網路,最後:整頓現在的英國與歐洲的教育體系,給貧窮的孩子們帶來真正公平的教育機會。
他說,他小時候就屬於那種沒有任何機會、沒有任何背景的窮苦男孩。然而,通過種種機遇,他竟然也考入了劍橋,且在二十一歲畢業的時候又直接進入了私募基金(了解金融行業的人知道這有多難;他說他大三期間,實習的日子比讀書的日子多)。
A非常的清楚,他能有今天,80%是由於機遇。若是少了那麼一分兩分的機遇,他也不知道今天又會在什麼地方。我和他都覺得這個覺悟是非常可怕,且很有深意的。
在真正崇尚正義的社會中,得到精英教育
的機會,不應該是基於機遇的。A告訴我,他的理想就是通過個人努力,成為最有錢有權勢的那群人,然後改變這個不公平的社會。
或許A 是一個比較極端、也有些黑暗的例子,但是它並不是不常見的。在我印象中,在劍橋讀本科的孩子們,無一不是在某個方面有著理想,追求,抱負。而這些理想,很多時候甚至與職業選擇、物質追求沒有半分關係,儘管他們也許畢業後也紛紛變成了投行人、諮詢人。
我認識的另一個朋友B是一個中國女生,她本科讀的也是土地經濟,成績為全年級第一,記憶中似乎曾是劍橋金融社團的社長。她也是早早投身金融實習、一畢業馬上得到大投行追捧,其實實習期間就參與了幾十億美金的deal。
在投行兩年以後,朋友圈裡有了她的最新消息:她準備去美國繼續讀書了。消息圖片是一張郵件的截圖;原來,她不僅拿到了哈佛和耶魯雙獎學金錄取,且耶魯在得知她想接受哈佛錄取的時候,還給了她一個second offer,說要match她的獎學金,希望她來他們學校。
(這是我在朋友圈膜拜的大神……)
而她準備去讀什麼呢?
……本來想要讀醫,最終雖然選擇了數據科學,卻也希望終有一天能峰迴路轉,回歸醫學。
大一的時候她曾告訴我,她讀經濟,就是為了以後進投行掙錢……然後自己供自己去讀醫。她的夢想,五六年來經歷了金融圈的洗禮,卻一直沒有變過。
在劍橋大學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能與像A 和 B 這樣的人相識,是劍橋能給予的最慷慨的厚禮。
(我與甘道夫在劍橋舞會上合影)
2)大家真的都對讀書很感興趣;痛,並快樂著
在劍橋讀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科都有自己的難處。而我作為文科生,且還是本科生,最悲哀之處便在於英語實在是不夠好(雖然16歲的時候就雅思拿到8分了)。簡單講講當時我課業的負重:劍橋一年3個學期,每學期不多不少8周整;我每年讀4門課,每門課每個學期要寫3篇論文。也就是說,一個學期8周下來,要寫12篇論文,平均每周3篇。
每周1.5 篇論文,每篇論文1800-2000字,要引用4-6本書或文章。我是說真的。
這些論文亦不是交了就算了。每個論文布置後,都有一個相應的Supervision,簡單翻譯過來就是和教授做小組討論。這種小組討論一般是一個教授對2至3個學生。你在上交了論文以後,老師會讀這篇論文,給出評價,然後等到了Supervision的時候,老師再和你一起討論你寫的這個論文,了解你的思路、想法,討論有什麼問題或者別的思考方式。
我到劍橋的第一周的第一門政治課,講的是Leviathan。布置的閱讀,就是那一整本Thomas Hobbes 在 1651年寫的《利維坦》。
重點閱讀第三第四部分,必須瀏覽第一第二部分。根據互動百科,中文的《利維坦》有578頁。
……在面對利維坦巨獸的半古英文時,雅思8分也就是呵呵的作用。我當初對自己也夠狠(其實是不狠不行,年底沒考過試就乖乖退學),英文不夠好看不太懂且還龜速是吧?沒關係——我把中文本下載了,然後中英對照著讀完了那本書(在這裡,題外話誇獎一下中文版本的利維坦譯得真好啊!)。
這是我在劍橋大一第一學期四門科目之一的第一周的閱讀資料;此外,還必須閱讀、引用好幾篇有關利維坦的研究論文。第一周最後一天,我上交了我在劍橋的第一篇
論文。
現在想起來,我總是好奇現在HSPS專業里,政治學的第一門lecture,是不是還是利維坦?
然而說實話,若不是我的「英文障礙」,PPS這個科目也其實沒有那麼難。況且三年本科下來,讀書速度達到頂峰,也算是額外的意想不到的速度了。
別的科目我雖然沒有讀過不好評價,但是據我看來,有些真的要難不少。可以這樣理解:真正難的科目並不是那些通過讀書、努力就能夠拿到分數的科目。真正難的科目是那些會使你對自己的智商感到質疑同時、理解到了自己智商與同學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的科目。
我在劍橋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一個來自拉脫維亞的俄羅斯裔小男生。他同我一屆,卻比我小兩歲半。他是我這輩子遇到最聰明的人。沒有之一。我使了一些小手段讓他承諾了在他未來要給諾貝爾獎致辭的時候,要提到我(我曾是他舍友)。
在劍橋至今5年來(他還在讀博士),他保持了劍橋自然科學系第一的位置。五年都是第一。劍橋的自然科學系,包含了所有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等,每年年級有600+人。雖然學物理的和學化學的,考的非常不同,但是排名卻是一起排的。
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他好像在某個科目中拿到了歷史最高分。他的導師給他發郵件,說他們department為慶祝他的成績開了一個香檳。
「We』ve opened a Champagne for you.」
他在研究生期間(或說大四),就開始作為導師教給大一的學生上supervision。那個時候,他的學生往往歲數都還比他大,或者同齡。
對比起他,我就是妥妥的一個學渣。
我還記得在大一成績剛出來的時候,我們被告知了自己的學院年級排名。在這個方面,劍橋其實是非常殘酷的——所有人的成績排名,都會被羅列在Senate house 前面,供任何學生觀看。
(啊,不,遊客也會偷偷溜進去看……)
當時,神童好友忍不住問我說,Ecko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年級排名多少呀?
(話說排名還會影響到你以後在學院選房間的問題,真是蠻殘酷的;高分的拿First的人,也有很多福利。)
那個時候由於是大一,之前並沒有全年級排名的考試,神童平時看起來也並沒有那麼神,我就不害羞地把自己的排名告訴了他。之後的正常反應一般都是,對方也會把他的排名告訴你,是吧?結果神童沉默了,哦了一聲後妄想要轉移話題。
「哦……這樣啊。對了,咱中午去吃什麼好呢?」
「嗯,你還沒說你的排名呢?」
「啊,我的啊?我的還行……」
「……到底多少?」
然後,他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我他是年級第一。
***
題目說到,「痛,並快樂著」。上面講了這麼多,估計「痛」的原因也不難理解了:學習真的是非常重要,學習的負擔也真的非常重,而且通常還不得不接受被身邊同學智商碾壓的現實。在劍橋本科,抑鬱症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大一的時候我們還在感嘆和害怕說,這個人Panick attack了,那個人抑鬱了,另外一個人忍不住退學了(這些都是真事)。到了大三的時候,大家都相視一笑,然後看著剛入學的天真大一的羊羔們忍不住呵呵。
其實,能倖存到大三、畢業的人,都很值得驕傲啊。
「痛」的點知道了,那麼「快樂」 又在哪裡呢?
我覺得我可能要強調的是,大家雖然被學術虐的很慘,但大部分人,也都是十分願意被虐的;大部分人,也是真心喜歡著他們選擇的專業。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地方,認真讀書是理所應當,而不會被人視為「書獃子」或「學霸」。在飯堂聊天的時候,談論哲學,討論黑格爾
,馬克思,康特,並不會被視作「裝X」。
我們得到了一個安全、專註的環境,來搞我們喜歡的學問。
而這樣的環境是不多見的。實際上,我難以想像類似的話題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市進行。
**
不知不覺說了這麼多,居然還只說了2點。
今天就到此為止,過幾天有空我會繼續更新。講述有關劍橋的社交生活、傳統等各方面的情況和印象。
想看到更多的朋友們,請點贊,也請記得關注煙花與盛宴
(yanhua_17)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