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4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西交利物浦大學就讀是怎麼的體驗?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0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1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7189114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下內容不針對任何學校和個人,只是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思考,無意冒犯。
=========================


三年前的盛夏,高考結束的我,坐在電腦前,查着一所所只聽過名字但是從未去過的大學。我自己明白,選擇一所大學,意味着選擇了這所大學的文化,選擇了他能給你的專業,還有他所在的城市。所以,不同的大學,對應着餘生一種完全不同的自己。所以這道選擇題我也做的很認真。
我當時總結出選大學的三大因素:學校、專業、地域。(這三大因素到現在我也認為異常的正確)
我當時運用的工具:學校貼吧、知乎、百度。
學校
我當時能上的大學也蠻多,長安大學(當時和西浦之間最糾結的)、南京農業、南京師範、西北農林科技、福州大學、南昌大學等等,能選的學校算是中等211和墊底985吧。
但是我清楚進去的分不高,有些甚至剛壓線進入。所以能入校,也大機率調劑入冷門專業,而且有些學校轉專業很難,不是名額限制,就是系裡排名前xx (強烈吐槽,我要是能考系裡前xx還有必要轉?)。所以我能選的這些傳統大學,能給我的是985或211的Title,還有一定的保研機會。如果本科畢業直接就業,這些學校比雙非的西浦優勢要大。西浦可以說是建校時間也不長,離開長三角區域就是西交飛利浦一般的存在。也因為和國內傳統大學兩個體制,完全沒有保研一說,對於國內考研和本科直接就業、入體制內等毫無優勢。
但既然是成年人了,只極端的追求一個Title,或者僅用一個標尺衡量事物是不成熟的。成熟的人要思考方方面面,追求最大值,而不是極大值。要思考的更多的事物發展的趨勢,一個選擇,是很多方面的綜合考量。


我一直以來的個人價值觀是:
第一、我以後肯定會讀研究生的,在可預見的將來,研究生幾乎是標配,長遠的回報遠高於本科
第二、無論海外讀研、還是交換生、還是遊學,我一定要有海外的學習生活經歷
第三、我寧願不要我爸以後留給我的房子,我也願意他提前投資到我的教育上
第四、我不回老家,要留在沿海
第五、我在大學能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做喜歡的事


申請研究生
最重要的事情最先說,西浦申請海外研究生比普通211占很大優勢,首先是英本體制,四年下來西浦學歷,利物浦學位證,利物浦大學也QSTop150了,考研時努努力也比利物浦大學要強吧,穩穩的飄進入Top100。又可以2+2出去到利物浦大學,有兩年海外學習經歷,這段經歷要是能好好利用是很不錯的開闊眼界,重樹價值觀的機會。根據我周圍的情況,只要智力正常,學習刻苦度哪怕是一般,都能進一個很不錯的英國澳洲Top的大學(美加新研需要好好努力,美研前幾年西浦人數不多,這幾年開始越來越多)。你姑且可以認為這是花錢買教育資源,但是既然能享受到教育資源帶來的福利和便利,付出金錢不也是也很合理麼?刷GPA西浦也比別的學校更容易,西浦按照英式40分及格,70分以上1.1學位,60分以上2.1學位,只要語言關沒問題,1.1學位對認真學習的同學是比較輕鬆的,帝國理工、UCL最高要求也只是1.1。愛大、曼大都是2.1就能申請,大部分學校也就2.1。
西浦的申研氛圍應該要遠強於中等211和其他學校。因為在這個平台申請一個好研究生是比較容易的,一般同學也沒有進入社會掙錢養家的壓力,所以大多數同學都默認申研。這有一個好處是同學之間會共同找實習、科研、競賽、刷GT等,一同彌補申研必備要素,同學、老師之間的信息交流頻率和信息質量也比較高。這些寶貴的學習經驗和信息都非常有用。
我記得很清楚的是我姐進了一所普通211,每年幾乎一放寒暑假就回家了,不是學學車,就是旅旅遊,然後看看劇,鹹魚掉整個暑假。其實她本身也很上進的,但是她所處的大環境就是這樣,周圍的人都不拼,你也很快就沒動力了。她周圍同學就等考研前半年拼一下,之前就打打遊戲,課上睡睡覺,兩年不心疼麼。(這裡吐槽一下國內考研,國內考研我覺得蠻難的,這種難不只是內容難,也難在考研流程和方式。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運氣。只能主選一所大學,過線還要複試,複數還要刷人,不確定性太多,而且不透明性比較大,研招的方式還有待提升,一考定終身對考生風險大也不公平,會忽略了考生的很多努力,我姐今年考研就沒考上,還要二戰。她努力一年,好的985上不了,但跟母校同水平的學校能入吧,對不起,不要,最後空檔了,我覺得不公平)。而海外申請如果你水平夠,即使曼大沒要你,但是同一級別的愛大應該會給你offer,再不濟掉到伯明翰大學也能接受,不至於空檔。我自己本身也算活潑,開學的時候也參加各種社團,厚臉皮加了很多同學的微信,當我鹹魚在家刷微信的時候,發現西浦的暑假很多人是在實習,某某在德勤,某某在微軟,還有某某在UCB Summer School,某某在做海外志願者,還有某某在跟老師做SURF,寒假在準備MCM/ICM,某某學姐在考CFA,某某大二ACCA已經過完F段,有些自己從西浦轉學到了美本。暑假我是閒不下來的,這些優秀的學長、學姐、同齡人向燈塔一樣給我照亮各個人生的方向,我發現我不去做,周圍的人都在做為簡歷增光添彩,我會很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許這就是進步的源泉。
而且西浦的假期足夠長,制度足夠寬鬆,給你了最大化的自我追求空間,你可以變成想變的人。當我一步步走來,發現每一個逼自己的周六周天、寒暑假所做的事,不僅鍛煉了很多能力,也已經豐富簡歷。


學生平均綜合素質
這個指的是家境、教養、眼界這些方面。來西浦的同學家庭經濟狀況至少也在平均線以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三年來接觸到的同學的爸爸媽媽,不是小企業的領導也是大企業的中層,都算是比較優秀的社會人士,這些家庭帶給孩子的原生觀念是比較健康的,一般都是正向的。幾乎沒見過那種賭徒父親或者不顧家母親。父母有更多的機會帶他們在飯桌上認識更優秀的叔叔阿姨,或者假期支持他們去行萬里路,去探索更新穎的事物。現在越來越發現,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無論世界觀的形成還是價值觀的矯正,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
魚龍混雜問題。每個學校都有魚,即使一流985也會,重要的是這些魚的比例和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獨立性。國內學校大鍋飯一起上,這些魚可能會在課堂上影響到你,但是在西浦這種獨立性比較強的環境下,無論革命戰友還是狐朋狗友,你周圍的人都是你自己選的或吸引來的,只要自己上進,身邊的龍會越來越多。即使他自己摸魚,他爸媽願意麼,留級的話每年的學費夠一輛小車了,如果摸魚摸的很嚴重,年年摸魚,恭喜你找到寶了,他家有礦(狗頭滑稽)。何況西浦沒有班級、沒有班主任,你在這待四年這些魚都不會影響到你,可能除了社團活動外,面都見不到。即使真有這些魚,反過來想,讓這些魚交的學費幫你提升資源,也不跟你搶佔資源,不是大好的事嗎?


蘇州地理環境
當時我沒選其他大學也一大部分因為城市和地理位置,我可選的西安、南昌、福州、合肥、楊凌這些地方,地理位置相對不佔優,城市建設,行政服務水平也有待提高。我在知乎上看過一篇帖子說,以後大城市的虹吸效應會越來越明顯,地理位置越好的城市,將會吸引更多人才,城市會發展的更快,教育、醫療、養老資源也會越豐富。而偏遠一點的城市將會陷入很大被動。(所以三年後的現在聽到了蘭州大學蘇州分校這種調侃?),而且帖子預測以後會形成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環武漢、環成都。我自己衡量了很久,不喜歡北京的氛圍,珠三角教育資源又不豐富,比氣候、比區位、比經濟潛力、比城市建設與規劃,總之比了很多,最後還是覺得長三角不錯,結合自己的可選學校,最後又篩出了在蘇州工業園區的西浦。
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就不詳細介紹了,同學們可以自己在網上查一下現狀、規劃、環境、宜居程度等等,園區數不勝數的創意科技產業園和研究生院,實習機會雖然不及北上廣深,但是因為只有西浦和蘇大霸佔蘇州,人均機會也還是很多。地理區位、城市建設、教育環境、本地人文化環境、經濟環境、發展潛力等等,都有很強的競爭力。大學所在的地域決定了在大學期間和社會接觸的機會和頻繁程度,而蘇州處於中國沿海中部,東臨虹橋機場,北臨蘇南碩放,蘇州站、蘇州北站、園區站,還有正在建設的蘇州南站。地理位置南北中都近,這也無形給平時出行或旅遊省了些路費。退可蘇州養老、進可上海拼搏。


專業
專業我認為在大學是非常重要的,學四年不願意學的專業,真的是非常痛苦。如果不是牌子很硬的大學,跨專業直接找工作也不輕鬆。我高中一位同學考試較往常考的不錯,壓線入了西南大學,然調調劑到了她不是很喜歡的農學,可是她以後想當英語老師啊。還有一位高中可愛活潑的日本系萌妹子,也壓線入了一所大學,後來被調劑到機械自動化專業,英語是她強項,物理是她短板,根據這位妹子的朋友圈,我覺得大學三年來,她從來沒有愛過她所學東西的一絲一毫。如果是我的話,可能已經從精神上把我消滅了。而西浦幾乎不限制轉專業,只要你想讀,你願意,可以轉。所以我大一本來是金融數學的,後來覺得學得沒意思,轉計算機了,現在感覺蠻爽。雖然不是那種純粹的熱愛,但是申研找工作肯定是沒問題了。
雖然所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和大學所學專業無關,但是這個現象合理嗎?只能說當前的專業開設、制度上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大學給你提供一個機會,喜歡什麼學什麼,學了什麼做什麼,何樂不為呢?何必學四年地理去做碼農,學了四年化學去做金融?
西浦我記得開學進來填志願是第一次選擇專業的機會,後來還會有兩次機會。西浦的專業從最熱門的的金融、計算機到生物、化學、環境、健康、國際關係、中國文化都有,會給予你足夠大的選擇空間。
(貌似計算機今年人數太多,轉專業也要天賦測試了?但是天賦測試不要怕,不是為了卡你而卡你,而是讓你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天賦和長處,只要你在測試中能表現出比一半人以上高的天賦,也就能通過測試。所以天賦測試目的是害怕你盲從熱門專業,學校如果為了省事才不會搞天賦測試,直接卡死申請人數和制度才是最省事的)
西浦的國際商學院(AACSB,EQUIS認證)也提供了非常多的選擇,商科裡面內容從會計、市場、經濟、管理、人力資源都有,專業不勝枚舉。整個西浦從工科、理科到文科都有,總有一個人喜歡的。
在有生之年能學喜歡的專業、做喜歡做的事,這不就是人生之大幸麼?


-課水
原因一、參照物。如果你的參照物是天朝的高中課堂,那可能全世界的課都比較水了,高中課堂的對於知識傳授能力是bug級別的存在。如果參照物是國內大學可能大部分985和一流211,那麼可能會有些水。畢竟國家供給了大量資源,而這些學生個人素質比較高,主觀能動性強,課水也不會影響到他們自己發展,自己就去找資源了。至於其他大學我真很少聽到關於課堂的正面評價,隨便一個學校學生都是「念ppt」,「大不了自己學」的感慨,當然國內大學開設的課程多,一學期動輒七八門,意味着自學的課也會更多,而母語學習也容易些。但如果參照物是美本英本,那西浦可能不僅不水,內容可能該要更難。(CSE204西浦全是大題,利物浦算法複雜度module全是選擇題。。感覺像江蘇卷遇上北京卷哈哈哈開玩笑)。
原因二、時間差。中國本科四年時間,通常最後一年學習內容少。英國本科只有三年,而且課程難度和內容數量是慢慢上升的。而西浦第二年才相當於英國第一年,才相當於國內的第一年。這時,焦慮的同學一跟曾經同學比,發現人家都跑了很久了,自己還在原地。我覺得沒必要過於焦慮,享受自己的步伐,該提升綜合能力的時候放心去提升,做好自己時間段該做的就好。(當時學完CSE105覺得去面試公司簡直是送人頭,直到大三我遇見了CSE205,CSE207以及CSE210,才明白禿頭的日子總會來的,伴隨着禿也在變強)
原因三、教育理念。美本英本很相似,本科課程少,注重通識教育,一學期就三四門最核心的課,並且課程內容都是基礎,但多出的時間不是讓你待宿舍打遊戲睡覺的,而是自己藉助各種資源去鑽研和涉獵的,這就是所謂尊重個體的選擇,或許說在知識量和鑽研能力上做了個中和。中西方教育文化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個更注重培育知識素養,一個更注重培育綜合素養,就看你自己的適合和選擇。
就本科教育而言,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277 關注 · 28 回答問題


去行政化
西浦沒有班級、輔導員這種概念,而學校內學生會、青協更多是一個學生服務機構,而區別於國內大學學生會的管理職責,這意味着很多莫名奇妙的事在西浦不會發生。
比如我高中一個同學入某大學後,學校第一件事是背校紀校規,兩周內檢測,背的詳細程度要到寢室不打掃要扣幾分,晚上不歸寢扣幾分這種程度。學校不管學術和思想,天天管衛生、禮儀、體育這種芝麻大的事真是可笑。還有一位同學在天津,當時他們學生會,那些領導要臨時要開一個會,但她那天正好有個考試,忘了啥從業資格證還是啥。半天請不上假,因為開會說負責人說,你考證考試可以下次再考,如果造成金錢上的損失學生會給你補,但這個思想傳達會就開這一次,必須來。哦。個人利益從來都不會被尊重。
西浦基本不存上面這樣的事。你的寢室就是你和舍友的四人世界,你跟賓館一樣乾淨沒人會表揚你,亂成豬窩除了舍友也沒人會罵你一句,作為成年人了,這些事都需要你自己負責。西浦晚上也沒有不歸寢一說,你要是因為志願活動、學術活動去廣州了、去北京了,不能回宿舍過夜,沒關係,你不用和任何人打報告,只要在外照顧好自己就行了。在西浦我見過染成各種各樣顏色頭髮的人,真是紅橙黃綠青藍紫都有(儘管她們大多數這些顏色不會超過兩周又會回歸黑色),我作為個直男儘管不能理解,但我尊重她們,自己喜歡,自己嘗試,又有什麼不對呢?西浦沒有權威,你可以因為自己的看法盡情挑戰校長,挑戰老師,挑戰學生會(就沒這必要),我覺得如果國內大學哪天敢這樣挑戰、這種平等,那我中華已然崛起了。(我跟教授argue過我的分數,成功過一次嘻嘻嘻)。只要你努力、去爭取,無論轉學、轉專業、復讀、gap、西浦會尊重每一個個體。


寢室
寢室是上床下桌, 一個寢室四個人,一年一人2200。大一大二是住文星公寓的,文星應該也有人大的同學在住,大三大四住文萃公寓,文萃更多是國際生還有一些周圍一些研究院、政府、企業的剛上崗的小年輕,研究生住文薈。這三個公寓都屬於蘇州政府的配套設施(還有新建的三甲醫院、翰林鄰里中心緊鄰),住宿條件雖然達不到心之嚮往,但是正常學習生活也綽綽有餘。
交通也是比較方便的,無論獨墅湖高教區首末站,地鐵二號線,都在附近。地鐵六號線也在建設。宿舍不斷電不斷水不斷網不查寢室有空調有熱水可用洗衣機(是好事是壞事取決於你自己),部分外賣能直接送到寢室。


簡略對比
-西浦社團體系與國內學生會體系對比
西浦有一百多個社團,每年開學時會舉辦「百團大戰」,從學術類、功能類、體育類、藝術類樣樣都有,全是學生自主管理,每個社團有一位老師負責人。老師負責對社團提供幫助和建議,幫社團爭取需要的學校資源。幾乎每個組織都有市場部、學術部、hr等等,自己拉贊助,自己組織活動招新,自主性非常高。對有興趣的社團一定要進管理層,否則後面就容易水掉。如果想開新的社團,可以向學校申請,提過答辯即可成立。(貌似之前有想辦LGBT社的,但是妹有通過答辯)
國內大學不甚了解,但聽說學生會有點類似管理機構。


-對比寧諾 昆杜
崑山杜克
我也有兩個崑山杜克的同學,有時會跟她們聊聊。崑山杜克起點明顯要更高,分數應該接近中流985了吧,入學難度要高於西浦,學生平均素質要高於西浦,師生比高於西浦,學費也高於西浦(哈哈哈哈哈)。
但有個問題是今年剛招本科生,學校也沒建完,人數非常少貌似兩百號,也可以說是剛起步,專業的選擇還有些狹窄。而且地理位置相在崑山西北部吧(貌似),周圍配套設施一般,暫時沒有形成高教區這種學術和生活環境,也略缺乏相關企業。但我還是看好崑山杜克的未來,畢竟事物發展中,而杜克大學作為辦學方也決定了起點。發展需要時間,也許五年十年。祝同在蘇州的崑山杜克大學越來越好哈~
寧波諾丁漢
寧波諾丁漢一般比西浦分要高,假如西浦520分,一般寧諾535這種。我後面研究了一下,因為招生數量的區別。西浦在我家鄉理科生招生59名,寧諾20名,辦學規模西浦要明顯大一些,如果把西浦的尾巴掐掉,其實兩所學校錄取分數差不多。也因為學生少,相當於把西浦的尾巴去掉了,所以寧諾的平均素質應該略高,整體學習氛圍和環境可能比西浦更好。貌似寧諾是封閉式校園,西浦完全開放,封閉式的校園對於學術略有利。兩所學校優秀學生差距不大(互撕的一般都是兩所學校底部學生,在學校里找不到優越感,只能這種方式。好學生都是優雅自信的展示自己的學校)。而且寧波的民營經濟很厲害,寧波是計劃單列市,當地民眾很富裕,豪車很多,離杭州很近,有寧波港這個超級牛的港口。
蘇州寧波兩所城市其實差不多。
然鵝我個人是秉承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獨墅湖,金雞湖,陽澄湖,太湖都很美,然後覺得蘇州離魔都非常近,動車二十分鐘就到了。也有蘇州港。經濟上外資佔比大,整個體經濟體量比寧波更大,外來人口更多(包容性更強),可能更適合居住和養老。然後我覺得西浦坐落在全國第一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的高教區,政府會更給力些。蘇大、人大、東南、西交蘇州院都在附近,可以交的朋友多,社交面廣,所以最後就來了規模大些的西浦,哦還因為2出去很容易。
總之,西浦寧諾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各有千秋,整體看差別不大,看個人的特點和需求。每次看到兩邊同學在知乎上爭的時候就蠻難過的,覺得兩邊的交流和合作機會有些少,應該多互相了解。初中高中都在強調競爭,多1分超過多少人,但大學以來,我漸漸意識到這個狹隘的觀念不再正確了,合作>>競爭,希望西浦和寧諾的同學們能友誼長存,兩邊優秀的同學共同進步呀~
也祝寧波諾丁漢越來越好啦。
對於上海紐約、溫州肯恩、北理莫斯科等合辦學校很少了解到,無法比較。


西浦發展趨勢
-學校發展趨勢 家鄉錄取分數均分變動
西浦在我們家鄉從我入學那年,連續三年分數線在升高了,我那年入西浦學生均分高一本線60,然後高本一線64,然後高68,今年估計均分能高一本線70。只是有個地方我比較納悶,每年貴州廣西招生名額那麼多,有時候這兩省都壓到一本線,名額為什麼不往山東河南河北這樣的大省多分配些,不是很明白,也許有其他考慮。
無論招生計劃怎樣。西浦在各省的大致分數線在逐年上升,而且我覺得以後還將持續。
經濟上,社會上中產階級越來越多,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說西浦的學費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了。高中本科直接出國,因為那個年齡段心智還在生長,無論思想還是世界觀都在成長,風險大,財務消耗也更大。除非父母本身或很近的親人在國外照顧,否則在需要父母指引和樹立價值觀的時候離開父母,這樣不是很利於孩子的成長的。而且如果適應了中國填鴨式基礎教育的同學,在青春期前後去海外留學,本身在教學方式和生活習慣就會與很大的衝擊和碰撞。西浦有一個很好的折中,會讓你在熟悉的環境,比較舒服的從一種思維和狀態過度到另一種思維和狀態。這種緩衝我覺得是非常棒的。
思想上,西浦學子漸漸走向社會,他們開始在所從事領域嶄露頭角。這些接受了「散養式」而不是「管教式」的學子,證明了不是只有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學生(腦袋裡的知識量很豐富)才是最有競爭力的,「散養教育」也不意味着學生就「流放」,「徹底放縱」,也可以意味着更強的自我追求,與自我實現,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最本真的學習動力。這些在社會立足的西浦學子,證明了「散養」也能活,不用211頭銜也能在社會擁有競爭力,這些都是動搖根深蒂固東西的開始。家長也在開始認可,願意嘗試新的事物,相信對於所謂「私立」,「民辦」,「非211」,「無班級」,「無班主任」,這種觀念會越來越淡化。而且隨着家長的年輕化,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自己本身就在傳統教育體制下遭受陰影的經歷,相信對西浦的選擇不會減少,只會增多。
當一所公司的股票已經漲到本身價的時候,相信你可能沒有多大興趣去買他了。獲利最大的是那些有勇氣的,在低價時購入並堅信會漲的人,這些有勇氣做與周圍人不一樣選擇的人,才會收穫的比他們更多。選一所學校就跟選股票一樣,如果這所學校擁有的學術資源非常豐富,師生數量比很高,地理位置相對又是優勢的情況下,那您覺得他的分數難道不應該遲早與他教學資源相同,地理位置一樣良好的學校的分數相似或相近麼?


-西浦校友資源網絡 遍布全球 長三角區域尤為發達
只要你稍微有點心,平時多參加各類講座,並且活潑點,臉皮厚一點多主動交流。四年下來你就可以擁有所有你所聽說過,沒聽說過的世界名校的學長學姐的微信或聯繫方式,還有跟你在相同環境下的經歷以及他們來時的路(我就是這樣做的,加了很多學長學姐微信,並時常交流)。你可以非常近距離的關注到優秀的學長學姐是怎麼做的,他們為什麼變得優秀,而我又需要怎麼樣去做。學長學姐們也願意向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優秀的人總會相互吸引,渴望變得更優秀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越到後面西浦的學生會越在意朋友圈的(自己菜雞,但是可以抱巨佬啊的大腿啊哈哈哈),也許是因為過早接觸社會,知道朋友圈、交際圈、環境的重要性(畢竟人的表現一半看基因,一半看環境),如果你表現的很優秀,那麼融入到優秀的圈子裡是很容易的。


-中國國際化放開教育 放開私立院校競爭 西浦機遇
這就跟當今國企和民企一樣了,我覺得民企有很強的靈活性,憂患意識更強,也就是所謂的狼性文化會更足一些。只有公立教育的體制是不適合的,而當前公立教育碾壓私立教育的情況也不是良性的,只有競爭才會決出最會利用資源的事物,否則資源使用效率並不高。(此處大膽設想,大趨勢是朝着當今美帝大學體系發展,公私並存,旗鼓相當(違心))。比如這幾年私立初中高中的發展勢頭就很猛。無論具體怎麼變,國家想發展,開放的趨勢是必然的。


-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機遇
長三角一體化意味着從政策層面上有利於地區人才交流,產業結構優化,城市之間的協同發展,優勢互補,促進企業發展(媽呀,感覺跟新聞聯播一樣)。比如上海建個特斯拉廠,那麼機械零配件從蘇州無錫製造,浙江負責提供其他零配件,那麼企業成本低了,利潤高了,可以進行研發了,反哺國內產業鏈,企業有稅收,然後提供配套設施吸引人才,產生良性循環。


-蘇州自身機遇
蘇州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城市,第三產業比重不高,往第三產業轉型需要大量人才,這就意味着機遇。園區一直在扶持的生物醫藥、納米科技、人工智能三大塊,生物醫藥的發展已經很具規模了,疊加人口老齡化,這個板塊的發展我覺得是很成功的了。納米科技雖然沒有建設的突破,但至少也是領頭羊角色。人工智能發展一般,有規模的互聯網企業太少,可能工業城市的烙印略深,轉型需要的跨度就越長。轉型中需要大量人才,蘇州在高教區引進了大量的研究生院,又引進南京大學,西北工大。但是還是不夠,蘇州人才需求遠大於供給。當然還有傳聞中的蘇州飛機場,工業園區自貿區,提高蘇州行政級別(我覺得不可能)。當然啦,這都是傳聞,但是只要有一個實現了,相信就又是一個大跨度。


在西浦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無拘無束,徹底放飛自我
這些同學通常不是混混,只是真的缺乏自律能力,他們也曾經在傳統「填鴨式」教育下是很優秀的學生。
-沒人管束,缺乏主動性,內心遠大志向,行動猶如侏儒
主動性很重要
-自卑
因為學習成績?家境?長相?地域?前途?潛力?人緣?我暫時也沒參透自卑產生的源泉在哪,但自卑確實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是大量存在的(因為無意間我發現一個我羨慕的同學也在羨慕我)。也許因為多樣性太多,而每個方面都有及其優秀的人導致的。自卑現象也許因為不知道感恩自己所擁有的,總嫌棄周圍的人或事情。或許說自卑是過於上進的副作用?
我也蠻自卑的。雖然拿不了獎學金,但也上70了。雖然不是優渥的家境,但是一個月生活費2600也夠用了。雖然現在單身,但是之前有呀,而且和平分手。長得不帥,但是應該也能看。大獎也拿了,各種Title也有。雖然比不上周圍巨佬,但是Top100也有。但就是有點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還老花爸媽的錢。說不清。
或許是當代人的圍城大戰吧。
-身心壓力均大於傳統學校
這種壓力首先來源於學費,畢竟跟傳統大學間學費差很多,而來西浦的大部分是中國當前最焦慮的階級-中產階級上下,家裡有礦的富二代還是少數,所以或多或少還是會在乎這些錢的。當我被西浦通知錄取後七大姑八大姨就在我爸媽面前捯飭,說這學費都夠買車了,研究生上完都夠買房了,說我爸媽傻,車房不要,要什麼非211,我爸媽無形之間壓力也會傳導到我身上。直到過了幾年她們自己的孩子在傳統的學校混的不如意,而我研究生越來越明朗時,她們才消停。(長舒一口氣)想想前幾年真有點忍辱負重在拼搏的感覺。(沒有針對任何人,家人永遠是最親的家人,我也知道親人是從他們的角度為我好,我只在敘述事實)
其次來源於本科學校認可度,畢竟需要時間,(再厲害再有潛力的股票從10塊漲到30也不是一天漲到的,中間也會歷盡漲跌)。因為學校比較新,儘管這兩年發展迅速,各種榜單排名,比如QS排名都在大跨步向前,各種院系認證和革新都在加速,但就是因為相對較新,不可避免的認知度不如在社會上存在了上幾十上百年的學校,即使有些錄取分數遠低於西浦的部分211都在社會上傳統人眼裡更有含金量,這個不怪誰,過去的時代過去的人。 而對於很多超多一本線很多分,甚至於能上985的同學來說,到西浦後這種壓力會更大。他們有時會想,我拿着這分去xx985和xx211靜靜地當一條鹹魚難道不好,何必逼自己在美好的青春受着罪?但往往這些逼自己最狠的人,最能堅持下來的人,在西浦這個平台下獲得的飛躍也最大。
-抑鬱症
壓力如果不能很好排解或者平衡,那麼就容易出現心理疾病。人數多還是少不敢下結論,但我身邊確實存在一定數量的抑鬱症同學(但她們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呀,除了內向點)。或許傳統教育下女生本來就內斂一些,或許西浦女生數量多的原因,感覺身邊女生抑鬱症明顯多一些,可能男生的痛苦更多用沉浸在遊戲或電影或動漫或逃課中而排遣而不至於抑鬱。但我覺得傳統教育體系下這個現象不會好多少,可能更壓抑。
-英語不過關,拖累整個學業以及計劃(這一般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英語不好的同學在西浦的發展會掣肘,在你比對方更聰明,能力更強的情況下,可能因為英語不好導致自卑,不敢說,不敢用,不敢交流而失去珍貴的機會。變得漸漸內向,課堂上不發言。在漸漸喪失用英語學習的興趣下,再強的自律也堅持不了多久。
此問題此處沒有應對措施,只有一個字-學!!!!!!!!!!!!!!!只有勇敢面對你害怕的東西,才發現他有多不堪一擊!!
-沒女朋友


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提高主觀能動性,分解困難和挫折
提高自律(刷知乎以明志)
學會藉助豐富資源 (社會、老師、父母、同學、城市)
學會做計劃並思考自己的人生
降低自我外在期望(考top幾,掙多少錢,好不好看)
尋找本真追求的事物(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排解焦慮,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做事
找個男朋友代替女朋友


西方的教育方式是 體制是 具體實現是 現狀是 優點 缺點
中國的教育方式是 體制是 具體實現是 現狀是 優點 缺點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有哪些差別?274 贊同 · 18 評論回答


總結下來,你會在西浦遇到的問題,也正是所有一類處於 中國基礎教育方式 下,與 西方基礎教育方式在融合時人會遇到的問題,這是一類人,不是個人的特殊問題。是兩種思維的的碰撞,是兩種文化在你體內的真實融合。是所有處在這種環境中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度過了你就自己的英雄,度不過可能就要在黎明前倒下了。
自己西浦三年的發展現狀
-三線小縣城,全國最窮的地方過來的,
-大一 社團活動 演講比賽 街舞表演 冬季舞會 志願者 擴充校內朋友圈 面試大賽(綜合能力)
-大二 談戀愛 刷成績 考資格類證 學駕照 藍橋杯 外研杯 論壇講座 擴充校外 (學習能力)
-大三 刷成績 MCM/ICM 實習 科研 夏校(推薦大一大二去夏校) 刷G 推薦信 (自閉ing)
-大四
-短期目標 研究生
-長期目標 落戶 工作 父母養老 結婚
我和當初自己同水平同學對比,我的付出與收穫,我自己的感觸
我當時高中年級500個人左右,我100名上下,而我現在申請的研究生的大學,不敢說與前10的同學有的拼,但絕對強於年級前10以後的同學能申請到的海外大學研究生。(我高中是全省裡面第9第10吧大概)(大學以後,我覺得爸媽的錢不容易,所以在大學非常刻苦,雖然底子差,但是勤能補拙,雖然比不上一眾大佬,但是已經超越過去的自己很多,超過曾經環境下的人很多)


結論
平心而論,
如果能選擇985(非墊底四五所)和上流211(兩財一貿北航南航北外南理等),那我覺得你理應該去更好的學校,那裡的平台和資源西浦暫時是追不上的。
但其他大學,如果這所大學所在的的城市不能給予你想要的機會,這座學校也不能給你想要的專業,請學弟學妹們一定要斟酌一下西浦!


最後必備雞湯!
也許西浦就是給了你四年的機會讓你涅槃重生,讓你在餘生的課堂上,相遇曾經夢中的自己。但無論你最終在何地,都祝你能在煦色韶光里,不負自己。
-------------------------------------------------------------------------------------------
肺腑之言,想哪寫哪。寫的可能又亂又沒邏輯,見諒。
2019年6月26日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1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1087529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80810補充#####
看到很多留言家境不好但為了能出國留學想上西浦的學弟學妹,其實並不是非西浦不可的,我不希望這篇回答誤導大家。我在國外遇見很多來自211,985的,國內一般大學的同學也不少,一部分拿獎學金來上學的,混的好的跟本科是不是西浦沒太大關係,各有各的成長道路。我上西浦、出國留學,家裡都付出了很大代價,但如果當時沒有選擇西浦,而是普通的大學,我相信憑自己的努力也會有出國的機會,退一萬步即使不出國,混的也不會太差。所以不要太糾結本科上不上西浦。
不要過分擔心自己的未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也不要不顧家庭條件強行上西浦,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原答案#####
一個從西浦畢業的農村娃的感想
#這是某天晚上睡不着寫下來的 不知道對不對題主的題#
農村家庭,父親初中畢業就走上社會打拚,母親小學都沒畢業。從我記事開始,父母就一直在做生意,開紡織機配件店,經銷棉紗,印花布等,期間賺了點錢,但總的來說只是湊活過日。農村自建房拆遷之後就住進了城鄉結合部的安居房(老爺爺老太太外地人殺馬特特多的那種),總之絕對算不上中產,應該叫做「失地農民」。無錢無權無關係,三無人員。
以上是背景。
2012年,勤奮好學的我(捂臉)高考遭遇滑鐵盧,正好考上一本線,不上不下,不甘心復讀,就隨便填了西浦的志願(一本院校里只能夠得着它)。和其他農村家長不一樣的是,父母特別支持我的教育,捨得在教育上花錢,小學上的是市區的學校,初高中衝著高考一本率大老遠把我送到外地,各種高價補習班話不多說就是報,選大學也不含糊,硬着頭皮就把6萬的學費交了。
進大學後,我發現周圍的同學父母多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中層管理,知識分子,要麼就是混得風生水起的商人。落差感,油然而生。我記得曾經的室友混跡於各大社團,參加各種聚會,穿着名牌鞋和衣服,噴着我那時都叫不出名的香水,背着最新款的包包,和女朋友在一起一擲千金徹夜不歸,作為一個樸實的農村娃,我心裡用chinglish罵了N遍:what the fuck??你女朋友一個包就是我一個多月的生活費呀親!
當然,四年里認識的少爺小姐們,更多是為自己將來有着嚴肅考慮和計劃的。很多人,或者說他們的父母,都是衝著2+2來的,有機會在國外讀兩年,費用比高中畢業直接出國少得多,這種模式成為中產階級的首選。而我,只不過是懵懵懂懂意外混入了西浦這支大軍,出於經濟原因,放棄了2+2模式,在國內讀了4年。講真,如果不差錢,我絕對會出去。
對了,在西浦,AIESEC,斯雅,還有各種銀行的項目(交存款就能去那種)等等特別火爆,不管是啥,一個共同點就是你得出錢。我並沒有貶低這些項目或組織的意思,他們的出現很正常,都是教育投資,或者說是商品。至於他們的槽點,任何一項商品都有定價過低過高的問題,市場機制終究會趨於理性,沒毛病。當然這扯遠了,重點是很多同學都能掏得起這錢而我不行!當我看到別人簡歷上高大上的履歷,再瞅一眼自己的,自己都嫌棄自己。
總之,無論是和西浦的老司機們比,還是和西浦的青年才俊比,我都是一個土鱉。落差感,讓我煩躁,也刺激着我向上,潛移默化中我的奮鬥目標似乎就變成了要和他們站在一個level之上,跳出農村的圈子,過上更好的更有品質的生活。我受夠了農村婦女斤斤計較羅羅嗦嗦,我受夠了農村男人蓬頭垢面滿嘴粗話,我受夠了暴發戶們的勢利和無知,我不想生活只是為了生存和眼前的苟且,我渴望讓我自己的生活精緻起來,讓父母的不繼續節衣縮食做很辛苦的生意,讓他們捨得花錢旅遊,讓爺爺奶奶安享晚年而不是待在小破屋子裡無聊至極。
很多人覺得西浦學費貴,不值,指責和不理解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我卻覺得,這學費值。我不是在說西浦教學質量多麼多麼好(就金融數學來說挺水的,當然在逐漸改善),也不是說教育理念多麼前沿(沒啥特別的,有點假大空),我是指我能和中產階級的孩子們一起生活四年的機會。我和他們的差距太大了,節衣縮食慣了的我一向挑便宜的東西買,看性價比,而他們教會了我什麼叫生活品質,什麼叫教育投資,什麼叫networking. 我看到了我的奮鬥目標,很簡單:他們現在的生活水平。
我開始開源而不是節流,好好學習拿下獎學金,出去做家教兼職,大四開辦補習班補貼生活費,稍稍讓生活精緻了些。但我知道我仍然還是個喜歡實惠的底層人民,畢竟還在花爸媽的錢,他們省吃儉用我哪好意思追求「生活的質感」?所以對於讀研,我選擇了費用低質量高的加拿大,對,我還讀不起倫敦那幾所G5,紐約那幾所常青藤,他們對於我來說,是奢侈品。我相信這會是我的一個跳板。
總之,我在西浦收穫的最寶貴的,就是這種落差感,激勵着我努力向上爬。這種良性的落差感,是其他地方很難得到的。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骨氣,西浦給了我足夠時間適應它,並且學會縮小它。
半夜情感比較豐富,寫得有點亂,就當作西浦四年的非正式總結,萬一後來人中也有同道中人看到這裡,請相信自己奮鬥的意義。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1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3344709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題外話:
美國簽證也到手了,還差一門class test就徹底畢業了。這裡也算是回顧一下這四年,之前陸陸續續寫過很多內容,很亂有些也過時的很厲害,就先刪掉了,如果誰還想看可以私信我(都是些辣雞內容)。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已經入學的學生指一條路,對於還在高考的高中生,我會在後面給出點自己的建議,但是不應作為你選校的一個根據,看看就好了。文筆很差,還請各位多多體諒。
非西浦有關內容:
2021.09.20 更
UT也太頂了,2門課2個研究每周能幹7天還不一定做得完。2門課帶點研究的強度感覺比我在利物浦西浦一年集中在一學期上的工作量還大。
另外聽說我們學校有人去ethz讀量化金融被勸退了,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只能說各位好自為之吧不要給學校抹黑了
2021.10.23 更
拿了個半大廠(?)的GPU model實習offer。
真的太累啦,這ut的幾門硬課和神課就真一點喘息都不給,考試考試均分40全靠curve保命,作業lab proj一個接一個,還有2個研究在推進,累到想去上班了。
2個月過去了,對體系結構在學術界的發展屬實越來越不看好,可能來年會申一些arch和mlsys的phd,但如果全沒了就爭取intern好好乾拿個return上班去了
2021.12.04 更
還有一周這學期就結束了,雖然來之前有所準備,但這3個月還是有點疲於奔命。和英國的強度比起來,至少ut這裡真是大了太多了。還是推薦所有西浦有志於學硬件的人去tud,魯汶,和美國幾個ee強校,區別真的非常大,只要你選的課夠硬基本上算是幫你回爐重造了(也是西浦學生最需要的)。
2021.12.11 更
做完了最後一個presentation,被亂殺的三個月算是落下了帷幕,真是要考試PTSD了,也不知道下學期能不能把考試的狀態緩過來,西浦和利物浦的考試比起來甚至都不如做個quiz,全靠hw,lab和proj拖着底,一學期做了12個hw,10個lab,4場考試,1個proj,這還只是兩門的量,下學期沒吸取教訓甚至選了3門課+RA,只能說希望我能畢業吧。
2022.02.13 更
ECE382N.1 Computer Architecture
ECE382M.20 System-on-chip Design
ECE382N.19 Microarchitecture
ECE382N.4 Advanced Embedded MCU Systems
CS384G Computer Graphics
介紹個在ut的死亡選課法,這波開學第三周已經等於上學期期末的強度了
2022.03.11 更
不得不說Yale Patt還是有點猛,上周和組員一起在辦公室被罵了一個半小時,夢回高中逃課被班主任亂殺
2022.05.14 更
死亡一學期算是結束了,算是在ut快一年了,能明顯感受到自己以前的知識還是不成體系,很多東西懂得還不是很透徹。儘管燃燒了不少生命,但是確確實實在課程的逼迫下,學了非常多的東西,親自上手寫了無數的代碼。科研雖然經常因為課程實在太重三天兩頭開摸,但目前做的東西還是很有可能出點成果。研二還剩3門課,主要精力會放在科研上,第一年算是打基礎了。
想了想phd和找工還是要繼續同時進行,希望來年兩個都能順利吧。
目標:學完ut ece架構和系統方向所有的肝課和神課
2022.06.27 更
真 什麼都不會,一個月出頭了,還是在學習。。。感覺自己還差的很遠
這裡強烈建議任何有興趣進入數電領域的,大三或者大四齣去實習,不管什麼樣的公司,只要他們是正兒八經在做東西的,就可以去試試。
另外對於聽到的各種故事比如「把利物浦養成的迷惑習慣帶進美國一些水平還不錯的高校最後一塌糊塗鬧笑話」,「做不出買作業」等等,還是再說一次,想想清楚自己到底希望從ms中獲得什麼,要玩就玩的痛快點。
2022.08.01 更
暑假也快結束了,實習也差不多接近尾聲,手頭還有一個virtual onsite等着面,如果有return/fulltime也就暫時不准備申phd了。在ut的這一年收穫太多了,如果以後有機會在ut讀phd,相信我還會回來的。
最近摸魚的時候看了很多黑西浦的帖子,說實話西浦確實有它的問題(而且不小),但一切都是基於比較而言的,和雙非(除南科上科等等)比起來,課程設計質量和申研都還是好了不少,更不用說不嚴格的考勤制度允許學生自己去找資料自學,西浦也有些老師非常熱心,比如張權老師,只要願意學,老師也會很樂意幫忙解答疑惑。至於說利物浦,強的是ml和tcs,課程只能說中規中矩,但什麼分上什麼學校不是?有中流985以上的分來西浦,那還是有些迷惑的,當然如果鐵了心要出國,來西浦也是可以接受的決定,至少現在看下來,在美國,沒人關心你西浦,基本就是利物浦+美國ms的學校,足夠任何學歷關了,當然國內我還沒試過,但至少米哈游的簡歷是能過得。。。。。(充值信仰, 果然投的崗太卷了,並不能過簡歷,但根據認識的人過新加坡簡歷還是沒問題的)
只不過聽說22年西浦/利物浦ut一個沒錄,是不是因為我太菜了。。。。。
2022.09.01 更
找工結束了,return拿到了,vo也過了,(只不過應該不會接return了)剩下就是安心做master thesis爭取發篇paper圓滿結束ms。如果以後有志於來美國做硬件(尤其數電和體系結構,模電rf我就不怎麼懂了)的都可以聯繫我,前提我還在美國哈。等ms畢業這個回答就不更了,算是記錄了我6年的求學經歷。
2023.05.26 更
這個回答就在這裡結束了,再強調一下,所有有志於做數電和體系結構的,不管2+2還是4+0,至少去做一段正兒八經的實習,這是一個工業界主導的方向,在學校里呆久了只會是井底之蛙。另外一個建議就是,這兩個方向只推薦美國,不推薦去別的地方,模擬射頻歐洲還行。回頭看看這6年還有一點感慨,人生的第二階段算是徹底結束了,接下來是新的旅程了。


個人介紹
本科
2017 - 2019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西交利物浦大學
2019 - 2021 計算機科學與電子工程,利物浦大學
碩士
2021 - 2023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計算機體系結構方向),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其中家裡蹲大學一年半,所以有些關於利物浦的內容會比較獨特;雖然這個問題是西浦,但我想2+也是西浦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會把利物浦的內容一併寫在這裡。
生活
說來慚愧,本科的這四年,不管是在西浦還是在利物浦都沒有什麼入得了眼的活動和娛樂,也幾乎沒有去過什麼地方。
在西浦的時候,每天雷打不動早上8點起床吃完早飯去圖書館五樓找個桌子開始一天的學習,然後學到晚上10點圖書館趕人,回寢室摸摸魚就睡了。這裡給後來的學弟學妹一個建議,圖書館真是學習的一個好地方,每天開的時間也不晚,晚上還會叫人去睡覺,比在SA SB等等地方一不留神就熬夜要好多了,要什麼書還可以很方便的去拿,水免費喝,沙發還能睡覺,衛生間還有人打掃(誤。西浦的圖書館應該是我在西浦兩年最熟悉和印象最深的地方,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在圖書館奮鬥的時間是在西浦最舒服的時候。吃的最多的是芭菲和南校區,現在聽說選擇變多了,巴菲因為離圖書館最近去的次數最多,和裡面的阿姨們混熟了之後,每天晚上的菜量都特別大還能免費送炖蛋,儘管炖蛋應該是中午剩下來的,但16塊能吃到2-3葷2-3素再加炖蛋我覺得也不虧。
在利物浦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在寢室幹活了,感覺理圖的環境實在一般,文圖不錯可惜太遠了,每天為了省錢還得回寢室做飯,說實話學習的效率比西浦確實低了不少。但自己做飯是真的能省很多錢,而且買的食材也是最好的(彌補廚藝的稀爛)。非常推薦寢室一起買吃的,去Costco辦個卡,量大也便宜,來回可以靠uber解決,一次買一周的糧食。如果到處跑的人可以搞輛單車,唯一麻煩的就是還要搞頭盔,一套加起來也不便宜,利物浦上下坡也不少。至於出行,有火車卡等等,我就不在這裡寫成攻略了,各個公眾號里應該講的比我清楚。
在利物浦唯一一次出城是1月去倫敦看初音演唱會,順便去看了看威斯敏斯特那一塊,跑進議會轉了一圈,如果去倫敦,挺建議去議會裡面看一看,感覺大嚶帝國留下來的那些東西還是有模有樣的。
學習和課程
從大二開始,所有的課程會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課程位標準。
大一
之前的內容里有很多大一的內容,但是我想了想大一其實沒有什麼可以介紹的,因為我本身也不是一個刷分的人,所以不感興趣的或者我認為比較水的課我會非常非常混(比如cct課最後跑去做個test,eap翹課,數學翹課,找朋友幫忙簽到,在教室門口簽到等等)。在這裡我給大一電子信息大類的學生一點建議,翹課真的不是什麼壞事。有些能翹的課(比如cct,數學,物理,CPT001/CSE004)挑你自己感興趣的上就可以了,但是作業等等一切和算分有關的都要認真對待,畢竟為什麼要和分過不去呢?當然翹課不是去蹦迪也不是去回寢室開始一天的遊戲之旅,如果這樣那寧願去上課,相反這段時間可以在圖書館自學,在老師的辦公室問問題,又或者找個lab去打工。
有一些大一就能開始乾的事情,比如最重要的一點是,想一想自己要做什麼,自己對什麼感興趣。我個人觀點一直是,一個專業你能混的出色的一個條件是你有興趣,這是你在大學裡學習的源動力,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就找幾個可能的備選專業,去上一下導論課,看看這個專業大概是講什麼的,千萬記住不管最後選擇做什麼,不要選一個自己厭惡的,不管這個專業本身有多好,如果你不喜歡,你大機率也不會做的很好。很明顯的例子是cs,因為這幾年cs很火,所以ics會湧進來非常多的人,但實際上光我看到的,有些人只是隨大流,本身對於cs沒有任何的興趣,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麼躺平,要麼花錢找人幫忙,這樣學出來的cs學生沒有任何競爭力,除非家裡有礦,不然我相信至少在cs這條路上一定走的會不順。問問自己的父母,問問同學,問問學校的老師,也可以上知乎看看(知乎不能全信,畢竟全員程序員emm),對你想做的事有一個粗略的概念,或者至少你要選一個你不排斥的方向或者專業。
第二點是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多關注你eap班裡的同學,尤其是大一上還沒分流的時候,這裡面通常會有非常努力的巨佬,和他們多溝通溝通,交個朋友,這將會是日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會有非常多的幫助。一旦到了大二變成了大鍋飯課,要想在人群中交到幾個大佬朋友,那才是最難的事情。
第三點是多學學英語,可以是雅思,也可以是托福,雖然我比較推薦雅思。eap的內容笑一笑就可以過去了,但是學雅思托福不但能解決以後語言成績的問題,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確實在幫你提高你的英語水平(除了口語)。如果你以後想去美國,可以看一下GRE,雖然很折磨,但是對於詞彙量的提升不得不說是巨大的。
第四點是學會怎麼找資源,怎麼解決問題。碰到一個問題,不管是生活里的還是學術上的,想一想怎麼自己去解決它,可以去問別人,但是要學會別人是怎麼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的。這點在cs ee這塊尤其明顯,如果你僅僅是等着別人來喂你,或者說是沒有自己的思考,也不去學別人怎麼做的,註定是走不遠的。
第五點是不要隨大流,在西浦頭部玩家通常會有一個自己的圈子,不管是在學知識還是刷分上都非常努力,有時候也會有很多消息大家一起分享,但是剩下的很多時候會因為學校的課業壓力不大而到處跑,這裡不建議像我一樣每天宅着,但是也不建議把絕大多數時間用在玩上,畢竟進了大學,學啥那真是給自己學了。
這裡推薦一下大一有關的網課(不管你是eee底下的還是cst),MIT 18.01x (Edx,微積分), MIT Multivariable Calculus (Edx, 多元微積分),MIT 8.01 & MIT 8.02 (Edx,物理), MIT 6.00.1x & 6.00.2x (Edx,計算機導論), UC Berkeley CS61A & CS61B (官網,計算機導論,61A和前面mit的計算機導論選一個看就行),這些課都在Edx (慕課平台)上,又或者直接谷歌搜課程名字,在課程官網上都有公開的內容,這些課不但要看視頻,一定要做一下他們的作業,lab,完成他們的reading,這比西浦的課會好很多。這裡提醒一下,edx上的課如果沒錢買,你可以去申請減免,一般都是減90%,每年好像有五次機會。
除了edx和課程官網還有些地方也是自學的天堂,MIT Opencourseware, Stanford Online, Coursera也有非常多的資源,但要記住上網課是學知識去的,不是去拿證書的,證書只是一個碰巧得到的東西。
還有一點,不要找你們的學長學姐問一些最基礎的問題,比如什麼專業上什麼課,所有的東西在ebridge都有詳細的program specification和module specification,如果找不到在哪可以發郵件問你們的DA或者AA。
大二
大二算是剛開始接觸專業內容,大一實質上算一個預科。
大二上唯一值得上的專業課是MTH101,EEE103和EEE109是兩個可以考慮去上的,主要取決於老師上的好壞。CPT101/CSE101和CPT105/CSE105不管什麼老師來教都沒有必要上,因為基本上不會有網課更好的課了。CPT101對應的網課是CMU 15-213 Fall 2015/2017,視頻都在課程的官網,CSAPP的原版書圖書館有,lab可以按照書給你的地方下載,答案講解網上滿天飛。CPT105,如果你之前學過CS61A/B,這門課你只需要閉着眼睛,就90起步。
EEE103和EEE109也有對應的網課,EEE103對應的是MIT 6.002,圖書館有原版書(那本嶄新的書被我用了半年用皺了emm),EEE109對應的是UC Berkeley EE105。MTH101的後半部分有MIT 18.03x (Edx),前半部分可以看MIT 18.04的lecture note,當然這門課去上上課還是不錯的。這裡還是要吹爆張權老師,可以說是我西浦2年遇到的最負責的老師,當然他現在好像不教109了。
大二下只有EEE112是值得一上的,而且趙春老師人也挺不錯的。EEE104對應的是ETHZ Digital Design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雖然教的東西不太一樣,但ETHZ的能學明白對104基本降維打擊。MTH102對應的是MIT 6.431x (Edx),機率論的書學校有原版,網上也能買影印,吐槽一下那個意大利老師,懶到沒邊了。CPT103/CSE103,聽說今年有寫代碼的作業了,是個好事,我那年能把數據庫上成純理論課也是很迷惑了,對應的網課有CMU 15-445,對比一下兩個老師,確實離譜,雖然CMU那個老師好像也是db領域數一數二的人了。
如果去讀的學校需要GRE(美國,新加坡等),暑假最好把GRE考完,不然後面會很難受。或者去做暑研,實習都是可以的,如果自己套不到磁像買機構的,只要經濟能力夠,看看清楚是不是巨坑,比如之前看到過去MIT CSAIL要6w,如果家裡不缺錢這還不沖(開個玩笑?不管是EE,EST,TE,MRS,DMT,CST,這裡都建議自學學點cs的東西,肯定沒錯,別到時候四年畢業代碼都不會寫幾行,和cs有關的東西也一竅不通,腦袋一拍要轉碼。Surf有時候有用,但用處不大,除非你做的東西能出成果,大二開始進組做一個長期科研才是最好的。
大三
利物浦這幾個課除了COMP212都很魔幻。具體表現在COMP201是一個博士還沒畢業的人教的,給分強行平均一把,作業漏洞無限多(越早做越慘熬);COMP207是一個沒有任何代碼的純理論課,數據庫能上成這樣也是不容易;ELEC202,可能是我太菜了沒聽懂這課在上什麼,作業考試也是讓人摸不着頭腦;ELEC207,究極大水課,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上前半部分的measurement,好好把control講明白不香麼,實驗連上課老師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做;ELEC270,信號系統的科普講座;ELEC271,唯一一個還比較正常的課,只不過教的東西感覺有點破碎,和12周這麼短的授課時間感覺有點關係;ELEC211,聽說去年是一個在讀博士上課,今年是兩個從來沒碰過這塊的新手老師上課,讀ppt不說,實驗還是AHDL,我感覺我上我也行;COMP212是我唯一感覺還可以的課,雖然最後在線考試弄得也很水,但是之前線下的卷子看着還是有點意思的。老師態度也很不錯,而且衝著這兩個碼代碼的作業我也要給他好評;ELEC222是一個浪費人生的課,除了最後那個6周的project有一點意思(如果以後看到一個壓根跑不起來的RISC-V CPU,那可能就是我這個菜雞坑了組裡另外兩個大佬同學搞的emmm),別的幾個純灌水作業就硬浪費時間了。
從大三的課程來看,我其實覺得DMT2+2的課程設置遠遠好於CST2+2,因為CST上了很多完全沒有意義的課程,比如ELEC202和ELEC207,通信理論和測量與控制本來也不應該是CE的範疇內,那為什麼要給CST上呢?相反DMT2+2的部分還是可取的,至少幾個CS的課拋開課程質量不談,內容上也比CST的兩個要合理。所以比起CST現在還要天賦測試,我更建議想讀CE且選擇2+的人去DMT。想想之前DMT不能2+的時候,如果只看均分的話應該是整個EE加CST這邊最拉跨的,現在可以2+的話應該會比原來好很多。
對口的大三網課其實不多,因為如果你把大二對應網課看完,實則大三基本上學完了,現實就是四校一門課等於西浦或者利物浦2-3門課,這個課程質量的差距確實很離譜。信號系統可以看MIT 6.003,書用的是奧本海姆的綠書,講的也很有意思,題目也很不錯,唯一的問題是有些地方好像和瓦利德教的不一樣,所以為了避免class test拉跨,學校的東西還是要注意一下。還有幾個網課推薦一下,比如UC Berkeley CS164(b站有視頻,官網有作業,編譯原理),MIT 6.S081(官網,操作系統),MIT 6.824(官網,分佈式系統,降維打擊COMP212),UC Berkeley CS170(官網,算法),UC Berkeley CS188(官網,AI導論),CMU 15-462(官網,圖形學導論),ETHZ Computer Architecture(官網,研究生課,老師是巨牛),MIT 6.036(Open Learning Library,機器學習導論)。上面這些課主要還是cs有關的課,硬件有關的課是真的沒有什麼開源。。。要麼空有視頻沒有作業lab,要麼只有作業lab沒有視頻,這點上cs自學起來真的太輕鬆了,除了肯定做器件,工藝,通信等等,只要做gate level及以上,多學點cs現在看下來沒有壞處,我也是一路摸索過來,有些課也只能在暑假裡自己繼續了。
利物浦圖書館買書的效率很高,有什麼書可以讓圖書館隨便買,我覺得這點比西浦圖書館還是好不少,西浦圖書館定一個原版書的時間我電子版都看完了。
大四
沒有什麼感想了,申請結果也出了,只想摸魚。ELEC373是個雷,學的東西挺睿智的,啥也沒教,說好的造cpu也沒有蹤影,今年連板子都摸不到,模擬一下就結束了。ELEC372其實還挺有意思的,雖然virtuoso在學校服務器上,國內卡的懷疑人生,但畫畫版圖感覺還是快樂,雖然這課的後半段我感覺改名成virtuoso新手教程也不為過。。。別的課其實也就那個樣子了,感覺利物浦的大四選課實在是有點局限,本身開的課也不多,比如CSEE只能選Formal Method, E-business, Biocomput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II, Game theory, Multi-agent System,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把這些課開給CSEE可能是CS真的沒人學吧。
EE這邊的畢設進度會比CS這裡快很多,等開始選的時候自己發郵件聯繫導師就可以了。
申請
以下內容只和CS,EE相關
感覺2021 Fall的申請其實是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的,疫情的影響已經體現的很明顯了,之前有人說今年可以抄底,事實上非但不能抄底,難度還激增。比如UCSD CS好像申請有6000+,UT ECE有2500+,Purdue ECE有1900+,這些學校的申請人數都比去年要多不少。但是錄取的人數非但沒有增加還減少了,尤其是公立大學。Gatech今年就沒有錄幾個人,把一部分人發配去了深圳或者洛朗,UW應該錄的也不是很多。
按我知道的情況,至少CST這邊的申請感覺應該沒有去年好,我知道的有Upenn System Engineering,Duke ECE,Purdue ECE,UT Austin ECE,Cambridge Mphil Engineering,IC ACSE,TU Delft ES/CE,Edinburgh CS,Mbzuai ML,KU Leuven EE/CS, IC AI, Umich ECE-Network。申請英研CS其實並不好,有些轉專業的CS會認為你有CS背景直接秒拒,正統CS研又會認為你背景不夠。如果有轉碼想法的,還是建議去美國,美國的ECE和CE應該不存在這種情況。相反EE的情況應該比CST要好一點,知道的就有UW EE(但今年好像完全沒有去年那種錄法了,很少),Cornell ECE Meng,Umich ECE,哥大EE(很多),UCSD ECE(很多),Rice EE,Upenn EE,TU Delft EE,KU Leuven EE,Edinburgh EE,NEU EE,USC EE,IC EE(正統的基本都是con大四75 FYP75),Cambridge 光電/Power,Gatech ECE(就知道一個,做光學方向的),TUMA ICD,CMU有兩個(不是ECE)。好像UCLA EE,CMU ECE,以及再往上比如UCB,Stanford,MIT等等都是全軍覆沒(當然這些本來也去不了)。ICS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但是聽說非常慘烈。
身邊有人三維無敵,最後拒的只剩下了UCSD又或是只有Purdue,我已經算是運氣比較好了,有Purdue,UT和Gatech Shenzhen。瑞士兩校全軍覆沒,但寧諾今年有人錄了,感覺寧諾的認可度是比我們學校要高的。德國學校比較重匹配度,如果有一點不夠基本都是涼,荷蘭學校TUD和TUE對我們學校應該是比較友好的,75-80就可以考慮了,魯汶EE的要求可能要高一點,要在80上下。瑞典也是可以申請的,但是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我其實是很推薦去TUD或者魯汶的,至少搞VLSI,TUD肯定不比IC弱,而且2年的碩士也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積累和選擇,開銷也不是很高,與其擠破腦袋去IC還要達成那個con,去TUD或者魯汶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學校名氣在EE這裡真的用處不大),這兩個學校能流片。如果想做CS System方向而且偏硬件比如Arch,最好去美國,這個基本上沒什麼選擇。想想今年CST總共就40來個人,光我知道的最後去向中Duke ECE的都已經有5-6個了,一個Purdue ECE,一個UT Austin ECE,一個Umich ECE,一個NTU EE,一個IC ACSE,一個Cam Mphil,兩個今年再戰。相比之下EE那邊主要還是去英國,甚至不乏有80+全聚德今年再戰的。
還有免語言的事情(2+2),美國學校大多能免雅思托福,不能免的有CMU,Upenn和USC。英國學校現在UCL已經不能免了,愛丁堡好像也不能免了,IC可以免,牛劍也是不能免的,別的不是很清楚。歐洲學校,ETHZ不能免,EPFL可交可不交,TUD可以免,TUE好像不能(不清楚),魯汶可以免。所以如果看看清楚想去的學校能不能免,如果能免,完全沒有必要花力氣去考語言。GRE最好320+3.5就夠了,再往上刷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事實證明330和320對於申請幾乎說是沒啥影響,當然低於這個分很有可能會拖後腿,所以我建議只要過了320,具體多少問題就不大了。但是四校最好325+,320有可能會拖後腿,同理ETHz和EPFL也是。
我自己是DIY的,對於需不需要中介,我個人是推薦自己弄,首先自己弄弄砸了沒人可以甩鍋,其次既然是自己弄,就可以對自己想申什麼專業,學校怎麼樣,自己能不能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也可以順帶明確自己到底想學什麼,以後到底想作什麼,最後DIY真的省錢,這幾萬塊幹什麼不好,出去旅遊,給自己買買新的電子產品,甚至是沖遊戲。唯一花錢的地方,建議花個1000來塊找機構或者學長學姐幫你改一下ps,這點錢還是比較值得的。當然如果身上還背了一個GRE或者雅思托福,或者兩個都有,那大四還是老老實實找中介吧,因為肯定是沒那麼多精力的,如果語言都解決了,非常非常建議,自己DIY,有折騰中介的功夫,為什麼不自己看看想上什麼學校呢?
最後給UT打個廣告,如果大一大二大三有70 80 80,勇敢沖UT,這個學校沒你想像的有那麼難錄取,而且學費很便宜,如果能找到RA/TA機會2年的開銷和別的學校相比非常小。
以下是個人申請的情況:
背景:大一 71,大二 82,大三 79,GRE 326+3.5,無雅思托福,無科研,兩段相關實習(一段有半年全職),利物浦獎
AD:UT Austin ECE-ACSES,Purdue ECE,Gatech-Shenzhen ECE(發配),TU Delft CE,KU Leuven EE
Rej:UCSB ECE,EPFL CS,UW EE,IC Computing,UCL SSE,UCLA CS,Gatech-Atlanta ECE,TUMA ICD(其實這項目數電很少。。。)
以上方向均為計算機體系結構(為主)或者數字ic設計
可以說是拒爛了,之前以為UCSB和UW能穩進,結果是穩拒,TUMA也是沒想到,UCL和IC也是雙雙被卷沒了,這個倒是正常因為我大三均分確實拉跨而且文書可以說是完全沒認真寫(壓根不想去,對英國的cs和ee的教育挺失望的)。在UT出之前我已經半隻腳踏進TUD了,但耐不住UT的彩票能中。魯汶和代爾夫特對我們學校挺不錯的,像代爾夫特EE/ES/CE今年我看得到就撈了5-6個了,只不過美國一開大家都咕了,EE/CST真正去的其實並不多。可惜了Gatech沒能進,其實Gatech也很心動,最心動的還是EPFL可惜我確實配不上。感覺幾個CS全部送了人頭,不得不說ECE比CS可簡單太多了,以後的學弟學妹如果不想浪費1000塊一所的申請費,可以不需要考慮CS。
轉學
第一次聽到轉學還是大二開始,因為已經開始準備GRE了,如果我大一聽到這個,很有可能現在也不在這裡回答問題了emmm。轉學聽說有曼大,愛丁堡,UWM,UIUC,Umich,Purdue,好像要虧一年-兩年不等。唯一的問題就是時間成本還是有點高,但帶來的提升如果是UWM,UIUC,Umich,Purdue這些學校,在CS EE這塊一定是巨大的。但是,我只建議那些知道自己想學什麼,知道自己去這些美本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提升的情況下,再去研究怎麼轉學。如果單純的人云亦云轉學,我不覺得會比現在在西浦的日子更好。
專業
這裡主要說一下CST,先勸退所有希望學軟件的,不要被這個名字騙了,學軟去ICS,不要來CST。項目設計約等於美國的CE,但是自由度和項目設計都比較迷惑,和電子工程區別不大,西浦這CS課會多一點,因為CST以前在計算機系底下,利物浦這邊就是個帶了點CS課的電子工程。通信和控制測量兩門課可以說是完完全全是這個課程設置的敗筆,因為這兩門課對CE的學生來說,大機率是在浪費人生,我不反對項目里有這兩個課,因為控制,測量,和通信確實也和embedded system之類的有關係,就像做飛控這種也是需要的,但是我反對這兩個課作為必修加在裡面,因為真正做這個的學生實在是太少了。相反CS的課只有數據庫,軟工和分佈式系統,其中數據庫和軟工也很迷惑,上這個為什麼不上數據結構和算法?為什麼不上OS?為什麼沒有Compiler?具體原因只有利物浦這幫老師知道了。相反我現在更看好DMT,DMT比CST課程設置香多了,拋棄了很多CE的無用課程設置,又保留了一定的硬件底層的必要課程。大四的選課也比CSEE(CST)香了太多,像是CS的Web development,Robotics等等都可以選。所以如果你對CST感興趣,DMT才是那個同等情況更優的選擇,當然我這裡說的都是2+2的情況,對於4+0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我記得西浦4+0 DMT的設置其實也挺迷惑的。
除開專業不談,如果去對比美國的計算機和電子的教育,西浦和利物浦的CS EE課程質量大機率是不合格的,我都不知道我這幾年灌了多少水在report里,代碼全靠網課,數電模電全部紙上談兵,西浦和利物浦幾乎就沒怎麼讓我寫過需要花上力氣才能完成的代碼,相反他讓我寫了需要花上很多力氣才能寫完的報告,某種程度上真是名副其實的科幻小說家。希望以後西浦和利物浦能多花點力氣想一想怎麼才是正常的計算機,電子工程的教育,我尋思就是硬抄網課帶給學生的進步程度也會遠遠大於現在的老掉牙的課程設計。
高考填報西浦的建議
其實很簡單,如果你能上985且專業是你想學的,或者說你有足夠自信能從裡面卷到你想學的專業,直接去985,不要來西浦。如果能上211你想學的,且211屬於比較強勢的,也不要來西浦。如果985選不到想要的專業,或者只有弱勢211的想學專業,又或者是雙非(南科上科這些不配雙非哈,可比正常雙非猛太多了),建議來西浦。
如果有出國打算,但是以前又沒有走國際班路線且懶得馬上考雅思托福,建議來西浦。又或者說是高考沒考好,現在準備跳車走國外路線,西浦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家裡傾家蕩產才能來的,千萬不要來西浦,至少我不覺得西浦是值得家裡掏空所有積蓄要來的學校,當然如果你能在西浦奮鬥4年,做到最好,捲成人上人,問題不大,但請考慮再三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題外話
在西浦里,請一定想想清楚自己以後想要什麼,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不知道就去問家長同學老師,自己搜索相關的資料,研究生不應該是你接受西浦本科教育的目標,研究生應該是你達成目標的一個手段,看到太多的人,在西浦就硬混,成績確實不差,實際上的工程能力堪憂,也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幹什麼,就知道去讀研。又或是明明啥也不懂也要裝作很懂得樣子,前段時間找了些同學想聊聊申請情況,以後的出路,能給我感到人與人之間有很明顯的差距。在西浦,至少在CST和EE這邊,大機率只有前10%是對自己有個規劃的,這裡不是一棍子打死,但剩下的90%有一部分大機率4年都活在夢裡。
話說的有點重,但是現實確實和這相差不多,只能說挺浮躁的。
另外經常能看到說西浦擴招的抱怨,說的確實沒錯,我也覺得擴招到現在這個地步從學生的個人體驗上沒什麼好處。只不過我很好奇,抱怨的人自己到底有沒有用到學校的資源,比如跟着老師做科研,校外導師,圖書館等等,還是說憑一張嘴就覺得自己來西浦沒有意義,我很難懷疑一個專業的前幾會抱怨這個事情。根據我在eee全家桶和cst的觀察,在西浦只有前10%-20%永遠不會差,但是隨着申研紅利的逐漸消失,剩下的人會越來越難過。而且在西浦當前10%-20%其實沒有那麼困難,只要你能認認真真學點東西然後把你玩的時間挪一半額外擴展一下。掛科更是無稽之談,但凡你考前一天能靜下心來學一天,我就不相信你能掛科。至於說別的專業,可能會很難,但我也不太了解就在這裡限定一下,但是至少能在西浦掛科的人,我不相信他在別的地方也能過得好。我這裡猜想一下,但凡學校把四校任何一門課一模一樣挪過來上,就現在西浦cs ee的學習氛圍,至少60%的人會掛。
最後
差不多就寫這麼多,如果有什麼我說錯的,歡迎來指出,我確實有些活說的挺重的,畢竟我也只是知道cst和eee的一畝三分地,並不能對整個學校下一個籠統的判斷。我不後悔在西浦和利物浦的4年(雖然在利物浦只有慘淡的7個月),我也很感謝西浦這個平台能讓我跑到UT繼續以後的學業,想想我高考的分數也只能去個外省211或者本地一本,西浦確實改變了我今後的人生。希望我以後能為學校的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力,也祝願學弟學妹們能更上一層樓。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2
作者:PH留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29051307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西浦21年畢業學姐,現就讀於哈佛大學生物統計。江蘇高考卷進西浦,一開始選的是會計專業,那時候帶着高中時代的思維慣性,覺得會計學起來省時省力,讓我有種能駕馭的安全感,後來選擇轉到金融數學專業。好多同學寫的回答很全面了,我就從我的體會出發,寫寫西浦帶給我的不一樣的感受。

首先是生活方面,學生在大學的體驗不光是在學校里,也是探索大學所在的城市的美麗。西浦位於美麗的千年水鄉——蘇州,緊鄰獨墅湖畔,是個美感十足的地方(很出片)。本次分享原創自PH留學,來自西浦目前在哈佛生統就讀的Vivian導師(文章包含大量乾貨,感興趣的小夥伴別忘了一鍵三連喲)
PH留學生統方向王牌導師 - Vivian

西浦把學生當young adults,年輕的成年人,給予很高的自由度,可以盡情探索。宿舍沒有宿管阿姨,沒有門禁時間,後期經常在學校學到十一二點然後和結伴吃完文萃
夜宵再回宿舍。大一大二的新生是安排住在文星廣場
,離北校區特別近,而且文星周邊配套齊全,主要是好吃的很多,曾經的瑞恩家的原味牛肉米線、翰林的桃花源記
、平價的地鍋居和古樂牛香、日料浮味淺草、暖暖的藏書羊肉
、大叔的炒飯等等等等。女生宿舍都是四人間,帶獨立衛浴,我讀的時候還可以裝洗衣機,現在不知道還行不行。大三大四就要搬倒文萃公寓
,可以自行組隊選舍友,這個大二下就要開始找,不然到最後落單了學校會隨機分配的。文萃離南校區
近,北校遠,金數
大三大四課基本都在FB、PB,走過去太遠了。和小夥伴搞輛電車,還是很方便的。周末約上朋友們去蘇州中心
看電影逛街,打卡蘇州的園林、博物館和獨墅湖的夜色。還有就是點名表揚西浦的豪華體育館,高標準建造的,每個月都發免費的卷,鍛煉身體必去打卡,小小的遺憾是沒參加過體育館的攀岩,下次回一定補上。
真的非常非常出片其次是學習方面,這個也是西浦的一大特色,努力學習,申個好研究生,這是大部分新生進西浦時抱得想法。西浦的申請數據也是連年攀升,認可度在提高。大一整體比較輕鬆,主要是數學+EAP,時間上也很充裕,非常適合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如果對自己所學專業不太滿意或是有其他想法,西浦大一下是可以轉專業的,比較熱門的專業會設置一些門檻,卡績點,才能轉。我入學是會計,大一下的時候還是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會計,這個專業合不合適自己。後來想辦法找了一個事務所的實習,幹了兩個月之後,下決心轉到了金數。沒有數學背景的話,也是肯定申請不上哈佛的生物統計的,所以這一點上要實名表揚小破浦,對學生還是很慷慨包容的,來到西浦,有那麼多選擇、那麼多可能性,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在西浦有機會去尋找一種你想要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大二一開始還不大能適應,數學系的整體難度還是要比商科這邊高很多,探索的未知的樂趣也更多。在數學的世界裡,路有很多條,你可以用空間變換去理解向量運算
,也可以用基礎的行向量、列向量的運算抵達一個結果,這個需要你去探索。大二末,參加了學校和PNP舉辦的人工智能創業黑客馬拉松
並獲得第一名。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和計算機系的同學組隊見證了一個產品誕生的激動時刻。大二暑假,申請加入蘇炯龍
老師一個有關深度學習的SURF項目做志願者,學寫代碼,了解新的領域。這裡要提一下西浦特色的SURF制度,本科生就可以和老師做科研,在老師的指點下大膽的探索前進。這本身是一種鍛煉,也算是我自我加壓了,有吃不消的時候,身體和心理壓力都很大,害怕做不好讓自己和他人失望。西浦讀書的難度是逐年紀上升的,大三大四是申研究生很關鍵的年份,申研的氛圍是「壓倒性的」。一方面課業難度加大,競爭加劇,另一方面自由活動的時間變少,教學周和考前一段時間可以說的極為無聊和壓抑的,一周7天,每天要在機房學6-8小時,這個僅憑申研的功利想法是做不到的,還需要對數學的喜愛興趣和同學的陪伴。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周友洲
老師,前後交了我MTH203、MTH302、MTH303三門課。他充滿激情的課堂很有感染力,能從中感受到他對數學的熱愛和教學的負責,從他教的這幾門課是難度最大的,但我學起來是最有動力的,他教的機率論讓學生能感受到機率論的美。西浦的魅力也在於此,有一批認真負責有水平的老師,無私的傾囊相授,一門課、一學期甚至是一段大學時光的價值絕不僅是考完試多少分就結束了。


美麗的校園這就是西浦帶給我的一些體會,這是我青春里很美好的一段時光,五彩斑斕,奮發向上。還記得畢業典禮那天,時值疫情期間,西浦還是堅持舉辦了畢業典禮,席酉民
校長拔完穗,天空濕漉漉的,下着小雨,拉上好朋友去拍了畢業照,紀念我的西浦歲月,相約讀完研再聚首。選學校,選專業,交朋友,都是一個相互選擇、互相成就的過程,如果各方面都很契合,西浦是很棒的選擇。
更多關於西浦以及其他留學信息,請關注PH留學創始人 @Pace Han 的專欄「英美研究生申請攻略」,這裡有PH留學上百位導師自己成功申請經驗的精華,更是與眾多學員接觸得來的寶貴的經驗。我把這些內容整理,總結成上面這個體系,就是為了能讓學弟學妹們在留學的路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英美研究生申請攻略​
www.zhihu.com/column/c_1039156933680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3
作者:渤海憨太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86321910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0.0728 更
躊躇了一番,打算把鄙人的新回答放在這裡,跟大家更全面地分享一下鄙人過去的成長過程 
https://www.zhihu.com/answer/1354053604
#某18級半額獎學金獲得者的自白


這個學校分佈上服從一九定律:
10%的同學做出了90%的成績
10%的同學掌握着90%的資源


本人應用數學專業在讀
個人感覺得高分很容易,找朋友很難,志不同不相與謀。最稀缺的,也是鄙人最渴望的,就是純真樸實的生活和志同道合的伴侶。
最孤單的人就是情商低的學霸,因為很難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學。
校外一群留學中介瞎雞兒忽悠,各種套路。各路社團和機構做的複習資料錯誤連篇,千萬不要看。
校內的同學有各路大神是自己不論如何努力也比不過的,有很多人很老實但是學習不夠刻苦的,也有很多不務正業滿嘴江湖話琢磨着占別人便宜的。
老師人都很好,很nice,就是水平參差不齊。你的問題不論他們會或不會還是精通,都會想辦法給你解答。


最好的課程是講的很深很難考的簡單
中檔的課程是深度廣度一般但學校壓分
中下檔的課程是講的考的都賊水
最劣等的課程是老師瞎雞兒講,要水平沒水平要內涵沒內涵還壓分


鄙人心所厭惡的,主要是各種商業運作把學校綁架了起來,每個人都淪為了這個機制的附庸。甚至有很多資源只通過純潔的渠道是得不到的。
建議學校的同學們,申研的時候不要盡信排名,要仔細查看課程設置和師資力量研究水平。選專業的時候不要在意自己未來能掙多少錢,只在意自己的擅長和興趣。對於明知自己得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想着去爭取。中國有這麼多經商的,又不都是馬雲;有這麼多家電商,也不是家家都是京東。不會因為有京東在,蘇寧就不營業。往往想得到更多就會失去更多。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們高中做理綜的時候心疼物理那20分完全沒頭緒的大題,為什麼不心疼你錯了三道6分的選擇?
總之,我最大的願望,也是在西浦
做不到的事情,就是過純真樸實的生活,和志同道合的人來往。不追求上多牛的學校,掙多少錢,只求柴米油鹽養家糊口,能憑自己的文化和學識溫飽,過着簡單而有保障的生活。
說了這麼多也不想再講了,個人也不願意再因為幾句話得罪到一些人,對自己不好。就像皇帝的新衣被揭穿以後,皇帝一定會殺掉那個小孩子滅口一樣。
我相信,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莫過我父母言傳身教的兩句話:
1.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不起作用。
2.真正有財富的人越不會在乎錢,因為即使他失去了金錢,也能憑藉自己的本事掙回來。
西浦,只是我人生中的過客。萍水相逢,盡人盡義,擦肩而過之,不再見。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屎王殺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4501137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4 - 2018,2+2電氣狗,說說對西浦的感覺。補充一下,西交利物浦大學
,坐標江蘇蘇州,平均分數線高於一本線50分左右,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辦大學,學術語言為英語。


客觀上來說,我覺得西浦的教育模式是兩面針。對於高考失利,又不想屈就的,西浦是個很好的跳板,豐富的國際資源,優秀的師資力量,中西結合的教育模式,現在還新建了南校區,開設了很多新學院和專業,學費貴但是設置了獎學金補貼(我周圍很多朋友申請到了世界名校,包括我在內大家都差不多,高考不理想,想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結果也都沒有失望)對於把西浦當作自由市場的,混文憑的,混出國的,西浦開放式的教育和緊密的課程設置會讓這些同學老老實實地給西浦捐錢作校園建設,雖然40分為合格線,但是掛科率高的出奇,不熬夜趕DDL還想PASS?沒有導員,沒有催促,愛寫不寫(我周圍也有朋友因為不可抗力問題或毅力問題倒戈,不過好在也都挺過來了)


(傍晚的圖書館 )


主觀上來說,我非常喜歡西浦。自由,人性化,責任,國際平台。我不是江蘇本地人,我離家幾千公里來到西浦學習,一切問題都要自己掂量,包括人際,學術,生活。在西浦流行一句話,睡覺,社交,學習,你只能選擇兩個。幸運的是,我認識的朋友都很優秀,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努力。剛進大學的時候,我連郵件都不會看,開學典禮都不會參加,還是朋友帶得我,當時我只認識我舍友(笑),到現在,英國已經走了一遭,一步踏出半個地球,下一步去北美,再去轉剩下半個地球。老師們的教學水平也是有目共睹,大部分老師都是很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特此感謝我的微積分老師S老師,給我的一封強推信。生態環境當然就更沒得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臨近上海,氣候宜人。




總之,西浦為我們創造的環境,使我們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成長。我不知道未來的我們會怎麼樣,但是作為西浦人,榮耀會驅使我們不斷前行,此生無悔入西浦。再次感謝陪我走過大學時光的朋友們,也歡迎學弟學妹們來到西浦這個大家庭(熬夜可是家常便飯,要做好心理準備哦)


Light and Wings!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4256553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記得我大一的時候寫過一篇答案哈哈當年年輕不懂事後來那篇回答就刪掉了。
18屆老韭菜了。
同屆大佬學弟學妹里強手如雲; 可以列一下同屆的我比較熟悉的幾個朋友的今年就業/讀博情況。
思科蘇州的研發,小摩倫敦的研發,高盛美國的技術,猿輔導北京的前端,TU Delft的RL PhD在讀,港中文深圳的視覺PhD在讀,vivo杭州的研發,倫敦某家獨角獸初創的ML工程師, KAUST的ML PhD在讀,騰訊的research developer,另外菊廠收了我校好多人(包括幾位還挺厲害的老哥)...當然也確實有朋友還沒有找到工作。2019/2020年並不是特別好找工作的一年(特別是北美),其實這裡面很多朋友應該值得更好的offer.
我其實還挺感謝XJTLU的。最開心的就是能交到一群優秀的朋友,從蘇州到利村再到倫敦。工作的時候有的時候回憶起以前一起刷夜約飯的時候是真的會不自覺的會微笑起來。另外比較開心的是自己能從一個文科生變成一名自認為還算勉強合格的工程師,這在大多數國內的學校可能是不太可能能實現的。
也許我有時嘴上會說如果可以再來一次,高考再努力努力; GRE再努力努力; 或者本科時候多點時間放在學習上。不過一路讀下來我是認識到了自己那種恆心不足淺嘗輒止三分鐘熱度的學渣屬性。可能其實有時候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種收穫。
西浦的種種問題種種坑是有的,正如其它帖子所陳述的; 以目前的師資有些專業也未必值得那份學費(因為學費一直在漲師資一直在降)。我覺得一個比較恰當的說法是這裡放大了每個人想要達成的某個狀態的願望。如果你是迷茫的那這個地方可能不是特別適合你; 但是如果你是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沒有更好的去處且家裡能夠勉力支持的話,還是可以來的。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4878480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這所學校生活了三年,這個問題三年前自己在底下翻看了全部答案,現在自己也可以寫一些感受了,有些感慨。
每個人的體驗可能都有些不同,畢竟性格決定命運,姑且先寫一些我個人在這所學校生活三年多的感受。


西浦最大的特點是學校小。
學校小就意味着你可以輕易的結識各個專業的同學,如果你性格比較開朗外向,一不小心可能還會成為同學口中的「網紅」,不是貶義,是真的大家都認識你。學校太小了,加上大一大二社團加成,專業界限的含義很模糊,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你和朋友提到一個名字,然後發現 「咦,這個人你也認識啊!」 講個比較有意思的事,以前課業壓力不是很大的時候,某個熱檔電影上映大家都很喜歡抱團看首映,大概是因為西浦沒有門禁(其實女生宿舍是有的但並不嚴格emmmm)所以圓融蘇藝這些電影院往往就變成了大型校友見面會hhhhh 回想起來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經歷。(誰還沒在首映場上偶遇過幾個同學呢。


其次西浦給你提供了一個優異的英文環境。
從來沒人說過在西浦你的英語一定會提高,也沒人說別的學校的同學英語一定比你差。英語提高 一切都基於你主動學習。西浦有外教,大一的eap英語課也給你機會去說,你有沒有想方設法逃避?還是珍惜機會大膽開口?這裡圖書館有很多英語書籍,你有沒有有所規劃的定期借閱?還是視若不見?如果你細心發現,在圖書館裡有每一天新鮮的英文報刊,課上英文老師會推薦許多優異的學習資料,教給你學術寫作的方法,等等這些,你是滿懷感恩的用心提高,還是當成任務一樣的草草了事?有一萬種方式讓你提高,西浦能做的是給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也可以讓你掛掉這門eap提高你的重視程度,可是唯一做不了的就是提高你的主觀能動性。
寫着寫着突然有些憤慨,因為聽過身邊太多人抱怨,可為什麼不先想想自己的問題呢,那些沒有這些環境卻依舊英語變出色的別的學校同學 如果做的比你還好,我覺得是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順便也反省一下自己,雖然主動利用環境努力了一些,但還是不夠啊。


哎總體來說在蘇州讀書幾年,無論是眼界還是生活美好體驗感,都是十分幸福的,我說跟同等分數線的其他學校比起來。因為聽當年跟我高考分數線一模一樣的朋友提起她的學校,好像總是有各色各樣的xx同學和xx事情,但我都沒有經歷過這些糟糕的人和事,我想這是父母用金錢給我提供的又一個保護傘。(哎以後如何報答...


老學姐好像忍不住講點過來人的經驗,曾經我也以為我不會跌跟頭,可是emmmm人在江湖誰能不挨刀呢,或多或少還是走了彎路。
從前我不是沒有享受過美好的生活甚至忘乎所以,但是三年後的今天我真正意識到,所謂的舒適愜意瞥過一眼就足夠了,最有意思的地方還是圖書館和你自己的心靈。(蘇州的風情酒吧一條街你盡情的蹦迪 和外國友人一起喝酒暢談 各式各樣的日料自助 便利繁華的工業園區獨墅湖金雞湖的夜景 有時候讓我覺得和別人相比,我們上這大學是不是太幸福了一點)
(劃重點)最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專心的毅力,持之以恆的踏實。其實在哪所學校就讀這都是最重要的,但我覺得這是我們學校同學普遍最欠缺的,也包括我自己。(為什麼說我們學校普遍欠缺這些恆心毅力呢,大概是高考考成這個樣子高不成低不就都是因為具備了聰明才智但是欠缺了多一點點的堅持(也許結論並不適用於每個人,但是就我三年觀察和交流經驗得出,身邊80%的同學都是這個背景...


總之,即將來西浦讀書或者大一大二還有點迷茫的學弟學妹們,在西浦你是為了考取一個更好的研究生,但意義絕不僅僅是如此。父母給你提供一個優異良好的環境,讓你舒舒服服的學習,不需要考慮太多人情世故,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更近一點,每周老師都有個固定時間在辦公室里等着你去問題問人生經驗問就職問選專業隨便你想聊什麼都行,但是你得去敲敲門見老師一眼吧。(哪個學校都有划水的老師 不做評價了)你們啊,一定要用這四年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才行,而最重要的品質就是 毅力、踏實。不是考前或者ddl前的突擊與投機取巧,而是日積月累,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邁。即使靠刷往年考試題拿過高分,也希望你相信,知識絕沒有捷徑。有一天你一定會懂。


「苦口婆心」說的都是希望自己當年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幸好還有一年,學姐可要努力證明自己才行。誰還不是學習在班裡佼佼者高考才翻車了呢(傲嬌臉),所以啊得拿出個樣子才行,嘻嘻。祝你們學有所成,今天學習從你們身上奪走的,未來一定會加倍償還給你們。我一直這樣堅信着。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xsstbk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19715159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西交利物浦20級學生(7.27公布了獎學金名單,順利拿到全獎),在江蘇讀的普通高中,高考比本一線高了約30分(選修ab),也拿到了綜合評價加分(雖然並沒有卵用)。
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慶典,我寫此文一來是回顧反思我一年來的校園生活,二來給關心我的朋友們講講我最近一年的近況,三是給高中畢業生、畢業生家長等想了解西交利物浦介紹一下校園生活以及我對學校的看法。當然,已經被西交利物浦錄取的同學建議認真讀一下,會對在校學習生活有所幫助。
本篇文章將從語言環境、時間安排、社團與社交、身心健康、專業學習、生活開銷、學費性價比、一點額外的想法這幾個部分展開展開。
在我高考前,我就已經把西交利物浦當作我最壞的打算,結果還真就上了西交利物浦,雖然我的分數剛好夠到隔壁蘇大的護理專業,但不想進去轉專業折騰了。我高考前思路很簡單,參加高考並且準備出國或去香港(留後路),後來由於政治局勢不穩定的原因就放棄這個念頭。後來又有了疫情(加上我懶),更堅定了我在家附近上大學的打算,研究生再去國外念。所以,中外合辦大學進入了我的首選考慮範圍。我一開始申請了上海紐約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dku初審過了在家裡折騰了好多天搞線上考試,結果複試成績還是差了幾名意外落選。然後,我剩下的選擇也不是很多了,985和好的211也沒考得上,就去了西交利物浦。
【語言環境】
來西浦之前,同樣要來的幾個朋友都去學雅思了。而我因為本來就考過雅思,暑假裡就在家裡躺了一個月,所以,來之前還擔心無法適應全英文教學。但來了西浦,發現很多同學的英語水平挺一般的,自己的半吊子英文還混得下去。我對西交利物浦良好語言環境的幻想在一周內就得到了破滅,這個中外合辦大學就沒啥外國人(聽說疫情之前情況好點),基本上都是中文交流(聽說NYU疫情以後大家也是中文交流了)。
為了提高英語水平,我便參加了英語辯論社團,但自己也沒怎麼認真對待,提升有限,社團活動第一學期的下半學期搞得還不錯、人也不多,可惜第二學期指導老師就不怎麼搞了,可能也與學生參與度不高有關。英語氛圍相對較好的就是英語課(eap),我在體驗周感覺不錯,但正式課我覺得不僅無聊,收穫還少,打分也是玄學(例如作文,我第一學期是95,第二學期是50,我有自知之明我的作文絕對達不到95的高分,也有自信不至於低到50)。此外,還有英語支持服務continuing support,我從來沒去過,但大二還是想好好利用這樣的資源。
【時間安排】
高考前,我一直有個成為教育家改變世界的夢想,我也想利用西交利物浦大學大一不繁忙的學業去實現我的夢想,可是我這個夢想在高考後就淡化了。西浦大一的課程安排確實較松,大家確實能勻出來很多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利用好這個時間。每當我閒下來的時候,除了剛開學的時候還會去看看書,我就總想去玩,但又不知道去哪裡玩,也不知道叫誰陪我玩,第二學期上半學期基本是三天兩頭晚上打牌,把作息都打亂了。西交利物浦的時間表是從9點開始的,比一般大學晚一個小時,但就算是九點,還是有很多人起不來床而翹課(包括我)。並且西浦的出勤不算成績,所以曠課率特別高。如果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那一類的,估計就有很大的時間去追求自己的事業;但對於那些從高中被安排好的時間表的生活出來的學生來講,如何做時間管理,選擇當下的時間幹什麼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畢竟,時間是最公平的)。
【社團與社交】
填滿這些空餘時間的一個方式就是參加社團活動,我剛開學的時候就報名了很多的社團,而且也很想交到新朋友,加了不少人微信。但逐漸的,我對社團活動也感到厭倦,很多組織類社團就是開會、打雜,很多社團里認識的人也並不想和他們做朋友,95%加了微信的人對我的生活最大的影響就是我看到了不同的朋友圈,但所幸還是遇見一些人處得還不錯。我一方面覺得我關係好的朋友太少,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去認識一些高質量的朋友。畢竟,孤獨也是成長的重要一關。我現在基本就只參加一些運動類的社團,保持鍛煉。當然,我下面也期望我在交友的時候能更加積極主動的認識那些優秀的同學,給自己打造一個更為積極的社交環境。
另外我自我反思一下,我有很多社團活動、聚會等沒有去,這樣使我錯失了一些認識朋友的機會,也可能導致你在這個圈子裡的邊緣化。其中大部分確實是對這個團體不感興趣了,但還有少數圈子沒有融入是有點遺憾的。如若以後參與聚會等,我覺得可以做到不遲到,放輕鬆,更主動,多嘗試和更多的人聊天,融入到舒適的社交狀態。
【身心健康】
我現在參加運動類社團的另一個原因是大二就沒有體育課了,但大一的體育課還是很豐富的,我上學期選的高爾夫,下學期選的攀岩,還參加過一次劍擊體驗課。西浦沒有強制跑步,但事實上保持運動是必須的,我覺得學校健身房非常的好,就是得注意搶票。西浦沒有強制熄燈,大家睡的都偏晚,宿舍隔音也不大好,進而自己的睡眠也受到影響,我戴降噪耳機還是無法入睡,現在就戴好朋友送我的3m耳罩入睡,那個很不舒服,但至少能把噪音降低到可接受範圍。但其實睡眠是健康之本,千萬不要以為年輕就可以任意消耗,有條件的可以出去租房子,但超過兩千一個月的合租價格有點貴。
心理健康方面,學校有免費的心理諮詢,但需要提前預約,雖然諮詢師水平也不符合我的預期,但至少給了你一個可以傾訴的地方。此外,我參加過一次冥想體驗課,感覺很有收穫。
【專業學習】
我想從課程安排、師資力量、自習氛圍、專業選擇談論學習的話題。
西浦較多學分的課程都是可以自己選的,但可選擇的範圍很有限。當然,如果想拓展興趣,有各類沒有學分的選修課可以體驗,我去過一次茶藝課,免費品茶,感覺不錯,準備以後可以多去幾次。
西浦大二至大四為專業課,大一都是通識課。西浦沒有馬克思的課,還是挺可惜,資本論這麼重要的書我還一直沒看過,不過課餘時間不妨自己研讀一下。取而代之的是四門cct通識課:自我管理、中西方文化、中國近代史、道德與法律。這幾門課都會要求同學們回帖,類似於寫知乎回答,但是得寫得相對學術一點,也會有查重,我今年知乎的回答大多都是節選自我cct課程的回帖。
英語課在本文最開始提到過,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數學課。不論是數學課還是cct,老師的水準差異比較大。比如,我線性代數的老師雖然簡歷光鮮(北大-耶魯-耶魯),但是上課不知所云,發郵件也不回復。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可以去蹭其他講的好的老師的課,但我剛到大學時不太靈活,直到第一學期最後一個月才換了一個老師去聽課。總之,西浦的師資力量還算是合格的,大牛教授很少,退休返聘的教授教師(主要教大一數學)、年輕老師(比較親和好說話)、國外老師比列較高。
總體來說,老師們的道德水準還是較高的,絕大多數都可以放心地把他們當作是我們可以尋求幫助的人。外國老師里,也是友善、具有國際視野的多,有意願的可以找他們聊天扯皮。此外,我記得有一次有個老師在課上有個同學咳嗽後,調侃中國人體質比較弱,因正值covid敏感時期,好幾個同學帶頭舉報/在朋友圈網暴,第二天那個老師就被學校開除了。政治立場問題,說句諷刺的話,那些歐美老外們的親歐美程度,還不及我小學的某位好像還是黨員的科學課老師:每次課上,她基本都要對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們宣傳一遍國外人素質高,中國人素質低等「公知」思想。
談到學習氛圍,其實重點還是取決於把自己置身於何種環境中。西浦人多、圈子多,夜夜蹦迪的多,通宵打牌、麻將的不少,認真學英語、考證、考g、刷分、實習、創業的也很多,如果你想要一個較好的學習氛圍,在學校還是比較容易找得到的,略微煩人的是有時候有些人在圖書館或者課堂上打遊戲。
重點來了,志願填報時西浦進校分的專業都是無效的,西浦真正的分專業是在進校後,會參考大一上的課程選擇和分數(例如我們這屆,如果想學應用數學專業,得修過mth017/029,我就是沒有選這兩門課,所以就選不了應用數學專業)。西浦較強的學院我個人認為是商科,西浦國際商學院是通過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歐洲質量改進體系 EQUIS和英國工商管理碩士協會AMBA三重認證,從老師個人到考試評分規則都是高水準,就是部分熱門專業人數多,師生比相對較低。此外,雖然我學的某工科專業以男生為主,但據說商科上課的時候就是美女時裝秀。
【生活開銷】
西浦的學費一年是8.8萬,一年綜合最低消費我覺得大概是13萬,2到國外去得*3。加上讀研,我覺得家裡至少五年準備100萬。學生群體富二代佔比應該不高(也有可能是我認識的太少),大多數都只是條件還可以的普通家庭。校園整體的環境對消費的包容度其實比一般大學更高,你省吃儉用沒人嘲笑你,你買奢侈品也沒人嫉妒你(至少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是這樣子的)。
西浦的吃住整體一般。宿舍在學校外面,2200一年,離學校有點遠,需要坐公交或者騎車到校。學校食堂種類少,價格貴,但宿舍區也配有食堂。但學校里有人均50的東廳和西廳,比較適合三五好友去開小灶。學校旁1km有個翰林廣場,裡面也有不少人均50左右的餐廳,比較適合社團聚餐。宿舍區夜裡有路邊攤,價格貴、不健康、環境差,還得躲城管,我是不太喜歡,但有人喜歡,就算冬天冷的瑟瑟發抖的時候生意還是很火爆。
據我接觸到的範圍,不少人的生活費是3000左右,我個人最節省的一個月花了兩千多點,但是花銷稍不留意,就很容易超過四千。最高的應該是開學第一個月,由於當時微信零錢比較多,加上剛到學校要置辦物品,又無腦加社團交了一千多社費,我那個月的生活費直逼八千,後來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反思(如下),並且開始在手機上記賬,生活費才逐漸控制下來。
大學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22 贊同 · 5 評論回答
【學費性價比】
2+2+讀研差不多要150-200w。
討論範圍內的家庭財力定位:學費不至於賣房或者節衣縮食(如果真是這樣來之前請再三思),但家裡並不是特別有錢(假定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100萬以下)。
學費買了些什麼(申請國外研究生的優勢,適應國外讀研的優勢,一群家庭條件差不多且人生規劃差不多的同學,更開放包容、更國際化的環境……)
凡有選擇、必有代價(請各位算清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可以思考機會成本:100萬之於家庭整體的經濟情況有多大影響?把100萬省作自己事業的啟動資金會不會更值?或者每一年從其他方面投資自己25萬會不會更值?但我覺得如果上普通一本,可能一方面課程多,沒有足夠多的可支配時間,另一方面視野狹窄,找不到投資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的目標中有上ucl/ic的研究生,或者做一個更國際化的人,中外合作大學肯定是一個好選擇(因為讀國內高校你申國外研究生難度大,直接去國外讀大學花的錢更多且可能會不適應)
【一些額外的想法】(更新中)


我認為西交利物浦是全中國最適合創業的大學(之一)。為何下此定論,因為西浦有廣大具有消費能力的學生,很容易在校園內打開市場。我聽說過一些校代賺得盆滿缽滿,學費都回來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廣大具有消費能力的學生+幾乎所有消費者都有出國的需求+該行業巨大的暴力),西浦的周圍有一大堆留學機構,留學產業鏈在西浦周邊非常發達。但由於機構聚集太多,市場早已從藍海走向紅海,惡性競爭很普遍。很多無良機構非法獲得學生信息,打電話騷擾;更有甚者,給本就迷茫的學生們製造更多的焦慮來進行推銷,給整個校園都帶來巨大負能量。當然,裡面有個思路,就是組織學生去機構做諮詢,讓機構給介紹費,但就是死心不買產品,反過來薅機構羊毛。
大一如何選課:有志於學數學,一定學最難的數學(即建議數學系學生學的),難的可以向下兼容,但簡單的不能向上兼容。選修課sat001好拿分,兩個小時的考試我一個小時的時候走的,大概走的時候考場裡面已經沒幾個人了;ent001不知道在教什麼,考試做海報,分極低,如果想水的話可以考慮這個。
(小吐槽)在這個年輕的中外合辦大學,我看不到足夠的精神文明的引領。教育的本質在於育人,而在絕大多數人眼裡,上西浦只是為出國前先適應適應,而西浦沒有歷史積澱的精神財富,只有申請到牛津劍橋研究生的模範學長學姐。越來越覺得上了大學以後,儘管有所掙扎,我依然在環境的影響下變得膚淺了,腦子裡基本被吃喝玩樂性佔據,被各種慾望左右,放任自己,多巴胺閾值越來越高,缺少了克己復禮,沒有了精神追求,迷失了人生意義,勉強獨善其身。
2+性價比真低,西浦的優勢就是在家門口花小錢讀完英本,2+就喪失了西浦優勢,不如轉學Leeds。更何況我不喜歡英國的館子,也不喜歡英國的天氣。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