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篇帖子。
(轉載知乎)大馬華人對馬來西亞的感情如何?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3
我知道這是所謂的祖國,對於祖國的愛來自於什麼?是對華人群體的特別關愛還是公平對待? 來自高社會福利和公共基礎設施?來自璀璨的歷史和文化? 來自祖祖輩輩生活於此的寵辱與共(這一點對華人不適用吧)? 我不太懂,所以真心求教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4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8712428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08.09.2021 更新
謝邀,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每當有人問起我時,我會告訴他們我是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人,祖籍在中國福建。每當有人誤稱我們為馬來人時,大部分的大馬華人都會糾正他們對我們錯誤的簡稱。我們是馬來西亞華人,也叫大馬華人,但不是馬來人。我們的祖先大多來自中國福建省和廣東省。大馬華人為自己的身份和民族感到自豪,我們都深愛我們的祖國——馬來西亞。
之前在其他提問的回答里看到過有中國人懟馬來西亞華人,大意是你們不稀罕中國是你們的祖國,我們中國也不稀罕你們。我祖國是馬來西亞,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事實,與此同時我並沒有否認我的華夏民族的身份,中國是我的祖籍國。我沒有忘記我的母語,因此我選擇在被當地政府打壓的華文小學和華文獨立中學上課,接受著以華文為教學媒介語的教育。
關於馬來西亞的中文教育,大家可以去看看大馬華人胡漸彪在《我是演說家》里演講的《荒漠中的華教》,他在那幾分鐘的演說里,說出了許多大馬華人的心聲。我本人不太擅長用文字表達感想,在這裡就引用一段我聽了特別有感觸的內容吧!
整個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體系,在馬來西亞,我們把它簡稱為華教。你可能沒有辦法體會這麼輕飄飄的兩個字,它在我們心中有多強烈的自豪感,它給我們有多滄桑的回憶,有多神聖的光芒。你可能沒有辦法體會我的這種自豪感和滄桑感,因為各位,這裡是中國啊,說華語這件事情在這裡叫做講普通話,那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

過去,一些華人為了爭取在馬來西亞保留華文教育或爭取把華文列為馬來西亞官方語言之一,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被剝奪公民權。這就是為什麼當今的馬來西亞的華人大部分通曉華語(也就是中文/普通話)。其實,馬來西亞是這世上除了中國地區以外,唯一一個把中文教育體系完整地保留下來的國家,從華文小學到華文獨立中學再到大學。在中國幾乎唾手可得的中文教育,在馬來西亞是需要依靠著華社的支持慢慢撐起來的,中文教育在馬來西亞這片以土著為主的土地來得實在是不容易。因為有華教先賢的堅持,我們這代人才有機會學會漢語拼音、「的、地、得」的用法、「長短、長輩」等不同多音多義字的讀法和用法、「辯、辨、瓣」等形似字、「比喻、比擬、排比、反覆」等的修辭手法、「主謂賓、定壯補」的句子結構、「包羅萬象、琳琅滿目」等的成語、「《虞美人》、《滿江紅》」等的詩詞曲以及其他很多的中文課內容。
我們大馬華人雖然持有的是大馬的身份證和護照,但是上面的名字仍然保留了我們英語拼寫的姓名,有些是正統的漢語拼音,有些則是根據各自籍貫的方言音譯的英文拼寫,比如姓林的可以拼成Lin, Lim, Lam,姓陳的可以拼成Chen, Tan, Chan。你知道嗎,世界上最長壽的中文報紙是馬來西亞一份名為《光華日報》的報紙。
希望這篇回答能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到我們馬來西亞華人和我們的華教,維護中文教育是為了能保存我們自己民族的根,打從開始就不是為了獲得中國的關注還是什麼所謂的「財富密碼」,我認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一家人。相比鄰國新加坡,許多年輕一代的「華人」認為中文是低等的語言,英文才是世界的主流,可能他們沒錯,但他們損失的是個人的民族身份和自己的根。我們馬來西亞在很多方面雖然比不上新加坡發達,但是相比之下更多的中國人會覺得在馬來西亞更有親切感,因為將近八成的華人都會說華文。
相信有不少的中國朋友在微博、抖音、知乎等等的中國社交平台,甚至是王者榮耀這種中國的遊戲都會刷到或遇到過馬來西亞華人,而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會說中文?」又或是「你中文怎麼說得那麼好?」,那可不是因為我們是華人嘛!插個題外話,我不了解中國手機是否可以在應用商城中直接下載抖音,但其實在馬來西亞幾乎全部手機使用的都是谷歌應用商城,要想下載中國版的抖音或是王者榮耀這類中國遊戲是需要在手機的瀏覽器上到官網去下載的。
在馬來西亞,沒有題主所謂的對華人群體的特別關愛或是公平對待,也沒有璀璨的歷史和文化。一些人把華人比喻成大馬的二等公民,因為很多條例存在對土著嚴重的偏袒,但其實也有很多比較開明的土著朋友。我愛馬來西亞,是因為我生於這裡,並且在這片土地上長大。在這小小的國家裡有我愛的家人、同學、朋友,也有伴隨我成長的點點滴滴。
謝謝大家的喜歡!這裡也可以看一下我的其他回答:馬來西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4
作者:Patrick Dyla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319568227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應該說,來馬來西亞那麼久之後,還是在大馬這種多元的社會裡生活還是經常遇到自認為是「很奇特」的事情,當然這在當地很多人的眼裡應該是司空見慣了。雖然大馬的國語為馬來語(一種部分發音很類似英文的語言),占人口總數70%的馬來人也是主體民族(新加坡反過來,70%為華人,這個也是當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家的主要原因之一),特權民族(大馬在憲法里正大光明宣揚多數人口享有特權,包括政府公職,權利和教育等幾乎所有的資源的優先權和絕大多數份額,具體就不展開),因此到處見到馬來語和各種標籤是最正常的。除此之外在大馬的街頭,各種移動交通工具也都是馬來語佔據最多位置和最顯眼位置,當然除此之外就是英文——馬來人母語為馬來語,部分人輔修英文(這個不是每個人,甚至相當部分的馬來老百姓還是不會英文的——有公職,在服務行業等等需要接觸到其他人群,外國人的都可以講英文,這個不足為奇);大馬華人在家講自己祖籍方言(中國東南省份的方言——福建話,粵語,客家話,潮州話等等),在外面就講華語(摻雜了台灣腔,大陸文化內容,大馬部分口頭禪和腔調的中文),見馬來人就講馬來語,見印度人等等就講英文,大馬華人一直都是「能者多勞的存在」——經濟主導馬來西亞,語言也比其他族群會的多,形象等各方面也實際上更優秀更講究——當地華人梳的背頭,穿的正式服裝就可以可見一斑。印度人就不展開說,人很少,影響力感覺也沒那麼大。


說到大馬的人,也就是三個主要族群外加上當地的其他土著(其他民族),應該說大馬的融合還是不錯的,但是一旦扯到政治和權力上,實際上各民族之間保持著「脆弱的連接和和諧」——而且這些年馬來西亞「宗教化」有點強勢回潮的勢頭,也就是大馬人口中的「綠潮」。根據筆者長時間的觀察和在大馬的居住,實際上三大族群之間在日常的生活中相處確實還是比較融合的,尤其是教育方面,由於馬來族的特權身份,實際上反而不容易主動去接受或者出力去學習中文,接觸華人文化等等,但是實際上大馬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已經有接近20%的馬來人或者非華人已經在小學階段接觸或者學習了華語(華文小學裡非華裔生已經達到了18%),不管是華人的努力還是其他原因,應該說不少馬來人確實由於種種原因(強大的中國已經深刻影響了大馬的華人和非華人)已經更願意向華人族群接觸和融合,這是個好事。


筆者經常在大馬不同地區逛一逛夜市,熱帶大馬確實在夜市方面很有特色,也很發達,而且在這裡確實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群,語言,飲食和文化等等,就拿不同膚色的人彼此溝通的時候,不管是印度人張嘴就來的中文,還是華人本身就會的馬來語(實際上不少華人不願意或者不會所謂的「mandarin普通話」)。至於英語就更是隨處可見。不少印度裔,馬來人的普通話還是很不錯的,這個是有一說一。除此之外,應該說各族群還是保持著居住等方面的比較明顯的「區分」——不管是富人區還是普通社區,不管是華人區還是馬來人社區,不管是伊斯蘭教還是華人信仰的佛教等等,各族群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大馬做不到像新加坡那樣強制安排組屋裡各個族群必須要有固定的比例,真正減少彼此的誤解,促進多民族真正融合,當然也正因為此,實際上馬來西亞的發展相比較於新加坡還是落後不少——這個對比還是放在現有條件下,新加坡沒資源沒市場等等幾乎各方面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遠比馬來西亞發達,這個背後的原因確實值得認真思考。


馬來西亞的發展到底怎麼樣?反正和新加坡相比差很多,不僅是整體效率低,而且越來越保守,婦女的頭巾包得越來越嚴,社會的泛政治化也越來越嚴重,大馬人的重點感覺放在了政治奪權上,而不是像新加坡那般根本不需要消耗社會財力和精力浪費在選舉和政治活動而是全力放在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上。不得不說,新加坡一個小國家確實在兩邊下注,但是也確實是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也就是說凡是有利於經濟發展和自由開放的都會在新加坡得到體現——而近在咫尺的馬來西亞明明可以學習到很多經驗,但是問題是現實中大馬人總是感覺掙扎在「追趕的道路上」——學不會貌似也不去學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雖然信教且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宗教上讓他們看起來貌似很「平和,安逸」——但是明明那些政治領袖們靠著各種手段還是從大馬華人手中奪取經濟發展的成果。


我曾經不止一次確定過大馬華人實際上是比較掙扎的(同樣的能力獲得的收入和機會遠比隔壁新加坡少),他們具備一切優秀品質——聰明吃苦耐勞,有頭腦有思想,本可以像中國人,新加坡人一樣有更多的成就和地位,但是很顯然在大馬這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被最大族群和主導者的拖累和限制),這也是為什麼華人佔比持續下降,而且大量移民的主要原因。而且說實話大馬華人但凡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追求積極向上的都會要麼感受到現實環境的無奈,要麼會想盡辦法外出大馬務工甚至是移民。這一點完全符合筆者和百十位大馬華人以各種方式溝通的匯總結果——他們對自己的國家不滿多是出在宗教和族群政策上,而這些在新加坡根本不存在。當然,馬來人的問題我們不再展開,這些內容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遇到的困境是類似的。自己不積極上進,總想著坐吃山空,而且把宗教放在經濟發展之上——明明宗教活動已經影響到了社會的正常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說大馬是在社會倒退的路上,世俗國家開始越來越宗教化),除此之外給不了對經濟發展貢獻最大的族群的尊重和發展的空間,短視再加上失敗的種族政策,確實是很難看到真正的未來。


這就是大馬人的現實和問題,困境和無解。也許每個明眼人都知道問題所在,但是都很無奈,這是整個國家政策上的問題。馬來人有自己的困境,華人有自己的困境。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5
我的答案將以我個人的角度來回答。華人和印度人在馬來西亞是被政策歧視的,因為我們不是土著。
祖國,我心中認定的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沒有撼動世界的能力,但是她的大好河山將留在我心裡。從獨立到今天,我們飽受諸多政策的歧視,但是我們大眾百姓還是能平安生活,這就夠了。在國際場合,不論民族,只要披著輝煌條紋,我們都支持。
歷史上,除了建國時的華人代表和鄭和,僅此而已。如果你喜歡馬來亞gcd,你會認為在情報局工作的華人是叛徒,反之亦然。
在和西方人交談時,我都以馬來西亞人介紹自己,然後再補上Chinese origin。


作者:小明耶維奇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8705038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5
作者:斯一井新馬泰留學圈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23181539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無國籍問題是馬來西亞人心中的痛
馬來西亞,無國籍巫裔女子羅哈娜親生父母在22年前棄養只有2個月大的她後潛逃回印尼一事,已廣泛引起了大馬與印尼人的關注。
羅哈娜的印尼籍母親辭去幼兒園清潔工後就回到自己家鄉,其她父親在沒有留下任何法律文件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導致她一直處於無國籍狀態。一般上,如果父親是大馬人,母親並不是馬來西亞人,兩人又未有註冊結婚,他們的孩子就會變成無國籍人士



羅哈娜的案例再次讓還有許多馬來西亞人感到心痛,遭父母親拋棄之後,羅哈娜由一名華裔幼教師收養,而這名老師的工作地點,正是其生母離開馬來西亞前的那一所幼兒園。


因受到種族宗教政治、懷疑和恐懼而使這多元社會變得脆弱的情況下,這位83歲的單身女士按照了伊斯蘭教傳統領養著今年僅22歲的羅哈娜,這名養母的行為更受到大家的尊敬。兩人雖是不同宗教與種族,但這無阻羅哈娜的成長。


這一點非常珍貴,因為除了領養了一名無國籍的孩子,養母的同情心、同理心與犧牲都顯得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因素都可以讓這名「孤兒」在生活中有著不同的遭遇。即便如此,無合法文件的羅哈娜,最終還是被迫輟學了。


羅哈娜養母照顧羅哈娜多年後,也如其他熱心的監護人一樣,同樣期待著自己孩子有一天能夠結婚、有事業、有幸福。多年來,羅哈娜和其養母都開始了解到,無國籍意味自己無法獲得更好的教育、事業、可負擔的醫療保健、甚至一般幸福。對此,羅哈娜
在2016年時就為自己申請了國籍,惟一直未得到任何答覆。


正如馬來西亞行動黨泗岩沫
國會議員楊巧雙
和其他政治人物早前的言論,他們希望政府檢討和改革國內公民權法,而非對無國籍個案採取行動。可以肯定的是,大馬
國內有著無數如羅哈娜般的案例,只是他們未獲媒體重點報導。而這些無國籍人士都在迫不及待地成為大馬人。


對此,希望大馬政府學習羅哈娜養母的人道主義精神,解決不同宗教與種族的無國籍問題,若非如此,相信這些人士的申請將再次遭到忽視。相信對於無國籍
人士而言,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拖延(申請)都讓他們在生活中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然而,馬來西亞政府若以個案方式處理無國籍問題將註定是失敗的,因欲解決此問題確實需要重新檢視公民權政策和現有的法令。再者,以人道主義方式解決羅哈娜等其他類似案件,相信可有助消除對政府的任何懷疑,甚至指控,尤其指政府在處理這問題的方面帶有一些種族或宗教偏見。所以,當局理應學習羅哈娜養母的人性來解決無國籍問題。


政府機構無職責!民眾「信任赤字」上升 
馬來西亞公民組織和政治人物闡明,政府機構的「信任赤字」持續上升,因為公眾不再認為它們有效履行職責。尤其,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反貪會和證監會風波,他們指出,公眾的看法是,原本為剷除不法行為而設立的機構,現在卻變成審查對象。
「加上多年來各種醜聞和缺乏良好管理,意味著公眾對政府機構的信任赤字,處在有史以來最高的水平。」馬來西亞學術人員運動(Gerak)執委慕妮拉指出,對馬來西亞缺乏信任的核心問題是治理不善。


「最近阿占巴基(反貪會主席)、和證券委員會發生的事情,涉及越來越我們的精英濫用權力。這兩個原本是濫權的機構,但卻捲入了有關風波。而且沒有對阿占巴基展開獨立調查,證監會的調查也沒有公開,難怪存在信任赤字。」


她補充,儘管多次呼籲進行獨立和公開的調查,但始終沒有受到重視。阿占巴基被指於2015年4月30日,成為上市公司 Gets Global Berhad的93萬股股權所有者,並在2016年3月31日持有另外102萬9000股(共195萬9000股)及另一家上市公司 Excel Force MSC Berhad 的215萬6000份認股權證。


顧問局主席阿布扎哈
曾表示,在聆聽阿占巴基的解釋後,認為阿占巴基行為沒有不妥;後者曾向媒體交代,他讓弟弟納西爾使用個人交易戶口購入上述兩家公司股票。證券委員會表示,將聯繫阿占巴基就其弟弟使用他的交易賬戶購買股票的說法給予解釋。


根據1991年證券業(中央存管處)法令(Sicda)第25條文,在中央存管處開設的每個證券賬戶,必須以證券受益人或授權人的名義開設。慕妮拉說,看回過去10年國家的進步,如今民眾已經厭倦了政府和其機構。


「醜聞接踵而來,高層濫用職權的欣慰越來越多,貪污腐敗問題猖獗。對於這些領導人的懲罰也一直沒有懸而未決,法庭審判也一直被推遲。馬來西亞人越來越厭惡腐敗,以及如何處理腐敗的雙重標準,導致這個國家不滿的情緒正在增加。」


淨選盟2.0主席范平東
說,信任只有在透明情況下才會存在。「這些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對公眾來說不透明,更糟糕的是,調查結果也缺乏細節和含糊不清。調查沒有結論的聲明不是免責聲明,案件不應該結案。而且委員會必須解釋為什麼沒有定論?」


反貪污與朋黨主義中心(C4)執行董事辛蒂亞
也同意范平東的看法,即證監會需要解釋,否則將影響其可信度。「必須公開他們調查結果和如何得出尚無定論。」證監會周日在一份聲明中說:「證監會已經結束了調查工作,根據收集到的證據,證監會無法最終確定是否出現違反SICDA第 25 (4) 條的行為。」


八打靈再也
區國會議員瑪麗亞陳說,大馬首相依斯邁沙比里
應該利用這件事來執行體制改革,但卻錯失良機。她認為,國會首相署屬下機構特別遴選委員會(PSC)也應該在1月19日舉行會議。「不應該延遲會議,他們是獨立的。如果沒有任何自由,阿占巴基可獲自由,但會議應該繼續。」


國會「首相署旗下機構特別遴選委員會」原定在周三開會,討論反貪會主席阿占巴基持股的課題。隨著證監會調查沒有結果,瑪麗亞陳建議,也許是時候將調查交給警方。「阿占巴基公開承認弟弟使用他的賬戶,弟弟從哪裡得到購買股票的錢?交易之後,錢又去了哪裡?這些都必須告訴民眾,否則就應該交給警方,並由警方調查,阿占巴基任職期間或之前,是否有申報資產。」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6
我是國中生,整個班上只有我一個華人所以身邊都是異族同學。


說實話小時候對「愛國」沒有什麼概念,對「馬來西亞」也沒有什麼感情,就只單純覺得這是我居住的國家。直到後來慢慢意識到這個國家的美好…


我曾經的同桌是來自沙巴的dusun族,我和她之間是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說我是華人,她是dusun族、我是佛教徒她是基督教徒、我看的電視劇是華人影視圈她看的是馬來語和印尼語作品等等…但一點都不影響我們玩耍,高中畢業後她就回家鄉升學了,現在FB都還有聯繫,每次想到中學都會想念她還有其他幾個玩得好的同學。


曾經有個馬來同胞駕著重型摩托車特地繞回頭幫我關鐵閘、附近也算看著我長大的雜貨店馬來老闆娘用華語問我近況而她女兒是我的小學同學、前不久ins發了張中學同學聚會合照,一個叫kirubashini印度裔中學同學在下面評論「miss you guys so much」…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愛國,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就是我的答案。


我知道我的國家不完美,它不是世界第一的大國,它也有很差的地方,但我一直都為它自豪,因為我看見了美好的馬來西亞♥我應當守護它


作者:太原十八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8714453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6
知乎用戶0BSJan:


作為中國人,我覺得大馬華人族群的未來堪憂,唯一的出路在於團結並獨立建國。支持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7
作者:陸聞悅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107712914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外網有一個問題「為何一些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有依戀感,對自己的祖國不滿意,並對中國讚不絕口?」其中一位大馬華人是這樣回答的,看完後對我們了解馬來西亞華人有幫助:
Lim Hong Hai
已退休的大學講師
Former Retired University Lecturer

這個問題提到了馬來西亞華人的三件事:依附於中國,不喜歡他們的祖國(這裡明確的意思是馬來西亞)和讚揚中國。這三件事不像問題所暗示的那樣相關。

問題的開始是關於「一些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有依戀感」的說法。我不知道「一些」是什麼意思,或者包括多少比例的馬來西亞華人。可以肯定的是,出生在中國的馬來西亞華人的比例——他們最有意義地被描述為對中國的依戀,現在的比例非常小,僅為1%的一小部分。馬來西亞出生的中國人幾乎沒有理由依戀中國,我的印象是很少有人會有依戀感。而且,這種依戀比他們對馬來西亞的依戀要弱得多。

其次是「不喜歡他們的祖國(馬來西亞)」。這樣說太廣泛了,沒用。當然,許多華人不喜歡馬來西亞的某些事情,最常見的抱怨可能是被認為缺乏種族平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喜歡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華人普遍認為,馬來西亞仍然是一個生活良好的國家。如果沒有種族歧視,許多人會補充說,馬來西亞將是最適合居住的國家。不喜歡馬來西亞的東西與不喜歡馬來西亞並不是一回事。這句話也適用於馬來人,而不僅僅是華人:喜歡馬來西亞並不意味著沒有人抱怨馬來西亞。

至於「讚揚中國」,我認為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的批評比他們讚揚中國更多。我還發現,馬來西亞華人在這兩方面都做得很少。事實上,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中國的興趣和知識水平很低(無論是歷史、地理、經濟還是政治和政府)。很多人對去中國旅遊不太感興趣。

如前所述,批評馬來西亞並不意味著不喜歡馬來西亞。當我還在教書的時候,我的學生認為我比大多數其他講師更愛批評馬來西亞。如果他們問我是否不喜歡馬來西亞,我這樣回答:「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更關心或更愛馬來西亞。」

進一步的反思告訴我,即使不喜歡/批評馬來西亞的一些東西,同時讚揚中國,也不意味著喜歡中國,對中國有依附感。儘管我對馬來西亞提出了種種批評,但我拒絕了中國的邀請,並繼續在馬來西亞工作和建立我的生活。作為華人,我想了解中國,但我對中國沒有任何依戀。我只對馬來西亞感到依戀,從未想過要移民。如果我移民,肯定不會去中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國外網民視角 。原汁原味翻譯老外如何看中國。
本回答節選自公眾號:國外網民視角
大馬網民視角:為何一些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有依戀感,對自己的祖國不滿意,並對中國讚不絕口?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7
作者:Yappuccin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8715982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挺好的。介紹我自己的時候,我會說我是馬來西亞華人。別人要是叫我馬來人我可是會生氣的。


以前小的時候不知道,中學叛逆期覺得多元種族很煩。因為我念的國中,馬來人齋戒月期間老師會叫我們盡量不要在馬來人面前喝水和吃東西以示尊重,甚至有報導過某間學校齋戒月期間讓非穆斯林學生在廁所用餐(後來工作了才知道其他國家的穆斯林沒有這種規定的,你愛咋咋地,不會因為自己不能吃東西所以也禁止別人吃東西),當時就覺得好煩哦憑什麼。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也沒什麼,齋戒月期間唯一的好處可能是提早放學吧。
然後現在長大了、接觸的信息多了,會覺得馬來西亞其實是一個挺不錯的地方。沒有什麼大型的天災(龍捲風、颱風、地震、林火……海嘯的話曾經有過),人的話其實也挺ok的,就是治安稍微要注意一點(走在吉隆坡的路上我不敢把背包背在背後,會背在前面抱著。但在台北和台中,我甚至可以把斜挎包背在向馬路的那側)。有些害群之馬確實是給人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不過其實生活在這裡也是很滋潤的。想吃什麼餐都有,馬來餐、印度餐、華人餐、日本餐、韓國餐、越南餐、泰國餐、西餐……然後有些友族同胞也很好的,以前實習的時候,馬來同事過完年給我們帶了超多他們的年餅,咔吱咔吱的整個辦公室都羨慕我們……
雖然我還是會羨慕中國可以不帶錢包光靠支付寶和微信錢包打天下,還有淘寶和外賣行業……不過我們也在很努力的推行電子錢包和外賣業務了。吉隆坡大部分的商家都接受電子錢包付款的(只是牌子真的五花八門,可能這家只支持Touch n』 Go eWallet,那家支持Boost,另一家用GrabPay,啊不然就是Maybank QR Pay……),甚至可以用支付寶付款(雖然我沒試過,換人民幣不方便,還要虧匯率)。然後外賣是看地區的,你附近有什麼商家就吃什麼商家的食物,店打烊了就沒了(比較多人用的外賣平台是GrabFood和FoodPanda,其他的比如什麼百家外賣比較少人用。我個人喜歡FoodPanda是因為他經常會有免配送費活動,點一杯奶茶不心疼)。至於電商,比較火的就Lazada和Shopee,雖然Lazada好像被馬雲收購了,不過我還是喜歡去淘寶買然後等一個星期空運來馬來西亞……因為Lazada的貨其實也從淘寶來啊,而且評價系統沒有淘寶那麼成熟,店鋪客服也不知道找不找得到。不過美妝的東西我還是會在本地買,屈臣氏網站可以配送或自提,還有美妝電商Hermo。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5 16:58
有些大馬華人對中國抱有善意,這是事實。
但是他們是對中華民族後裔身份的認同,對部分文化的親和,並不是說他們對中國政府和國家政權的認同。
他們分得清楚他們是華人,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中國人。 
他們和我們一樣,有些人民粹,有些人憤青,有些人嚮往別國,有些人立足當下。
不要一廂情願自高自大。
不同的國家,大家有著相似的思想和狀態,有著相同的困擾和難題。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528852/answer/12029761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