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可能封鎖荷姆茲海峽,引發市場恐慌
美國空襲後,國際油價也應聲上漲,投資人憂心中東原油供應鏈可能因此中斷。
《CNBC》報導,22日晚間開盤後,美國西德州原油期貨(WTI)每桶漲1.76美元,漲幅2.38%,報75.60美元;布蘭特原油(Brent)則上漲1.80美元,漲幅2.34%,達78.81美元,盤中一度衝破81美元。
此次油價波動,核心來自市場對荷姆茲海峽的關注,這個水道每日通過約2000萬桶原油,占全球需求約20%,若伊朗或其代理勢力選擇封鎖,恐對全球能源市場造成災難性衝擊。
目前,伊朗國會議員已表示支持封鎖海峽,但最終決策需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做出。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警告伊朗,封鎖海峽將是「經濟自殺」,並呼籲中國施壓伊朗,避免激化局勢。根據航運分析機構Kpler數據,約半數中國進口原油來自波斯灣地區。
國際能源總署(IEA)署長比羅爾(Fatih Birol)指出,目前市場供應仍穩定,但已做好動用12億桶緊急儲油的準備。市場參與者也密切關注中東局勢是否會複製2011年利比亞格達費政權垮台後對原油市場的長期衝擊。
儘管川普試圖將這場空襲定調為「一次性打擊」,並向伊朗釋出談判訊號,但從油價飆升到荷姆茲海峽潛在封鎖風險,再到伊朗可能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的威脅,顯示此舉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區域震盪。
美國是否能在展示軍事肌肉後,順利推動外交進程,防止伊朗轉入更隱密的核武發展路線,將考驗川普政府的戰略智慧與國際信譽,下一步的焦點,將集中在伊朗的報復形式與時間點,以及美伊雙方是否能在充滿煙硝味的局勢中找到一線談判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