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和心理疾病
在這樣的高壓學習模式下,「學生自殺」在中學校園裡已不罕見,中國媒體常報導中學生自殺相關案件。
2024年末,中國媒體甚至報導了廣東一所中學要求學生簽訂免責聲明書,直陳「如果我出現自殘、自殺的行為均與學校無關,我本人及家長或監護人不會以任何理由向學校及學校工作人員主張任何損失和賠償,也不會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根據《2023年中國青少年自殺報告》,僅2023一年內,中國青少年自殺人數就達到11萬人,其中,12歲佔比達40.3%,約有4.43萬人。
心理疾病專科醫生對中國媒體表示,青少年精神類疾病數據的攀升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由於中國實行對青少年群體的精神篩查,精神類疾病登記在冊數量更多,可見度更高;二是主要源於學業過大所造成的精神壓力。
2020年,中國衛健委發布通告,開始對抑鬱症進行篩查,明文要求中國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應達到80%,同時期望提高抑鬱症就診率和治療率。
根據《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在中國,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為15%至20%,在抑鬱患者群體中,50%為在校生,其中,有超過40%曾因抑鬱休學。在《2023年國民抑鬱藍皮書》中亦顯示,中國18歲以下的抑鬱症患者佔總抑鬱症人數的30%。
上海市在2021年開啟了市民心理熱線,並在首月接到3500多個諮詢電話,其中有1/4是青少年相關心理健康問題。其中,最年輕的來電者不過12歲。
從比例上看,大學生佔比高達35.7%,高中生和初中生各佔21%。而情緒和學習相關問題是最主要的諮詢方向。
過去十年裡,中國中學的壓力逐漸從高考分流成中考和高考兩個門檻,使得學業壓力一再向更低年齡靠近。
中考,即初中向高中的升學考試,錄取比例在一些城市只有50%,即僅有一半的學生可以進入普通高中學習備考高考,為進入大學做準備。另有一半學生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分流前往職業高中,接受職業技術培訓。
在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對於上不了「普高」和上不了「好大學」的恐懼逼迫三方協同成一個有機體,通過加壓學習、延長學習時間、提前學習等方式強行提高分數,博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