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7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18 16
(轉載知乎)在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就读是怎么样的体验?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24-4-15 23:22
柏林洪堡大学作为二战前的世界学术中心,拥有过29位诺奖得主以及众多杰出的大师。现如今的柏林洪堡大学又有着怎么样的就读环境和大学精神?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24-4-15 23:22
作者:张淑姣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317707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因为才来一年,对学校的了解不能说特别全面,所以只能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经验来谈。
(我现在本科在读。主专业是日耳曼语言文学,其中包括语言学和文学。副专业是社会科学
,其中包括社会学和政治学。德语水平一般,虽然德福
19分但是上课还不能完全听懂,得靠课下读书和问同学要笔记)
首先说学业。
本科生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只有一个专业(Monofach),主专业和第二专业(Kernfach und Zweitfach),主专业和副专业(Kernfach und Beifach),据我的理解,一般Beifach要比Zweitfach要求的学分要少一些。总之6个学期下来要修150学分,但对于还要修教育以后想当老师的同学来说可能要修更多的学分。洪堡大学除了德语授课之外还有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可能只在硕士阶段),比如经济学,具体我不是很了解。
第一学期开始老师会开新生的全系大会,并且把选课建议发给同学,按照建议的步骤选课考试就可以准时毕业。(本科阶段来德学习的中国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总的来说还是占少数,所以我认识的中国人基本都是硕士博士在读的学姐学长,其他也有在国内读完本科再来德国换专业读本科的同学,所以我专业同届的同学里除我以外没有中国人(但有一个父母是中国人,出生且一直在德国生活会讲但不会写汉语的同学)。因此一般学业上的问题都得求助老师和德国同学。不过洪堡的学生组成还是“很国际化”的,每年都会有Erasmus(欧洲大学
之间学生交流的项目)的交换生,也还有很多非交换的国际学生。
洪堡的课也是有两种形式,很多人在一起上的大课(Vorlesung)和讨论课(Seminar)。一个模块是由一个Vorlesung和一个Seminar组合而成,学生通过考试或者论文获得学分。每个模块还会有年级较高的学生来上辅导课或练习课,而这些课程非常重要,对于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参加完整个课程后还会有学分(有一次还组织我们一起去参观国家图书馆里中世纪的德语文字)。无论是选课,课堂安排,注册考试,看成绩,还是老师的课件或者通知,都在学校官网的两个系统上(Agnes和Moodle)上进行,学期开始老师会把课程密码告诉大家,只有上本学期的同学才能进入。考试有两个时间,你可以选择在学期末考试,也可以选择在放假末开学初考,但后者和挂科后的补考不是同一意义,不过时间是相同的。洪堡教学的主要方向还是放在学术上,很少放在实践或者职业培训的方面上。
再来说说我上课的体验。
日耳曼语言文学部分,虽然我不太了解老师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是什么样的水平,但是每个学期都有已经出书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因此对我这个德语水平还不够的学生来说,借来他们出的书看看就会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同一个模块有可能是由不同的老师来上,因此,最后的考试也是不一样的,不像在国内同专业都是相同的考试。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老师对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记得我第一学期语言学课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结果给我们上辅导课的老师就为难了,因为班里的同学是上的不同老师的课。给课堂参与分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测验和作业,另一种是课堂报告。总成绩就是课堂参与和考试或者论文。我的同学们上课回答问题的很积极,回答问题时也不只是一句两句,而更多的在于讲自己看法的依据。老师对我的问题的解答也都特别耐心。考试可以查字典,不让查字典可以直接问老师。。。还有一次特别有趣的经历是,老师带着全班一起练习我叫我的名字,我都笑疯了。。。总而言之,我觉得如果没有语言障碍,学日耳曼语言文学不算太难,因为考试内容都是老师上课讲得,下课看书也不用很长时间,但由于我还有语言障碍(主要是在文学方面,语言学
比较好理解),所以课下的功课也不少。
洪堡的社会学科部分是政治学方向的,所以不叫Soziologie,叫Sozialwissenschaft,就是社会学
和政治学的合并。社会科学部分的负担挺重。不只对我,对德国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我是第二专业,所以不用学统计,并且原则上来讲,也不能上Seminar,所以我上的课基本都是Vorlesung,只上Vorlesung其实是不够的,所以自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我们每星期必读的又大概40-60页的资料,再加上选读的应该有100多页。生词与理解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的社会学系同学们也觉得这个系的负担重。此外,还有同学们认为不好的一点是,我们的读的资料都是根据所讲内容的主题拼合而成的,因此每个政治学家
或者社会学家的著作我们都只是读几个章节,不能对某个人的观点形成全面的了解。同一个课不同主题也可能由不同的老师来讲。
(我觉得上学还是挺累的,其实主要还在我的语言不够好。想来德国的同学一定要把语言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洪堡还有很多其他的课程。比如语言班,除了德语还提供意大利语,英语,法语,中文,日语,波兰语等等的学习,选择还算多,但比起柏林工大
的还是少。体育课的选择还是很丰富的,还有针对季节的课程比如冬天可以选滑冰滑雪,夏天可以划船等等。而且还有舞蹈,话剧表演课,我上过话剧课,乐趣多多。体育次数相对较少,不能贯穿整个学期,不过放假也可以继续上。洪堡还有一些与职业培训相关的课程(比如如何自我介绍等),还有教学生如何写论文
的课程,我没有上过,总之可以选择的都还挺多的。洪堡大学的学术活动也很丰富。经常会有很多讲座。放假时候的校园依然有很多人,有一部分应该是来上假期课程的,另一部分就是来参加学术活动的。
另外学校里还有一个为国际学生成立的组织(FAMOS)。在那里可以认识好多国家的朋友。这个组织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亚洲饮食之夜,巴尔干饮食之夜
之类的,大家做饭一起吃,介绍不同的文化,也组织过大家一起郊游,一起参观博物馆,给国际生的生活增加不少乐趣。此外这个组织还会给新生分配像辅导员一样的人(Mentor),也就是FAMOS高年级的同学给刚加入的同学选课,考试,找房,学习上的建议。我很幸运,我的Mentorin是个德国人,而且是日耳曼
语言文学专业的,给了我很多帮助。
最后再说说在洪堡学习并且“生活”的体验。
洪堡大学
位于柏林的市中心(理科的校区比较偏远)。交通特别方便,所以有时候会跟着旅游团上下学。洪堡大学离柏林的只要景点都特别近,像勃兰登堡门
,犹太人纪念碑,德国联邦议院,总理府,博物馆岛
都特别近,旁边还有许多的剧院。这一点特别好,因为如果举办活动的话下了课就可以直接去,参加文娱活动也很方便。洪堡大学介绍社会科学系专业的时候还特意说此系是政治方向的,在洪堡学的好处就是地理位置好。
学校食堂还算可以,不过德国菜吃起来也就那样儿了,所以不能对食堂要求太高。北校区的食堂很大,选择也多。
学校格林中心图书馆
(Grimm-Zentrum)应该是一个很大的亮点,第一次参观的时候觉得太酷了。据说这个图书馆的设计是为了上大家觉得自己在舞台上的感觉,可能也不好意思睡觉了。去图书馆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很多旅游团,这也算是个景点儿了么。。不过到考试周位子还是很难找的,因此有的同学选择去其他校区的图书馆,有点同学选择学校旁边的国家图书馆
(Staatsbibliothek)。开放时间是8:00-24:00。那里还有个咖啡馆,提供吃的和饮料,学习累了可以去那里吃点儿东西放松放松。
总之一年下来我觉得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以上就是我现在所能想到的了。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樓 發表于:2024-4-15 23:22
作者:海德堡小瘦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8145308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5年毕业的国民经济学本科学渣不请自来回答一下洪堡经济系的情况......
先来说一下客观的学制和体验: 
洪堡的经济系学制是传统的德国大学学制,2004年左右开始和国际接轨分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制和国内差不多,也是导师制
。 本硕的学制有两大方向 企业经济学(Betriebswirtschaftslehre,简称BWL) 对标英美的商学院或者国内的商科,主要提供商科的会计,工商管理,金融,财务,经济信息学
等课程; 国民经济学 (Volkswirtschaftslehre简称VWL) 对标欧美或者国内的经济,财政学系,主要提供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统计,计量经济学,国家财政政策
等课程,对数学或者统计的能力要求很高。
对于比较希望毕业后进入公司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Functional部门的工作的同学,比较推荐读BWL,这个专业在德国企业中也比较认可。 对于比较希望用数学或者统计模型
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研究经济议题,或者对于想往经济学类的学术方向深造的同学,比较适合读VWL专业。 洪堡的选课非常自由,BWL, VWL的大部分课程都可以按照喜好随意选择,本科的话180个学分,必修专业学分大概在60-90分,取决于最终想要毕业的方向,比如如果想写宏观经济学方向的毕业论文,初级微观,高级微观
,初级宏观,高级宏观等都是必修课程,本科生有30分的实践学分,可以自由选择去实习或者学习别的语言,参加一些大学提供的职业培训seminar
,或者去柏林其他的大学修想学习的课程都可以算入这30个学分. 
洪堡经济系的氛围 
洪堡的经济系不像欧美的商学院那样高大上精英范儿,整体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学生也比较自由,完全靠自觉来上课,不记录出勤,大家爱来就来想走就走. 但是大家的课业压力却很大,洪堡的本科研究生的挂科率在全德国都算首屈一指(我在上学期间的所有课程的平均挂科率达到了33%),经常有一些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挂科,经济系的计量,宏观等学科的教授也都以''虐学生''''黑暗''著称. 不过洪堡经济系
每年都会举办经济论坛
,邀请欧洲乃至世界上有声望的学者,企业主,官员或者社会人士一起就一些经济议题举行各式座谈会,讲座,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论坛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学术大拿们的讨论,也可以自由讨论任何感兴趣的话题, 让大家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错觉(让我这样被虐成渣的学生有机会和大牛们接触,让我们产生虐得很值得的错觉,以便更加全方位的提(da)高(ji)自己的学习热情呵呵呵).
Erasmus伊拉斯谟
交换项目和其他国际交换项目
欧洲大学生有个天然优势就是有各种机会可以去别的国家交换,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没什么申请条件,只要是在校注册学生就行,但是像英国美国这样的热门交换地区,某些热门大学,比如纽约大学,耶鲁,牛津剑桥之类的,每学期每个学校的交换位置就大概只有3,4个,每学期申请的学生能到好几百,所以有一些先决条件,比如雅思到7,托福100以上,拿到两个教授的推荐信
,参加筛选面试等等。 但是对于没什么特别偏好的, 很多学生都可以申请去一些自己想要游历的地方(比如巴塞罗那,里斯本,巴黎,哥本哈根
等等等等)游学一段时间,3个月到一年不等。这段时间可以交到一帮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的''狐朋狗友'',认识一些别的国家的学生,充分体验一下欧洲各国的文化差异,听一些热血or狗血的故事,不见得真的能学得到什么知识,但是总是一段不错的经历,说不定能够顺便重建一下自己的三观。
德国大学同学们的关系
德国的公立大学基本上没有班级的概念,大家可能这个学期还在一起上课,下个学期就各自飞奔到欧洲各地,实习的实习,交换的交换,回来之后除了个别铁磁朋友,一般也就没什么交集了。 所以很少能有固定的圈子,对于一些想要提高自己语言水平的中国学生来说,尤其是像我这种不喜欢Party不喜欢尬聊只爱吃吃吃的内向型的人来说,刚开始真的需要非常努力地说服自己踏出舒适区,强迫自己和一些德国同学或者欧洲同学组成圈子,尽可能地参加每一个大家组织的活动,因为一旦有一两次不去的话,大家真的就不会再邀请你了。不过每次聊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听一听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对于同一个事情的不同看法,总体来说还是很有趣, 也能开阔眼界的。对于喜欢热闹爱交朋友的同学,柏林这个地方可以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各种朋友,可以自由的分享自己任何独特的想法,绝对不会无聊。 
柏林这个城市
柏林在欧洲来说应该是最适合学生生活的地方了,低廉的物价, 充满活力的夜生活,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让这座城市充满传奇色彩,全世界的艺术家,自由职业者
的圣地,也是欧洲文化政治的中心之一,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个理想的,值得生活学习一段时间的地方。 而且洪堡大学
的各个教学楼就散落在柏林市中心
的Mitte区(除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在东南郊的Adlershof),地理位置也很优越,经济系本科的课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楼,每次课间从洪堡主楼
穿过博物馆岛长廊, 看着成群结队的游客穿梭在博物馆岛,阳光照在柏林大教堂
的绿色穹顶,桥上的吉普赛艺人安静的用手风琴拉着《流浪者之歌
》,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博物馆门口的草坪上拍照,一群年轻的学生走到施普雷河
的另一边的经济系赶着去上课,这是毕业之后深深印刻在脑海里的画面,也是在柏林读书期间最温暖独特的回忆. 
下面来说说主观的体验
对于没有学霸基因,没有学术追求的我来说,整个学习过程其实是相当痛苦的,洪堡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非常理论的,本科也基本上只能用德语上课,刚来洪堡的第一年,虽然在国内通过了DSH,口语听力也几乎满分,在来德国前还挺自信的,但是从第一天开始就直接开始被降维打击,上了一学期纯德语授课的德国民法,商法,经济历史,微观经济学
,高数等理论课程(这是经济系第一学期的推荐和必修课程)之后,整个人也基本上没什么力气和梦想当学霸了. 上课的时候是非常枯燥难熬的,第一学期除了数学(因为有高数的底子)几乎完全听不懂,每节课都需要录音,回去之后再借德国同学的笔记再复习整理,碰到一些老教授口齿不清还不喜欢用ppt,有些来自奥地利,瑞士的教授德语有口音的课真的是可以直接崩溃,在德国读本科需要主动的寻找解决办法,主动去和老师同学沟通,找到学习窍门,因为考试的时候和平时做练习完全不一样,洪堡的考试是需要学生学到融会贯通,从老师的角度理解这一门学科,才能勉强低分飘过的,除了百里挑一的学神大牛,大部分人很难只靠自己默默学习就能拿到好成绩,甚至很难通过考试. 对于擅长通过做题来理解学习内容的人,学习德国大学本科的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感到挫败,因为老师的目的不是给你答案,是引导你了解基本的理论,需要自己去找到相关的书籍,大量阅读资料文献,快速阅读
并且理解,并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思维方式和我们从小填鸭式,题海战术式的教育方式有本质上的区别,也需要时间慢慢适应. 而且最重要的,这样的学习方式,短期内看不到直接的效果,也很难快速的提高, 所以也需要强大的resilience来坚持下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熬过洪堡的''摧残''. 
在德国留学尤其是读本科,除了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游学生活,更有可能面临长时间的孤独,困惑,迷茫,与自己对话,慢慢了解自己的过程,这样的经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 对于直接来读本科的人,要面临的是落后于同龄人的进度好几年的落差,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的.
这段体验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是我相信是很多留学德国
的人都或多或少会经历的. 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帮助到正在做留学选择的人,是选择英美等一年就可以快速拿到学位进入下一步人生进程中,还是选择在德国经年累月的慢慢成长,独立解决问题的生活方式,希望这篇回答可以提供一点点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4樓 發表于:2024-4-15 23:23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16093446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毕业多年来回答一下。
这所学校的性价比很高。大部分学科免学费(法学院比如llm或者国际政治收学费不过这是特例)。如果你毕业后到德国以外就业别人会很认可你的教育经历,即使在德国境内的公司同事听说你的学历也会表示尊敬。申请再高一级的学位基本上只需要考虑同等级或者更高一级的美国名校。
语言中心设备包括宽频彩电
随便用。体育课可以玩帆船和骑马,并且收价都很亲民。工大和自由大的体育课也可以享受学生价报名(工大有魔术课,自由大有高尔夫建议尝试,性价比超高)北食堂的饭最好吃,对面就有图书馆,鸟语花香很安静。可以交换到其他名校做AUSLAND SEMESER。学校设有就业中心负责帮学生规划找工作,心情郁闷还有免费的心理咨询师,当年接待我的是个很有智慧的金发姐姐。
学理科的同学可以去东边的新校区,那里图书馆有机器人还书,现在不算稀奇,早几年还是很先进的。新校区的健身房不算给力但价格非常低廉(学理科建议住附近,那个区相对房子好找而且不贵)
说一下学习,不太好混,感觉对学生的培养更偏重学术,读完本科硕士你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读博,但到了社会上工作后如果期间没做学生工那么至少作为外国人适应需要一段时间。有的时候教授会不太仁慈,并且他们自己学术压力也很大,学校做事的方式和对学生的态度和西边的自由大相比会显得不太人性,并且读书期间和外国同学的融合度也没有自由大那么好。这一点我问了一下一起读书的外国人,他们也有相同感受。
有一个朋友她的妈妈从学生开始就在洪堡
,毕业后留校任教已经快退休了,那个德国教授阿姨说无论从学生还是教职工的角度来说体验就学校制度和管理来说都不算特别愉快。
还在上学的同学建议自己多去Prüfungsamt问,该如何选课,该如何找实习。还有就是教授的秘书,多去找他们有的时候会有很多内部消息,尤其对于想要直博
的同学来说这是了解信息的最佳方式。(开个玩笑,男生建议打扮得帅气一些带一朵花去见年长的教授秘书阿姨,当年有个同学这么干了,然后咨询效果非常好,注意不可以送礼,送花没太大问题)
选修课不仅可以修其他学科的其他学校的还可以修其他国家的。而且外校的考试没有那么变态也可以被认可,比如你完全可以回东亚去日韩读个艺术类暑期课程或者就同城去UDK学个电影课打酱油(注意查认可课程的名单,每过几年都会有变化),学分照用。不过大部分同学还是循规蹈矩修了本校类似专业的课(毕业以后回头看真后悔,暑假去其他洲读Summer School不仅有利于丰富阅历,而且对CV也很有好处)。
学校有个组织可以帮忙找国外的实习比如(我自己当年有想试过南美,后来语言不通作罢),那里面的同学似乎做事不给力,同样去工大询问对方就很热情。
毕业离开的时候去纪念品店用学生证买了打折的纪念品,外套,T-SHIRT,文具,雨伞,然后到大门口还有主图拍照留念,当时情绪还有点波动,自己坐在图书馆的方形沙发上出神,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当年一起奋斗的同学们,似乎大家还坐在一起在咖啡厅利用看书间隙聊天释放压力,时间过得太快,最后大家都离开了。希望后面读书的小朋友们好好享受校园时光,无论当时开心或者不开心过了这个阶段再回头看都是人生经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5樓 發表于:2024-4-15 23:23
作者:Ranjal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5185360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5 占坑,希望拿到19冬天的入学zu。
//应该会是我到现在为止写的最长的一个回答了,包括但不限于洪堡的就读体验和德国商科的选择,有德国商科选择苦难的同学可以私信我,以下是正文。
2020.1.26 一更:已入读经济学院(Wirtschaftswissenschaft Fakultät)四个月,还在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但大概率还是会按原先的计划两年内拿到自己这第一个硕士学位。
快考试周了,一更先写一些在洪堡生活,在柏林生活
的概况,二更考试结束后再具体写一些经济学院的教学和考试等等。
A 我的背景
本科15-19读了四年统计 两年半辅修了金融 德语学到了B2 决定来德国读研,原因是成本低,而我还没具体思考真正的热情和兴趣所在,用这个时间和经济成本都不大的阶段适当探索是我个人的最优解。申请季文书自主申三中三,公立只有洪堡一个(不用学费且项目学科接触范围广外加重视数理)是我最想来的项目了(某种程度上),私立的 ESMT 和 FSFM 也都拿了带奖录取,在 ESMT 和 HU 之间纠结了一个月,最终决定再多沉淀一年到两年再投身商学院/业界,放弃了已经交的留位费来了洪堡,终其原因还是初心,想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因为个人觉得商学院的就业资源虽然及其出色,但对于我这样还不想要立马投身业界的学生来说,这不一定是一件完全占优的事。
B 德国商科概述
//优势:学费相对英美较为低廉 + 德国就业市场欧洲领先 + 可以做working student 且实习也不是很难找 用以积累工作经验 + 18个月毕业后工签助你留在欧洲
//缺点:公立项目大部分比较保守 + 传统企业需要德语优秀语言压力又大了一步
C 德国商科顶尖项目择校
//学金融 - 无脑法兰 歌德大学和 FSFM 都可以 Brexit现在进行时
 法兰和都柏林
就是价值洼地 实习和学生工机会都很多
//学会计及传统商科 - 建议曼海姆
 柏林也可以 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不如西德

//学管理 - LMU三校项目欧洲顶尖 ESMT的项目我个人强推 科隆大学
的CEMS校友网络非常厉害
//学技术管理
 - TUM BWL是必选 同样强推
//学经济 - 可以来柏林洪堡 也可以去波恩
 经济重研究 也可以根据读博的导师来选学校 如果是跳板的话 洪堡经济项目还是不错的 极重数理
 高级计量必修
D 柏林生活
柏林物价低环境好 体育设施好 交通发达 冬天也不是很冷 下雨下得也不大 是我目前最喜欢的欧洲城市甚至是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生活十分满意 但一些注重整洁的同学要注意了 柏林不会很干净的 流浪汉以及各种各样的街头艺人让这个城市不那么有序的同时也别有风味。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柏林的包容性非常之高。总之于我个人而言,不管是打排球也好,打网球也罢,还是偶尔想吃炸鸡或者逛个博物馆,柏林都能满足我的物质精神需求。
E 洪堡的生活
一更先说说总体情况不细述了。我们项目(经济与管理科学硕士)是授课制,120个学分就可以自动毕业。简单说说优劣势:好处是选课范围广(符合我的个人需求),从经济到管理到金融到数据分析到统计理论
都可以选(甚至你可以选一些工大和自由的课),只要把基本的36个必修学分拿到,其他都是十分自由的。劣势是部分课程十分理论化(对一些同学而言不是劣势)以及就业资源不及其他顶尖项目的校友网络的发达,只能靠自身的努力交际来弥补。
对了洪堡这个好平台还有三个其他好处,便宜的语言课(各式欧洲语言);广泛的体育课(一百多个项目任你挑);世界范围内的交换机会。这三点是国内大部分院校所不具备的。
后面写的有点水,要去做作业了。:z
等我的二更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 再更新 - ———————————
因为新冠病毒,我集中在第二轮的很多考试也都推迟到了夏季学期开学之后,想来要等到考试完再更新,那真不知是猴年马月了。那么接下来写写洪堡经院
的课和考试。
F 学在柏林
柏林的课很多,光是三家主流公立,洪堡自由和工大都有经济管理类相关的课,以我个人经验,洪堡
的经济类课程非常多,微观宏观来这用两年慢慢读个硕士找找研究方向真的很不错;自由的市场类课程做得还好,被推荐过;而工大的管理类课程和工科,创新相关的话题就更深入一点,授课方式也比其他两家更偏重实战一点。我本来也选了工大下学期的课,因为新冠不知道能不能长得了了。。
洪堡的考试方式基本是期末一考定分数制
(尤其是必修课)。就我考过的&复习过还没考的六门必修一门选修课来看,抓住平常的练习课就好,反倒是教授们上的讲座课不是很重要。考试两轮,一次是学期末,另一次在下学期开学前,第一轮考得不满意就可以划掉,注册完第二轮接着考。我个人就是,由于对分数有执念,一般2.0往下的分数我不太喜欢,所以第一轮有一门简单的课我觉得答得不好肯定不到2.3我就直接把自己写的答案全划掉了,留下了ungraded
字样,如此一来这门课就不会通过了,毕竟通过了就不再有机会再考第二次了。但最好没有强迫症的还收一次过,否则滚雪球第二轮崩得可能性也就更大了。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6樓 發表于:2024-4-15 23:23
作者:我叫Mill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597119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有一个月就过去读经管硕士。占坑先
----------------------------------------------------------------------------------------
一个学期结束了,现在处于寒假中,明天去巴黎。
楼主就读的MEMS一般学制是两年,修满120个学分,其中18个学分是毕业论文。来之前感觉不出意外自己也会两年毕业。但没想到自己第一学期就修了51个学分,除去一门变态的corporate finance被自己叉掉以外(洪堡允许考两轮,假如第一轮考试的时候感觉不满意还可以叉掉然后参加第二轮,成绩还是按照1.0-5.0来算),其它全部高分通过。感觉国内对德国高校挂科率有点夸大了,虽然有三门在30%以上(一门32%,一门42%,一门54%,就是变态的corporate finance),但大部分还是稳定在25%以下。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可能是有些本科二本三本的同学在网上宣传的结果(并没有歧视意味)。
自从第三批入“精英大学”后,洪堡的排名一年上一个台阶,而且步伐还不小。在2015-2016的泰晤士洪堡排名49,个人觉得还是实至名归的。无论教学质量,教学设施感觉都要胜过国内同济这个level的学校(楼主本科同济),同学中也有来自剑桥的。其实第二批时洪堡就要入选的,但后来因为某些因素惜败给自由,洪堡的校长也因为此事引咎辞职。
相比国内学校,德国高校在经济学(包括金融学)研究上强调定量研究,洪堡尤甚。洪堡给每一个新生发的手册上第一页就强调了立校之本:数学,算是提前打了个预防针。本人很推崇这种思想,因为一直认为学好金融就要学好数学,计算机和英语。但国内高校的经济学大部分还是定性研究(同济而言,虽然商学院排名前10),就是我知道这个东西,却不知道怎么得到以及应用它,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还是很推荐大家来洪堡的。
其它的想到再来补充。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7樓 發表于:2024-4-15 23:23
我一直在关注柏林洪堡大学的Mind and Brain (Track Mind)硕士专业。该专业英文授课,开设的课程有Philosophy of language、Philosophy of Mind等 
@王永豪可能会感性趣的课程,反正我是挺感兴趣的,在考虑今年五月份要不要试着申一下。
另外,该学院的教师有语言学系的著名语言学家Manfred Krifka教授。前两天,我已经向该学院发邮件询问如果被录取是否可以跨学院修读语言学系的相关课程,可能是由于圣诞元旦放假,我仍未收到回复。
详细信息请看官网:
Berlin School of Mind and Brain

作者:儒剑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1387362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8樓 發表于:2024-4-15 23:24
德国留学那些事儿:

柏林洪堡大学(德语: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国首都柏林目前四所公立大学中最古老的大学,在城中区中央,于1809年由普鲁士王国文教部长威廉·冯·洪堡、哲学家费希特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以“柏林大学”之名所创立,并于1810年秋天开学,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顶尖学府,也是欧洲顶尖大学之一。从1810年建校,它的正式名称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德语: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被世人简称为柏林大学。在1949年,为了纪念学校的创始人著名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威廉·冯·洪堡两兄弟,而重新命名为柏林洪堡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有九个学院,其中包括与柏林自由大学
共享的医学院。该校是世界影响巨大的“洪堡高等教育”模式的开创者,被称为世界“现代大学之母”,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该校后因二战缘故,而与柏林自由大学诞生关联密切。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6月入选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在2019年7月揭晓的第三轮卓越计划评选中,同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
以“柏林大学集团”的名义共同提出申请,并再次获得了“精英大学”的称号。 截止2020年10月,共有57位校友、教师及研究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该校在哲学,艺术,法律,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科学上有众多著名校友。
创校理念
1809年8月16日普鲁士教育改革中,由当时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受命[威廉·冯·洪堡]创立“柏林大学”(Berliner Universität),拉丁文名称 “Alma Mater Berolinensis”。于1810年开始运作校务。1810年至1945年间,全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1949年更名为“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学是依据创校者洪堡“研究与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于1810年所创立的新制大学,他也希望柏林洪堡大学能成为“现代大学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学术”(Wissenschaft)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他说的学术指纯学术,即哲学。而修养是人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根据纯学术的要求,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二:寂寞和自由。寂寞意味着不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距离,强调大学在管理和学术上的民主性。在洪堡看来,自由与寂寞是相互关联、依存的,没有寂寞(独立)就没有自由。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这两点为依据。在此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较不重视研究。此后洪堡的理念传递至欧、美各地,也成为许多大学仿效的对象。 
历史
洪堡大学起初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德语:Friedrich-Wilhelm-Universität,1810年),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支持下设立。成立初期分别有法律、医学、哲学与神学等4个学院,学校老师共有52名教师及256位学生,而哲学院的黑格尔、法学院的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柏克、医学院的胡费兰及农学家特尔,则象征了当时洪堡大学各学院的精神。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洪堡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思想家的诞生地,其中包括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哲学家黑格尔、叔本华、谢林、文化批评家本雅明以及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普朗克。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求学于洪堡大学。诗人海涅、德国统一首相俾斯麦、德国共产党创建人李卜克内西
、欧洲议会主席舒曼都是该校毕业生。在过去的200多年中,洪堡大学诞生了5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任职教师、研究人员和毕业校友)。洪堡大学的办学模式为世界上的许多大学,如日本的东京大学、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州立大学所效仿。
1870年,时任柏林大学校长埃米尔·杜布瓦
-雷蒙发表演讲,称“我们柏林大学,坐落于王宫对面,从根本上来说,是霍亨索伦王朝
的知识保镖(geistige Leibregiment des Hauses Hohenzollern)”。
除了传统的学科,如科学、法律、哲学、历史、神学和医学,洪堡大学大力发展了许多其它新兴学科。在19世纪下半叶,洪堡大学的自然学科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学者,如化学家霍夫曼;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数学家库默尔、克罗内克
、维尔斯特拉斯;内科医生缪勒、葛雷、菲尔绍、科赫等。在这段迅速发展的时期,洪堡大学逐渐合并了柏林其它一些独立的学院,比如夏里特
医学院等。在20世纪20年代,洪堡大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学术中心,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黄金柏林1920年代”。洪堡大学从建校时起就开始进行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和藏品的搜集,至今,大学博物馆尤为著名。
1850年的洪堡大学
与欧美大部分大学一样,大学最早并没有女性的空间,一直到1908年,洪堡大学才开始收女学生,但不久之后就开始有女的助理与兼任女教授,著名的核分裂学者迈特纳
就曾于1926年以特聘教授的身份任教于洪堡大学,不过大学真正颁发教授教席给女性,则是1945年之后的事情。
在1933年之后,像其他的德国大学一样,柏林大学被纳粹法西斯政权严重影响,校图书馆内20000余册图书因“腐化堕落”和由纳粹政权反对者所著,被在3月10日被焚烧。250名教授和学校犹太裔雇员在1933年到1934年被迫害开除。大量的学位被撤销。持有不同政见的教职工和学生被拒收、开除和勒令退学,这期间共有三分之一的学校人员被开除。
1810年柏林大学创校,校区原址位于菩提树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个“柏林大学”,而大学师生也很骄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学”(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称。冷战期间,柏林大学被划入东柏林境内,部分师生从原校出走,并在美英等西方阵营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
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学”(即今柏林自由大学),成为西德学术重镇。“真理、公平、自由”(Veritas - Iustitia - Libertas. Wahrheit - Gerechtigkeit - Freiheit)是柏林自由大学建校以来的校训。柏林大学分裂之后,位于东柏林的原址校区则于1949年改名为现今的柏林洪堡大学,以纪念大学
创办人、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兄弟。
在华文世界中,“柏林大学”一词在1948年之前专指今天的柏林洪堡大学(例如小说围城中所称的柏林大学)。冷战结束前,“柏林大学”则普遍又指的是柏林自由大学。这两所“柏林大学”如今是各自独立的大学,但由于政府预算吃紧,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开始在较多领域合作、合并。例如两校的医学院就于2003年合并成柏林大学夏里特医学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1900年的柏林大学
教学研究
柏林洪堡大学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下大街,所在地为原先的海因里希
王子宫(Palais des Prinzen Heinrich),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为其弟弟亨利亲王修建的宫殿。两德统一后,洪堡大学在柏林市东南部的Adlershof科技园区兴建了新校区,并在1998年以后将该校的自然科学系陆续迁往本区。目前共有9个学院、11个交叉研究中心、18个研究生院、2百多个专业或科系,学生3万多人。
法律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生物,化学,农学与园艺)
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地理,数学,计算机,心理)
医学院-夏里特
哲学学院(哲学,历史,欧洲民族,图书馆学和 信息学)
语言与文学科学学院(文学,语言学,斯堪的那维亚研究,拉丁语文学,英语和美语研究,斯拉夫语
,古典文献学)
文化、社会与教育科学学院(社会学,文化学/艺术,亚洲/非洲研究(包括考古学),性别研究、体育,教育等)
神学学院
经济科学学院
其它两个独立的研究机构:英国研究中心(德语:Grossbritanien Zentrum),自然博物馆
联合研究中心:跨文化教育与交流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是洪堡大学与其他国外高校第一次共同合作成立的研究中心。)
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科学学院
新制学位
洪堡大学从2000年开始,为了配合旨在衔接欧洲诸国高等教育的“波隆纳进程”(Bologna Agenda),开始设立拥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的英美制的学系,例如统计学学士、统计学硕士、跨大西洋区域研究硕士、高分子硕士等科系。
教师
柏林洪堡大学的教师阵容十分强大,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亥姆霍兹、薛定谔、赫兹、韦恩等,生物化学之父费歇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诺伊曼,化学家拜耳,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李特尔
,神学家施莱尔马赫、法学家萨维尼、李斯特、历史学家兰克都曾在此任教。
著名校友
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边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柏林洪堡大学也产生过57位诺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
诺贝尔奖得主及知名人士:
米歇尔·巴切莱特(1951- ),儿科及流行病学家,智利总统
阿兹米·比沙拉(1956- ),政治家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809-1882),神学,圣经评论家和哲学家
尤雷克・贝克尔(1937-1997),作家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首任德国总理
迪特里希·潘霍华
(1906-1945),神学家
马克斯·玻恩(1882-1970),物理学家,1954诺贝尔奖得主
迈克尔·布尔达
,宏观经济学家
恩斯特·卡西尔
(1874-1945),哲学家
阿德尔
贝特·冯·沙米索(1781-1838),自然科学家及作家
威廉·狄尔泰(1833-1911),哲学家
杜波依斯
(1868-1963),美国非裔活动家
保罗·埃尔利希
(1854-1915),物理学家,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记者和哲学家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1804-1872),哲学家
费希特(1762-1814),哲学家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1852-1919),现代生物化学创始人,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沃纳·福斯曼
(1904-1979),内科医生,195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詹姆斯·弗兰克(1882-1964),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奖得主
格尔克(Ernst Gehrcke)(1878-1960),实验物理学家

雅各布·格林(1785-1863),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威廉·格林(1786-1859),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弗里茨·哈伯(1868-1934),化学家,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奥托·哈恩(1879-1968),化学家,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哈勒代(Sir William Reginald Halliday)(1886-1966),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校长(1928-1952)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哲学家
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作家和诗人
维尔纳·海森堡(1901-1976),物理学家,1932年诺贝尔奖得主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1821-1894),医生和物理学家
古斯塔夫·赫兹(1887-1975),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海因里希·赫兹(1857-1894),物理学家
赫谢尔(Abraham Joshua Heschel)(1907-1972)哲学家和神学家
雅各布斯
·亨里克斯·范托夫(1852-1911),化学家,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胡伯(Max Huber)(1874-1960),国际律师和外交家
胡佛兰(Christoph Wilhelm Hufeland)(1762-1836),微生物学创始人
威廉·冯·洪堡(1767-1835),政治家、语言学家和大学创始人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地理学家
罗伯·柯霍(1843-1910),内科医生,19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阿尔布雷希特
·科塞尔(1853-1927),内科医生,191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拉绍尔(Arnold von Lasaulx)(1839-1886),矿物学家

马克斯·冯·劳厄(1879-1960),物理学家,191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华西里·列昂惕夫(1905-1999),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费迪南
·冯·李希霍芬(1833-1905),地理学家
卡尔·李卜克内西(1871-1919),社会主义政治家和革命家
赫伯特·马尔库塞
(1898-1979),哲学家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哲学家、社会学家
恩斯特·麦尔(1904-2005),生物学家
莉泽·迈特纳(1878-1968),物理学家,1966年费米奖得主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巴托尔迪(1809-1847),作曲家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历史学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克斯·普朗克(1858-1947),物理学家,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1886),历史学家
罗伯特·雷马克
(1815-1865),细胞生物学家
李特尔(1779-1859),地理学家
弗里德里希·谢林(1775-1854),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1768-1834),哲学家
本哈德·施林克
(1944- ),作家,Der Vorleser(朗读者)
施耐尔森(Menachem Mendel Schneerson)(1902-1994),哲学家和神学家
亚瑟·叔本华(1788-1860),哲学家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物理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格奥尔格·齐美尔
(1858-1918),哲学家、社会学家
梭罗麦契克(Joseph B. Soloveitchik)(1903-1993),哲学家和神学家
维尔纳·桑巴特
(1863-1941),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汉斯·斯佩曼
(1869-1941),生物学家,1935年诺贝尔生物学奖
麦克斯·施蒂纳
(1806-1856),哲学家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1890-1935),作家和记者
鲁道夫·菲尔绍(1821-1902),医生和政治学家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1930),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发现大陆漂移
卡尔·魏尔斯特拉斯(1815-1897),数学家
威斯特法尔
(Wilhelm Heinrich Westphal)(1882-1978),物理学家
威廉·维恩(1864-1928),物理学家,1911年物理学奖得主
乌尔里希·冯·维拉莫维茨
-默伦多夫(1848-1931),语言学家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1872-1942),化学家,1915年诺贝尔奖得主
马克斯·韦伯 (1864-1920), 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9樓 發表于:2024-4-15 23:24
统计学专业在读,这个是和柏林自由和柏林工大联合培养的专业,课程选择性上还蛮多的。刚才来上课不到一个学期,但是感触很多,没有一门水课,教授水平确实很高,不像国内就是对着ppt念,上课就是一直在数学证明,数学推导,不过也可能和专业有关。不过洪堡的经管院课程难度真的很高啊 


作者:Croissan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3054312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0樓 發表于:2024-4-15 23:24
何时才能有PP:


不知道何时毕业的感觉,大部分人都不能2年拿到Master或者3年PhD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1樓 發表于:2024-4-15 23:24
SH GG:


上课完全听懂那时痴人说梦。。。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2樓 發表于:2024-4-15 23:25
柏林少女​:


正在wiwi院就读
学到崩溃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3樓 發表于:2024-4-15 23:25
胖胖就是我:


Mark*
2.12.2021 两年后来补充
呵呵,zoom university读了个寂寞。还没有踏入柏林一步我都要毕业了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4樓 發表于:2024-4-15 23:26
作者:懂懂讲故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27972650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里是懂懂讲故事。下面是雾满拦江
老师的付费阅读文章,付费完成阅读后认为非常不错,值得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听。所以特来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评论收藏点赞,谢谢你的关注支持 1、说个好玩的故事。
中国这边的乾隆年间,在德国,有个女人,老公死了,只身带着俩不懂事的孩子。她非常想把孩子培养成有出息的人,但不知如何做。
于是,这位母亲,就去找大诗人歌德请教--现在你知道了,德国大诗人歌德,跟乾隆是同时代的。
歌德这个人,嗯,怎么说呢,有点怪怪的。他听了母亲的要求,回答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赋予心灵以希望,赋予灵魂以沉思。
母亲大喜而归,回家之后就崩溃了。大诗人
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呀?再去问别人,根本没人能懂。最后问到的人扎堆琢磨,猜测说:这有可能是个实验,嗯,说不定……对,肯定是这样,诗人的意思是说,这哥俩,一个应该做科学家,另一个做文学家。
于是母亲就按这两条路子,来调教俩孩子。
慢慢的,两个孩子长大了,大儿子奔文科方向走,二儿子,果然奔着科学家的路子冲上去了,这一冲,可不要紧,这孩子可就神经了。
2、丈量大山的奇怪毛病。
话说这个二儿子长大后,就添了个奇怪的毛病。
他不能看见山。
只要看到一座山,他就要爬上去,用各种各样的仪器,把山的高度测量明白,否则的话,他就感觉生之乏味,生不如死。
他曾经从法国的巴黎出发,带着一名同伴,去西班牙的马德里,一路行来,见到山就测量。但沿途的百姓,都是善良人,没见过这种怪事。看到这两人行踪诡异,认为他们是弄什么妖法,就冲上来用石头砸他们。
头两次,两人逃得快,成功的跑掉了。
第二次,二儿子也跑掉了,但他的同伴被截住,乱石齐下,摁那孩子砸惨了。
侥幸逃生后,同伴很悲愤的问他:咱们这是在干啥?是去马德里呀大哥!可你一路上在干啥?你见到山就测量,引发山民惊恐,你他妈的逃得快,我差点被人砸死。我请求你正常一点点,就正常一点点,别玩这个了,行不?
不!他断然拒绝。
他说:我经过一座山,而不知它的高度,这是对我的污辱!
他说:一个人,如果对周边的环境丝毫也不了解,那就意味着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在哪里的人,又怎么可能走得出去呢,嗯?
同伴急了:你这么神经,到底想干啥?
他回答:我想丈量世界。
你......同伴绝望了:你非要测量不可,我服了你。那咱们就只能白天睡觉,晚上赶路,这总可以了吧?
此后,两人真的昼伏夜行,披星戴月的赶往马德里。
去丈量世界。
3、马德里,在西班牙。
当时的西班牙,是不允许外国人进入的,而这俩人来了,就必须先行求见权力人物,希望能够拿到许可。
当时西班牙的国王,是查理四世
。但他说话是不作数的,他必须要听老婆的,敢不听话,王后分分钟灭了他。
王后是玛丽亚·路易莎·特雷莎
。但她说话也不作数,王后必须要听自己情人的。
王后的情人,叫曼努埃尔·戈多伊
,这厮原本是国王的警卫员,后来成功放翻王后,从此就把国王踏在了脚下。国王敢扎刺,他和王后联手,打到国王满地乱爬,总之,掌握了西班牙国家权力的,是警卫员曼努埃尔·戈多伊曼努埃尔·戈多伊以开明的姿势,盛情欢迎两名外国友人。
曼努埃尔·戈多伊说:俺们西班牙,国情特殊啊,必须要照自己的招法来。
两名客人点头。
曼努埃尔·戈多伊说:对西班牙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权力稳定。
两名客人点头。
曼努埃尔·戈多伊说:而保持权力稳定,最重要的是,男人要坚挺,男人要坚挺,男人要坚挺
重要的话说三遍,你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二儿子站起来,大步走向曼努埃尔·戈多伊的办公桌,坐下来,刷刷刷,开出一剂……中医药方。
亚马孙盆地的金鸡纳树
皮,罂粟萃取液,西伯利亚热带草原苔藓,《马可波罗游记
》中记载的传奇狂花。这几味药熬制煎煮,取第三煎的药汁,缓饮慢用,隔天一服。
只须一个疗程,就能够让男人重振雄风,别说区区一个王后,再来俩仨,定然叫她们又喜又怕欢喜不已。
曼努埃尔·戈多伊大喜:那这剂中药,什么时候能熬出来?
二儿子说:熬药快,难的是用料的采集。你看这些药,有的需要花几年功夫,才能采集到。
我有耐心。曼努埃尔·戈多伊说:传国王意旨,此二人在西班牙管辖的范围之内,当享受一切形式的优待,食宿随意,招待妥贴,可以随意出入感兴趣的任何地方,可以随意支配王座下的船只
--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呀。
4、嗨到极致的冒险游戏。
此后,这位二儿子带着他的同伴,展开了嗨到极致的冒险游戏,他们在原始森林中被野人袭击,还曾和一只美洲豹走了个脸对脸,当时那美洲豹很诧异的看着他,他假装自己不在现场,踮着脚尖,一步步的跳开。说过了,他此来是丈量世界,有一次为了测量海啸的高度,他把自己绑在船头一整夜。
总之,他压根就没给人家曼努埃尔·戈多伊先生去采集春药配方。就算采集来熬了,喝下去也肯定不管用,那都是他瞎写的。
他就这样忽悠领导……不,忽悠人家警卫员。
结果,没得春药吃,曼努埃尔·戈多伊的身体越来越不坚挺,最终西班牙的政局走到尽头,轰的一声爆裂了。
国王被警卫员欺负得没个人样,老百姓们说啥也看不下去了,就群起而乱。窝囊废查理四世宣布退位。
国王撂挑子了,曼努埃尔·戈多伊和王后就玩不下去了。这对真诚相爱的狗男女,手牵手逃出西班牙,跑到巴黎,投奔老朋友拿破仑。拿破仑以温暖的怀抱,真诚的与曼努埃尔·戈多伊相拥,抱起来后嗖的一声,直接把曼努埃尔·戈多伊甩到法国的监狱去了。
而后,这位二儿子测量过世界,就回到了柏林,和哥哥会面,两人坐下来琢磨:当年小时候,大诗人歌德对他们母亲说的那番话,到底是啥子意思呀?
赋予心灵以希望,赋予灵魂以沉思。



仍然想不明白。
要不,兄弟二人商量,要不咱们创办一所大学,让这个世界一起帮忙来研究?
说创就创,兄弟二人创建的这所大学,叫洪堡大学。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5、正式创办洪堡大学。
1810年10月,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博物学家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创办洪堡大学。
这所大学,目前还开门营业。
洪堡大学的原则有二,寂寞与自由。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说,只有享受寂寞的人,才能够获得自由。



寂寞不过是一个人的狂欢,正如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二儿子、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癫狂人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澳洲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山,美国有,月亮上也有。他在和同伴赶往西班牙马德里之前,先行在巴黎完成一次永载史册的测量--他们测量了巴黎到北极最后一段经线的长度,并以这段长度的千万分之一,铸成标准长的金属,做为未来一切长度测量的单位。
这个单位,就称之为米。
以米为单位,是我们已经用得熟稔了的。然而这却是洪堡
个人的疯狂游戏,他从巴黎赴马德里的行程,一路上逢山就测,遇水则量,看起来很神经,很变态,很强迫症。但只有--只有在他遇到警卫员曼努埃尔·戈多伊时,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实际上,洪堡才是真正的正常人,反倒是曼努埃尔·戈多伊这类型的,因为太原始而凸显其无聊。
6、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只要不伤及自己和他人。
人,正应该像亚历山大·冯·洪堡这样而活,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只要这件事不是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那就多半接近了有益于他人。洪堡的母亲从大诗人歌德那里获得灵感,一知半解的情形下,由任孩子追随自我快乐的天性,最终让洪堡一生获得快乐,也让整个世界于中获益。

亚历山大·冯·洪堡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相反,如果教育不是开发孩子快乐的天性,那就不好玩了。
7、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开放的,历史也是开放的。
洪堡喜欢测量世界,被山民追打,被野人追杀,与美洲豹脸对脸,他都乐在其中,但曼努埃尔·戈多伊不喜欢这个,只喜欢跟王后啪啪啪,那他就呆在王宫里好了,决不会跟着洪堡往山野里跑。
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开放的,历史也是开放的,他们知道,权力对曼努埃尔·戈多伊这类人具有天然的吸引,所以才弱化权力,降低权力在民生中的比重,让民众获得自由。曼努埃尔·戈多伊这类人纵然是进入行政系统,也捞不到多少油水,而且一旦东窗事发,以后这辈子就没得玩了,所以他们宁肯再花点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免得在自己不擅长的游戏中,贻误了自己和别人。
所以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孩子,会花费更多精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素质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注重这个方面。设若你不是学术型人才,决不会削尖脑壳往学术圈里挤。譬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决不会往花样游泳队里钻,你说你钻进去干什么?同伴都是见了水就心花怒放,你却是惊恐万分,万一来个正式比赛,一下子露出了自己东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原型,这又是何苦呢?
8、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人生事业时,必然会很拼命的。
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严重失衡的,这失衡就失衡在经济的一元性。简单说,古时代的中国人,唯有读书做官,而经商则被权力视为贱类。这种政经一元结构,迫使许多人为了生计,纵然不是做学问的人,也非得硬着头皮往这条路上挤,不挤没有第二条路。
而现今,中国的经济结构仍未摆脱历史的惯性,个别不读书而人生有成的事件不缺,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死拼高考一条路。尽管考上好学校获得好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但失衡的经济结构,让人无可选择。
所以,美国这边大门一开,对于许多中国孩子来说,这等于又开了一条高考之路,你甭管我是不是做学问,先想办法挤到美国去,因为大家出自于无可选择的环境,它却是符合中国人经济选择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美国那边无论如何努力,也是无效的。必须要从经济结构上,改变这种失衡的状况。简单说,必须要收缩公权阵线,开放民智民资,让那憋死人的一元经济转化为复合经济,一旦经济多元,民间的活路就多了,到时候什么人均GDP等指标就有可能啪啪啪上来了。
说到底,中国的老百姓,才是中国的经济主体,要相信老百姓的创造力--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人生事业时,必然会很拼命的。只有完成这个经济结构转换,才能实现人的心态转换。
《丈量世界》思维导图如洪堡这类型的人,现在国内也是有的。但数量不多,仍然是稀有品种。但14亿中国人的总量,这类型的人如果不是以群体规模出现,就说明我们的民智仍未获得释放空间。如果等待环境一切如意,我们再来做事,那未免太对不起自己。要相信中国经济均衡化是个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就有理由先行一步。
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洪堡母亲教导孩子的方法,拿来自己用。
这个方法也容易,研究孩子的天性,看孩子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喜动还是喜静,是情感型,还是理智型--单从表面上来看,许多孩子很难轻率的归入哪个系列,但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这又不是急在一时的事儿,慢慢观察,慢慢调试,迟早会找到一个最适合于孩子的天性,最能够让孩子乐在其中的目标。
教育说到底,不过就是让孩子找到人生目标,一旦找到目标,孩子自己就会倾情投入。但如果父母没有这个意识,或仍是随大流攻题库,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落得个只有曼努埃尔·戈多伊的病却没有曼努埃尔·戈多伊的命的结果,而这样的人生,是最悲凉、最不足取的。
而我们这里所讲的故事,被丹尼尔凯曼写在了《丈量世界》这本书里,找到这本书,翻开读一读,你会感受到强有力的生命感召。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这里是懂懂讲故事,分享精彩好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今天的我们需要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事,自然也会感动别人,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每座县城都有亿万富翁,不是土壤不行,是我们不行…与君共勉之。
懂懂讲故事邀请您点赞互动评论关注收藏分享,谢谢贵人祝君好运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5樓 發表于:2024-4-15 23:26
某匿名用戶:


据说化学系有个叫绍尔的老师挺厉害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6樓 發表于:2024-4-15 23:26
迷途小书童:


放松和自由,虽然上课时候经常有部分晦涩难懂,但是并不影响课程内容的高质量,拿我们的课来说,数据一般都是最新的,授课更注重模型和逻辑分析,老师废话少,重点多,这些比在国内时所上的同样的课要强的多~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7樓 發表于:2024-4-15 23:26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18 回複數:16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4-15 23:26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