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知乎)对西方祛魅要不要重新改改他们的中文译名?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最早看西方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极尽向往,当然不免美化神化,现在重回定位,要不要重新改一下?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作者:刘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96921350522215/answer/18953903280574918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主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把西方地名、人名等改成歧视性的译法,影响国人对西方的观感。我的简单回答当然是“没必要”。
不过我还想离个题,探讨与题主这种想法相关的另一种思维——接触性巫术思维。
推荐大家看两本人类学经典著作。一本是詹姆斯·弗雷泽(James Frazer)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一本是吕西安·莱维-布吕尔(Lucien Lévy-Bruhl)的《原始思维》(La mentalité primitive)。
综合这两位学者的观点以及演化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认识:
全世界的人类都具有很多相同的传统思维(原始思维),它们通常由先天遗传的脑认知模式确定,并在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传统社会中普遍流行。
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巫术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也就是被人们视为相同或相似的东西,会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另一大类叫接触律(law of contact)或触染律(law of contagion),也就是曾经接触过的物体在相互分开之后还会继续保持远距离的相互作用。根据相似律思维执行的巫术叫顺势巫术(homeopathic magic)或模仿巫术(imitative magic),根据接触律思维执行的巫术叫接触巫术(contagious magic),二者统称“交感巫术”(sympathetic magic)。
认为改变一个事物的名字,就可以改变这个事物本身,这也算是接触律巫术思维,也就是觉得名字既然绑定在实体上,那么名字就会与实体存在相互作用,于是对名字施加影响,就可以对实体施加影响。
我怀疑有些想给西方事物改名的人,不只是想对西方“祛魅”,更是希望用接触巫术作法,用这些赖名“镇住”西方。如果你没有这种想法,那也就算了。但如果你内心深处就是这么想的话,那么我想说,这种巫术思维,与今天的现代思维格格不入。你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寄生在现代文明之上的原始人。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作者:Benn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96921350522215/answer/18951533229540606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用改名、故意避开好词的办法祛(贬)魅(低)别人,不但体现不出自信,反而是最缺乏自信的表现。 自古自信的人群和时代都不爱干这种事。汉代的中国人对大秦 ,古罗马人对赛里斯 的美好想象暂且不提,因为古人地理水平有限,大秦、赛里斯各自指哪都不太明确。只看互相见过的,唐代人对敌人阿拉伯帝国 的记载也充满溢美之词: 大食一名亚俱罗 。……其士女瑰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系银带,佩银刀,断饮酒,禁音乐。人相争者,不至殴击,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锦绣珠贝,满于市肆。 同样,公元初年国力强盛、渴望征服万国的罗马人也这样评价其他民族: 我相信(他们)有的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有的将用大理石雕出宛如真人的头像,有的在法庭上将比我们更加雄辩,有的将擅长用尺绘制出天体的运行图,并预言星宿的升降。 那古人有没有靠改别人名“展现自信”的例子?也有,但实在是不太上台面了……清末有个湘军出身的小官,叫周振汉,笔名周孔徒,画了不少画来弘扬民族自信。他听到传教士张口闭口都是“主”,就把天主教丑化为“天猪叫”,把耶稣 画成猪精;把教堂称为“叫堂”。这些画合称《谨遵圣谕辟邪全图》: 
叫堂传叫图

鬼拜猪精图 周孔徒还创作了一些天灭洋教、大清官兵斩杀洋鬼子的场景: 
雷殛猪羊图:一声怒气发天庭,二月蛰惊,三春运转;群丑遊魂收地狱,两时命尽,四海妖除

射猪斩羊图: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斩羊头,问畜牲还想来么 当时洋人剜眼珠、割生殖器之类的经典都市传说,周孔徒当然也没有放过: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7a604dae72e8c7f601b49bbe0e9a900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22"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9fea8b38d57e1026e09a620fe43d3e01"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b3c385a84709742cee8ff2db722a3aa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a604dae72e8c7f601b49bbe0e9a9004_r.jpg?source=1def8aca"/> 
猪叫剜睛图

小儿失肾图 这些画后来也被欧洲人刊印出版,他们表示我们没有任何损失。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贰仟圆:
我说你们能不能搞点大日本帝国没整过的新活?
老是昭花西拾有点审美疲劳了。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猫骑士:
祛魅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如果把祛魅理解成了从美化走向丑化,那本质上还是一种主体性丧失。
比如美利坚,你翻译成霉立贱,没啥意义,不过是丑化罢了。
但有些因为翻译造成的意思曲解,则需要纠正,比如Democracy,意译成“民主”显然是不对的,民主在中文语境里表达的意思和Democracy是完全不同的,希腊文原文里δημοκρατία,就是指的“公民”+“统治”,这个公民就是城邦公民,跟现代公民是两码事。用现在的标准看δημοκρατία就是奴隶制社会的统治阶级议政制度,当代政治实践里就是小共同体分肥的非暴力不合作,跟中国文化里包含着公共服务内涵的结果正义的“民本”逻辑天差地别。
这种就要重新翻译成“德谟克拉西”,而不是民主,否则中国人就很容易理解错了理解偏了,有些事情就很迷惑。比如德谟克拉西政治在埃及、土耳其、印尼、伊朗这些lulu国家,以及黑非洲的前现代国家里都是无缝对接的,按中国文化中民主的意思就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包括领班们也很迷惑,所以他们得不停打补丁,说这些国家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民主”。
但如果翻译成“德谟克拉西”,专指这种小共同体的非暴力不合作,那么就很好理解了。这些国家本来就是各种小共同体分肥,自然能无缝对接,无非就是换个说法而已。这样也能消除对美国政治的迷惑,比如自由派看川普上台,说美国的“民主”被破坏啦,其实哪有破坏,还是“德谟克拉西”,还是小共同体的非暴力不合作,撕逼分肥,没变过。
评论区
@赛博子路 说翻译成“库里台大会”,也叫忽里台大会,我觉得很贴切。部落议政,每个部落推选代表,话语权与部落的大小(人数)正相关,目的是为了主要是了分权分肥而与社会公共服务无关,常见低水平的暴力(游牧部落议事经常会动刀子死人),小部落和原子化的牧民,往往成为分权分肥的牺牲品。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士子内:
那到时候别国也陪你一块改的时候 谁会破大防呢? 哇 好难猜啊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看穿一切的心夕:
不知答主年岁几何,有没有子女?
如果生了女孩儿,可以叫“精卫”,取精卫填海之意;
如果生了男孩儿,可以叫“介石”,取坚如磐石之意。
如此有文化、有内涵的名字,一定会让人“魅”上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常熟胜利鹰:
一个一个改他们的太麻烦了,不如我们自己改名叫无敌宇宙暴龙战神怎么样?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一二三四五六七:
现在谷歌改个南海名称都有人跳脚,万一人家有样学样给你来一个支那你不就又破防了?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otto:
 你给西方起恶名,那人家西方也改叫支那共和国,你是不是要破防?   而且西方人家还可以说这词本来就是褒义词。而且是中国人自己翻译的。上图南宋僧人法云《翻译名义集》 ,支那此云文物国,即赞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明显的褒义词。  上图孙中山在1900年发动时提出的口号“支那兴亡,在此一举”,鼓舞中国人民推翻满清异族统治。   上图1978年中国出版的,新华书店发行的《世界史编年手册》,依旧称呼中南半岛为“印度支那半岛” 西方人家可以说支那是褒义词,西方说你们自己也认可“支那”,那么用支那,提问者你会破防吗?  要怪只能怪当年满清媚外,米国翻译成美国(美丽的国家),独逸翻译成德国(德高望重之国)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虚天无极:
我真的很难想象在键政这个回旋镖满天飞的环境里,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丢回旋镖。
你们是鱼人族吗?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1.中文译名是一种符号。
2.只有意义不在场,才会需要符号。比如一些互联网上在中国生活的中国人,打算讨论一下“美国”,这个时候,“美国”这个称谓就是一个符号,确定了讨论的范围,至于接下来要讨论什么,美国是好是坏?还没有开始,也就是,意义不在场。
3.表面上,符号所指的事物先存在,才会诞生符号。比如,必然美国的建国者们先建立了美国,确定了美国的官方称呼,然后这个称呼才流传到中文世界,最终经过使用和流变,才有了“美国”这个中文称谓符号。
4.但是,符号的所指是任意的。比如“美国”,“美”既可以指向America,也可以指向“美好的”。指向America的时候,是一种地理位置指代,指向“美好的”时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有的时候,会有一种“权力机制”介入进来,“迫使”人们把同一符号的多种指向关联起来。但是,这种关联,并不一定与符号的指向同在。比如America和“美好的”这种关联,其实是“权力机制”在解释“美”,并不是在解释America。
5.想消除这种“权力机制”,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再加入新的“权力机制”改写符号的解释,而是让意义回到场域中。
作者:螺旋真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96921350522215/answer/18957411972234488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大相邦:
对西方祛魅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自己实行全民福利全民免费医疗。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Yvon:
如果西方对等改一下你不就炸了吗。 比如把China改成支开头那个英文?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银华:
还远远不如学虚构史学大师乾隆 他当年直接内宣英法俄荷等都是大清藩属朝贡国,搞起了虚构史学 比如他喊人画的万国来朝图就虚构了英法俄荷这些列强的集体朝贡场景 新周刊:有一种面子叫万国来朝34 赞同 · 2 评论文章 闭环赢了近一百年,反正洋人又不会来戳穿,文人不敢揭穿是假的,老百姓也就信以为真 1840好多人还以为英军是来上贡的 在国外还买了水军,忽悠伏尔泰以及美国高官猛吹自己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苦力王:
这是伟大而距离1937前的昭昭天命霓虹国又进了一大步呀!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天视我自民视:
搞诅咒、厌胜这套是原始信仰思维,太原始了,没有主体性,到隋唐时期就不怎么搞这玩意了。
不要过誉,也不要贬低,翻译三原则,以“信”为先,意译或用无情感色彩的中性字音译就是了。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朝仓左卫门督义景:
没活可以在打火机上写外国的名字,然后咬打火机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这是我给别的问题写的回答,用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大体合适,所以我就放在下面了。
从小学习英语,是不是很容易导致长大后崇洋媚外,或者骨子里就认同西方?1 赞同 · 0 评论回答
翻译方面的外行就不要讨论应该怎么翻译了,说来说去都是外行话。
提这种问题就说明你缺乏文化自信,有文化自卑心理。自大的态度其实就是自卑的心理的一种表现。不让你上网,让你谈中华文化也好,谈西方文化也好,哪个你能说出来五百个字?如果答案都是“不能”,那你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外行,你发的议论也不过都是凭印象瞎掰而已,不是谣言也差不多了。
大多数人都很蠢。蠢人的脑子很简单。在蠢人看来,“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铁板一块,没有任何内部冲突的存在,要肯定就没有一点瑕疵,有缺点就没有任何优点,世上的人只分好人和坏人、天使和魔鬼两种,好人就什么都好,坏人就坏到底。这些蠢人就是不能辩证地看问题,也不想先调查后发言,说话全凭脑子里的某种先天性的思维结构,硬把现实往这个思维模式里套。
作者:俄罗斯方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96921350522215/answer/18943436050758095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1.现代社会给国家改个译名是非常麻烦的,参考韩国把汉城改成首尔,荷兰要求改成尼德兰,后者到今天也没有在民间落实
2.王莽篡汉的时候倒是改了不少外国名字,比如把“匈奴”改成了“降奴”,把“高句丽”改成了“下句丽”,但改名也改变不了他打不过匈奴和高句丽起兵反叛的现实,只不过是嘴上占点便宜罢了,跟说相声的伦理哏区别不大
3.真正的自信不是改变名字就能得到的,真正的自信是国家软硬实力的提高自然带来的,改译名只能体现出不自信,就像韩国之所以要把汉城改成首尔,就是因为他们在中国面前不自信,恐惧自己的首都被冠以“汉”字会让人民向往王化,但实际上汉城的汉并不来源于汉族,而是来源于汉江,这一改就显得很心虚
作者:叶精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96921350522215/answer/18951774870146826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JMIH:
那等到10后20后登上历史舞台,是不是又要把90后00后搞臭批倒,一切重新命名?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房间里真正的大象是什么呢
大陆西北角上有个平平无奇的小半岛,名叫欧罗巴,只是大陆众多板块中的一部分,居然和整个大陆平起平坐划分成一个大洲
还有所谓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实际肤色数据并没有差异,都是浅色突变,为什么能划分什么白种黄种,还在教科书上煞有其事的分析道“白种人寒带、黄种人温带”,什么脑袋一拍
作者:我来打酱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96921350522215/answer/18958319016395382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晨尘晚碗:
最初翻译外国名的时候,不是美利坚,英格兰,意大利,德意志…后来受到侵略了,问,那些翻译的人惊吓跪下来了,才改成美利坚,英格兰,意大利,德意志…
比如米国,就是当年更直接翻译的叫法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Hitchcock:
日本一百年前对中国祛魅之后就不称“中国”了. 有些国家到现在还在嚼人家一两百年前剩下的东西, 所以我并不排斥替代“中国”的那个词.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杞人:
我寻思俄语里面中国是“契丹”
咋没人要求对方改啊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张毅力:
本质是国家牛,不是名字牛。泰国和意大利,泰国这个名字不要太牛太好,泰字国泰民安泰山,但是一听意大利就比泰国顺耳。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碳水含量突破天际:
那必须的呀 比如那个什么克思 为了达到题目要求的祛魅效果,我看改成克死比较好。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如果要改的话,那可是巨大的工作量。
比如沙发可以改称软榻、幽默改译为诙谐、逻辑改译为述理。
纪年方式也要改,可以以首个甲子年的立春为元年元日。
州郡县取代省市区。
用悬壶、医杖取代原有的红十字。
用交领右衽取代西装领带。
数理化课本上可以写外国人名,但是科学传播的首译者是哪位国人,比如李善兰、徐寿,他们的姓名必须要着重加上。
可以考虑用苏州码子、注音符号代替数字、字母。可以考虑恢复竖排。还有取字、修谱。
作者:髙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3796921350522215/answer/18972449125561509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