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篇帖子。 内容转换:不转换▼
 
点击 回复
92 7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乌塔》相關討論彙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1楼 发表于:2024-7-6 19:37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2楼 发表于:2024-7-6 19:38
作者:仙贝不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651704/answer/30757892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乌塔》。讲述了作者在旅店遇到一个欧洲14岁小女孩独自环游欧洲的故事。
现实中的欧洲独自出门小女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3楼 发表于:2024-7-6 19:40
现在回想起来,小学课本多的是瞎编的鸡汤文。编一个故事,凑出一碗汤,给你灌上。印象最深的是课文《乌塔》,14岁的孩子打工各种出国玩。
14岁,童工啊,打工还出国,虽然欧洲出国(欧盟部分)也不难就是了。搁中国那样家长不被骂死,14岁的孩子放出省外打工旅游,。
最后又是骂中国孩子不行,真是有够好笑的。


作者:一个路过的陌生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4044/answer/14315372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4楼 发表于:2024-7-6 19:40
《乌塔》 
应该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讲一个十三四岁的美国女孩一个人环游世界的故事。
我上完课以后兴致勃勃地跑回家跟爸爸说我也要像乌塔
一样环游世界。老爸说,不行!你这个一个小姑娘多不安全啊!怎么能一个人出去环游世界呢!! 现在我上大学了,跟老爸说我长大了要自己一个人出去玩,老爸说,不行!这么大的姑娘了,多不安全啊!怎么还不懂得自我保护呢!怎么能一个人出去环游世界呢!!。。。。唉


作者:一颗卤鸡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99633/answer/911348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5楼 发表于:2024-7-6 19:40
作者:法国面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651704/answer/23612013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推《乌塔》
有很多课文还有阅读理解就是拿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错误的道理,然后再逼着我们从这里面总结和提取出来什么所谓的精华。不过那些都还好,最起码害不死你。但是这篇《乌塔》我认为是一篇有害的文章。要是真的有哪个孩子,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信了这篇文章然后一个人去周游各国,那就等着遇到各种危险吧,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个问题。原文在此。
现在的自媒体、还有《读者》、《意林》上有哪些反智的内容?2007 赞同 · 284 评论回答
我是在罗马认识乌塔的。
那天,我从威尼斯坐了整整8小时夜行列车到罗马,冒着暑气赶到市郊的青年旅馆,已经筋疲力尽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上面躺着一个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这是一间约30平方米的子,放了8张双层铁床。每张床配了一只小柜。里除了这个小姑娘没有别人。我的床是靠门右边的上铺,下铺胡乱摊着背包、浴巾、睡衣、毛巾等,看来这张铺就是小姑娘的,可能是怕热吧,她把床垫搬到地上睡。
我匆匆洗漱完毕,想抓紧时间躺一会儿。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阵“叮铃铃”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朦胧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一边收拾枕边的小闹钟,一边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我要出去玩了,你呢?”我翻身起来:“我也要出去。”“你去哪里?”“梵蒂冈,你呢?”“我已经去过了,今天去市中心。”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告诉我:“罗马很热,街小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晚上8点多,我才疲倦地回到旅馆。小姑娘已经回来了,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你会说德语吗?”她听我能说一些德语,马上拿糖请我吃,告诉我她叫乌塔,在读小学,已经12岁了,这次趁署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以后还要去波恩,然后去希腊。哟,这么长的旅程,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说。又说她是乘火车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特殊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
一个12岁的小学生,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自碰见,我决不相信。我问乌塔:
“你一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你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遭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
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说到这里,她又搬出一摞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十分详细。“对照着看,就像教师带我茵玩。”乌塔说。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籍,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假期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都是你自己挣的钱吗?”我很吃惊。“我挣的只够一半,爸爸给了另一半,不过我买的礼物都是用自己的钱。”说着,她翻出买给妈妈的皮包、爸爸的烟斗、弟弟的帽子给我看。“你自己没有礼物吗?”我逗她。“有,是在米兰买的,比德国便宜好多呢。”她指指脖子上一根做工精巧的细细的项链。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们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茵出去玩,但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不料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我们也经常茵旅行。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妈妈喜欢音乐会和漂亮衣服,爸爸喜欢博物馆,我喜欢看有雕刻的老房子,所以我们也茵出去玩,也单独出去玩,爱他们,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没有逻辑。”
不愧是德国人,连小孩子都知道“逻辑”这个词。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恰当,又告诉她中国很大很大,从北方乘火车到南方要四五天,中国的火车也挤,必须对号入座,有时人还得站着。中国的银行没有欧洲这么多,自动取款机很少,所以出门是一件麻烦事,小孩子单独不能胜任。
乌塔埋头想了好一阵,但要理解一个遥远的国家对她来说还太困难。最后她摇摇头:
“那中国的孩子们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有游乐园,儿童们依然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从电视和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第二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她晚上坐火车去波恩。又问我:“我以后想去中国,那要很多很多钱才行吗?”
想当年小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还天真的信了这篇文,觉得不服,还打算学这个乌塔走遍全国。不过当时先在本地试了一下,那些快餐店什么的都不用我们发传单,都有专人,而且也不敢用童工。最后我们就只好放弃了(同理乌塔这篇文章里的那些餐厅和超级市场等放着大人不雇雇你这个小孩?)。
文中还说:不愧是德国人,连小孩子都知道“逻辑”这个词。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恰当,又告诉她中国很大很大,从北方乘火车到南方要四五天,中国的火车也挤,必须对号入座,有时人还得站着。中国的银行没有欧洲这么多,自动取款机很少,所以出门是一件麻烦事,小孩子单独不能胜任。
那个年代我记不清了,但是如今的这个自动取款机真的遍地都是。不过我们其实根本不需要取款,扫码就OK啦。还有这个小姑娘一个人出门就不怕遇到各种坏人吗?真当欧洲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地方?这篇破文说白了就是拿一个完全不合理的虚构例子来达到吹捧外国贬低中国的目的。当年的课文,阅读理解以及杂志上有好多这样的文,都是编了一个完全不合理的故事,然后这个故事里一定有外国人怎么怎么好,而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怎么怎么不好,最后达到吹捧外国贬低中国的目的。
还有这个作者汪晓洁,听着应该是是个女的。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唯一关于她的资料就是这篇乌塔了。除此之外她就完全没有任何其他的信息。很可能她连一个正经的作家都不是,就是一个不知道什么人在杂志上随便发了一篇完全找不到来源更不能保证真实性的文章结果被选入课本。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6楼 发表于:2024-7-6 19:41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小女孩乌塔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她做事很认真细致,为了这次旅行,她花了三年的时间,查阅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资料,自己靠发传单赚钱,她独立,自主,不怕累,不怕苦。三年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一个人游历了欧洲。
在所有中国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让孩子单独出远门,因为中国父母觉得只有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家里,踏踏实实的看书,看电视,才会安全。其实她们都错了,应该让我们自己多在外面走走,让我们学会独立生活,这才是对的,如果父母都把我们关在“小囚笼”里面,这样我们就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快乐的童年,这篇课文中的小女孩乌塔和我们不同,她可以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游览欧洲。而我们却只能每天呆在家里。她可以独立自己生活,而我们却什么都需要妈妈操劳。
乌塔,独立自主,早早放开父母的手,走向了属于她的世界。


作者:千浔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739339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7楼 发表于:2024-7-6 19:41
作者:艾子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374960/answer/14286590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乌塔》课文
羊城晚报 王晓洁  
我是在罗马认识乌塔的。
那天,我从威尼斯坐了整整8小时夜行列车到罗马,冒着暑气赶到市郊的青年旅馆,已经筋疲力尽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上面躺着一个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这是一间约30平方米的子,放了8张双层铁床。每张床配了一只小柜。里除了这个小姑娘没有别人。我的床是靠门右边的上铺,下铺胡乱摊着背包、浴巾、睡衣、毛巾等,看来这张铺就是小姑娘的,可能是怕热吧,她把床垫搬到地上睡。
我匆匆洗漱完毕,想抓紧时间躺一会儿。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阵“叮铃铃”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朦胧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一边收拾枕边的小闹钟,一边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我要出去玩了,你呢?”我翻身起来:“我也要出去。”“你去哪里?”“梵蒂冈,你呢?”“我已经去过了,今天去市中心。”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告诉我:“罗马很热,街小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晚上8点多,我才疲倦地回到旅馆。小姑娘已经回来了,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你会说德语吗?”她听我能说一些德语,马上拿糖请我吃,告诉我她叫乌塔,在读小学,已经12岁了,这次趁署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以后还要去波恩,然后去希腊。哟,这么长的旅程,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说。又说她是乘火车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特殊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
一个12岁的小学生,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自碰见,我决不相信。我问乌塔:
“你一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你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遭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说到这里,她又搬出一摞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十分详细。“对照着看,就像教师带我玩。”乌塔说。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籍,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假期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都是你自己挣的钱吗?”我很吃惊。“我挣的只够一半,爸爸给了另一半,不过我买的礼物都是用自己的钱。”说着,她翻出买给妈妈的皮包、爸爸的烟斗、弟弟的帽子给我看。“你自己没有礼物吗?”我逗她。“有,是在米兰买的,比德国便宜好多呢。”她指指脖子上一根做工精巧的细细的项链。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们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出去玩,但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不料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我们也经常旅行。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妈妈喜欢音乐会和漂亮衣服,爸爸喜欢博物馆,我喜欢看有雕刻的老房子,所以我们也出去玩,也单独出去玩,爱他们,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没有逻辑。”
不愧是德国人,连小孩子都知道“逻辑”这个词。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恰当,又告诉她中国很大很大,从北方乘火车到南方要四五天,中国的火车也挤,必须对号入座,有时人还得站着。中国的银行没有欧洲这么多,自动取款机很少,所以出门是一件麻烦事,小孩子单独不能胜任。
乌塔埋头想了好一阵,但要理解一个遥远的国家对她来说还太困难。最后她摇摇头:
“那中国的孩子们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有游乐园,儿童们依然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从电视和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第二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她晚上坐火车去波恩。又问我:“我以后想去中国,那要很多很多钱才行吗?”




上面是这篇课文的原文,下面我们来看看选入课本之后的修改版。


《乌塔》
  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天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晚上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地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看起来教材编纂者也清楚这篇文章不太好,填补了一些漏洞,比如把12岁改成了14岁,没有了雇佣童工的嫌疑;删去了用自己的钱买了很多礼物的描述,大概是觉得一个孩子自己打工攒钱不应该这么多(原文表示买礼物的钱都是自己挣的);又删去了“不愧是德国人”“中国出门很不方便”之类的表述;把八张床的群租房(或者是青年旅舍)改成了房间里的地铺。不过这么改下来反倒是凸现了原文的不合理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组长 二十一级
8楼 发表于:2024-7-6 19:41
作者:一只LUCKY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651704/answer/28156552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女孩儿乌塔
又名“震惊!德国少女同居第一天竟做出这事,引亚洲妇女啧啧称奇……”
小时候学就搞不懂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乌塔自己出去玩跟作者一起住旅馆(俩人被分到一个房间,不知道怎么做到的,可能是旅游团?),尬聊之后作者对乌塔通篇猛夸还不忘让全国人民反思(诶呀中国怎么都把孩子当个宝不让他们自己一个人跑好几里地出门啊天呐中国孩子肯定都是温室里的花朵都被惯坏了怎么比得上欧美孩子)
乌塔的言行也完美体现了作为白皮小孩的傲慢和自负,作者说“中国孩子是家里的宝贝,父母舍不得他们单独出远门,会带着他们出去玩”,乌塔一听麻溜开始圣经吟唱“啊那中国孩子肯定不快乐!”(作者这里还是保留了父母和孩子一起出游的可能性的,但乌塔直接给否了,替换成中国孩子人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概念)
后来作者又说“中国孩子可以看电视看书”,乌塔紧接着发个大招大意是“憋说了自己出门才能真正了解,你们中国孩子就是缺乏乐趣”(一句话群攻中国未成年人,她是懂战争的)
刚刚又拿出来看了看,扑面一股意林风味,懦弱自卑的高知作者+“童言无忌”否定外国(特指中国)的欧美青少年(乌塔当时十二岁,反正我十二岁的时候已经知道当着别人面对人家家乡指指点点是很下头的事情了),纯纯双向奔赴经典搭配。文章的最后,作者生怕我等贱民无法参悟洋带人小孩的毒粝精神,甚至抛出三个反思留给当时才九岁四年级的我。(大体:你自己一个人出远门吗,后面忘了)
我觉得把这种文章编入课本,让九岁十岁的孩子们对照课文反思自己并否定自己的正常生活是极为恶臭的,中德两国国情不一样,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也都有差距,教育理念不同也属正常。但是在《乌塔》当中,作者眼里独立、真诚的乌塔对于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偏见,而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大加赞扬,抛开乌塔行为的合理性和两国国情,并且无视乌塔对于中国儿童整体的轻视态度。
不过比起作者的态度,我更想知道编书的人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下把这种意林圣经编入教科书的,也不清楚他们的意图(让中国孩子放心大胆一个人全国乱跑?告诉中国孩子你们不如歪果仁?实在没素材的时候瞟到了家里的意林?)而且就算要培养中国孩子的独立意识,完全可以放入童话或其他典故,应该都能薄纱这种文笔像老太太唠闲磕还没啥内容的文章。
不过想到当时我做练习册阅读理解还做到过中美孩子烧热水(三年级,我看傻了)、德国排队打电话(三年级,这个我当时看到只觉得德国人不会变通并且缺乏常识——电话亭分得出个酬宾的男女)等瘤妨千古的传世惊典,女孩乌塔能选进课本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配图也丑的一批,乌塔像白化哥布林,作者像黄疸过高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92 回复数:7
评论数: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时间:2024-7-6 19:41

本吧热门帖子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