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缺乏證據的說法: 於二次世界大戰上,苯酚亦用於納粹滅絕營中以處決囚犯。集中營當局採用注射的方法對病人進行「特別處理」,是因為這種方法簡便、省錢、快速。被送的囚犯,一進門就被護士扒光衣服;隨後逐個被帶進死刑注射室,由黨衛軍的醫生們給他們進行靜脈注射。注射用的藥劑是30%的苯酚溶液,劑量為致死的10—12CC;經過注射後,受害者需要經過20多分鐘才會死亡。 集中營當局認為這種殺人的方法速度仍然較慢,不能適宜大屠殺的需要,因而醫生們改進了殺人技術:他們用帶有超長針頭的注射器,刺入受害者的心臟部位進行苯酚注射。從此,接受注射者進入注射室後,就被接在類似牙科手術椅的注射專用椅上,由兩名囚犯護士把他的雙手分別摁在椅子扶手上,另一個護士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並用力固定住他的頭。這時,黨衛軍醫生走過來,將長針用力刺進受害者的心臟,再把針劑推進去。受害者馬上就失去知覺,不到一分鐘就斷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