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J:
不管是学术,教授,学生质量还是留学生,其实都有很优秀的人。其中一些可以说是极其优秀了。
很多人对石溪的负面感受来自于生活体验上遇到了难过的事但是不知道怎么寻求帮助,因为学校太大了,找到准确的部门需要一点信息检索技巧。
上一任校长非常努力的刷排名,但是遇到了全美公立大学砍经费,于是不得已取消了很多人文专业保排名。现任校长比起之前,已经更加重视学生体验。石溪的排名在新usnews调整排名权重以后还涨了很多。这是从整体来说。
从中国留学生的体验来看,石溪本科录取标准相对美东的其他传统强校真的是低到离谱,比社区大学强不了多少,这导致本科留学生学风长期有问题。从我上学后,能感受到正在努力改,在多挖掘普通城市家庭的理工科学生而不是不学无术的混子。但是rebranding的成效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才能显现。
本科大陆留学生的学风问题还是老样子。这一点只要学校不改自己在国内留学中介那儿的定位的话就无解。我估摸着现在学校一直压着强势专业的本科GPA和四年毕业率也是因为要把中介那儿收来的扶不上墙的人多少制衡一下,别让他们太轻松毕业了给学校学术声誉添乱。
强势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其实只要避开学校周边的华人房东团伙,生活会开心很多。
以及,华人房东团伙很多都活跃在毕业很多年的学生运营的学生论坛上。论坛其实没什么办法,而且因为广告收入的原因,甚至会有沆瀣一气的趋势。大学的官方网站资源至少在房源合法性上保障好得多。留学生因为新环境下的机缘巧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不自知。本科生还是要多参加学校给国际学生花心思做的活动,少依赖单一的信息来源。(研究生都成熟了,大部分不会这么被动。)
被其他回答提醒到了,今天专门去查了一下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看了一眼课程设置,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印象里我一直知道有这个学院,但是和影子学院一样存在感不强。根据课程设置的阶段要求,这个项目能看出来,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读不了STEM的本科学生给再次分流到一个轻松的环境,学点旁的东西,然后兜底一个学位,把他们罩到毕业。
看他们的本科课程要求,一个人把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的大一入门课兜完了一圈,却没有任意一门这些基础学科的高阶课,而是去上课号ETS开头的管理/社科。这就是把被虐到的学生和高要求的项目隔离开的办法。可以把这个项目理解为liberal arts学位的理工科镜像。
这当然是个治愈养老的项目,而且也方便和把孩子送来学一门”理工科“的中国家长交代。其实只要孩子还愿意待在学校,这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尤其是比起我们这一届听过的更糟糕的都市传说。比如被退学但是不敢和家里说,于是游荡在学校周围做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二手车生意。
不过本科生水平的巨大反差也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