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稱,「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
對此,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中國領導層正將中國許多的經濟問題歸咎於美國,並動員全國團結起來支持國家立場。策略包括在宣傳中提到韓戰,稱當前的關稅戰不僅是貿易之爭,也是意識形態的較量;中國認為美國的舉動是挑釁行為,決定展開反擊,暗示將與美國展開一場持久的較量。
報導指出,動員愛國熱情有可能牽制習近平與川普達成協議的能力,因為反美情緒可能促使中國官員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以避免給中國民眾留下迫於壓力退縮的印象;而在貿易戰上塑造意識形態的較量,將使中共一部分的政治正當性押在贏得與川普的鬥爭上,但這項策略也可能得到反效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莊嘉穎以雙刃劍為比喻,稱若主要目標是在困難時期為中共爭取政治支持,一旦局勢未有改善,中共就會受到指責。
同時,美國連番提高對中關稅,使得現在面臨房地產市場下滑、公共債務不斷增加和消費者信心疲軟的中國經濟增加壓力,且中國還得面對美國、歐洲及其他地區抵制中國出口商品過剩等問題。報導指出,有些中國民眾對經濟感到擔憂。
報導提到,有網友在微博上表示,「吹牛不虧錢,信吹牛要虧死。」,也有網路評論文章稱,「信心不是政策,穩定不是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