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冷戰獨裁體制 保守派務實 進步派疑美、疑日
韓戰是意識形態戰爭,也是大國較量的試驗場。美國、蘇聯、中共、台灣、各路歐洲盟國,參加其中。沒有美國,大韓民國的確就滅亡了。但韓國的現實卻是另一個光景,對美國質疑聲很大:很多韓國人認為,若沒有美國插手,南北韓早就統一了;或者說,若沒有美國,南韓早就民主化了,光州血案也不會發生。
韓戰爆發時,韓國幾乎要滅國,若非美軍援助,韓半島早就赤化。但美軍後來在停戰問題上,與韓國激烈衝突。美國基於中共參戰,希望恢復戰前狀態,南北韓分治。但韓國希望一鼓作氣消滅北韓,實現統一。因而美國再次被視為南北分裂的罪魁禍首。美軍將領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銅像在韓國不斷被人吐口水,也是這個原因。
另一方面,韓戰結束後,韓國沒有建立穩固的民主體制,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在韓國實施了數十年的威權和軍事獨裁體制,直到1987年韓國六月學運,才終結軍人政權。這期間,1980年爆發的光州起義,更是韓國民主運動中的慘案式民變。
韓戰之後的韓國民主運動一直沒有停歇,從對抗李承晚,到對抗朴正熙(박정희)、全斗煥(전두환)的軍人政府,韓國社會幾乎沒有平靜過。但是為何從1953年到1987年這35年時間中,獨裁體制始終屹立不搖?韓國進步派的價值觀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不論是李承晚,還是統治了18年的朴正熙,或是鎮壓光州起義的全斗煥,都不可能穩坐江山。特別是朴正熙和全斗煥,他們是軍人出身,是依靠發動軍事政變上台。直到今日,韓軍的戰時指揮權都是歸屬美軍。在那個冷戰時代,很多韓國人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默許,沒有駐韓美軍的縱容,這些軍人怎麼可能隨意發動軍事政變?在韓國進步派的意識形態中,他們認為韓國的戰後獨裁體制,是美國造成的,因為美國為了對抗北韓、蘇聯、中共,所以要在韓國扶植軍事強人,這種例子在拉美地區也比比皆是。
所以,韓國戰後的民主運動、社會運動,某個意義上,也是反美運動。進步派的意識形態是,韓國社會迄今都積重難返的財閥特權、社會不公,源自軍事獨裁時期,特權階層的保護傘是軍人集團和美國資本主義體系。韓國進步派便是透過各種不同的社會,對這種不公的社會結構發起挑戰。所以我們會發現,金大中(김대중)、盧武鉉(노무현)、文在寅(문재인)這三位進步派總統,幾乎都是搞社會運動出身。金大中一直從事民主事業,盧武鉉和文在寅則是人權律師,為升斗小民打官司。這次戒嚴風波中翻墻進入國會的在野黨黨首李在明(이재명),也是人權律師出身。盧武鉉的故事更是被拍成了電影《正義辯護人》。進步派人士成為爭取民主、對抗不公、站在雞蛋一邊的理想主義者。
在韓國獨裁時代,日本作為美國冷戰時期的盟友和夥伴,又因為曾經殖民韓國,自然成為進步派的仇恨對象。而韓國保守派、軍事獨裁的擁護者們則有另一種觀念,他們認為,在冷戰那種共產主義滲透、韓國風雨飄搖的情況下,適度獨裁是必須的;只有一定的威權統治才能肅清北韓的力量;美國是韓國生存的依靠,日本是韓國的近鄰,只有和美日搞好關係,韓國才能生存下去,這是務實的政策。直到今日,朴槿惠(박근혜)、尹錫悅(윤석열)、李明博(이명박)等保守派總統,都是這樣的聯合美日思維。只不過,在民主體制之下,他們必須接受和承認民主化的意義、成果,肯定民主運動烈士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