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34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726 133
(轉載知乎)在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就读是什么样的体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24-7-11 17:42
最近看这种问题很火,鄙人即将去U of T art and science 就读,期待major是CS。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分享自己再U of T 的体验啊?优点缺点都好,也不限学院和所读项目~谢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24-7-11 17:42
作者:做留学的舒老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7715295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业导师 蒙彼利埃商学院 Veronica Ye学姐 提供


在正式开始正文之前,我先写出大纲,方便大家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也方便大家阅读。
1. 校园环境
· 图书馆
· 上课楼
· 最美楼
· 地理位置
2. 学术氛围
· 课程设置
· Career centre资源(必读!)
3. 社交活动
· 社团
· 学院的活动
4. 天气
· 概况
5. 感受
· 3个最大收获
· 对未来学妹学弟的建议(必读!)
1. 校园环境:
· 图书馆:
多伦多大学跨越三个校区一共有44个图书馆。
但在市中心的几个“学生最多”的图书馆是:
Robarts library(24小时开放)
Gerstein(开到晚上11点)
这两个图书馆都是代表性的“压抑”,因为总有一群学生来刷夜,但也是在这里我度过了数不尽的春夏秋冬,让gpa从2.0到3.0。
尤其是Robarts,我在里面借了无数的书。多大资源太丰富了,你基本可以在这个图书馆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书,还有各种不同版本的。
· 在这里强烈推荐8楼,east Asian study, 有落地窗!黄昏时间可以看到美丽的多伦多城市风景!
· 可以提前预定group study room,你可以拥有自己私人的房间学习(一个人也可以定),环境更好。
链接:Group study rooms
· 我个人私藏的小众图书馆:knox college
这是多大的神学院,我在这学习了两年后才发现这块宝藏。因为这个图书馆环境实在太好!在这边学习像享受生活,好多人毕业后结婚拍照都在这里拍。
更重要的是这里人不多,也有给电脑充电的地方。唯一的缺点是关门时间太早了

· 上课楼
大部分上课,对于我arts and science 学生来说:SS占据了我学习的大半江山。
根据本个人课程不同,专业不同,甚至学院不同,分到的楼都不一样。在这里建议大家上课前去踩点,不然你可能会像我一样在考试前花20分钟找楼… 因为多大实在是太大了!
· 最美楼
在我心中最美的楼必然是 trinity college 和victoria college。
每次冬天零下20度的时候,看到这两栋楼真的心情都可以变好。因为他们实在太美了,感觉自己像活在电影里的一样。
这两点也是大部分中国旅行团目标的位置。经常可以看到旅行团车停在这楼旁边,一群人下来拍照的~

位置
多大就在市中心!
因为这一个地理位置优势,身为学生经常有机会在附近买个奶茶再去上课。或者上完课顺便逛个街! 这两点让我觉得自己实在太幸福了。
一般情况下大一的学生都会住宿,因为距离学校近,我也推荐大家住宿去多认识一些人。但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幸的被分到chestnut,每天要走20分钟到学校..这在冬天真的是个煎熬。但chestnut也是几个宿舍中最豪华的,吃的也最好吃,离市中心eaton centre购物中心最近。
如果住chestnut的朋友记得周六早上去宿舍食堂吃omelette!!这是我住chestnut时候最想念的吃的。
2. 学术氛围
· 课程设置
身为arts and science学生,一周正常情况下五节课,每节课2小时-3小时,可能还会有另外的tutorial辅导课。所以整体来说还是很轻松的,但是对于工程学生来说,上课时间可能是我们的两倍,每天2点多睡觉是正常的。所以我认识的很多人,大一经受不住这样的课表,选择转来arts and science了!但是毕竟工程毕业后不用愁找工作,工资还高,所以只要熬得下来,就不用怕就业了!
· Career centre 资源
这是多大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甚至你毕业之后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使用!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全职工,兼职,workstudy甚至实习,应有尽有。我在学习期间找到的几份工作都是通过多大宝贵的资源,因为只有多大学生可以进这个网站!
不只有工作上的资源,网站上还有这一周的活动:比如简历介绍,面试准备,networking社交等等。在每周的日历上你可以找到这一周的活动,不过有些是需要提前预定的,因为有限定人数。
我有每个月看这个月活动的习惯,这样你就知道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了。
3. 社交活动
· 社团
刚开学frosh week的时候有个club day,告诫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因为开学期间只有两天有这个活动,后来想加学校社团就比较难了。
多大的社团从各个国家的文化社团,学习社团一直到极限运动,gym等,应有尽有!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大一的时候建议尽可能多的参加社团,可以在网上提前查阅资料,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在club fair当天可以去社团位置报名。
大部分运动类的社团都有一次免费的trial(试玩),你可以决定在trial(试玩)后是不是要报名。
链接:Ulife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学院的活动
根据自己学院的不同,各个学院组织的活动也不同。比如我身为woodsworth在开学时候有船上的派对,有学生会竞选,有每年的会议conference,有社交等等。
这些内容可以在学校的email上查到,基本上每一个月,你的学院会给你发这个月会发生的重大事情,你可以网上注册这个活动。当然有些是要收费的!
你也可以跨学院去别的学院的活动,比如我参加了朋友new college的毕业典礼,因为我不是new college的学生,我需要多付5块钱。
但根据我的经验来说: 基本上victoria college都是学语言文化的,白人女生偏多。St Michael 很多排队。Woodsworth很多学商的commerce都在这。Trinity是学霸学院。New college 比较杂,啥都有,也有工程的。
4. 天气
多伦多的天气…是我最不想念的。
夏天的时候,一直到晚上9点天还是亮的。
但到了冬天(长达6-8个月),晚上4点就开始天黑,并且长期下雪。
每天上课出门,去健身房都是煎熬。早晚温差很大,就连夏天晚上也要披上外套。
对于冬天下雪,恐怕大家要自己体验一下了。我附上了几个当时转发在朋友圈的神图,给大家借鉴一下:


5.总结和感想
在多大读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4年,学到的很多东西没办法用gpa衡量。有时候想想自己的付出(时间和学费)是否和回报成正比。
但更重要的是,多大名声在外,不管跟谁说,谁都认识! 所以4年买这个名声,回国发展的话很值。
在多大的经历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你可以尝试各种你从来没想过的东西。
希望所有未来的学弟学妹可以好好享受这4年,去体验生活!
最大的3个收获
1. 认识了很多相似(like minded)的朋友
2. 教我思考问题的方式(批判性思维,正反面)
3. 一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自己找房子,烧饭)
建议
1. 大一时候尽量多参加各种活动,竞选学生会里面的行政位置。
尤其是各个学院的位子或者utsu的位子,含金量是最高的。因为大一的时候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多,之后可能比较忙,会没时间弄。而且!大一开始竞选,之后有了经验,选到vp的概率比较大。
2. 学习重要,但社交更重要。
我在大一时候每天至少8小时的学习,一整天泡在图书馆因为担心学习更不上。所以当时没有任何社交活动。现在我想…GPA真的不重要!
首先,如果你打算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大部分公司不会有gpa的要求。他们更加注重你的平时活动,打工经历。
其次,如果你打算上研究生,大部分学校主要看你后两年的平均成绩。也就是说,他们了解大一大二是适应学校,适应生活的过程,他们能够理解这段时间gpa不高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fail…千万别fail!!因为重修一门课很贵。 大一只要保证70%的平均分,进了专业课就可以了。
3. 上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
因为以前过于关注gpa,我上了很多所谓的水课去刷gpa。但我现在想想真的是浪费前。我对很多上的课没有一点点兴趣,是用钱再买gpa。而上大学的真正目的是学习而不是买好成绩。
其次,如果发现你对你的课或者专业不感兴趣。一定要及时转!大一还没有确定专业,大部分专业课都一样。大二可以确定自己是否想转专业,也是转专业最好的时机,不然到以后会很累。
4. 利用暑假找工作。
公司更看重你的经验而不是你的成绩! 他们在乎你利用课外时间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怎么会学习。尤其是和你专业有关的实习、志愿,会对你以后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只是为了练英语,也可以找在餐馆或者服装店打工。通过这些工作,你可以多认识些人,也能赚点零花钱(最低工资11.25)
我前段时间在知乎写过同时打3份工的体验,可以给大家指点一下经验:
留学期间打工与学习社交该怎么权衡?4 赞同 · 0 评论回答

有用链接
预订学习室: :Group study rooms
Career centre:https://clnx.utoronto.ca/home.htm
社团:Ulife - University of Toronto
团购:http://groupon.ca
Facebook小组推荐(需要手动搜索):
Free Food UTSG :强烈推荐!!!!各种免费食物推荐,对于我这种懒+穷人来说简直是天堂。
Bird Courses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St. George): 刷gpa的课,可以查大家对于课的评价。但由于教学的不同,很多对于歪果仁简单的课不一定对于中国人简单。
University of Toronto (U of T) - Off campus housing St George:找房 University of Toronto - Off-Campus Housing (St. George):找房
UofT Memes for Edgy Teens: 分享搞笑的段子
导师背景
1、 个人背景:留学5年经验,在加拿大、西班牙、法国学习过。在北美完全融入本地人生活,2年受邀学校讲座成为唯一一名英语非母语的讲师。精通3门语言,自己DIY申请100%录取率。在决定法国高商选校时,毅然决然放弃前3高商,而是选择了南边的小城市学习并且“一点也不后悔“。所以法语比同期出国的中国学生好一倍!
2、 职业经历: 我为北美义工组织担任HR监管,长期看简历、面试、培训新人,深知各个组织需求。此外,我在大学期间为学校工作,安排并且为60名多伦多大学职工组织了为期1周的培训。因为做事认真负责,在校期间, 我也是多伦多大学中国地区特邀“学校推广”。
3、 学生服务:我的本科双专业之一是人力资源,受到培训并且获得过学校“Career & Development Certificate’,大学期间担任4年导师, 我深知大学、专业的选择会影响今后5-10年的职业发展道路。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帮助中国学生根据自身背景和需求,找到适合自己,性价比最高的学校,而不是专注于名次,跟风选学校!
【推荐阅读】
AdmitWrite留学生活丨在UBC的我 活得自在又随意15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更多留学申请的问题请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101,每周Admitwrite留学平台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请经历的导师来举办线上讲座,为大家免费分享留学申请的干货。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admitwrite,我们会在公众号提前通知大家!

本文来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欢迎关注~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zhuanlan.zhihu.com/c_10514928277914009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樓 發表于:2024-7-11 17:43
作者:胡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340644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 @楠爷 的邀请,作为一位毕业多年的UT学长再来回答年轻无极限的各位心情很复杂。仿佛当年的经历就在昨天,同时还是很希望更多的校友来宣传母校的优点和指出不足。。。


以下从个人学习经验、学校情况和UT的环境给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仅供娱乐:


分享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进UT的狗血经历,当年高中在国外读了2年,多伦多的大学一向是宽进严出,所以基本上是大学任选。当时选了3个志愿,排序是Waterloo的CS+Finance(量化交易、程序交易、华尔街IT等方向), Universty of Toronto的ECE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这个不说了,比doubleE略高一筹,互联网创业主流高端技术人才),还有就是UT的Commerce。全部都拿到offer之后,我选择了奖学金最多的Waterloo,开学办好手续准备上课的时候,学校告诉我说我第一年5节课里有2节课需要暂停,理由是英文一般,没考托福,必须先上半个学期的英语课,当时年轻气盛的就回了一句,你确定吗,我有俩UT的offers,他们可没有任何要求?最后ECE也说太晚不好安排,只能去了UT Rotman Commerce,看来只有商人好说话。最后证明这个机缘巧合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至少现在非常满意。


学习体验:
UT读完我的感受是30%的知识,20%的学习环境,和50%的自我探索。所以一个毕业生的能力大部分分取决于个人性格,如果不用分数来衡量,我给自己打个分的话,我应该利用了5%的学习环境学到了25%的知识,并且积极的花了40%的精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去探索,70/100分算是没给全球排名14的母校丢脸了。


a知识方面:
Commerce本科以前划为Art&Science,07年的时候划去商学院Rotman,并且共享了大部分的教授和资源。教授大多都赫赫有名,教材除了课本之外大部分都是案例教学,Case80%是哈佛的,20%是IVEY和Rotman教授自己做的。学习内容方面确实很扎实,除去3,4个必修的ECO经济课程是1年的之外,其他Rotman的RSM课程都是半年的算半分,毕业所需20个全年课程学分意味着需要上20-4ECO-4选修= 12 * 2 = 24个半分的商科课程。当然根据选修情况不同也有10来个,也有像我这种读了24个学分,上了30多个商科课程的人。每一门课都非常的难,UT有意把平均分控制在C左右,所以要拿高分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在保证量的情况下还得求质,可想而知有多少个熬夜看书写作业复习的场景。 有回答说社交、分数和睡觉一个都得不到,确实不夸张。周围一批同学混不下转去别的地方了,1000多人入学,到最后只剩3、400人毕业了。
举几个例子大家参考一下学习的内容: CFA1级考试的内容UT 4年所学的东西全部涵盖而且超标很多。后续有去美国、英国同等或更好的学校继续读Master的同学发现很轻松拿高分而其他学校本科进来学生濒临挂科。还有回国去北大读研的,那更小儿科了,UT本科的内容甩整个北大研究生和MBA课程一条街。关键还很扎实,不是那种学了就忘的,比如国内高中数学物理。。。。
此外,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必修选修课程(有点绕,必须选修人文、科学、艺术等各一),能各种拓展兴趣爱好,比如我选修了2节天文学(大型天文望远镜夜观星象),选修了2节CS学的JAVA 和Python(最后作业是独立做个小游戏),觉得也非常有意思,此外有什么心理学、哲学、地理、亚洲人文等,通常很多也成为特别好拿分的鸟课。就算是选修的,至今还记得,能灵活运用,彻底增强了个人的知识面。


b学习环境
这里说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气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周围同学的积极消极影响等等。
每个人的性格和学习方式肯定不一样,个人经历肯定大不相同。UT的多元化真的是,中国人非常多,韩国人也特别多,我本人不是学霸,非常贪玩,刚进大学由于没有什么固定的作业,每天出去跟新朋友一块玩儿,临考试或者每年1,2次Assignment才临时抱佛脚,还错过了几次Assignments和考试,差点挂科了。大二处了个学霸对象,每天约会就是去图书馆、咖啡店先看书,再回家做饭,然后散步去图书馆再看书。当然也有大概20%的时间出去玩。感觉生活乐趣还是有的,跟现在工作了的情况差不多一些。大三大四认识了一帮高素质的土豪,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后来的课程基本都是小组案例模式,我永远带着一帮猪一样的队友,提供豪车接送,美食到家等高质量服务,同等的,我不但自己要快速学会所有的内容,教会他们考试能过,还得自己一个人把一个组的作业写完,表现优异有机会获得千元加币红包年终奖。为此我只能结交了几个其他学霸,一同研究讨论。我觉得倒不是金钱利益,确实在国外大家都不容易,共患难的友情提升到了责任心的程度,我的长处是能学好,我就努把力学习,他的长处是能组织一场全是美女的高端Party,提高生活质量,我觉得兄弟门一起过的挺开心,非常合适。有点扯远了,我觉得我的学习环境经历比较特殊也挺有意思,分享了一下。其实大部分的同学都很努力,尤其是大三以后,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里,一群人一起学习,看起来有点像帮派聚会。UT的学习气氛非常好,图书馆、咖啡厅都是爆满的,占座位引发过无数血案。大家都通常自己的学习圈子里会有几个厉害的学霸,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提点,互相提高。少数性格孤僻的除外,Rotman的学霸大部分还是性格比较开朗的,也不是特别宅,永远都是跟大家打成一片的,毕竟是学商科的,情商得高。
说到学习方法,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总结的,我也是在大三大四才领悟出来一套很好的学习方式。之前还写了一篇文章分享给同学该如何学习。由于UT的教授大部分都挺有名的,所以他们只讲2,3小时的课程,有的甚至完全不跟书走,按照自己的方式。所以课后,必须做大量的阅读,跟TA搞好关系,做大量的练习,各种问问题去理解。因为一个课程大概13节课,一整本书,一堆Cases。总结学习经验的能力其实非常重要,这里就不展开了。
说到朋友的影响,上面也有提到过,我总结下来,出去留学的同学们,最好是性格要开朗,乐于交友,并且有辨别能力,交好的朋友对自己的学习环境影响还是蛮大的,当然如果能处理更复杂的关系,那不需要考虑这些了。UT“鱼龙混杂”确实是如之前几个回答所说,也确实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类伙伴,我之前由于接触了一批爱玩的小伙伴,享受了很多生活乐趣,确忽略了很多学习。也因为后来学习努力了,接触到一批学霸,帮助我提高了很多。


C自我探索
我觉得自我探索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给了一半的分数。下图是我某年的一张课程表:



基本每个学期都是这样,有1,2天空闲时间,然后每天也就2,3小时的课程。总体课余时间非常丰富,该怎么利用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当然Engineering Science等课程比较满,内容不一样,暂且不谈。我从学习探索、生活探索等方面分享一下经历:
学习的探索跨度特别大,方方面面,好的老师会引导,差点的老师会逼你自己去思索。因为大部分的商科课程有10%-15%的分数是上课参与回答问题或者对课程的关注程度,最后final assignment 比如占总成绩的35-50%,里面1/3是基础知识,1/3是应用,1/3是创造力。所以闷头苦学最高能得到70来分C-B,综合能力强才能拿A。综合能力就是自我探索所获得的。很多Assignments都是案例的形式,给一篇哈弗出版的商业案例,问几个问题,甚至不问问题,然后自己写一大篇图文并茂的报告。这种东西里面的课堂基础知识顶多能用1/3剩下的靠自己摸索了,需要自己非常灵活的去收集很多其他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巧妙的应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很多东西学了背了,其实还得问个为什么,有什么用,完了通过参与一些课外活动,搜索一些社会上的工作案例等等去求证。
举几个例子:有个教授要求学生每天都阅读新闻,然后每次上课一开始都会分享几篇新闻,然后让大家讨论。这玩意儿关注度不够,或者阅读量不够的话,也只能靠瞎扯功夫了。所以要么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么知识面广、要么嘴皮子好,这些技能都是得探索去锻炼的。另外有一门需要读case写报告外加演讲的作业,我们跑出去加油站商场等地方做了一堆调查,回来整理了一堆信息加上一些各类报告,我们的最终结论是跟理论知识推导出来背道而驰的,老师也很淡定说没啥对错,只要是证据证明了观点就行,看证据多强,逻辑性多严密了。
参加学校社团的体验跟国内也差不多,收获很大,不细说了。


生活上的探索:
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业余时间先后做了好几份兼职工作,有BurgerKing,Pizza店,日本寿司店,奶茶店等工作。辛苦是挺辛苦,也能赚挺多钱的,多的时候一个月1千多吧,少的时候几百加币,赚钱事小,锻炼事大。接触到了白人、日本人和台湾同胞经营餐厅的情况,了解了很多他们的文化,也能跟各国伙伴打成一片。这些锻炼总结下来包括商业流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等等。
举个例子吧,面对不讲理的客人或者烦人的老板,总不能一句擦老子不干了然后一走了之。有一次送pizza遇到个不讲理的人故意说点的不是这个,要求退货,要么半价送他。作为小喽喽我确实不知所措,回去又怕被老板骂,好几十刀呢。好说歹说不行,结果灵机一动说这次不好操作,在发票上签个名下次半价,或者要么签个5次八五折的。回去拿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市场营销什么的东西一顿跟老板算账觉得这客人未来还得来5次确实是最佳方案,获得表扬,当晚晚餐比平时多了一坨Cheese。
此外就是一些生活技能的培养,这个我觉得也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照顾自己生活不说了,怎么的也得培养一些技能,比如配个电脑,装个Ikea的家具,或者去Chinatown买个菜回家看菜谱做出来等,都是我经常干的事情,个人感觉还是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尤其是培养喜欢钻研的热情和习惯,不会的东西肯动手去学习尝试,另外就是更加独立了。
总体来讲,从学习生活和个人能力上各个维度都把自己锻炼了一番。




UT的情况介绍:
学校的基本信息就不多说了,维基百科各类留学资讯都有详细介绍,最新USNews排名全球第14,某些细项还是第1第2的。教学设施什么的还算可以,部分确实太旧了。可惜很多自己拍的照片丢在移动硬盘里暂时找不到了无法分享。



说些有意思的经历吧:
学校地理位置真的特别好,西南角就是唐人街的起点,西北角就是韩国城的起点。北边界限就是类似长安街这种路Bloor St.,经常电影节看到些好莱坞明星从酒店出来啊什么的。好吃的东西真的很多,每次在图书馆挑灯夜读的时候,总是可以去吃点正宗的韩国料理。当然Robarts图书馆门口的餐车也是很不错的,还有SS门口的poutine薯条+Cheese+Gravy,再就是满街的Hotdog了,学累了来一份是特别爽的事情,凌晨以后在图书馆还可以叫唐人街的快餐外卖,Tim Hortons 24小时的咖啡和甜甜圈,一群人学累了,在图书馆围着吃也是很有气氛。


学校的同学:
个人感觉UT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挺高的,几年下来确实个人修养都渐渐提升了许多。有一次新买了一个手机,正好去SS学生中心办理业务,手机放在填表窗口旁边忘记拿了,回去图书馆看了一小时书才想起来,回去拿还在窗口,当时还有10几人在排队填表。UT的美女也很多,尤其在Commerce,而且普遍比较有气质。还有个奇观就是不管多冷,零下30度也有一片的韩国MM穿着超短露着腿儿,真是赏心悦目。


学校的工作人员:
UT是学院制的,学生都跟自己的学院,每个College都有自己的行政部门,规则制度略有不同。我是New College的,行政部门的人简直都是活雷锋。已经开学了我才姗姗来迟,给我硬挤进去一些课程,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以至于以后我没事就去找他们帮忙。还有很多钻空子的同学考试没复习好就去开医生证明然后去找他们Defer考试啊之类的,夸张的同学大一的课Defer到大三了才去考试,真是智力都提升了2年很不公平啊。遇到各种麻烦可以约专门的辅导人员一对一咨询,挺贴心的。


UT的教授:
关于UT的教授,很多地方甚至微信公众号都有分享和介绍,不展开说了。当年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好几个商学院的教授都是课本的作者,有些课本是整个北美甚至全世界都在用的,顿时觉得很牛。大部分教授都非常的幽默,很有才,有幸跟他们交流有时候真的觉得是晚辈再跟高手过招一样。当然还有些中国人教授,私交好点还会用中文聊聊他们读博士时候的经历。另外听朋友说ECE的教授还是智能穿戴设备之父,不明觉厉啊。




最后说说加拿大的天气:
基本上从10月开始到3月底4月初路上都永远覆盖着雪,剩下的5678就是夏天,春秋很短暂就4月和9月吧。有一半时间冬天是特别冷的,但是夏天真的非常好,不像温哥华那么多雨,整体很干燥,跟北京差不多。夏天最积极的活动就是去BBQ了,公园里,门口的草地上随处都是烧烤。
图1是我家窗外夏天的傍晚,安大略湖上还有很多帆船
图2是同一角度的冬天,湖水都结冰了
图3是下雪后准备出门的情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4樓 發表于:2024-7-11 17:43
作者:美浩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87222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之后多图预警,爪机党慎入--------------
等了好久没人答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UT本校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准大一新生,高中经常去UT好几趟,加上基友在读,所以了解比较多。)
1. 气候
昨天看到 “在明尼苏达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这个回答最高票答案里吐槽明尼苏达冷,我心里“呵呵”一笑,心想:明尼苏达你个战5渣还好意思说自己冷。要记住,去多伦多大学读书,是不需要带过冬衣服的,因为国内的羽绒服根本防不住多伦多冬天体感温度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比哈尔滨还靠北的纬度,加上北方是千里平原,冬天北极的风是呼呼地。多伦多冬天从10月持续到4月,我今年3月底去多伦多竟然还有雪,可见这漫长的冬天持续到什么时候。同时,多伦多夏天温度很高,30摄氏度以上是正常温度,所以不少人吐槽多伦多没有春天和秋天。
2. 学生
如同楼上提到的,多大学生的特点是鱼龙混杂,竞争激烈。 多大的国际生只有6.2%,剩下的都是本地学生。而加拿大本地升学制度很坑爹,造成了同样在多大,学生的水平差距可能相当大。而且,作为加拿大最好的学校之一,学校里有一群具有常春藤水准的学生,因为没考虑过去别的国家,所以来了多大(他们要是想去,常春藤真的没什么问题)。比如在工程系,大一你可能遇见有同学觉得求个导数就很难了(是的,工程系),也有同学已经把大学四年数学学得差不多了。总体来说(可能有偏颇),大一学生的靠谱程度为: 工程=医学(本科无医学院,但有医学科学专业)>其他理科=商学院>文科艺科>两个分校的学生。
--------------------------补充--------------------------------
请大家不要误会,无论是文科还是分校的学生,都有非常出色的学生。不靠谱的意思是分校入学标准可能比较低,所以漏网之鱼比较多,“鱼”多了并不能妨碍它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尤其是UTSC的CO-OP,照样是淘汰率高的热门项目。多大的分校也是多大,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大多有保障的。我之所以黑他们,是因为我的学长们大多是工程或者生命科学商科等热门学科的学生,他们平时以黑分校和文科为乐。而我写的是我的见闻,所以难免受他们的影响。
一名毕业多年的学长说过,“选课时要记住,多大无水课,所谓的水课只是相对容易一点,但是不努力的话照样会挂” 。 所以校区和专业也一样,我说某些专业的学生水,只是相对于工程里那些变态学神而言,但是和一般学校比,他们也是足够出色的学生。
---------------------补充完的分割线---------------------------
3.学习压力
为了消除在(2)中的鱼龙混杂的情况,多大拥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淘汰率。理工类专业的平均毕业率只有40%-50%,其中如机械,土木之类的专业,淘汰率可能更高。部分专业还会每学期按比例刷掉全班一定比例的学生,所以四年下来,“鱼”基本上剩不下了。那刷下来的人去哪里了呢?答案是除了少数极品,大多去了冷门专业或者比较水的专业。所以虽然多大的总体毕业率为98%,但是在工程,理科,以及题主的CS,可完全不适用这个数字。尤其是一个叫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的专业,是有名的“暗部”,学习强度到了非人的级别。他们的学生自嘲说,社交,睡眠,学习成绩里面,他们一个都得不到,因为每天不吃不喝学习,也不一定能拿到一个好的GPA。但是以此为代价,他们往往能获得极其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学校最前沿的研究。据学校称,坚持下来的大多数人之后都去了哈佛,MIT等世界名校(注意这个“等”,要是有人读完了没考上MIT,千万不要来找答主)学校读研/博了。
但是要清楚,无论什么专业,只要不学习,都会被T。没有任何专业可以玩四年DOTA,考前一天晚上突击一下就能毕业。毕业难度没有简单这个等级,只有 ①难 ②非常难 ③变态级的难。
----------------------------------------------------------------------------------------------------
看话题关注人数不多,暂时先写这些,要是有人看的时候叫我一下,我回来多谢一些。
-----------------------------------------Jul 8 2014 UPDATE---------------------------------------------------------------
这几天发现竟然有在看,真是感动啊(°∀°)ノ,再此写过点赞,感谢和评论的大家啦。


4. 学院制度
多大里面,文理(Art & science)学院是学校的主体,包括了所有的理科,文科,商科以及法律专业。基本上除了理疗,工程,音乐外,其他专业都在A&S里面。A&S有一项非常有趣的制度,叫做独立书院(Independent colleges)全校分为12个学院,其中7个为独立学院,本科生可以入读的学院分别为:


大学书院(University College)
三一书院(Trinity College)
圣米迦勒书院(St. Michael's College)
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 College)
新书院(New College)
因尼斯书院(Innis College)
伍兹沃书院(Woodsworth College) 这七个学院。这七个学院拥有自己的财政收入,宗教背景,法人地位。同时,还有自己的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各种设施以及独立的学生会,俱乐部,体育队等学生组织。
这个制度就是就是《哈利波特》里面的学院制度。霍格沃兹分为,斯莱特林,拉文克劳,格兰芬多,赫奇帕奇四个学院,里面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四个学院互相独立,互相竞争。各个学院各有特点,也有冷热之分,学生们会申请适合自己的学校。UT也是一样,比如New的地理位置位置最适合理工科学生,而且饭菜比较好吃;Woodsworth商学院学生多,有很多高富帅和白富美( ̄3 ̄);Innis的宿舍是非常现代的公寓式建筑;Victoria最有钱所以奖学金给的足;Trinity周六有穿着哈利波特式长袍的晚餐(°∀°)ノ(个人最感兴趣,但是没进去啊啊啊(╯°口°)╯(┴—┴);St. Michael据说是西人美女的聚集地…………每个学院里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有,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可能各专业人数比例不一样(比如new多理,St. Michael多文,Woodsworth多商)。


5.学校建筑和景观
(本环节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自己拍摄,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UT算是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学校了,所以一些高“逼格”的古典建筑那是肯定有的。尤其是University College 和 Trinity College,是电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哦( ̄▽ ̄)。学校里的古典建筑非常漂亮,比如:

这是学校正面建筑,属于University College,也是UT历史最悠久的一栋建筑。
再放一张建筑背面的(答主照照片的时候是三月底,刚下完雪)



University College的宿舍。别看那么漂亮,但其实是UT条件最差的宿舍了

学霸云集的Trinity College

这是Trinity的食堂,想象一下周六晚上,同学们穿着哈利波特里面的黑色长袍鱼贯而入的场景吧





UT法学院的建筑,未来的精英帅哥就在里面哦



当然,UT也有现代建筑,比如物理系的楼(不知怎么回事图片横过来了。。。。。。




地球科学系的楼比较有趣(楼顶的据说是温室,不过地球科学要温室作甚?)

土木工程系的楼

这栋楼外表很文静,里面很狂野。里面是这样子的:

(゚Д゚≡゚д゚)!? 确定这不是某个工厂的生产车间吗?
从土木的楼边上看加拿大的地标性建筑---CN Tower(图片又莫名其妙的横过来了。。。。)



下面这是我没有提到的学院,诺克斯书院(Knox College),这里是多大的神学院(没错,是神学院)

建筑很漂亮,但里面有一门更牛的课:

基督教传统的巫术与魔法,我感觉学完了这门课我就不用上大学了,我要去征服世界。吃我大火球术啦ε=ε=(ノ≧∇≦)ノ
下面这是多大的生命科学楼,也是未来的医学院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

然后就是UT的骄傲-----罗伯特图书馆,据说这里的存书量仅次于哈佛和耶鲁哦



还有就是答主所在的New College,里面亚裔妹纸多多哦ε=ε=(ノ≧∇≦)ノ(说是“新”,但也50年了,而且据说供暖不太好.........)



当然,还有新旧结合的混搭建筑,比如:

额。。。。教练!!!隔壁和我的画风好像不对哎!!!
----------------------------------------------------------分割线-------------------------------------------------------------------
今天先更新到这里,还望各位老爷给点个赞或者感谢,有兴趣的话答主会再更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5樓 發表于:2024-7-11 17:44
作者:长安城的白先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14120140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方多图预警,流量党慎入!!!
因为我刚刚从多大毕业,所以就用这篇文章里的一些趣事以及经历来纪念一下我的四年本科生涯吧。
我都没想到最后能写这么多,希望大家不要嫌长啊。作为刚刚毕业的学长,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帮到各位学弟学妹。要是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或者私信,我一定知无不言。
全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因为实在太长,大家可以挑自己最感兴趣的看:


一.课程与专业感受
1. 专业介绍
2. 上课发言体验(三种不同体验)
3. 发言如何不被气场强大的学生压制
4. 应对每周几百页阅读内容
5. 论文体验
二.课外生活
1. 住在维多利亚书院
2. 维多利亚书院国际生辅导员 (强烈推荐新生重点看这一部分!!!很重要的国际生相关活动)
3. 我的宿舍楼Margaret Addison Hall
4. 吃在多大



多大建筑系大楼,我的众多照片中最喜欢的之一
一.课程与专业感受
1. 专业介绍
其他回答已经详细地介绍了商科或者CS,工程这类相对热门的学科情况,所以我来介绍一下在多大上一些在中国人眼里比较冷门专业的情况吧。
我的毕业文凭上写的是Bachelor of Arts学位,但是其实是包含了两个专业:国际关系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以及道德、社会与法律 (Ethics, Society and Law,以下简称ESL)
国际关系也许还有许多人听说过,但ESL就鲜有人知了。不过上ESL有一个好处,就是给其他中国人开玩笑的时候很好使。因为说起ESL,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那个给留学生的英语第二语言项目(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而这个ESL简写刚好和我专业那个ESL简写是一样的。所以在多大居然一边学国际关系还一边学语言实在是闻所未闻的事,居然有人语言还没过关就挑战纯文科的国际关系也真的是勇士啊!

哈哈玩笑开完咱们就言归正传,我觉得这两个专业和其他中国人经常选的热门专业最大的不同也许就是对英文的书面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要求极其高。我先来介绍一下口头表达方面的要求。


2. 上课发言感受
首先,因为我的专业课绝大多数都是要么是小班课(不超过20人),要么是大课但是有必须参加的不超过20人的辅导课(Tutorial),而这些课对于发言讨论的的分数占比很高,一般都是占最终总成绩的20%到30%。而且这部分分数绝不是去签个到,随便问一个问题就能全部拿到的。下面是我大一一门专业课的上课讨论的打分标准,我其他的专业课差不多也都是这个标准:

可以看出来如果你想要在发言这一项拿到80%/A-的话(最高等级),那你必须熟知每节课课前布置的阅读材料内容,而且要在教授上课讲之前就能够灵活运用根据这些内容,并且根据教授还有同班同学的发言提出成熟的论点并且频繁地参与到讨论中。如果你只是人在那里,但是每节课只发言一次,发言质量也一般,那么就只能拿最低档次的分数。当然,虽然标准是这样,但是教授也有的严格有的宽松。一般来说,只要你读了文章,比较积极的参与讨论,还是能在发言方面拿一个不错的分数的。

让我笑哭的梗图:刚刚来多大的新生还在说着自己有多爱多大,却不知道第一学期考试在开学一个月后就到来了
四年本科上了这么多课之后,我还发现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不同专业的小课的上课氛围截然不同。以我的经验,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三类:ESL的高压氛围,国际关系的全民讨论氛围,以及其他文科专业课的一枝独秀氛围。
这三类都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第一类,就拿我在ESL的一门大四专业课举例吧。那门课主要讲的是加拿大社会存在的法律问题,而与其他所有课不同的是,这门课并不是哪一位教授来讲,而是由外面请来的三位有名的律师(刑法、商业法、以及行政法诉讼)来讲解自己领域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而组织这个课的教授,也就是我们 ESL项目的主管,就坐在这些律师旁边,负责记录我们上课发言的内容,以便最后打分。

国际关系大楼,我的很多教授办公室以及Trinity书院图书馆就在这里
这种上课方式无形中就创造了一个极其高压的环境。试想一下,主讲的律师可能前一天刚刚从加拿大最高法院办完案子,今天就坐在离你三米远的位置,给你讲他已经处理了10多年,人命关天的大案,而作为学生的你,不仅需要和这几位大佬讨论他们已经打交道了数十年,烂熟于心的法律领域,还需要给出你自己仅仅通过读了三篇文章悟到的一些粗浅的道理。同时,你自己专业的最高级别的老教授就坐在旁边,飞快地写下你讲的东西,但也不知道到底写了些什么,只听到连绵不断的铅笔触碰纸张时的沙沙声。
除此之外,还有一屋子十几位同学睁大眼睛盯着你。而且这帮人每一个都有着让人拜服的可怕实力,他们有时说出的话真的给你醍醐灌顶的感觉,让你不禁觉得这本应是伟大的哲学家才能悟出来的道理,与我同岁的学生居然也能想到。

下课后路上的枫叶
这所有的一切因素加到一起就造就了所谓的“ESL高压氛围”。在这种环境中,你说出的一字一句都必须经过慎重考虑。但上课时,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字斟句酌,因为大家既然能走到这一步,水平其实也都差不多,好的内容大家都能想得到,所以必须在第一时间争先发言。不然好的发言内容被抢走,你只能用一般的内容来凑数,最终的发言分数肯定就不高了。
那个课其实还有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环节,我们的最终评分里面有一项当堂演讲 (Presentation)。我们每个人需要从一个学期十来个主题里选一个,在每节课的律师讲课之前,学生要先讲解这节课所布置的文章中的内容,并且给出自己的见解。但如果只是一个人讲倒也罢了,要命的是半个小时的演讲结束还需要有半个小时的问答环节,同班同学以及律师和教授都会连番地问出自己早已准备好问题,或者因为和你意见相左而说出自己的观点来挑战你的立场。因为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算发言分的,所以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大家每次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生怕自己的问题被其他人抢走。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麦当劳,和其他七八个人一起在排队拿吃的,而每当服务员把一份餐点端上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眼睛一亮,身体统一前倾,有的甚至迈出一步,死死地盯着出来的那份饭,都想确认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这种“饿狼扑食”的景象真的像极了那节ESL课上的问答环节,所有同学的眼睛都在你结束演讲的时候瞬间亮了。不管那个人演讲的时候大家的神态有多慵懒,所有人都在结束的一刹那打了鸡血一样眼睛放光,身体前倾,熟练地举起了右手,满脸真诚地盯着你,渴望你先叫自己。

还是路上的枫叶
这种对质环节一般都会超时,都需要教授来制止大家,很少能有大家问题问完自然结束的时候。但是对于其他人虽然是拿分的好机会,因为他们的对手不是老练的律师,而只是一个同为知识小白的学生,所以各种奇奇怪怪的,不管有道理没道理,绝对不敢问律师的问题,一股脑都丢给了你。对于提问者来说,这个环节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了,就算问题质量不高,多问几个来充数,没准思路打开了就想到好问题了呢,反正多问问题又不扣分。但是这就苦了演讲者了,因为处理不好,演讲者是要丢分的,你还必须要在几秒钟的时间想出合适的回答,所以真的是一个能让肾上腺素飙升,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绝佳活动啊。

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学习的地方,人很少来,风景也不错
虽然上面这个课的例子有些极端,绝对是我这四年上过的最高压的课,但ESL专业的课程普遍都是这种风格。虽说我描述的有点吓人,但是每节课的内容其实都是十分有趣的,这种教学方式也确实能鼓励你去最大程度地吸收并且反思更多的内容,所以我还是很喜欢的。
说完了ESL高压氛围,我再来说说第二类——国际关系的全民娱乐氛围。国际关系的专业课程对于上课表达能力的要求并不像ESL那么变态,绝大多数专业课的氛围都是比较随和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某些课,会出现让学生来自己读文章之后讲一节课,教授只在旁边做补充的少数情况。但绝大多数课都不会像ESL那样请来外面的大神,直接把氛围就弄严肃了,学生不自觉地就紧张起来。国际关系的大多数课一般都是助教 (大班的话) 或者教授 (小班) 来组织讨论。而对于发言的标准也没有ESL那么严格,有选择性地读一读重点的文章就足以拿一个不错的发言分了。

Hart House, 我参加的管乐队就在这里排练和表演
也正是因为相对宽松的环境,以及规模稍大的班级,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每一节课都会至少发言一次。没有了那么多压力,大家也不会抢着说,也不用非去追求一语惊人,有多么精妙的回答,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说了几次就行,分数不会差的。助教和教授也会尽量把氛围弄的轻松一些,以此来鼓励大家参与。
最后就是第三类了——其他文科的一枝独秀氛围。我上过的有代表性的这类课程主要都是大二的一些文科基础课,像是什么Intro to Ethics啊,或者Intro to Political Phisolophy之类的。这类课没有任何门槛,不想国际关系和ESL专业课,必须要进了那两个专业才能上,所以这些文科课什么样的人都有。而在这种形式组成的班级中,总是有那么两三个人不停地在说,但是绝大多数人一学期也不会说一个字,很多时候都是要助教点名才会说那么一两句。这就是我所说的“一枝独秀氛围”,因为总是那么几个人疯狂地展示自己,其他人只是衬托。
而且说的神一点,你能通过他们的气场立刻看出哪些人和我是同一个专业的。比如,ESL的这帮人在这些文科课发言时,气场足以压制整个班级,甚至一些助教说话时都不如这些学生听着有底气。

Hart House后面的运动场
这种气场是怎么来呢?说到底就两个字——逼的。看看我之前对于ESL高压氛围的描写应该就不难理解了,这些人这么多年来都是从别人嘴里抢着发言的,首先就养成了不怕说话的风格。其次,他们一般的陪练对象要么是同样强悍的同学,或者是外面请来的大佬,那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你总不能显得多卑微多迟疑吧,那样的话发言分数就不高了。所以就算你自己说话的内容不是顶级的,起码也要靠强大的气场以及巧妙的说话方式来抓住对方的注意力,要向那些大佬的气场去靠拢,让他们明白你是个有主见的人,这样你才有资本去和大佬们,靠着自己和他们相比只有万分之一的知识储备讨论学术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ESL的高压氛围中拿到可观的发言分数。
而把他们放到了其他课程中的环境后,他们发现发言内容的资源这么多,而且没人和自己抢,那这不就自由了吗?完全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也没有任何阻力,而且加上他们已经磨炼来的强大气场,这些人就成为了这些文科班级里一枝独秀的存在。就像是在说话方面,业余的碰上专业的了,那自然会有这种反差。

Trinity College,圣三一书院,我认为是多大最漂亮的楼之一
3. 发言如何不被气场强大的学生压制:
但在这里我想给新学生一些建议,如果你碰到了这些课上气场无比强大,一张嘴就说的天花乱坠的人怎么办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要端正:千万不要怕,千万不要觉得你自己比不过他们从此就再也不张嘴说话了。作为新学生需要知道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说出来的话,不论是什么,只要你自己能找到根据证明,那就都会得到尊重(只限在课堂上啊,出了教室门那就没准了)。普通学生在专业人士面前,之所以气场也能那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对方会尊重自己的发言,会去认真考虑自己的立场,只要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发言。而同时,他们也会以同样的待遇对待课堂上的其他任何同学。也就是说,他们的学术习惯要求他们必须去耐心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且加以思考,不论对方的发言在政治上或者宗教上与自己有多大分歧,只要对方能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观点就是值得考虑的,就算自己想反驳,也必须提出自己的证据。我前面发的发言分数的评判标准里面不都写了要求学生 “respectfully listen” (有礼貌地倾听) 吗?所以,千万不要怕,只要你说了,他们都会尊重你。

多大最大的Robarts Library
他们也绝不会因为觉得你说英语不流利,说话有口音之类的问题就不把你当回事。我说英语也一直都有口音,每个人都能听出来我绝对不是英语母语,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和加拿大本地人在课堂上讨论各种哲学或者法律问题。还是那句话,敢于开口说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你开始这样做了,就会发现气场再强大的人也会仔细听你发言,和你展开讨论。这不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吗?

雪夜中的University College
而且退一万步讲,以我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经验来看,他们这些气场很多时候就是硬撑出来的。他们当然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这些知识储备未必和气场的大小成正比。试想一下,因为大家的知识储备没有那么丰富,所以很难每次都靠精彩的内容吸引教授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课讨论时自己连任何气场都没有,一张嘴就给人一种没有自信的感觉,再加上一般的内容质量,那不就很难拿高分了吗?而如果能做到气场大一些,起码更容易让大家专心去听自己说话,就算发言内容价值不是很高,但起码也能营造出一种深思熟虑过的感觉,起码我对我自己说的话是有自信的,这样就更容易发言分数高一些。不然我的专业课上,气场一个比一个大的多了去了,但我从来也没见有谁拿了4.0啊,有的气场巨大的人和自己的成绩完全是成反比的。难道按道理来说,给人的气场感觉那么厉害,不应该成绩也很高吗?所以千万不要被他们的气势所吓到,这只是他们的交流方式而已,他们的内心很有可能和你一样紧张。

多大里面还有这样一片很隐蔽的小树林
4. 应对每周几百页阅读内容
说完了我的两个专业课堂发言的体验,我再来讲讲我这个两个专业对书面表达上的要求。大家一定都能想象得到,作为两个纯文科的专业,读读写写的要求一定很高,那么落实到每一个科目上是什么体验呢?
大概可以这么说,每一年从八月底拿到每门课写有每周必读文章的上课大纲之后,一直到期末考试,每一周就在读文章、记笔记、上课发言、写论文的循环中度过,而这样的循环一直会持续到大四毕业为止。
我还记得大一开学的第二周,我有一门历史课要学习Treaty of Westphalia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理所当然地我们要读一遍条约的内容上课才能参与讨论,但是我打开文件的那一刻震惊了,密密麻麻的17世纪英语总共有几十页之长,这可是我这么多年来都没有见过的阵势。而且这份文件还不是那一节课所有的阅读内容,教授还布置了三篇讲历史背景,分析事件重要性之类的文章,每篇文章平均居然有30页!这样一来,我一周的阅读量,仅仅这一科就超过了100页!

最著名的University College 主楼
而且和这门课还有另外一门一样硬核的专业课,也布置了总共100多页的文章要读。而且我前面也说了,这种样子的小课都是要根据文章内容上课讨论的,你要是不读那25%的发言分数肯定就拿不到多少,所以那一周我天天在读书馆读到半夜,每读完一段就疯狂地记笔记,生怕漏了哪一个细节到时候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些什么。
不过好在我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所以读这些文章的时候累自然是累一些,但还是比较享受的。尤其是哲学类的文章,在我领悟到了一些能够解释身边一些现象的道理时,真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畅感。
这几年下来我都不知道读了到底多少文章了,我也就第一年出于好奇还算一算每周有多少页,到了后面也都习惯了,来了文章就读呗。到了后来见到20页以内的文章都有一种谢天谢地的感觉,因为一般布置的文章都是30页左右的长度,而当见到40页以上的文章就心里一凉,知道八成这一周的文章没时间读完了。

University College的另一个角度
其实到了后来慢慢的也意识到了两件事情。首先,文章读不完没关系,因为不管是像我一样中国来的国际生,还是加拿大当地人,大家都读不完。所以我也和同学讨论过,基本上每节课只要仔细读了一两篇,就足够在一般的专业课上有不错的表现了 (但是ESL的一些课还是很恐怖的,每个人真的都是拼命,看看我前面描述的那个课就能体会到了,所以到了后来我一定先读ESL的文章,用剩下的时间再读国际关系的)。
另外,文章的阅读速度和方法也都会慢慢改善,后来我也很少像我一开始那样每一段都仔仔细细的做笔记,因为太多的细节都不是必要的,每句话都记住反倒会浪费时间。相反,如果能明白作者大概的意思,不管是对上课讨论还是平时的论文都会很有帮助。

内部很像加拿大高中的Sidney Smith,里面超多的教室,任何多大学生四年里起码有一节课要在这里面上
5. 写论文感受
那么读了那么多文章自然是为了能够行程自己的见解,然后表达出来,所以论文绝对是我这两个专业的重中之重。
不像其他很多专业,我大三大四的很多高年级的专业课都不设置期末考试,而替代期末考试的正是占比40%或者50%的研究论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考核形式的,因为我不喜欢考试那种限制时间,主要靠记忆力的考核方式,对于我这种专业,这种考核并不能让你完全发挥你一个学期以来积攒的所有知识。相比之下,布置一篇研究论文能让你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而且可以和教授商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研究,这样既结合了课上的专业知识又能做到自由地发散性思考,大学教育不就本应如此吗?所幸,到了高年级,确实是论文占比最大,所以我还是很满意这种设计的。

Knox College

Knox College里面的走廊,我觉得是多大最美丽的地方,再加上旁边的院子

Knox College院子

还是Knox College院子
据我所知,国内大学貌似本科就有毕业论文答辩这种环节,但多大是没有的。虽说没有,但也并不意味着论文的标准就降低了。这几年下来我和专业里的其他同学都有了共识,作文想拿A/85%以上/4.0 GPA,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四年下来,这么多专业课,我拿A的作文绝对不超过2次(4年保守估计总共可能写了有40篇)。当然我们也不怀疑有大神次次4.0,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普通人,能拿到A-/3.7/80%以上就是我们的最高水平了。
但是A-也并不容易,想拿A-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就需要达到能在多大每个专业部门或是学生组织发表的学术刊物上出版的水平,虽说不是真正的多大出版设出版的供全世界学者引用的专业水平刊物,但在这里刊登的文章也都是经过众多学术水平极高的学生编辑以及相关专业的教授阅读批准后才有可能被选用刊登的,我有几篇A-的论文就在这种不是很专业的平台上发表过。对比之下就可想而知,能拿A的论文都是什么水平了。我有一个朋友大三时的一篇论文就拿了A,现在已经收录到耶鲁大学的国际关系研究论文刊物上了,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吧……

多大校长办公室
而论文的长度也是逐年递增,大一时的1000词到3000词的范围最终也扩展到了大四时最低2000词最高不设上限(这种情况就往6000-7000词左右写吧)的范畴了。但有趣的事,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词的上限太高而发愁,我和我同学经常遇到的情况反倒是刚开始写觉得好困难,但是越写越多越写越停不下来,到了最有一般都是要绞尽脑汁在不损失想表达内容的情况下,想尽办法把文章缩短到规定范围内。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专业对于论文主题并不设多少限制的原因吧,我们并没有要求一定要用上课读的文章,而且像之前说的,题目也都是学生自己选的真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写起来自然就很开心。
而且我发现我这个专业有个好处,那就是能让学费教的物超所值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写文章都是要自己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找需要的各种书籍文献,而这些文献如果没有学校提前购买的许可的话,每一篇文章都是要另外付钱的,我就见过一篇短短的10几页的文章居然就要30加币,如果是学术书籍的话那可更是在国外出了名的贵了(多大公认的奢侈品店可是书店呢)。这样算下来40篇文章,平均每篇12个引用文献,总共就是480个,这些书籍文章的价格就算平均一篇30元的话,都要14400加币,大概也就是72000人民币,而这7万2可远超每年多大学费中图书馆费用的那一部分,所以我的专业还有点隐性收入也不错呢!

Convocation Hall,一般毕业典礼和1000人的大课在这里,但今年因为疫情毕业典礼被取消了,唉心痛啊
二.课外生活
1. 住在维多利亚书院
对多大稍微有点了解的小伙伴可能知道,多大本科有书院这种在加拿大独一无二的设定,我就是七个本科书院中,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 College)的学生。学院的设置我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知乎上介绍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我就主要说一说我在这里的一些经历。

维多利亚书院主楼,Old Vic大城堡,我觉得是多大最有特色的建筑
我其实都不太记得当初为什么要选维多利亚了,貌似是听说那里奖学金给的慷慨,而且食堂不错(哈哈我就是这么肤浅的人),我甚至连维多利亚的照片都没怎么看,选宿舍楼也都是随便乱选的,但是即使这样,最终的结果我还是很满意的。奖学金确实很慷慨,只要是每年平均gpa是3.5以上就保证能拿到1000加币,而且还会组织一个像毕业典礼那样的颁奖仪式,维多利亚的校长以及其他教授和管理人员会在台上一个一个叫名字,得奖学金的人就像毕业典礼一样,挨个走上台从校长手里领取自己的奖学金证书。

颁奖典礼的观众视角,典礼叫Charter Day Convocation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下维多利亚自带的傲娇属性了。我刚刚提到了,证书是从维多利亚的校长手里领的,你没有听错,维多利亚虽然隶属多大,但是是有自己的校长的,谁让我们比多大历史还悠久呢。而且多大校园里大多数地方的路牌都是统一的格式,底色为蓝,印有多大的校徽,字体也采取同样的样式,显眼处大大的写着多伦多大学的名字。

多大路牌标准格式,这里是New书院的,他们就严格遵守多大的样式
但维多利亚就是与众不同,一到维多利亚的地盘,立马就会看到眼前这个大大的印有 “University of Victoria” (维多利亚大学) 的招牌。不知道的还以为多大旁边什么时候新开了一个维多利亚大学呢,难不成是BC省的那个维多利亚大学在多伦多开分校了吗?仔细一看才能发现下面其实用小字印了一句 “in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附属于多伦多大学)。而且维多利亚地盘内的所有路牌都采取了与多大截然不同的格式,都是以红色为底色,字体也明显不同,而且不印多大校徽,只有维多利亚校徽,而在校徽旁也都是大大的写着维多利亚大学,只有底下才小小的写着 “附属于多伦多大学”。

维多利亚最显眼的招牌,看看多大名字的大小和“维多利亚大学”名字的大小对比

维多利亚的标准路牌,还能找到多大的名字在哪吗?
其实这些公共的东西都算是比较给多大面子了,而维多利亚内部的一些活动或者文件连多大的名字提都不提。比如我刚刚说的奖学金的颁奖典礼,整个活动的名字就叫 “Victoria University Charter Day Convocation”。下面这个照片就是当时颁奖典礼的,给我握手那个人就是维多利亚的校长,而后面的屏幕上只有大大的 “维多利亚大学”,没有半点多大的影子。这不明摆着在给多大说,这些学生都是我们维多利亚大学的人,跟你多大半点关系没有吗?

屏幕上完全没有提多大,维多利亚“校长”的演说里也都是在讲“维多利亚大学”的校史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行政以及经济上的自制,才允许维多利亚书院创办很多创新性项目。我大二到大四参加的国际生辅导项目就是维多利亚的发明,后来获得成功后被多大的文理学院以及其他书院纷纷效仿。
2. 维多利亚国际生辅导员
多大每个书院一直以来都会给大一新生组织迎新周 (orientation week),但维多利亚是第一个专门给国际生组织只属于他们的迎新周的书院。后来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大获成功,所以其他书院也纷纷开始效仿。
我是在大二的时候,也就是维多利亚的第一届国际生迎新周时,申请成为了一名国际生辅导员 (Victoria College International Student Mentor),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我会有多喜欢这个职位,但不知不觉地就和这个项目以及带的学生一起成长了3年。现在想想,这段经理可能是我在多大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了,甚至比自己的文章被发表了还要有成就感。

2018年的国际生迎新周,我们准备的活动
为什么我的感触会这么深呢?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吧。首先,我能很直观地看到努力之后对其他人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虽然迎新周的活动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我们的培训可是从见到学生的10天前就开始了。这段时间的培训真的很辛苦,尤其对于后来做到senior international mentor (高级留学生辅导员)的位置之后,这10天完全没有休息,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就要集合,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那段时间都不是996了,而是当之无愧的897。
除了要学习与人交流技巧、解决学生问题、了解大学资源这类讲座式课程以外,我们还要在讲座间隙以及午休时间设计迎新周三中,每个活动的细节,比如会场如何布置,需要什么装饰,我们如何去制作这些装饰,每个人在每个活动中的职责都是什么,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出了问题如何去解决等等等等。所以虽然讲座类的东西可能每天下午4点5点就会结束,但结束之后我们都要待到晚上仔细策划新生周的所有细节。

我们活动的其中一个会场,就在刚刚图片里的那个大城堡里哦
虽然那段时间真的很累,但也发自心底地开心。首先是同为辅导员的同学们,虽然大家文化背景不同,学的专业也不同,但都是为了同样想服务他人的目的聚集到了一起。所以虽然世界上因为文化信仰的分歧而导致的冲突不断,但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包容所有文化,所有信仰的迎新周时,这种积极的正能量也浸满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另一个活动里我们准备的甜点
这份努力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能很直观的感受到。比如,今年我带的一群学生里有一个人,她在三天的活动结束后给我手写了一张感谢的卡片,感谢我这几天给他们的所有笑脸,陪他们说的所有话,总之很高兴一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就能碰到我们这样矜矜业业为新生着想的人。其实一开始带他们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很困难,因为他们和我以往待的学生不一样,都特别内向,不怎么说话,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每次聊几句他们就不说话了,所以我还担心他们会觉得我的组织能力不行,没有给他们营造一个欢迎他们的环境呢。但看到这张卡片,还有听到其他学生最后口头上对我的感谢时,真的感觉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维多利亚的一个宿舍楼,保留了古典的外观,内部都是很现代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很感动,在我成为辅导员的第二年,我被晋升到了高级辅导员的职位,也就开始面试其他申请成为辅导员的学生。而让我意外的是,第一年本来只是一个很小的迎新周项目,影响力应该也不大,但居然申请成为辅导员的人非常多。而且让我意外的是,很多人都是第一年我们带过的学生,因为喜欢我们的活动,也想加入到帮助新生的队伍中来。
这种现象在第三年就更明显了,我们的辅导员团队从6个人迅速扩充到了11个人,带的学生也从30个左右暴增到了100个。而且这11个辅导员里面有8个都是曾经我们带过的学生!我也能看出来他们绝不是因为想在简历上凑数所以参加了我们的项目,因为在面试他们的时候,每当问到他们对于参加迎新周有什么感受时,他们都会眼睛一亮,充满激情地,带着大大的笑脸,讲着他们参加某一个活动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他们也都记得自己的辅导员是谁,都如何帮助过他们,比如带他们去银行电话公司办业务啊,或者在他们想家的时候陪着他们,关心地鼓励他们的事情。而讲到他们对于我们这个项目的建议时,他们也都能滔滔不绝地仔细描述他们的设想。

另一个活动的照片,那一盘饼干是维多利亚“校长”办公室的一位教务长做的,贡献给我们这次活动了,真的好好吃啊
能感觉出来,就是因为我们897的准备,以及在他们身上不计回报的付出,让他们在这个本该陌生冰冷的新环境感受到了几乎家一样的温暖,为他们在多大的生活铺平了道路。也正是如此,他们就像我们当初为他们付出一样,也帮助未来的学生,让他们在新环境中不要紧张害怕。
虽然我几年已经毕业,离开了辅导员的队伍,但看到今年辅导员的队伍里仍旧是我去年带的学生的那些熟悉面孔时,这种好像老父亲看着孩子终于长大了,不用靠自己也能活的有声有色的成就感让我真心地觉得在维多利亚的这几年圆满了。

维多利亚的Goldring学生活动中心
最后我由衷地推荐要去维多利亚书院的小伙伴考虑一下报名参加我们的国际生迎新周活动!
虽然和一群新生在一起可能会紧张,但以我三年的经验保证,我们的辅导员团队一定不会让你感到尴尬或者害怕,一定会以一种让你舒适的方式欢迎你来到这个温暖的维多利亚大家庭。
下面是我们迎新周的链接,里面有报名的窗口、活动内容、辅导员的照片和介绍,维多利亚书院欢迎大家哦!
https://vicorientation.com/what-is-international-student-orientation


vicorientation.com/what-is-international-student-orientation

国际生迎新周网页截图,这位Yuna就是我曾经带过的学生,后来加入我们的辅导员团队了
3. 我的宿舍楼Margaret Addison Hall
我住的宿舍叫Margaret Addison Hall,是一栋1954年的老楼了,不过可能是因为维多利亚有钱的原因,整栋楼保养的很好,完全看不出来是半个多世纪前造的。而且因为办理和宿舍有关的事务的前台就在这栋楼里,所以平时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比如忘带房卡把自己锁在门外的时候也完全不用担心,只要下楼去24小时柜台借临时房卡就好了。但住在其他宿舍楼的小伙伴就比较惨了,我真的见过有人大冬天下着雪的晚上赤裸着上半身就在下半身裹了一个浴巾来我这栋宿舍楼借房卡的。估计这种事情也比较常见,我们楼层的don(学生担任的楼层管理员)后来都说,以后要是有这种事情就去敲他的门就好了,他可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学生就裹个浴巾大晚上跑来跑去。

这个弯的就是我的宿舍楼
我还听有人说维多利亚因为加拿大本地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天天晚上开Party,到处都很闹心。我倒觉得本地人居多确实没有错,当时我那个楼层40人左右,也就只有我一个大陆来的,但是开不开party要具体看每个楼层的情况啦。我大一万圣节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当时我晚上回宿舍,碰巧一起上楼的人也比较多,我住在四楼,但是2楼和3楼也都有人下。当2楼电梯门开的时候,一个血淋淋的凶杀现场立刻映入眼帘,墙壁上挂满了案发现场的那种警察的封锁线,面前公共区域的每个角落都摆满了各种逼真的装饰品,像带血的刀啊,散发着瘆人蓝光的UV灯,墙壁上都是十分逼真的飞溅的血的贴纸。

从我的房间看外面的雪景,抱歉纱窗是固定的,只能这样拍了
之后到了三楼,电梯门一打开,我的视线直接被悬挂在电梯门外的蜘蛛网遮住了,但是透过蜘蛛网可以看到,他们把公共区域以及走廊装饰成了吸血鬼古堡的样子,所有的灯都被套上了红色的罩子,诡异的暗红色光覆盖了整个公共区域。生锈的铁链,蜘蛛和蝙蝠的模型也都挂在了窗口,沙发上,电视机旁。

维多利亚的另一片宿舍楼
后来到了我的楼层,电梯门一打开我就意识到楼层和楼层之间的差距了,我这里还是一派祥和氛围,几个人在公共区域的桌子上安静的学习,另外由两三个躺在沙发上聊天,唯一和万圣节还有点沾边的装饰就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摆在桌子上的干瘪的南瓜。所以真的不好一概而论说维多利亚的人天天party,像我这样碰上一群对于节日布置没什么热情的室友恐怕想闹都闹不起来吧。
4. 吃在多大
前面说过我来维多利亚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听说他们的食堂好吃,这个传言我能正是绝对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大家可能食堂吃一两周就不想再吃了,但我在维多利亚食堂连着吃了几乎两年!而且每次都因为吃得太多把学费里提前教的那部分伙食费吃光了,需要去续好几次。
不过这种情况其实也因人而异啦,我是比较极端的,也有人说维多利亚特别难吃,但绝大多还是认可维多利亚的食堂的,虽然没有到像我那种连着吃两年还总要续费的程度。

维多利亚的饭,那个蛋糕真的好吃,他们的甜点向来很出色
而且维多利亚的食堂总是给人一些惊喜,比如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定制一些高级货,比如巧克力喷泉,特制的烤鸡腿鸡翅外带抽奖活动。最重要的是,每当圣诞节的时候,他们都会组织一次正餐,虽然主食我感觉就是平时的饭摆盘白的漂亮了一些,但重头戏是他们会请来一只小型的管乐队,在二楼一个俯瞰整个食堂的露台上现场演奏圣诞歌曲。所以吃着服务员端上来的正餐,看着充满了圣诞节装饰的食堂,听着现场演奏的圣诞歌曲,多大还有哪个书院的圣诞节能过的比我们有气氛呢?
另外还有一点要说,把维多利亚的食堂叫“食堂”有一点低端了,咱们先来看看他的外观和内设:


正宗的19世纪欧式石头建筑,窗台与门口细致入微的雕刻,内部超长的木质桌子,巨大的欧式玻璃窗。怎么看都有点哈利波特的感觉吧?还正好是四排,而且最前方是教工用餐处。

哈利波特的食堂,是不是有几分神似
而且人家可是叫“Burwash Dining Hall”啊!“Dining Hall”啊!应该翻译成“用餐堂”才对吧哈哈。总之,如此高端的用餐环境加上不俗的餐点水平,我愿称维多利亚食堂为多大第二!
等等!铺垫了这么多不应该第一才是吗?说了这么多是在逗大家玩的吗?请原谅我是个吃货,我真心觉得New书院的食堂虽然没有这么多惊喜,各种条件也没有这么高端,但人家的平均水平绝对高于维多利亚,而且发挥也很稳定,就算没有赶上最好吃的饭,但从来没有让我觉得难吃的时候。

New书院
相比之下虽然维多利亚好吃的时候真的无与伦比,比如有一个鸡胸肉我到今天都忘不了,那鲜嫩多汁的肉片,爽滑的口感,略带烟熏味的味道,加上翠绿的小葱装饰,我无法想象一个鸡胸肉居然能做的那么好吃。但难吃的时候,真的让你生理上难以下咽,这可不是我挑食啊,比如他们有的时候做一个什么美国南部烤鸡,那个鸡你远远看上去还可以,虽说 貌似有点干吧,表面那些红红的酱料貌似也蛮好吃的。但不要被他的外貌欺骗了,咬了一口你就会惊叹,原来鸡腿居然能做的这么干,这才应该是鸡胸好吧!本应最鲜嫩的鸡腿怎么可能做得和嘴里进沙子一个口感呢,我都不是说它味道不好吃不想吃它的问题了,是他干的我真的咽不下去啊!
但是我毕竟是个不浪费食物的好孩子,一个小小的鸡腿就着五杯水也是能吃完的。
相比之下New的鸡腿那就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了。虽然看不出来放了很多调料,但鸡肉的质感无比软糯,轻轻咬一口香浓美味的汁液便迸发而出,甚至连骨头的关节处稍微用叉子一戳都能轻易地分开。而且New食堂时不时也有很多美味的创新食谱,像下面照片里的肉夹馍,还有鱼肉刺身饭,甚至奶茶,每一个都能让你大快朵颐。
所以各种原因加在一起,我在多大的后两年几乎天天就是在New的食堂吃啦。
总的来说,我觉得多大的食堂是很出色的,吃了四年也没有让我觉得腻,反而很多时候让我有种惊艳的感觉,原来食堂也能这么好吃!

New的肉夹馍

New 的饭

New的饭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没有说,但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啦。要是文章反响好的话我这里也还有很多照片呢,大家要是想看我可以再继续更新。另外要是有这么问题欢迎大家随时问我,祝愿大家在多大能痛并快乐地度过四年时光呀!
另外,感谢
@若蓝
提供的一些照片哦!有你的陪伴多大的生活更美好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6樓 發表于:2024-7-11 17:45
作者:Hzhe X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340786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先占坑晚上开始写,感谢多大同学的照顾。个人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三年级学生,预备役码农,国家公派赴多伦多大学交换一学期,在ECE(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工程)。
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一学期的体验实在太短,所以我会注重自己的个人体验而不是整体评价来对比一下清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downtown校区。
————————————————待更新————————————————————
1. 官方评价


当然engineer排名UT是32,清华是2,而我向来不信这些排名,不过大概能体会到西方媒体的态度。
2. 课程体验
先来晒一下多大的课表(这是我的课表,多大本科生的课表要比我多一门课左右,我是四门课,因为我选课有大三课,大四课,研究生课所以时间实在排不开):

清华课表(因为自己本学期没有选课,所以 网络学堂上没有课,在网上转载一张08级的必修课课表,因通识课个人选择不同,个人选修管理学双学位,所以每个学期可能还有两到三门(会计学,经济学原理等...)的双学位课程未放入)

说说我的体会:
多大: 学东西扎实,教授会耐心地解决每个人的问题,大家好意思提问,教授也总是在说“There is no stupid question.” 上课生动有趣,特别的image understanding课程会把世界上著名的paper拿来让我们复现或者带着我们复现,或者看看科研界的最新的成果这些都是我在清华不曾看到的(不曾看到是指课堂上,不是自己加入的科研组里,也可能是因为这是大四课)。 但是总体来说多大ECE的课程设置有点偏简单,大多数人都能学会,也都能学懂,期中期末考试也都中规中矩,可能因为外国人普遍不会像国内同学那么刷书刷题,所以显得难度和挑战不足。
个人情况:期中考试虽然都不算特别理想,不过应该每门课都是班上前五吧(两门是确认的,一门是猜测的,还有一门是大作业课,每次project会把做得好的po在课程网站上或者以比赛的形式出现,目前出的三次里面有两次上榜
CSC420: Introduction to Image Understanding

清华:大三的课程我没上过,但是大一大二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量特别大!!!”比如数据与算法就把数值分析也学了,比如电子电路就把数电模电给了解了,比如“信号与系统”基本把我这学期在多大一学期的通信系统的一大半给cover了。(虽然是粗糙地cover)这样就造成:自学能力强但是不扎实的问题。(大神很扎实,我不扎实,我笨嘛!你咬我呀!)
个人情况:多数专业课程90+,不透露gpa了,排名上游。
总体感受:
在多大,我的第一感受是惬意,把动漫该看的都看了,每天可以去gym锻炼,也可以出去转转。总体来说在多大感觉是比清华竞争小的,而且就我观察同学努力程度应该也没有清华那么丧心病狂。多大还是有很多大神学霸,土豪二代,里面人很多很厉害而且丰富性大,不像某个除了学霸就没啥的学校...在多大有一种学的东西很细,学的很清晰的感觉,而我承认在清华有些课程我没学明白。(哼,学不明白哪些我才不会告诉你呢)
这里插播一下几个有过国内经历的同学的感受,z君复旦大学转学多伦多大学,J君浙江大学转学多伦多大学,L君山东大学转学多大。他们都是arts and science的大一同学。Z君的感受是“所有课都前几名,打算下学期转学美国”,J君也是天文学跪了,其他接近满分。
科研感受:
我是本科生,所以科研不是全职的,但是也都有做过。
多大:这个我必须得好好说说,来多大之前,通过师兄联系到了多大的教授,在machine learning group一个做computer vision,一个做computing linguistics. 多大这里确实有很多大神,比如实验室的印度phd,基本是问啥答啥眼睛不眨... professors 都很好,很把你一个小本科生当回事,会想办法给你提供资源,而且我作为交换学生,教授竟然自己掏腰包找amazon mechanical turk做label,我真的很感动,而且每个星期去他的办公室一次单独meeting问进展,提想法,给我很多帮助,不管科研能否有成果,这段经历让我觉得我是一个人在做一个“我自己的project”而不是给教授当小弟,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科研。而且本科生一般idea都很不靠谱,她就引导我啊,让我想自己喜欢的东西做,但是如果这个做不了她会告诉我。我不知道我是运气好碰到超好的教授,还是国外的教授都这样,不过就这点我就觉得多大世界排14不是没道理的。(顺便说多大科研实力似乎很强,但是我的切身感受只有这些)
清华:多多少少参加过一些项目,教授一般是以大组的形式,方向也是世界前沿的东西,教授人都很好,会说如果你们发paper费用实验室出,提供各种各样实习机会和各种资源。但是我的总体感受是,大组的形式导致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最强壮的孩子吃的最多”,这样当然是没错,但是让本来就对科研无从下手的低年级本科生无法加入工作,每周提供点paper读读,自己试着写仿真,也不知道对不对。(然后组会的时候膜拜一下韩神恩...)教授很nice,但是因为很繁忙没有很push。同时我自己的原因是在清华又学生会,艺术团,学业压力大,所以科研自然就做不动。
总体感受:
多大让我科研做的很有幸福感,让我觉得教授把我当个“科研工作者”看,虽然是本科生,但是他们很认真地对待我,我也很认真地干活。在清华,教授其实也是很看重本科生的,但是可能我一直做得有点慢,也不会单独问问你卡在哪里了,然后就默默让你解决,而解决不了,就永远卡在那里了。(口胡,明明自己太弱,你别骗人了。我承认。)
生活:
多大食堂是人吃的?那个芝士黑料大乱炖是啥?清华食堂简直...美味= =
但是多大附近spadina 中国城,日本料理,越南菜,西餐厅,龙虾都超级多超级棒,堪比五道口。
清华一顿饭15人民币左右,多大15刀左右。(我比较喜欢吃,所以可能花的可能比平均值高一点)
环境:
清华超级美!多大也超级美!楼上贴了那么多图><简直了! 不过北京不是人呆的地方...谁不想天天看到小松鼠,小鸟没有雾霾呢?
写得好累,顺带一提,多大大三的同学都能轻松地找到一份工作或者实习,但是清华得话估计会很困难吧,偏学术导向和就业导向的区别。多大似乎认为engineer应该去工作中学习,而清华是不管你学啥,请滚去做科研。(偏激了点)
以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7樓 發表于:2024-7-11 17:45
作者:李佳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90401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UT的野鸡分校的学生,可能在题主看来我并没有什么发言权。
如果我说所谓的学习体验,除了学校,更在于自己,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不过是一个UTSC学生的自我安慰。
大学大学,真心给我一种大的感觉。不必说downtown校区,即便是我在的士嘉堡校区也是一个需要我花不只四年去体验的地方。然而踏入校园的一刹那,学校并不会把自己的一切传统和气质加之于你,体会多少,吸收多少,要看自己保持何种态度。大学很大,大到充满机遇,也大到容易迷失;同学很多,多到你能时刻发现人外有人,也多到能轻而易举的随波逐流。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在这个大的学校里看清自己的位置,在这个有个各种人生规划的学生群体中看懂自己的内心。
有名的大学并不能确保一个人的成功和他幸福的学习体验,无名的大学也不代表一个人会在校园里无所事事,关键是自己的态度。
一年前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有主校区的前辈斩钉截铁地和我说想转主校的工程系是不可能的,主校的学生都几乎进不了,何况分校?一年之后我靠自己的成绩收到了先前有人提到的工程系Engineering Science专业的转校Offer,而我却决定留在士嘉堡校区继续读一个人很少不好找工作但又相对喜欢的专业。可能一段时间之后我会觉得这是我大学里最撒比的决定,但至少现在的我相信有比名声什么的更重要的东西:热情。
我和伙伴常抱怨自己作死才出国,但对我而言,这个死既然做了,干脆不做的再大一点。我们千里迢迢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来到国外,难道还要再受自己内心态度的禁锢?唯有自己积极的对待在多大的时光,才能不把原本偌大的多大缩小为自己固有的观念和圈子。
如果你愿意相信一个来自在士嘉堡校区的人的话,我会说:多大远比一个人所能体验到的大得多,她不会成为任何人头顶的上限阻碍任何人发展自我,只是但愿谁都不要自己限制了自己。
最后,恭喜你加入多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8樓 發表于:2024-7-11 17:45
作者:棕榈大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5786067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离开多伦多大学快三年了,看到这个话题一下子想起自己在多大的时候很多美好的时光,有趣的人和事儿。忍不住来分享一下自己在多大的一些体验,希望能给准备要来和想来多大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参考。
从11年进入IFP(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program)到16年从Rotman商学院毕业,5年的多大学习生涯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虽然外界传闻多大就是个“nerd school”,商学院和工程系出了名的课业压力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抽空各种找乐子,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想说的太多......


多大其实有3个校区,St.George, Mississauga and Scarborough. Downtown 的St.George是主校区,也是我的主要活动范围。

噔噔噔!先送上一张downtown校园约1/3全景图!!
从St.George的“尾巴”拍摄的!当时自己决定去多大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多大的St.George校区在多伦多的downtown。虽然待了很多年开始嫌弃多伦多是“多村”,但是和什么美国玉米地,大农场啥的比真的好太多了。
校园南面过几个block就是最繁华的城市中心,再往南走就是金融区。校园北面邻近的就是downtown的名品街,逛着街上学的日子美滋滋呀!校园的西面有china town,little Italy,Korean town等,放学约饭各种方便选择多多!

1 多大的课程和专业:
多大总体来说是个综合性强且注重学术研究的学府,现阶段就本科的degree就有约400个。
除了著名的商学院和工程系,本科阶段还有文理学院、计算机、金融等都在全世界排名很高。前段时间加拿大首个AI专业落户多大了呢!想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话,可进入官网查询(https://www.utoronto.ca/academics/programs-directory)
我读的是Rotman 的public accounting,就重点来说说Rotman!
想要进入Rotman的话freshman必须在商科要求的基础课程获得好的成绩,包括商科基础课,经济学基础课和数学基础课等。想要成为商学院的sophomore year的正式学生,需要通过第一年的淘汰率。建议即使非常想读商科的同学也可以在大一多尝试一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心理学、数学、文学、语言学、计算机等),可能会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哦!
第一年的心理学、文学和语言学的课程都很有趣,即使没有选上偶尔去旁听一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要通过淘汰率拿到基础课程的高分其实没有很难,对于在国内读高中的同学来说,经济学和数学应该不成问题。RSM100(商科的基础课)我当时一开始也有点suffer,可能第一年不太适应吧。
一点小建议:其实除了听lec之外,TA 或者prof的office hour好好把握会很有帮助哦!多和自己欣赏的Prof或TA接触,不仅可能帮你更好的梳理知识,解决你的困惑,之后还有可能成为你重要的resource来源呢。多大downtown校区的华人学生还是很多的,大神们开设的培训课外辅导也是参差不穷。
大三大四比较难的一些课程,如果有需要的话参加一下这种课程可能会帮助很大。其实正式进入Rotman之后课程的选择就很少了,能高分通过必修课程已经很厉害了!不过summer school的时候还是可以有非常多机会的,summer去到其他大学选修课程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Rotman的必修课里有很多可以summer的时候在其他学校选修transfer回来,学习+游玩两不误!大二的暑假我就参加了韩国高丽大学的summer school,选修了一门商科课程和两门特色课程。不仅修到了学分也好好玩了一趟,强烈推荐!


2 说完专业和课程,来说说我在多大待得最多的地方-图书馆!

多大downtown校区总共有50多个图书馆呢,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图书馆自习对于我来说很重要!50多个图书馆各有特色,分布在各个college,有机会建议都可以去亲身经历一下。
坐落在校园偏西边的Robarts Library(如下图)是每个多大学生必去的图书馆。刚入学的时候办理学生卡,电脑打印设置之类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轻松解决。
Robarts可以算得上自习座位多的图书馆之一了,而且座位环境的选择还非常的丰富。地下有适合group work的study room,自带显示屏等电子设备,做group presentation的时候必去地方之一。
2楼reference book周围的我自己比较长待的地方,宽大的木质桌椅靠着大玻璃窗,冬天的时候透进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因为旁边就是书架,相比那种自习大排档要安静很多。再上去两层有那种大排档自习室,里面也有单人位的选择。
9楼以上自习的位置比较少,因为图书馆平面是三角形的,三个角落的位置是看风景的绝佳角度。楼上也有很多study room的选择,空间大隔音效果好,记得提早预订,考试期间都是天天爆满状态。
除了Robarts,另一个聚集最多人的应该就属Gerstein Science Information Centre了。坐落在校园中心的King circle右侧,是个非常现代的图书馆。Gerstein每一层都有很多可以自习学习的位置,有现代的4人桌子,也有木质的一人隔间。靠东边窗户的位置是我的最佳选择,完全没有遮挡物,学累的时候可以看看Queen’s park的美景。Business (Milt Harris Library) 是commerce的同学会选择的图书馆。
除了有自习的地方还有很多commerce相关的书籍可以查阅。St. Michael’s College 的John M. Kelly Library是我很喜欢的图书馆,图书馆虽小,但是很有看书氛围。这里有很多经典的文学藏书,想看书的时候我就会去Kelly。
3 我最爱的活动:健身锻炼
课余时间想要锻炼身体,在多大的选择非常丰富。3大健身中心除了有基本的健身运动场馆,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运动课程。

先来说说最全的Athletic Center吧!AC在校园的西边,就在New college的后面。住在New college的时候AC绝对是运动的首选地。AC里面的健身房器械齐全,而且还有专门的women hours。地下有两个标准游泳池,可以选自由开放时间去游,也可以报名游泳课程进行系统训练。
大四的时候我报名参加过混合班,因为AC也对外开放,一起上课还认识了到了很多在职的朋友,现在还保持着联系。除了健身房和游泳馆,AC还可以预约壁球馆。壁球真的是很消耗体力又有趣味的游戏,强烈推荐尝试!AC的运动课程是我的最爱,Zumba课是我每周都会坚持参加,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交到很多好朋友。AC的课程选择可以说是最丰富的,不同等级的免费课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去尝试,场地很大也不用担心没有位置。
Hart House是最有特色的运动场馆,这里的游泳馆(如下图)人相对AC的少很多,开放时间也比较长。Hart House的相比AC会有一些特殊的项目的运动课程(eg. 动感单车),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体验一下。Hart House最有特色的当属中心的跑道了,跑道的中心是镂空的,周边是各种健身器材。在Hart House跑步真的会是个很难忘的体验。
Goldring Centre Fitness Studio是我大四那年才建好的gym,非常大气。室内的专业篮球场很炫酷,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我去GC上过一堂瑜伽课,但是教室太小了,有点局促。
冬天想滑冰的话去varsity旁边的冰球馆滑滑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4 接下来说一说多大的住宿吧。
对于想要住在学校的同学,多大的选择还是很多的。
多大的8个college都有住宿的条件,我自己长期都住在new college,对于new college比较熟悉。想了解其他college住宿情况可以去https://www.future.utoronto.ca/housing看residence video。
New college在校园的西侧,离校园内部的Robarts library和AC都很近,离校园外部的China town和Korean town也很近。门口就有通往地铁的公交车站,出行很方便。New college的住宿有3个location的选择:Wilson,Wetmore和45 Willcocks。
Wilson和Wetmore的结构和房间内部格局基本一致,都有单人间和双人间。如果有好伙伴一起可以在申请住宿的时候填写好名字。Wilson和Wetmore房间主要是木质结构的,双人间相比单人间会大很多。公共卫生间是男女区分开来的,每一层有一个公共活动区域,可以在里面做饭,看电视,玩游戏。
New college的食堂就在Wilson和Wetmore的楼下,冬天完全不用出门就可以到达食堂,很方便。45 Willcocks是比较新的楼,房间也有单人和双人的选择。45 Willcocks大部分楼层的公共卫生间是不区分男女,选住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哦!在New college住宿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每个节日house(通常是一层)都会组织自己的活动,重要的节日,college会组织house之间玩PK的游戏。
万圣节我们要装饰自己的house,一起做南瓜灯,复活节的时候我们会比赛哪个house在college找到最多的特定巧克力,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有盛大的Christmas Dinner and Dance Party,感恩节的时候college食堂会专门为大家提供特制的烤鸡。除了节日,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主题活动,趣味运动会、吃辣挑战、服装创意大赛等。。。满满的回忆。
除了住校,在campus的租房子也是住宿的选择之一。因为在downtown,周边房子的选择还是很多的。虽然住在周边整体开销会比住宿要便宜,但我还是建议刚进多大的同学可以先在学校里面住一两年,可以更多的感受除了上课以外的校园活动!
5 说完了住怎么能忘了最重要的吃!
其实选择住在new college最重要的是new college的食堂is the best in campus!每个college都有自己的食堂,但new college的食堂绝对是最好的!每一餐的菜品选择都很丰富,现做的熟食就有3个,沙拉、甜点、手工卷饼、汤等应有尽有,而且几乎2周的菜单不会重复。现在想想都好馋。
第一年因为每一次都全拿。。吃胖了好多。超级怀念!除了college的食堂,campus里面觅食的地方还有很多。SS的food court算是选择多的location了,中午想吃点热乎的炒菜,SS的food court绝对是首选!全天停留在St.Geroge上的food truck也会是很多同学的选择。快餐车的种类很多,热狗、广式炒菜、西式快餐、墨西哥卷饼等。。
6 最后想分享一些在多伦多不能错过的一些好玩的事情!
Special event 1:Summer & Winter delicious:对于吃货们来说,这是每年最最期盼的活动之一!平时一些高档昂贵的餐厅在每年夏季(4-5月)冬季(1-2月)的时候会推出特别菜单。特别菜单一般是店里的招牌菜组合,在这个活动期间会低价欢迎大家来品尝。
参与这个活动的餐厅很多,每年还会有新的餐厅加入。活动开始的时候,各个餐厅都会提前挂出特别菜单并开放预订,想要迟到自己喜欢的餐厅一定要下手快!每年我都是和朋友们提前计划化觅食行程,然后分别下手预定。吃吃吃的一周超级幸福!
Special event 2:Zombie Walk:每年万圣节,多伦多都会举办僵尸大游行活动,超级精彩!绝对不能错过!之前拍摄的图片怕是会吓到大家。。想看的同学还是去亲临现场吧!
Special event 3:Doors open event:市政府每年会在一些长周末的时候举办门户开放活动长。在这个周末中,平时不对外开放、或者需要收费的建筑物可以让大家免费参观。博物馆、展览馆,lego乐园,电影特效工作室,游戏公司等都可以去免费参观!
作者:棕榈大道专业导师D,毕业于多伦多大学。
有留学上的疑问需要咨询----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咨询小助手 palmdrivezhihu ,我们会尽力帮每一位同学咨询留学问题,也会提供申请帮助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9樓 發表于:2024-7-11 17:46
作者:Carri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851174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大家都在说多大学习累,我来展示一下多大人性化的一面。每年考试季,学校为了给大家减压,会在楼里放上小动物供大家放松身心。一般都是小猫小狗,有时也会有小兔子
和…小袋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0樓 發表于:2024-7-11 17:46
作者:wellagains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657647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主你好,我是多大大二的学生,双修统计和地理,文采不好,就发几张图吧:)

先跟大家道个招呼~这个是多大的招牌university college,旅游团必争之地,这些旅游团什么时候完全消失了,多伦多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有段子说多伦多的风秒速五公里,是的,冻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多大最大的教室(剧院?),文艺的顶点,我最理想主义的课:太阳和它的小公举们 就是在这里上的



医学院外的一棵树。多伦多的树常会出现一半全红一半全绿,或者一半金黄一半掉光的奇观,而这些奇观又会占据朋友圈或者ins一段时间

这个好像是life science学生的痛,据说是野兽派风格的建筑

university college内部,平时用来幽会,final期间用作考场,偶尔角落的钢琴还会有学生来弹奏,采光很好的地方

university college内部,这是下午5点多上完自习照的,画美不看

university college 内部的螺旋楼梯,我用矩形解构了这张照片。UC是个很适合拍照的地方,常看到新婚夫妇过来拍婚纱照,万圣节还会打上蓝紫色的光

soldier tower,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trinity college的小教堂,哥特式的建筑,走进来的时候如果正好循环到lana deal Rey 或者florence and the machine 的歌那简直要升天

soldier tower内部



exam centre,多大学生具体猝死的地方。



front campus在夏至的那天



art gallery ontario艺术馆,多大学生可以凭学生证得到优惠







好像是多大某医科楼,等红绿灯的时候总会停下来看几秒IMAX
嗯...大概就是这样啦,照片都是我拍的,想看更多多大的同学请移步ins:wellagainst
蟹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1樓 發表于:2024-7-11 17:46

山古:


University of Tuition.
—————————————————
最新吐槽:U of Tears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2樓 發表于:2024-7-11 17:46
作者:abc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2480274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如往常,我准备坐Uber回学校,上了车,黑人司机问我:“Whats up bro, 去哪啊?”我回道:“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虽然我是UT的,但是为了不被歧视,我宁愿在巴尔的摩下车,等司机走了再游泳偷渡到加拿大),面相看似很凶的司机也变得轻声细语的说到:“Uh you are fxxking awesome! ”路上司机拉到一位小姐姐,也是一同去JHU的,司机看我们是一个学校的,便说:“你俩运气挺好的,一个学校的呀。”小姐姐听到也来了兴趣问我:“同学你哪个专业的啊?”我回到:“CSC。”小姐姐兴奋的说到:“哇真有缘,不过没怎么见过你,我也是CSC的。”接着问到:“敢问你是哪个实验室里的呢?”看似很稳的我突然慌了起来,支支吾吾的回道:“我就是主楼八楼那个实验室的,小姐姐你呢?”这时我的背部已经打湿了,原本笑眯眯的小姐姐脸突然垮了起来略有尴尬的说道“啊哈,我是九楼实验室的,原来隔那么近。”我暗暗松了口气。司机笑容也更明媚了,说:“我还以为你是UT的呢!最近总有些冒牌大学学生坐到JHU,等我走了再走回去!”小姐姐眼神中透出鄙视的轻蔑地说:“什么垃圾说唱带专?也配冒充我们JHU人上人?”一听到JHU这3个字,司机投来羡慕的眼光,我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不过还好司机没有注意到。我们两个一起在JHU下了车,我急急忙忙的往加拿大方向走,不敢在JHU停留一秒。到了UT门口突然碰到了刚才那个小姐姐。小姐姐脸色一红说道:“原来你也是UT的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3樓 發表于:2024-7-11 17:47
作者:Panopath过来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1628178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篇回答以采访在校生的形式展现 University of Toronto 的各个方面。

学校介绍



1 | 多大申请
Q:相较于标化成绩,面试和personal statement这三个多大更看重哪一个?
A:大多数orientation的大学更看重成绩,课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报名填写课外活动的时候,每个活动是限字30,但字数少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因为他们最主要是看你是否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所以个人认为量比质正更重要。部分学科是会抽学生做interview的,如果被抽中,那一定要认真的对待,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抽中的。综合来说还是成绩更为重要。

Q:学校更喜欢那一种类型的学生呢?
A:成绩好是必须的,其次就是丰富的课外活动,最好每个方面的活动都有,比如说当志愿者,体育项目,艺术类的等等。
Q:在多伦多大学申请奖学金容易吗?
A:如果你的成绩非常的好,他们肯定会希望你来,那他们就会在给你offer的时候告诉你:“我们将会给你奖学金”。 是否能拿到奖学金全部是靠成绩来评判的。除此之外,大学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学金是要靠自己去申请的,不同的奖学金有不同的申请要求,寻找自己能满足要求的奖学金,申请起来应该不是很难(我也没申请过,所以不是很确定【害羞】)。

Q:那么对于我们国际生,学费有大概是多少呢?
A:向我们这些国际生,学费每年是42000加元(约等于32493美金),而且每年都在涨。本地的学生和国际生学费也差距巨大,国际生的钱是他们的3,4倍。尤其是summer school,国际生一门短期课是4200加元左右,本地生是700加元。

2 | 学术&毕业去向
Q:多大的课堂有多大呢,那一般有多少人?
A:课堂大小相差很大,最普遍的就是100多人课堂。但像大型lecture的课人也很多,一般都是800-900人,甚至上千人。我上过最大的课是1300人左右,最小的课是100人左右。但是1300的这种课会开设tutoring,也就是助教上的辅助课程,这里边一般是30-40人左右。保证有你听不懂的问题,都有机会去找助教问。越到高年级,听lecture的学生会越来越少,按照专业分之后人也会越来越少,向较之教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会变得更多。

Q:那多伦多大学有什么特色的课程呢?
A:据我了解课有lecture/tutorial/lab这三种,一般来说lecture的人最多,最多人有1000多人,一般在100-200人之间。Tutorial就是习题课或者讨论课,一般20-30人。Lab和tutorial差不多,要说特色像我上过的csc108,一门computer science的入门课。教授人非常的好,会手把手教你如何写code,而且课非常的有意思,大多的专业课程分成3个level----specialist、major、minor。Level越高,要求相对也更高,毕业课程要求也会更多。课程有type1、2、3。 Type1是最这里的enroll课,比如统计和数学这些相对大众的课,即使是specialist,但一申请就能进。Type2 的话我不是很了解,因为type2里life science的major不是很多,但可以知道type2需要填志愿表,但也是很容易进的。 Type3的课一定要到相应的网上去apply, 而且有人数限制,GPA的限制。部分课程有不同的priority,别的major的学生就不能选择这些有priority的课程。像我之前说的,我修的applied statistics就是type1 的specialist,nutritional science就是type2的major,相对人比较少。

Q:那容易找到教授吗?
A:一般教授都会在下课之后在教室多逗留一段时间,如果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可以去排队去问。想和教授搞好关系的话就要充分利用office hour,一周大约3个小时,如果你有问题的话可以直接去office找他。如果不需要面对面聊天,也可以发email去询问。总而言之,如果你够主动,那就一定找得到教授的。
Q:相较来说有什么专业是这个学校的强项?
A:工程,计算机科学,医药科学这些都比较强势。而且对于这些专业,学校会给分配资源,比如一些research的机会,pey之类的。

Q:那容易转专业吗?
A:转专业是可以的,但有些部门不同,是无法互相转的,比如engineering和art science。多大其实可以分成工程和非工程两大派系,engineering的学生和Art science的学生选课是不一样的,他们都由学校安排课程,但如果别的部门的学生想要学他们的课那就都需要学生自己抢课了。
Q:学校里面都有些什么特殊项目呢?
A:学校offer的exchange program非常有吸引力,而我们大学基本每个国家都有对口的大学。
Summer aboard---去别的国家上自己的课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 ----大二学生跟着教授搞研究,有学分,算GPA
First year learning community ------ 把大一相同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吃喝玩乐,但是会了解到很多不同的机会。
Work study program---- 边上课边给大学打工

Q:那住校和分校之间是否有联系? 分校的学生转到本校的机会大吗?
A:两个分校区到主校区是有shuttle bus,校区之前来回是有校车可以接送。两个分校区是有可能转到主校区的,但是非常困难这就好比国内初衷的普通想转进实验班一样,成绩要很好,然后再去申请,转校区最重要的就是看GPA。从今年开始,不同校区的毕业证书也会有相应的区别,以往毕业证书上写的都是University of Toronto,而今年开始证书上会明确表明是哪个校区的,主校区含金量明显变得更高。

Q:那这个大学学分又是怎么计算的呢?毕业需要多少?
A:学校毕业要求是修满20个学分。 不算summer school的话分fall和winter两个semester。课程有分半年课和全年课。一门半年课算0.5分,一门全年课算作1分。

Q:学校有什么career service可供学生参加?
A:学校有专门的career center,网上有也平台提供各种实习找工作的信息。学校也有很多career fair之类的活动。基本每周都有。一般不是很重要的,都会通过email通知。所以要是自己能够主动,就有很多机会能够去实习。
Q:学校有什么能够参加科研的机会?
A:学校有很多不同的研究,这个在多大的官网上都能够找到,其实还可以私下问教授,当然同时这类研究竞争都非常的激烈。

3 | 校园活动以及周围环境
Q:学校的活动多吗?有什么富有特色好玩的活动?
A:多大的大学活动有很多。在frosh week 期间会有很多的club介绍,可以在这里面寻找志趣相同的小伙伴们,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我听说
science festival是非常好玩的的一个社团,同时适合理科好的同学们还有一个putnum competition的社团,这是一个关于数学竞赛的社团,别看是数学竞赛所以认为不好玩,但是其实这是一个非常interesting的社团。

Q:这个学校有什么特色呢?
A:多大是个面积非常大的学校,同时校园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当然人也非常的多,是个多元素的地方,在这里社交有很多不同的的选择。
Q:多大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和好玩的?
A:在校园里面有个food court,它在最大的图书馆中间,所以如果学生们读累了可以去买些吃的放松放松,同时星爸爸也有两家在图书馆里,而且由于学校在市中心,也是北边两条线的交界口,所以有很多娱乐设施和交通设施。同时我们离China Town,Korean Town都很近,所以想要出去吃东西和shopping的同学可就有福了,哈哈。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Panopath过来人」微信公众号。
如果你想认识校园百科的受访者问更多问题,可以下载我们的APP来找到TA。=)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panopath.tct (二维码自动识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4樓 發表于:2024-7-11 17:47
作者:易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439504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cs大二生不邀自答。
先占坑电脑答
==================
1.地理环境:
很冷,妖风很大,一百斤以下打个伞在街上走会体验到飞翔的快感。10月一直冷到4月。哦对,昨天刚下过雪。
周边治安还可以。中国城附近流浪汉会比较多,毒品味道很重。
购物还算方便,没车的话别想着去大统华了。中国城离高档住宅区30分钟,离学校20分钟步行。
2.学习环境:
图书馆很多,不用担心没位置。华人圈学习氛围很浓厚。但是老师给分非常低。刚考完一门平均分四十多的课。大二以后会有很多linux上的编程课,没有虚拟机或者苹果的话就得天天泡机房。机房位置还是有限的,特别是assignment deadline前,那酸爽(;´༎ຶД༎ຶ`)
3.就业环境:
不如水loo,不如水loo,不如水loo!
从课程设置上很明显的看出老师根本不care你找得到工作需要学会什么。毕竟ut是科研导向的学校而非就业导向。所有人都assume你毕业就会读研然后一心扑在科学上。
哦,你说你要找工作?
——那你为什么不去水loo呢亲~
总之我已经决定毕业后去滑铁卢或者bcit读个deploma之类的再去找工作,不然真的都是要gg。
4.. 社团活动:
答主死宅,不答。
5..有趣事实:
cs每年都会有game night,cs, video game, lol,dota2,还有桌游和free food,很不错
heap是个很可怕的教授,讲话自带催眠效果。
不过教的课太多,很少有人能无伤闪避他来到大二。
engineer和我们art and science是死敌但是却和他们share一栋楼一个机房
6.美图秀秀:

从我家能直接看到学校全景图!亲手拍照,童叟无欺。



cs主楼(对,我拍照就是这么黑乎乎的一团)
冬天的多伦多(呵呵)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5樓 發表于:2024-7-11 17:48
作者:陈卡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90565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SG和UTM不了解,就说说UTSC吧。因为GP项目(
Green Path Program)的存在,国内留学生非常多。如果碰巧又是读的Management这种热门major,上课的时候简直有种回国了的即视感。不过好处就是大家普遍比较团结友爱,只要不是太自闭的人都是朋友众多,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小弟初来贵宝地。。。(跑题了啊喂!)
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我还是会想起,每个final季在图书馆并肩奋斗的夜晚,每次社团活动开心的笑容,基友小伙伴愉悦日常的互黑。
是的,这些都是我的朋友们。
有人会说了,你看你出了国还是跟中国人混你出去干嘛?
答:人各有志。事实上也尝试过和local一起做,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确实讲不到一块去。而且干嘛非要融入?融入了又怎样呢。君不见最不受待见的CBC,local当他们中国人,他们很多人又看不起留学生,所以最后只能和另外一群CBC聚在一起找存在感。
还有,就是自由。
没有人会要求你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迟到翘课什么的简直是家常便饭,只要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能保证最后的成绩,就算是一两场考试不来都不会有人管你。我上学期的统计大概就去了两节课,最后还是拿了4.0。
平心而论,UTSC课业压力不算轻松。paper,case,assignment,midterm,final...不说了懂的人都懂。但即使课业繁重,你依然有选择的自由。翘课不代表不努力(否则你凭什么4.0),它只是提供给你一种选择,让你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做你真正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每天8小时图书馆,喝酒飙车泡妹子,足不出户打游戏,不来上课去找各种实习。没有什么不被允许。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对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来说,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么?
有自由,有朋友,有梦想,去努力去疯狂去爱去迷茫去浪费人生,这TM不就是20岁的人该干的事儿吗!
总的来说,在这里呆了两年,还是很喜欢这个能让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做梦并且为之奋斗的地方。
以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6樓 發表于:2024-7-11 17:48
某匿名用户:


大家不要喷我 我只是来活跃一下气氛
怎么说呢 因为跟林志玲是校友 有的时候进卫生间会想“诶这个马桶会不会是林志玲坐过的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7樓 發表于:2024-7-11 17:48
某匿名用户:


从你入学算起,能够在七年内毕业的概率是76.8%。不是四年五年,是七年
---------------15.02.02于雪堆中补充------------
UofT主校区建校几百年来,无论是烽火连城还是飞雪连天,据说只停课过三次:
UC主楼大火
一战
二战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8樓 發表于:2024-7-11 17:49
作者:张惟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682197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多图预警)
多大是个好学校,虽然说实话本科生源还是落后同排名的学校一些,但判定一个学校的好坏大概要看一个优秀上进的学生能享受到的资源吧。课程规模都比较大,但教授都是很负责的。如果会利用各种网络资源,office hour,各种奇奇怪怪的committee、association 和union,会发现有时候像是和世界最顶端的科研成果进行谈话,总之能学到很多学科上的知识吧。
都说多大的秋天
最漂亮了,上几张这几天拍的图~







<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2048" src="https://pica.zhimg.com/50/fcc8a8ae3de1561ef810f5f680f8a610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original-token="fcc8a8ae3de1561ef810f5f680f8a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cc8a8ae3de1561ef810f5f680f8a610_r.jpg?source=1def8aca"/>
<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2048" src="https://pic1.zhimg.com/50/4c722c7d5aa7e2886ae0026d933856f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original-token="4c722c7d5aa7e2886ae0026d933856f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4c722c7d5aa7e2886ae0026d933856f7_r.jpg?source=1def8aca"/>

<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2048" src="https://picx.zhimg.com/50/ebd24a4741a7156f42581e0a81bc30af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original-token="ebd24a4741a7156f42581e0a81bc30af"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ebd24a4741a7156f42581e0a81bc30af_r.jpg?source=1def8aca"/>
<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2048" src="https://pica.zhimg.com/50/c19996fa162069e89d6b52ffccca887f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original-token="c19996fa162069e89d6b52ffccca887f"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c19996fa162069e89d6b52ffccca887f_r.jpg?source=1def8aca"/>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9樓 發表于:2024-7-11 17:49
作者:山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11473029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新生占坑。想到过会在这个问题下面答题,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自己了。
2021年9月10日
今天在Robarts三层上了大学第一节Lecture,是线上的课。和这个回答下面许多工程或是cs的同学不同,我是主文科的。
目前的体验就是...没什么体验。没有线下的开学典礼(更没有线上的),虽然为期一周的virtual orientation基本都参加了,但当我切身在多大校园中徘徊的时候,过去一周的线上活动给我带来的对于这个学校的印象荡然无存,似乎那是一件完全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大学生活到来的猝不及防——与其说是猝不及防,不如说是,它如一剂麻醉针一般缓缓注入我的体内,悄无声息且平滑得难以发觉其痕迹,让我不由得推脱也没有理由推脱。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了——我顺理成章的从高中毕业,接受了大学的offer,选了课,在八月的一个傍晚独自来到这座城市。从Pearson机场走出来,我意外的没有什么激动的情绪。或许是我已经来到这座城市太多次,习惯了它的人流,盛夏深夜Yonge上的街灯像漂浮的木瓜(什么神奇的比喻!)秋意初上的时候,我在正式开学后第二天(指今天)来到学校,St George街上铺满午后的阳光,倒是未曾见过的好看。路上满是学生,走过Knox College,光透过枝叶间的罅隙打在建筑的墙壁上,那种光影的错落感竟让我联想起了一天中的同一时刻,西四附近不知名胡同的四合院,也是这样的光和这样的影——一去沓然的初中时代。
有人说,多大很水,排名都是水,本科都是水,生源都水。有人说,这里是加拿大顶尖学府,世界排名前二十,各种行业大牛,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不论其真实程度(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的主观臆断),可当我置身处地的在这里的时候,别人所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我选择将自己人生中的一段时间放在这里,必然要做我想做的事,思考我认为重要的事情。然而当我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徜徉在校园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与这里割裂开来——我感觉不到这里是我的学校,更感觉不到我已经是大学生的事实。看着朋友圈里国内/美国/欧洲的朋友们都有线下的开学典礼和新生欢迎周,自己的“开学”似乎就是一件字面意义上的事件。通常我并不是一个在意仪式感的人,但学校还没有让我感觉到其对我的影响符合我对“大学”的理解。直到下午文学课的lecture上,教授不断的挥洒他对于现代社会和世界的看法,我前面黑体字部分的想法算是开始瓦解了。
Dr. Mount讲的一番话直击我积压已久的、对于知识的渴望,使我在对于“丝毫感觉不到自己进入了一个高等教育的知识源泉之处”产生的郁闷情绪转化为振奋。他说:“University is not a place to meet your need. It meets your desire. It's about people here to create knowledge and to see if it is true.”
"Literature is not a thing. It's an action. Literature is happening only when we read them."
所言极是。
对我而言,若是这样的话语对我或许可以产生长远的影响,使我从人生节点以一个诡异的形态交替时产生的恍惚中释放出来,那么,大学的第一节课带给我的意义,对我而言算是心满意足了。
之后再更吧。
附几张今天在学校走在路上随手拍的照片。





2021年10月5日
在考虑明年要不要转UBC。
2021年10月9日
Why is U of T so stressful…
半夜一个人在New的lounge学习,周围也有零散的其他同学,很安静,还挺舒服的。
2021年10月14日

Accurate as shit


2021年11月12日
昨晚从伦敦(指安大略省伦敦)Western朋友那里回来后,开始觉得多大不太能提供一个我想要的大学体验。晚上在图书馆学习的间歇花了十分钟交了明年转到Western的申请。
在多大内卷的这两个月,人都卷憔悴了,肉眼可见的变丑,他妈跟个博士生似的。
(博士生:你礼貌吗?)
2022年1月15日
新学期开始了,上学期如潮水般涌去。选了五门课,其中ENG140是一年的课程,在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drop掉了,到最后成绩单上剩下的四门课程,两门A-,另外两门B-的课程里,一个是著名难课G神的ECO101,一个是PSY100。其实PSY100这个成绩我有点意外,一直觉得最后拿A-问题不大。一看是Final paper给分比较低,班级平均只有65,而我刚过平均线。讲实话比较失望。一来自己一直对心理比较感兴趣,自认为学的也还可以,二来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也一直尚可。目前的分数刚好卡在心理minor的最低要求以下,申请了regrade,如果不能提高很多的话,可能要重修了,毕竟很想选心理当专业。
回顾这一学期,可以说是从头到尾措手不及。早上起床便是去图书馆学习,中午和晚上匆忙地吃个午饭,又钻回去学习,结束后回家睡觉。每天反复如此,单调至极,加之缺少在身边的朋友,实在没有什么趣味生活可言。
However,我终于也是可以去Rate my prof上打分的人了。现在再来看知乎上的人吐槽多大,吐槽有些课给分低,比如ECO101平均分只有六十多一点,因此多大很垃圾之类的。我倒不觉得如此。即使是以“考试brutal”著称的Gazzale,我也觉得没有那么糟糕。或许是因为学期开始和Gazzale在office hour聊多伦多的咖啡店的很嗨,个人情感加持的缘故。
学的东西并不难,Gazzale又很会教,考试只不过是把最基本知识裹上培根再用洋葱缠绕着蘸满咖喱汁烤一遍呈现在你面前罢了,而学生要做的只消用刀叉切开其外壳,看清楚内里的核心内容,问题便迎刃而解。再者,压分并不存在,只是本身能力有限罢了。
至少我上的ECO101从来没有curve down,倒是第二个term test在班级平均47分基础上给每个人都加了11分,非常仁慈。虽然我也不是什么学神,没有获得很高的分数,但我深深地清楚,没有更好的成绩是因为我对根本不难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熟练,而不是教授或者学校的问题。
我觉得我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大学生活。这一学期我虽然在优化学习方法这件事情上有不小的进步,但更多的是,我意识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了更好的做事。
如果说以前的我一贯坚持“他人即地狱”的想法,现在的我发觉“我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基本都与他人有关”。我开始去主动地维护和搭建和他人的关系,开始明白他人身上戳到我的雷点无法掩盖TA其他方面的优点,etc. 以前的我每天往学校图书馆跑,因为只有那样的氛围才能让我静下心来学习。
现在因为寒冬,我觉得在家学习也挺好的,不慌不忙地看一下午的宏观经济lecture,读文学课文献,做微积分的训练题目。傍晚和室友一起慢悠悠地在我们的小公寓的厨房里开着暖色灯光,做烤鸡、黄油枫糖红薯泥、青豆和司康,餐桌上的音响放着Glass Animals,落地窗外是夜色和远处静谧的安大略湖。
我慢慢觉得这样的生活也蛮好。


2022年2月16日
和关系很好的地理课TA聊关于我是继续在多大待着还是转西安(伦敦的西安)的事。TA自己是多大本硕博连读的。
TA说,你是想拥有很多朋友,但大家都卷的要死没时间一起做想做的事情,还是只有几个关系很深朋友,但可以让你的大学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呢?多大的确是很好的grad school,但undergrad could be overwhelming and feels socially isolated.
虽然我还是没有决定是否应该离开多大,但我从TA那里得到了很多他的视角的见解。总而言之:不要来多大读本科。不要来多大读本科。不要来多大读本科。


2022年3月16日
一眨眼快到这学期的期末了...连着drop了两门课,只剩下三门课了。暑假打算上两个月的暑课。想像不到竟然马上大二了...可我还想当小孩啊。
今天申了明年这个时候的墨尔本,悉尼,上海,爱丁堡和东京的交换。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自己会去哪里呢?还是说...还在多伦多熬冬天?
多伦多的冬天真的让人难受。一直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因为实在太困了...
今晚来Myhal通宵,打算累了就去7 West继续肝
或许以后的每周四routine就是7-1 Myhal, 1-4 7 West
没在Myhal通宵过的uoft学生是不完整的(doge)

2022年3月16日
整整一年前的那一天的天气,和今天的一样让人开心。那一天,我坐在学校King's College Circle前面的长椅上,用电脑接受了这所学校给我的offer。神奇地没有过多思考,只是突然觉得,就是这里了,然后按下确认键。


虽然之前的申请季的无数个日子里,我都在思考应该去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对我才是合适的。但最后我也觉得,不去选一个开始尝试,也不会真的知道答案吧。


所以,那一天的这个决定,才让我有了今天,一个夏季学期开始不久的周二。上完晚课,坐College St的路面电车,耳机里放着Chilichill,思考去超市买什么。一个拖着疲惫却又幸福的傍晚。


后悔我一年前的选择吗?很意外地,没有。很多人会说,“来多大,一定会后悔的”。我觉得,真的很取决于一个人想在大学里得到什么。将近一年以来,我对于“大学”的心态,从开学没有参与感和真实感带来的失望,到在疲于奔波无数个作业和考试之间无暇顾及做喜欢的事情的迷茫,到想逃离这个偌大地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的地方,再到现在逐渐感觉到掌控感,有了明朗的,也算不上是目标,但是做到会很开心的事情。被某人带的,生活逐渐有了规律,也多了动力。如果当时我没有选择来现在的学校,我势必不会经历现在所经历的,也不会遇到一些幸运的事情。诚然,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可能也会从相应的经历中得出同样的结论。可是,“只有当下是真实的”。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情绪的存在,它们也真实地让我在变得深刻的同时,也神奇般地变得轻松了。所以,我感谢一年前的我做出的决定,也感谢我一年以来,经历的事,遇到的人(因为,遇到了一个让我好开心的人嘿嘿)。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0樓 發表于:2024-7-11 17:49
作者:Popeye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349869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答都是UTSG的,我在UTSG和UTM都各呆了两年,说说UTM。
UTM全称University of Toronto at Mississauga. 是个规模不算大的校园。在多伦多downtown的27公里以西。开车到downtown半小时,没有直达公共交通。学校里有往返St.George campus的shuttle bus (UTM学生免费,St.George的学生6、7刀左右。
校园建在一个Mississauga路上的小树林子里。风景非常美。整体风格和UTSG迥异,没有恢宏的气势和古老的建筑,但是胜在亲近自然(校园里有鹿出没,这个UTSG没有),空间开阔不局促,而且最近这两年不断有新建筑落成,都是目前北美流行的玻璃、金属为主风格,很有现代感。

去往Erindale Hall和North Building的路。秋天很美。


冬天雪后在OPH宿舍后面小树林里拍到的鹿。经常到宿舍窗口前晃。



CCIT和图书馆之间长走廊。每天都会在这个走廊上遇见同学。

这是走廊外面。

图书馆,座位真的好有限...(图来自wiki)

2012年建成的Instructional Building。

Instructional Building内部。

最后,大家都懂的,屠宰场。
另外想说的就是UTM的就读体验。因为多大的主要faculty都在St.George的缘故, UTM的课程相对UTSG来说课程开得比较少,没有想上的课的时候只有到St.George去选。以数学系为例,UTM大三大四的数学系开的课里,除了一门偏微分方程是应用数学,其他都是很粗略的纯数学课, abstract algebra, combinatorial, complex variable, real analysis等。种类也很少。而UTSG的数学系单单是应用数学就有pde, quantum mech, relativity, asymptotic method, nonlinear optimization, financial math等等,纯数的课就更多了。UTSG集中了主要的graduate program,因此师资比UTM强很多,相对而言,课程的难度UTSG的略高,更不容易拿到高GPA。
另一方面,UTM的入学门槛比UTSG还是低了不少(虽然UTSG已经被楼上各种回答黑成最容易上的北美名校),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学校对学生的辅导还是比UTSG稍多,比如UTM几乎所有数学课都是有TA带tutorial的,这就保证了强制性的课后巩固温习时间。还有一些低年级的大型课,有很多学生的peer facilitated study group。在UTSG数学系,往往一个大课,人数众多,老师大牛,上完走人,不会的问题请去老师office hour, 要是学生有课或者有事错过了,对不起,下次请早。UTM每周一次的tutorial保证学生能有向TA问问题的机会,即使不问问题,上完课后一周内抽一个小时强制性温习,也比上完课把笔记丢在一边,做作业时才翻出来效果更好(UTSG学渣模式)。
另外UTM小型的校园规模降低了student/prof ratio,老师和学生接触机会比UTSG到大三还是100多人的课多很多,要推荐信更方便(虽然UTM大牛老师不多。。。)同学更相熟,学得更愉快。抄作业更方便(学渣)。
在UTM度过的两年非常开心,以致于之后在UTSG的两年时常怀念,不过UTSG出门左拐Koreantown和Chinatown,右拐Bloor和Yonge,吃喝玩乐一条龙,这点赢大了。反观UTM,富人区的小树林子里什么好吃的也没有。第一年没有车的时候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Dundas和Hurontario交叉路口对面的地下黑暗料理韩国大妈猪骨汤。每次去一趟多伦多,就和乡下农民周末赶集进城逛庙会一样兴奋。总的来讲,UTM更有在北美大学求学的感觉,而UTSG更中国大学...
————————————漂在美帝的UT毕业生含泪怀念母校(主要是母校的吃)。在美国饿的时候常常想来一盒Robarts外红餐车的滑蛋虾仁,或者白餐车的干炒牛河。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1樓 發表于:2024-7-11 17:50
作者:硕士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17193950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UT Austin CS MS项目2016 fall这一届的学生,已经从UT毕业了,但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后悔当时选了UT(没选UCSD)。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下我们项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ut的cs系比较小,但受到的待遇真的很不错。
首先,所有的master都可以在系里有自己的desk。其次,系里的秘书回复邮件的速度真的很值得夸,每次我发完邮件都是当天收到回信,而且回信内容一点也不敷衍,很有针对性,解答也很具体。我有时候有急事找她会直接去office,每次她都会先放下手头的事立马来帮我。第三,这边TA的需求量还挺大的,当上TA的话,不仅能减免学费到两千刀,每个月还会发2000刀的工资。即便你没当成ta, ut的学费也不算高,一学期花不到一万刀,来ut读cs性价比真的挺高的。

我们项目会提供两个选项:研究型or授课型,一般会在第二年让你自己选择。(两种都可以申请做TA)顺便我想说,ut cs master很支持转专业。

至于申请难度,我看往年录取率大概在6%,可能因为招的人比较少,所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我讲一下申请注意事项,按照UT CS惯常的申请程序,需要先在UT的网站上申请并拿到UTEID(拿uteid有时间限制,要在十一月底之前), 然后再专门申请cs。

就业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三样: career fair + 内推 + 海投。
UT的CF感觉还挺靠谱的,我第一年在career fair找到了一个小公司实习,第二年在拿到了M和indeed的on-campus interview.

我们phd+ms 一共有11个中国人,讲一下我认识四个master的去向(包括我),分别是Microsoft, Amazon, Google, Pinterest, Tusimple各一。概括起来的话,我们16届的master基本都找到了工作,或者拿到了return offer,大都去了flag和hot startup。

当然,本届同学能去这些公司并不意味着来ut就等于你一定能去这些地方,只是做个参考。找工这件事吧,具体还是取决于你的经历和实力,就看你努不努力了。我只能说以往UT的就业还是蛮可观的。
另外提个建议,如果想来找工作的话,来之前的暑假就不要想着玩了。一定要记得认真刷题,口语也不能落下,还要练习解释逻辑的能力。因为这边fall季的career fair开得很早,一般在开学之后两三周,所以你要是来之前没准备就game over了。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边的个人体验。
学习方面,我是出身,来这边之后感觉压力还行,但不可否认,有些课的workload是真挺重的。
UT是master和phd一起上课,感觉课程整体比较偏科研,有些课会要求读很多论文,一周3-4篇的样子,还要写1-2篇review,还挺累人的,估计新人刚来的时候会比较难熬。因为我们课堂上自由讨论比较多,所以需要自己多做功课,不然没话说会很尴尬,这其实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大家下去认真对读paper。 但由于大家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像我这种比较菜的有时候就很难听懂。
另外有50%的课会有project, 我个人觉得做project还挺有意义的,至少能提高码工。
至于具体的要分类讨论,比较轻的是 7-8h/week,比较重的就是13-14 h/week。这个时间只够完成最起码的要求,要是想把project做得漂亮一点,那就要额外花更多时间了。感觉适应了之后还是比较容易拿a的。

我因为重心放在找工作上了,所以没咋联系教授,只有当TA的时候会和那门课的有联系。不过感觉这边做研究的机会还蛮多的,想搞科研的同学就要眼疾手快抓住机会了。
生活方面,我因为之前有过半年加州交换经历,所以来这边基本没经历什么适应期,这边物价也不贵,我还挺满意的。想吐槽的点就是austin夏天温度真是太高了,我本来觉得之前在香港读了四年已经很耐热了,但依旧觉得有点难熬,不能接受这一点的就要慎选了。
语言方面,我英语还可以, 来之前托福考了111,读研期间英语用得比较多,自然而然就有了提升。我平时虽然会跟外国同学交流,但是没去过他们的party。至于给新人的建议,我想说一点:大家跟外国人见面的时候记得打招呼,这属于最起码的礼仪,感觉中国人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2樓 發表于:2024-7-11 17:50
作者:小Ja在英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4774864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至2020年,我在多伦多生活了五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想要通过文字形式记录一下这段经历,也希望给即将来到多伦多大学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吧。
在汉密尔顿高三结束后的暑假,很幸运地等到了多伦多大学的Offer,准备搬去新的城市开始我的大学生活。

多大正门
9月入学后,要快速适应一切新的环境和变化。一切都是新的挑战,面对陌生的城市和许许多多陌生的面孔,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1、住宿
刚步入校园当时就是要安顿住的地方,受英国大学制度影响,多伦多大学是北美少数执行独立学院制的学府。在多伦多设立的七大College中,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历史、特色和资源。每个学院除了提供学生的饮食住宿,教学功能及设置奖学金等也不同。
第一年的Freshman可以申请所在学院的宿舍,在申请前需要填写期望的宿舍学院志愿排名,可以根据官网介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学院。我的第一志愿是University College,也是最老的college之一,很幸运被分配到当时比较新的Morrison Hall。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University College:
历史:
University College是多大最古老的College,多大的照片里经常出现的大草坪旁的哥特式建筑就是University College的楼。1890年发生过火灾,现被修复过,至今还有一些“闹鬼”的传言发生在这栋历史悠久的楼中。

University College
位置:
学校中心,无论去哪边上课都比较方便,优点就是离学校教学楼很近,离校外有点距离。地理位置是最棒的。离学校的一个图书馆,Roberts Library 和 Gerstein Library,很近,走路不到五分钟。离大部分教学楼也是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对于每天勤勤恳恳上课的同学来说非常便利。

Morrison Hall
伙食:
只要入住University的宿舍,Meal plan就是强制的。宿舍实行包餐制,就是包括宿舍的一日三餐费用和住宿费。摸着良心说,也就早餐还不错,宿舍的饭可以说是黑暗料理,当时很多人经常去别的学院食堂(New College)蹭饭。宿舍里的餐食以冷餐为主,早餐会有培根土豆芝士鸡蛋,午餐一般是当日的special菜,午餐和晚餐都有burger bar,可以点汉堡薯条。还有其他一些水果、酸奶和饮品,以及零食。只能说一年根本用不完饭卡里的额度,但可以去宿舍里的“小卖部”刷饭卡消费。

宿舍房间格局
活动:每个学院有不同的新生欢迎活动,大家可以去参加。刚搬进宿舍的时候,会有很多学长学姐帮你拿行李,并且有小小的欢迎仪式——大家喊着“OPEN THE DOOR”期待你用钥匙打开宿舍门的那一刻。后面学院里每年还有宿舍奖的竞选,我还得到了一个最佳宿舍三等奖 。住在学校宿舍,每逢一些重大节日,会有一些小礼品放在门口或者贴在门上,也有相应的学院活动可以参加。比如说,在万圣节会发很多糖果和小南瓜,还有万圣夜party。
2. 学习环境
之所以选择来加拿大留学,是看重加拿大的高等教育质量。与美国不同,加拿大除有少量私立大学外,绝大多数大学都是公立的。因为加拿大的教育大权是归各省政府管辖的。所以各省都对教育的投入很大,整体的教育水平差别不大。加拿大公立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全社会都参与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大学所需费用除了政府会提供一部分,也靠社会募捐和学费来支持。这也使得大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能结合市场经济需求来调整和设置。
加拿大大部分大学都是宽进难出,有数据显示,57%的加拿大人有本科及以上学历,63%的加拿大女性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这两个数据在世界上都是处于顶尖位,进一步证实了加拿大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来到多大,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在学习方面没有任何人的督促、检查和约束了,一切都靠自觉。几乎没有课堂出勤的考核,但几乎每节课都是满的。下课后图书馆也是人山人海,每每到了考试期间还要抢座。因为多大的淘汰率很高,可谓“宽进严出”,想要顺利毕业还是很难的。
学校里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图书馆,在这里说几个我比较喜欢的图书馆吧。
1、Robarts Library
也是多伦多大学最大的图书馆,拥有14层楼、450万本藏书,1973年建立以来,就没有进行过大型的改变,目前好像正在扩建工程。最爱去的就是五层以上的东亚历史研究,那里环境好人也少,是个不错的学习地方。图书馆里有food court,提供一些简单的餐食。还有星巴克,遇到人多的时候经常排长队。

2、Gerstein Library
是多大最有名的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science library,也是我最常去的图书馆。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房间可供大家学习,每个桌子上还有台灯和充电插头。图书馆内还有很多打印机和复印机,有需要的话可以用学生卡进行打印和复印。

3、Kelly Library
Kelly library比较靠近大部分同学在外面租房的位置,大部分住的condo都在bay, yonge这几条街上,所以去RB路会有点远。Kelly Library有大型电脑室,需要使用电脑的同学可以去,就是冬天的时候开的暖气太热了。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有关多伦多大学UTSG主校区的学院和图书馆,接下来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热门教学楼和餐厅~
首先介绍一下,多伦多大学的三个校区:
一个是圣乔治校区(St. George campus),面积0.55平方公里,称为主校。另两个是士嘉宝分校(Scarborough campus)和密西沙加分校(Mississauga campus),面积各为0.21和0.84平方公里,分别位于多伦多大学的东、西各距圣乔治学院33公里。所以,三个校区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如果你被哪个校区录取,就会主要在这个校区上课和完成学业任务。
由于每个校区都非常大,如果连续两节课在不同的教学楼进行,甚至需要跨越大半个校园,冲去另一个教学楼赶下一节课,所以提前知道上课教学楼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清楚多伦多大学每个教学楼的具体地址和图片的话,同学们可以去官网看一下map:University of Toronto,或者下载一个多伦多大学官方地图APP,方便查找。

U fo T 官网地图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多大主校区的热门教学楼和餐厅设施吧!
1、Bahen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A楼,看名字就知道,在这里进行的都是一些IT和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每天进进出出人流量非常大,楼内也有很多教室和可以自习的地方。以前大三大四的时候除了上tutorial,经常在BA的椅子区域待一天自习,楼内有简单的冷餐小食堂,卖一些沙拉、寿司和burrito,但离唐人街也比较近,大概走路十分钟就可以饱餐一顿。

2、Mechanical Engineering Building
在King Circle的机械工程教学楼,承载了多少人的痛苦呢!除了机械工程系的一些系统设施教室和实验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系的课程也在这栋楼里进行。这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教室和博士工位,也是夏天冷气开得很足的教室,上暑期课程时可能需要穿外套进教室。

3、Sidney Smith Hall
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应该再熟悉不过的SS教学楼,也同样在St.George街道上,也是我大一待过一年上MAT137的教学楼。St. George一路上的餐车,中餐,中东餐,西式速食,奶茶。一到下课时间,都得排队,有的甚至得等上20分钟才可以拿到餐点,有些餐车提供电话提前订餐服务,可以提前给他们打电话预定餐点,下课以后直接过去取就可以免去排队的时间啦。SS旁边就是Robarts Library,吃完饭就去图书馆自习,简直吃饭学习一条龙。


SS门口的中餐餐车
4、Medical Science Building
大名鼎鼎医疗科学的MS教学楼,里面有很多高端的医疗实验室和器材。除了医学专业的课程外,有一些大教室提供给商科、经济系的同学们上课。教学楼内设有加拿大国民咖啡Tim Hortons,很多同学上课前买咖啡都去MS楼,人多的时候排队的人也不少。

U of T 科研设施
多伦多大学拥有一部世界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及几十台其他大、中型计算机,数百个终端。除大学计算机中心以外,许多学院都有自己的计算机中心。这些计算机可与多伦多、加拿大或北美的其他分类系统共享数据、信息资料和软件等。
U of T 教学设施
大学有一个视听教学中心,专为教学、科研提供包括人员、设备租借,会场视听装置布置,设备包括运输,胶卷,磁带等视听材料制作和复制,视听设备使用培训等提供服务。
多大拥有藏书1900余万册的北美第四大,加拿大最大的学术图书馆系统。有关多伦多大学的图书馆介绍,感兴趣的同学详见上篇文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院、图书馆介绍篇。
U of T 生活设施
多大校园生活设施齐备,有学生社会宿舍十余栋,可供近7000学生住宿。有各种餐厅、咖啡厅及酒吧几十间,并开设了邮局、书店、剧院、体育中心、音乐演奏厅和戏剧表演中心等。多大的各类餐厅种类丰富,有sushi,ramen, burritos, pizza, burgers, pita, tacos, salad, shawarma....例如SS,RB, bookstore,BA等教学楼里都设有retail或者星巴克,timhortons,secondcup,可以买到咖啡饮料小零食。其他教学楼步行5min内也可以到达这些主教学楼就可以买到。

并且,学弟学妹们有福啦!
多伦多大学建设及翻新了校内最大图书馆Robarts Library和教学楼,整个校园环境也优化了。主校区还新建了一个校园活动核心地带,它将使校园变得更加绿色、更适合步行且更方便,这要归功于多伦多大学历史上最宏大的“开放校园”项目:Landmark。

图片来自U of T官网
首先,新的建设项目让多大校园变得更加绿色环保!与Landmark项目相关的一个关键设施——374个地热钻孔已于7月完成。这些钻孔从地下停车场下方约240米处开始,将 用于储存夏季机械系统产生的余热,供冬季使用。
完成后,它 将帮助多伦多大学每年减少约30,000吨的温室气体——这是大学低碳行动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
同时,校园环境也改善了!在King’s College Circle以北, 学生可以通过新铺设的花岗岩走道,从Sir Daniel Wilson 公寓一直走到 Hoskin Avenue,再到Tower Road。 而且,翻新的Robarts图书馆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校园内的美景。边学习边欣赏校园风景,简直美滋滋~


毕业多年,最怀念的就是在校园里匆忙找教室赶下节课,在RB排队买咖啡,在MS拿到一盒一盒的timbits,在St.George换现金买中国餐车,又或者是在教室帮朋友占座的日子。
跨越大半个校园前往下一个教室,总是焦急又匆忙。校园里的各处教学楼和餐厅,充满了留学时期的点滴回忆。
关于我的多伦多留学之旅,未完待续ing……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3樓 發表于:2024-7-11 17:51
作者:stephen j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17353468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06-23更新】更新完了五年的经历,正好在今天迎来了毕业典礼。谁能想到申请大学和新生周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之前天天压力爆表的日子也早已都是过往风云,而当年羡慕的工程皮夹克也早已是如今日常出门会条件反射般拿起的外套,iron ring也已经戴在了自己的小手指上。
不论是申请大学时报考工程专业,最终offer在麦吉尔和多大之间的纠结,还是大一Track One结束时自己选择细分专业,每一个时刻我做出的选择都是我当时认为最正确的选择。现在回头看这五年,我觉得多大ECE的经历是值得的,也是我认为对自己最佳的发展路线。
我承认滑铁卢的coop确实实力强劲很多并且也给学生更多更好的机会,也承认在培养程序员方面多大CS是更好的选择。但这些选择都不是我之前那些抉择时刻会了解并且考虑的,那时的我对CS方面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想过要学这个方面。与此同时,多大ECE的培养方案后期自由程度让我有机会去学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在更多领域都去有所了解,包括其他专业和学科。而对于从事软件方面,多大的平台和ECE的培养方案我认为也是够格的。
大一Track One的设置也确实让我对各专业有了了解,也给了我很大的选择余地,不需要太早地去考虑自己的具体专业方向。Track One Best One,即使大一过去多年,遇到Track One的同学也还是会不自觉地说出这句话。
五年来住过宿舍也通勤过,睡过24小时机房也半夜往返过学校。抢过很多次第一排也翘过不少课,连续八小时上课没吃饭过也在tutorial当众吃过小龙虾。拿过A+也拿过C+,主导过project也躺平等carry过。开局烂逆风翻盘过也开局好结局爆炸过,跟风过热门课也独享过冷门课。SF地下一楼买过不知道多少维他柠檬茶和印度咖喱鸡,WB对面的得装麻辣烫也没少去过。考完试做完project和朋友庆祝了多少顿火锅烧烤,在机房肝lab也叫过不少外卖。不过五年当然也有些事情没做过感到遗憾过,没有在周五去SF地下一层的SUDS喝过啤酒,没有去过ECE dinner dance和8ball(不过cannon ball还是去过)。图书馆Robarts和Gerstein只去过寥寥几次大多数时间都在SF Library和机房里,其他图书馆也都没去过。AC和Hart House的泳池一次没有去过,fieldhouse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认识人的范围也比较局限,不在自己专业的朋友上完一起的课和搬离宿舍后联系也几乎断掉。也许这其中也有最后一年不是线下的原因,很多事情也都因此失去了机会。但即便如此,这五年依然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想到搬出chestnut那天自己的朋友圈写道也许几年后我们早已忘记过去一年学了什么,但在cn半夜约泡面一起怼作业的时光,永远都记得。对于五年完整的本科学业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有多大2T0+PEY和2T1的朋友们,恭喜毕业!


【2021-05-12更新】这两天刚出完了所有的成绩,只等六月的毕业典礼了(虽然是virtual)。经历了八个月电脑前的大四,也算是终于熬出来了hhhh。在七月开始搬砖之前,正好可以好好休息调整一下状态,也正好可以把这个回答更新完。接下来一个半月会不定期更新完毕。
答主背景:ECE+T1 2T0+PEY(大一时在General (Track One Undecleared) Engineering,结束后转入ECE,大三结束后参加了16个月PEY Coop), with Minor in Engineering Business & Minor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入学前:加拿大萨省高中完整四年,申请大学时只想着一定读工程,当时的自己想着希望今后能去造点啥大东西(楼房,飞机,汽车……),但是具体什么工程没有非常特定的想法,基本上就是Civil或ECE或Mechanical,如果可以有general选项最好。然后当年也没什么CS方向的想法。当时申请了五所大学的八个Program:UofT General (Track One Undecleared) Engineering,McGill General Engineering,UofT Rotman Commerce,McGill Management,Waterloo Civil Engineering,Waterloo 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McMaster Engineering I,和Western Engineering I,一共拿到了七个录取。没中的是RC,因为当年作为105D最多只能拿一个多大的offer,如果第一志愿admit了后续志愿就不再审理了,我的第一志愿正好就是track one,所以RC的状态就永远停在了application received。最终在多大和McGill两所大学的General Engineering Offer中还是选择了来多大。
大一大二全学校支配,没有选课这一说。大三开始ECE是全工程选课自由度最高的专业了,除了工程经济ECE472(可以选什么时候上)和毕业设计Capstone,所有的课其实都算是elective。相比之下据说Civil Engineering到了大三才只能选一门选修课其他依然是学校安排的必修专业课……

总课表(来自Magellan,ECE自己开发的系统,取代其他专业通常使用的Degree Explorer)
大一上:初来乍到,开局顺利
2016年感觉离自己比较久远了已经……高中刚毕业的自己真的是全身活力,依然还记得开学前的Frosh Week,戴着工程帽穿着黄T桖,把脸和手臂染紫的自己(还是比较拒绝全身跳大染缸hhh),跟着大部队在Yonge上炸街并且在市政广场的水池打水仗(当时玩疯了,不过当晚回宿舍就感冒了,这种下水活动作为华人还是得权衡一下身体)。后几年的这个时刻经过downtown时看到新生活动都感觉真的,年轻真好hhhh。大一的学业和后来比较,真的算最轻松的了,熬夜虽然也没少熬,但也还是有不少开心娱乐的时候的(不过没有去过REBEL也没有蹦过迪,到现在也依然没有过hhhh)。这一年住在Chestnut,虽然说是工程大本营,我特地选了没有任何主题的楼层(其他楼层有工程专属,男生专属,强调安静,New College专属等等),也因此不同专业和背景的朋友都认识了不少。宿舍的生活也挺精彩的,还有chestnut的自助餐真的非常棒。当时确实中间也吃腻过一段时间,但现在想想无比怀念。
课业上第一次接触大学课程,进度和深度确实比高中是飞跃,而且考试比重大,期中期末加起来都占到了80%上下,不过总体感觉其实并没有宣传那么恐怖,高中时学了IB物理和数学SL,专业课都觉得还行不难对付。不过ESP(APS111)是真的玄学课,随机分配队友,各种report加持,TA打分标准也不统一……还有就是这门课也是大一熬夜主要来源。大一上的成绩个人还是挺满意,虽说不算顶尖没有3.8+的一个水准,但也还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成绩开端。

大一上的课表,五门主课和一门seminar,全部学校安排
大一下:难度起步,稳步前进
相比上学期,下学期的一切都变难了,专业课难度上升不少,玄学课ESP的继任者APS112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我记得MAT187的Term Test 1,是我来加拿大后数学最受挫败的时刻,对着题目完全无法下手,最后靠着group part大佬才拿了60%(考前苦练integration technique,然而考的答题全是应用,首先你得可以列出integral不然谈何计算),不过好在后来两场考试都考得还行再加上curve所以最后还是拿到了A。此外这学期开始学编程了,APS105,每周都有lab,难度也在快速递进,但是我发现我还挺喜欢写这些lab的过程的,而且不论是开始的简单计算器,还是后来的翻转棋AI,当你的程序运行时,真的有很强的成就感。MIE100觉得挺狗的,东西动起来真的一切都复杂多了。一直宣称大一难课的ECE110反而感觉还好,尤其后面的电路部分感觉很直接。ESP反正还是一如既往,各种玄学。这学期虽然说总体难度确实高了,但是成绩和上学期基本一样,总体走势还是不错的。
大一下的结束也代表了Track One的结束,是时候决定进什么专业了。因为可以Core 8中任选,所以考虑的更多的是自身兴趣。上大学之前我只知道我会在Civil,ECE和Mech中选择,不过经过这一年我明确知道了我会选择ECE。不仅因为自己在ECE110和APS105都感觉不错成绩也可以,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如今什么领域真的都有ECE的影子。比如说想造汽车,想想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的发展,想造飞机,现在飞机的航电系统也是发展得越来越厉害,生物医药方面现在的相关仪器和设备也有ECE的参与研发。而且ECE本身领域也很广,多大的ECE设置也允许各个细分领域都能接触到。

大一下的课表,五门主课和一门seminar,全部学校安排
大二上:专业开端,压力加码
从大二开始每个专业就都进入自己的专属课程,给工程整体打基础也变成专门给自己专业的特定知识打基础了。EE和CE的大二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依然没有支配课表的权利。课程内容上,所有ECE的领域全部都有涵盖到:软件,硬件,信号系统,线性与电子电路,电磁,外加更进阶的数学,不论今后自己的发展兴趣方向是啥,这一年这些课程一门也不能少,而且之后高年级的所谓多大ECE六大领域全部都是建立在这些课程上的。而从课时上来看,ECE大二的课时已经几乎和EngSci一样了,每周课时有31-34小时。
其实大二的上半学期还是比较OK的,并没有什么像大一ESP那样会有持续不断的communication tasks。如果说大一的难度是100%,大二上我感觉最多也就是110%的样子。大二上最主要的难度来源是ECE241,硬件课,Verilog大法好。一开始从布尔代数和AND OR NOT gate教起,非常基础,然而之后难度是真的指数级增长了,当教授开始把一堆flip-flop和各种不同的clock还有ALU结合在一起时,我的内心是真的崩溃的,到后面SDRAM cell和CMOS更是直接放弃。除此以外Verilog也是不堪回首,和软件语言逻辑很不一样,debug没有板子的话要么直接抓瞎,要么看Simulation Wave然后想办法找到一千多万microsecond时发生的不对劲的地方……开学时信誓旦旦以后一定要软硬件一起全方位发展,学完后只想说硬件再见,不会再碰Verilog了。其他课程基本都是大一建立的基础的延续,MAT291 Calculus III算是较难的,本身虽然只是多元和矢量微积分,相比大一数学更强调空间感,主要后期根据ECE的需求有开始介绍电磁的Vector Calculus应用给下学期ECE221做准备,因此啃教授的额外笔记有点头铁。MAT290主要学ODE和Complex Analysis,知识面广而不深,但是对后续学业非常实用,最大的感受:拉普拉斯变换yyds!ECE212,大一ECE110电路部分的延续,依然还是线性电路的范畴,至少在当时感觉是大二最简单的课了(前提是大一电路学得还可以),不过听说后来可能有增加难度以便更好准备下学期的ECE231。ECE244则是学习C++,更加侧重OOP面向对象编程的知识,编程这种东西多学永远没有坏处。
进入大二后感觉明显大家的课外活动和娱乐相比大一都少了不少,压力的增加是清晰可见的,平时下课基本上时间都泡在ECF或者SF Library了(大二上还没进ECE UG Lab)。成绩上因为难度和压力的增大也还是影响了一点,不过还是苟住了honours线。大二的寒假痛痛快快地去蓝山滑了雪泡了温泉,尽力地释放一个学期下来的疲惫和压力,殊不知真正的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

大二上的课表,五门主课和一门seminar,全部学校安排
大二下:地狱时刻,超级翻车
之前说过如果大一的难度和压力是100%,我认为大二上是110%的水平。而大二下的话……我感觉说200%+都不过分……首当其冲的就是大魔王ECE297,一个学期三个人一组用C++写出一个谷歌地图,需要同时兼顾地图绘制,应用功能,还有算法(最短距离导航和加强版TSP,加强版TSP是采用全班排名来评分,榜单前面的人真的各种神仙打架,太牛了),此外还要像大一ESP那样写报告做presentation还有每周汇报进度,大二下学期可以说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搞这门课了。不过这个project确实是大家第一次接触大型软件项目的机会,并且毫不意外地成为了日后找实习的必备谈资hhhhhh
虽然ECE297很费时费精力,然而这个学期依然还有另外四门课。而且这四门课的难度都不低,每门单独拎出来都很刚。ECE216,玩不完的傅里叶级数和变换,信号和系统的本质还是数学。一开始很直接,后面喵喵喵?这门课不幸学炸了,不过主要是自己的问题。不仅一道practice problem也没做,还翘了所有的tutorial,因为297实在太忙然后tutorial也没有算分的东西,然而最后的分数明确表示出来混还是要还的。ECE221,大一ECE110的电磁部分再学一遍,不过这回是用Vector Calculus,直接从数学角度分析,上学期Calculus III特地额外准备的部分就是为了这里。可能是因为课程设置的问题,我们这一届的221感觉不是很难,至少不像前后几届那样直呼劝退,虽然最后的average和往年并没啥区别而且也搞了curve。ECE231电子电路,彻底颠覆了我对电路的看法和理解。当事物不再线性时,一切都变得恐怖了很多。之前只搞电阻电容电感,还有理想的运算放大器,然而这门课就是各种分析非理想状态,外加二极管MOSFET和BJT,以及用这些元件再去做amplifier,着实把自己整吐了,这玩意儿比硬件还恶心。所以说什么芯片,硬件,集成电路这些东西真的和自己无缘,虽然说国家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是这玩意儿是真的不好学,连入门基础课都是如此……最后231听说是curve了10分后才有C的course average,是我在多大见过的最低的平均分。在工程系也应该见不到平均分比这门更低的课了。ECE243,又一门硬件课,不过写的是Assembly,反正比写Verilog好。侧重点更偏向subroutine,interrupt,还有CPU,cache和pipeline这些,是对于软件方面更加重要的硬件知识,也是日后学OS的必要准备,还有很多软件面试也会考核的东西。我们这一届是最后一届学NIOS II Assembly的,从下一届开始这门课换了教授也做了大改,Assembly改用了ARM架构版本,而且更强调C和Assembly的联系,表示挺羡慕的。
压力如此繁重的大二下学期,在此翻车的朋友非常的多,包括我本人。我大二下的GPA比大二上低了0.8,cGPA直接带下去了0.22,成绩和信心都大伤元气。与此同时,这个学期也是诸多ECE学子,尤其是我们这些大二才进入ECE的同学,都产生早知道还不如去学CS的想法最强烈的时刻。毕竟以后如果是做码农的话,明白BJT的Saturation Mode和Maxwell's Equation对我有何用,而且CS对于软件方面的学习也更专注深入和全面系统。
我自己确实被这些课折磨时,确实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仔细想想,在入学前自己也对CS没啥认知。如果回到当年申请大学时,我也不像会做出报CS专业的样子。走目前的选择也是自己经过大一体验才决定的,现在在ECE也依然可以带我进入软件行业,而既然已经选择了ECE,索性应该更去发掘一下自己感兴趣的,ECE相比CS自己更特有的地方。

大二下的课表,五门主课,全部学校安排
大二大三之间的暑假:
大一的暑假啥都不干没有问题,但是大二大三之间的暑假是一定要做点事的,不论是research还是暑期实习。我大二一开始就报了学校的eSIP,然而相比PEY来说eSIP的机会真的是太少太少了,而且所有eSIP的职位因为正好都是四个月,所以也意味着会和滑铁卢coop的同学直接竞争,而他们也通常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论coop方面,滑铁卢是真的不得不服。最终一共也只拿过两个面试然后面完后就没有然后了……不过另外一方面,大二的学业经历让我在安排暑期这方面并不是很用心,也没有去找教授问research机会啥的。
大二下给自己排高年级课程安排时正好排出了engineering business minor,而minor所要求的三门JRE也正好是工程在暑期开设的为数不多的选修课。找实习和research未果于是决定在五六月份修掉JRE300和JRE420。本来以为两门商科课可以把GPA提高一下试试,然而真学了才发现想多了……RC的同学天天面对会计金融的知识,写市场营销的case还要搞管理和organizational behavior啥的也是辛苦了。不过因为JRE300有幸使用了Rotman的楼的finance lab,明亮整洁的布局还有若干显示着股票指数变化的大屏墙与ECE在SF和GB的UG lab形成了鲜明对比hhhhh。最终这两门课学完后cGPA没有任何变化,不过后期也早就想了只要不脱后腿就好。
上课的同时也没忘继续看有没有其他暑假工作的机会,最终通过学校的CLN portal找到了一个七八月为期八周的summer job,给一个多伦多本地的华人奥校优化网站还有当讲师(不过最终讲师的工作没有干)。虽然说这个工作地点比较神奇无人知晓,但是好歹也是专业相关。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新功能和页面优化,借此机会也接触到了php,HTML,SQL和git这些工具。我本来觉得这个经历稍显野鸡,但后来在我大三PEY工作面试的时候,几乎所有面试官都主动问我这段工作经历的细节。所以真的大二暑假只要有实习/工作/research经历,不论啥样都是ok的。


大三上:努力求职,学业低迷
熬过大二又经历了一个忙碌的夏天后,抱着高年级能轻松些的想法开始了大三。现在看来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首先这取决于选课,选课选得好分分钟大二水平(我这个课表的课时也有31小时,和大二持平),不过经历了大学两年尤其是大二之后,也已经处于一个比较适应这种节奏的状态了,课程拿分的难度也确实总体比低年级低一些。但是与此同时,大三找PEY和大四找工作还有申研都会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个就要因人而异了。
大三上其实大多数人的课差别并不是很大,像之前说过ECE302和ECE345都是在同一时间全员必修的存在,剩下有不少热门课像ECE311,344,361之类的也都只是大家安排在不同学期而已。ECE302就是概率应用,前期高中难度,后期上各种积分和模型后还是可以绕晕大家,不过总体难度就那样但非常重要,除了满足Area 4或者7的需求以外,不少其他专业课也都有要求先修或者并修。ECE311讲的是Control Systems的入门,比较对应机器人或者国内说的自动化这一类方向,本质上全是围绕着Laplace Transform展开的数学运算,还有各种Nyquist Plot和Lead-Lag Controller啥的,有一定套路性。因为同时作为Kernel还有Robotics Minor的要求课程,绝对难度也不高,因此学的人也非常多,但这门课拿分相对反而不算容易,平均分一直是较低的存在,这点比较有意思。ECE320电磁场与波,我这学期最硬核的课,学这个是因为221学得相对还行外加凑kernel同时还能把CEAB NS点凑齐(当然也有朋友安利)。知识点巨多计算量很大(还都是复数运算为主),各种传输线Maxwell方程还有waveguide的研究,脑子真不够用。现在我对这门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史密斯图,黑魔法一般的存在。不过教授人特别好讲课也很清晰,我大四时也有幸在他指导下做了Capstone,这个就是后话了。ECE345算法与数据结构,也是一个全员必修课的存在。这门课基于著名的CLRS课本,从Big-O到NP完全问题都有讨论,包括各种排序问题,红黑树,最短路径等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比起修课本身,这门课更重要的意义是作为PEY软件面试重要准备来源。ECE361,ECE高年级专业课第一文科课,各种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方法,什么应用层传输层,TCP三次握手,MAC和IP地址,ARP等等等等,要背的东西特别多,反正上下来不轻松。但是如果想作为CE毕业又不想学硬件的话那也只能学这个了,而且网络方面的知识也确实很重要,这门课的lab也有接触socket programming和wireshark分析这些重要技巧。
其实这个学期比起课本身,更重要的是找PEY。PEY上ECE相关工作的post还是非常多的,从各个downtown的start up,到Markham的各大大厂,甚至还有几个欧洲和硅谷的工作机会。前前后后我也投了五六十份吧,一共也参加了差不多10场面试,最后非常幸运在12月初期末考前同时拿到了三个offer,正好中间有我想去的公司和感兴趣的职位,就这样我的PEY求职之旅在第一个学期就顺利完结了。不过因为拿完offer后太过开心,final没好好复习,结果五门全炸。虽然最终GPA比大二下还是高了不少,但比起大二上还是差了些,而且相对而言大家的成绩也都上升了。不过管他呢,工作定下了就别想那么多了!
关于PEY面试插一个题外话,我发现其实面试还是很迷的一个存在,不同面试官的要求即使来自同一公司也可以天差地别。我经历过只让我用pseudocode写一个简单排序,也有追着我问interrupt和pipeline(软件面试)再要求C语言的string函数的规范写法,也有各种数据结构和递归结合的骚操作等等。然而很多时候你的表现和最终结果常常相反,很愉快的面试没有回音,觉得面砸了结果拿offer也都发生数次。所以相比考试,对于面试真的充分准备虽然必要,但是状态要放松,谈吐也能常常因此更加自信。不过有一点,所有的面试官都会仔细询问简历上的项目和工作经历并且扣细节,不论这个经历自己感觉多烂还是很牛。所以一方面自己的过往经历一定要熟悉,但是另一方面真不要觉得自己做的可能不值得提起,既然做了就写在简历上,有经历一定胜过无经历不论实际怎么样,这常常是拿到面试的关键。

大三上的课表,选了ECE302,ECE311,ECE320,ECE345,ECE361
大三下:摆平心态,状态回升
在过去的整个2018年自己的状态都不是很好,一方面成绩达到了低谷,大三上一直想着彻底翻盘实际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整年也没有过一个系统地休整过,全年最远只去过大瀑布。不过好在2018年结束前就成功锁定了PEY的工作,也算是阴霾过后终于又见到了些光明。这个学期相对来说我就决定不再紧盯着成绩,放松心态开心就好,学成啥样就啥样哈哈。而且讲真我也早已开始憧憬PEY后的日子了~
这个学期只选了三门专业课,总体压力也确实感觉小了一点,即使刚开始一共有六门课,课时也依然少于上学期五门课。首先是CSC343数据库入门,虽然是CS的课但是也可以作为我们的Area 6 Depth。前期写query要多练,后期什么FD,BCNF,3NF和ER图的完全可以看YouTube学会(当时的教授讲得是真不咋地,完全听不进去)。作业还算中规中矩,期中考遇上大雪极其难得停课只好推迟,结果不幸被重新安排到了reading week前的周五早上八点进行,大大影响了大家的发挥(平均62)进而连累到了最后总分(本来都说是门水课),还好最终还有个A-。这门课虽然说难度确实不高,但是我感觉对于ECE没那么值得去学,因为数据库SQL这些其实完全可以自学,还有就是如果在CS选课的话,有好多比343更值得去学的好课可以选择,尤其是在只能最多学三门CSC的情况下。当然如果没想那么多,那上这个也没问题。ECE316通信系统,什么AM,FM,PM,PCM,ISI和其他各种模电和数字通信的入门概念,本质上大量围绕傅里叶级数和变换。虽然当年被ECE216虐惨,但因为也想了解了解通信方面因此还是选了。我学的时候教授是Sousa,教学质量真的一言难尽,还好他的课程内容算相对浅的,同时还有个超赞的中国TA,一切都讲得非常清楚。这门课也是有不同教授来教的,不知道他们咋样,但我觉得相比之下除非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否则凑kernel请选择ECE311。ECE344操作系统,搞后端和全栈肯定要学,本来下学期的344是神难的OS161版本,但是当时对应的教授暂时不在,换成了一位常年负责带各种课的讲师。这位讲师啥都教,也不知道学校是怎么想的,OS显然也不是他的领域,基本上就是按照课本来教,lab也用的上学期版本还允许组队,一下子这门课完全不像本来应有的样子。虽然说上课过程变轻松了,但是因为学得比较考试应付性,感觉实际对于OS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日后搞相关应用和工作时也还是有点迷茫。ECE472工程经济必修课,说是经济实际上是会计和金融知识,各种算NPV和RoR来评估项目价值这种,如果学过JRE300会有一定内容重叠。想拿高分也主要是靠多刷题来练快速信息提取能力来达成。建议最好大三搞定,有些人说对PEY的生活有些用,不过大四讲真不想把时间放在这种课上。JRE410商业与竞争策略,Business Minor必修,是三大JRE课程中我最喜欢的一门,因为内容相对日常贴切,讨论也比较容易切入,不像JRE420太过人文。这门课除了考试之外,每周都会拿一个经典商业案例进行讨论,还有会完成一份商业计划书,反正我觉得总体体验挺不错,就是考试打分比较烦人hhh。此外一开始我还选了SOC100占HSS的坑,以减轻大四选课压力。不过没多久后学校把JRE420认定为HSS且可以追溯到过往,那相对来说我就不急着选HSS了。再加上这门课课外完全没怎么学课本也不怎么看,结果TT1直接炸了,于是立刻drop。并不是说这门课难,只是我不想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如果要学的话,只要该整理的笔记该读的课本都做了应该也不是问题。
虽然说这学期心态放松了,但是成绩反而继续回升了。这个学期最终的成绩基本和我大二上的水平差不多了,我感觉自己的状态也算是开始恢复了。其中比较神奇的是虽然216是我多大最低分,但316反而成为了我大二下到大三下期间的最高分,看来Area 4自己也还是可以稍微再看看的。这也印证了216分低完全是因为当时该做的事都没做,并不完全是课难的问题。这个学期的结束也意味着要暂时放下学生身份一段时间,因为紧接着PEY就开始了……

大三下的课表,选了CSC343,ECE316,ECE344,ECE472,JRE410(课表上的SOC100中途drop了)
PEY:劳逸结合,恢复元气
一直期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初次体验职场还是很激动的。有了自己的工牌,格子间,工作邮箱,与各种不同的同事一起工作,同时还期待着每两周银行账户里工资到账,这是以往完全没有体验过的日子。在公司遇到的同事不论是mentor,经理,其他老员工甚至是部门总监都对我非常关心,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我的team也特地安排了简单的测试任务让我快速上手,然后再一点点加大难度给予更复杂的锻炼机会。到了中后期,感觉大家对我也是基本上就像其他正式员工一样了,repository里面也多了不少我的提交记录,除了debug以外也有过一些对新功能的支持。工作的时候也学会了很多新技能和技术知识(刚到公司时感觉学校都在教啥怎么什么都不一样),对后来大四的专业课也打了很好的基础。除了技术方面,我感觉实习也对人际交流方面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了完成工作去回复涉及上百人的email thread,直接给其他国家的team打skype电话,还有每周几个不同location的team同时在线的项目例会,让我也是接触到了形形色色各种不同背景年龄和工作地点的同事,也了解了职场的有效沟通的进行方式。平时和同事接触甚至还意外让我掌握了做拿铁拉花的技巧,也算是意外收获哈哈。我觉得PEY相比传统coop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一家公司并且更深入参与规模更大的项目,这个优势当然要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但对我来说我觉得我算是很好地感受到了。
这一年也确实是入学以来,可能一直到今后退休前自己最轻松的一年。作为实习生给的任务确实还是不会有太大压力的(摸鱼也确实谁没干过呢),然后加拿大也是很讲究工作生活平衡。上学的时候课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作业复习备考,但是上班时工作时间以外真的就是自己的时间。平时大家也不加班,除非真的遇到了棘手的情况,一般也都是自己算好八小时早来就早走晚来就晚点走(公司也不打卡,就每周自己登记项目时间)。与此同时因为同时有很多朋友同时一起PEY,只是不同的team,但基本上中午都会一起吃个饭,下班后和周末相约一起开车出去玩。整个实习期间利用休假和长周末去美国玩了两趟,还坐了一次邮轮,反正这一整年是真的特别开心。
好景不长,很快疫情来了,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也使得我最后半年的实习只得在家远程完成。之前规划的休假回国只得取消并且无限期推迟。我个人是认为在家工作的感觉不如在办公室,少了和同事面对面的交流不说,大家的普遍在线时间都有所延长以至于我也跟着一起晚下班了。不过这正好也是个表现自己努力的机会,继续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不少任务。最终非常幸运拿到了return的机会,这给我的大四省下了不少精力。过一个月就要又开始继续一起忙碌了,很期待全职工作的样子。
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导致的一切全部线上也让我正好有了机会在最后的四个月同时修了APS360。确实边上班边上课感觉一下子又忙了起来,下班了还得赶lab和project,但这门课也让我打了一些机器学习的基础为大四的课业和毕业设计作准备,同时重新开始适应了在校上课的节奏。课程本身不难但非常实用,编程要求也不高,对于想简单接触AI方面的朋友是个很好的选择。
大四上:重归学业,多元体验
工作了一年回归忙碌的课业生活确实一时有点不习惯hhh,但一切也终于快要结束。最后一年只能全程在线上完成,以这种形式结束学业真的非常不甘心但是也无能为力。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之间线下互动我是感觉非常难受的,尤其是合作各种project很不方便。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网课机制貌似对于最终成绩还是很有帮助的,也算是网课的好处吧。
大四上的时候为了预留找工作和可能需要申研的时间,我只安排了两门专业课分别是ECE421和431,ECE421是机器学习入门,主要注重线性模型。因为学过APS360对于内容也还不算陌生,但是相比之下理论推导证明以及数学要求就高了很多,完成作业需要大量补习线性代数和多元微积分知识。不过相比这门课以前的样子,我学的时候因为教授不同所以这门课也和往年不大一样,更多接触神经网络方面的内容,既建立在APS360的基础上,又为下学期CSC413很好的铺垫。平时作业占比大,考试相对数学部分少了很多而是更多代码和解释方面。最后分数也不错,碰上这个学期的课程设置真是运气不错。ECE431讲的是DSP,各种Sampling,DTFT,DFT,FFT,Multirate System什么的,除了多媒体方向应用以外,不少主攻集成电路方向的同学也都来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硬核课,难度和计算量都不小,但是教授真的非常赞,所有的知识点和例题都讲得非常清楚,要是216和316能像她那么教就不至于学炸或者学不懂了。
选修课方面因为business minor还差两门课,我想试一门很有意思的新课但又怕踩雷,于是选了三门相关课程准备三选二(但是最后因为都有意思还是全部学了下来)。TEP444快乐工程师,确实课如其名,除了拿A几乎不可能(但是可以说保证A-)以外,拿来凑HSS太合适不过了,而且还能算Business Minor,所以几乎每年都是一抢而空,必须掐点第一个抢不然只能慢慢waitlist了。APS500,只开了两年的新课而且规模很小,教作为工程师在各种场合如何与其他人开展谈判。每周都会给角色和不同剧本然后随机安排不同的谈判对象,利用课上学到的谈判技巧来进行模拟谈判,特别锻炼口才而且过程也挺刺激,非常有意思。这门课是我整个大四最难忘最喜欢的一门课,真的强烈安利。最后还学了ECO101,对于不少文理的大一同学应该都有非常难忘的回忆了。修这门课是因为凑minor和CS还有相对计算比较多。一开始我觉得100 level的课能难到哪去,后来发现内容上确实是大一水平因为知识点确实是表层水平,但是教授玩文字游戏和挖坑真的太厉害了,不得不说这个作业和考试压分的样子真的大开眼界。我必须说这种背负着害怕分不够进不了系的压力真的不比直接课业量的压力来得小,所以文理的同学真的一路过来也特别不容易。Gazzale的名声之前从文理的朋友已经略有耳闻过,亲身经历过表示确实名不虚传。但是他上课真的讲得很好很有趣,每周看完专业课的视频过来看看eco也算是活络一下自己的脑子。后来教授换成Farhoodi后,教得还行不过确实没那么有趣,但是考试变得直接很多。本来是真的担心这门课拖GPA后腿,但最后结果还不错。据说Winter和Summer的ECO101压力要小些,所以如果不是要进专业而只是凑选修的话,可以考虑避开Fall来学这门课。
当然了对于大四工程怎么能少了全年毕业设计这个重头戏,平时在这方面也没少耗费时间,但是作为整个本科生涯的总结,怎么拼都是值得的,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开学前六月份敲定project内容和队友,主要是wifi和神经网络相关的方向,supevisor正巧是我大三ECE320的教授。团队方面一起合作的三位队友都很大佬,真的太感谢他们一路互相帮助了。毕业设计除了技术部分以外,大一ESP时经历的写各种报告还有presentation也是不可或缺的,上半学期主要是proposal这一类的文书还有技术部分的基础准备工作。必须要说在写文书时,大多数时候充当PM角色的admin常常和supevisor的要求是相反的,有些地方太细节了admin嫌啰嗦看不懂,supevisor觉得OK的示意图admin又觉得解释不够,怎么平衡两边需求真的是个问题……
当时疫情也一直在一个恶化的趋势,反而让我因此很专注在学业上。虽然网课上得很头铁,但是这个学期的结果是挺让人开心的。成绩方面可能是因为网课也可能是因为终于开窍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选的课很愿意去学,这学期的GPA直接超过之前所有的学期,逆袭之路算是开了个好头。更高兴的是10月份的时候得到了PEY时的公司邀请return,开心之余更重要的是一下子不用为求职和申研费精力了,可以全身心投入在完成剩余的课程上。不过一直在家全程电脑前,感觉时间也确实过得很快,一个不留神这个学期也就过去了,很快就是真正的收官时刻了。

大四上的课表,选了APS500,ECE421,ECE431,ECE496Y(毕业设计),ECO101,TEP444
大四下:终极冲刺,逆风翻盘
不得不说网课模式下的多大硬生生地冲掉了很多作为大四学生应有的不舍得离开校园的情感,相反我是非常期盼早点上完早点卷铺盖走人了hhh。其实根据之前几个学期的课程完成情况,这学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上我只要再上一门ECE专业课就可以直接毕业了。不过因为毕竟还是学生还比较有学习劲头,加上为了冲刺一把honours毕业(没办法大二托的后腿补起来不容易,但这还是可以做到的),于是依然选择了full-load,并且这个学期还是全专业课全写码的配置。
这学期首先是为了AI minor选的两门CSC课程。CSC384名字很霸气,AI入门,很早就有听说过的一门课,但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介绍查找算法,CSP和HMM这一类的算法工具,主要的重点围绕怎么设计heuristics。作业代码稍微需要讲究一点performance但主要都靠提供的API,难度也不大。网课模式下这门课是上得非常轻松愉快了。CSC413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选的初衷是避开ECE368这门硬核难课,但这门课本身是了解这个领域最新成果的好机会,相比之前的课程会接触到很多更先进的神经网络架构比如BERT和StyleGAN。同时教授Jimmy Ba也是Hinton的学生,还是Adam优化法的提出者。不过课程设置有点失望,大多数作业的精力都花在怎么配平两边的matrix/tensor size然后应用部分比较缺失,但至少拿分还是还是愉快的就够了hhh。ECE462多媒体系统,JPEG制式细节还有各种视频原理,教授讲述非常不清楚上课也听不懂。还好Lab的设置很帮助理解内容,也正好重新熟悉了matlab。建议直接自己对着教材和课件自学加上lab的手感,完全够了。ECE568计算机安全,内容很多很杂,缓存溢出加密技术蠕虫病毒SQL注入。准备考试时很头铁,但是整个学习过程感觉很酷,lab都是各种各样的攻击漏洞,颇有黑客风范。
这学期最重要的还是完成毕业设计,做着做着也不可避免得发现了各种之前设计上的缺陷然后各种调整计划,中期训练GAN时一度各种玄学也挺让人崩溃。但很多时候整体效果不佳,往往是小问题在根源部位导致的。最终我们还是成功修复了问题,并在三月中旬达成了预期目标,训练出了理想的生成网络。当我们随后连续加班加点写完一万六千词的最终报告,做完海报和演示视频,得到教授的称赞肯定并且拿到A的总成绩时,真的感觉这一年的付出没有白费是值得的。最后一个final季疯狂冲刺了一波,最终也刷出了最好的学期成绩。而且冲刺毕业honours的目标也成功达成,算是成功补回了大二大三的欠债。不过相比成绩,我觉得这五年的跌宕起伏也真的是很精彩的经历。比起成果,这一路的过程更值得被纪念。

大四下的课表,选了CSC384,CSC413,ECE462,ECE496Y(毕业设计),ECE568
--------------------分割线(攻略相关)-----------------------
大三大四选课背景:
之前说过,大三开始ECE是全工程选课自由度最高的专业了,除了工程经济ECE472(可以选什么时候上)和毕业设计Capstone,所有的课其实都算是elective。多大的ECE提供的方向选择范围之广,应该是很多大学的EE和CE专业无法比拟的,从光纤半导体到软件人工智能,只要想学就都可以选。这些领域放在国内也应该是早就细分成了很多个不同的专业。当然每门课也还是有自己的属性,然后选课还是要满足毕业要求的。
ECE的高年级专业课分为六个Area,其中Area 1-4属于EE,Area 5和6属于CE。此外还有一个Science/Math Elective Area,或者称之为Area 7,毕业要求这个area也要修一门课。前六个Area都有一两门课属于Kernel Course(核心课),都是300级别。每个ECE的同学都需要选择四门来自不同Area的Kenel Course,这也是为什么说即使是CE在高年级也要至少修两门大三难度以上的EE课。在选完Kernel后,对应的四个area要再选择其中两个,每个area再修两门其他课程,称之为Depth Course(深度课)。这四门Kernel和四门Depth的选择会决定你是以EE还是CE毕业,而在校期间注册在EE还是CE其实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除了这八门课以外,还要求完成一门Area 7的课,工程经济ECE472,大四的全年毕业设计Capstone,额外三门任意的高年级Technical Elective,两门Complementary Studies和两门HSS Elective(比较像ArtSci凑BR,但是必须算GPA总分,没有CR),和一门Free Elective。同时除了学校课程要求以外,还要满足CEAB要求(交给Magellan来算就行)和600小时工作时间要求(或者完成PEY)。
虽然说有六大Area之分,但是因为现在的行业发展与就业形势,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往CE方向靠。(2T0+PEY和2T1这一届的毕业生中最终CE 237人,EE 58人)Area 1和2相对冷清很多,因为所属课程是半导体光纤电磁和能源相关的领域,大多数人最多只会考虑修一门Kernel凑毕业要求。Area 3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对还是能听说有些人在这个方向发展,不过经历了ECE231我是肯定不会去凑热闹的。选课热度基本上都集中在Area 4(信号处理和控制与通信系统,也包括Machine Learning方面的课),5(计算机网络与硬件)和 6(软件)上。因为这个大家的选课倾向,不同的课程的热度和设置位置数量也是差异巨大,基本上目前是这个情况(以下课号如没有注明均属于Kernel Course):
热度超高:ECE302 (Math/Area 7 Elective),ECE345
“不是必修似必修”,这两门课基本上是必修课一般的存在,几乎所有人不论最终发展方向如何都会选的课,而且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大三上半学期修完,不过下学期也有开设以备不时之需。
热度很高:ECE334,ECE311,ECE344,ECE361,APS360 (Area 6 Depth),ECE421 (Area 4 Depth),ECE568 (Area 5/6 Depth)
全年两个学期都会开,总课位数在200-400之间,不过相对上面两门不会太集中一个学期。除了334和311是属于热门的凑毕业型kernel以外,剩下几门都是对于Software方向发展非常实用甚至必备的知识,以及Machine Learning方向的入门课。
热度中等:ECE318,ECE320,ECE316,ECE342,ECE326 (Area 6 Depth),ECE368 (Area 4 Depth),ECE419 (Area 6 Depth),ECE470 (Area 4 Depth)
全年课位数在100-200之间,有一定需求量,而且相对来说内容本身更硬核一些。其中ECE318和ECE320因为可以满足CEAB的NS点数要求因此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两门二选一,不过也可以两门都不学,选择通过额外学CIV300/CHE353这类Area 7课程来满足NS点数要求。
热度较低:ECE313,ECE314,ECE331,ECE335,绝大多数非kernel课程
课位设置本身就不多,而且要学也不愁选不上。这四门列出的课都是能源、模电电路还有半导体方向的Kernel。除此以外除了上面列出的几门depth course以外其余的都规模都不大,因为越往上大家的兴趣方向也会越来越发散,而这里没有提到的课程还有很多很多,仅ECE内部就至少还有五六十门可以选择。
此外如果愿意,ECE是可以选修最多三门的CSC300+课程的,其中CSC343和CSC317/418可以算作Area 6的Depth。其他课程也可以用来满足technical elective或者AI还有Robotics minor的要求,像CSC309,CSC384还有AI/ML方向的CSC400+课程在ECE也是非常抢手。CSC给大多数高年级课程都设置了工程专属section,因此不用和CS竞争位置,当然这些位置通常也很有限。需要注意的是也不是所有的CSC课都可以选,如果ECE有供应同样内容的课程比如OS (CSC369,ECE344)或者机器学习入门(CSC311,ECE421)那就必须上ECE的版本。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4樓 發表于:2024-7-11 17:51
流言蜚语:


无边quiz萧萧下,不尽due day滚滚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5樓 發表于:2024-7-11 17:52
作者:乐鉴教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4978121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帮助广大学生了解美国名校,乐鉴教育联合北美歪果电台推出“北美校园百科”,让声音甜美的小哥哥小姐姐带你游览多大。
千聊


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2035504005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简称UT)起源于188年前(公元1827年)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一主两翼”格局的世界知名研究性大学,即一个圣乔治校本部,加上世嘉宝和密西沙加两个卫星校区。
校园环境
多伦多大学亦为美国大学协会中仅有的两所非美国学府之一(另一所即为著名的麦吉尔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多伦多大学还坐拥世界规模前三的图书馆体系,其出版社在加拿大乃至全北美也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北美地区少数尚存的书院联邦制大学(类似于牛津大学),除常规架构外,多伦多大学目前下属有12所本科书院,享有较大程度的独立财务和管理权。每一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文化并给学生提供着核心服务,包括学术、财务上的咨询,住宿,新生入学指导(orientation),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社交聚会等。





圣乔治主校区(简称UTSG),位于多伦多市中心,校园环绕安大略省政府与皇后公园。UTSG的独特历史与地理位置,使其既包含了美国大学开放与自由的学风,又融合了欧洲大学的严谨与传统。

学术资源
UT的工程,计算机科学,医药科学这些科目都比较强势,学校也经常会专门分配一些资源,比如一些research的机会等等。

在多大,转专业是可以的,但有些部门不同,就没有办法互相转专业了,比如说engineering和art science。因为多大其实可以分成工程和非工程两大派系,engineering的学生和Art science的学生选课是不一样的,他们都由学校安排课程,但如果别的部门的学生想要选他们的课那就都需要学生自己抢课了。

多大课堂的大小相差很大,最普遍的就是100多人的课堂。但是像大型lecture的课人就非常多,一般都是800-900人,甚至上千人,如果是超过1000的这种课会开设tutoring,也就是助教上的辅助课程,这里边一般是30-40人左右。而且越到高年级,听lecture的学生就越来越少,教授对你的关注度就会越大。

UT的课有lecture/tutorial/lab三种, Tutorial就是习题课或者讨论课,一般20-30人。Lab和tutorial差不多,大多的专业课程分成3个level——specialist、major和minor。Level越高,要求相对也更高,毕业课程要求也会更多。

一般教授都会在下课之后在教室多逗留一段时间,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排队去问。要是想和教授搞好关系的话就要充分利用office hour,一周大约有3个小时的office hour时间。如果不需要面对面聊天,也可以发email去询问。

两个分校区的学生是有可能转到主校区的,但是非常困难,这就好比国内中学的普通班想转进实验班一样,成绩要很好才能去申请,转校区最重要的就是GPA。而且从今年开始,不同校区的毕业证书也会有相应的区别,以往毕业证书上写的都是University of Toronto,而今年开始证书上会明确表明是哪个校区的,主校区含金量明显变得更高。

项目资源
说起多大的exchange program,大多数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且选择范围也很大,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对口合作的大学。项目形式有Summer aboard,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First year learning community ,和Work study program。

除了科研之外,多大还有非常丰富的大学活动。在frosh week 期间会有很多的club介绍,可以在这里面寻找志趣相同的小伙伴们。

对于成绩非常的好的学生,学校会在给offer的时候明确告知:“我们将会给你提供奖学金”,所以是否能拿到奖学完全是靠成绩来评判的。除此之外,大学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学金是要靠自己去申请的。

作为世界级的知名大学,UT在各个专业领域都拥有非常高的科研水平和口碑,但也正是由于名气太大,导致世界各地的学生蜂拥而至,校内学生很多,课堂很大,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对于学生的自学和自控能力要求会非常高。同时,UT也是对高考成绩要求最为严格的大学,如果申请多大本科入学,申请人需要提供不低于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高考一本分数线的高考成绩作为申请必要条件。

更多关于多伦多大学的内容音频已更新到《美国校园百科》第一季课程列表,欢迎你随时去收听。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6樓 發表于:2024-7-11 17:52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798599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简单写几句话,不算典型,只是想给纯文科生们打一剂强心针。
记得去年申请的时候,看到网上几乎所有关于多伦多大学的讨论和经验都是工程、商科或者CS(和现在一样),作为一个文科生感觉很迷茫,也曾听说多大文科不好之类的话,一度犹豫是否真的要来多大。最后还是因为对Trinity莫名的执念,以及父母的鼓励决定开始这段旅程。
来学校以后,宿舍很满意,教授很满意,一切都很满意。和其它同学相比,我这几个月过得极其安静,社团活动很少,顶多是参加学术讲座或者high table, 闲暇时间就到喜欢的图书馆自习,或者去学校附近的艺术馆逛逛。Bloor和学校里面会有很多音乐会,学生票价很便宜,有时候甚至免费,于是我得以接触很多在国内不容易真正了解的流派。另外,比较大的变化是我这个不太喜欢运动的人也算养成了锻炼的习惯,没事就去宿舍附近的几个健身房跑跑步什么的。
可能是因为之前在国内文科学得太窝囊,到了多大,感觉自己就像是疯了一样天天看书,每一个学术活动都让我经受着思想风暴。学习纯文科,从来没有像这几个月一般任性、幸福。
来这边以后听到很多人抱怨,比如食堂不够好,比如教授讲课烂,比如功课紧。我原本是一个挺喜欢挑刺儿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到食堂吃个甜点就能很满足,外出看看学校的楼就会犯花痴,如果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听到钟声,更是能感到幸福到了顶点。以上这几句话,不知道给多大的同学们看到,会不会被吐槽。
以前在国内很喜欢社团活动,到这边不知道为什么,除了学习基本上没心思干别的事情。当然这种状态不能是长久之计,老是一个人闷着也会成书呆子的。今后会慢慢把社交打开来,此是后话。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7樓 發表于:2024-7-11 17:52
作者:William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1614645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90年代畢業的B.COMM台灣留學生 比志玲姊姊還早好幾個學年 那時候內地來的留學生很少 大部分都港生
那時候第一年新生通通都是Arts&Sience (B.A.) 第二年才能申請進Commerce專業
印象中Arts&Sience 有幾千人入學吧 第二年能進去Commerce專業約300百人左右(太久遠了 重申是印象中 反正競爭非常激烈 )
當年不管修哪門課分數都很難拿 教授給分都很low全班平均都在C-C+ 四年讀下來CGPA不到3.0 
記得第一年有個微積分課程不小心拿了個90分 院長竟然寄了一封嘉獎信到家中說全學院幾千人修這門課的就只有10個人拿90+ 所以特寄此信以示鼓勵 記得我媽那時候爽的阿 害我也以為自己很有數學天份 興沖沖下一學年又選修了一門代數 哇靠 這回就死當了 那分數簡直慘不忍睹阿
自認不是屬於學霸一類的 書有讀 該玩的也有玩 戀愛也談了幾個 暑期課重修了兩次 整個四年下來算是充實的 不過accounting真不是我的菜 後來都偏重於市場行銷跟金融方面
畢業後進入一家mutual fund基金管理公司實習 但是做沒多久就自動退了 因為實在沒興趣 説穿了就是要拉業務讓人放錢進來讓公司操作
想說去讀個法學院 但自認成績這麼爛 UT應該沒希望就沒申請 也想回老家華人圈發展 所以就申請了港大的法學院 還竟然讓我申請到了 一通院長(應該吧)打來的interview後電話中當場恭喜我錄取了 ==! 意外阿 .... 看來我這UofT不到3.0的成績應該也是算很不錯的成績了 不過最後因為家裡有些事沒去香港唸 就回台灣發展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8樓 發表于:2024-7-11 17:53
作者:Kevin W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5359443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北美地区少数尚存的书院联邦制大学,除常规架构外,多伦多大学目前下属有12所本科书院,各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并享有较大程度的独立财务和管理权。而多伦多大学的三大校区之一的圣乔治校区,便是多大的主校区。









圣乔治主校区是三个校区中规模最大,世界影响力最高的一个校区,融合了历史建筑与吸引人的绿化空间,位于世界上最富活力与多元化的多伦多市中心。在这里,学生、教职工可以参与到充满生气的学术生活和非常多的课外活动中。









圣乔治校区的文理学院是多大最大的学术单位,它拥有语言学系、英语系、意大利语系、斯拉夫语言文学系、社会科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经济系、人类学系、天文学系、植物学系、化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美术系、东亚地区研究系、地理系、地质系、中东地区及伊斯兰研究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心理学系、数学系、统计系等30余学术院系,800多个教学项目。









文理学院还辖有因尼斯学院、新学院、圣迈克尔学院、三一学院、大学学院、维多利亚学院等9所半独立学院,以及共50多个教学项目。









多大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既是多大成就的基石,也是发展的核心。学校拥有来自社会各界,及历届校友的大量捐款,目前多大已经成为世界十大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2015-16学年,多伦多大学共有本科生69,761名,其中圣乔治校区占62.17% (43,475名);研究生16,948名,圣乔治校区占94.75% (16,059名)。在国际学生中,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有9,432名学生选择在多伦多大学就读,为国际学生中占比最高的群体(占59.2%)。









值得一提的是,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校友网络之一,共包括校友53万余名。因为多伦多大学科研水平高,规模大,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具备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材,拥有世界级教学设备,多大凭借其规模、声望以及影响力,正吸引着加拿大国内及世界各地的顶尖学生。









地理位置方面,多大圣乔治校区,位于多伦多市市中心,一踏进校园,你立即就会被一座古老而生机勃勃的大学学术气场所吞没。









整个校园气氛和谐、雅静。古老的的维多利亚建筑和现代化的钢筋混疑土大楼鳞次栉比,交相掩映。校园内雕塑棋布,林荫夹道,花坛遍地,绿茵如毯。校园中心很少有车辆辚辚嘈杂和市尘喧嚷闹嚣,使人忘记了自己是置身于世界上最活跃的大都市之一。









如果你在多大主校区读书,又想去其他校区,交通通勤绝不会成为问题。圣乔治校区与密西沙加校区,士嘉宝校区之间都有公共交通通勤,交通极其便利。









多伦多大学这么棒!是不是对多大心动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9樓 發表于:2024-7-11 17:53
作者:小喊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483978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去了一年,应邀写了一篇感想。Po在这里供大家参考一下吧!可能不是什么技术性的东西,但是绝对真情实感。照片也都是我手机照的哦~是2014年的秋天和冬天。多伦多什么都好,就是秋冬太长......anyways我爱多伦多!
2015年5月19日,距我收到多伦多大学的offer刚好一周年了。我仍然难以相信自己踏出comfort zone已经一年,其中有多少酸甜苦辣不用多说,只想感谢这一年的各种跌倒又爬起带给我的改变。至少,我不再关心别人怎么看,只在乎自己怎么想。





有人说,一所好的大学就是一个通向更高平台的钥匙。其实在我看来,一所好的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高平台。这一年的各种高逼格的场合让我见足了世面,参加的各种活动既锻炼了我的各种能力,又让我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为了锻炼语言我参加专为国际学生组织的英语活动,加入学生组织;为了学习第三语言西班语,我和一个墨西哥姑娘结成对子每周交流语言和文化;为了更多了解商科领域相关知识,我常常一下课就跑去商学院的各种活动凑热闹听讲座。




这一年我做过的presentation,参加过的interview,涉足的社会实践,见识到的创业小年轻,超过了以往的总和。这一切都是因为现在的我有了时间,有了条件,有了榜样,去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涉足我最有热情的领域------不再关心其他人都在做什么,而是沉淀下来叩问自己:我想要什么?









然而进入好学校的相应代价必然是激烈的竞争。在今年的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多大位居全球第14。我就读的罗德曼商学院Rotman Commerce更是整个学校中排名靠前的专业,压力可想而知。而想到自己曾经学霸的过往,我不顾多方劝阻地选择了6门课(一般为5门),其中包括一门第三语言西班牙语和写作阅读量大的Big idea。




在进入多大的第一个月里,由于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顺,文化不适应,同时又处在多重考试的压力下,我已经感到苦不堪言。10月中旬的我在人人网上写下了第一篇日志向国内的同学诉苦:“想念国内便宜又好吃的中餐,怀念高中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的你们,来到新的环境原以为是挣脱束缚,现实却是一刻不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从来没有时间空虚寂寞冷,因为有太多的reading要读......”





的确,这一年我过得并不轻松------但是总的来说,我很快乐,因为我时刻在挑战自己,我学到了很多干货。我更切身地感受到在和不同文化背景交流的过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之中,一些新的想法逐渐在我头脑中形成,一些大胆的尝试我已经开始着手去做。


最后,和所有留学生共勉:每一个远离父母留学在外的人都值得为自己鼓掌,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都不容易。顺便,多大是一所很美的学校,多伦多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请允许我和你们分享秋天的校园,美如梦境,美到窒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0樓 發表于:2024-7-11 17:53
作者:Onetree90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6127192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年12月28日更新
快过年了,因为选课失误以及自身完全不在状态的2021,耽误了毕业时间,最后一个term了
放几张图,最后一个学期希望能好好看一眼校园







2021年1月11号更新
转眼大三下了,时间过得真快。2021winter term结束后大概就差一个term就可以毕业了!疫情当下大家都不容易,要一起加油




2020年5月5号更新!
大二结束了,这个学期是第一个sessional Gpa4.00的学期,可喜可贺。Annual Gpa3.97,Cumulative Gpa3.86 大一第二个学期没有认真上课,想来非常懊悔。人总是要为自己之前的错误买单。少年加油


2019.10.2更新!
好久没来了,暑课结果很理想,mat137满分哈哈哈,接下来的237 sta257等等也要加油!
2019.5.8更新
暑课讲的东西真的好快,term test一个接着一个...
2019.4.15更新
考完了两门final 剩下的都集中在月末
总希望时间过的快一点 好像自己就能早点变成大二学生似的
2019.3.3更新
选好了暑假的课 修两个学分
发现自己的大一上进了dean’s list 开心

U of T mp大一在读 即将升大二
原来2018fall是engineering的 读了一个学期觉得不太适合自己决定转到mp了
其实转专业纯粹是因为artsci可以提前毕业,eng不可以。然后我又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地方...anyway
其实来了还是挺后悔的。只是在让自己尽力地不要去想这些事情了
今年暑假修暑课不回国,这个回答就当个不定时记录自己进度的贴子好了。
2019.2.28的大雪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726 回複數:133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7-11 18:40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