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发了4篇帖子。 字体大小:较小 - 100% (默认)▼  内容转换:不转换▼
 
点击 回复
343 3
(轉載Yahoo新聞)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中毒! 配菜"黑木耳"成關鍵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楼 发表于:2024-3-29 23:16
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中毒,造成人心惶惶,食藥署提醒,米酵菌酸最常出現在久泡的木耳、腸粉、河粉和米粉等9種食物,不過,也有醫師認為,問題未必是在粿條,說不定是配菜的黑木耳,因為,黑木耳在潮濕環境下泡太久,就可能產生米酵菌酸,只要1毫克就可能致死。
寶林炒粿條,導致兩人死亡,元凶到底是哪個食物,有醫生認為應該不是粿條,而是配料黑木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像台灣黑木耳要處理,要煮之前一定都要泡水,那有些時候有人會泡隔夜,甚至泡得更久,讓它比較軟一點,比較好吃比較容易入口,當在浸泡的,第一個這個木耳,因為它會受到一些菌的污染,所以你要浸泡之前,一定要洗乾淨,(新加坡)的食安通報裡面就告訴你說,你應該放在冰箱裡面去浸泡,不應該放在室外。」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楼 发表于:2024-3-29 23:17
木耳在潮濕環境泡太久,就可以滋生米酵菌酸,只要1毫克就可能致死,大約是一朵木耳增生的菌量,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泡木耳時,可以加入醋或檸檬水。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這是新加坡政府建議,泡這些東西的時候,加一點醋加一點檸檬汁,就是酸性環境高一點,那這個就比較不會,有這個東西的污染。」除了久泡的木耳、銀耳,還有腸粉、河粉、米線,水分多的濕米粉、濕冬粉和涼皮,發酵的玉米麵,這九種是米酵菌酸最常出現的食物,另外椰子、玉米也要小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發酵的米製品,還有發酵的椰子製品,在某些環境下,比如說比較溫暖的環境,22到33度在中心變質下,它就有一種特殊的細菌,它污染它產生米酵菌酸。」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楼 发表于:2024-3-29 23:17
食物怎麼保存,才能避免食物中毒,冰箱可不能塞滿滿,最好只裝7分滿,避免食物擋住風口,另外,裝好的便當,也不能放涼了再冰,只要摸起來不燙手,65°C就能冷藏。還有乾貨泡太久也不行,每四小時就要換水,除了保存食物要小心,就怕米酵菌酸在台灣落地生根,衛福部也將跨部會進行土壤調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楼 发表于:2024-3-29 23:17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343 回复数:3
评论数: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时间:2024-3-29 23:17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