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曼博思科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16069596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研工作者,很多外人看来,表面都是光鲜亮丽的,在实验室里搞搞实验、敲敲代码,或是去图书馆里查查文献,压力似乎比职场搬砖小太多。
但是,超过一半的博士后,却想要逃离科研。
往年每到这个时候,Nature都会对博士进行一次大调查,截至去年已经调查过五次了。而今年,Nature把目光放在了博士后身上。
本次调查对象包括了93个国家或地区,足有7,600多名研究人员。
报告显示,博士后满意度降至61%,并且51%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工作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正考虑离开科研。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压、工资较低带来的不安全感、性别歧视、性骚扰、职场PUA......
工作与生活对于许多博士后而言,能让工作与生活实现平衡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调查中,只有40%的受访者表示对平衡感到满意。
31%的受访者表示,虽然合同要求每周至少工作40个小时,但合同只不过是一张纸,我们每周至少超出合同10个小时;
而8%的受访者表示,需要额外付出2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几乎所有人(97%)都表示在周末和休息日工作过,49%的人表示这样的情况在职业生涯中至少有过20次。
这些无形的时间压力,最重要的是这些额外的付出,通常都得不到补偿。还有一些学校必须让签署一份弃权书,声明需要在合同之外加班。
PUA现象堪比职场在对博士和博士后的调查中,歧视和不平等现象一直都广泛存在,这一点身在其中的人自然会理解。
在去年对于博士的调查中,21%的受访者说他们遭受到过歧视,而这一数字在今年的博士后调查中涨到了24%。
在博士调查中,1/4的女性受访者透露自己经历过歧视,男性受访者中16%有类似经历。在认为自己遭受歧视的人中,39%认为自己遭受了性别歧视,其次是种族歧视(33%)。

关于歧视和不平等,今年对于博士后的调查项目也有所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了一项“权力不平等/霸凌”,这一比例达到了65%。

大多数(65%)指出权力失衡或欺凌,其中40%报告了性别歧视、24%报告了种族歧视。
甚至有一位采访者表示:年龄和身材与无法晋升有关。
在所有博士后遭遇的不平等中,57%的人直接指向主管和调查员。另外,国际博士后与本国遭遇不平等事件相比,国际博士后为25%,本国的为19%。
心理问题极其严重由于长时间的工作焦虑、生活压力、歧视、疫情,今年博士后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方面及其严重。
将近50%的受访者引起过抑郁或焦虑,但是只有大约23%的人得到了支持,甚至更多的人表示他们没有寻求帮助,但希望这样做。

没能寻求到心理辅导的博士后们,原因可能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心理辅导。
更多的人,要么选择学校开设的常规心理辅导,要么根本没得选,只是靠个人毅力坚持或自我调节。
疫情导致实验停滞除去科研上的种种原因,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给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不稳定性,无疑是进一步增加了博士后的生存压力。
早前,Nature便发表了疫情给博士后群体影响的调查结果。该调查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7670名博士后,涉及19个学科。
报告总的来说有:80%的受访者认为,疫情阻碍了他们的实验;32%以上的人认为,主管给到有效的工作支持;最后,61%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给职业前景带来了负面影响;

疫情带来的最主要负面影响,80%的人表示为:导致实验停滞。
还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疫情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比如针对某个idea进行深度讨论。

并且,还有32%的受访者表示,在疫情期间,主管没有提供任何明确的指导和帮助。
其实,梦想中的博士后,应该是有志于科研的博士毕业生,寻找到符合兴趣的项目组,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最后带着精彩的履历,走向更前沿的科研领域。
但现实中,博士后要面对科研产出指标,生活压力,晋升压力,甚至还有歧视......
以及科研周期长,动则几年,有收获还好,就怕所有的付出迎来的却是死胡同。
最重要的是,博士后通常签订短期合同(通常一次两到三年),许多博士后在寻找永久性工作时发现自己处于一种长期Holding模式。
博士后们,真的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