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知乎)我国博士后已超 40 万人,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阿超:
很多城市大力建设技校,说好听的是“技能型人才”,说难听点的“就是更听话又没有多少文化又听得懂话的工人”!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g旁涵予7:
说好听的叫博士后, 也就是博士候,等候工作的博士。 超过四十五等候工作的博士,你就说有多卷吧。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Diablo:
以后看大门得保安 有可能是大学生 在拦着学长或者学妹 骑着外卖车要赶时间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闲云野鸟:
说明我国人才济济,豪杰辈出,教育成果全球第一,教育制度世界一流,中国必然而且很快成为地表第一强国!欢呼吧!歌颂吧!自豪吧!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闲云野鸟:
说明我国人才济济,豪杰辈出,教育成果全球第一,教育制度 世界一流,中国必然而且很快成为地表第一强国!欢呼吧!歌颂吧!自豪吧!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很小的湖心岛:
说明各类的学历都在贬值。有部分人博士毕业也不能直接找到满意的工作了。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作者:清风明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8970393474018522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国博士后超40万人这一数据,从多个维度反映了国家在科研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果与趋势。
科研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1. 人才储备雄厚:庞大的博士后群体意味着我国在高端科研人才储备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博士后作为科研队伍的重要力量,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入钻研,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例如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众多博士后投身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为理论突破奠定了人才根基,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研究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2. 培养体系成熟:超40万博士后的培养成果表明我国博士后培养体系日臻成熟。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广泛设立,到招收、培养、考核等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且高效的人才培养流程。以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例,依托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导师队伍,为博士后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指导,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
1. 推动科研创新:博士后处于科研黄金年龄阶段,思维活跃、创造力旺盛。超40万博士后在不同科研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在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博士后们积极开展研究,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例如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研究中,博士后的创新性工作为提升算法效率、拓展应用场景做出了重要贡献,助力我国在该领域保持国际竞争力。
2.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学科交叉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博士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在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中,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跨学科项目,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来自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不同学科的博士后共同合作,研发出更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和治疗技术,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支撑有力
1. 产业升级助力:众多博士后毕业后进入企业或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在制造业领域,博士后通过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流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博士后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
2.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博士后的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展开。在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战略实施过程中,博士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博士后开展的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研究,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方案和决策依据,有力地服务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国际科研影响力提升
1. 吸引国际人才:我国博士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加入。这些国际博士后带来了不同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例如在一些国际化的科研项目中,海外博士后与国内博士后共同开展研究,分享国际前沿科研动态,提升了我国科研团队的国际视野和研究水平。
2. 参与国际竞争:庞大的博士后群体使我国在国际科研舞台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我国博士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研究论文,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例如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我国博士后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彰显了我国科研实力的提升。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秦艾德:
这么多博士后,国内的教材能不能升级一下,全是几十年前的内容!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星光:
前期初高中算入门,中专技校算中端,大专本科算高端,后期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如狗,什么网络玄幻小说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Chenkit Su:
作为在站博后,看了这个标题吃了一惊之后表示吃了一惊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穷啊:
科研人不想看到这样的问题,感觉狠狠的焦虑感,想吐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大宝不对好好上课:
说明中国未来科技会是全球唯一科技爆炸国,美国已经开始落后并且会越来越落后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Elmer:
说明大家要和世界接轨 “博士后”就是一份工作, 和企业研发岗,技术岗,没什么大的区别。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天下大同牌钢化膜:
说明基层岗位不再是研究生和本科卷了 而是一堆博士……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欢乐鼠:
说明了用“本科一操场、硕士一礼堂、博士一走廊、博士后一讲台”形容人才济济已经远远不够了。 本科一广场、硕士一操场、博士一礼堂、博士后一走廊,博导一讲台。 看上去确实人才济济,要是成果也济济就好了。加油加油加油!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123:
意味着之前已经超过39万,未来将超过41万!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Sunywalker:
马斯克理论博士也不少。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阿毛:
说明在博士培养方面东大又一次四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接下来可能要跟土木一样转进如风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aotubo:
希望这里面理工科的博后占大多数。 文科的博士后占比大的话。。。。完了,未来来的更慢了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明哲:
说明了我国博士后已超 40 万人? 谜题就在谜面上啊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作者:王先生的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8969977416426340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博士后人数突破40万,官方宣传这是“科研实力提升”的象征,但对绝大多数底层博士后来说,这背后是“高学历内卷”“廉价学术苦力”的现实。 1. 数据背后的现实:博士后已成“学术临时工 ” “博士后不是学位,是工作”,但大多数博士后的待遇远低于正式职工: 薪资低:许多高校、企业的博士后年薪仅10万~20万,甚至不如一线城市普通白领; 无保障:多数博士后是“合同工”,没有编制,2~3年后可能面临“非升即走 ”的淘汰压力; 科研压力大:被迫疯狂发论文、申基金,否则无法出站,更别提找到稳定教职。 官方说“培养高端人才”,实际是“延缓就业压力”: 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那就“鼓励”你做博士后,暂时不算失业人口。 2. 为什么博士后越来越多?——学术界的“韭菜田” 高校的“廉价科研劳动力”: 正式教师编制紧缺,但科研任务繁重,于是用“博士后”填补,成本低、可随时替换; 博士后成了“论文生产机器”,帮导师刷成果,自己却难有长期发展。 企业的“镀金工具”: 部分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只为拿政府补贴,而非真正培养人才; 博士后出站后,企业往往不会留用,而是继续招新的“廉价高学历劳动力”。 3. 底层博士后的真实困境:高学历,低出路 “35岁危机”提前到“30岁博士后”: 读完博士已近30岁,再做2~3年博士后,出站时可能已超过高校招聘的“年龄红线”; 企业更想要“年轻、能加班”的硕士,博士后反而因“高学历、高期望”被嫌弃。 “学术内卷”下的绝望竞争: 博士后出站后,想进高校?但教职岗位有限,“非升即走”让许多人沦为“学术临时工”; 想进企业?但许多行业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反而觉得“博士=理论派=不好用”。 4. 谁在受益?谁在买单? 受益者: 高校和导师:用低成本博士后刷论文、拿项目,提升排名; 部分“学阀”:利用博士后体系巩固自己的学术权力,形成“学术剥削链”。 买单者: 普通博士后:付出青春,却可能换不来稳定工作; 纳税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博士后计划,但许多人最终“被淘汰”,未能真正转化为高端人才。 5. 我们不是“高端人才”,只是“高学历民工” 40万博士后,听起来是“人才强国”的骄傲,但对大多数人来说: “博士后”不是光环,而是“学术打工仔”的代名词; “科研梦想”被现实碾碎,只剩下“非升即走”的焦虑; 我们读了20多年书,最后发现,学历越高,出路越窄。 这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系统性“高学历内卷”的恶果。当“博士后”不再是科研精英的摇篮,而是“延缓失业”的缓冲带时,该反思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培养体系。 真正的“人才强国”,不该靠堆砌博士后数量,而该让每个高学历者,都能有尊严地工作、生活。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吴建明wujianming:
吴建明wujianming:5本书推荐《ONNX人工智能技术与开发实践》、《AI芯片开发核心技术详解》、《智能汽车传感器:原理·设计·应用》、《TVM编译器原理与实践》、《LLVM编译器原理与实践》,打扰感谢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硅谷撒哈拉程序猿:
说明博后不值钱了,根据网上的数据,现在的博后相当于80年代的大学生(应该包括本科和专科) 198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4.7万人 199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1.4万人 200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95万人 —————————————— 补充一下数据,评论说我很弱智,不知道啥是存量,80年代初,全国有本科学历的人的总数有多少?下面这个数据是包括专科的。78年以前有多少大学本科学历的存量? 
—————————————— 再补充一下个例,今天去一个内地普通地级市的一家企业拜访,政府希望他们能把博后流动站真正启动,因为政府人才引进压力很大。这个企业我相信很多硕士生都看不上,不用说博士后。但是企业也看不上博士和博士后,企业大体是这样说的:“我们这几年也找了很多高校的教授和博士合作,他们根本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我们之前招的博士后来完全没用,还不如我们自己没有学历的研发团队。” 这个企业只是一个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个亿左右营收,已经是细分市场头部,客户一堆大名鼎鼎的央企和行业龙头。你能想象80年代的企业这样对待大学本科生吗?
这是DS给的答案,大家可以看看我是不是胡言乱语:   中国博士后与80年代初的大学生在社会地位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时代背景、政策支持、职业发展路径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 1. 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 - 80年代大学生: 80年代初,中国刚刚恢复高考,大学生极度稀缺,被称为“天之骄子”。由于“文革”导致的人才断层,国家对大学生实行“包分配”政策,毕业生直接进入政府机关、国企或事业单位,成为“国家干部”,端上“金饭碗”。 例如,80年代大学生一毕业就会被各单位争抢,甚至农村家庭的孩子通过高考彻底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 - 当代博士后: 博士后制度设立于1985年,旨在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如今,博士后更多被视为科研领域的“生力军”,尤其是在国家重点产业(如新能源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等)中承担关键技术研发任务。 例如,内蒙古 的博士后政策提供高额生活补助和科研经费,吸引人才参与地方产业升级。 2. 政策支持与待遇 - 80年代大学生: 国家提供稳定的编制、住房和福利,但个人选择权受限,必须服从分配。部分人后来因国企改制面临下岗,社会地位出现分化。 - 当代博士后: 政府提供全周期支持,如内蒙古对全职博士后每年发放10万元生活补助,出站留蒙者可获30万元科研经费,优秀者2年收入可达百万。山东等省份还设立“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年薪不低于30万元,并提供高额科研资助。 3. 职业发展与社会认可 - 80年代大学生: 社会地位极高,但受限于计划经济,职业路径单一。部分人因体制僵化未能充分发挥才能,后期面临下岗危机。 - 当代博士后: 博士后更偏向科研与产业结合,社会地位取决于科研成果和市场化价值。例如,内蒙古的博士后在2024年主持241项科研项目,产生98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直接转化815万元。但博士后竞争激烈,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顶尖学术或企业岗位,部分人面临“非升即走”压力。 --- 4. 社会流动性 - 80年代大学生: 是农村子弟跃升阶层的主要通道,社会流动性极高。 - 当代博士后: 博士后更多是博士后的职业过渡阶段,社会流动性取决于后续发展(如高校教职、企业研发岗或创业)。部分优秀者成为科技领军人才,但整体竞争更激烈。 --- 结论 - 80年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源于稀缺性和国家包分配政策,属于“体制内精英”。 - 当代博士后**的社会地位更多与科研能力和产业贡献挂钩,属于“高端科研人才”,但竞争更市场化,稳定性较低。 总体来看,80年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更具普遍性和稳定性,而博士后的地位更高端但更具挑战性,取决于个人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对角线:
说明其中绝大部分都找不到高校教职。根据deepseek估算,中国一本高校教师总数才40-70万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青墨:
“2024年招收人数再创新高,达4.2万人” 说明越来越卷了,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尤其是那些辞职读博的,希望靠读博翻身、去到更高就业平台的,最好尽早摒弃这种想法。 以前,不说博士,本科生都很吃香。 现在不行了,光有高学历没用,还得有资源有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