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知乎)我国博士后已超 40 万人,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换一个时空:
平均一万个国人里有2.8个博士后。 换个角度看的话,也不是很多了。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holy的小梅花:
赶紧回答一波~蹭一波相同国籍的有钱人们的财运~。 很多人不想走进社会工作,且有钱不用走进社会工作也能美滋滋地生活~我有钱我也能读则读~零压力,多开心~。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吴不为:
都是在象牙塔 待久了,完全不敢走上社会竞争!  读书跟文凭学历不是一回事,如果你说有个文凭学历就能改变命运的,我不赞同,文凭只是饭碗,你还得自己去要饭…… 如果你说你读了很多书,认知提高,远超普通人的认知,那么一定能改变命运! 我小时候吃不饱,福建七山二水一分田,要想吃米饭都困难,我做梦都想吃面条和米粉,可是,那都是奢侈品,根本吃不到,我每个寒暑假都去干各种农活赚钱,我做梦都想赚钱,采茶叶,采药,砍柴卖,帮别人收橘子,挑二十公里,一百斤六块钱,挑沙石,搬砖,一百块一毛钱,好不容易攒了几年的钱,结果忘了放在哪里了,等我长大找到我梦里都碎碎念的盒子时,里面的钱都烂了…… 那时候想赚钱真的太难了,因为农村能赚钱的,小孩子能干的,少之又少…… 想想看,现在生活再难,有我那时候难吗?钱再难赚,会比我小时候机会少吗? 说白了现在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眼高手低,根本没办法放下身段努力去做一件事,至于说学历这东西,用我那富一代的爸爸说:在我们老板眼里,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学历跟能力、见识、阅历等等,没有半毛钱关系。 ………………………………………………… 读不读书跟学不学习完全两码事…… 不论学历多高,多好的学校毕业,首先你得广博阅读,如果不阅读,基本上思维缺陷还是比较大的。 学校课程那些知识大部分没多大用处,尤其技术类基本过时,不然的话天下不会有那么多穷书生了,但你自己去学的,肯定是有用的,不然你学了干嘛? 我的粉丝读者有从事很多行业的,可以说做什么的都有,有的资金几千万上亿的,有的几万块钱的,有的还是学生,有的人在国外做着A股,有的做点小生意,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大学教授,经过统计分析,他们做投资的收益跟学历、个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资金大小都没必然联系。 巴菲特 讲过一句话:用五美分买一美元的逻辑,能接受的看一眼就接受,不能接受的,一辈子都在豪赌…… 这个话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是读书最大受益者…… 这个问题是我最希望回答的…… 我是做股票投资的,不是炒股的,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从股票来的,也就是自己的认知变现,而对于阅读学习会有更深的理解…… 我出生在一个很偏远的小村庄,前几年才刚通水泥路和网络,我从小很喜欢看书,可是根本找不到书看,那时候吃饭都困难,七山二水一分田,每餐都是稀饭,可以说村里有字的地方我都看了,每次都要去隔壁收废品的老爷爷借书看…… 记得有一次看到一本杂志《财经》,页面精美,都是彩印,比书本纸宽大,我如获至宝,记得里面的每个字都读了二十遍不止,记得里面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讲帝亚吉欧 收购水井坊 ,一篇讲星巴克,印象最深的是水井坊的广告,水晶瓶,故宫狮子,大气磅礴,天下第一坊,里面有句话:对于白酒,品牌才是最值钱的! 我对商业知识是一直很有兴趣,毕业后开了股票账户,但对股票投资并不是很懂,后来买了点股票学了学,那年刚好塑化剂,跌到一百以下,酒鬼酒和水井坊都ST了股价到了个位数,我突然想起那句话:对于白酒,品牌才是最值钱的! 然后买入茅台、酒鬼酒、水井坊,买完也没怎么看,最后茅台赚了10倍,酒鬼酒和水井坊各赚了22倍,就这样我竟然突然赚了几百万,从此开启长达十八年的股票投资生涯……  李录给芒格 的《穷查理宝典》 写的序言,叫“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多知乎有才华却很穷的读书人可以去看看,知识就是力量,很可惜你们都用错了方向…… …………………………………………………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在大盘2700低点的时候一直呐喊: 我经常讲一句话:如果2700点都不敢买股票,那做什么都没意义,2700点骂骂咧咧割肉离场的,一定会在股市大涨后疯疯癫癫来接盘……想想看,现在80后也就40岁左右,大部分做价值投资的股民都是心态比较稳的,按照目前的科技发展,那么活到90岁是不难的,哪怕拿十年时间学习,也还能再做40年投资,当别人已经退休不知道干什么时,对投资者来说恰恰刚进入黄金期。 房价看似跌了很多,其实泡沫还在高位运行,股市看似涨了很多,其实大部分股票还在低位。牛市看的是相对估值,先涨的股票带动后涨的股票,底部抬升越涨越高,熊市看的是绝对估值,先跌的股票带动后跌的股票,越跌越低跌出底,那些说回本就卖的,本质上也是做多力量,很可惜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熊市思维,要知道:股市永远是要么涨过头,要么跌过头! 2700点在骂骂咧咧割肉而逃。 6400点又疯疯癫癫跑步抢筹。 我完全无法理解这群人的行为。 这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股市呢? 不应该是跌出机会、涨出风险吗?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否极泰来,周而复始……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水往低处流,资金往低处跑…… 这些不都是投资者该具备的常识吗? 如果2700点都对股市感到恐惧, 如果不相信未来会好起来, 那做什么投资都是没意义的! 理论认为,高收益与高风险相关,因为前者因补偿后者而存在。但是,务实的价值投资者的感觉恰恰相反:他们相信,在以低于价值买进证券的时候,高收益、低风险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同样,价格过高则意味着低收益、高风险。 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感受到的风险,另一种是真实的风险。股票暴涨后,真实的风险上升,感受到的风险却在下降,在6400点股市最危险的时候大家感受到的都是歌舞升平;股票暴跌后,真实的风险下降,感受到的风险上升,在2700点股市相对低谷时人们感受到的却都是凄风苦雨。 很多人说,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其实,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是获得低风险高回报的最佳路径。价值1块钱的公司,3毛钱买入,即使后来发现主观上对公司的估值出了30%偏差,或者客观上公司出了意外导致价值受损30%,两种情况下该公司仍值7毛钱,投资者仍不吃亏,这就是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便宜才是硬道理,买的便宜赚得多、风险小! 
吴不为 6 次咨询 5.0 56377 次赞同 去咨询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随性微语:
说实话,真的太少太少了。只不过在某些地方科学并不重要,知识越多越那啥,理论更重要,科技人才就显得太多了。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摸袋荒地小瓶子:
人数有什么用,你就算说东大15亿博士后又如何?,产出比才是正解,赢赢赢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子不语:
谁都知道,垃圾几车,不如明珠一颗,先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再说吧!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留德华叫兽:
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
已累计设立88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
培养博士后人员超过40万,
2024年招收人数更是达到了4.2万的历史新高。
要读懂这个数字,
我们得先看看更大的图景。
截至2023年,
我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已达到101.85万人,
另有61.2万博士生正在读书苦熬。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
将近六成的博士都与博士后沾上了边。
博士后这个曾经的"锦上添花"选项,
如今俨然成了很多人的"必经之路"。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
大力发展博士后制度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棋子。
国家砸重金建立这么多流动站和工作站,
就是要聚集最聪明的大脑,
冲破"卡脖子"技术的围墙。
特别是华为、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也开起了博士后工作站,
把实验室搬进工厂,
让尖端理论与生产实践擦出火花。
但跳到个人视角,
博士后这条路上的脚步却带着几分无奈。
大学扩招二十多年,
博士帽子不再令人艳羡,
但高端岗位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
在"非升即走"的高校用人制度下,
博士后成了许多人的"缓冲期",
希望通过这两三年的时间,
多发篇论文多拿项目,
为将来竞争教职增加砝码。
表面上看博士后似乎很风光,
招聘广告上年薪五六十万的数字令人心动,
但真相往往藏在更深的细节里。
这些博士后的身份很尴尬,
他们既不是正式教职人员,
也不再是学生,
而是一种夹在中间的"学术候鸟"。
青基的申请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两次机会失败了基本就意味着学术生涯的终点。
生活压力也不小,
不像读博时可以安心做"学生",
博士后阶段很多人已经家庭事业双肩挑。
房贷车贷、奶粉尿布,柴米油盐,
这些现实问题接踵而至。
而那些看起来很美的高薪,
实际上大多附带苛刻条件,
基金申请成功才给、出站达标才发、项目结题才算……
到手的基本工资,
往往并不特别让人满意。
知乎视频1007 播放 · 0 赞同视频

更可恶的是,
一些高校和医院把博士后当成了"0元购"的人才超市。
博士后不占编制薪水主要靠国家出,
出站后也不用负责安置。
这样的制度设计,
虽然短期内缓解了就业市场的压力,
但长期看却可能导致人才错配和浪费。
一个本该在实验室突破前沿的博士后,
可能最终只能去做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
面对40万博士后的现状,
我们既要看到这支队伍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的力量,
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好的方面是,
博士后队伍的壮大,
确实为我国科技自主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很多领域的突破,
离不开这些高层次人才的日夜攻关。
特别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
正在搭起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让论文走出实验室,
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国内竞争激烈的博士后道路,
越来越多的中国博士正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职业发展路径。
这种"信息差"策略颇有几分智慧。
我国博士普遍论文产出丰富,
与欧洲等国相比可以说是"论文机器"。
国内读博,海外做博后然后拿到教职,
这个组合正在成为一些人的"弯道超车"秘诀。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在国内你的四五篇论文可能不够出彩,
但在很多欧洲小国,
你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技能可能已经相当突出。
国外的博士后职位更看重你的技能匹配度,
而非你的学历背景。
当然这种策略并非人人适用,
但它确实为那些在国内学术环境中
感到不快的博士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毕竟在哪里开花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欢迎咨询海外博士后、教职申请辅导:Legend_Sen)
知乎视频181 万播放 · 1906 赞同视频

40万博士后既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部分,
也是教育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映射。
如何让这支庞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真正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不仅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蓄水池",
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智慧。
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
人才是第一资源。
无论是留在国内继续拼搏,
还是到海外寻找新的机会,
博士后们的价值和潜力都不应该被浪费。
欢迎免费参与我每周日的【直播连麦咨询】活动:
每周日连麦直播陪伴申请:欧洲/北美/全球留学移民咨询&专家联合咨询
留德华叫兽:欧洲/北美/全球留学及AI/DS/运筹学私人订制/专家联合咨询
也欢迎关注我创办的【DIY飞跃计划】留学|科研社区 @DIY飞跃计划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作者:三托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8972270563764199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一数据,说明我们包括全球,都有博士开滴滴出租车等等,都说明全球已经教育过剩。每年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教育过剩传递到了市场,加剧了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等等。 市场上的产品,包括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内卷都是从过剩开始的;如果国家没有收储机制,谷贱伤农的内卷,随时随地就会发生;幸好有粮食收储机制,能源收储机制,猪肉收储机制等等,避免了许多产品过剩、生产服务公司内卷。 每年毕业一千多万大学生,为什么大多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国企招聘中山大学生就业,薪水居然与服务员一样的四千多元,引发人们感叹,辛辛苦苦读985大学,与农民工有什么区别? 因为内卷,更因为国家没有劳动力收储机制 ,没有建立人市,即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来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作为资源资金蓄水池,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让大学生找不到工作,985大学生工资与农民工等同,才是大学生内卷、工资低下的根本原因。 投资于人,扩大内需促消费、建立统一大市场、提高生育率、延迟退休等等,建议先从解决千万大学生就业内卷躺平开始: 先“以学代赈 ”投资他们三年兴趣爱好,再让他们延迟退休五年。 即千亿国债钱生钱收储百万大学生试点,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 ,杀出一条血路来。 农民工都可以以工代赈, 为什么大学生不能以学代赈? 农民工就业,山中贼易杀,大学生创业,心中贼难灭! 像农民工乡村有房有地,没有活路干可以以工代赈,为什么千万大学生没有活路干,不可以以学代赈? 农民工的失业有明显的解决方案,千万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连失业登记都不收录了,他们正是恋爱结婚生子的好时机,连窝都不给一个,蛋下在哪里? 投资于人,就是每年投资五百万名的大学生以学代赈,每年不过1500亿左右,三年也不过5000亿左右,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却是几万亿级! 
这些效益,比每年3000亿补贴企业才得到少许可怜巴巴内卷职位,比同等规模所谓的救股市、救楼市划算得多! 因为这些投资,就是投资千万大学生、投资未来、投资于人,也是兴趣产业链发展基础,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兴趣公寓改造,五百万到几千万兴趣爱好者的消费和精神财富创造,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别,不是汽车行业能够具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益,都是实实在在的内需扩大回报,而且还有名正言顺的延迟退休,何乐而不为呢? 投资于人,投资大学生以学代赈,这就需要真金白银发债投资千万大学生,到三四线城市去进行新三线建设;比如,鼓励千万大学生去三四线城市发展兴趣爱好,国家给予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给每个大学生2500每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惊涛骇浪,而且必须对大学生兴趣爱好八小时双休工作制模式,进行兴趣爱好水平考核,三年不达标愿赌服输,必须转为强制性兴趣爱好服务工作三年,同时退休顺延三五年,可见国家投资大学生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三年青年文化强国计划),也是不吃亏。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投资于人,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工作就是每天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只会是应付,不会钻进去的,那样他自己也会痛苦、很累,巴不得早点退休。 就每个人的经历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以及职业阶段,都应该强化兴趣爱好、通识教育,也是为了让自己能一辈子活到老幸福到老。 兴趣爱好及通识教育不仅能让一个人增加“软本事”,而且还会让你接触了解各种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激发你方方面面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旦你对许多东西有好奇和兴趣后,一辈子中的不同时段总会有让你感兴趣、让你激动的追求和话题,不会过得枯燥,而会充实生命中每个阶段的生活内容,最大化一辈子的幸福感。 不难想象,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并没有兴趣但为了养家糊口又不得不做的事,而且社会上大部分工作都是由那些并没有多少兴趣的人在做,对于工作的效率与个人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而在另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选择做自己有兴趣有激情的事情,而且每份工作都是由对其有兴趣的人在做。那么,这两个社会中,哪个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更高、效率和创造力也更高呢?这两个社会中,哪个社会更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 
以广州30亿30年长期国债,投资3万年轻人大学生,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中国式UBI ,三年青年文化强国计划的新三线建设)进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退休到时人均每个月4000元退休金计算,5年退休金共5*12*30000*4000=72亿,可见国家投资3万大学生年轻人的中国式UBI的30亿,回馈少付退休金72亿,是不吃亏的。 
根据收储大学生、先富促共富研究理论,形成的对口帮扶新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以花都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不断有流动人口进出花都,在花都短租三个月的住宿消费,一年四季每三个月都有大量流动人口进出,才能让附近农民成为花都新市民,有工作、有可持续收入,实现新型城镇化。 目前影响、制约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就是,大学生就业难,而且广大职工尤其是民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性收入长期难以提升;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就是,因为收入停滞不前甚至减少,导致消费内需萎缩,进而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问题。 本着“投资于人”,本建议需要人社部们与发改、财政、对口协作等有关部门协商协调,把各部门的老旧小区改造,家电以旧换新、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两重两新长期特别国债,以及对有关企业的就业补助、对口帮扶等等资金,整合统筹聚焦投资于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作为全国性千亿国债收储百万大学生的先行试点,广州人社牵头有关部门筹措包括上述国债资金资源,每年十亿逐步创建总计规模三十亿乃至百亿级资金资源蓄水池,用于收储全国的广州市户籍大学生每年一万,到花都区及其对口帮扶梅州,贵州黔东南州与毕节四个地区进行创业帮扶,以中国式UBI,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兜底的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 
如果有四个如花都三四线城市的县区,2个广东(花都、梅州)、2个贵州(黔东南、毕节),组成兴趣产业联盟,对四个县区的老旧小区进行兴趣公寓、兴趣社区改造,形成旅游网红打卡,民宿工作生活聚居区;这四个县区城市,除了对口帮扶流动人口,同时向全国人民推荐、推广,广东、贵州四地的“东西南北任我行”3个月的短租生活体验,入住每个城市短租兴趣直播公寓,一边工作一边旅游,一年四季都可以体验祖国大好河山的新鲜感,一起吸纳兴趣爱好者创新创业就业帮扶等等人口10万—20万人,以兴趣爱好、收储3万大学生的三年青年文化强国计划(中国式UBI,三年有兴趣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之青年文化强国基金的30年30亿长期国债、公租房REITs债券、超投必投公益创投基金机制等,创造强劲国内消费需求增长10%以上,以四市兴趣产业联盟名义,联合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上述机制的综合试点。 

更多详情请参阅下文: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思奔公考:
除非能傍上大腿,或者有明确入职安排,不然小心博后两年出来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还不如博士毕业,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对于大多数普通博士而言,我的建议早占坑早好。当然现在教职的坑,也是水深火热。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leo:
40万很多吗?40万中,理工科只有不到30万,这点人,一分到这么多领域,能保证达到世界领先吗?不行,要知道,中国只有14亿人,外国总人口则有65亿,人口数据 差异巨大,各个自然资源相比,也具有极大劣势。在这种先天不足条件下,我们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精英人才i,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作者:鹡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89805607427741306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士后就是临时工,当找不到工作或者想找更好工作的时候去做的工作。
在越来越卷的趋势下,有两个规律
1.大多数博士后积累成果的速度比不上门槛提升的速度
2.越来越多岗位尤其是教职将门槛提升至需要工作经历,也就是博士后经历将成为大多数希望竞争教职的博士的必经之路
两者叠加,也就是说,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终将成为一个大坑,对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延迟结束学术生涯的时间而已,及时认命止损退出学术界可能更合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当然,目前窗口期还是没关闭的,如果是最近能出站还有不少机会可以争取
博士后也有些许好处,但只有少数人可以有效利用,主要包括:
1.积累工作经历,有利于通过部分单位的门槛
2.有小概率通过发大文章和申请基金翻身的机会,与博后所在组的可利用资源高度相关
3.作为临时工比同等级稳定岗位一般要高一点点
4.单位教育资源的获取资格
5.新的人脉资源
再说几个国内博后的劣势:
1.临时工稳定性低,过两年就要腾挪地方,不利于经营家庭
2.周期长且固定,一般需要两年,不适合作为临时缓冲
3.出站有要求,一般需要发表文章和/或申请基金,达不到要求没有出站证明
4.部分组需要处理杂活,难以专心积累成果,如果自由度较高,或者可以带学生的话会好很多
5.基金一般是提上日程的任务。如果拿下青基,且不提执行周期超出博后工作周期带来的麻烦,还对未来找工作好坏参半,好在可以过更高的门槛,坏在进入后如果还要考核,更难达成国家级基金的要求
之前毕业的时候导师也想忽悠我留下做博后,我一看这几年的惨烈现状,再加上组里最好的文章记录还是我跳出组里研究内容做的,甚至级别也只能勉强算上的了台面,不是什么大文章,做博后拼估计也很难拼出什么成果,就坚守着拒绝了几个月。后来差点失业,还好最终找到了大体满意的工作。虽然离普通群众想象中的博士人上人待遇有较大差距,毕竟现在普通博士在非产业界的身份待遇确实低微,不过能够让我一边半躺平一边拿中等偏上的收入已经是很不错了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苯丙氨酸:
博后不算一份糟糕的工作,除了不是永久合同以外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是博后只是教职之前的临时工,一定最后是要转成教职的。但是现在很多人做博后并不是喜欢科研,完全是在逃避市场就业,想一直呆在发论文这种已经习惯的舒适圈里面,我觉得这些人不应该做博后。
我以前读phd时候很多同学都在说讨厌科研,以后坚决不在学术界。结果毕业以后找工作碰壁了,不去想着怎么提升工业界的竞争力,反而老师给了个工资还行的博后offer就跪了,说“做两年博后再去工业界吧,可能是自己的paper还不够好。。。”造成的结果就是一直都在自己不喜欢的学术界打临时工,就业越来越狭窄。离工业界也越来越远,以后找工作更难。
去工业界可能一开始待遇比博后差一点,但是以后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重在成果 没成果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鸟用没有 你滴明白 这一数据说明不了什么 发布于 2025-04-19 19:55・IP 属地吉林 简单只能来自化繁为简 因为这是有原理滴 先有繁 但这个繁必须涉及核心 没达到或没找到核心 即使化繁为简也不会管用 你滴明白
真正的化繁为简=取精去糟 用真正的精华部分 提纯再提纯 这才是化繁为简的目的+++这才可以做到管用 懂了吗
初始阶段的简单=简陋 无一例外 自己去看看真正的高科技东西无一是简单+简陋的 一部机器 一台车 一架飞机亦如此 N大系统各司其职+独当一面 组成一个完整体系 发布于 2025-04-19 19:35・IP 属地吉林 作者:22FF号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897015357631362698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陈俞飞:
博士后有点多,建议再往上增加两层以示区分:博士前、博士中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呵呵呵呵: 单看这一个数据只能说明人数好像很多,一种感觉,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需要横向对比,对比其他国家,对比其他国家比例;还需要纵向对比,看趋势变化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布青初:
难怪现在越来越多公司敢开15W年薪招博士,而且还真招到了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我国博士后已经超过40万人了,这说明啥?
很简单——读书多的人越来越多,科研也越来越“卷”了。
以前听说博士后,那是顶尖人才,现在一听,身边居然也有几个。说明一个事儿:我们国家上学的人多,读到很高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科研这条路,真是人山人海。
但人一多,竞争也跟着上来了。你以为博士后就轻松了?错,很多人还是得拼考公、找工作、发论文,有的还一边带娃一边写材料,也挺不容易。
当然,从国家层面看,这是好事——说明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高层次研究,未来想在科技上“搞大事情”,这些人就是主力军。
博士后变多了,是国家越来越有“脑子”的表现,但也得想办法让这些“脑子”有事可做、有舞台可上。否则就是白培养了。
作者:两斤苹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8972141928109508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洪权:
说明了,教育普及了。支撑着社会体系中的,中高端制作,有人才。
同样,开创的,引领的空缺。说明了定向培养了。出不来顶级的。
优劣明显。
同样,高学历人多,就会自然的屏蔽由下而上的开创内容。
腐败在严重。一叶障目会更加恶性循环。
比如,研究生失去培养的意义。论文灌水超过90%。
都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王normal:
亲身经历 去年科室招了一个新人,这也是时隔5年,科室再次招新。 新人是一位自培的博士后,这是科室自成立20年来,迎来的第一位博士后,创造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晓杨:
说明科研民工 供大于求 
00:34 发布于 2025-04-19 16:01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博士后是什么,其实最开始是为了解决博士毕业后做的东西太理论而无法找到工作的问题。也就是开始解除实际的东西,做点和实际相关的东西。而国内充分利用了这个博士后的称呼,学校招聘进来充分压榨博士,设置一个很高的的要完成的门槛,过了就留下,过不了就走人,实际就是让人卷。这个卷对于学术的损害就是,博士为了完成任务就是卷论文,怎么能让论文中呢,越偏离实际越能说的天花乱坠就越容易中,其实就是一种灌水,发出来的论文无论什么级别,实际上有用的万里挑一。博士后之后选拔的老师都是论文高手,但是别的什么都不会,高校未来就靠这些论文高手支撑,培养的学生能会什么啊,只能是会写论文啊
作者:就想赖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8970303842455361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李卫:
说明了就业是真的太难了,都卷到去读博士和博士后了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zrzyjc:
说明拿到博士学位真的难,博士后那就侯着吧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猴子请来的救兵:
啥也说明不了,数字而已,高校企业各种流动站、工作站,主要有博士,就会有博后,因为博后有些事被逼无奈,有些事少量金钱诱惑。
|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
滑铲:
说明有一个好消息,我国人均教育水平逐渐上涨,高学历人才逐渐增加,教育水平能力大幅上涨。 说明一个坏消息,高学历人才多了,但是岗位太少,造成学历囚笼,大家逐渐陷入恶性竞争。 博士后40万,博士只会更多,太夸张了,赶紧有些畸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