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知乎)新加坡未来会印度化吗?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点副炮流的自由舰:
材料说会。反对那个男人就是印度化?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wuwuwu77667766:
海外华人对中国来说完全是副作用,联合当地土著消灭海外华人才是正确的,所谓的以前海外华人捐款也完全是在欧美授意下进行的,好多还资助的是极端组织,新加坡马来化对中国来说完全是利好。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其移民政策一直注重平衡各族群比例,确保社会和谐。虽然华人人口比例可能下降,但政府会通过政策调控吸引多元背景的移民,避免单一族群主导。印度移民的增加并不等同于“印度化”,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和政策框架将保持稳定。未来,新加坡仍会是一个多元共存的社会,而非单一文化主导。
作者:新加坡小李说移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26196974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流星小番茄:
只要不纠缠中国人,怎么都行,看透这群人了。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AlphaGO:
加拿大早就是“印加帝国”了,何况小小新加坡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新加坡和印度,虽然都是亚洲国家,但文化、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可大相径庭。新加坡以高效、秩序和多元文化著称,而印度则以其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的社会结构闻名。把新加坡比作印度化,就像把辣椒炒肉和咖喱混在一起,虽然都是美食,但味道和风格完全不同。
新加坡的未来,更可能继续沿着它自己的发展道路前进,保持其独特的社会治理模式和经济发展策略。就像新加坡的辣椒螃蟹,虽然辣,但辣得有特色,辣得恰到好处。至于网络热梗嘛,新加坡人可能会说:“我们新加坡人,就算吃辣,也要辣得有秩序!”
作者:吃货咕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49937068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新加坡和印度虽然都是亚洲国家,但它们的发展路径和文化背景大相径庭。新加坡以高效、秩序和著称,而印度则以其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底蕴闻名。就像你不会期待一辆法拉利突然变成一辆拖拉机,新加坡的未来也不会“印度化”。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色,这正是世界多样性的魅力所在。
再说了,新加坡的“小而精”和印度的“大而杂”在很多方面都是互补的。比如在经济合作上,新加坡的金融和物流优势可以和印度的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共同发展。所以,与其担心新加坡会“印度化”,不如期待两国能在更多领域实现互补和共赢。这就像你开车时,不是想着怎么让车变成飞机,而是想着怎么让车跑得更快更稳。
作者:时光挺欠揍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52058206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1.新加坡税后收入中位数4700新元。但综合物价是广州2.5倍。深圳的两倍。。相当于在广州交完五险一金和所得税后到手10000元深圳13000元人民币的生活水平。。2.新加坡人大部分是华裔劳工的后代。相当部分是外黄内白的香蕉人。有人说新加坡会取代香港成为未来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财富管理中心,这是想多了。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新加坡显然太小了,固然可以像瑞士一样立个“中立”的招牌,但无论哪个大国想动他,都是几分钟的事情。新加坡能够提供的安全保障也就是那几分钟。资本是放大100倍的人心,资本最厌恶的是风险。一颗炮弹落在新加坡近海或者新加坡一个小骚乱和暴动。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地位马上垮掉。未来15年中美之争,如果中国胜利。会以澳大利亚为前线划分太平洋。最大的利好是香港,如果中国失败。相信那个时候。新加坡和驻日驻韩美军基地不会完整。所以无论如何,新加坡的未来不会有好前途。,7个字。乱世不闯新加坡。
作者:晓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63025648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作者:叮叮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64564899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目前看有可能会 在新加坡待的这一年里 能接触到的人群中 小到 小区门口的保安 save eleven店员 园丁 grab司机 食阁档口 服务员 大到大学老师 社区经理 房东 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印度人 这个比例我感觉要比谷歌和百度里给出的新加坡印度人9.2%的占比多很多 直观感受 感觉有200万人口以上(2024年新加坡一共570万人口)不开玩笑每天都能看到外来务工的印度人 一大堆一大堆的蹲在小区门口坐到toyota的后备箱里穿梭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 举个例子 新加坡有一条很繁华的街道 叫乌节路 Orchard Road 是新加坡主要干道 类似上海南京东路 西安长安路承担城市主要运输 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平常不可能堵着的 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主导的满是香蕉人的城市 乌节路 圣诞节没堵住春节没堵住 一个印度本土自己都不过废弃了 仅仅新马遗留印度人保持传统的大宝森节 竟然把这条主干道堵着死死的 白天!印度人会不会取代可见一斑 大宝森节当天 图片不是乌节路 是另外一条路 拍的时候已经不堵了过了早高峰 图片仅供参考 方便脑补当时被堵的画面 

新加坡政府甚至给他们修了临时公共卫生间 平常这里就是一个公园 可见对印度人的重视(也可能害怕乱拉)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saintzeustm:
沆伉、叵县、蝻蚶,明明煌煌大陆却引效此小三之酷苛内卷,好在已意识到并开始改变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变成一条猫猫怪:
蚌埠住
印度籍拿坡身份的难度
应该是地狱级别
印度<老外<东大<马华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葫芦:
会不会我不知道,但是印度化后新加坡绝对不会有现在的竞争力了。利好香港。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别问我是谁:
不会。新加坡政府是在人口种族上暗戳戳实施手段的典型。80%的华人比例不会变。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日落大道:
新加坡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更像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服务区,一个巨型收费站,或者更直白一点,李家的公司。
这家公司从成立那天起,就知道自己的定位。
它没有辽阔的土地,没有丰富的资源,没有强大的军队,甚至连水都是从马来西亚买的,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球资本最信任的避风港,让钱愿意来,企业愿意来,富人愿意来。
至于民主、人权、公民社会这些概念,新加坡从来不感兴趣,李光耀早就说得很清楚,人民并不真的渴望民主,他们只想要房子、医疗、工作、教育,至于国家由谁统治,如何统治,根本不重要。
所以新加坡的治理逻辑,完全是企业化管理的思路。
这里没有意识形态的包袱,也没有民族主义的情绪,唯一的目标就是让资本觉得舒适。
低税率,零腐败,高效率,外加法律铁腕,确保任何影响资本安全的因素,都能被迅速清除。
哪怕是对政府有意见的声音,也能用法律精准打击,比如反对派政治人物一旦威胁到执政党,立刻就能被找出税务问题、诽谤罪或者其他理由,让你官司缠身、破产、丧失选举资格,甚至直接送进监狱。
这种治理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是李家。
从李光耀到李显龙,政治权力从未真正易主,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总理永远是李家的人,选举只是形式,总统只是摆设,真正掌权的永远是总理,而总理是谁,不用多说。
更夸张的是,李家的影响力不只是政治,经济也是他们的。
淡马锡控股,这个新加坡最重要的国有投资公司,掌控着新加坡一半以上的上市企业,而它的CEO是谁?李显龙的老婆何晶。
你可以说,整个新加坡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李家人手里。
新加坡人不是公民,更像是这家公司的员工,勤勤恳恳工作,交税,维持社会稳定,而公司的真正股东,则永远是李家。
有人担心,新加坡会不会印度化?因为近年来印度移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进入金融、科技领域,占据重要职位,甚至在政府部门的影响力也在上升。
但说实话,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新加坡不是传统国家,而是李家的公司,李家不可能允许这家公司被印度人掌控。
印度人在这里再多,也只是高级员工,能拿高薪,能当高管,但绝对进不了核心决策层。
李家的股份不会稀释,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也不会被挑战。
所以未来新加坡可能越来越多印度面孔,但它的本质不会变,还是李家的生意。
当然,新加坡的成功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它的经济模式极度依赖全球资本,如果哪天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比如供应链重组,亚洲贸易中心转移,或者大国开始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新加坡的地位就会受到冲击。
它虽然富裕,但成本也高得吓人,房价昂贵,生活压力大,普通人过得并不轻松。
这里确实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但你要问,新加坡有没有什么世界级的科技创新?有没有改变全球格局的企业?
答案是没有。
它更像是一个高级中介,最擅长的是资源配置,而不是自主创新。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像新加坡这样的贸易港,繁荣的时候看起来无比强大,但一旦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它们也可能迅速衰落。
威尼斯,里斯本,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古国,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全球金融中心,和从金融中心变回小渔村,速度是一样快的。
如果有一天资本不再信任新加坡,或者发现更好的选择,资金外流的速度会比想象中更快。
而李家呢?他们早就准备好了,真到了那一天,他们带着财富随时可以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而那些依赖这家公司生存的“员工”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作者:细羽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925514608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会。
1.新加坡不坚持自己汉族或者说海外中国人的文化主体性,会导致没有凝聚力。在文化上,那里所有人都是憎恨中国人、鄙视中国人的香蕉人。
本土的人虽然是华人,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化,连汉语都不要求说。长此以华人往会失去自己族群的凝聚力,变得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以后和别的团体打仗自然也就不会卖力。
而马来、印度人是带着自己的本土文化来的,他们不憎恨自己的族群和文化,更有凝聚力。
2.坡的精英集团很短视。在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绩效至上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新加坡人都短视、没有远见。
迟早被印度代汉或者马来代汉。中国搞民族团结是希望融合所有文化,建设一个以普通话、第四教、中华民族为主导的统一共同体。你也许觉得这样不好,你可能有其它方案,但是我们中国人总归是想建立一个统一、有凝聚力的共同体以保护我们不受外部控制和侵略的。
而坡呢?搞多元主义只是给予一些上层精英人士赚钱的利益。而这些人并没有把坡当成一个需要建设的家,只把坡当成了一个莫得感情的名利场。未来怎么办?他们这帮人自然可以跑到别的地方当“华裔精英”。
3.外交立场和身份认同不明确,不知道“我是谁”、“哪些朋友会帮我”。
在他们那里,不管是领导还是平民都以为能在中美之间捞取好处,他们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海运线,但是他们的国防是严重依赖美国的。
依赖一方,又想拉拢另一方的话,就不会得到任何一方的全力支持。
一旦美国不想管他们,那他们将会面临大的不得了的国防压力和内部压力。到时候印度人肯定倾向印度,马来人肯定倾向马来族,印度、马来会帮印度人、马来人。
可是中国人不一定会帮那些被制造出来的香蕉人。甚至说印度人、马来人运营的坡甚至反而比香蕉人控制的新加坡更有利于中国和美国。到时候新加坡华人怎么办?只能被马来和印度人取代!
4.新加坡这种华人香蕉人化的奇怪文化争取不到东南亚华人和中国人作为文化上的盟友。这样会使得自己更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5.新加坡的政治极度封闭保守,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华人寻求自己的文化认同。
但是很大程度上又受西方世界控制和影响。
在未来,新加坡很可能会受起源于西方世界的某些运动的冲击而垮掉。到时候印度人、马来人到时候会要求平权。这些香蕉人大概率是崩不住的,然后加剧多元化,最终被印度人和马来人取代。
总之,长期来看,马来新加坡发生代汉、印度代汉的事情是很有可能的。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作者:清水自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303522886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说结论,绝对不会!
最近几年,很多人觉得新加坡的印度人好像变多了,给人一种“印度人要占领新加坡”的错觉。其实,这些人大多数只是来打工的“过客”,并不会长期留下来。新加坡的种族比例一直是政府严格控制的,华人始终是大多数,未来也不会改变。
新加坡政府对人口结构卡得很紧,各族群的比例几十年来都没有太大变化:
• 华人占75.6%,绝对大多数
• 马来人占15.1%
• 印度人占7.6%
这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政府一直在幕后调控。你看看身边的环境:学校、政府部门、公务员、军队,基本上都是华人为主。而你看到的印度人,很多是做IT、银行、餐饮、巴士司机,建筑工人这些工作,虽然人多,但大部分只是过客,最终还是要离开的。
印度人有很多是在2008年那波“绿卡大放水”的时候拿到PR的,但后来新加坡政府发现这个群体增长太快,立刻收紧绿卡审批,导致很多印度人即使在这里工作了10年、20年,甚至生了孩子,还是很难拿到PR,更别说公民了。
举几个身边的例子:
• 印度IT工程师A,在新加坡工作10年,买了房子、孩子也在本地上学,结果绿卡申请了5次全被拒,最后只能带着家人回印度。
• 银行经理B,年薪15万新币,每年都申请PR,每次都被拒,最后只能靠长期工作签证,最后实在受不了,去了澳洲。
• 印度籍建筑经理,在新加坡住了20年,生了两个孩子,结果两个孩子的PR申请全被拒,最后全家一起搬去加拿大。
这类故事真的太多了,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印度人里的顶级人才,去欧美国家随便都能拿绿卡的那种,但新加坡就是不给。说白了,新加坡政府就是不想让印度人太多,就算他们赚钱再多、住再久,绿卡就是不给,政策卡得死死的,让他们始终只是个“过客”。
政府让这些印度人只都是“无根的浮萍”,他们拿的是工作准证,完全被政策牵着走,随时可能被淘汰。在新加坡生存完全受政策影响,政府一收紧,就必须走人。很多印度人是拖家带口来的,但孩子身份严格绑定父母,而且基本上政府不会给印度孩子分配本地学校,只能读天价国际学校。一旦大人换工作不顺利,整个家庭都得立即离开。
说白了,政府对大多数印度人的定位就是一个劳动力,除了少量顶级人才,大多数印度人就像药渣,用完即弃的那种,不会被当成自己人对待。无论他们在这里工作多久、赚多少钱,身份永远是个问题,只要政策一收紧,随时都得打包走人。
相反,华人拿PR相对容易。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华人朋友工作几年,PR批了,几年后就变成公民。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基本上拿PR很稳:
• 本科学历或以上
• 在新加坡工作至少5年
• 有稳定收入
• 结婚生子
很多中国朋友,大学毕业后来新加坡工作,几年后基本上都能拿到PR。而且就算暂时拿不到PR,如果孩子从小在新加坡上幼儿园,政府都会给安排就近的政府学校,尽量让孩子从小就融入新加坡社会。
如果孩子在新加坡读幼儿园,你会发现新加坡的幼儿园基本上标配一个华文老师和一个英文老师,从小就鼓励孩子说华文。每年中秋节、春节,幼儿园都会隆重装扮,还会给孩子讲文化故事,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华人的传统。虽然新加坡讲究种族和谐,但印度的节日可没这个待遇。从孩子的教育就能窥探出,新加坡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华人才是未来的主流,真正需要融入的人群。
所以印度人只是过客,新加坡不会印度化。现在在新加坡的印度人确实不少,但绝大部分是来打工的,不是来定居的。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回印度,或者去欧美、澳洲发展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时,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占比为75%,强大的马来人仅占25%。
啥意思,这么多的人口,被马来人赶到了小岛上,真正的以小族凌大族。
这已经不是飞龙骑脸了。这尼玛的是航母+大和+螃蟹骑脸,结果被人一小群小狗给反攻胜利了。
都不知道怎么输的局,被人干翻,真是连吐槽都不知道怎么吐槽。
说白了,新加坡就是一群弱鸡建立的一个伪国家。
一群弱鸡建立的国家,根本上来说,只会跪舔这个,跪舔那个。
所以无论新加坡未来会变成啥,都不会变强,只会被人x。
作者:hyenaki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67320850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阿江:
新加坡是管理当地印度人最成功的国家。印度裔公民,pr和ep签证印度裔素质大部分不错,且新生儿出生率不高,不用担心。剩下印度外劳,新加坡华人也最会管理了。并且还有ICA控制的公民pr申请玄学标准,想印度化没有那么容易。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作者:乎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39528746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会。新加坡国会前两天刚讨论过。 2023年度,永久居民,56.8%来自于东南亚国家,35.8%来自于其他亚洲国家(中国和印度都属于这个类别),其他国家7.4%。 2023年度,公民,69.2%来自于东南亚国家,25.4%来自于其他亚洲国家(中国和印度都属于这个类别),其他国家5.4%。 Attention Required! | Cloudflare data.gov.sg/datasets/d_b72fb4b4488fdf2b7ec4171913b37d68/view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你能怎样:
与其考虑这个问题,不如先想想如何存在下去。诚然,新加坡非常发达,但是再发达也改变不了极端狭小的现实。如今国际局势极其动荡,保守主义、右翼势力大面积登场,战争、动乱转瞬即至。新加坡这种国土极小,地处要道的城市国家,绝对不可能置身事外。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椰霖:
完全不会,新加坡的永久居民通过数量是完全按照种族比例限定的。印度族裔人口少,配比的永久居民批复数量就也少。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真那不进选拔不改:
李家坡特别类似历史上一个国家——西汉金山国,在异族、异教徒的汪洋大海中,孤立无援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地雷系万斯:
印度人有新加坡的原始股,新加坡长期联印制马。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作者:thatcherit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8970199484438670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结论放开头: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要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这三个国家还有活人,那么新加坡的种族结构就会长期乃至永远维持在华人约75%,马来人约15%和印度人约10%的比例。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受“加拿大印度化”论调的影响,加拿大的情况我不了解,也许很糟糕,但新加坡和加拿大之间有一个本质区别——新加坡拥有人民行动党 管理良好的移民系统。 2013年,新加坡政府出具人口白皮书。白皮书估计,从2013年起,新加坡人口将每年增长10万人,预计到2030年总人口将增至690万人,意味着届时新加坡总人口会比现有人口增加约130-150万人。而由于新加坡的出生率年年滑落,白皮书也建议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永久居民以及2.5万名新移民来维持新加坡整体人就业人口数量。最终,新加坡国会以77票赞成,13票反对(9名反对党议员与3名管委议员)通过了议案,支持人口白皮书。 消息一出,引来了新加坡几个最大的反对党(如工人党与新加坡民主党)的反对,其中以沙文主义色彩浓厚而臭名昭著的工人党的反对声音尤为激烈,就差直言“只有本土出生的新加坡人才是人”的狭隘民粹主义口号,因而引发了新加坡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公开示威。期间,为了安抚新加坡的马来裔选民对于被边缘化的担忧,李显龙总理在一场马来语演讲中对“维持新加坡的种族比例结构平衡”做出了承诺: 我们将保持新加坡人的种族平衡。新加坡公民中的马来人比例将保持稳定,甚至长期如此。 尽管旨在安抚马来选民,但这也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其在移民政策上实施“种族平衡”原则。此种情况并非孤例。2020年10月,内政部政务部长穆罕默德·费萨尔·易卜拉欣在议会中再次确认: 我们深知需要保持新加坡人口的种族平衡,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我想向议员保证,我们接收移民的速度和情况已经并将继续进行调整,以保持种族平衡。 2024年,李显龙总理再次在HarmonyWorks! 大会上对“种族平衡”做出保证,并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我们尽量不破坏种族平衡,因为我认为我们对社会现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舒适度。华人占多数,但并非占主导地位。马来人约占15%,印度人约占9%——如果我们谈论的是公民人口的话。如果我们看看拥有永久居民的居民,情况会略有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而且每个人都对此感到满意。我认为,如果你彻底改变现状——唯一能够彻底改变现状的方法是通过移民——如果你这样做,我认为那些突然感到“我变少了”或“为什么其他族裔突然这么多”的群体会感到非常非常强烈的不安和抵触。这可能会引发很多紧张局势。因此,从政策上来说,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希望保持这种广泛的组合——可能稍微上升或下降一点,但我们不会有意识地试图改变它,我们确实想尝试大致保持这种组合。 其实,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对移民政策干预以维持建国之初的种族比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2013年李显龙总理的演讲不过是首次公开了这一施行已久的政策。从新加坡的居民人口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华人占据人口七成以上的主导地位50年来并未改变,而尽管印度裔人口比例有所上升,但幅度也是微乎其微。 
再看新加坡居民的总生育率 (TFR)数据。早在1980年,印度裔的TFR就已经跌至人口更替线2.1以下,意味着新加坡本土的印度裔居民无法单独实现人口净增长。2007年华、巫、印三大族群的TFR从此全部彻底下降到2.1以下,人口增长将完全依赖外来移民。其中,华人生育率最低,至2023年仅有0.81;而印度人的表现同样不佳,长期以来都低于新加坡全国的总和生育率,这还能谈什么“印度化”呢?马来人情况稍好,大致为华人的两倍。 参考隔壁马来西亚的种族比例变化情况:华人从1970年代的34%跌落到今日的22%,一部分是由于巫统长期以来奉行“马来人至上”政策所造成的迫害,另一部分原因自然就是马来人两倍于华人的TFR所造成的。反观新加坡,在马来人生育率显著高于其他族群的情况下,保持50年种族比例基本不变,你说其中人民行动党的大手没有对移民政策上下其手,我肯定是不信的。 
而正因为有新加坡政府的有形大手和人民行动党的公开承诺,新加坡“印度化”或是“马来化”都不过是遥不可及的种族政治狗哨。很遗憾,这在新加坡不适用。 只要我们的人民行动党还在台上执政,只要马来西亚华人、印尼华人和中国人还存在于人世,新加坡就将永远维持华人占比70%以上的人口主导地位。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作者:mom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8959536163737988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天开始一直看到这样的话题,什么很多人说新加坡不适宜居住,你如何看待新加坡人之类的,还有一个更离谱的,说她来新加坡上学,不懂的问同学,结果,全班同学都不理她,还叫了警察,怎么离谱怎么说。
我旅居在这里,想谈谈我的感受。比本地人多一些外来移民者的视角,比游客多一些居住者的体验。尽量做到客观。
我先从那个离谱的事情说起,因为比较贴近这个题主的问题,就是新加坡的人口组成,种族比例问题。
新加坡本地华裔:75.6%,主要是闽南泉漳,潮州,广府,客家民后裔
马来裔:15.1%
印度裔:7.6%
欧亚混血及其他:1.7%
之所以大家看到,感觉到很多印度裔,是因为印度孟加拉裔是主要的男性年轻外籍劳工(外劳)来源,建筑工人,道路维修,中铁的很多项目,实际基层的也是他们,包括扫街,整理树木花草,户外清洁,码头港口货仓等等等等,外劳女性,比如女佣,来自菲律宾,印尼,缅甸等地。大家可以猜猜看,外劳可以占到新加坡总人口比例的多少?2023年,新加坡总人口591万,其中常住人口415万,而外籍劳工143万,接近35%,这么庞大的群体,你看到印度裔多也正常,但他们不影响新加坡的人口结构。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种族和谐。任何人任何场合说种族歧视的话,都会被控告。这也是文章中答主说她被警察请喝咖啡的原因,和排外没有关系,是她一口一个马来,新加坡,大陆这样的种族说法造成的。新加坡在小学,有一个节日:种族和谐日。各个种族的孩子可以穿自己民族的服装,是为了加深彼此了解民族文化。学生从小就被教育不能说种族歧视的话。新加坡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政府必须做到平等,才能避免出现印尼屠华的悲剧,其实马来也发生过,新加坡建国早期也发生过,多种族和谐是国家安定的基石。在东南亚,多种族,多信仰的历史背景下,新加坡处理的已经非常好了。大家可以了解其他邻国的状况,因为种族引起的纷争有多严重。这也是新加坡吸引很多外来移民,甚至是富裕阶层移民的重要原因—-安全性。法律严格的结果是犯罪率低,治安良好。对比一下,马来,印度国内治安,大家都应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了吧。
谈谈另外一个教育问题。大家对和我们一样黄皮肤的华裔不说或者不会好好说华文,表示观感不好。但这个和新加坡建国初所处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李光耀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定英文作为国家语言是有政治经济的多层考量,夹缝中求生存,考虑的是怎么盘活这个弹丸小国,在学校功课中,英文数学是最重视的基础学科,所有学科也都是英文授课,这是新加坡人的共同官方语言,就好比我们的普通话,每个种族还要学习自己的母语,比如华裔的母语是华文,印度裔学习泰米尔语,马来学习马来语,小学都会配专门的母语老师。但是考试不看这个母语成绩的。这也是母语程度不好的原因。近些年,高等华文的力度在加大,比如初中考高中,高华会加分。英文作为主要语言在就业,考学会占一定优势,新加坡的A等成绩是可以直接申请美国英国大学,至于说新加坡新式英语口音,也很好理解,哪儿没口音呢,北欧也有。新加坡人自己也会调侃市井的新式英语表达。年轻人习惯用英文。年龄大些的还会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这种。
说说大家都诟病的气候吧。新加坡是赤道边国家,没有四季,只有循环往复的夏季。来过这里的人出门旅游会觉得热,湿。但要是比起柬埔寨,泰国,印尼这种国家,新加坡的热不算热,一般在39-33度,这几天中午热起来,最高37度,偶尔,不会一直持续。上海夏天也有35-37度,这种热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没有灾害性天气,我在台湾住过,有地震,台风,那个才怕人。新加坡政府是大家长式治国,照顾管理国民真的是从生到死什么都管。你说天气热,下午会有雨,政府会把每一个社区出来的主要路段增加雨棚,一直延伸到地铁,车站,或者购物中心,只有横过马路的地方断掉,这样可以防晒,避雨。是不是很贴心。所有建筑物都会每周用烟雾驱蚊驱虫,如果哪一个社区发现登革热,附近就会放上提示牌,提醒注意防蚊,政府也会派人上门,挨家挨户去检查,你家是不是有存水的花瓶,生蚊虫的垃圾,我有碰上,朋友家也碰上、看到了,就要求你整改。有没有街道大妈的感觉。
年轻人要结婚了,可以问政府申请政府组屋,生孩子,房子小了,可以申请大的房子,人口越多申请的房子也可以越大,但是原来的房屋要还给政府,你有钱可以去买公寓,不能多吃多占政府组屋,并且五年内不可以出售。照顾孩子没钱的可以送全托,经济过得去的,请女佣,费用一个月650-850新,额外在买个保险。孩子大了,上学了,政府小学没有学费,学校开学前开出要用的书单本子,你自己去书店买就可以。校服这种,有专门出售的商店,自己学校商店也有,价格不贵,几块到十几块新币一件。鞋子袜子有颜色要求,一般就是黑色和白色,自己买,品牌不限。当然,新加坡还有自主学校,学费是自己定,一年5000-9000新的都有,中学更贵,但因为大多是名校,削尖脑袋都要进的,也就不计算这个了。
考大学你可以问政府申请贷款,但条件是毕业之后要给政府打工五年,不能出国,毁约的话,要赔给政府费用。
最近和当地朋友聊天得知,到了六十岁,最近政府推广简易遗嘱,就是你病重不能自我决定是否继续维持医疗(我理解就是谁拔管),剩下的公积金是否给子女,怎么分配什么的,反正就是提早确定,避免纠纷。
新加坡政府持有的淡马锡控股,每年会给公民分红,几百新不等。疫情期间,经济受到影响,政府几次直接发现金,按照人头或者家庭,给300-500新。政府是蛮高效的,也是真的操心。所以,这里百姓比较听政府的话,比较乖,当然弊端就是感觉做什么都较真,生怕担责任。
医疗方面,看病贵,一般 小病都是去诊所。退休金不高,国小,积累少,政府不提倡过度医疗,也提倡能工作尽量工作,所以,养老不如国内轻松自在。
其他方面,环境优美,执法严格。有一次我开车找路,着急的时候就把手机拿在手上,结果被警察骑着摩托在高速上拦下来,最后罚了400新,2000人民币,好处是我再也没犯过,记忆深刻。严格也有严格的好处。
但是也有变通的地方,早上高峰送孩子,被追尾,下车看一下,不严重,对方全责,拍张照,不废话,拿出驾照,让你拍,把电话留给他,我也留对方电话,然后各自走人。上午就有对方保险公司联络,开过来一台替代车,把我车开走去修,好了,打电话来换车。就这么完了,全程没有警察什么事儿。当然如果是大的车祸,肯定还是要报警的。
说了这么多,哪一个国家都有好的不好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宜居吗,第一是安全,然后居住,教育,医疗,环境。这些条件都能满足的地方,就不能满足消费便宜的需求了。
以上说的是新加坡公民的待遇,PR也能少付费享受,但是作为外来国际人士,每一项你都要付出不菲的价格。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小将:
试试看呗,东南亚小印度,马六甲小印度,听起来就很不错。
如果新加坡华人比例跌破百分之七十,相应的的印度和马来裔超过百分之三十,接近百分之四十,那应该会很有乐子。
|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
不会,很多人用各种亲身经历和生育以及国家精神逻辑推测,这对于新加坡是不成立的。因为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有意控制种族比例,华裔占比一直稳稳在75-85%之间,每次华裔占比低于75%之后新加坡就打开对港澳台等华人地区的移民大门,补充人口。
不会真有人以为新加坡是民主制度吧?新加坡是开明专制制度啊,牢美认证的2333
BTW说真的,我一直认为大清正统在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
作者:韩玄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8934440381678601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