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4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2826 73
(轉載知乎)做博士后比读博还累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1樓 發表于:2024-3-16 18:51
先说两个概念:
1、博士:全名博士研究生,是一种学位,这个时候你随老师做项目,拿的是补贴和项目的费用。
2、博士后:是一种工作职位,指的是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相关部门从事研究的人员,这个时候你是拿科研经费
和工资的。
累不累这个事怎么说呢,读博士的时候,你跟着导师,都是导师安排事情,可能大部门的工作由你来做,导师负责指导,工资也不多,费心也不少,出了项目、出了科研论文,很少跟你有太大关系。
到了岗位以后,很多事你就有主动权了,工资也不少,据我了解,博士毕业基本没失业的,薪水也都还不错。而且现在各省在引进博士的政策上都挺好。


作者:柳晓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10701093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2樓 發表于:2024-3-16 18:55
微尘:


累不累取决于导师的风格,做博后和读博都可能累,也可能不累。就我自己来讲,读博时感觉比较累,所以博后时挑了轻松点的实验室,但相应的,文章产出也是一般般。不过做博后比读博考虑的要多些,生活上的事,还有职业发展上的事,实验室工作不再是全部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3樓 發表于:2025-2-27 21:20

姓施的瓦辛格:



博后是个工作。

读本科的时候,觉得高中是真轻松啊,天天睡那么长时间。

读硕士的时候,更充实了,觉得本科就是虚度光阴啊,经常玩儿一下午,玩儿一天。

因为本科没啥考核的东西,DDL也就是期末考试。

读博的时候,发现硕士好轻松啊,还能周末出去玩。读博周末都不舍得出去玩,非要把实验安排好才行。

做博后的时候,发现读博的时候真轻松啊。博后也是三年,读博也就三四年,我就感觉博后过的比读博还快。

读博基本上没有ddl,高校不像中科院,没有学年考核,没人督促,其实就是自己在把握进度。

导师也不会管你多一年少一年,读到六七年可能才会催一催。

所以读博就是慢慢悠悠。

博后,一天一个ddl,今天这个项目要写,明天这个材料要交。还好不用上课,要上课就更麻烦了。

如果博后比读博还轻松,那只能说你没有进入核心区域,大概率是边缘化的。

博后不是一个稳定工作,边缘化你知道意味着什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4樓 發表于:2025-2-27 21:20

学术之乎者:


最新消息,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相关部门联合公告:根据《关于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者项目(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与科研成效评估资助申请的通知》(博管办[2024]32号),今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者项目A等级,简称“博扶计划”)的申请与评审工作已圆满结束。

经过严格筛选,有1000名候选人入围终审,最终确认500位受助者。现正式公布入选者名单,个别名单细节将后续公布。

自去年开始,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者项目调整资助模式,不再按传统方式分配给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转而实施分级资助,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即为博扶计划。按照博扶计划的规定,受助者需全职在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并须将个人人事关系转移至工作站。

预期入站的受助者必须在公告发布后三个月内,在申请的工作站完成博士后注册,在指定导师指导下启动研究项目,否则将丧失受助资格。在站期间,所有公开发布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或专利,均需标注“本研究由‘博士后创新人才扶持计划’资助”及其资助代码。

据高等教育绩效分析平台(ID: gaojidata)数据汇总,今年度资助对象主要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与中国科学院等博士后工作站。

在高等教育领域,总计87所高校的学者入选。北京大学以32人的成绩领跑榜单。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有30人入选。浙江大学则有29人荣登榜单,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公示名单未涵盖军队、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人员,故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七所高校以及军事类高校的入选情况未计入此次统计。)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5樓 發表于:2025-2-27 21:20

亲身经历,我博士后快2年了,干的活比硕士博士加起来还多。压力非常大,又要写基金项目,又要做科研课题,单位老板恨不得你既有2-3篇文章,又拿到各种项目基金。像我啥也没有的,就说我不努力,不积极。苍天可鉴,我从早忙到晚,全年工作三百多天。被忽悠过来,跨领域,研究方向倒是挺前沿的,但是难出结果啊。现在是延期薪水未知的状态,奉劝一句,千万别入坑。博士毕业能找到工作,千万别做博后。千金难买健康和开心啊




作者:椰子姑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35765654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6樓 發表于:2025-2-27 21:21

混吃等死咸鱼木木:


你在学术缅北读博,哪怕延毕,大概率还是能毕业,你在学术缅北做博后,哪怕拿了国家基金,能熬过非升即走依旧悬。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7樓 發表于:2025-2-27 21:21

作者:学术小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26417394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给出我明确的回答,如果是正正经经的做博后(以走学术路为目的的博后),绝对比博士累!接下来,以我自身的经历来分析原因。

博士

博士虽然说是给老板打工,但是本质上还是个学生。博士期间只用做好我自己的课题,做好老板交代给我的任务,那我就是个优秀的博士。所做的事情比较专注,不需要考虑太多,自然烦恼就少了,压力也就小一些。此外,老板吩咐给你的事情,你还可以摸摸鱼,划划水,说实话只要你别太过,老板也拿你没太多办法。你还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事情不会到你一个人头上,天塌下来也有个高的顶着。

总体而言,博士期间因为是学生,要考虑的问题少,事情专注,只要科研较为顺利,老板通情达理一些,那就是个快乐的博士生涯。

博士后

博士结束后,怀着对学术最美好的愿望(所谓的高校的“自由”),入博后的坑了(7月入坑华中某985高校)。悲惨的科研生活从此开始,为啥悲惨涅,请听我慢慢道来:

1)青基的压力。博后一般2-3年,如果想在我们学校留下来(所谓留下来,也就是进入下一个“非升即走”的周期,当然牛人直接副教授,咱这就不考虑了)。那么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青基”,当然同时还需要几篇论文。对于选择做博后的人来说,论文的压力其实还好。所以这里着重讨论“青基”给我带来的煎熬。硕博期间,自己主笔帮老板写中了一个面上和一个重点项目,但是写的也是稀里糊涂,依葫芦画瓢去写,并没有太多领悟到写本子的套路。当自己要写青基的时候,才发现怎么下笔和构思项目书都不太会。然后,第一次申请就跪了,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只有2次机会,如果第二年还不中,基本上就要卷铺盖走人了。还好,第二年痛定思痛,和老板多次深入讨论,各种熬夜写作,打磨了无数次,整整写了2个月(all in),终于中了,长舒一口气。

2)科研时间减少的焦虑。博士期间,科研就是写论文。然而,博后期间,科研不再这么纯粹。你需要写很多很多的本子,你自己的,老板的。你还需要负责很多很多的杂事及项目,主要是老板的。在博后期间,一年差不多要写20个左右的本子。因此你是博后,毫无悬念,几乎老板所有本子的负责人都是你,你想摸鱼划水都难了。老板的本子+自己的本子,几乎就耗掉了我1/3的时间和精力。然后,还有团队的杂事和项目上的事情,一下子又耗掉了快1/3的精力。能够踏踏实实用来搞科研的时间也就不多了,而你依旧还需要产出和博士期间一样多的论文。我突然发现,我不摸鱼了,我也不划水了,我休息的更少了,但我的科研时间确急剧的减少。好吧,深深的焦虑。

3)身份转变的压力。博士期间,你本质是个学生。博士后,你本质是个打工仔和老师。老板对待你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老板不再觉得你是个学生。老板会觉得,你长大了,你该为我分担很多工作了。我自己会觉得,不不不,我还是个学生,我不想帮你分担(核心是不太明白一个博后的定位,不知道博后该怎么去做事情)。我花了将近1年半左右,才逐渐从学生的心态和思维转变成一个老师的心态和思维。

4)多线操作的压力。博士期间,事情通常比较单一。好比如说,这几个月,我就是做这个点子,就是为了搞这篇论文。这一个月,我可能就专心写这篇论文。这几个月,我可能就专心做这一个项目。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即可,我不用去管别的。然而,博后期间不一样了,你同时需要负责几个项目,几个本子,自己的课题,学生的课题,你的时间变得零碎,你的精力难以再集中在一个事情上面。从以前的单线过渡到博后期间的多线,极大的损害了我的脑细胞,会让我莫名的烦躁。

总结

博士期间,我的头发乌黑茂密;博后期间,头发虽然还是茂密,但似乎多了很多白发,唉。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的,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己的心态也成功地从一名学生转变成老师。目前,已经踏入该985高校下一个“非升即走”的周期。

建议

1)提早规划和构思青基的内容,多和过来人请教,多和老板和单位的大牛们请教!

2)及早完成身份的转变,要逐步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老师了,而不是一个学生。

3)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使用零碎时间进行工作,学会和学生打交道以及管理学生。

4)学会和老板的相处,尽量和老板达到双赢,你靠着老板的资源往上走,老板靠你做项目做事情。

希望我的经验对广大的博后同志们有所帮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8樓 發表于:2025-2-27 21:21

岸边的阳:


放平心态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9樓 發表于:2025-2-27 21:21

丸子:


我不太理解这个问题

那位匿名用户你想干什么呢?挑一下口水然后呢?

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负面都当做负担、苦难、累,那么我们的确在苦难中煎熬。但我不认为这意味着苦难之间可以比较。苦难只是个拿来表明阻力的抽象名词,不是数值也不存在苦难就有高低,或者谁更累。何况你真的读博了,做博后了,甚至已经是教授了,你也该明白了,哪怕是数值也不一定就能比。

再次重申,我不认为苦难是一个拿来比较的指标。高三生有高三生的苦,大四生有大四生(医学就是大五)的难,硕士生有硕士生的麻烦,博士生有博士生的头疼。别说什么博后了,就教授了,院士了,教育部长了,一样有自己解决起来费劲的难题,这种玩意我们都可以叫它苦难。苦难就是苦难,没有谁的苦难就高于谁。真是黑着脸比高低,这个回答下的各位谁有丧子之痛?如果没有你们的苦难都不如祥林嫂啊。还觉得这玩意能比吗?

事实上,苦难本身和你的客观条件、个人能力直接相关。总是应证那句话,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第一篇论文多坎坷也懒得再说了,反正最后发出来了。我在地里从正月干到三伏最后累到尿血,反正也熬过来了。我今年年头看着自己上百张图,几万的数据,非要在里面找规律,找证据、验证功能的时候我真的自闭了,初稿160多页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也过来了。我经历的这些,很多博士生、博后都没经历过,能证明读博就比博后累吗?

两个大例子群放着,其中第一句是结论。不多解释了,我接着往下说。

我们这代人需要面对自己的时代困境,环境困境和能力困境。这是每一代人都会有的,只要你是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同一代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社会阶层甚至是不同的工作岗位下也会有不同的困境。我活了三十多年真就没见到谁是多面手到啥事都游刃有余。花式骂娘我倒是见了不少,有些骂的挺有创意。

所以这种累,或者说前文的苦难,只是一个人生状态或者说人生经历,不存在谁就比谁累的高级、苦难的深刻。

作为普通人,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博士、真的在博后站里工作过。你怎么也该30左右了,像个青春期孩子一样:我的苦难在你之上,这种话就留给佩恩和中二病吧。面对一下现实,这种无谓的争执有什么意义啊?但凡能练练逻辑或者技巧我都能好好回答一下,各个回答不都是在堆叠苦难么?有些回答甚至连堆叠苦难的水平都没有。好,就算你天下第一苦,第一累,然后呢?需要地址发来我给你邮个锦旗吗?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博士,真的是一个博后,甚至是一个教师、研究员、工程师、医师等等,这种无聊比较,较这种无聊的真,哪怕赢了你觉得露脸吗?

至于说某些串子,随你们玩,工作需要、恶趣味需要我都接受。但我不理解、不尊重、也看不起你们。

全文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0樓 發表于:2025-2-27 21:22

看导师和你自己对自己的预期。

我见过很多女博士在博士最后一年怀上孩子,去做博后那就是找个地方休息两年,顺便方便自己照顾孩子,反正人家也没打算留下,把那些待刊的论文全见刊了还能刷一层履历,也不算太差的选择。

但我自己的经历那简直堪称地域难度,首先我入站那年赶上covid,组里一个学生都不让返京,我一个博后,从七月到九月,一直在受硕士博士的远程指挥现场做实验,然后一个月只能发12000块钱,扣掉房租后就剩下6000了,在北京,这个也就刚够吃饭。我跟导师说不行干不了了,他又让我负责了一个横向自己给自己开绩效,这收入才高一些。

一个主要压力主要是项目上的,那两年因为国内的卷王走不出去,国内基金申请异常卷,国自然还好点,我一把就中了。博后创新按照往年的情况,我觉得以我的代表作应该也是稳稳当当,结果当年不仅博新没中,博后面上都申请了两次才中。

一个主要的焦虑是纯科研时间减少,论文产出远远不如博士了,毕竟宝贵的时间都用来写本子,改学生论文,做横向了,你会觉得工作强度大,产量却更低了。



作者:组合结构1111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34870527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1樓 發表于:2025-2-27 21:22

留德华叫兽:


博士后,即:博士毕业后的一个过渡期(临时工)。

很多课题组的“博士后”都被成为“小老板”,

这一称呼也将博士后的工作体现的淋漓尽致,

基本上“大老板”出面不出面的工作,

都是博士后来做。


博士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科研压力,

很多博士后入职时都抱着出成果的决心,

毕竟无论是留在此校或者跳去其他学校,

有了成果后都会顺利很多。

然而,熟悉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设备、技术路线等等,

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这期间科研进展会相对延缓。

了解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后,

结合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基础,

就可以开始设计博后研究的思路、创新点、可行性等。

一般大老板会分给博士后一两个学生,

因此实验部分会有学生分担一些,

博士后主要负责监督实验的进展以及论文的推进。

听上去博士后有了“小兵“,会因此变得轻松?

其实不然,博士后的实验操作部分可能会有学生辅助,

但是博士后作为”小老板“,

同时需要担任起导师的职责,

辅导几位学生的实验规范,

并设计和推进他们的毕业论文甚至小论文。


其次,博士后还需要花费时间管理课题组,

无论是课题组经费使用还是学生事务,

都需要辅助大老板完成。

看上去简单的日常事务,

实则琐碎且需要很多的沟通和流程对接。

通常大老板还会要求博后助理自己的日常工作,

例如:帮助大老板上实验课、整理PPT课件、监考、阅卷,

以及更费脑的审稿、写基金本子等等 。

博士后的待遇、福利、津贴相比于博士期间大有提升,

但是博士后需要做的不仅是自己的科研,

还要指导硕博研究生、甚至本科生,

完成大老板布置的日常工作等,

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四五个人用。


最后,博士后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员,

需要100%独立科研的能力,

科研上遇到困难不能指望大老板,

只能靠自己绞尽脑汁想办法,

通过大老板的平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并且还需要日常指导组里硕博生的科研。

最重要的是--未来找教职的压力,

谁都知道现在教职 卷上天了!


相比较而言,读博自然也是累的,

但相对来说博士生初期可以“依赖”导师提供指导,

不用像博士后做那么多“杂活儿”,

并且可攻可守,

即:后期如果发现“苗头”不对,

可以选择不卷学术圈转投工业界。

但一个博士如果一旦入了博士后,

基本就踏入学术圈这个漩涡无法自拔了,

上岸之日遥遥无期。


欢迎屏幕前的博士(后)小伙伴们,

在我同名公众号 

@留德华叫兽 后台回复“上岸”,


加入我的【全球博士、青椒上岸群】交流,

也预祝博后们早日上岸,

不论是学术界、亦或“回头是岸”工业界~

普通家庭十年留学史:飞跃美德全奖读博,为何最终成为德国打工人18.6 万播放 · 293 赞同视频



敬请关注每周日晚6点 @留德华叫兽 视频号/抖音/知乎【直播连麦咨询】&【视频访谈直播】:

每周日晚【直播1V1连麦咨询】:欧洲/北美/全球留学移民咨询&教授专家视频访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2樓 發表于:2025-5-3 21:34

苏氨酸:


主要看自己想不想卷吧,博士理论上是有截止日期的(英国博士),你至少要在需要的时间内学会该会的,做完实验,写完论文.。博后如果不想卷,导师不给特别大的压力,自己发文章做项目其实是没有严格deadline的,至于科研基金会不会到期,那是实验室PI该操心的事儿。

我周围的博后,都非常全面,有点无所不能的感觉,而且他们都有种既卷又不卷的气质,work life balance感觉特别的balance。

有一位我很喜欢的博后,她会预定一个早上7点的手术台去给小鼠做手术,她的博士论文也是我参考的模板,工作量巨大,还写了一整个电生理数据分析的pipeline。而且人很好,属于有求必应型,虽然我的项目跟她没有交集,我学习做手术的时候让她看我做过一次,她给我写一个很长的邮件,反馈手术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同时,她还是个健身+跑酷高手,有时候会在实验室群里约大家去跑步,休假就会去露营谁也找不到她,……给人一种非常自我的气质。不过这位已经离开学术圈去当程序员了哈哈哈。

还有一位博后姐妹,几年前我博一的时候,她跟我一样做光纤测量

(photometry),所以我也跟她学做手术,跟她讨论测信号设置和设备挑选等等;后来,我发现她的主业其实是做电生理,会自己手搓tetrode电极,做手术做实验做spikesorting和一系列复杂的分析,光纤只是她的一小部分业务;再后来,我发现她博士期间的项目其实是做膜片钳实验

,博士论文大部分内容是patching的数据。我就想说,从in-vivo到in-vitro,她有什么是不会的吗?这位博后虽然很全面,但也不太卷,她一般是朝九晚四的,基本上到了下午四点,她就会看看表说:啊我要回去遛狗狗了!

当然,我最熟悉的博后,是我硕士时期的导师,他的属性是,非常会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会DIY实验小设备,3D打印小零件,很擅长从零开始搭建实验平台。比如我一直和他共用一个实验房间,每次我说,哎呀我要买一条什么线,他就会说:不用买,我给你焊一条。哦,他还帮我一起做了个法拉第箱:

苏氨酸:神经科学实验室日常23:关于徒手做法拉第箱的那这件事

除了3D打印和一些纯机械的东西,一些需要自动控制的装置他也会自己买零件用Arduino写简单的控制程序去做。比如他自己做行为学实验用的给小鼠发糖水奖励的跑道,就是自己用小配件和塑料板子自己做的;比如他帮实验室另一个人做了一个市场价2000英镑左右的可以自动开合把老鼠放出来小箱子:

https://campdeninstruments.com/products/mouse-modular-chamber-non-shock-floor

他也特别喜欢钻研手术材料和手术方法,优化给小鼠做各种植入手术的效果。他自己偷偷“藏”了很多好用的手术用品,因为我硕士的时候看他做手术,所以知道他藏在哪里。比如给小鼠做开颅手术,有时候钻开的脑洞那里会轻微流血,用普通棉签擦拭或者按压,是吸不出来脑洞里面的一点点血的,这位博后藏了一些三角形的棉片,用镊子夹住可以把那个棉片的尖尖伸到脑洞里面去吸血,就很好用(一包100多美元,所以要"藏"吧)。

我还从他那里学了很多神奇的手术技巧,比如不用镊子而是把一个针头在桌子上怼弯,用那个有点弯的针尖部分去挑脑洞附近的骨片。

https://www.preferredproduct.com/sugi-triangle-sponge-points-triangular-non-sterile-500-pcs/

他也很擅长把实验做得自动化,比如他会用Bonsai

和Arduino加上各种硬件软件自己搭一个自动化的行为实验流程,下面这一套不会的我都会问他。而且他会在这些神经科学开源工具的google 群里面回答别人的问题,就很有大佬的气质。

https://bonsai-rx.org/

虽然这么全能,但是这位博后是非常的不卷,主要表现在他不喜欢做数据分析不喜欢写文章写汇报,所以他会卡在原始数据那里来回优化,即使有很多不错的数据,也很长时间没法形成好看的实验结果图和能发的文章,即使PI催他写文章他也一点儿不急。

我记得我跟他做硕士项目的时候,他有一套迷你显微镜的MATLAB分析代码

,但是画出来的图有点丑,只能非常原始地展示数据,但是我要写硕士论文啊……于是硬着头皮自己从头用python写了一套数据分析做出来一点好看的图——直到我硕士项目做完,他的分析作图代码也没有改进,后来他用了我的python pipeline。

如果要在实验室组会演讲,都是提前一天才准备,一点也不慌,因为他演讲特别擅长在细节发挥,讲很多实验细节和优化细节,然后搭配一些原始数据,就可以讲一个多小时……我几乎没见过他讲很多深度分析过的数据和实验结论。

这位博后特别喜欢看各种新闻,比如他比我更早知道国内流行掼蛋,还问我是掼蛋是啥,我:啊我也不知道啊……

还有一次他问我中国最近很流行一个词叫"躺平"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不费劲不努力,工作只做到平均水平、差不多就行了的一种心态,他说:啊?我们欧洲人一直都是这样啊。

这位博后除了心态躺平,各方面都很适合这个工作。他是真的爱他的小鼠们,会经常从超市买混装的坚果拿到动物实验室,如果实验本身不涉及食物奖励,他每次做完实验都会给小鼠发坚果。每次handle小鼠会把小鼠放到自己的口袋里……

除了给小鼠买吃的,他还经常自己掏腰包买一些实验用的小东西,比如他做实验有一台显微镜,要经常擦物镜的镜头,他有段时间买了一种包装精美看起来很高级的擦镜头的湿巾,我看到就开玩笑说:这个纸巾看起来不错,我可以用来擦眼镜吗?他一脸害怕:不行,这个很贵,我可以给你一包擦眼镜的,于是他扔给我一包普通的擦眼镜湿巾。

这位博后也特别能聊天和打岔,会针对一个很小很小的问题跟人讨论很久。比如,有一次我拿了两包旺仔QQ糖给他,说给你儿子吃吧。过了一会儿,他说这个QQ糖里面有一种色素成分不能给小孩吃(确实写在进口的英文标签里,但我从来没看过)。这时候实验室还有两位博士,也表示好奇,然后他就开始查这个“Tartrazine”柠檬黄色素对儿童注意的影响,给大家科普,大概说了十几分钟。

旺仔QQ糖

原文

苏氨酸:神经科学实验室日常45:无所不能的博后们8 赞同 · 1 评论文章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编辑于 2025-05-01 11:32

继续追问

由知乎直答提供

博士后的工作强度如何调节?

博后是否需要掌握多种实验技能?

博士后有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3樓 發表于:2025-5-3 21:34


Crear:


工作确实重,但是因为少了压力然后课题更加自由,外加确实不停有新的idea冒出来,至少心是不累的

但是不妨碍我还有三个月零两天得写完两篇半的paper加revise一篇去年博士答辩前夕一个星期赶出来投掉的paper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4樓 發表于:2025-5-3 21:34

七七:


博后1年半,说实话,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肯定会选择先工作,而不是挣扎在这个漩涡里。出站后的工作老板模糊,只拿给他申请课题做为工作量衡量留下的标准,而科室最新入职的博士只有一篇SCI。只能咬牙坚持。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2826 回複數:73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5-3 21:34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