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术小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785255/answer/26417394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给出我明确的回答,如果是正正经经的做博后(以走学术路为目的的博后),绝对比博士累!接下来,以我自身的经历来分析原因。
博士
博士虽然说是给老板打工,但是本质上还是个学生。博士期间只用做好我自己的课题,做好老板交代给我的任务,那我就是个优秀的博士。所做的事情比较专注,不需要考虑太多,自然烦恼就少了,压力也就小一些。此外,老板吩咐给你的事情,你还可以摸摸鱼,划划水,说实话只要你别太过,老板也拿你没太多办法。你还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事情不会到你一个人头上,天塌下来也有个高的顶着。
总体而言,博士期间因为是学生,要考虑的问题少,事情专注,只要科研较为顺利,老板通情达理一些,那就是个快乐的博士生涯。
博士后
博士结束后,怀着对学术最美好的愿望(所谓的高校的“自由”),入博后的坑了(7月入坑华中某985高校)。悲惨的科研生活从此开始,为啥悲惨涅,请听我慢慢道来:
1)青基的压力。博后一般2-3年,如果想在我们学校留下来(所谓留下来,也就是进入下一个“非升即走”的周期,当然牛人直接副教授,咱这就不考虑了)。那么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青基”,当然同时还需要几篇论文。对于选择做博后的人来说,论文的压力其实还好。所以这里着重讨论“青基”给我带来的煎熬。硕博期间,自己主笔帮老板写中了一个面上和一个重点项目,但是写的也是稀里糊涂,依葫芦画瓢去写,并没有太多领悟到写本子的套路。当自己要写青基的时候,才发现怎么下笔和构思项目书都不太会。然后,第一次申请就跪了,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只有2次机会,如果第二年还不中,基本上就要卷铺盖走人了。还好,第二年痛定思痛,和老板多次深入讨论,各种熬夜写作,打磨了无数次,整整写了2个月(all in),终于中了,长舒一口气。
2)科研时间减少的焦虑。博士期间,科研就是写论文。然而,博后期间,科研不再这么纯粹。你需要写很多很多的本子,你自己的,老板的。你还需要负责很多很多的杂事及项目,主要是老板的。在博后期间,一年差不多要写20个左右的本子。因此你是博后,毫无悬念,几乎老板所有本子的负责人都是你,你想摸鱼划水都难了。老板的本子+自己的本子,几乎就耗掉了我1/3的时间和精力。然后,还有团队的杂事和项目上的事情,一下子又耗掉了快1/3的精力。能够踏踏实实用来搞科研的时间也就不多了,而你依旧还需要产出和博士期间一样多的论文。我突然发现,我不摸鱼了,我也不划水了,我休息的更少了,但我的科研时间确急剧的减少。好吧,深深的焦虑。
3)身份转变的压力。博士期间,你本质是个学生。博士后,你本质是个打工仔和老师。老板对待你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老板不再觉得你是个学生。老板会觉得,你长大了,你该为我分担很多工作了。我自己会觉得,不不不,我还是个学生,我不想帮你分担(核心是不太明白一个博后的定位,不知道博后该怎么去做事情)。我花了将近1年半左右,才逐渐从学生的心态和思维转变成一个老师的心态和思维。
4)多线操作的压力。博士期间,事情通常比较单一。好比如说,这几个月,我就是做这个点子,就是为了搞这篇论文。这一个月,我可能就专心写这篇论文。这几个月,我可能就专心做这一个项目。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即可,我不用去管别的。然而,博后期间不一样了,你同时需要负责几个项目,几个本子,自己的课题,学生的课题,你的时间变得零碎,你的精力难以再集中在一个事情上面。从以前的单线过渡到博后期间的多线,极大的损害了我的脑细胞,会让我莫名的烦躁。
总结
博士期间,我的头发乌黑茂密;博后期间,头发虽然还是茂密,但似乎多了很多白发,唉。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的,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己的心态也成功地从一名学生转变成老师。目前,已经踏入该985高校下一个“非升即走”的周期。
建议
1)提早规划和构思青基的内容,多和过来人请教,多和老板和单位的大牛们请教!
2)及早完成身份的转变,要逐步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老师了,而不是一个学生。
3)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使用零碎时间进行工作,学会和学生打交道以及管理学生。
4)学会和老板的相处,尽量和老板达到双赢,你靠着老板的资源往上走,老板靠你做项目做事情。
希望我的经验对广大的博后同志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