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5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94 74
(轉載知乎)博士毕业后,一定要去做博后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1樓 發表于:2025-5-5 20:24

命中注定:


不一定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2樓 發表于:2025-5-5 20:25

不用烦:


取决于你以后想干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3樓 發表于:2025-5-5 20:25

我将无我:


师资博后了解一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4樓 發表于:2025-5-5 20:25

r 鑫:


我这个领域相当比例博士都是直接就业,博后一般不是最优选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5樓 發表于:2025-5-5 20:25

百顺妙荟:


也不能总是甘居人后

可以做博士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6樓 發表于:2025-5-5 20:25

知乎用户EHnEga:


一定么,Institutionalized了啊?

不渴望更大的牢房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7樓 發表于:2025-5-5 20:26

随世流逝:


大可不必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8樓 發表于:2025-5-5 20:26

guojiguanxi:


如果这个问题你还想不明白,那你最好还是不要读博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9樓 發表于:2025-5-5 20:26

Chance:


伍斯特理工学院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杨加伟

课题组:软材料系统多尺度工程实验室

(Multiscale Engineering of Soft Material Systems)计划于2024年1月1日成立。软材料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

,相比于其他材料,其具备与人体组织高度匹配的性质,包括结构,机械,与生理等,是医疗应用中的理想材料。软材料制成的生物材料

、医疗器件、医疗机器人

等可以与人体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软材料系统,而对该系统的精确设计可以从根本上开发全新的医疗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医疗水平、治疗疾病、甚至能进一步提升人类的潜力。现阶段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软材料的各项性能以及生物交互功能同时提升到最佳水平从而实现临床医学转化。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致力于建立力学,材料,以及生物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发高性能、生物集成、与生物交互的软材料与器件。我们的研究涵盖多尺度材料设计工程,包括分子工程(molecular engineering),高分子性能与构型(polymer functions and architectures),拓扑结构(network topologies),以及多材料宏观组装(multi-material integration)对软材料性能与生物交互功能进行精准调控。我们特别关注软材料的非线性力学

行为(nonlinear mechanics),断裂

(fracture),疲劳

(fatigue),摩擦(friction),失稳(instability)等,以及其在与人体组成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生物集成(bio-integration),抗免疫反应

(anti-immune-response),与医疗器件(medical devices)等。我们的研究同时与波士顿地区的高校医院,例如麻省理工学院

(MIT),麻省总医院

(MGH),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有着紧密合作。

我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软材料系统各个尺度上的性质与功能的深度理解进而发展新型生物材料、工具与器件来提高医疗健康。潜在应用包括生物电子、人工组织、医用机器人、可植入器件等。更多信息参考https://labs.childrenshospital.org/jiaweiyang/.新实验室网页将于2024年上线。

申请信息:

实验室现阶段诚邀具有力学、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等相关背景的学生与博后申请。实验室预计招收2名左右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024年秋季入学),从事软材料力学与软材料健康领域应用的研究。申请者应在相关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科研经验,科研兴趣浓厚,自学能力出色,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英语沟通技巧。有意向者请将以下材料发送至:jyang11@wpi.edu



详细简历(着重描述专业特长与科研经历)
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成绩单
英语水平证明
推荐信联系人名字

申请者可以申请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也可以申请生物工程学院,请在邮件中注明。

实验室同时欢迎访问学者,研究助理,与交流学生的加入。若有兴趣,请将简历发送至以上邮箱。

导师简介:

Dr. Jiawei Yang (杨加伟)

Assistant Professor,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orcester, MA

Research Fellow (07/2019 – 12/20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Advisors: Daniel Anderson and Robert Langer

Ph.D., Engineering Sciences (09/2014 – 05/2019)

Harvard University

Advisor: Zhigang Suo

D.Eng., Engineering Mechanics (09/2009 – 06/2015)

Tongji University

Advisor: Guohua Nie

B.E., Engineering Mechanics (09/2005 – 06/2009)

Tongji University

杨加伟 (Jiawei Yang) 将于2024年1月加入伍斯特理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杨加伟于2019年在哈佛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力学领域权威、美国两院院士锁志刚教授 (Zhigang Suo),从事软材料的断裂,疲劳,失稳,与粘接的研究。2019年秋季至今以博士后/研究科学家在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Prof. Daniel Anderson与美国四院院士Prof. Robert Langer的生物工程实验室从事可植入生物材料于器件的研究开发。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MP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一作/共一11篇,专利2项。详情请参考https://labs.childrenshospital.org/jiaweiyang/publications

学校简介

伍斯特理工学院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简称WPI,成立于1865年,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私立大学,也是全美最早的理工大学之一。近几年US News全美排名在59-82之间。 WPI重视学生的科研与实践,并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和帮助。伍斯特市坐落在文化氛围浓郁的美国东北部,是新英格兰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拥有众多博物馆,音乐和戏曲表演中心。前往该地区第一大城市波士顿的交通非常便利,一个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是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一应俱全的宜居城市。


Two fully funded PhD/Postdoc positions in mechanics of soft materials and soft materials for health at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November 28, 2023
The Jiawei Yang lab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at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as two fully funded PhD/Postdoc positions, starting in Fall 2024 or on a mutually agreed date. We aim to build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 focusing on the Multiscale Engineering of Soft Material Systems, and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bio-integrated, and bio-interfacing soft material systems for health. We also have a broad collaboration network throughout the Boston area, includ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and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
Position details.
The positions focus on the following two research directions:



Mechanics of soft materials. The candidate will work on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nonlinear mechanics, adhesion, fracture, and fatigue of sof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nd use the understanding to develop soft materials of exceptional properties.
Soft materials for health. The candidate will develop soft material systems to interface with biological systems. Topics are included but not limited to tissue mimicry and integration, implantation, and drug delivery.

Qualification and how to apply.
We welcome motivated students/postdocs with degrees from relevant disciplines such a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polymer science,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o join our lab. Graduate candidates should hold bachelor’s or master’s degrees and postdoc candidates should hold PhD degrees. Postdoc candidates should additionally demonstrate a strong track record of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publications. Interested candidates are encouraged to send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to jyang11@wpi.edu.



CV (including research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
Transcript
Names of recommendation letters

We also welcome visiting students, scholars, and exchange students to join our team. Please send your intent of interest to the above email to discuss options.
About Dr. Jiawei Yang.
Jiawei Yang will jo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at WPI in January 2024. He is currently a research fellow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He received his M.S. and Ph.D. in Engineering Science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with Prof. Zhigang Suo.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soft material systems, including design,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d biotechnology. To learn more about his research, please refer to https://labs.childrenshospital.org/jiaweiyang/publications.
About WPI.
WPI, founded in 1865 and located one hour west of Boston, is one of the nation's oldest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and is a highly selective private university. U.S. News ranks WPI between #59 - #82 in best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recent 5 years. The internship program at WPI enhanc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areer readiness. WPI is committed to fostering a diverse and inclusive campus community for faculty, staff, and students, where all community members feel a connected sense of belonging. Worcester is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New England, an agreeable city to live and work. Worcester is a thriving 21st-century college city and is recognized as a growing hub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0樓 發表于:2025-5-5 20:26

行动:


有机会就去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1樓 發表于:2025-5-5 20:26

在路上:


哪个学校的博士 问题这么有水平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2樓 發表于:2025-5-5 20:27

肖邦留学:


博士毕业后,做不做博士后其实是一个看你个人职业规划的选择。很多人选择做博士后,是因为想在学术界深耕,尤其是希望未来能在大学里任教或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博士后这个阶段,能让你积累更多的研究经验,甚至可能有机会参与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这对于未来的学术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如果你超过35岁才出站,其实也不用太担心。根据一些调查,高校在招聘时,当然会看重年龄,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质量,以及你是否能带来新鲜的研究视角。有数据显示,近几年,一些高校在招聘时越来越看重申请者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单单看年龄。

此外,现在的学术界也在逐渐多样化,一些学校可能会因为你的独特经验和视角而对你更感兴趣。所以,如果你有坚实的研究背景和出色的学术成就,年龄就不是那么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展示出你在研究和教学上的热情,以及你能为学校带来的价值。

当然,如果你不想走学术这条路,博士毕业后也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进入工业界、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等,这些领域同样需要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3樓 發表于:2025-5-5 20:27
作者:中研博硕英才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264765/answer/312132202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1月2日,苏州发布新一轮博士后岗位招引需求,涉及1152个岗位,涵盖30家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城市争相发布公告,持续扩大博士后岗位需求,加大博士后培养力度。相信关注就业问题的各位博士们一定也发现了。


图源网络

毕业后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成了不少博士毕业生的毕业新去向。但不少博士仍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博士毕业后,一定要去做博士后吗?”

要不要做博士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博士后续的发展。下面,跟着小研从多方面了解一下吧!

博士后规模升级

目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而且各地推进高水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势头越来越猛。

今年,杭州余杭区启动了“海创未来·卓越博士后”腾飞计划,计划5年投入不低于24亿元,给予出站留余杭(来余杭)博士后三年最高90万元的生活资助;符合条件出站博士后可认定为杭州市D类人才,并可享受杭州市D类人才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等政策。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ecb0c75ffdedb92b19d5770cf6ca9b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73" data-original-token="v2-9c070cebad00141d336ae30dc05bad3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ecb0c75ffdedb92b19d5770cf6ca9b4_r.jpg?source=1def8aca"/>

图源网络

5月,重庆市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会同54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推出5016个优质博士后科研岗位,面向全球“招贤”,岗位平均年薪超35万元,年薪超100万元岗位近100个,最高年薪达120万元。

图源网络

根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23年,我国累计招收34万博士后,成为全球博士后培养规模第二大的国家。从数据上来看,博士后规模不断升级,已然成为一股新潮流。

博士后性价比01 就业前景

在考量博士后岗位的价值时,最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行为动机。

大部分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动机均为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现在,一些单位在招聘中会优先有过博士后经历的人才,也有不少高校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部分高校在招聘公告中明确要求应届博士毕业生应聘教学岗位,必须先进入学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师资博士后考核合格,出站后方可聘为高校教职人员。

而且,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也就是说,博士毕业生以后想要应聘部分高校教职岗位,很可能需要有做过博士后的经历。

从博士后职业选择来看,大部分博士后在出站后仍然选择留在科研行业工作,一部分博士后选择进入高校任教,担任讲师或副教授等职位。此外,也有部分博士后选择进入科研机构或企业工作。

从部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布的数据,我们能够粗略地了解博士后出站后的去向。例如,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统计,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进站博士后为300人,全年博士后出(退)站151人,出站博士后中26%留院工作,71.9%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

而中国农业大学2022年累计招收博士后201人,出站86人,其中85%的出站博士后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其中留校工作33人,占总人数的38%。留校工作的博士后中,24人直聘为副高级职称,博士后队伍已经成为学校优质师资储备的重要来源。

博士后出站的就业前景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所在领域的影响。在当前就业市场中,对博士后需求较高的行业或领域分别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

、先进材料

、生物医药

、临床医学

和计算机科学

等热门的专业领域,这些领域是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的主要面向方向,博士后能够找到优质岗位的概率更大。但一些研究冷门领域的博士后就业前景可能不那么占优势。

02 重重挑战下的博士后?

工作挑战:博士后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在博士阶段,学生通常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相比之下,博士后的工作节奏更快、压力更大,需要自己申请项目基金,同时还要管理自己的研究项目。相比于博士,博士后需要更独立地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心理压力:根据不少网友的分享,读博和做博后的心理压力都非常大。博士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和前景迷茫,而博士后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前景的不确定性和薪酬不稳定。博士后需要在短时间内积累足够的研究成果,从而顺利通过出站考核,还需要忧虑出站后的职业发展道路。

福利待遇:博士后的待遇相对较好,但具体数额因地区和行业而异。不少单位都承诺为博士后提供数十万的丰厚薪资,让博士后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例如,南京理工大学承诺为全职博士后提供30万年薪和科研酬金等其他收入。据部分网友分享,国内大部分博士后的收入与科研绩效挂钩,如果完不成考核任务,有可能无法享受全部的待遇。

就业压力:博士后出站后同样要面临就业市场带来的挑战。第一个是年龄问题,年龄门槛可以说是就业的重要关卡。博士后往往比博士面临着更严峻的年龄危机。近年来,不少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明确应聘人员年龄必须在35岁以下,有些单位要求更为严苛,将年龄门槛限制在32岁以下。由于博士后的年龄增加,他们可能无法申报某些项目,更无法通过单位招聘时的年龄门槛。

而且,博士后出站后也可能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岗位,虽然一些单位在招聘中会优先有过博士后经历的人才,但也有一些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要么只招收应届博士,要么只招收高层次人才。

写在最后

要不要做博士后,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它应当基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年龄考量、科研实力以及诸多其他维度来综合权衡。小研在此温馨提醒,职业道路难免有坎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选择一条与自身心灵相契、志向相符的道路,方能照亮前行的璀璨之路。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4樓 發表于:2025-5-5 20:27

博士毕业后,是否要继续攻读博士后成为了许多人思考的问题。

博士后阶段在学术界被视为是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提升学术能力的重要机会。然而,是否一定要上博士后,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选择。

首先,上博士后对于想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博士后期间,研究人员可以继续深造自己的研究领域,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此外,博士后期间还可以与其他优秀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声誉。

然而,有些人认为,博士后并非必须的选择。毕业后,可以选择直接步入工作岗位,实践自己在博士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实际工作中,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毕业后选择工作,还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总的来说,上博士后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学术道路是有益的,但并非是必须的选择。毕业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职业规划和个人情况来做出决策。无论选择博士后还是直接工作,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态度和持续进步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让我们用多角度和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博士毕业后是否上博士后的问题,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并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吧。



作者:指尖飞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264765/answer/32996000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5樓 發表于:2025-5-5 20:28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94 回複數:74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5-5 20:28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