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39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8146 138
(轉載知乎)在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1樓 發表于:2024-5-6 20:20
作者:Eric Li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6143486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个学期结束了。我没跳河,也没休学,也没换专业的活下来了。同时还自己新建了两个社团,交了不少朋友。
剑桥的体验是你自己决定的,有些选择刻苦钻研学业,我选择强行平衡学习和生活。醉过酒,也在清晨的阳光下跑过Kings Parade。每次回来的时候走过叹息桥都不由得感叹一下,简直不敢相信我在剑桥。
学院生活十分满意,偶尔有点像住宿学校的错觉。但是又比住宿学院更自由,可以半夜出去看别人跳河 也可以深夜出门去散步。除了因为疫情原因没有了许多传说中的Ents。生活其实还很滋润的。
学业重吗?当然重,半夜还在赶论文也不是没干过。今天依然没看完所有的课也是说实话。依然不后悔来剑桥。
St Johns College River Court 

Scholar's Garden 旁边的一块石碑

Dowining College 

Peterhouse College 

St Johns College 2nd Court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2樓 發表于:2024-5-6 20:21
作者:小琪-剑贤思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779628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伙伴们都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经常担忧地讨论世界的环境问题,还把喝完的牛奶塑料盒“千里迢迢”地带到塑料回收的地方。有很多素食主义者,其中有个小伙伴说:“每种动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和鸡对视,就会发现,它的眼神就像愤怒的小鸟,你怎忍心吃它。”说着,就模仿了鸡的深情神情(欢迎自行脑补)


剑桥的31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不同的风景。在剑桥认识一个能歌善舞的小伙伴,一心想成为“网红”,于是乎,让我当“御用摄影师”,给他在每个学院拍摄录歌弹唱,每个学院录一句歌,拼成一首完整的曲目,上传到youtube。我也顺便自恋地摆拍一张,茄子 ;)
为小伙伴录歌

剑桥的31个学院,31种不同的formal dinner,在哈利波特般的大厅,大家穿着毕业长袍(gown), 在优雅的环境中“幽会”聊天。
formal dinner

学院、图书馆,都是静心读书的好去处,记得曾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去图书馆,一起找写论文需要的书,或是坐在草坪上,沐浴阳光,聊人生、聊理想。作为曾经不爱物理的商科狗,也在和小伙伴的交流中,了解到氦气能让老人发出童声、共振、石墨烯等有趣的物理概念,让我也和理科的小伙伴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我的学院

图书馆

每次上交的论文,都要用A4信封装好,很有神圣感地投进“论文专用盒”,下学期拿到手的论文,除了分数,还有每一页教授密密麻麻的点评。

论文批注圣诞节时,也经常有教授留在学校,我就经常和教授预约讨论学术问题,教授也很nice。当然,圣诞节等放假也是写论文/作业的假期,如果不注意安排时间玩得过high,那么很可能通宵的夜都将献给论文。在我写论文忙得蓬头垢面时,贴心的学姐为我做好吃的饭菜,亲自送到我的学院,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剑桥小伙伴对学术有着执着的热情和忠诚。有个很铁的小伙伴曾把银行卡给我,告诉我密码,让我随便刷;却不愿意透露学校的账号密码,因为,这账号密码涉及到做实验需要的数据,这是实验室机密、学校机密。果然是承袭了牛顿的严谨科学精神。

牛顿苹果树在剑桥,读的不仅仅是书,更是文化人对于知识的敬重和渴望,比如总能在图书馆看见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挑灯夜读。在剑桥,看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人生不同的可能性,在这里,你的多元化思想可以被包容,批判性思想
可以被激活。在剑桥,遇到的不仅仅是同学,更是志同道合的心灵挚友,他们懂你的逻辑思维,更懂你的精神诉求,高山流水遇知音
,你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个世界,你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身为校友随手一答,然后大家私戳我的留言就变成了关于语言学习,关于留学,关于剑桥。其实我回答过很多关于雅思的问题,当然可能有些问题提在做了才会发现不清楚,然后关于如何申请剑桥等留学问题我也收到很多疑问,hhhh小姐姐决定帮人帮到底,放上私人微信号angiepanda003,有这几个方面疑问的欢迎联系我,欢迎大家报考剑桥和我成为校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3樓 發表于:2024-5-6 20:23
作者:恩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7697013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剑桥读工程本硕,Master of Engineering&Bachelor of Arts(Honors)两个学位的四年项目。
大名鼎鼎的Kings College Chapel八周一个学期,难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不过幸好很快就能过去了。在宿舍里做天鹅臂
累死,明天supervision的题还没做完,没有室友有点寂寞,但走几步就是朋友房间。浪的时候翘个课,作业抄一抄,也不会有人来管你,周末跑到伦敦放个风,West End看了剧赶末班火车回剑桥。认真的时候Easter Vacation/Term两点一线,60%的时间在图书馆,好不容易出了门,不管多么熟悉花园里的美景或是国王学院的教堂,还是会被震惊到,忍不住想拍照留恋。有时候走在学院走廊里,觉得自己是住在城堡里的公主。有点馋想吃双皮奶
,就加在单子上等放假了回家吃。
Newnham College学习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前两年有两种课,一种是300个人一起上的大课Lecture,在偌大的零号教室上;第二种是一个老师两三个学生的小课Supervision。上大课,大家会有各自喜欢的位置,是各种memes
的盛产地,有EE的老师每节课一开始都要放一首和电子有关的重金属摇滚乐,有Thermodynamics的老师花式数量级操作,结课的时候还会有老师把自己的meme放在ppt上。往往第三周起,教室便空荡荡的,没了第一天坐不下的那种盛况。第三年选具体的工程专业方向,课变少了,实验项目变多。
小课Supervision就没那么好混了。课前要先做完一份练习题,每份题认真做的话可能要2-6小时,只靠大课的内容绝对不能全做出来。还好有Cribs,这是每届学生收集起来的答案,归纳成一个神奇的dropbox,质量参差不齐,聊胜于无。Supervisor要么是Dr.,要么是在读的Phd,年龄20-70岁,风格各异,有的调动定义帮你解题,有的喜欢画图,让你根据图来背,有的就一个劲的问你“Why?",问到自我怀疑,就算你和你的小伙伴两个人都说不出来,尴尬的沉默了1分钟,他也不轻易直接告诉你答案。
原来以为是你去问老师你不会的题,但其实是反过来的。质量高的Supervision好似面试或审讯,一个小时下来脑壳疼。第六第七周的时候,常常一周五六节小课,每天就在messenger上和supervision partner串通“你做到哪儿了?”“这道题你来答行吗?”“这题crib里没有,你做了吗”,是最最心累的时候了。每次上完小课,总要和同学聊聊刚刚被“Roast”得多惨,又有哪些地方侥幸被自己混过去了。其实老师们都厉害的很,你有没有抄Cribs
,是不是真的会了,他们一眼就都知道。
玩儿 剑桥人多,学生们奇(shí)思(jiān)多,七七八八什么社团都有。Gliding每周带你上天,好多人都考出了飞行驾照;Buddhism会请人做讲座,然后组织冥想
;Juggling每周面基练习杂耍;最经典是Rowing,每周两三次早上五六点起床去冰冷的剑河里赛艇;Street Bite每天三次,给剑桥街头遍布的流浪汉提供热饮、饼干、简单的三明治和店里剩下的快餐……甚至还有chicken wing社团,不太清楚平时一起干什么活动,president又是怎么选出来的。也有一些中国留学生抱团的文化社、舞蹈社,乐团等。
我前两年参加的主要是Theatre,Musical方面的活动,毕竟是抖森
艾玛的校友嘿嘿。英国初高中重视戏剧教育,所以大学戏剧十分活跃。台上的演员演戏、唱歌甚至舞蹈都不输专业,幕后的Managerial/Technical Roles也向行业水准看齐。我在Amateur Dramatic Club Theatre干的木工活、电工活比在工程系多的多...也有很多校友毕业后当上了专业的Producer,Theater Manager或是Technician,现在西区上演的音乐剧Six,第一版便全部由剑桥学生编写、制作、演出,也是我在英国看得第一个音乐剧。我在社团交了很多朋友,学长学姐很友善,不遗余力地教我们灯光怎么rig, focus, plot,火警烟雾怎么弄的,头顶上那几根counterweight bar到底怎么用。就算不参与制作,6-11磅的学生票也十分友好,性价比超高。
剑桥的戏剧社团可能是英国/世界上最活跃的,每个学期会有一百多部学生制作上演,每年也有很多全部由学生组成的剧组去伦敦专业剧院、爱丁堡戏剧节
等演出,每年也会有三个固定的巡演,前往欧洲、亚洲和美国,一个普通的戏剧社团存款可能就有几万英镑(也有濒临破产的社团...)。我大一暑假和一个歌剧社团去到海滨Minack剧院
,演Pirates of Penzance。演员、后台、乐队快一百人,两周都一起住在附近的小别墅里,第一周排练准备,第二周表演,空闲时间去游泳、爬山、小镇玩,也少不了每晚的alcoholic party。(照片左边那个船是我们从无到有搭出来的)
酒 说到英国大学生活,不可不提酒。城内四大臭名昭著的club(蹦迪),还有大大小小散布的pub(可以吃饭的清吧),formal局,大家卧室里的局,各种drinking game……大学生嫌店里卖的酒贵,就先在各自的房间里办pre,十点多想玩的人去迪厅待到三四点,不想玩的人便留在学院里里喝茶吃饼干。原本一本正经的formal,可以玩penny游戏,如果A把一个便士硬币扔进了B的酒杯,B就必须把红酒一饮而尽,又演变出许多高阶玩法,formal结束了大家再一起回屋喝酒,也有转战去蹦迪的。谁过生日,facebook上建一个private event,邀请好朋友们来某个pub
大家一块儿喝酒聚聚。
各个学院也都有drinking society,可以理解为某种兄弟会,姐妹会,可是常与sexual harrassment, bullying等恶性事件联系起来,这两年面临整改;中国留学生能加入的不多。考试前一个多月会有个C Sunday,大家在耶稣学院附近的草坪上奇装异服,从早上10点开始喝酒喝一整天,作为考试复习前最后的狂欢,据说有100多年历史了。每年都有好多记者围着,第二天小报便是图文并茂
的“剑桥高材生国之栋梁竟做出这种事!”我常觉得因为不太去clubbing、深夜喝酒这种活动,感觉和本地生还是有隔阂在。
Credit: Dragtime Facebook Page思潮 剑桥可能是英国比较前卫的一个地方了,但不激进。不论学生还是居民都很重视垃圾分类(英国不强制)。虽然还是以(来自伦敦的)白人异性恋私立中学背景居多,但较多人能意识到自己是privileged。LGBT+比例和接受度都比较高,每年都会有Rainbow Ball庆祝,也经常有Drag表演。白人对Black&Minority Ethnics也很友好,虽然有时会有不经意的micro-racism
,小心翼翼地刻意追求政治正确,在街上还是会偶尔被人喊“你好”。刚开学时有许多活动都提了专为BME或鼓励BME的同学来,但我大概用了两个礼拜才明白他的意思,又纠结了一阵子亚裔华裔黄种人算不算呢,为什么偏要用BME而不是其他的表达方式呢?有一个可以投稿的Facebook站子,也常常会有关于state school、class、辩论社Union等等方面的投稿和评论,篇幅都很长,也会有吵了许多个来回的。
Credit: Cambridge Varsity学生有时闹事,主要为了房租太高,各个学院之间资源不平等,老师的养老金没有保障,学院给石油产业投资...平时学生会比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残疾学生的福利问题,Class Act,施压让学校降低高官的工资,保证每个雇员都能有最低工资保障。同时剑桥作为一个城镇,是英国贫富差距最大的地方,流浪汉问题很严重,游客量也大大超过了公共设施能够承受的范围。有很多校报,受众挺广,今天写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剑桥诸多的游客们,明天谈我们学生其实也是剑桥的侵入者。
Formal 很对答案都提了,我印象最深的是Halfway Hall,在三年本科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所有大二的学生一起参加。每次Formal一开始,敲钟,所有人起立,有人会念一段拉丁文
的Grace(会有中国同学硬着头皮念),然后才开始。我在女子学院
,Halfway时院长向我们介绍墙上的画像,是一百多年前奋力争夺女生受教育权的四位先生,一人发了一本照片集,封面写着“Courage calls to courage everywhere.” 饭后大家一块儿照相,有人偷偷逾矩去敲了那个大钟,服务员只向着我们放声大笑,也不怪罪。严格来说Formal Hall是不能使用电子产品的,但有时候让服务员帮忙拍照他们也会答应。有些学院管的就比较严,有被踢出去的风险。
Porter 是个牛剑学院专有的职业,可以理解为兼宿管、门卫、急救、防火员
、前台、收发室、维修工等等为一体的岗位,总之在学院里不管有什么事第一个便找porter
,就算他们不能解决也会告诉你该去找谁,是十分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一群人。心情不好去找他们会提供茶和饼干,万圣节的时候也会准备糖果。有时也会做一些宗教性、礼仪性的工作,毕业典礼是有Porter带到市政厅,霍金教授葬礼的抬棺人也是Porter。每个学期总是会把自己锁在外面好几次,不好意思地去找他们。有兴趣的可以看这篇文章,很有趣,有需要的话我找时间翻译一下。
The lost key​
www.cam.ac.uk/thelostkey饼干和茶 炸鱼薯条 暑假实习,办公室pantry里有各种各样的饼干,bourbon, chocolate digest, custard,茶包
也不缺,大家偏爱lemon&ginger
提神醒脑。房东家里厨房也有一整个橱柜,拉开是各种各样的茶包。可惜一个人住宿,Sainsbury’s普通装的茶包我喝了两年也喝不完,现在慢慢也养成了喝茶包的习惯,最常喝的是PG, Yorkshire. 有时候也喝Earl Grey,但是不能泡得太浓了。我们食堂每周五是Fish Friday,炸鱼薯条只卖二磅四,好长一条便宜好吃。除了这个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Nando’s, Duck&Waffle,Wasabi的奶茶。我一般自己烧饭,不太去食堂吃,一两周去外面打个牙祭。配图是Trailer of Life的Cheese&Chips,这个店就是个大面包车,每天晚上八点到凌晨三点开门,在market square,晚上疯了一夜吃来一点十分满足,他们的veggie burger
也很好吃,来剑桥玩的话别错过了。
还有一年(也可能再读个Phd...)读大学前没有来过英国,但现在很喜欢这个国家和剑桥这个小村子~
00:08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4樓 發表于:2024-5-6 20:25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9445711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剑桥的一学期会颠覆你以前对时间和效率的认知.从一个Landec的视角记录于大一第一学末2019.12.21
两年下来 脱胎换骨!
大一暑假都以中国女孩一己之力拼下了Bank of England的暑期offer——对于热爱经济的我 能去找各种顶级教授一对一在古老的办公室一聊几小时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助力。-----2021.6.28记



学习在700年的图书馆里,偶一抬头会有穿越的感觉,书架上的书
不知是不是被上个世纪的总理大臣也翻阅过,骑车不小心差点撞到的慈眉善目的老爷爷不知道是哪个系的荣誉教授
...
这里的老师虽然可以用几句话把你的思维带到一个心潮澎湃的新领域,但是这里的任何一个同学也可以。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理科的同学各个都是自信满满 才华横溢 只要你愿意听他们就可以用有意思的语言三言两语得讲明白为什么一个杯子敲壁和把声音不同的声传递速度在不同厚度的影响下的不同。最有意思的是以过来人的角度吐槽各自的面试问题:landec让画个城市?物理问最喜欢的文学作家?语言学问人类翻译还有未来吗?



最大的感触是这里的精彩不是以天过的,而是以小时,因为一天能做的事情可能是高中时候的三四倍~ 9-11在学经济11-13学英国宪法 13-14在一个学院看河吃午饭14-15参加金融公司招聘会 17-19学院请了以前的内政大臣
讲座 19-22去朋友的现代学院吃晚宴相互吐槽你们院现代化/但是好吃/但是远/换不换?绝对不我们这儿最好(周而复始
去朋友的圣约翰学院图书馆学习





康河划船 粉衣服是我 紫衣服是我邻居~学心理学的香港女孩然后22点回来 带着两杯红酒的微醺继续赶每周读400页的论文~有些人写到凌晨一点 也有人通宵赶第二天早九的ddl
很有趣的是各个人交作业的方式也不一样。最惨莫过于骑车上山的科学学生 每次都要从温暖的学院交到系里面 幸运的可以交到门房老师的鸽子洞里不用出门 不过住的离学院远的照样也走很久~
总之这里的生活和其它大学像,但更不像。有很多穿越时刻 但要求极高的自制能力,时间管理,对学科的热爱(不然几千字论文怎么写出来)还有能好好玩和放松的能力。
















生活处处有景色 在极其的压力下我慢慢学会了在喘不过气行程中多发现这里的美好 如果有快要报考的学弟学妹想付费咨询一下选学院的技巧和面试培训 可加我微信~
去赶论文啦(对假期有作业(开学回来第一天考试
有人看再继续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5樓 發表于:2024-5-6 20:25
陈阳頔:


人间天堂,你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了。划划船,健健身,读读书,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都可以打发一天。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愿意再去那里读书,甚至把自己的家安在那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6樓 發表于:2024-5-6 20:26
作者:Pet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8651083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暑期去剑桥大学访学了三周,也算是体验了剑桥学生的生活。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为正文:
一晃眼,从英国回来已经两个多月了。在剑桥的那段时光,可以说是我人生中体验最丰富的三个星期。其实不光是剑桥,我还去了很多其它地方,像浪漫的的薰衣草庄园、国际化大都市伦敦、和剑桥齐名的牛津、庄严的温莎城堡、向往已久的巨石阵等等。
这些地方以后有机会再写,今天主要通过九张图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剑桥的难忘回忆。
1. 教授和我
这第一张图是Nicholas教授和我。在开学典礼上,教授一个人给我们讲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具体讲了什么我大部分已经忘了,只记得教授在讲台上将中西方的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如果要我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教授的话,那就是学贯中西。以前上历史课,都是以中国人的角度了解历史,这次有机会通过外国人的视角学习,并且教授宏大的世界观使其能够很好地将两边的历史连接起来,让我们能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又用我们熟悉的内容使得讲座不会枯燥。我记得那天刚到剑桥,我已经很疲惫了,却依旧努力抵挡着困意,认真地听完了教授的讲座。我想这就是教授的魅力吧。后来才知道他被誉为是“最了解剑桥的人”,能听到他的讲座,我可以说是很幸运了。不仅如此,他在后面的课程结束以后还送了我们剑桥主题的帆布袋
、地图、雨伞和他自己写的书,附上亲笔签名和祝福语,让我们大家都觉得非常感动。他说他明年会来中国,并说如果到时有机会,会和我们一起吃个饭啥的,那就明年见了教授,谢谢。
2. 女王的天鹅
在去英国之前,我在网上听说了女王的天鹅袭击游客的消息,看得我是又兴奋又害怕。毕竟是女王的天鹅,就算被袭击了也只能认栽咯。和它们的邂逅其实是一场意外,那天晚上因为没有其它活动,吃完饭我就和几个朋友约着在剑桥附近走走。没想到走着走着,就碰见了这群可爱的天鹅。还是听了旁边义务过来喂养天鹅的志愿者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女王的天鹅和它们的宝宝。当然,光看图片是无法体会到它们的可爱的。他们从水里爬上岸的一举一动,实在可以说是憨态可掬了哈哈。
3. 牛顿的苹果树
当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时,我大吃一惊。就这颗小树苗?连个苹果都没有吧?不过转念一想,毕竟过了那么久,当年的苹果树可能已经不复存在,这棵从上面移植下来的小树苗,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毕竟,剑桥这片土地,孕育出牛顿、达尔文、霍金这些伟大的大师,那靠的可不是这些植被,而是一种独特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当时想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可能是前面那些伟人曾经走过的,崇敬和尊重就油然而生了。
4. 宿管阿姨的纸条
剑桥宿舍的卫生间,除了淋浴的地方,其它地方是没有排水口的。刚住进去的我们不知道,把洗澡的水洒得哪里都是,于是就有了这张纸条。先是阿姨提醒我们洗澡的时候要关好防水门,然后是我们真诚的道歉,最后是阿姨回给我们的笑脸,感觉好有爱哈哈。但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剑桥的宿舍实在是令人羡慕,空间大不说,沙发衣柜电脑桌都是必备。房间里铺着地毯,光脚踩上去可舒服了。厨房里的东西一应俱全,烤箱冰箱一个不落。每天还有专门的人负责打扫卫生,每周帮你换一次毛巾,真的爽了。唯一的不足是没有配备洗衣机,要洗衣服必须去洗衣房,且没有专门晒衣服的地方,室内不允许晾晒湿的衣服,洗完必须烘干,因为怕弄坏地毯。
5. 剑河泛舟
这一天必须记录,因为真的是太热了!据说是剑桥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天,好像快40摄氏度了。虽然作为一个广东人,40度好像每个夏天都会出现。但在剑桥呆了几天过后,就习惯了那种舒舒服服微风徐徐的天气。突然这么热,我们又正好要去剑河上泛舟,刺激。不过,乘船小哥的帅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暑气,是真滴帅,那边好多撑船小哥都长得很帅,国内明星的水平。一路上他还给我们介绍了剑河沿岸的景点和他自己的部分经历。总得来说这段经历还是很不错滴。真实体验了一回剑桥人民的悠闲生活,还看到几个人直接跳进剑河游泳。
6. 中餐馆的菜单
如果你问我,去剑桥,或者说去英国,有什么不好的体验,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东西太难吃!真的绝了,体验过中华美食文化的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英国的食物。我记得很清楚,有次在剑桥的饭堂吃完晚饭,隔壁桌一个胖胖的男生那句发自肺腑的感叹“这里的美食文化落后了中国几千年!”几千年是有点夸张了,但难吃是真难吃,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张图片。因为有几天饭堂是不提供食物的,我们就自己出来觅食,来到了这家中餐厅。当听到服务员口中的普通话,以及看到菜单上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菜名时,我知道,这就是家的味道。我当时真的差点哭出来,太感动了!虽然最后证明和正宗的中国美食还是差点距离,但在被英国的食物折磨了好些天之后,这些菜的味道对我来说不亚于任何山珍海味。所以奉劝各位中国的同胞,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体会了英国的食物,我对中国的美食爱得更深沉了。
7. 学院的草坪
这是我们平时上课的corpus学院
中间的草坪。每天都有专人打理,并且除了德高望重的教授之外,其他人是不允许踩上去的。剑桥说是一所大学,但其实大学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的,和剑桥镇融为一体了。有的是一个个独立的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饭堂、宿舍、图书馆等,这也是外国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不一样的地方。
8. 发现之旅
为了拍摄最后的成果视频,我参加了这个活动。剑桥的学生带着我们沿着剑河一直走啊走走啊走。也正是这次行走过后,我感受到了剑桥那份别样的美。褪去学术的光环,是一份宁静。看着剑河两旁人们舒适的生活,如果有条件,真想在这座小镇生活。慢慢的节奏,真好啊。
9.晚上的剑桥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半了。天空依然是亮的。因为英国维度比较过,夏天昼长夜短,通常到了晚上十点多才天黑。这样导致人们活动的时间多了很多。奇怪的是,英国人似乎不像我们一样热衷在晚上出去逛街。商店基本上五六点就都关门了,营业的只有一些餐馆和PUB。并且餐馆基本上也都是在晚上九点打样。所以这边的人晚上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和朋友去PUB,聊天喝酒,好不痛快。
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但先写那么多吧。我的文字终究是乏力的,剑桥之美,得亲自体验。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Peter的英语自习室
除了英语,我还会分享很多其它有趣的原创内容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7樓 發表于:2024-5-6 20:27
作者:五条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9615525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剑桥工程系本硕连读。
首先我们明确三个概念:剑桥大学没有大门!剑桥大学没有大门!剑桥大学没有大门!
剑桥大学位于剑桥市,不同的部门 和 三十几个学院 都错落地分布在整个剑桥市。
(名词小贴士:简单来说,部门是你上课做实验的地方,学院是你睡觉 生活啊不 赶due的地方。




理工科教学模式:lecture(上课) + lab(做实验) + project(做项目) + supervison(1对3大概这个比例的小班辅导,通常是讲作业提问)。


评价体系:考试的话就一年一考,不过平常的lab report和project都要算分,有时候需要对lab和project进行presentation,也算分。最后把人分成first, 2:1, 2:2, third和fail。


工程系课程设置:本硕共四年制,前两年什么工程都要学(电子电气、信息、材料、机械、结构 etc),后两年可以选课,细分自己的工程方向。
注意这点和大多数学校都不一样,多说两句,希望对选工程系的童蟹有帮助。比如ic报电子电气就专门学电子电气,而剑桥这种学得宽、但深度也没落下的类型,导致我每天都处于 学不废 和 学废了 的叠加态,又称薛定谔的我...
这个设置对于一开始目标就比较明确 / 或者不感冒某几科工程的学生真的有毒,比如我,四年都没搞明白流体力学,照猫画虎也能做点,但是真的不懂在干嘛,流体力学流过了我的脑子什么也没留下...;还有好些比例的同学非常讨厌材料工程,觉得乏味、记的东西太多,etc。
总之有好有坏,专业目标明确的童蟹,真的不太建议,不过这是我一家之言,你最好别听。


职业规划:工程部有单独的career部门,整个剑桥还有个大的career部门,都是管你就业的。真的要点名表扬Vicky小天使,工程部career主管,特别特别负责,真的关心你有没有找到实习/工作,每周会有newsletter,告诉你有哪些opportunity和career活动,你一段时间没反应还会专门来询问你。
然后大的那个career部门有在线网站,可以搜到各种活动和培训,比如jp morgan下周要开一个针对女性就业主题的晚宴;比如去某石油公司工作的学姐会回来跟大家分享面试和工作经验,顺便做宣传...
还可以和career部门约1对1简历辅导、面试练习等等。


社团娱乐:什么都有,每年的society招新都像菜市场,我每年都会去混免费的pizza和冰激凌嘿嘿嘿。我加了一个数学社团,常年被各大对冲基金赞助,基本每周请学术大牛来讲一个课题,比如这周某MIT的教授来讲量子力学的数学(这种连题目都看不懂,我当然是不去的;有时会有一些比赛,比如有一次,初赛是解十道积分,过了可以进复赛,复赛是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和积分确认过眼神,它遇上错的人...
我还加了个跳舞社团,每周有课,有时也会有表演活动。
总之社团从二次元到矮星系,无所不有。


教授:有那种年轻有为,高瘦得像竹竿机器人,会爬到桌子上做演示的(提名某机械系教授,发量“危”);有那种灰发,语速快得让人头大的(提名电子系教授);有那种高冷寡言,彷佛听懂你就听、听不懂按你的智商我也很难解释的(提名某印度裔信息教授);有那种活宝类型,会说自己可能算数犯错,要学生指出的,对,他没在谦虚,确实不大会推导(提名x——,算了,留点面子);也有那种白发苍苍,慢条斯理,徒手画圆的神仙教授...
总之你能想到的类型,这里都有,心动了咩,还不来和教授giegie有个约会吗?(doge.jpg


学生:有很多类,一般来说英国当地学生比较叛逆些,和某同学在一次流体力学的supervison上,他的答案是和历年的标准答案都是对不上的,supervisor也说他这个理解有问题,他就非说这个理论就应该这样,辩论了一大通...我倒是蛮欣赏的,他最后往航空工程专业发展了;
然后据我观察,来自某部分包头巾地区的比较刻苦,上lecture都会早早坐最前排,然后十分积极举手发言;欧洲的学生气质要闲散一些,散发着某种迷之哲学氛围??
(名词小贴士:supervisor就是给学生上小课讲作业的老师,可能是该专业前沿的国际大牛教授,也可能是博士生兼职。
如果是大牛教授,恭喜你,来,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全世界该方向最牛逼的几个人在给你讲基础作业!
如果是博士生,恭喜你,你有机会遇到颜值超高、又超负责的学长学姐,提名静力结构系苏格拉底,没错他叫这个!


生活方面:
这part会以学院的讲解为切入点展现生活的一些方面哦,这样对于大家选学院也有指导意义,没说到的大家可以提问。
我的学院铛铛铛铛——Robinson College!!! 优点如下:
1. 食堂饭好吃!三十几个学院里,常年票选前三;价格也很美丽,基本5磅一餐就能吃得挺好!早饭的pancake YYDS!!! 附近学院的同学也会长期来我们学院吃饭,毕竟物美价廉。
2. 氛围炒鸡和谐!是最新成立的学院之一,所以祖传的规矩没有那么多,比如选宿舍,某些学院是按成绩有优先选择权;但在我们学院就是抓阄。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所以比起大学院来讲更像一个家庭,比起小学院来讲更有人气些。
3. 地理位置的优越点:门前就是剑桥大学总图书馆,没错,就是那个像牢笼一样的图书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感受一下,不过里面的桌子有两个半个我那么长,一个半我那么宽,三面环着书柜,面前是铺着地毯的走廊,抬头是深色格子窗,简直像中世纪(在旁,静静欣赏;在想,你的浪漫;在等,是否多久都一样...周杰伦出来挨打影响我学习!
不过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所以我四年去总图书馆的次数寥寥可数(额,不过我去学院图书馆的次数也是寥寥可数。所以,貌似是我自己的问题...
另外就是在所有学院里,Robinson college离西剑桥最近,数学系和计算机系都在西剑桥,纳米科技、材料还有manufacturing lab也都在西剑桥。目前学院离工程系走路大概20分钟的样子,但是未来几年整个工程系都会搬到西剑桥,在那里设立中心!所以Robinson的地理位置真是绝绝子了!
4. 娱乐: 每周学院组织有bop,就在学院内的咖啡店下面,应该是喝酒party猜谜一类的,我是乖宝宝从来没去过;学院内有电影院,大概是中号厅的大小,每周放电影,我去看那次是放的贾樟柯的,看电影是免费的;还有戏剧院,可以看一些话剧和stand-up comedian,教堂里会时不时举办音乐会,这些项目通常收费,也不贵,学院学生就10磅以内大概。


缺点:
1. 资金方面:因为最新成立,历史没那么久,所以学生可以申请的funding没那么多,但也算齐全,并且逐年在增加。
2. 地理位置的缺点:离西剑桥近,但比起trinity和st johns来说离市中心比较远,去sainsbury超市大概要走15分钟,去中超中餐厅那美食一条街大概要走半小时。但是比起某些坐落在山上的学院真的好太多,我就不点名了。那些学院的同学一年都见不了几次,因为他们不来工程系上课,太远了,都在家看录播。提前适应网课??
3. 建筑风格:全是红砖头砌成的建筑,除了教堂有大块彩绘玻璃比较漂亮,其他地方比较像复制粘贴的。但是有很漂亮的花园,有小桥小溪。


也许tbc?想到什么还会更。大家如果认真看了之前的——好吧,我知道靓仔们都是一目十行,总之也欢迎大家提问,我知道的会尽量回答哒!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8樓 發表于:2024-5-6 20:27
清心剑客:



我来谈谈剑桥数学系的那些事儿。。。


至于为什么我会读一个数学的博士,真是说来话长。本科时我是学工科的,后来想转成金融类,却苦于没有相关背景。后来乐观地以为自己的数学基础很好,于是想走金融数学这条路,于是就去伦敦政经读了一个金融数学的硕士,再于是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剑桥数学系苦苦修炼的一名博士僧。。。

说起剑桥大学的数学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三百年来,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数学家,牛顿,拉马努金
(天才的印度数学家),霍金(剑桥大学的数学系包括,纯数,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三个分支,霍金应该算是我们数学系的),怀尔斯(费马大定理
的证明者)。如果全世界的数学系做个排名的话,剑桥数学系无疑是前三,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普林斯顿
的数学系貌似更牛一些。当然,大牛丛中也难免混入个别滥竽充数的家伙,比如像我这样的IQ卡余额不足急需充值的学弱。


数学家是一种奇妙的存在

如果说物理学家可以用对撞机搞出黑洞,化学家可以用各种烈性炸药搞出恐怖活动,生物学家可以用病毒搞出生化危机,那么绿色环保无公害,只有自虐成瘾的数学家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有安全感的科学家了,因为他们冥思苦想,早出晚归,世界也没有任何灾难发生。

剑桥数学家的生活是十分恬淡的,那些在外界让人顶礼膜拜的大师们,在数学系也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存在。比如霍金教授,他在数学系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在这里没有他的观众,没有众多的造访者
,我曾经无数次地从他身边经过,让出通道,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在剑桥数学系,没有人在乎你是开着什么车,穿着什么名牌,光从他们的座驾和衣着,你无法辨别他们的身份和学术水平。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判断标准,那么我只能说头发少的比头发多的更牛。如果你看到一个目不斜视,长发飘飘的数学家走过,那么你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枚小本科生,而且他头发的味道可以告诉你这两天他都吃了什么。如果你看到一个面带诡异笑容,不停和身边人寒暄的光头数学家,那么很有可能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我的博士生导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因为他真的很牛,牛得连眉毛都快没了。回国之后,有一位友人说起,我是她见过的头发最多的数学博士,对于这种评论,我只能回复,呵呵。

说起数学家们的一天,每天早上大家都会准时骑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赶到系里,我每天要从住处骑行两英里大约15分钟到系里,我导师就显得更凶残一些,他家离数学系6英里,约十公里,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且风雨无阻。话说导师可是57年生人,他都这样绿色环保,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所以骑自行车成了我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至于饮食,无疑可乐和香蕉是数学家们的最爱,因为他们可以迅速地补充糖分,保持大脑的高速运转。不过那些大脑转速不足的,糖分都会跑到肚子上,所以数学系的胖子也比较多。而我早上不喜欢喝可乐,一杯速溶咖啡和一个牛角包就是我的全部早餐。
中午的时候,大家都会坐在系里的咖啡厅,天南海北地鬼扯。至于数学家的谈资和八卦,你不可能听到谁和谁要结婚了,哪个明星又另觅新欢了,只有哪个教授因为证明出错声败名裂了,光速不守恒
众学者集体抓狂了,唯一有点娱乐性的就是我们伟大的霍金教授又换女护士了。一杯茶或者咖啡就足以让一位数学家精神饱满地滔滔不绝两个小时,等阐述完自己的歪理邪说一看表,4点了,下午茶时间到了,于是又去续了一杯,回来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数学系经常会举办一些学术会议,有时中午还有一些冷盘的餐点,但很多都会剩下,这时,所有数学系博士生的邮箱里都会收到一份管理员发来的信,说剩余食物,请大家帮着消灭。我经常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冲到事发地点,但是总发现有十几个博士生已经在现场进行扫荡,有的甚至还拿着饭盒装自己的晚饭,真不知道他们天天是为了什么呆在系里,是为了科学的精神还是对免费午餐的极度渴望,每到这时,我总是轻轻叹息一声,转身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取来一个更大的饭盒加入他们的行列。

数学家们是刻苦努力的,到了晚上,不管多晚回家,你都会发现有房间的灯是亮的。我认识好几个数学系的讲师,不结婚,也不带学生,天天早出晚归,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有几次问起他们,他们回答说,自己还没有确定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方向,这时候就带学生或者结婚是对他人的极度不负责。相比之下,为什么中国少有大师级的数学家,可能更多是因为我们对物质的追求和浮躁的心态,那些梦想一夜成名的年轻人有多少付出过真正的努力去积累。的确,在剑桥的数学家眼中,没有世俗纷乱的干扰,没有男欢女爱的纠结,只有那些不能被扭曲的事实和永生不灭的真理。

数学家们是另类的,特殊的,也是高傲的,所以不要轻易尝试走入数学家的世界。在剑桥数学系有个真实的故事,一日一位生物学教授来数学系听讲座,其间与一位数学教授攀谈,生物教授说数学真是最重要的学科,如果把整个人类知识结构比喻成金字塔,那么生物化学这类学科无疑金字塔的底座,而数学无疑是金字塔的塔尖,其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而这位数学教授冷冷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我们不在同一个金字塔。。。”没错,很多时候教授们是平易近人的,不过一旦他们开启了学霸模式开始暴走,你就无所适从了,这一点真是又可爱又可恨。。。


我所学到的数学

我在剑桥数学系呆了四年半,由于本科不是数学专业的,博士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各种恶补,感谢导师和同学的帮助,让我对数学有了新的理解。

我们国内时常诟病说,外国人数学如何如何差,中国人数学如何如何好,其实这些都是误区。我们所谓的数学是狭义的数字概念,而说外国人数学差的主要论据是他们算账时不能心算只能用计算器。可现实情况远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几位数学大师,其本质原因在我们对数学的认识,在我们中国人眼中,数学是与算术划等号的,说白了,是一种“术”,是方式方法,是手段。而数学的定义不仅限于此,数学其实是“学”,是一种思考问题的理念,是一种解构问题的哲学。为什么我国每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可以狂拿金牌,可这些天才们后来却鲜有作为,究其根本还是国内数学教育的误区和错位。相比之下,那些外国人虽然当年只拿到银牌,但通过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努力,都成了有名的数学家(其中一个代表是剑桥的数学教授Ben Green)。

与国内数学教育不同,国外数学教育有三个环节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对基本概念的强调。无论学什么,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最重要的,这种理念保证了数学家们严谨的逻辑和思维,避免产生结论的误用。相比之下,国内的数学学习更在乎结论,更多的时候都是死记硬背,不知道定理的假设条件和使用环境,这在数学学习中是十分危险的。

其次,怀疑的精神。在剑桥数学系的课堂上,学生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便打断老师,质疑老师,老师也十分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而国内的教育往往是学生噤若寒蝉,只有忙着抄笔记的时间。这种现象究其本质还是数学老师们的自信和水平不足导致的。

第三,学习是融会贯通的过程。我想很多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学了微积分,但是不知道不动点定理
如何用,学了线性代数
,但是不知道矩阵有什么用,学了概率统计,不知道各种检验怎么用,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其实数学是一个整体,如果老师们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对数学的不同领域做一些梳理,就会打消很多学生的疑问,便于学生的理解。

此外,数学中经常提到的是存在性和唯一性。如果说外国人偏爱存在性,那么中国人在意更多的是唯一性。中国人对唯一性的执着更多来自于根深蒂固地对权威的尊重和认可,认为找到一个解就可以把问题解决,这恰恰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而外国人的思维更多地执着于寻找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且从中挑选最优的那个,究其本质,还是对权威的怀疑态度。

我想我在剑桥数学系学到的最重要的还是交流。很多时候,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自己做出来很多好的成果不愿与别人分享,因为这是自己的成果。而我这几年学到的是,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就更应该和别人分享,因为在和别人的思想交流中,你可以汲取更多更客观的评价和定位,甚至更好的想法。所以,我会的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请大家也不吝赐教。

2013年5月11日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我终于博士毕业了。想想别人23岁就拿到博士,我到了32岁才拿到,不禁怅然。不过为了这一天,我也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和艰辛。每天早出晚归,早上九点到办公室,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没有节假日,没有太多的娱乐生活,严重透支着IQ卡
的余额,当别的数学家憋出思想时,我憋出的却是一堆空咖啡瓶子和白发,姑且把这些称作关于数学的行为艺术吧。

感谢我的导师,感谢剑桥数学系,他们教会了我用数学和自行车去丈量这个世界,让我知道,世界的尺寸原来是Pi的整数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9樓 發表于:2024-5-6 20:28
作者:Greg Nanc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3624005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requently rated one of the top, or the top school in the world (depending on rankings), is an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place with a very rich and fascinat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quirkines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university also make it a fun and stimulating place to be. Read on for 10 fun facts that will give you a little more insight into this world-renowned university.
1. The history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s the world’s third oldest surviving university and was founded in 1209 by scholars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t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Oxford, and the two universitie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Oxbridge.
2. Cambridge’s Alums
Cambridge has a very long list of notable alumni from across the disciplines. Among the many there are Charles Darwin, Sir Isaac Newton, and Stephen Hawking, currently the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the Centre for Theoretical Cosmology. There is David Attenborough, whose voice you might know from the Life series, and anthropologist and primatologist Jane Goodall. A number of authors whose names you might know include Zadie Smith, Virginia Woolf, C.S. Lewis, A.A. Milne, and there are many more! Want to find some other names in your specific field? Go ahead and Google or use your favorite search engine. You'll have plenty of interesting alums to research for hours!
3. The libraries
Chances of finding the book you need or a quiet place to work at Cambridge are good.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s over 100 libraries. The central library alone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or the ‘UL’) has approximately 8 million volumes, and is able to request a free copy of every book published in the UK and Ireland. Another of its well-known libraries, the Wren Library, the Trinity college library, hosts A.A. Milne’s manuscript of Winnie-the-Pooh, books from Isaac Newton’s personal library, and early Shakespeare editions.
4. Cambridge humour
When you don’t have your nose in the books, Cambridge is a great place to enjoy some classically British humour. The ‘Footlights,’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dramatic club, is famous for its comedy shows. Previous Footlights members have come to dominate British comedy, forming groups such as Monty Python. Past presidents have included Eric Idle of Monty Python, Tony Slattery of Whose Line is it Anyway and Douglas Adams, author of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5. The college system
The University has 31 colleges. In addition to being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itself, students must also be admitted to one of the colleges. Each college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oldest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is Peterhouse, which was founded in 1284. Three of the colleges admit only women (Lucy Cavendish, Newnham, and Murray Edwards).
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popular culture
The University is referenced in many novels, poems, television shows, and films. Scenes from various television shows and films have been filmed at the University, including the opening scenes of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Voyage of Dawn Treader (2010), and many scenes from the recently released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
7. A plethora of Nobel prizes
Affiliates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have won 90 Nobel Prizes, the most of any institution in the world. Nobel Prizes have been won by Cambridge affiliates in every category. Frederick Sanger, Nobel laureate in Chemistry from St John’s College, and a fellow of King’s College, is one of a very small handful of Nobel laureates who has won the Nobel Prize twice!
8. Academic dress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n often be spotted stroll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Cambridge proudly displaying their college scarf or wearing robes (official academic dress). In fac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s a long history in academic dress. While academic robes are slightly less common at the University these days,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still wear academic robes to special events and college formal dinners.
9. The array of sports
Whether you are hoping to dip a blade into the River Cam–the main river flowing through Cambridge-as a member of one of the rowing teams, or you want to participate in something else, the University offers a wide array of sports. It even offers sports like real tennis, and fives, which have gone extinct everywhere else in the UK. Students can try out for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teams – ‘the Blues’ - or participate at their colleges.
10. Formal hall
At the end of a long day in the library, there is nothing quite like the experience of a formal hall. These are formal meals held at the colleges. The nature of formal hall varies at the various colleges in terms of the dress, and how often they are per week. Generally, they are three or more course meals that take place in beautiful college dining halls and are complete with beverage and great conversation. University members are expected to dress in formal attire and often to also wear their academic dress.


BTW, here's my first Zhihu Live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Cambridge ;)
Check it out!
从芝加哥大学到剑桥大学:我的文书秘籍


www.zhihu.com/lives/96200196009066086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0樓 發表于:2024-5-6 20:29
作者:彬彬英国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1397615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硕士、彬彬教育海外名校导师——Mentor Mei,从专业、实习、选课、生活等多方面介绍,他在剑桥大学的就读体验。
以下为原文:
我与剑桥的不解之缘2018年11月14日收到了第一份来自UCL的offer
2018年11月26日/28日接受了另一个UCL 的MRes的面试,因为需要和导师讨论课题,前前后后视频讨论了三次,在圣诞前最后讨论了一次课题,于2019年1月/2月份拿到了这个MRes的offer。
12月5日开始收到剑桥大学的录取消息,在12月7日的时候面了试,在2019年1月初的时候收到了预录取(但是被Gmail放进了spam,我在1月下旬才发现那封邮件)。发现那封邮件的时候得知需要雅思成绩,我就赶紧报了2月初的雅思,了解了一下题型后就去裸考了,成绩出来后发现写作小分没到。于是我两手准备,一方面去复议了,另一方面去做了剑桥的语言测试并通过了。
2019年1月初左右,也收到了IC和KCL的offer...
2019年5月份毕业前,我拒掉了除了剑桥的和UCL MRes之外的其它offer。
2019年6月份,满足了剑桥所有的预录取条件后,在7月份最终决定去剑桥。我来剑桥的初衷剑桥大学人文比较强势,牛津大学是自然科学,其实去剑桥读硕士的初衷就是为了过渡PhD,我们系对显微镜的研究很强,特别是Prof Clemens Kaminski是领域的大佬。在机理方面,有很多研究神经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的,借助各种显微技术有很多有意思的课题。还有研究药物递送系统的和生物传感器
的,在生物传感器方面,Dr George Malliaras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很多PhD因为是他上课也来上这门课。另外还有computational
的研究。
再说下关于选课,首先得看你自己有什么兴趣,其次看课程的评估方法。一般有course work和exam两种评估,一门课可以只采用一种,也可以两种都采用。因为剑桥(至少我们系的课程)考试时间有点奇怪,我第一学期需要考试的课程和第二学期需要考试的课程都放在了5月份月底,所以选课的时候也得考虑想要在那段时间考多少门试。
而关于专业介绍下面也有很多校友回答了,简单说下PhD吧。PhD会以科研为主,因此我更偏向了科研成分大的program,比如纯科研的MRes,以及我现在就读的MPhil,除了教学之外,从一入学就有个人的课题,六月份开始会有团队的课题。
我的就业之路说起来也是有些惭愧,经过一段时间的就读之后,我的初衷变了,一开始是打算读PhD的,因为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和个人的选择,我会毕业后直接工作,也再介绍下关于就业这块:
就业的话,我们专业是没有问题的。我国内大学,就业率常年榜首,一般毕业后,(就我本科毕业工作的同学来说)从事医药代表和药企科研岗位的人比较多,医药代表走了销售的路,比科研岗位容易赚钱。
科研岗位的工资与学历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很爱科研的话,读PhD吧。我上海实习期间了解到,科研岗位,本科生起始工资5000左右,研究生9000左右,博士就不一定了,小道消息称我们组的组长据说一个月十几万(当然她是元老,共同创立了公司的这个部门)。
就我的话,我从圣诞回来后就开始找工作了,除了科研岗位,我还申请了咨询师。咨询师是会和一些经济学家一起做分析,为药企和生物公司提供专业的见解,这个工资还挺高的。
而在硕士阶段实习这块,我是走了条捷径:我联系了我已经工作的大学室友,他帮我问了组长有没有实习机会,然后我就交了简历,没有面试就进了。所以呢,还是需要人际关系吧,通过已经工作的同学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发现更多的机会。
我的剑桥大学生活在剑桥的生活很享受!剑桥的学院和系是分开的,我生活在Darwin College,学习和科研是在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每周每个学院都会有自己的formal dinner,需要穿正装出席,圣诞的时候还有圣诞专场的formal,我们Darwin的饭是所有院里排名靠前的!

到剑桥第二天就和我大学最好的朋友见面了专业的第一个合照每个学院还有自己的酒吧,我们的叫做DarBar,剑桥还有may ball,是以学院为单位的狂欢,此外剑桥有名的就是划船了。
punting圣诞主题formal专业同学一起的Xmas party这里是彬彬英国留学,有任何关于英国留学的问题,都可以留言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1樓 發表于:2024-5-6 20:30
某匿名用户:


就感觉特别爽,没别的。
高中的时候看到来个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的学生,感觉都跟见了神一样,死活要留个联系方式,问候交流几句。后来来到了剑桥,发现每个地方都有牛人,并且自己是众多牛人中的一员,自此跟美国任何一所名校的人打交道都不会有心里压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2樓 發表于:2024-5-6 20:30

MerlinMao:



空气中随时带有雨后泥土的味道这就是我对她最深的印象。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3樓 發表于:2024-5-6 20:31
作者:lala实习日记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8666618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剑桥版垫底辣妹:从班级倒数到BCG咨询顾问

嘉宾简介


15岁来英国上高中
剑桥自然科学本硕,工程博士
毕业后做过应用工程师和量化开发

现在BCG做战略与管理咨询小红书: Lizzie爱吃肉(分享进咨询的经验)

差等生的逆袭路


我一向不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初一的时候我学习成绩很差,考过班里倒数第四。数学老师对我爸说过一句“你家女儿数学极差”让我当天晚上挨了一顿毒打,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真的是学不懂数学,觉得抽象,不理解到底能有什么用。也似乎从那时候起,我就在挣扎中学习,在学习中挣扎。物理老师和美术老师是唯二对我特别温柔的人


做一个差生的滋味真的不好受。那时候的自尊心就一次次地被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踩在脚底下。那时在每次被骂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不是这样的,我有自己的节奏”


在按着自己的节奏初三毕业的时候,我中考考到了全市前0.1%。


中考结束以后我就跟妈妈去了英国。在读高中的时候认识了我的家教——一个牛津数学系毕业的老头Simon。在学了微积分以后我感觉数学重新对我打开了大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数学的意义


Everything makes sense now!


Simon脾气不好,但他似乎很清楚我应该是什么水平,应该是什么分数。在他近乎严苛的训练下,16岁那年我把英国高中两年的数学课在一年之内学完,考试接近满分


在学校的鼓励下报了剑桥的自然科学(物理),并拿到了面试,当时觉得肯定过不了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


面试的时候发生了三个事情:




数学面试的时候,有个公式我完全不记得了,脑子里一片空白。面试官给我了个小提示,然后我从基本的原理开始推,绕了一大圈弯路,最后才算出了答案
化学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的问题我完全没学过,但我觉得有意思,就问他能不能给我讲讲,然后他真的给我讲了15分钟,当时心里也没什么压力,就是觉得学得很开心
面试官问我为什么要学自然科学而不是艺术(我高中选了一门艺术,成绩还不错),我说学science能挣钱,学艺术挣不了钱……当面试官笑趴在桌子上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好像这句话不是很妥当

回到家就觉得面试估计没戏,没想到几周之后收到了offer。


那时才明白,剑桥在乎的不(完全)是你懂多少,而是你能学多少


It was like a dream come true…



一个小插曲—— 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回了初中的学校,本来打算去看物理老师结果在路上碰到了数学老师,记得他用近乎戏谑的语气问我考上哪个大学了,我说了剑桥,笑着看了他表情僵住的一秒就走了。过瘾!


在剑桥读书的日子是我目前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了。安静的小镇和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可以让人静下心完全沉浸在学习中


骑着车穿梭在各个系上课让日子变得紧张而又充实。虽然上大课的时候80%的内容听不懂,但是这些能在supervision中慢慢学会学懂(supervision是和导师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小课,属于剑桥授课的一部分)



周围同学都是很厉害的人,在各种并肩奋斗和抱大腿的期间形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尤其是数学系(处于比我们物理系在鄙视链高一层的位置)从导师到学生仿佛都是大神。记得有天我刚上完课,收到一条微信,里面是数学系一个教室的地点并写着速来。骑着车就冲过去了


到了教室找到小伙伴坐下,几分钟后教室后方出现了机械性的呼吸声——是霍金!他也来听讲座


那天的讲座印象中是针对霍金悖论
的一些看法,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讲座期间霍金说了“yes”和“thank you”


这是我学术生涯中的巅峰了


I was exactly where I wanted to be.


剑桥的自然科学是本硕连读
的课程,所以四年以后同时拿到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位。第四年读硕士的时候开始有一些研究的mini project,我选了一个跟生物相关的项目。硕士毕业以后也不太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就跟着硕士项目的导师读了博


博士快毕业了以后突然陷入了对人生的 巨!大!迷!茫!



从迷茫到自信


大概是小时候被家长保护得太好了,总是觉得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不用想其他。但是在我学业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想做什么样的职业(不过至少决定了以后不做学术)


那个时候病急乱投报了各种工作但是收效甚微。在几个月的迷茫之后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作为一个19年都在学术的人我自己是这样回答的:


-我喜欢什么?
-物理


-我想做什么?
-想知道科学是如何被运用到真实的世界中的


虽然这两个回答可能有些naive,但是至少帮我弄清楚了筛选工作时对我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在重新确认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以后,我加入了一个物理模拟软件公司,成了一名应用工程师。工作内容是帮各种企业和学术界的客户解决物理模拟的问题,同时也要和销售打配合,增加客户群体


我当时主要负责电磁模拟
,电磁的实际应用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得多!比如低频电磁的模拟包括电缆,发动机,吹风机,手机原件,甚至还有食品加工机器


高频的模拟包括很火的5G,物联网,光学雷达(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每个应用方向都需要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基本物理原理,再根据基本原理去帮客户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听上去和咨询是不是很像?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接的客户甚至是tech咨询公司,用我之前manager的一句话就是 we are doing consulting works for consultants
。那时就悄悄决定下一步要去咨询公司看看


而且客户接触多了以后,我慢慢对公司的构成,经营以及管理有了兴趣


当时的客户各种行业都有,有几十万员工的大公司,也有三五个人的start-ups。每个公司的运作模式,决策方式和文化都不太一样,很有意思。这也驱使我去开始了解战略和管理咨询,准备跳槽


但是申请咨询的过程中又要经历一片血海


记得有一次面试,身边坐着3个同样来应聘的男生,一个读了MBA,一个在牛津学了管理,一个是LSE的经济,只有我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女生礼貌而又尴尬……


Tech出身想去管理咨询其实是很难的(给理工科想转咨询的同学的建议我有写在后面)。在初期我case练了很多很久,有时候能勉勉强强做下来但是总是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开始的五个面试连跪,虽然有的进了终面但最后还是差一点点。那个时候在强烈怀疑是不是不应该选这条路,是不是应该放弃


好在我先生一直鼓励我,说“你其实缺的只是那个first yes”


那时就想,再坚持过下个面试好了,所以一直为了下一个面试在坚持练case,终于可能是量变引起质变或者是突然开窍了,我开始明白了做case的大概思路,有了自己的“直觉”


我拿到了my first yes!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现在我在伦敦的BCG入职,还在新手入门阶段,艰难且开心地学习着。要说理工背景有什么优势么?我觉得在quantitative analysis上还是有一些的,比如excel建模
,怎样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景加到模型里,并算出对结果的影响


劣势可能也有,比如qualitative analysis里会需要的商业敏锐度,还是需要着重锻炼并加强的


现在你如果问我下一步要去哪里,我可能还是不清楚,也依然不确定自己未来十年的职业规划,但是能确定的一点是


I am exactly where I want to be.


给大家的一些小建议
1.接受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
不要用别人的节奏要求你自己,可能有时会暂时没能达到你想到的地方或者你想要的程度,稳住,按照你自己的节奏慢慢来你总会走到那个地方


2.珍惜支持和帮助过你的人们
我非常感激在我至今生命道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们,包括我的父母,另一半,初中的家教,大学和博士的导师,以及历任manager


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帮我成为了现在最好的自己,失败是让你成功的最好的机会


3.没有失败的人生是很可怕的
因为你在失败的时候才能比较客观地检讨自己。我其实很珍惜在面试没有过的时候听面试官给我的feedback,因为那是让我下一次离yes更进一步最好的建议


4.对于想进咨询的小伙伴们:进咨询很难,要做好心理准备,也要掌握好方法
在概率上来讲,进MBB是个小概率事件。但是如何为你自己增加这个概率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使用正确的方法。有时候do the right thing 比 do things right 更重要


case study是管理咨询面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理工科背景可能会遇到两个瓶颈:




分析思维模式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追求严谨,但是很多实际情况是没办法做到完全严谨的


我们要面对不完整的数据,要做一些假设,要从有限的分析中来帮我们做决定。这点可能是我们需要适应的。我们是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唯一的真理




金融和商业知识在咨询里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比如说能看懂财务报表,明白各种各样的ratio
是什么意思。此外还需要一些商业敏锐度,包括每个行业的发展,未来走向等等


关于第一点,除了练习来让自己熟悉这种思维方式没有其他办法。我在入职之前一共做了80多个case(包括面试时做的),真的是熟能生巧


对于第二点,我在读博的时候自学并考过了CFA第一级,所以我的基本金融知识还是够的。关于商业敏锐度,看新闻和读报告真的很有用,每天看一点,积累一段时间就会有惊喜


我的故事可能并不是一个剑桥学霸典型的情节,也有各种挣扎和迷茫。感谢你花时间读完我的分享,也祝大家都能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4樓 發表于:2024-5-6 20:32
作者:PH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1172598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于疫情原因,没能充分体验到线下授课的氛围,但依旧能从和老师日常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受到剑桥老师的负责和友好。虽然剑桥中国学生群体不算很大,但大家联系的都很紧密,除研究生外,也能交到本科生、博士生的朋友。此外,小镇上风景优美,人都很随和,物价适中,是很不错的留学体验。剑桥有着独特的学院制
文化,类似哈利波特书中的形式,每个学生会被分到各自的学院,学院有各自的图书馆、食堂,以及各种活动如formal dinner,可以认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小伙伴。每个学院的建筑风格也非常不一样,如欧洲古典、日式庭院、现代风等。另外,研究生申请的时候会填写学院的preference,这里是不会影响录取率的哦,所以可以放心pick自己喜欢的学院(但可能由于申请的学院比较火爆而被调剂到其他学院)。本次分享原创自PH留学,就读于剑桥金融经济专业的Angela导师(文章包含大量干货&网上搜不到的信息,对剑桥大学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一键三连哟)
课程设置:我所就读的Mphil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项目时长11个月,第一学期上三门必修课:R100 Microeconomics、E300 Econometric Methods和F100/200 Finance。其中难度较大的E300,虽然这个项目不是金工项目,而且项目里很多小伙伴本科已上过这方面的课程,但大家仍感觉剑桥的Econometric很偏重量化,计算和推导公式的内容较多,每次2小时的lectures都很烧脑。
第二学期需要完成的必修课有F400 Asset Pricing,F300 Corporate Finance,和两门选修课(选修课范围请见下图右侧)。选修课中较受欢迎的是F500 Empirical Finance,Final考试给分比较友好,其他选课主要根据大家的学术或求职需求,比如对VC、PE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选择F530 VC in the Innovative Economy,而对二级市场投资有兴趣的可选择F540 Topics in Applied Asset Management。选课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课程记成绩的方式不太一样,比如F530在期末需要完成一篇大essay
,而F540需要掌握R语言,并有很多编程projects。
选修课的选课时间为12月末,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选到想选的课程,课程平均人数约为20人左右。
师资水平:1)Matthew Elliott
本硕毕业于牛津经济系,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先后任教于加州理工大学、剑桥大学,研究领域包括Networked Markets、Network Games、Bargaining等。教授负责Microeconomics课,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网课体验有限,但仍能感受到教授十分耐心,并且对于经济原理方面的讲解深入浅出。
2)Julius Vainora
本硕毕业于Vilnius University的Econometrics专业,博士毕业于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的经济系,研究领域包括Econometrics、Machine Learning和Network Econometrics。教授负责Econometrics课
,今年刚刚PHD毕业,较为年轻,但十分认真负责,对于自己身为DoS(Director of Studies)分管的项目学生,经常主动发邮件询问近况、是否需要zoom一对一沟通等等。
3)Pierre Mella-Barral
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系,教学经验丰富,曾任教于LSE、LBS和HEC等欧洲知名商校。教授负责项目第一学期的Finance课,语速较慢、易于听懂,善于举简单的numerical例子来讲解金融概念。
4)William Janeway
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系,研究方向包括Economics of Innovation、Venture Capital,目前授课VC in the Innovative Economy。此外,教授在VC业界也有较高的成就,于1988年加入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Warburg Pincus(华平投资),先后任Head of the High Tech Team、Vice Chairman和Managing Director,是一位业界大牛。
5)Oliver B. Linton
本硕毕业于LSE经济系,博士毕业于伯克利经济系,先后任教于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研究领域包括Econometric Theory and practice; Empirical Finance等。教授负责的F500 Empirical Finance受到往届学生欢迎。
求职服务:由于剑桥的学术氛围较浓,career service可能不如LSE、LBS等学校那样的全面,更多需要同学自主留意求职信息和实习申请进度。此项目和学校共用career center(附网站地址http://www.careers.cam.ac.uk/index.asp),可以在学校Handshake上查看最新职位,和career center老师预约appointment,参加求职相关的webminars,但是没有针对项目或者金融方向本身的个性化服务。
根据校方的数据,2019-2020年项目里有10%的同学选择读PHD,其他同学都进入了金融、经济咨询等领域工作,具体公司包括Citi、Barclays、中金
、中信、NERA等,主要集中在伦敦、香港和北上广等地。2020-2021年项目里已上岸的同学拿到的offer包括Credit Suisse、HSBC等。
总体来说,这个项目和剑桥的title(以及自身足够的实习经历)能帮助大家拿到大部分公司first round的面试,但是学校career service有限,前期申请进度的把握和后续面试准备更需要大家自己多上心,多下功夫。另外,这个项目也有小部分同学毕业后读PHD,因此对于工作还是读PHD还在纠结的同学也可以考虑这个项目哦。
申请要求:对于英本同学,需要至少2.1学位。 
对于北美同学,需要3.6以上GPA
其他国家的同学,需要在本科期间保持年级排名10%。
所有同学均需在本科阶段上过intermediate level的mi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课程,非英本同学均需提供GRE成绩,陆本同学需提供语言考试成绩。
Tips:
由于此项目不需要真人或video面试,申请环节相对简单,并且对于面试表现容易紧张的同学来说较为友好。
也侧面反映出了学校对于本科GPA的看重,包括总GPA和上述提到的经济相关课程GPA。虽然录取背景不限,往年录取学生集中在本科经济、金融、人文社科和数学等专业,但会重点关注这几门经济课程的成绩(microeconomics
, macro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所以感兴趣的小伙伴要注意多多保持经济类课程的成绩哦。
GRE均分在330左右,本科有来自LSE、UCL、美本、多伦多大学、北大、人大、2+2中外合办院校等。


录取情况:本项目今年录取率为29%左右,共332人申请,录取97人,入学38人,其中英国+其他欧洲国家:国际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3,需要注意的是提供奖学金的比例较少。


地点:剑桥大学坐落于剑桥镇,由于不同系和学院分布在各个区域,学校和小镇有种融入一体的感觉。虽然剑桥镇不大,但生活方便,常见本地超市(Tesco、M&S、Boots)、韩超、中超、中餐厅、日料店等都有,步行30min以内均可到达。同时镇上有着动静结合的景色,可以在数学桥、River Cam附近感受到优美的湖边景色,也可以在市中心markets打卡剑桥特色的华夫饼、煎饼果子
摊位。
剑桥生活成本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一顿中餐的价格大概在10-15磅左右,学校宿舍的住房成本在100-150磅/周,校外studio公寓的租金在200-250/周。


更多关于剑桥大学以及其他留学信息,请关注PH留学创始人 @Pace Han 的专栏“英美研究生申请攻略”,这里有PH留学上百位导师自己成功申请经验的精华,更是与众多学员接触得来的宝贵的经验。我把这些内容整理,总结成上面这个体系,就是为了能让学弟学妹们在留学的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英美研究生申请攻略​
www.zhihu.com/column/c_103915693368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5樓 發表于:2024-5-6 20:32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8615590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刚来学校,了解还不够深刻。
Cambridge的中国元素挺多的,平时在学校也能遇到很多中国人和来自中国的旅行团,偶尔还能蹭一波导游。
环境优美,宿舍条件不错,我们college的宿舍价格在全校来说都比较便宜,性价比不错。
超级喜欢gown
,最近穿着gown游走在各个学院的formal dinne
r认识很多的不同的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如果不谈学习的话)
最后,在学校也能用支付宝真的超级nice!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6樓 發表于:2024-5-6 20:33
作者:Angelina Le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3824564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一些校友的回答令我瑟瑟发抖。看起来大家好像都是学术派,学习生活讨论得淋漓尽致了。下面由我这个“享乐派”抛砖引玉一下LOL。我在剑桥只读了本科,之后回到伦敦读研也为了更方便找就业机会。我家也在伦敦,准确的说我是BBC,在伦敦出生,人生中一大半时间在UK,小的时候在北京念过中学。As u can see,我刚去剑桥的时候真的不适应......
剑桥是个很小的镇,步行和单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镇上生活岁月静好,说白了就是很无聊了。我新生入学的时候还不到18岁,不能饮酒精类,大家去ball或者club都不带我玩,我只能看着他们喝......18岁真的很重要啊!!下馆子点一杯酒精饮料都要查证件。所以人生的转折点就是18岁以后,解锁了很多新的娱乐项目。我不是酒鬼啦,也不爱喝酒,但是UK传统就是一晚点一杯啤酒和一群朋友聊聊聊聊一夜,是的,一晚喝一杯酒 不为了喝酒就是解压一下放松心情,学习压力有够大,不是在去seminar就是在去lecture,还有各种groupwork,tutorial,各种meeting之类,还要去图书馆抢书,临近考试和论文deadline,通宵是家常便饭啦....每天行色匆匆赶场一样,三年也没好好欣赏一下剑桥的风景,毕业临走那天突然发现还挺美的......
在剑桥读书的时候,给我最多快乐的地方就是The Eagle了。Fish&Chips和English Breakfast是我的最爱(抱歉,我就是这么没追求...在北京的时候最想念这两个,在UK的时候最想念北京烤鸭)。总之这家店的Hash Brown
酥酥软软,Baked Beans的Tomato Sauce很足 ,我有的时候还会自带 Garlic Mayonnaise 涂在面包上然后夹住Bacon...我跟朋友发明了牛奶or巧克力牛奶+酸奶+cereals的吃法,配好比例很美味,推荐一波LOL 
The Eagle的大叔跟我说这里是宣布发现DNA的地方。还有二战的时候很多情人在这里分别去战场,男士们在这间店的墙壁上写下很多爱情誓言,只是后来能回来的人寥寥无几....这家店不大离学校也很近,很有年代感啦。我超喜欢来这里,一方面学院的饭太难吃啦,另一方面我每次进这家店有一种很微妙时空感...呃...写论文提纲的好地方 
学院与学院之间其实有一点敌对的,平时我也不怎么乱转,不过皇家学院的保安大叔人还蛮好的,我有时去草地晒太阳看书,跟大叔打个招呼就没有在拦我的。因为我们学院比较恶心,草地也有阶级歧视......
还有就是学校离火车站真的远啊,想回家一趟特别麻烦!如果想去欧洲旅行,最累的反而是回到UK以后再向剑桥走的这段路了……
对了,如果是游客或者你需要一个男朋友,可以去坐船,撑篙的大多是剑桥的男同学勤工俭学,很帅,人也很nice,还会说两句徐志摩
的诗,至于中文发音就别追究太多啦……学姐只能帮你到这啦……
翻到以前为数不多的几张朋友圈(那时候我的邻居刚教会我微信怎么用)一起贴上来了,剑桥的学术生活就真的很苦很累,熬夜通宵家常便饭吧......我是建议剑桥大学和Red Bull还有Monster Energy考虑下商业合作,几乎是每日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LOL



然而并没有开启职业关卡,还是选择去读研了,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加油吧各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7樓 發表于:2024-5-6 20:34
再来人留学​:



刚进入学院,在新生周的欢迎讲话里,一位老师说,“我们为多元性而庆贺”。
的确,身处剑桥,随时都被世界鲜活可爱的多样个性和多元文化所包围着,而这里也有足够的包容力,能够让各种个性和文化都充分地呼吸和伸展,同时在他人的身上欣赏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
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自跨越各种文化信仰、遍布各个大洲的世界各地,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学术经历和人生阅历,有同学的女儿都到了上大学的年纪,有同学已经拿了七个其他学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拥有大学教职,有同学来自从没听过的加勒比小岛,有同学从充满战争和冲突的国家而来......
大家因为对同一个学科领域的兴趣和热爱相聚在此,尊重彼此的个性和文化,并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意识到,多元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每个人都是一本最值得阅读的书。在这里,不必惧怕衰老,不必惧怕僻远,不必惧怕不确定性,只有每个人散发出的千奇百怪的独特的生命力。
在这里我所感受到的学习状态,是真正出于求知之心的不功利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或者论文,而是因为热爱,因为想要去探索这个问题,想要了解更多知识,想要为世界做出更多改变。
在我们专业的群组中,所有同学都会自发地持续不断地分享自己看到的好的论文和报告,分享讲座和论坛活动信息,分享观点,互相讨论,甚至在毕业后也依然在持续。
大家都很热爱自己所做的研究,期待于向别人介绍,期待跟别人产生思想碰撞来开拓自己的思路。这种质朴而炙热的讨论、分享、阅读,带给人的是精神的充盈和满足感。
就像我的同学在社交媒体写到的那样,“我特别享受于向你们每个人学习,特别喜欢来自不同背景的大家能够激烈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质疑、互相启发,一起开拓视野”。
也正因发在内心的热爱和珍惜,即使在学业因COVID-19
受阻的时候,同学们也没有抱怨,没有觉得自己放假了,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少。
很多同学原本计划到各个国家去做田野研究,比如埃塞尔比亚、加纳
、叙利亚等,所有计划都只能搁浅。但是大家积极调整研究计划,转换研究方法,寻找替代性的研究材料,重新思考自己的研究问题等等,甚至一起把这个过程写成文章并发表出来。
大家看到疫情对全球教育系统的挑战和投射出的更多问题,反思教育公平,反思教育科技,从各个国家教育系统应对疫情的方式去分析其中的优势和弊端,反而产出了很多学术作品。
真正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降低;真正热爱的人,不会因为现实阻碍而停止脚步。他们永远鲜活,永远年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8樓 發表于:2024-5-6 20:34
国际教育学院:


想好了,剑桥一年只有400小时上课,没有能力在剑桥混的,GPA成绩一定很低。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9樓 發表于:2024-5-6 20:36
作者:Joye学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9024762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给最美时光里最好的自己和最好的你们
记得在电影中“最美的时光
”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但我想说,我在剑桥这一年读研时光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但却没有被辜负的时光。
初来剑桥是2012年,那时刚刚满18岁,跟随夏令营游学团来剑桥游览,当时就被剑桥独特的风格吸引,静静流淌的康河,大片的绿色草坪,古典的红砖建筑,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上学的地方,更像是神秘的古堡。
也许是冥冥之中和剑桥有缘分,四年后,作为学生的身份再次回到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城市。九月份入学,身穿黑色长袍走在剑桥街道上,就像走在电影场景里,一切似乎有些不真实。关于剑桥读书有这样一种说法,入读剑桥只有两天是开心的,一天是入学,另一天是毕业典礼,其它的日子都是写不完的paper,做不完的reading。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但是从某个方面也反映了在剑桥读书时课程的紧凑。特别记得在第一堂课上,系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You are not listening for a degree, you are reading for a degree。这句话强调了多做阅读的重要性,在与不同作者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多元化,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讲师传递的知识。在剑桥读书压力肯定是有的,我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天才的存在,抑或是比你优秀的人比自己还努力。研究生和本科就读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是年龄层差别很大,本科的时候大都是年龄相仿的同学,但读研究生时,有一部分人会有工作经验。说实话,入学前两周我甚至会感到自卑,感觉在讨论中根本无法说上话,也许我还在纠结幻灯片上有单词不认识,别人家的小伙伴就在讨论将要创业的计划,但我还是很感谢身边这些牛人的存在,让我看到自己之前从未看到过的世界,让我迈出自己的舒适区,激发未知潜能。
英国比剑桥校园还美的大学并不多,剑桥大学保留了传统的学院制
,31座学院与城市完美的融为一体。学院和系的概念是不同的,学院是学生生活,社交的地方,在同一个学院的学生专业背景非常的多元化。相比之下,系主要是大家学习还有见导师的地方,所学专业也比较相近。这种学院制模式可以让我们认识许许多多学习不同专业的朋友,有人说,这是这种跨界的交流为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许多灵感。此外,剑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图书馆,据说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有将近100个, 有的读书馆由于藏书过于古老,走进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墨香,剑桥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从图书馆就可以看出。
我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剑桥这座城市,古典中包含现代,学术里不失浪漫。这里有现代的教学设备,以及世界领先的高尖端研究,也有古典的大教堂以及罗马时代保留的庭院;有在图书馆认真备考,熬夜写论文的静水流深,也有喝着下午茶,看着天鹅缓缓游过的岁月静好。无论是学生还是居民都很友好,在街上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对你点头微笑,帮助后面通过的人扶一下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机动车会耐心的等待行人通过,因为地形平坦,剑桥也是自行车友好城市,ofo小黄车
在欧洲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也选在了剑桥。
在剑桥读书经历了许多特色的活动,其中之一便是撑船(Punting),就是徐志摩
笔下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静静地坐在船上,听帅气的撑船小哥讲述剑桥还有各个学院的历史,当然我也曾经尝试过亲自撑船,看似简单,却很不容易把握平衡和方向,但总归是不错的体验。赛艇(Rowing)也是剑桥传统的运动项目,最著名的当属每年四月份伦敦泰晤士河上的牛剑赛艇。除此之外,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正餐晚宴,也叫长桌晚宴
(Formal Dinne
r)。只有满18岁的成年学生才可以参加。晚宴对学生的着装是有要求的,男生一律穿西服打领带,女生裙装或者正装,另外本学院的成员还需要穿黑色长袍,据说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晚餐初衷是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年,应该穿着,仪态得体,行为得体,去担负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May Ball 也是每年不可缺少的项目,虽然叫五月舞会
,但大都是在六月份结束考试后进行,结束了考试的剑桥,整个城市都在狂欢,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Study Hard and Play Hard” 
生活中的许多事,许多人,之所以让人舍不得,让人觉得格外珍惜,就在于他们只能陪你走过人生的某个阶段,是那段时光里不可多得的温暖,而时间却不会为谁停留,在剑桥的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但我还是感谢时光让我们遇到过,让我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还能如此时此刻般感动。
以上内容由Yolanda学姐授权分享,禁止转载!
Judy为大家汇总了留学干货信息汇总,不知道留学该如何规划、如果选择地区的宝子们不能错过~
1.【英港新美申请攻略】
24Fall英国研究生最全申请时间线 | 英国留学
24Fall香港研究生最全申请时间线 | 香港留学
24Fall新加坡研究生最全申请时间线 | 新加坡留学
24Fall美国研究生最全申请时间线 | 美国留学
2.【往期offer汇总】
香港地区offer汇总
23Fall香港大学研究生录取背景offer汇总 | 香港留学
23Fall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录取背景offer汇总 | 香港留学
23Fall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背景offer汇总 | 香港留学
23Fall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录取背景offer汇总 | 香港留学
23Fall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录取背景offer汇总 | 香港留学
新加坡offer汇总
23Fall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研究生录取背景offer汇总 | 新加坡留学
23Fall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研究生录取背景offer汇总 | 新加坡留学
英国offer汇总
23Fall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录拒背景offer汇总 | 英国留学
23Fall英国爱丁堡大学录拒背景offer汇总 | 英国留学
23Fall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录拒背景offer汇总 | 英国留学
23Fall英国华威大学录拒背景offer汇总 | 英国留学
3.【留学实用工具箱】
史上最全留学行李打包清单 | 留学生必备,告别丢三落四
4.【面经分享】
留学面试是什么方式?该如何准备?| 面经分享
香港大学商业分析BA | 面经分享
香港大学统计学 | 面经/笔经分享
香港大学新闻学 | 面经/笔经分享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0樓 發表于:2024-5-6 20:36
作者:芝士圈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9722299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本渣18-19学年剑桥教育系二语教学研究MPhil, 预计2020秋回归读博 (希望这次能拿到奖学金啊!!)。本回答可能更贴合文社科研究型硕士的日常,再因为本人作息习惯等比较老年人(早睡早起),深知个人经历的普适性有限,还请大家依据自身情况酌情参考。
答主Xinran Wu,2018-10~2019-07就读于剑桥大学教育系,目前已拿到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offer,芝士圈留学行家。本文将分成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展开描述。篇幅有限,比较笼统,分类也比较随意,还请海涵。
一、学习感觉大家都有一些对名校的刻板映像,即学霸分两种,刻苦型和天才型,前者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终成大器,后者天赋异禀不学自通。但其实即使是在剑村,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例子也是凤毛麟角。
1、课业强度
首先腐国的硕士分研究型和授课型,前者课少后者课多。我剑属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课程前者占了大半。教育系现在出的几个项目(除了PGCE,和part-time Med)全是半研究半授课的MPhil。不过讲真,还是比较偏研究,不过也许是因为我的课程名字里面就有一个research。(图是2020 entry的几个教育系硕士)


这样课安排下来基本就是第一学期课多,第二学期课少,第三学期没课。Oxbridge的假期长得出名,基本是上俩月放一个半月的节奏,所以其实学期内的话还是比较紧凑的。
我那届(据说近期在准备改革,给学生们减负)教育系都是前俩学期每学期一篇6500(字数为上限)的essay,最后一篇20000上限的论文。不论是横向(跟其他院系)还是纵向(和其他学校)比较都不算多。如果再算上两个大假,其实日子过得比较轻松愉快。
好吧,我承认我可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第一学习又要上新课又要写论文又要准备博士申请真的挺崩溃,不过也可能是我渣。
反正大部分的日子我基本就学6小时左右吧,学多了我的情绪会很糟糕。这个时长对我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来说是很充裕的了。


2、导师
剑桥的导师是真的牛逼(pardon my language)这也是我即使明知道奖学金可能性很小,还是再第二年只申请了剑村
一个学校的博士。我真的觉得遇到他们我真是无比幸运。
剑村的导师,即使那种笑嘻嘻的萌新讲师,也足够让我等小硕士五体投地。他们总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每次我自己想问题乱成一个死结,一次supervision
就能让我豁然开朗,把屎一样的draft改成不那么屎的draft。那种逻辑,那种criticality
, 那种insights!他们可以在你一开始选题时就预测到你最核心的问题,而且完全命中。有时会觉得supervision时他们的回答答非所问,但是一定一定要回家消化,当你再学习,再深入你会发现是你自己愚蠢慢半拍。是的,就是这么卑微! 我觉得我对咱们组几个导师的钦佩和拥戴无异乎追星,我是咱们sleg研究团的小迷妹!(脸红)
不过这仅是个人意见哈,确实有人跟导师不对付的。因为确实导师很忙,不会有太多精力给到具体的手把手的指导,需要你自己自学很多很多东西。不过向我这种渣渣,导师的一点阳光可以让我灿烂半个多月~
3、同学
同学们都是大神。没啥说的,我总觉得本科就上牛剑的必定天赋异禀。周围的同学们都是人美心善学习好会拍照会做饭会唱歌会跳舞会划船。能遇到他们我真的感觉特别幸运。
我曾经问过我们的course coordinator
。我当时申请写那么辣鸡,也没啥成果,实习很渣,也没搞啥课外活动,你为啥选了我?他愣了一下,半晌回,我们不收辣鸡。天就这么被聊死了。
我又问了我的未来博导,为啥你收我做博士啊,你看上我啥了我那篇research proposal写得那么辣鸡,当时我的成绩也没下来你也不知道我水平。她愣了一下,半晌回,我们不收辣鸡。天就这么被聊死了。
二、生活生活方面其他校友们已经描述得比较详细了。剑村可能娱乐的东西比较少,所以formal和punting 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在这边就不赘述啦,放几张图片~(个人认为downing 的formal
最好吃,不接受反驳)
Homerton的招牌鸡
(其实不是很好吃但是经常出现,我自己可能吃了都有三四次,后来不知道是换厨师了还是我吃习惯了,好像变得好吃了一丢丢)
Wolfson的超减肥甜品另外,吹爆darwin
的网红brunch,拍照真的超赞(桌子是高级的黑色),catering team也很友好
因为课少,所以除去学习的时间真的很多,大多数人都会有一套自己消磨时间的方法,并不会如传说中那样从睁眼学到闭眼(至少文社科非deadline附近不太会)。我们消磨时间的方法可能也没那么高级,甚至有点土味,像我就是逛超市薅羊毛看剧外带打几局消消乐,周围的有看综艺的,搞社团的,social的,旅游的,烘培的,买买买的。就是那些正常爱好呗。
在不是很忙的日子里,伦敦一日游也是非常受欢迎的选择。我对门的邻居经常专门去伦敦喝一芳奶茶(对,有时候是有一种PhD都有闲有钱的感觉)。附近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城,作为一个热爱逛教堂的前意语专业生,Ely的cathedral 简直是一颗珍宝,中世纪的罗马式建筑痕迹还在,加上后期的哥特风格修建,美哭。

总之,剑桥是一个我个人感觉很有归属感的地方,一个当nerd完全不会格格不入的地方,一片岁月静好的学术净土。虽然也曾在写不出essay,拿不到奖学金哭唧唧,我仍然觉得那段有人理解包容你对学术一根筋的顽劣脾气的日子是闪闪发光的。最后引一句那不勒斯
谚语吧,只不过我把那不勒斯换成剑桥大学了,同样适用。
‘Chi viene all'Università di Cambridge piange due volte, quando arriva e quando parte.’
来剑桥大学的人都会哭两次,来时一次,别时一次。
图:宿舍窗外相关回答:
牛津剑桥的学生到底有多厉害?
想去英国G5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准备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1樓 發表于:2024-5-6 20:40
作者:慎独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6002313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答主只是参加过PKP summer school program,不是剑桥的毕业生,以下仅个人感受,望周知!
先说一下宿舍吧,我被安排在Pembroke O staircase那块,房间不错,很大,一进厅就是两架大钢琴 (虽然答主空有修长的手指,遗憾的是鄙人的音乐天赋最终还是没有被父母重视。于是乎,这俩大钢琴竟然成为了答主放牙刷牙缸,洗浴三件套
的梳妆台!




被答主霍霍的大钢琴,我对不起你!呜呜!
答主住的厅对面就是大道,两旁是经典的英伦建筑群,古色古香!
答主房间的厨房。因为答主太懒,所以只用过冰箱冷藏饮料。不过因为没有冷!藏!格!就一个冷冻格,所以饮料老是冻成冰柱,每次都需要先解冻。。
答主的卧室,位于两个楼之间的夹缝处,因为是阴凉处,所以既能看到外面学院的风景,又不会担心被大太阳晒死或者被烤成卤猪。嘻嘻!








卫生间不在房间里,要跟外面多人共用,比较悲催!
简单介绍我们的课程吧,PKP program六周时间内,要完成三门课,压力不小。我们上一年听说是八周,到我们这一年可能是因为office变得更精明了,所以以缩短周期的方式节约了成本。
Program里80%中国人(包括华裔),香港新加坡来的居多。
从项目开始到结束一共有三次晚宴,每次三道菜
(appetizer,main course和dessert)每次都要穿正装,西服领带西裤皮鞋啥的,对于我这种北美来的土鳖来说,感到此举很是虚伪的说。。话说,每次晚宴的时候,男生西服女生燕尾服
,发现怎么身边冒出来这么多男神女神??明明上课的时候都村儿到不行的了啊……一副好的装备真能让男女屌丝瞬间变成男女神,醉了。。








Pembroke非常秀美,绿化很好,游客也少,比较精致静谧。






King‘s 非常大气,游客超多!幸亏没去那里住,晚上游人禁入的时候,空旷旷的像鬼城
一样,幸亏没住到那里,哈哈!










只有本校学生才能进的King’s Library,怒刷一下优越感!嘿嘿!


一次都没有翻过的教材书。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学渣们感同身受?
霍金的XXX钟,此处省略
三个字,不是因为别的,纯粹是忘了而且懒着查。。




答主的部分课程表
先更到这里,再翻到照片再来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2樓 發表于:2024-5-6 20:40
某匿名用户:


匿名回答一波,Cambridge 2018 fresher. 剑桥绝对是好学校,大牛很多,但我感觉剑桥的生活与学习并不适合所有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3樓 發表于:2024-5-6 20:45
作者:三三大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744514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我只是在剑桥待过一小段时间
嗯慢慢填...

先说说住
我住在corpus学院hostel的二楼,街角的位置,房间如下

楼下是沃森
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老鹰酒吧,下图是老鹰酒吧的后门,宿舍的大门还有学院的McCrum theatre都在这扇门后的院子里

从我的房间的右侧窗户看出去是著名的国王学院。从中间的窗户能看到Corpus Clock,也就是“蚱蜢钟”,08年由霍金揭幕。左边的窗户正对着的就是Corpus学院。


再来说说吃
Corpus学院的食堂


虽然吧……大家都知道英国食物的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呢,早饭还是很好吃的!尤其是烤肠和培根,至今还常常惦记着 



传说中的国食,炸鱼和薯条...味道就不说了
见到最多的就是土豆,各式各样的土豆
其实糕点也是不错的


不过一般学生是不在这里吃饭的,因为太贵了……我当时是拿着传说刷不完的饭卡去吃,很多时候都能刷到三位数(RMB),所以通常学生都在公寓的厨房里自己做着吃。

formal dinner:

听说这顿饭是英国厨师拿着毕生所学做的,接近米其林一星水准......
放几张我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图 







然后是学

某节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问题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4樓 發表于:2024-5-6 20:47
作者:WordSunny-Bell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8244794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曾经接触过一位在剑桥读博士的朋友。很是厉害!本科保送本校研究生,研二申请曼彻斯特大学,目前正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本科背景以及第一次留学
每个人的申请背景都有差异,能借鉴的就是,平时好好学习,成绩一定能够派上用场!平时好好科研,学术研究经历一定是加分项。
先说一下她的基本情况:本科985/211,专业社会学,本科毕业时GPA为3.54/4,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毕业获得者,直接保送了本校研究生。
保送本校的好处是可以走曼彻斯特大学1+1项目的绿色通道,绿色通道顾名思义是比较便捷、快速的,只要专业成绩和语言成绩够,就可以前往曼大读这个研究生项目,而且免除50%的学费。
我在研究生二年申请曼彻斯特大学MSc in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and Statistics 时,GPA 为3.78/4,IELTS 7 (7 8.5 7 6.5)。当时打算出国是在探索(实习)过自己不太合适在企业工作之后做的决定,加上那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但好像之后每一年都是最难就业年),在家长的鼓励下就想着不如去这个MSc项目,想着如果日后还是找工作,在咨询行业会管用;如果以后读博,曼大
这个学校以及这个MSc项目,都是一块很很不错的跳板。
#博士跳板的准备以及第二次留学
如果说第一次留学是努力加机遇的结果,那么第二次留学是认真、严肃准备的结果。
以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历都是为申请剑桥大学博士做的铺垫,重点需要说明的是剑桥大学的申请经历。读完硕士后就不想回国了,这似乎是很多有过英美留学经历的同学的心境,哪怕只是交换。
个中原因主要为:生活和学术环境更加宽松、自由,特别是学术环境,真的相当encouraging,motivating,and stimulating!因为学校平台很大,系里面老师因为个人关系、合作关系等等邀请各种牛掰教授、学术人员举办各种讲座、会议,你都可以参加,你和牛掰教授可能就是一个“举手”、一个“你好” 的距离。
我的剑桥博士申请规划由3个主体组成,分别是:前期准备、提交申请和拿offer选校。
我是2016年9月到的曼大,MSc这个项目是2017年9月结束。我从2017年8月开始准备申请2018年秋的学习。因此申请准备的时间不算长,到12月份中旬提交申请,大概是4个月的时间。因为2016年还是第一次出国,想要好好享受这一年,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申请基础,因此,并没有在2016年就准备申请2017年的博士。
我们回到2017年8月初,我开始着手研究计划(RP),换了2个选题,10月中旬完成RP和PS,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逐渐确定了学校和导师,虽然之前在夏天的时候已经开始网罗理想的学校。在完成了RP和PS后,10月中旬就立马开始套磁,PS,RP和成绩单一起抄送邮件。因为本人当时正好是在英国,就很勇敢的在套磁信里面说想要见老师,面谈自己的博士计划!
11月初逐渐收到潜在导师的回复,其中曼彻斯特大学
的导师已经在毕业前说要收我了,所以也是很稳当。最鼓舞人心的是爱大
的老师,我在套磁信发出去1周后,并收到了青睐的老师的回复,记得当时的老师用一种很雀跃的语气和我说“我对你的RP非常感兴趣,我和另一个同领域的老师交流了你的RP,我们都愿意带你!”我的内心感到了稳稳的幸福!
因此,所以一份高质量的RP和PS
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
哎呦呵!这脑瓜~#‘一波三折’、‘据理力争’的剑桥套磁
故事是这样的:导师在2个礼拜后回复了我,既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说有兴趣,而是说第一年我要休年假(research leave)。这是拒绝么?
我和我当时的舍友讨论了,觉得说,其实很多博士导师在休年假的还是会带学生的,所以劝我‘据理力争’,我由于之前在西交硕士学习时导师就经常不在国内,我们是远程交流,我就说我相信我已经适应了远程交流,而且剑桥社会学系有优秀的同辈群体,我没有问题的。
第二封信,导师说“我有个学生已经在做你这个研究选题了”。我立马去官网查看信息,并没有发现啊,幸好有学术导师,提醒了我是哪一位,我立刻去修改了自己的RP,并呈上新的RP给导师,她看完之后说,如果你能改一改这个地方,我觉得我有兴趣!当然啦,那就改!
并且在信中说愿意见面的,导师也是迟迟没有回复,我正好去参加2017年冬天在牛津和剑桥举办的PhD Fair,想着,如果读不了学校,至少可以领略一下牛剑的风景,到了英国还没有来参观过呢,毕业临走前总要看一眼世界名校吧!就在我坐在从牛津前往剑桥的巴士上,我居然收到了导师的邮件,说下午2点半有时间,我们可以聊一聊!
机会果然是留给主动出击的人的!时刻保持积极,一不小心,好运就砸在头上。如果当时我因为导师没有回复我,灰心丧气没有参加在牛剑的PhD Fair,我可能就见不了我导师,而这个见面确实是我博士申请非常关键的一环。
因为我去剑桥见了现在的导师,和她说完自己的RP后,她也给了意见,并在交流完奖学金申请、学费的问题后,我获得了她的口头Offer—“I would be happy to supervise your PhD!”。回到曼城的家里,马上立刻继续打磨自己的RP和PS,在12月中旬第一批申请通道关闭之前提交了申请。时间把握都很好!
# 我的波折的RP准备经历
我的博士申请的主要的申请资料有1篇RP,1篇PS,RL(推荐信)2-3篇,一篇writing sample
,成绩单和语言成绩。我在暑假的时候已经和国内的本科、硕士导师沟通过,也和曼大在读时的硕士导师沟通过,因此RL是高效搞定了。
RP,非常重要,非常耗时间,也是我遇到的主要的困难!至于PS,可以一嘴带过,因为之前也有学术研究经历和发表经历,所以在确定了博士研究方向后,写起来就比较的顺畅!Writing sample我是用曼大研究方法课上的一篇essay,经过多次polish之后提交的。
依我个人的RP经历,非常推荐找到同领域的海外博士指导。如果有以为匹配的学术导师在旁,他们以过来人的方式,减轻我们申请者的很多焦虑、减少我们申请者的很多无用功。
我的申请是半DIY,但是为了是RP达到学术要求,我还是找了机构,机构一共给我匹配了3次,第一次是圣安德鲁大学的人类学研究博士,但是因为我是做定量研究的,所以在第一次沟通后,发掘不合适;第二次给我找的是UCL的管理学博士,他是做定量研究的,但是对社会学理论不清楚,所以给我的帮助也不实很大,最后第三次才终于成功匹配了剑桥社会学在读博士,在理论和方法上给了比较多的支帮助。
就那我的RP来说,光是介绍(introduction)部分,我就修改了近6遍,从原来的400多字,变成言简意赅的200多字,留存出200字用于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介绍中主要是说了研究背景、回答了我要做什么研究和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的问题,还算是简单的。
文综相对难度更大,是准确的阐释+比较+批判,拎出一条理论上、方法的脉络,说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从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语言练达、内容选择性详实、论述逻辑清晰,结构明了。文综做完了,后面方法论(methodology)部分就比较轻松了。
出国留学的申请方式我个人非常推荐半DIY,毕竟有过来人、前辈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入好多坑,而且他们会给你非常私人化的建议,是非常针对你的个人情况的,比如,机构给我匹配的学术导师就非常鼓励我积极主动的约见导师,我也这么做了,以致后来我直接免面试拿到了offer。




学院生活
现在的我正在剑桥读博士,注册在剑桥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女王学院。在社会学系参加各种seminar,积极向教授级别的speaker发问,与他们讨论自己的研究项目,每天遇见最博闻强识、最聪明、最open-minded的人…… 
在学院内,昨天坐在你旁边、对面吃饭的人,明天去了电视上谈政治,发动了在剑桥的‘Green Cambridge Compaign'。你突然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自己受到了很多很多启发,在无形中自己变成更具心好奇、更具包容力,也更加勇于表达自己。
我的人际天花板在剑桥的学习中也得到很大的突破。比如我的一个好朋友J,平时非常低调,直到后来,女王学院研究生会(MCR committee) 的学术代表邀请了她爸爸M(M也是学院的alumina)来学院做讲座,分享他的太空人职业发展路径和人生启发,我才知道原来这个NASA宇航员是她爸爸!因为和J是好友关系,我还和太空人近距离聊了NASA这种特殊工种
下的family adaptation/cohesion。
太空人M分享会之后研究生会内部冷餐会的合影,M在最中间,J在最左边

我想出国之前从未加入研究生发光发热,但是在这里却意外的做到了,还成为了empowering别人的人。我是2019-2020学年女王学院
研究生院Women's Officer,唯一的华人。我致力于通过举办活动提升院内学生的平等意识,创建一个更平等、更具多样性、反思性、包容性的社群。
我之前在运动上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了。我在朋友的带领和鼓励下,加入了剑桥大学壁球校队,成为校队成员。穿上剑桥蓝和带有Cambridge Squash Club的队服时,感觉自己在做梦,因为去体育中心参与选拔的那天,还丧气的说可能自己会被刷下来.....今年作为Queens' College 壁球队的队长就要进击University Cuppers的决赛了,3月也要和剑桥大学壁球队去牛津大学打比赛了。
为庆祝一位系友顺利提交1st Year Progress Paper的聚餐

我没想过我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好老师,但是现在我成了剑桥本科生眼中的好老师。我除了自己的学习外,兼任剑桥大学社会研究方法中心(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Methods Programme )助教和人文、社会、政治科学(Human,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Tripos)本科生的学科导师,每次完成助教和导师工作都能被学生‘感谢’和‘夸赞’一番。天知道,我竟然成为了别人眼中‘厉害的人’,是一位好老师。
来到了这里,知道了世界之大,包容之广,自己的可能性之多。因此,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来留学的!也祝各位成功留学!在国外好好学习、好好交友、好好享受人生。
(Chinese Formal之后的合影)

听完她的经历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叫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多说了,我要向她学习。
我是尾小鱼,如果你有英国方面的留学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哦,私信或者评论看到我都会逐个回复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5樓 發表于:2024-5-6 20:47
剑桥本科自然科学已毕业
1。跟陌生人聊天会说在英国读书或者在伦敦读书。感觉说剑桥有种装逼/骗人/会砸学校招牌的感觉。
2。天气好的时候看粉红色天空。票圈会被刷屏。英国真的没有天天下雨,而且都是晚上下一会,比梅雨季的中国南方好超多。
3。会有很多自认为自己很厉害的同学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4。也会有很多天天焦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怀疑人生。(比如我)
5。没有办法从年级判断年龄,因为身边的各种坡党坡民/gap过的学生/不同国家学制的学生/别的地方大一转来的学生/天才儿童都有。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209634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6樓 發表于:2024-5-6 20:48
作者:二十一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5133476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期盼着来写这个回答,而现在真正可以有资格来写,心里却是非常平静。
本人MPhil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坐标Darwin College,硕士一年。
之前对剑桥有很多期待,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在爬一座又一座高山,永远没有尽头。爬过一座山,紧接着又是一座。心里的征服欲从未满足过。从小到大,拥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机会,我都牢牢攥在手心里,生怕自己失去。
直到某一天,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快乐了,我在一根绳子上求生存,只能往前走,没有后退的路。所以就算我来了剑桥,那又怎样呢?如果我丢了原本傻傻快乐的自己,也只会更讨厌自己吧。
所以我在剑桥大学就读的体验就是——永远保持客人的心态以及观察者
的幸福感。
我不想去奢求它到底会给予我什么。学位?文凭?炫耀的资本?尊重?no. 除非有人刻意问起我在哪里读书,我都不会主动说吧。留学这么多年,教育于我而言,是学会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如何珍惜身边的人,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快乐面对这个世界。这都是一辈子的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训练啊。
我很欣慰,因为我这一年会过的很快乐 哈哈。
不上图怎么能行呢??????
宿舍视角 跨过一条小河 就可以看到这些牛 超幸福
King's college~ 每天走路路过的地方 天空就像油墨画
Formal Dinner at Darwin College 米其林口感和画风!!厨师听说都是意大利人,hmmm 幸福了


现在开学3周,要开始写第一篇论文了,以后再继续更新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7樓 發表于:2024-5-6 20:48
感觉就是被身边所有人全面碾压并乐在其中。简称SM。
生活方面:想念高中的伙食(我中学也是在英国读的,可见剑桥的伙食是多么的差)。住宿倒是很好,房间大到怀疑床底有人。要是暖气能不间歇式工作就更好了,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大半夜冻醒敲这个我明天想起来清醒了以后就会立马删掉的答案…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5642763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8樓 發表于:2024-5-6 20:49
作者:凯盛教育专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6393119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到剑桥我不得不和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
很多人提到剑桥就会对比牛津,牛、剑这两大名校各自在文、理专业上发挥出色,可谓是:不列颠岛上的绝代双骄。
但其实,牛剑两家并非齐名这么简单,牛津甚至将剑桥戏称为亚当的肋骨,当然剑桥也会反击牛津是巴黎大学的肋骨,事中缘由就不得不提到下面这个故事了:
据说,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
牛津大学校园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
的英国学者召回,并将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这才有了后来的牛津大学。
但在1209年,在牛津学生与镇民发生了冲突事件过后,使得一些牛津的学者迁至剑桥镇,并成立剑桥大学。
所以,牛津可谓是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而剑桥在60年后由牛津集体逃走的学者们创办的。自此之后,两间大学彼此之间展开相当悠久的竞争岁月。
当然,虽然剑桥和牛津一脉相承,但是还是有很多自己的特色。下面就进入正题来说说我在剑桥大学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说正事专用分割线————————————

剑桥是学院制,全世界只有牛剑和杜伦沿袭着学院制的传统;剑桥有31个学院,散落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个学院像一个mini 大学,是独立自主的。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自己的规章制度,包括招生也是每个学院自己把控。但大体的规则,学院都遵从剑桥大学的规定。总的来说学院制让学生更有归属感,每个学院有自己的帽衫,杯子围巾等纪念品,也让你更好的融入剑桥生活,结交不同学科的好朋友。同时每个学院间都会相互竞争,不论在学术还是体育项目上。
在本科阶段,英国其他学校更多的会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型人才”,而在剑桥,他们会希望培养出“研究型人才”。所以留学生圈子里常说的留学兼职打工是不可能的,小时费再高也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学生专注于本专业甚至导师不认同你选择申请双学位。当然,也不是绝对化的,但是期望培养“研究型人才”这一点真的很明显。(忘了告诉大家我是数学系大一新生,也有可能不同意是因为专业和年级的原因。)
剑桥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只有8周(2个月),第三个学期基本是在复习6月的考试。周一到周六每天只有两小时大课。一年8门课,每门24个学时。
相比国内大学教育,剑桥一天最多3小时课,与国内同学一天排满的课相比看起来空闲很多。所以在国外上学很考验自觉性以及对自己时间规划的能力。而在国内大学,虽然的确比高中轻松的多,每天课量还是蛮大的,其中不乏一些实用性不大的课。还有一点,不同于国内的题海战术,例如考研会刷大量的题。在国外,课上是最基础的干货,课下的作业每个题型只给一道题,并且平均每道题要花一小时。


除了学习,生活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在国内大家都是住宿舍,在学校里。而在国外,第一年是学校提供住宿,但二三年可能就要几个好朋友一起在外面租房子,自己采购食材做饭吃。自然在国外生活自理能力会强得多。
(↑这是我自己拍的学校舞会的夜景)
在剑桥的生活,可以单调乏味,也可以丰富多彩:学习无聊之余,我们常会约上几个朋友到河上划船欣赏风景放松心情;以及节日时一起组局吃饭;剑桥还有许多社团,不少都有大公司赞助,所以时常会开展一些讲座活动,时常去听一听这些讲座让人受益匪浅;同时通过社团你也能根据兴趣爱好找到一群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我参加社团活动比较多的有篮球社以及剑中文化社,在其中我担任体育主管的职位,组织一些体育比赛等。在剑桥,比较独特也是最常有的社交活动就是每个学院的formal,类似晚宴,每个学院每周不定时会有几次。反正只要你愿意,就能过得很充实很精彩。
忘了告诉你们,我所在的Pembroke学院,它的伙食在剑桥出名的好吃!所以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如果实在吃不惯就约三两好友自己做一顿,也是不错的体验~
如果决定不了去哪所大学和学院的话,非常建议你来学校先溜达溜达。如果暑假来的话一定要做好防晒,虽然英国温度不高,但夏天不注意还是很容易被晒伤的。
如果剑桥是你们理想的大学的话,一定要在专业上努力~希望你们能成为我的师弟师妹~
作者:凯盛教育特邀剑桥大一新生刘泽一,英国数学奥林匹克100强、《谁想成为英国的数学家》优胜者
有问题抛过来!凯盛
教育专家帮你从300000个专家中找到最合适你问题的那1个。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9樓 發表于:2024-5-6 20:49
我什么偶没有:


没啥特别的,没中国舒服,教授也很多不会讲课。。。。。太多网红了,不过还是很爱这个宁静的小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0樓 發表于:2024-5-6 20:51
作者:申请圈AppCircl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3048383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瞒你说,我现在已经在考虑是去牛津还是剑桥了原创 申请圈小助手
 申请圈 
来自专辑
逐梦日不落



申请圈推荐搜索申请经验分享
对话招生官
背景提升
申请干货


|申请圈的第776篇原创文章|


众所周知,要想申请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离不开两道关卡的——笔试和面试。


大部分牛剑申请生需要过的第一关是一场考察你专业知识的笔试,除了牛津大学的生物系不需要笔试,申请其他专业都逃不开笔试的命运。
牛剑笔试一览


如果你想申请牛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哲学、数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统计,那你就一定要参加牛津大学数学入学考试(MAT)。


如果你想申请它的文科专业,比如实验心理学、人文科学、哲学、PPE、政治经济学、心理学、哲学与语言学,那你需要参加它的思维技能评估测试
(TSA)。


如果你想申请的是剑桥大学,那么经济学入学考试ECAA,计算机科学入学考试CTMUA或者数学能力考试STEP,总有一款会成为你的绊垫脚石。


这里高亮一下STEP。这是由全宇宙最强(之一)的剑桥数学系设置的,全称是Six Term Examination Paper。这里的six term
指的是英制13年级(上大学前的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所以大部分人会在毕业前参加这个考试。由于STEP这个考试每年都能参加,所以如果有提前准备充分的同学,那就可以提前把这个笔试给考掉。


在笔试中发挥出色的同学,才能够在十一月收到学院发给你的面试邀请,大家可以选择skype线上面试或在12月飞往英国实地参加。

大部分学生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选择飞英国进行面试。面试期间,你可以在你的学院白吃白住几天,体验真实的学院生活,到时候你的面试官也将会是你选择的学院里的教授。


虽然剑桥的申请者可以选择在上海面试,不过因为在上海面试每个专业只有一个面试官,所以如果这位面试官不来自你选择的学院就很有可能会悲剧……


除此之外,牛津的申请者还会自动随机分配一个第二学院(second college),面完了第一学院还要继续面第二学院,最后可能需要一共面试5场!


而牛剑面试非常学术,与美国院校的面试完全不同。可以这么说,面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授亲自选择未来的学生。


所以你知道这个面试的重要性了吧!


面试结束后,你只需要静静地等到1月份的某天,就能够知道自己的录取决定了。


由此可见,牛剑申请中,笔试和面试是环环相扣,且十分重要的。笔试决定了你能否收到面试邀请,而面试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你的录取结果。


但同学们不要担心,笔试和面试都是能够通过准备而达到理想的效果的。申请圈推出了重磅项目——牛津剑桥笔试指导课程、面试指导课程和突破营。该项目会根据2020年牛津剑桥大学申请时间,为有需要的同学匹配10名牛津、剑桥大学面试官以及152位本科阶段就读于牛津、剑桥大学大学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外教导师。


上完这个课程的同学,会真实地面对那个千古难题:我该去牛津还是剑桥呢?(开玩笑的,真正申请的时候牛津和剑桥只能申请一所)


这个课程到底有多厉害?往下看吧!






我们的精英团队


牛津大学导师团队
我们共有牛津大学导师74位,所有导师本科阶段100%就读于牛津大学,以下是部分导师介绍。



剑桥大学导师团队
我们共有剑桥大学导师88位,所有导师本科阶段100%就读于剑桥大学,以下是部分导师介绍。


笔试课程优势




「申请圈牛剑笔试课程」会根据国际学校与升学指导机构规划,结合学生考试科目,匹配同专业且具有笔试经验的牛剑外教导师,进行20-40小时高密度一对一针对性辅导与练习,全面提升笔试通过率,提高进入面试阶段学生基数。


我们的导师100%就读于牛津或剑桥大学;100%参加过牛津或剑桥大学笔试并通过;100%辅导过学生进入牛津或剑桥大学。


全科目指导
剑桥大学:STEP/ECAA/CTMUA
牛津大学:MAT/TSA/BMAT/GAT/PAT/MLAT/HAT
牛剑笔试科目全覆盖,结合学生申请专业及考试科目,匹配同专业且具有笔试经验的外教导师。


成熟的课程方案
课程均由牛剑对应专业且具有笔试经验的专业外教导师结合官方课程大纲设计并亲授,配以独家复习、练习和拓展性题目的练习。














牛剑导师1v1亲授
我们的导师100%就读于牛津或剑桥大学,100%参加过牛津或剑桥大学笔试并通过,100%辅导过学生进入牛津或剑桥大学。根据科目的不同,通过20-40小时全程一对一的线上ZOOM授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笔试通过率、






面试课程优势




「申请圈牛剑面试课程」根据国际学校与升学指导机构规划,结合学生实际申请专业,匹配同专业外教导师和同专业现任面试官,通过10小时面试基础、专业问题解析、一对一模拟面试等形式专业指导,充分了解对应专业面试内容,确保为学生提供全面和深入的面试准备,顺利通过牛津剑桥大学面试。


科学合理的模拟面试流程
现任面试官+牛剑导师
我们将会根据学生的申请专业,匹配同专业外教导师和同专业现任面试官为学生进行模拟面试。


同专业不同导师模拟
同一个专业,我们将匹配4位同专业的不同导师对学生进行面试模拟,尽可能从多位导师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面试反馈,提升最终的面试通过率。


英国本土面试模拟
学生抵达伦敦后,匹配3名同专业且具有面试经历和辅导经验的外教导师,到学生指定地点进行3小时3次一对一面试模拟,帮助学生提前进入面试状态。


每次面试模拟包含20分钟模拟面试+40分钟指导与答疑,最大化预热面试状态。同时,同专业不同导师模拟,可以尽可能多维度完善学生面试技巧与内容,提升最终的面试通过率。






牛剑突破营优势


「申请圈牛津剑桥突破营」结合了笔试课程和面试课程的优势,打造笔试面试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突破营由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外教导师及招生官亲自授课,根据学生申请专业匹配外教导师和面试官,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指导,笔试内容任意选择,面试专业全面覆盖,助力学生冲刺牛津和剑桥大学。


突破营设置
笔试课:43小时(内容参照1对1笔试课)
牛津剑桥笔试任选一科(STEP1-3任选)40小时
牛津剑桥笔试1对1辅导课 3小时


面试课:10小时(内容参照1对1面试课)
牛津剑桥面试指导课(含1小时面试官) 5小时
牛津剑桥面试1对1模拟(含1小时面试官)5小时
每小时由同专业不同外教导师或招生官模拟


突破营时间安排
2020年7月-8月,共10周
每周三次课,每次课2小时 






申请圈的优势




申请圈科技致力于用科技让留学生申请变得更简单,做留学圈的小米,用更高性价比的申请服务把更好的国际教育带给更多的人。


因此,申请圈通过自建渠道,节约了巨大的渠道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凭借平台自身的优势也节约了广告宣传成本。通过用心的甄别,申请圈能够真正做到将质优价廉的申请产品带到用户眼前。


还不了解申请圈?这一篇文章带你了解申请圈究竟是做什么的。


大家可以通过下图了解「申请圈牛津剑桥笔试指导课程、面试指导课程和突破营」的优势。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8146 回複數:138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5-6 21:52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