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6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442 55
(轉載知乎)博士后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146.75.168.*
1樓 發表于:2024-3-16 17:04
欢迎各博后畅所欲言,为来者规避风险。请开头表明博士后类型。谢谢!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24-3-16 17:29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樓 發表于:2024-3-16 17:29
作者:不务正业大橙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25474758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国外一年一签的博士后性价比很高,搞上1~2年回来,算正式的海外工作经历,享受海归待遇,成果稍微好一点在很多高校可以落地副教授,不要太爽。关键是总体上不难申请。还不需要进站出站的繁琐流程。
国内做博士后就因高校而异了。
大概分下面几种类型:
一种是“博士后=tenure track助理教授”模式,比如四川大学,想拿长聘教职,普通的必须博后起步,3+3考核,跟其他人PK,6年内牟足劲发文章申基金,评上副高就稳当了。牛逼的给个“特聘副”的头衔,也是3+3考核,跟博后一块PK。中科院的特别研究助理
也是类似的模式。一些学校的【师资博后】甚至是考核合格即可转编制讲师。这种工资一般待遇不会特别高,多数人以留下为目的。
一种是高薪合同工
模式,典型的是一些南方发达地区高校比如广州大学
、南科大,给三四十万年薪,签两三年,大多数人出站之后就撤退找下家了,少数能留下的,一般也是转成非升即走讲师。此模式的弊端是在转为长聘之前的【博后+预聘】阶段时间略长,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毕竟我们国家向来讲究稳定压倒一切。这种总体上是以快速赚一波小钱钱为目的的,博后期间也不耽误积攒成果。
再一种是混经历型合同工模式,到名校打一圈滚,两三年后出站了再去其他学校降维打击,特点是工资不高,又基本留不下,比如清华北大,清华博后税前12万年薪,而且往往一般博士还很难进去。这种就是以跟大佬混几年为目的,图个人脉和平台,以及名校背景,攒攒文章申申项目。
还有一种不知道怎么形容
的模式,钱又不多,又留不下,学校比较牛掰吧但也不是top,口碑都烂了,但人还乌泱乌泱地往里去,咱也不知道为啥明知是坑还要跳,要不简称“双鸭山韭菜模式
”?
以我个人浅薄的阅历,要么应届生毕业了手里文章不够PK不过别人,要么成果比较出众,冲着申博新计划、博后面上这些单列的国家级项目,要么是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年轻有冲劲又牛掰且有个名校情节的,可以去搞一轮博后。
其他情况,能拿教职的、特别是编制教职的,还是优先占坑,博士扩招太可怕了,坑越来越少。
现在的高考和考研人数丝毫没有到达拐点的迹象,内卷只能愈演愈烈。抱着教职不好找,做博后过度一波心态的兄弟,一定要考虑市场供求关系
的问题。
假设今年top10%的优秀应届博士生有一万个,三年后你做完博后可能达到一万五,加之博后出站的人也更多,抢教职大战到后面激烈到什么程度没人能预料。
可能贩卖焦虑
了。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4樓 發表于:2024-3-16 17:29
异常艰辛之路,读博后如果单身还好,不需要考虑家人小孩安置问题,如果已婚,则还需要考虑配偶是否支持,配偶工作问题。既然选择了博后,就说明博士毕业的成果不足以支持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两年博后出来,可以衡量自己会达到什么水平,是否到时候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以及那时候潜在的水涨船高风险。
如果博后能够给予自己显著的提升,并且不在乎,继续漂泊,那么可以继续读。如果问题是风险比收益更大,那还是尽快工作。


作者:Elizabet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9191633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5樓 發表于:2024-3-16 17:30
作者:OddYellow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9428319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材料物理方向博后在职一年。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吧。
为什么选择做博后?
一是我是打算走学术路线的,但是国内高校教职不好找,土博毕业除非发表非常好(手握CNS或数篇PRL这种),而且老板大腿够粗(至少杰青院士级别),否则基本只能从讲师开始干。国内青椒的生存环境耳濡目染,感觉自己扛不住那种高压。
二是国内稍微好一点的高校基本都要求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土博的选择只有出国做几年博后。当然这条限制近年来似乎也在放宽,而且国内博后的待遇提升很大,也有出站后直接留校的(具体有多难我不清楚)。
三是我之前读博期间认识的一个美国老板正好拿到了与我方向相关的新项目,所以给了我这个机会,甚是感激。不然现在美国博后也很难找,同期毕业现在同在美国做博后的一个朋友说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投了上百份简历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博后职位。
做博后期间的感受?


不得不承认,老美的科研环境和氛围相较国内确实要好很多。每天到办公室基本只需要考虑课题的事情,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课、会议、考评之类的东西,所以也会感觉轻松一些。
博后老板属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那种,所以对我们也不push。但是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老板是真热爱科研,每天跟我们喝咖啡唠嗑,讨论到学术问题都会两眼放光,思维非常活跃,也很open,不会强制要求我去做我不感兴趣的课题。
生活上空气好,吃的喝的穿的好是真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是来养生的而不是来做科研。。很容易适应这边的生活方式,除了本地餐馆是真的难吃,想好吃还是得自己做。但是人在异乡,很难融入这边的人文环境,时间久了会有孤独感。我所在的城市华人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已经“美化”了的华人。所幸我个人对社交需求不高,平时有几个国内来访学、短期交流的朋友可以一起玩耍,空闲时就打打游戏刷刷剧看看书,时间过得很快。博后结束之后的打算?
自然是回国找教职。目前已经投了简历,希望自己回国之后能够有一个好的起点,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当然自己也会量力而行,什么样的水平就拿什么样的资源,不去奢求太多,徒增压力。尽力把科研工作做到让自己满意就行。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6樓 發表于:2024-3-16 17:30
作者:宁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10426905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物学(植物学)博士后。
我是一个资深博士后。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
2009年中科院博士毕业,去了复旦大学做第一期博士后。做了3年。2012年,来到了美国。
2012.8-2013.6,宾州州立大学,博士后。
2013.7-2015.10,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Peter Buck Fellow,也是一个博士后职位。
2015.10-2018.4,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ORISE fellow,也是一个博士后职位。
2018.5至今,美国药典(U.S. Pharmacopeia),相当于一个博士后职位,不过待遇和员工一样。
大家可以看出来,我的专业真的是特别冷,植物进化生物学,在美国找工作特别难,很难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所以,也总是2年就要换一个工作岗位,最终我的工作性质从纯理论研究慢慢转向了和保健品有关的研究。
不过现在看来,我十分感谢这些不稳定的工作,因为工作的不稳定,我一直都有一种危机感,让我不停地思考生活的出路。最终,才让我,在美国生活7年,在第三年拿到绿卡,工资不停的上涨,中间还创办了投必得学术,现在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
所以,在这里,我要奉劝博士后们。不要觉得博士后不好,年轻时候的不稳定是进步的动力,如果早早的找个稳定的工作,人慢慢就有惰性,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压力和动力。博士后虽然工资不高,但也可以养家糊口,只不过总需要变动。
我系统总结过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感兴趣可以阅读,也可以私信我。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7樓 發表于:2024-3-16 17:31
回復6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作者:宁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10426905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
這位答主也分享了自己在美國做博士後的經歷:https://zhuanlan.zhihu.com/p/89382345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8樓 發表于:2024-3-16 17:31
看你博士哪里毕业的。
每年美国毕业4000个中国留学博士生,有3500个读博士的时候就被同龄人拉开了差距,知道在美国不可能拿到教职了,直接选择回国或者进工业界。有5个博士就读于藤校巨牛老板,博士的时候就著作等身(n篇NSC),演讲能力极强,毕业直接在美国top20拿tenure track。剩下那495个人,毕业的时候,往上够不到教职,往下去工业界或者直接回国又觉得可惜,就继续做博后,一直到拿到教职为止。
每年中国毕业8万博士生,有7.5万知道拿不到教职,直接选择了找工作。剩下5千人里面有4千人想找教职,但是国内入职又要求有海外经历,于是就出国象征性的做一下博后,然后回国做教授。还有1千人想拿博后做跳板移民,尤其是博后带着老婆出去生小孩的非常多。
至于欧洲,日本,新加坡毕业的博士,路就比较分散了,怎么的都有。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9429972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9樓 發表于:2024-3-16 17:31

KYJ:


博后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一个过渡职位。用好的话可以提升cv。例如去牛组蹭老板刷脸发高档次文章。就和高考考不进清华,硕博进清华感受一下一个意思。
最后打个广告,招收材料/化学/化工博后,工资20-45万。有兴趣站内联系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0樓 發表于:2024-3-16 17:32
作者:LabGirl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29880762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做博后不知道,这竟然是一个如此尴尬的位置 
组内求生存,组外谋发展,毕竟大家都是一两年的合同工,牛马 。
做实验,带团队,夹缝中寻找机会,
一方面不能跟博士师弟师妹抢一作,另一方面大老板又不愿意给共通讯。


前几天一个小朋友私信抱怨「发文章作者顺序」,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随炒随热 的科研圈话题。


情况是这样的:
大老板游离放养不带学生,
博后师兄亲带从idea到上手实验,
可是最后自己还是想要一作的署名,怎么办?


没做博后以前的我,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很理所当然?但是现在我“叛变”了…… 
从contribution上讲,
· 博后付出了时间、精力、idea,
· 大老板提供了平台和资源,
· 博士生付出了劳动,
客观上如果此时博后 vs. 博士生,那么博后拿个一作其实是不应该有争议的(你觉得呢?
而现实生活中,
确实有很多好心博后把一作留给博士生,自己也如愿拿到了第二通讯,这当然是win-win的局面 。


所以我最后建议这个同学,把眼光稍放长远一点再重新考虑要不要接这个offer。
一篇文章背后的努力和汗水是定额
的,只是大家作为一个group共同分担了这些辛苦,
与其自己一个人挣扎四五年出一篇一作的文章,有博后带的话四五年出1篇二作+1篇1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仅供参考。


以下为具体聊天内容: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1樓 發表于:2024-3-16 17:32
“生活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群人年轻时候只是些普通人家勤奋好学的孩子,没有坏心眼儿,一心只想着读书上学,能做一份稳定有保障有理想有追求的工作,好好过安稳日子。命运却让他们成了科研吉普赛人,一生在欧洲、日本、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来回倒腾。常常换实验室,开着那辆二手卡罗拉,离开东海岸灰色阴郁的海水,路过五大湖的湛蓝平静的湖面和中部平原一望无际的金色玉米地,穿过落基山脉壮丽的大雪山,见到夕阳下太平洋热情的波浪。他们见过了小时候的玩伴一生都无法想象的风景,却一生都在颠沛流离。”
—— @沙粒与飞鸟,侵删。


作者:Dipole Wa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25070045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2樓 發表于:2024-3-16 17:32
作者:DIY飞跃计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16776460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大家的认知里,大众普遍认为博士后基本无压力,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部(si)分(da)学(tian)科(keng)专业做博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教职工作而已。
学术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并不是一种学历。但是不得不说,博士后这个起源于国外的职业在国内被搞得越来越像一种学历。
国内的博士后,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博士后的重视,抑或因为经费来源的问题, 博士后进站后会规定两到三年的在站时间,就像博士三年的学制,除了要完成合同中已经规定好的难度系数相当大的科研任务,绝大多数时间还要听从学院的工作安排,被课题组的大boss安排得满满当当。
中后期考核不过可能直接把你辞退,名曰退站,还不给你发博士后证书。而且这个退站马上会变成你的职业污点之一,让别人觉得你难以胜任这个职业。明明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如果被退站,还没办法证明,因为没有博士后证书。
有这个退站的威胁在,让一些博后即使进站后发现不合适,也是咬着牙坚持两三年下来。 
虽然国外也没有博士后证书 ,但是国内如果大家做了博士后都有证书,而你做了博士后没有证书,你的下一个应聘的单位很可能就会认为你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这样的制度把一个工作硬生生的整成了像在读一个学位。
博士后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出站或留任都面临着巨大的考核压力,但最难的还属留校。
首先,博士后出站留高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有的大学博士后合同里,只写了考核合格方可出站。
但是当今的科研圈发展太快了,国内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上升的也很快。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博士后进去之前说一个标准,进去一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标准,朝令夕改,让有些博士后骑虎难下。
其次,留校标准不明确或无法量化。
进来之前,说是发一篇多少分的文章就能留下来当讲师。
进去之后,人事处说想评讲师还得至少有个省部级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标准又变成国家级课题
了,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
最后好不容易翻过山,越过河,走过崎岖坎坷,按照规定的标准发了文章,拿了项目,终于要出站了。忽然被通知,岗位有限、博后太多,教职岗位需要竞聘。而高手如云的竞争和有些大佬门徒的存在,让你竞聘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虽然总有人竞聘成功,顺利走上学术道路,但是那个概率低的真的可怜。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3樓 發表于:2024-3-16 17:32
看你要什么以及能做出什么。 比如去北京高校做博后的,很多是为了户口去的,那么混出站,拿到户口,就完事。如果是为学术,那肯定是一条有风险之路,你必须出站后有绝对文章,才能继续留在科研界混,否则就是被淘汰。如果只是暂时找不到工作,也能先进站,边做边找,还能拿点收入。如果为学术,当你进入博后那天,你就得加油了,命运已经开始给你倒计时,你必须在几年时间内做出相当成绩,才有可能出站后,拿到教职。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9258761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4樓 發表于:2024-3-16 17:33

某知乎用戶:


社科类 跨学科 博士后 坐标加拿大
拓展科研路子,拓宽科研人脉,积累科研成果的路子。
怀疑自己,收入不高,纠结要不要改行的道路。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5樓 發表于:2024-3-16 17:33
琼琼酱啊:


不孕不育之路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6樓 發表于:2024-3-16 17:33
Leoliao1086:


是进入科研界的必经之路。也等于给你自己一个缓冲期,看看自己是否适合科研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7樓 發表于:2024-3-16 17:33
永远的我们:


不归路。
国外博后,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拿到tenure,才能上岸。上岸的有10%已经不错了。
国内博后,大多学校的博后政策不明朗,做完一两期并不能保证留下来。所以,也是流动岗。工资可能比青年教师高,但是压力也大。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8樓 發表于:2024-3-16 17:34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9386368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理科博士,目前在某高校做博后。
请务必谨慎选择!能出国就出国,能去好的组就去好的组,千万不要去学术氛围不浓厚的学校,不要去新建的组!博后一般两年,很多学校出站要基金要文章。层次高点的学校还好,现在很多学术氛围不咋地的也开始要基金了。某些学校官僚加管理混乱根本不适合搞科研,有仪器晚上空着也不让你用。给再多钱也不要去,坑早就给你挖好了,达不到出站要求迟早吐出来,白干两年还得倒贴钱。这里就是个被坑的倒霉蛋。每天现在白天干活担忧赔钱晚上做梦赔钱,网上搜退站除了被吃了骨头都没吐的血泪经历,目前没找到怎么应对学校怎么损失小点的心得。
再次劝告:不要以为一般的大学比较好进,读个博后大概率能留校。有些学校是没有一流大学的水平但要求一点也不逊色于一流大学。如果学校要求文章,最好能自带idea或者文章,两年可能干不了什么。有能力留下来的幸运儿兼学霸也不要看待遇要看编制,别被没编的青年教授等称号忽悠瘸了。合同看着不对赶紧走人或者停办手续,别犹豫,将来一定会庆幸自己的果断。
2021
文章发够,成功走人。幸好没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又要文章又要基金),不然做博后期间等于一分没挣还要赔七八万(算上生活费)。当年真是选了个hard模式(被坑惨了),后来看了一些其他学校和机构的博后合同,就没有比我这更坑的。总之各位小心吧。如果能自带成果挑个薪资条件丰厚的挣两年快钱还可以,但是大部分做博后说白了还是幻想能混到教职,总得来说没有靠谱的大腿,博后不是个好选择。
两年合同,到期后没有工资,延了大半年。导师更在乎成果。你想降级投稿快点见刊走人(完全留不下),导师一个劲地说服你往高了投。没工资这事绝口不提,只能自己贴。能力不行,认了。幸好一切结束了。做博后算是人生中失败的一段经历,但经历过后对于社会的残酷和“必须有个时刻调整的清醒目标”这一点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希望大家在读博期间能想清楚以后的路,尽早接触各种信息。以前觉得人生还很长,还有时间放肆和追求理想,大不了老骥伏枥;现在,没有比此刻更焦虑时间的流逝,深刻感叹追不上时间,一步慢步步慢,再糊涂过下去当王八炖汤都没人要。现在虽然走出来了,但是也很艰难,不过会努力生活,争取早日稳定。这段经历写下来,也是希望其他人以我为教训,尽量避免踩坑。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19樓 發表于:2024-3-16 17:34
Lkmu:


进不了理想城市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时的唯一选择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0樓 發表于:2024-3-16 17:35
执大象:


即将要走的一条路,这个月就要去面试了。
虽然还没去,但是就导师给我的任务来说,博士后就是为合作导师,为学校,为自己出成果的一条路。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1樓 發表于:2024-3-16 17:35
Boris 叼:


科研道路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2樓 發表于:2024-3-16 17:36
精神小妮儿:


首先,不是学历,是工作
可以看做副教授预备营
找到稳定工作前的中转站
论文生产机器
需要经历优胜劣汰的残酷考验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3樓 發表于:2024-3-16 17:36
更新一下,我决定去工作不读博后了,今年这个疫情说实话改变了很多事情。不想读博后了 ,还是把机会都留给别人吧哈哈哈
-------------------
我也很想知道
目前我的理解是,在认清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资源后,对自己的科研水平有自信后续能够走学术这条路的,为了后续能够拿教职,所以去做个博后。因为,现在主流学校(我是基于我们专业,地点北京,学校参考专业排名前十吧,也不说什么985 211)基本不存在博士一毕业就能直接拿到教职,基本都需要有博后的经历。
反正,我是决定走上这条不归路了。决定放弃轻而易举就能够拿到的国企研究院工作了。毕竟,我真的不喜欢那样的生活,见多了后悔抱怨试图再刷博士重来的师兄师姐们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9412079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4樓 發表于:2024-3-16 17:36
所谓博士后,在国内的概念就是博士生毕业之后,呆在某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或类似的机构工作。有了这么一段工作经历,外加必须以博士学位打底,再加上很多人对博士后那种“美丽的误解”,所以“博士后”这三个字在普通人眼中就是高大上、伟光正的存在。
国内的博士后,说得浅显一些,虽不是临时工,但相当于“临时工”中的“金领人士”——我们国家博士后基金对每一个博士后的资助都是两年,至于博士后的“年薪”是多少,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课题组的档次、博管办的实力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博士后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地方财政对博士后的人才补贴自然也就越高;博士后课题组的逼格越高,博士后的收益自然是“水涨船高”;博管办的实力越牛,博士后的待遇自然也就越好。但不管怎么样,作为拥有临时工作的博士后,其每年拥有6位数的待遇应该还是比较普遍的。


作者:小黑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24815488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5樓 發表于:2024-3-16 17:37

知乎用户1ccWWI:


解决各种指标的一种代工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6樓 發表于:2024-3-16 17:37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7樓 發表于:2024-3-16 17:38
作者:知乎用户fNmF7X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212093/answer/29034328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完成博士学位并想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博士后职位就像是一次培训机会,让你可以执行进一步的研究,增加领域内知识(当然还有奖学金)。博士后的经历也让你体验教职人员的责任,像是 mentor、争取基金、管理实验室日常运作、与其他单位打交道等等。博士后职位通常被视为终身教职的起步。
但许多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后的时候都没有预料到,博士后其实有很多特殊的挑战,跟读博不一样。




博士后应该要有心理准备,遇到这6个挑战
1. 激烈的竞争:许多国家政府都减少预算,终身教职的职位也跟着萎缩,大学开始招聘更多临时的教职人员。每年有大量的博士后都在恶性竞争中挣扎,就连争取临时的教职都不是那么容易,许多人就一直做博士后,直到找到稳定的工作。


2. 没有时间:博士后合同一般都是短期,最多两年。前六个月通常都在熟悉每件事情是怎么运作的,你很有可能在研究完成之前就要开始找下一个博士后机会,这有时候会降低你的生产力,影响你的专业形象,有很多研究人员都因为这样离开学术圈。


3. 财务情况吃紧:博士后奖学金不是很多,要好几年靠这样的收入过活很困难。如果你计划在这个时候成家、买房、孝亲、退休规划、还教育贷款等等,会很辛苦。


4. 不太可能维持工作生活的平衡:工作时间长且不稳定,有时候也需要到不同地方参加活动,做博士后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博士后要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那些孩子还小或是另外一半的工作也同样忙碌的人。


5. 出外生活艰辛:如果你在博士后结束后找不到教职,可能就要考虑到别的省份或国家做博士后,对于已经结婚的研究人员来说,如果要到外地工作,另一半也需要重新找工作,或是自己一个人到外地,忍受远距离的煎熬。


6. 没有可依赖的学术支持系统:很少有单位有健全的支持系统或是网络给博士后。虽然说有很多资助单位强调为博士后发展项目,很多都没有落实。此外,博士后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与学术人员一般的福利。面对这么多挑战,还有日常的繁重工作,都让博士后的生活充满压力。下面提供一些策略以及技巧,帮助你丰富博士后经验,提高获得终身职位的机会。


面对博士后生活的 10 个生存策略


1. 要实际,要实际,要实际。要知道,博士后经验虽然丰富,但也有许多挑战。要有心理准备,如果在博士后工作快结束的时候还找不到终身职位,就赶快找下一个博士后机会吧。


2. 工作要认真,但不要过头。准备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但也要避免工作过度,太快燃烧自己只会让自己陷入各种忧郁挫折。规定自己周末不要工作。


3. 设定短期目标。在设定短期目标时,尝试为自己堆积高质量的发表论文,至少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一到两篇论文到高影响因子期刊
。你的目标可以包含在领域内的主要会议上进行简报或是与领先单位合作。定期检视目标达成状况。


4. 积极拓展人脉。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未来都有可能提供帮助,构建一个有同行、同事、前辈的网络,与那些愿意在你申请工作时提供建议的人保持联系。拓展人脉也可能在缺乏资金或资源是派上用场。当然,也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你也在别人的网络中。


5. 活跃于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一个科学家新人,你要积极参与在社交平台上的各种学术讨论。也要在社交平台上宣传自己的发表文章。将在会议上认识的人加入朋友圈,变成你个人的网络。


6. 在对的时间提出申请。如果你成功在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了,或是你的论文在社交网络上引起关注,立即开始申请工作吧,及时把自己的成就转化成实质收获,否则别人可能或觉得你不够积极。


7. 积极投递履历。尽可能投出越多申请越好,增加面试机会。为自己写个好 CV,然后根据每一个申请的岗位进行调整,不要一份履历投所有的职位。


8. 准备面试。了解学术面试的流程,事先做好准备。面试流程可能很累人,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经验,让你每次的面试都更加有自信游刃有余。


9. 仔细评估你的选择。接受你可能没办法在第一份博士后工作就得到终身教职的事实,虽然临时的教职没有办法提供终身保障,但给了你可以继续做科研的自由,薪资不错,你也不用负担主持实验室的责任。如果你需要抚养小孩,或许是个选择。此外,也说不准这个工作未来可能给你终身教职的机会。


10. 保持开放心态。除了教职,学术圈内外都有许多你可以考虑的职涯选择,比如到非政府组织做研究。博士后需要面对很多个人和专业上的困难,但如果你对科研具有极大的热情,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你正在寻找博士后机会,对博士后工作要保持正确的期待,事先准备好开始这段旅程。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8樓 發表于:2024-3-16 17:38
知乎用户H0DD5B:


快成国内博士的必经之路了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29樓 發表于:2024-3-16 17:38
岁月变迁:


我上的是在职博士后,压力只有做科研,发文章,能保证顺利出站。
其它方面没什么压力,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该娱乐娱乐,目前状态还算惬意。对于我来说,博士后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我觉得就应该这样看待才好。

項目組長 二十一級
30樓 發表于:2024-3-16 17:38
徐某人:


本科毕业不想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读个硕士,硕士毕业不想工作或找不到工作读个博士,博士毕业还是找不到工作读个博士后!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442 回複數:55
評論數: ?
作者:146.75.168.*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3-16 17:53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