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1 7
(轉載IOH)不懂為何非要出國留學?只為「開拓視野」出走,花大錢值得嗎?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1樓 發表于:2024-3-12 23:50
一直不了解出國留學或短期交換的真正意義?所謂的「開拓視野」到底有那麼重要嗎?因為一趟旅程,我找到說服自己的答案,也分享給每個站在出國的選擇面前,猶豫不決的你/妳。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2樓 發表于:2024-3-12 23:51
「年輕人有機會呀~就應該要多出國看看!」也許是因為受到身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或者是被外國電影裡的各種場景吸引,出國留學一直在我的夢想清單內,不過當真的面臨大學、研究所的選擇時,對於國外生活的憧憬似乎不足以成為讓我花大錢出國留學的理由,更應該思考的是出國的實質意義以及必要性。
爬了無數多篇文章、問了身邊的親戚朋友,我反而越來越卻步。
該如何看待出國留學這件事?出國到底要看什麼 ? 為什麼我們要花大錢出國留學 ? 對於這樣的問題,許多人往往困擾於找到真正能說服自己的答案。那些所謂的「開拓視野」、「增廣國際觀」都太過空泛,體驗異地生活、學會包容不同種族文化又聽起來不夠具體、務實,對於覺得出國沒有必要的人而言,留學更只是洗學歷的選擇,或崇洋媚外的行為。
為了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我把握住一次由政府資助的出國機會,到美國拜訪在外打拼多年的僑胞們,短短七天的旅程,參訪了駐外大使館、加州大學、中文學校以及各式僑商企業。每一天,我都真真實實地體會到什麼是「大開眼界」的感覺,更感受到自己是如此渺小。我想,我找到那個非出國一趟不可的答案了。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3樓 發表于:2024-3-12 23:51
七天的時間,改變了我看世界與自己的角度最印象深刻的是拜見駐外大使的那一天,當時我和夥伴們才剛從迪士尼玩回來,像孩子般坐在會議室裡興奮地等待著。大使和我們寒暄、握手、遞名片後,整理整理了西裝、坐了下來,開始分享起從事外交這些年所看見的世界。
他先以從未想像過的宏觀角度,去剖析我們每個人都讀過的世界歷史如何真真實實地反映在每個國家做人處事、經商貿易的態度上,當時聽得入神,就好像自己是第一次接觸這個世界,彷彿自己從來不了解它。走遍了世界各地,大使觀察到不同國家的人民是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己,許多人勇敢嘗試、不設限自己,清楚自身優勢的同時,也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從多方探索中找到定位,而許多臺灣青年,眼光常常放得不夠遠、對自己不夠自信,且一直不斷地限縮自己的可能性。
「 你們的未來、機會、就業市場還有競爭力在全世界,不要再只用臺灣的視角看世界、看自己了!臺灣的未來在你們手上,要如何讓我們愛的臺灣更好,也取決於你們做了什麼努力! 」 大使用真誠嚴肅的眼神,提醒著我們。這段話聽來跨張又距離遙遠,我和同行夥伴也還只是小小的大學生,哪有這麼重要、哪來這麼多影響力?
這其實就是我們在限制自己的一種想法。我們每個看似渺小的決定,其實都默默地決定著我們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即將成為未來社會中怎麼樣的一份子。大使鼓勵我們要多出來看看,才會知道在國際化的時代下,臺灣的優勢和定位到底為何,我們又該如何努力,在廣大的世界中找到機會、發揮自己的價值。
在那些留外多年的僑胞們看來,我們一個個都裝著臺灣的未來、一個個都是還沒爆發的小宇宙,他們總再三叮嚀我們把眼光放遠,不斷突破自己並勇於嘗試。聽完大使的一大段言論,我同時覺得自己渺小地看不清世界的全貌,同時理解了在世界摸不著的多種面貌下,我有著無數的可能性。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4樓 發表于:2024-3-12 23:51
坐在教室裡,也能感受震撼


其實每一次我們感嘆:「哇!」都是眼界被打開的瞬間。坐在國外的教室裡,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細細體會不同的上課方式,也能認識到不一樣的文化環境下,是如何孕育出不同個性的學生,從中反思自己固有的觀點,在這裡想分享三個不一樣的故事。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5樓 發表于:2024-3-12 23:52
1. 從「舉手發言」這件事,看見東西方教育的截然不同。https://ioh.tw/ioharticles-%E6%B5%B7%E5%A4%96%E5%B0%88%E5%8D%80-%E4%BA%A4%E6%8F%9B%E5%AD%B8%E7%94%9F-%E6%96%BD%E9%9D%9C%E6%A8%BA%E4%BA%A4%E6%8F%9B%E7%94%9F%E6%B4%BB/
推薦講座—我曾被「正確答案」所綁架,直到在 UCLA 學會舉手發言
從小我們接觸到的題目幾乎都有標準答案,每當老師在課堂上發問,舉手的總是那幾個同學,因為我們很擔心自己的想法不是正確答案、不夠周全、不夠有說服力。
場景換到美國的課堂上,到 UCLA 交換的施靜樺發現,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多到老師要停下來思考該先點誰,儘管自己對課程內容沒有太多預習,學生們仍勇於在認知範圍內提出看法。「舉手發言」無形中訓練著學生組織抽象思考為具體觀點的能力,讓他們更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回應不同觀點,進而碰撞出更多火花。


2.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別覺得自己的努力已經夠了。
https://ioh.tw/talks/%E5%8A%A0%E5%B7%9E%E5%A4%A7%E5%AD%B8%E6%9F%8F%E5%85%8B%E8%90%8A%E5%88%86%E6%A0%A1-uc-berkeley-%E5%8A%89%E6%85%8E%E6%96%B9-sandra-liu-ov-study-bde-us

推薦講座—我在UC Berkeley 學會比你優秀的人比你認真
曾在 UC Berkeley 就讀的劉慎方在講座中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她說,某天教室停電了,全班同學並沒有就此下課或是開始浮躁,而是冷靜地拿出手電筒,一手幫教授打燈,一手抄筆記,上完了剩下半小時的課程,當地學生的認真程度讓她非常震驚。


3. 亞洲教育思維裡,習慣用天賦去定義一個人是否成功,但若以興趣為動力,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潛能。https://ioh.tw/ioharticles-%E6%B5%B7%E5%A4%96%E5%B0%88%E5%8D%80-%E6%B5%B7%E5%A4%96%E7%95%99%E5%AD%B8-%E5%8D%93%E4%BA%AD%E5%9D%87%E5%B0%88%E8%A8%AA/推薦文章—名校文憑不是你拿來炫耀的工具!柏克萊學姊留學談
高中時突然被家人送去美國讀書的卓亭均說道,美國的高中選修課程很廣、很多元,讓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並花時間深入學習。她有個雖然數學很不好,卻很喜歡數學的室友,一路努力攻進了頂尖大學的博士班。即使不是學科中的強項,他因為清楚自己的興趣,而將它們化為動力,達到了真正想要的目標。
看見世界的同時,也要不要忘記消化並反思從中得到的收穫。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6樓 發表于:2024-3-12 23:53
踏出去,讓世界更認識臺灣


當在美國遇到的每個僑胞都積極鼓勵我們多出來看看時,我也想到了近幾年常常在討論的「臺灣人才外流」問題。我開口問了寄宿家庭的媽媽的看法,她笑了笑,好像我問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們不出來,怎麼讓別人知道臺灣 ?」
她說,以前還有很多臺灣人來到國外,現在都只看得到中國人、新加坡人還有其他亞洲國家的人,也讓我想起在參訪當地的中文學校時,校長也提到,想找臺灣的接班人都找不到,逛超市時,有個臺灣阿姨走來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一聽到我們不是留學而是來旅遊,就失望了一下,感嘆已經很久沒有在美國遇到臺灣的年輕人了,可見踏出去的臺灣人是越來越少,想當然耳,外面的人能認識臺灣的機會也就不多了。
「就算今天你們可能只是出國留學、上個課,但當你有了好的表現,別人就會問起你 Where are you from ? 這時,你可以大聲地說 I come from Taiwan! 然後把臺灣介紹給更多人知道。」我不禁羞愧,身在臺灣的我比起在外生活多年的僑胞們,都沒有這麼愛臺灣、並真正為臺灣著想。以前的我總認為出國留學只是自己的事,不過是坐在教室裡默默學習,沒想到也能因此為「宣傳臺灣」盡一份小小的心力。


如何解決出國的龐大支出?


有了想出國的動機,當然,金錢就是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了,相信這也是讓許多人躊躇不前的原因。
想嘗試長時間留遊學的人,政府、學校或民間的獎學金將會是你最好的夥伴,海外也有許多僑胞建立基金會,專門資助在不同學校裡的臺灣學生,除此之外,也有人會利用在國外讀書的時間尋找實習機會,不但能累積職場經驗、學習不同國家的技術與做事方法,同時也能為自己賺點學費、生活費。
如果只是想要有個短期出國的機會,則可以把握各大學的交換計畫,以此省下不少學費開銷,政府近年來也提供許多免費出國的機會,給那些想要出國看看卻擔心花費的每個我們。
推薦講座—靠著獎學金,在交換期間走遍 14 個國家 
推薦文章—你知道在德國讀書比在臺灣便宜嗎?
推薦活動—僑委會海外青年搭僑計畫  


人生地不熟,該怎麼適應國外生活


離開了熟悉的臺灣,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讓不少人都遇到適應不良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在決定要出國後,必須思考的問題。
適應不良的原因常常源於語言的不熟悉,或是文化與生活習慣的不同,在參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我透過和在校臺灣留學生的交流分享會,詢問了他們的經驗。學長姊説,當時最不習慣的是要融入同學間的話題,每天和同學聊天後,回家都要做很多功課、看很多電影,去認識美國的流行文化、了解他們話中的梗。
曾到 UC Berkeley 交換的李俊廷也建議,在前往一個新的國家前,要先透過網路資源去了解當地的流行趨勢,像是看看 Google Trend 或 Youtube,以美國為例,還可以去看 reddit,也就是美國版的 PTT 。(推薦講座—那些希望我去美國前就知道的事)
當然,也別忘了臺灣同鄉會的學長姐!
臺灣同鄉會很像在國外的家。當飛機降落,學長姐們很熱情地來接待,帶著他們去逛超市、熟悉校園,因為受到不少照顧,他們也希望繼續把這份溫暖傳下去。對於很怕到新環境會無法自己照應生活的我來說,能聽到過來人的經驗分享,讓我發覺也許沒有想像中困難,在過程中也能深入去了解一個新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推薦文章—我在加拿大因為孤單而成長 )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7樓 發表于:2024-3-12 23:53
你有機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因為一趟國外的深度之旅,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也解開了心中許多對出國的疑慮,那些曾經抽象的「開拓視野」,更成了一個個深刻烙印在我心中的故事。
套句老諺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在閱讀無數篇留學、出國相關的分享文章後,不妨自己走訪一趟,親自體驗所謂打開眼界的感覺,那震撼與獲得的成長將遠比透過文字去感受多上好幾倍。
出了國不只是接觸不同文化、學習更多元的知識,更要把握認識世界的機會,從而去發現自己的可能性。而總是口口聲聲說想讓臺灣被更多人看見的我們,給自己一個機會踏出去,其實也能是我們的一個選擇。
勇敢地去嘗試吧!去迎接這世界的各種面貌,你將會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和自己!

高級架構工程師 十八級
8樓 發表于:2024-3-12 23:53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1 回複數:7
評論數: ?
作者: 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4-3-12 23:53
 
©2010-2024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