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的一封內部電郵寫道:「北京那邊情況突然緊張起來。」
《風險摘要》指出,有「三名國安人員」拜訪了該校駐中國辦公室。
一名當地工作人員被「就香港研究中心的研究和未來發表的論文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盤問」。
「盤問的語氣充滿威脅,並明確要求停止研究活動。」
另一場拜訪中,國安官員聲稱學校網站被封鎖,是因為該網站上有維吾爾研究內容。
最終,2024年9月的文件記錄寫道:「當學校決定不再發表中國強迫勞動的最終報告後,國安部門立即改善關係,對員工安全的威脅似乎解除。」
校方表示,這些內部通信須放在整體背景中理解,並不代表校方政策。
令局勢更複雜的是,該校的強迫勞動研究實驗室(Forced Labour Lab)於2023年12月發表了一份關於服裝供應鏈的報告,其中提到香港服裝供應商盛泰集團(Smart Shirts Ltd)。該公司隨後提起誹謗訴訟。
倫敦高等法院於2024年12月初步裁定,該報告確實構成「誹謗」。
案件的全面審理尚未展開。謝菲爾德哈倫大學屆時將對該公司的指控進行辯護,但大學的保險公司已告知,與整個社會與經濟研究所相關的「任何誹謗、詆毀或中傷」索賠均不再受理。
此時墨菲教授的國際聲譽已逐漸提升——她的研究被英國、加拿大與澳洲國會引用。2023年底,她曾暫時離職,赴美國國土安全部協助執行《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
她離職期間,隨著中國壓力與訴訟纏身,學校於2025年初決定關閉她的研究單位。
2024年8月的一封電郵寫道:「儘管外部資金持續支持,我們仍決定終止該研究,以維護學校利益。」
郵件又說,不發表最終報告的目的,是希望「減少外界對校方運作的進一步審視,從而解決相關的義務問題」。
但拒發報告違反了與資助機構的合約條款。學校最終決定關閉整個單位並退回剩餘資金。校方辯稱,研究組在外部合約結束時解散是正常做法。
墨菲教授於2025年初返校後,學校告訴她,由於「企業保險狀況……以及我們對在中國和英國工作的同事的關懷義務,大學決定不再繼續她對中國供應鏈和強迫勞動問題的研究。」
她進行的任何校外活動也需審查是否「存在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