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篇帖子。
(轉載BBC中文網)文件披露中國曾脅迫英國大學放棄新疆人權研究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3

一份BBC取得的文件顯示,中國曾對一所英國大學展開長達數年的騷擾與恐嚇行動,企圖迫使該校暫停涉及人權議題的研究。

根據文件,謝菲爾德哈倫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在中國的員工受到自稱屬於中國國家安全部人員的威脅,要求該校終止相關研究。

此外,在長達兩年多的威脅和恐嚇活動中,中國還封鎖了該大學的網站訪問,影響其招收中國學生的能力。

該校於2024年7月的一封內部電郵中寫道:「在中國維持業務與發表研究成果,如今已經不相容。」

BBC獲悉,當英國政府得知此事後,時任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曾向中國外長發出警告,表示英方絕不容忍任何打壓英國學術自由的行為。該問題有向中國最高級別的教育部門官員提出。

中國方面試圖阻止的是人權與現代奴役制教授羅拉·墨菲(Laura Murphy)所領導的研究。該研究聚焦於新疆維吾爾穆斯林群體遭受強迫勞動的指控。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4

圖像來源,LAURA MURPHY

勞拉·墨菲教授表示,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她的學術自由被牺牲。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4

中國一直強烈否認對維吾爾族實施反人類罪或種族滅絕的指控。

2024年底,在中國政府持續施壓及另一宗誹謗訴訟壓力下,謝菲爾德哈倫大學決定不發表墨菲教授團隊的最終研究報告。

到了2025年初,大學管理層告訴她,不得繼續進行關於中國供應鏈與強迫勞動的研究。

墨菲教授隨後對學校提起法律訴訟,指責其未履行保障學術自由的義務,並根據資料查閱權(subject access request)要求學校交出相關內部文件。

她向BBC表示,取得的文件顯示,學校曾「直接與外國情報機關談判,用我的學術自由換取進入中國招生市場的機會」。

「我從未見過如此明顯的證據,顯示一所大學會為了確保中國學生學費收入而做出這樣的妥協。」

謝菲爾德哈倫大學目前已向墨菲教授道歉,並允許她恢復研究。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4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維吾爾族是中國西北部新疆地區規模最大的少數民族。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4

校方發言人表示:「當時決定暫停墨菲教授的研究,是基於對一系列複雜情況的理解,包括我們無法取得必要的職業責任保險(indemnity insurance)。」

學校補充,希望「明確表達我們承諾支持她的研究,並重申我們在法律框架內保障言論自由與學術自由的立場」。

但英國大學學院工會(UCU)秘書長喬·格雷迪(Jo Grady)批評:「謝菲爾德哈倫大學似乎為了迎合外國政府試圖噤聲自己的教授,這令人極度憂慮。」

她說:「鑑於學校顯然曾涉入審查行為,現在它必須說明將如何確保學者能自由研究,並保護其免受外國勢力干預。」

英國政府發言人告訴BBC:「任何外國勢力在英國境內進行恐嚇、騷擾或傷害個人的行為,英國政府都絕不容忍。政府在得知此案後已向北京明確表達立場。」

事情的開端原本截然不同。

2021年,墨菲教授發表一份關於維吾爾族人在太陽能產業中被強迫勞動的報告,謝菲爾德哈倫大學海蓮娜·甘迺迪中心(Helena Kennedy Centre, HKC)的主管曾致信祝賀她:「這是HKC歷史上非凡的一刻……我們為這項研究感到極為驕傲,它真正揭示了中國對維吾爾人權的公然踐踏。做得好,羅拉!」

接下來數月內,她的研究單位又陸續發表了四份報告,涵蓋汽車零件與服裝棉料等產業,嘗試追蹤供應鏈來源,指出可能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的商品仍有流入西方市場。

中國方面一再否認此類行為存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對BBC表示:「謝菲爾德哈倫大學的海蓮娜·甘迺迪中心發表多份虛假報告,內容存在嚴重錯誤。」

它還補充說:「有證據顯示部分作者曾接受美國機構資助。」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5

與BBC分享的內部文件顯示,該大學面臨壓力。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5

墨菲教授告訴BBC,她職業生涯曾獲得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的資助,用於研究奴隸敘事;司法部與國際開發署(USAID)的資助,用於研究新奧爾良的人口販運問題,以及美國國務院及英國外交部的研究資助,用於研究中國問題。

中國大使館則堅稱,墨菲報告中有關「強迫勞動」的指控「經不起基本事實查核」,並指責「該中心雖然自詡為學術機構,但實際上卻淪為反華勢力散佈政治化和虛假信息的工具。」

早在2022年,該大學就意識到自己會受到中國的批評。

BBC曾閱讀一封2022年8月校方內部電郵,其中寫道中國外交部發聲明譴責該校是「反華言論的聲名狼藉先鋒」。

電郵指出,該校2018年曾錄取500名中國學生,但疫情期間人數驟減,至今未恢復。校方擔心,中國政府的批評可能導致潛在學生與中介「抵制」。

文件顯示,2021至2022學年,該校從中國與香港共獲380萬英鎊收入。

2022年8月,「中國暫時封鎖」了該校供中國學生報讀前報考英語語言測試的網站。

接下來兩年,壓力不斷升級,導致校方在2024年5月的一封電郵寫道:「由於墨菲教授領導的研究涉及中國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遭受迫害的指控,大學持續開展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學術活動會有風險。」

2024年12月9日的內部《風險摘要》詳述了事件經過:

2022年8月,中國全面封鎖該校網站,並切斷了電子郵件通訊。這導致準備赴英就讀的中國學生無法登錄註冊網站、安排接機或查詢課程資訊。

學校承認,這對招生造成「明顯負面影響」,並預期「2024/25學年將進一步下滑」。

而在2024年,恐嚇正式開始。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5

圖像來源,UK PARLIAMENT

甘迺迪表示,英國大學容易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5

2024年4月18日的一封內部電郵寫道:「北京那邊情況突然緊張起來。」

《風險摘要》指出,有「三名國安人員」拜訪了該校駐中國辦公室。

一名當地工作人員被「就香港研究中心的研究和未來發表的論文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盤問」。

「盤問的語氣充滿威脅,並明確要求停止研究活動。」

另一場拜訪中,國安官員聲稱學校網站被封鎖,是因為該網站上有維吾爾研究內容。

最終,2024年9月的文件記錄寫道:「當學校決定不再發表中國強迫勞動的最終報告後,國安部門立即改善關係,對員工安全的威脅似乎解除。」

校方表示,這些內部通信須放在整體背景中理解,並不代表校方政策。

令局勢更複雜的是,該校的強迫勞動研究實驗室(Forced Labour Lab)於2023年12月發表了一份關於服裝供應鏈的報告,其中提到香港服裝供應商盛泰集團(Smart Shirts Ltd)。該公司隨後提起誹謗訴訟。

倫敦高等法院於2024年12月初步裁定,該報告確實構成「誹謗」。

案件的全面審理尚未展開。謝菲爾德哈倫大學屆時將對該公司的指控進行辯護,但大學的保險公司已告知,與整個社會與經濟研究所相關的「任何誹謗、詆毀或中傷」索賠均不再受理。

此時墨菲教授的國際聲譽已逐漸提升——她的研究被英國、加拿大與澳洲國會引用。2023年底,她曾暫時離職,赴美國國土安全部協助執行《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

她離職期間,隨著中國壓力與訴訟纏身,學校於2025年初決定關閉她的研究單位。

2024年8月的一封電郵寫道:「儘管外部資金持續支持,我們仍決定終止該研究,以維護學校利益。」

郵件又說,不發表最終報告的目的,是希望「減少外界對校方運作的進一步審視,從而解決相關的義務問題」。

但拒發報告違反了與資助機構的合約條款。學校最終決定關閉整個單位並退回剩餘資金。校方辯稱,研究組在外部合約結束時解散是正常做法。

墨菲教授於2025年初返校後,學校告訴她,由於「企業保險狀況……以及我們對在中國和英國工作的同事的關懷義務,大學決定不再繼續她對中國供應鏈和強迫勞動問題的研究。」

她進行的任何校外活動也需審查是否「存在利益衝突」。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4 17:45

雪菲爾哈倫大學表示,中國已不再是該校重要的生源市場。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