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篇帖子。
(轉載BBC中文網)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一文看清1949年以來17次天安門閱兵的異同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4

相隔十年,中國再舉辦「9·3大閱兵」——這是習近平打破國慶閱兵慣例,在2015年新設立的閱兵舞台。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一共舉辦過17次天安門閱兵。按時間線來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1949年到1959年間的「十年閱兵」、1984年「鄧小平閱兵」、1999和2009年的「江胡時期」,最後是「習近平時代」的三次(含本次閱兵)。

閱兵的重點,從來離不開展示的武器、出席的人和當時的國際形勢。今年「9·3大閱兵」之際,BBC中文整理過去中國閱兵的歷史,一窺其中的政治意涵與形勢演變。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5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5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共舉辦過17次天安門閱兵。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5

建國首十年:內憂外患,每年閱兵

新中國的閱兵自建政時開始。1949年到1959年,中國曾連續舉行11次天安門閱兵,頻率相當高。

有分析指出,中國在建國初期內憂外患:既要應對國內零星反革命運動、國民黨殘餘勢力,另一方面也遭受國際外交孤立——高頻率的閱兵,可以激發士兵和民眾保家衛國的集體心理。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5

毛澤東並未擔任過檢閱人,僅在1949年開國大典發表過講話。

首任檢閱人是時任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他坐車檢閱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部隊,邊喊着「祝同志們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在第一次檢閱式上,有1.6萬軍人受檢閱,但百多種武器都是從國民黨軍隊中繳獲,原產國多達24個。當中飛機只有17架,為營造效果需要「飛兩次」。據新華社報導,其中四架因為還在值班戰鬥任務,仍然掛著實彈。

1950年,天安門城樓開始懸掛國徽,閱兵的應答口號有了轉變,從問候變成表達熱愛黨國和領袖的政治口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受閱部隊回答:「萬歲!萬歲!萬歲!」

朱德擔任過五年閱兵司令員。1954年國防部成立後,改由防長彭德懷閱兵及發表講話。1959年閱兵前夕,彭在廬山會議上被打倒,改由林彪擔任國防部長。

從1949年到1959年這十年間,中國閱兵的儀式和環節慢慢定形,確立鳴禮炮、升國旗、檢閱式、分列式等流程;展示的武器也逐漸從「萬國造」變為「蘇聯造」。

但到1960年,中國步入三年大飢荒,中央訂下「勤儉建國」方針,國慶活動改為「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之後因為文化大革命爆發,往後的24年間,中國沒有舉行閱兵。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6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鄧小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大會上檢閱三軍儀仗隊。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6

鄧小平恢復閱兵:改革開放後凝聚人心

一直到1984年,中共在領導人鄧小平建議下才恢復閱兵。

鄧小平在1978年帶領中國改革開放,讓中美外交走向正常化,他在國內的聲望達到高峰。當時鄧小平為軍委主席,在建國35周年時舉行閱兵,目的是展示軍力,也能凝聚人心。

相隔24年再閱兵,陣容已變得強大。當年閱兵副總指揮、時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周衣冰曾稱,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

受閱的陸海空三軍加上民兵一共超過一萬人,空軍一共駕有117架飛機。所展示的28種武器裝備中有19種為新裝備,當中首次出現戰略核武器、大型飛彈,包括可運載核彈頭的洲際飛彈、潛射飛彈和自行榴彈砲。

鄧小平發表演講時說,解放軍必須時刻提高警惕:「在國際情勢嚴重惡化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加強國防。」

《紐約時報》記者克里斯多佛·雷恩(Christopher S. Wren)曾經寫道,當時西方外交官認為,鄧小平閱兵是令自己的務實政策合法化,而給予部隊榮耀地位也是為了提高軍隊士氣,不是指會採取更激進政策。

值得留意的是,在鄧小平指示下,檢閱的口號從「中國共產黨萬歲」,改為了「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受閱部隊會回應:「首長好!為人民服務!」這一口號表達了領導人與部隊的關心,且突顯「人民」的重要性,被認為是閱兵中的一個重要改革,並一直沿用到2017年才被改變。

五年後,中共建政40週年,但八九民運爆發,原定的國慶閱兵取消。官方僅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6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2009年,在胡錦濤主持的國慶60週年閱兵中,52種受閱武器裝備已經全是國產。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6

「江胡時代」:武器裝備逐漸全國產

踏入中共建政50週年,即改革開放20年後,中國的經濟和軍事技術得到進步。閱兵像是一張成績單,向外界展示中國的自信。

1999年,江澤民同時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擁有黨政軍大權。《紐約時報》形容,當年的閱兵是「江的表演」。

踏入21世紀,閱兵的重點在於展示中國現代化、自主研製的武器裝備,象徵慢慢擺脫對外依賴。

1999年,受閱方隊有52個,兵種為歷年來最多,首次出現「維護國安和社會穩定」的武警部隊。大型武器裝備則有42種,其中90%以上的都是新型武器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研究生產,如中國新一代「99式」主戰坦克。

再到十年後的2009年,在胡錦濤主持的國慶60週年閱兵中,52種受閱武器已經全是國產,還首次出現軍用無人機。特別注意的是,中國在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在此背景下舉行的閱兵,延續了奧運積存的愛國情緒,成為一種全民慶典。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9-3 22:47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有學者指出,習近平花在軍隊上的時間非常多。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