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的內衣史,其實很有意思。早在江戶時代,女性的傳統服飾是和服,裏面通常只穿「襦袢」(類似襯衣)來打底,那會兒根本沒有胸罩這種東西。穿和服講究身形平整,所以還會用寬帶或者棉布包裹胸部,反而是追求把胸部「壓平」,讓線條順直,和今天強調「曲線美」的審美正好相反。那時候的日本,女性要的是「端莊」「含蓄」,誰要是胸部太突出反而會被認為「不體面」。
到了明治維新以後,西方文化大量傳入日本,女性服飾也開始發生變化。大約在大正、昭和初期,歐美風的內衣和「西式胸罩」才逐步進入日本社會。最早的胸罩是給上流階層女性準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依然是和服加裹胸。二戰後,西式生活方式全面普及,連衣裙、洋裝流行起來,女性穿胸罩才漸漸成為「新常識」。
但這個變化過程,其實也帶來了各種衝突。對很多上一代人來說,穿胸罩代表着時尚、禮儀,甚至是一種「文明女性」的標誌。可等到現代,1960年代的美國,女性解放運動裏有「燒胸罩」這種標誌性事件,象徵着女性追求身心自由的覺醒。那時候的日本也被這股風潮影響,不少女生開始思考:原來不穿胸罩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