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张闲聊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789020/answer/19052994420531587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啤酒比水还便宜,但捷克人是真抠
我第一天到布拉格,最先惊到我的不是查理大桥,不是天文钟,而是酒吧里的价格牌:一大杯皮尔森啤酒
才30克朗,换算人民币才9块钱!而一瓶矿泉水要35克朗!
当场我就惊了:这是什么神仙国家,喝酒比喝水还划算?
但别被这低价迷惑,捷克人的抠门程度简直登峰造极。我在一家餐厅点了份炖牛肉,服务员递菜单时特意指着说:"土豆是单点的,酱汁也是单收费的。"我心想:一份炖牛肉没有酱汁和配菜,那不就是块生肉吗
更离谱的是,那厕所。市中心几乎所有的公厕,都要收取费用,一次需1020克朗。我第一次,差点儿就在裤子上,交了学费——眼睁睁地看着厕所就在前方,不过却陡然间冒出了一个收费亭。身上未带硬币,只得强忍着,去寻觅换钱的地方。
捷克人对钱的概念精确到让人窒息。有一次我在超市结账,收银员把找零精确到分。那个叮当作响的硬币,在收银台上翻滚的声音,简直像是在嘲笑我这个出手阔绰的外国人。

景点人挤人,当地人却像隐形
布拉格老城广场
,那简直就跟旅游圈里的“春运现场”一样。各种语言的导游,一直在那儿挥动着小旗子;来来往往的游客,都举着自拍杆呢。他们有时候肩挨着肩,有时候脚碰着脚地慢慢往前挪,可有意思的是,你几乎很难看到捷克本地人的影子。
这种感觉,很是诡异,就如同城市,完全被让渡给了游客,而那些真正的主人,都躲藏了起来。
我好奇心在作祟,特意跑去布拉格郊区的居民区逛了一遭。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那老城区金碧辉煌,而郊区却满是灰扑扑的苏联风格公寓楼,每一栋楼都仿若复制粘贴而出。街上的捷克人,行色匆匆,面无表情,对你视若无睹。
有次我在电车上迷路了,便问了个当地的年轻人。他先是一脸露出警惕的神情,在确认我并非是要推销什么东西之后,才用那种很不熟练的英语简短地回答了我。紧接着他立刻戴上了耳机,眼神迅速飘向了窗外,那动作之快,就好似在躲避瘟疫一般。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布拉格被称为"魔法之城"了因为它施了魔法,让真正的捷克人都消失了。

交通系统古董级别,但效率高到离谱
捷克的电车,看上去就像是从二战电影里开出来的。它的车身,刷着鲜亮的红色,和米白色的搭配,座椅硬邦邦的,跟木板似的。车厢还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好像随时都要散架一样。
第一次坐,我还存有担忧之情,这犹如古董般的车,能否把我稳妥地送达那目的地呢?结果这些“老爷车”,居然准点得很厉害——我查看了时刻表,说7时24分到站,真的就7时24分整,一秒都未差地出现了。
没有打卡机,没有闸机,全靠自觉买票。我问酒店前台:"不买票会怎样?"她眼睛一瞪:"查票员会让你付800克朗罚款,比买一周票还贵十倍
后来我真遇到了查票。一个穿便装的中年男人,突然在车厢里站起来,“啪”地亮出了证件。乘客们立刻,很乖地掏出票来。我看到一个背包客,满脸充满惊恐之色,被拉到一边去交罚款,那表情就如同被当场给逮捕了一般。

捷克人说英语像嚼玻璃渣
在捷克语言不通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以为自己会说英语。
捷克人说英语时,元音像是被狠狠地压缩了一般,辅音则被无限地拉长。他们把“Yes”说成“Yeeesss”,把“Hello”说成“Hrrrlou”,那听上去,就好像是在嘴里咀嚼着玻璃渣似的。
我在一家小餐馆点餐,服务员操着捷克口音的英语问我:"Youwantknedliky?"我一脸茫然,他重复了三遍,我还是没懂最后他只好指着菜单上的一种面团,原来是捷克传统的"面包饺
更刺激的是电话订票。我打了半小时,终于接通后,对方蹦出一长串捷克语。我说"Englishplease",接下来就听到电话那头明显的叹气声,接着是用捷克式英语硬憋出的几个单词:"Ticket.when.howmany?"我们俩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像是在玩文字接龙游戏
我心想:这比用翻译软件还痛苦,至少谷歌翻译不会在你说话时不耐烦地叹气。

食物实在太实在,连甜点都是肉味
来之前我以为捷克美食会如同德国那般讲究。结果第一天点了份“招牌捷克烤猪膝
”,上来之后,简直把我给吓了一跳——那尺寸呀,就好似整条小猪腿被精心摆放在盘中端上了桌!
服务员见我目瞪口呆,还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最小份的。
捷克菜的特点就是:量大、肉多、重口味。连蔬菜沙拉都只是肉的陪衬,而且基本不放香料,就是肉本身的味道,淋点啤酒酱汁。吃到第三天,我的胃开始发出抗议信号,每晚睡前都得吃两片助消化药。
最让我崩溃的是甜点。我点了份"传统捷克蛋糕
",结果吃起来有股淡淡的肉汤味!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情况,他理所当然地说:"当然要加点猪油和肉汁,这样味道才丰富啊。
我简直想穿越时空去敲醒捷克的祖先:甜点不是这么做的啊喂!

物价低是真的,服务态度也低到家
捷克的物价确实比西欧便宜一大截。我在布拉格住了一周的民宿,才花了1500元人民币,位置还不差。
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所谓的“相互契合”的服务态度。前台的小哥在递给我钥匙的时候,目光却始终牢牢地聚焦在手机上,甚至头都未曾稍稍抬起一点。我向他询问附近是否有值得推荐的餐厅,他连头都没转,只是随意地朝着墙上的那幅地图挥了挥手,说道:“你自己去那儿看看吧。”
超市收银员扫码时,几乎就差将商品往你脸上扔啦,其动作之快犹如打仗一般。你方才掏出钱包,她便已然开始招呼下一位顾客啦。
我一开始以为是我做错了什么,后来发现这是他们的标准操作。在捷克服务人员不会假装很高兴见到你,他们只是在完成工作,仅此而已。
最经典的一幕发生在一家邮局。我要寄明信片,柜台阿姨二话没说,啪地一声盖上下班的牌子。我看了看表,还有20分钟才到关门时间。她瞥了我一眼:"系统关了。明天来。"然后起身收拾东西,仿佛我是空气

捷克人不爱笑,但会在酒吧里爆发
白天的捷克人,都像欠了你八百万似的,面无表情,目视前方,拒绝一切眼神交流。
但到了晚上,情况发生了180度的大反转。我在布拉格的一家小酒馆里,亲眼目睹了捷克人的“变身”。刚进门的时候,还是一群面无表情的石像,不过三杯啤酒下肚之后,立刻就变成了载歌载舞的欢乐团。
一个白天,看起来严肃得仿若政府官员般的中年男子,晚上在酒吧里,抱着手风琴,唱起了民歌。眼角的那一道道皱纹,仿佛都在欢快地笑着。旁边一桌的年轻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有节奏地击掌,那节奏感之强,让我不禁怀疑,他们是不是事先排练过呢?
我壮着胆子,加入了他们,没想到立刻就被接纳了。一个大胡子大叔,往我的杯子里倒啤酒,嘴里嚷嚷着一些,我听不懂的捷克语,但是那笑容谁都能懂——“干了这杯,今晚你是我兄弟”。
酒吧关门后,他们又回到了白天那种表情管理严格的状态,仿佛刚才的热情是幻觉。我终于明白了,捷克人不是不会笑,只是把所有的表情都存到酒吧里了。

最后的真话
捷克不是明信片上那种童话王国,它有着东欧的直率、中欧的精致,还有一点后社会主义的遗风。
在这儿你会被古迹那,极为漂亮的景象所征服,可也会因当地人的冷漠无情而,觉得十分困惑。你会因便宜的啤酒而,格外高兴,与此同时也会因收费厕所而,气到极致。你会深深地喜爱它那,安静平和的清晨,不过却有可能被它,热闹喧哗的游客区弄得,脑袋疼得厉害。
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捷克显得真实。它不需要假装自己是天堂,它就是它自己——一个曾经挣扎、现在努力前行的国家,有缺点有脾气也有让人回味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想去一个,不太爱摆架子的欧洲国家,捷克那绝对是值得前往的。记得多带上一些小面额的钱币,随时做好准备去支付厕所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