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工业人舒拉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19302772026137359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摆脱通缩进入连年通胀的最大功臣就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普京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直接导致俄罗斯受到发达国家全面制裁,从而导致能源、木材、肥料、粮食以及大量其他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全球供应链动荡,而日本作为世界资本主义供应链上最脆弱的一环,完全地承受了供应链紊乱和物资短缺导致的通胀,从而实现了自2022年以来的连续通胀。
当然,普京大统领的努力居功至伟,日本本土企业的抉择也至关重要。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读者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能源、木材、肥料、粮食这些到处都能找到替代供货商的大宗商品竟能在开战3年半后依然阴魂不散推动日本通胀。这其实第一是因为日本失去了在本土扩大木材砍伐、粮食种植或者肥料生产的能力,甚至连扩大海外采购进口的能力也三丧失了。但同时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日本企业本身将俄乌战争视作商业转型的绝好机会,根本不想解决短缺问题反而借此机会大幅涨价。如此一来,普京一拳打断供应链创造契机,日本企业摆烂名正言顺短缺涨价,通胀由此而发。
至于日本企业为什么渴望涨价,不想扩产,原因也很单纯,就是要通过涨价捞干净市场最后的利润和机会。日本本土是一个狭小的衰退市场,人口越来越少,企业越来越少,人均收入持续下降,企业大量倒闭,活下来的也大量从海外采购。儿与此同时,除了少数巨型企业和细分赛道的小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国际竞争力,甚至连出海能力都没有。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企业来说,他们的现状就是只能守着日益缩小的日本本土市场等死。
既然市场的规模没有增长预期,那想要扩大营收就必然要涨价。尤其日本市场虽然增量为负,但还有大量老登持有巨额资产不动弹,只要pua到位,通过涨价赚取这笔钱就大有可为。只不过由于前述的日本经济状况,大多数日本企业长期处于想涨但又不敢涨的尴尬境地,毕竟消费者和客户也没钱,涨了之后败坏名声导致自己先挂了得不偿失。然而俄乌战争打开了这一局面,战争作为不可抗力因素,又是由普京这个大魔头发动的,借此涨价天经地义,不需要承担道德压力。因此跟俄乌战争扯得上关系的企业纷纷借此涨价,有涨无跌。
比如在此轮通胀中的最热门话题大米,其实农协蓄谋大米涨价长达数十年之久,原因也很简单,日本大米没有国际竞争力,而吃日本大米的日本人每年都在快速减少,种植大米是一项长期来看毫无希望的垃圾产业,农协巴不得立刻涨价两倍到五倍来赚干净最后一笔钱。但是大米作为日本人不可替代的主粮,轻易涨价必然导致极大阻力,因此一直到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带来社会通胀已经启动,各种生活物资普遍涨价,大米才混杂在其中开始猛涨。而为了正当化大米涨价,农协也在事前事后持续炒作中俄两国垄断肥料农药供给,俄乌战争和中国的恶意采购大幅炒高石油价格,大米涨价势在必行等甩锅言论。然而由于此轮大米价格爆涨150%~200%实在吃相过于难看,这种甩锅言论最终没能实现转移视线的目的,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出动小泉来降低米价。
当然,大米只是诸多推动通胀的商品中最知名,最容易理解的一项。其他商品涨价对于通胀的推动就更隐形,更容易甩锅给俄乌战争或者随便甩给中国人,在此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