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4篇帖子。
(轉載知乎)摩尔多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3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4
作者:Millay Ya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2412673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年是我在摩尔多瓦生活的第四年了,也是我读博的第一年~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所以每当我看到很多没有来过,或者只是生活过几天的人说这里有多不好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不理解的。我想过很多次如何去向人们去展示真实的摩尔多瓦,但是后来我发现吧,其实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所处的境遇不同,所以即便大家生活在同样的地方,感受也是非常不同的…

那么我会以我的视角去展示一下摩尔多瓦

作为一个葡萄酒专业的学生,在学业之余、我要时常去酒庄,酒厂进行一些学习和交流。



这里的艺术氛围非常浓厚,同样因为“穷”在这里学习艺术并不是昂贵的~

我的钢琴老师,是欧洲舞台上比较活跃的钢琴家,然而我每节课的学费和我10岁的时候在十八线小城市学琴时候是一样的.....

这里的生活成本不高,节奏也非常缓慢,我喜欢在楼下的咖啡馆吃早饭,或者看看书~我不是一个特别爱记录生活的人,我打算多拍一些照片,陆续展示给大家看,起码在我的视角里,这是一个生活起来还不错的国家———————

没想到大家对这个答案关注的点都在酒上,那我再添加一点关于酒的内容吧。
嗯,今年开始我开始读葡萄酒专业的博士学
中国作为摩尔多瓦葡萄酒

出口的最大市场,一直深深吸引着摩尔多瓦葡萄酒从业者。有着一张中国脸的我们同样能很轻松的接触这个行业。
酒应当是每个摩尔多瓦人

的必须饮品,在这生活久了会很享受这种每天都喝一点点感觉,我妈妈每天跟我视频的时候都会很惊讶的说“又喝酒”....
下面带大家进生产车间看一看吧……
葡萄酒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摩尔多瓦人的自豪。这里很多的村子里都有酒庄,同样在酒庄工作的就是这些村子里的大爷大妈们。


村庄里的人很少能见到我这种亚洲脸吧,每次去酒厂,她们都会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或者想要合影。




———————————————————很多人说摩尔多瓦是一个很穷的国家,没错,摩尔多瓦确实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同时它也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


(上图为周末的酒会)大街上跑着破旧的电车,同时也跑着很多豪车。有人在学校宿舍里结婚生子,也有人的住宅堪比宫殿。


(上图为街头的旧电车)摩尔多瓦本来的语言是罗马尼亚语,本地人有些称之为摩尔多瓦语

,但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国,这里的人多数都是可以讲俄语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只讲俄语。
这是我在摩尔多瓦生活的第二年,我没有在人们的眼中看到别人说的那样的绝望,反而看到了他们的乐观和幸福。

我居住在基希讷乌城郊的宿舍里,邻居们大多收入比较低,他们常常聚在楼下喝酒聊天,周末去看话剧或者去参加市中心的活动,偶尔朋友间的小聚听的却是歌剧或者交响乐什么的。有人说这里的人活得很无聊,我觉得那是心态浮躁才会有这样的认知。他们大多散漫却又幸福。


(周末大家参加的音乐活动)这真的是个穷国,他们的散漫也没有办法为他们的国家带来快速的发展,可是我觉得他们并不担心这个,物质生活的匮乏并没有让他们感到不幸和绝望,相反我感觉他们每天都很开心。


(上图为鲜食葡萄节)
至于说教育,我在国内读完了本科,因为一个公派的项目来到了摩尔多瓦读研究生,因为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一致,所以在学业内容上感觉到他们学的东西确实很浅,他们的学生也确实基础比较薄弱。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同学们的这种态度感觉非常的担忧,对,就是担忧,他们丝毫没有考试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尽管这里工作的机会真的不算很多。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弹了十几年吉他,钢琴也学的不错,信手拈来的画也是颇有专业的味道,时常跟我讨论某本书,某乐章,我真的觉得他们仿佛并不在意那些我们量化过的东西,确实,他们不太会算数,没有要去考这个证那个证,没有野心勃勃,但是我真的觉得他们把生活的外延拓展的很宽,简单而又幸福。
说摩尔多瓦,当然要不免俗套的提一下摩尔多瓦的葡萄酒。上个周末是摩尔多瓦的葡萄酒节,大街上我又偶遇了几个中国酒商,因为男朋友是相关专业的学生自己私下里也在学酒,所以经常会接触到来自中国的酒商。中国人对摩尔多瓦的认识很少,当然也对摩尔多瓦红酒的认识很少,摩尔多瓦葡萄酒主要面对欧洲市场,在欧洲非常有名,而且物美价廉。最富盛名的purcari酒庄曾让英国女王连续五年在此选酒。


(purcari远景)
有摩尔多瓦人称摩酒为摩尔多瓦茶,大多数人喝葡萄酒可远没有影视作品里那样讲究。我男朋友和本地同学学会了用鞋底开葡萄酒瓶......
有些小节日的时候我会拿上一瓶葡萄酒下楼去找门卫大妈和一些邻居喝酒,就着干果零食,真的就像下午茶,当然对于他们来说,一瓶酒远远是不够的。我最喜欢的Наташа 奶奶整日都是醉生梦死的状态,每天拿着一桶两升的啤酒在楼下喝个不停......
说到瓶子,这里的葡萄酒是可以散卖的,就像是国内的散装白酒,20摩尔多瓦列伊能买上500ml葡萄酒,在这里反正是没有依云矿泉水

贵的。着杯子去尝红葡萄酒,再尝白葡萄酒的时候或许经营者会用白葡萄酒帮你涮涮杯,然后随便倒掉......


(橡木桶中的葡萄酒)
我最喜欢摩尔多瓦的4月到10月,4月份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水果的周期,车厘子,草莓,树莓,西瓜,葡萄......一直吃到十月。在这里水果远远不是便宜那么简单,路边满是樱桃和树莓,随便摘,不然就会落在地上腐烂。


(我和同学在路边摘樱桃)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了一些人对摩尔多瓦

的印象,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对摩尔多瓦有那么多的偏见。说摩尔多瓦的治安差?这个我真的理解不了,怎么说呢……大多时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总还是有的。很多时候我怀疑他们的墙只是个装饰,手机和钱什么的丢在路上不要走太远总会有人归还的......每天我下课的时候都是晚上九点了,我一个人从大学回五公里以外的家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我还真的遇到过一次“危险”,我刚刚健身完,几个小孩子拿着棍子将我围住,领头的一个过来跟我要钱,我说没有,我只是个穷学生,他们便开始和我聊起我从哪里来,能不能叫他们用中文打招呼,走的时候还和我握了个手,说认识我很高兴......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感知与别人那么不同,也许是我碰到的人都太善良…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6
作者:地图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5176500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世界上众多不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势力中,有一个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也称为“德涅斯特河东岸(左岸)共和国。仅从名字当中,我们就大概可以猜到这个“国家”肯定与德涅斯特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正是这条河流将原本的摩尔多瓦共和国分为东岸和西岸两个部分。从面积上说,左岸只占摩尔多瓦全境的12%左右,人口更是只有50万出头(摩尔多瓦总人口354万),但就是这么小的体量却铁了心不愿意跟右岸在一口锅里吃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摩尔多瓦位于乌克兰与罗马尼亚之间,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是个狭小的内陆国家。德涅斯特河自北向南流入黑海,同时也将摩尔多瓦分为东西两部,但从历史上看摩尔多瓦是个新兴的国家。在沙俄时期,俄罗斯与罗马尼亚以德涅斯特河为界,不过俄国却时常觊觎河流西岸的土地。在历代沙皇的努力下,俄国最终将西岸的比萨拉比亚地区

收入囊中,而罗马尼亚则记下了这一箭之仇。

一战结束后,沙俄元气大伤,新生的苏联无力维持帝俄时期的疆土,罗马尼亚趁机收回比萨拉比亚,双方再度以德涅斯特河为界。此时为了与罗马尼亚对峙,苏联将紧贴西岸的一小块儿地区组建为“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并将其划归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管辖。不过随着苏联实力的逐渐恢复,河流两岸的平衡很快被打破,尤其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得到德国“不参与德涅斯特河

两岸纠纷”的保证。

图-摩尔多瓦风景

解除后顾之忧的苏联干脆利落地出兵,兼并了比萨拉比亚,而后将比萨拉比亚与“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继而组成苏联又一个加盟共和国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此后数十年,左岸和右岸

居民都在一个加盟国的框架下生活,但由于合并之前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差甚大,所以相对富裕的左岸时常看不起右岸的比萨拉比亚同胞。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上看,摩尔达维亚算得上极不出彩的一个,但内部的矛盾摩擦却毫不逊色。

图-德涅斯特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庞大的苏联轰然解体,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独立为“摩尔多瓦共和国”,而缺少了苏联的压制,左右两岸的分歧和纠纷变得比以前更加严重。左岸虽然面积小、人口少,但却是摩尔多瓦的工业中心,同时贡献着摩尔多瓦40%的GDP和90%的电力。在左岸居民眼中,摩尔多瓦是在拿左岸的税收去补贴右岸,因而极力设想脱离摩尔多瓦

“自治”,结果自然遭到摩尔多瓦的大加挞伐。

图-航拍德涅斯特河

1991年,几乎是在摩尔多瓦脱离苏联的同时,左岸宣布脱离摩尔多瓦,内战随即爆发。本来凭借比萨拉比亚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要粉碎左岸的零星叛乱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俄罗斯的介入使得双方实力立时发生逆转。当时原苏联在摩尔多瓦的驻军尚未撤出,而左岸居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俄罗斯族,得到原苏联驻军的支持,于是大批武器弹药开始输入左岸,摩尔多瓦政府军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不得不接受既定事实。

图-摩尔多瓦人

如今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虽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但事实上摩尔多瓦已经失去对这一部分领土的控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恐怕摩尔多瓦也很难收复这片土地。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6

位置在欧洲,生活质量堪比非洲的国家……国民争相涌向欧盟与罗马尼亚人竞争打工,类似于青海人和甘肃人在上海打工……当地的农业不是经济,而是为了生存,红酒也许他们觉得很有名,是因为他们除了葡萄酒也没有其他了,实际上欧盟国除了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个个都号称葡萄酒大国……欧洲到处都有浆果,欧洲人只会酿果酒……结论:这个地球上几乎可以忽略的国家




作者:嗯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8208935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Mr ca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DxHTaeNX0


www.youtube.com/watch?v=wnDxHTaeNX0


标题为:Nobody Visits This Country...Find Out Why

上线5天就获得超过100万的点击,就是在街上实拍一个濒临破产的独联体国家实景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xiang1029:


今天ebay上有个单是摩尔多瓦的,查了运费,挺贵,利润10元左右,不想发了,百度了一下,看到你这篇文章,又决定发货了。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应该叫摩尔多瓦Republic of Moldova

实际上和罗马尼亚是同一个国家

但因为和现在的罗马尼亚隔着一条河,经常被毛子霸占

一战以后曾经和罗马尼亚合并

但二战时再次被苏联占领

现在的摩尔多瓦是苏联政治制造的东西

语言和罗马尼亚一样但被强制使用了西里尔字母

苏联刚解体的时候曾经讨论过和罗马尼亚合并的事,但被否决

将来有可能再次回归罗马尼亚

而且当年被苏联窃取的罗马尼亚领土还有很多



作者:明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1335759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7

比起什么所谓的靠打美女牌做假营销赚收入的拉脱维亚,乌克兰,,这个国家更缺男性,你可想一个曾靠压着二战德国战俘传宗接代的国家,国内稀缺到什么程度,因为缺乏男性,整体经济基础不好,缺少过硬的经济支柱产业,对了他们产酒,通常经济基础较差,工作机会不多等,反而酒业都比较有名



作者:贝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7589999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8

某匿名用户: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见过几个俄语专业女生毕业后去摩尔多瓦留学的,美其名曰当地没有中国人,可以好好锻炼俄语。

这在正常人看来不是脑子秀逗了吗?一个比非洲还穷的国家,居然会有人去那里留学。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8 20:19
作者:愚叔浅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2085/answer/35236790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聊摩尔多瓦是一件挺为难的事,尽管那里的民众过得好不好其实并不关我们的事,但理论上应该过得还不错,因为这片土地总面积的80%左右都是黑土高产田,曾是苏联葡萄(酒)、小浆果、玉米、向日葵和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

总面积约为3.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50多万(但常住人口只有250-260万,许多民众常年在欧盟国家工作或者经商)的摩尔多瓦,是一个位于东南欧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面、东面、南面被乌克兰环绕,西面是罗马尼亚,首都基希讷乌。

【摩尔多瓦位置示意:德左区域——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情况暂时不聊】

除了数据,还能够轻松了解的是摩尔多瓦这片土地很自然、很美丽。这里不聊摩尔多瓦的经济现状、青年流失、乡村破败,以及它离大海(黑海)只有约2公里但却是一个内陆国的尴尬,因为凡事总是往好的方面观察、再往好的方面努力。

所以这里选取了葡萄酒、果酱、腌菜、酸奶油这四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物,从舌尖上聊聊摩尔多瓦的另一种风貌。

【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

一、做不完的果酱

摩尔多瓦最主要的自产水果有三种即葡萄、苹果和李子,其他产量较多的水果还有樱桃、杏子、梅子、甜瓜、西瓜和各类小浆果。

对于葡萄,摩尔多瓦几乎全部用来酿造葡萄酒,而苹果、李子和各类小浆果则被用来制作果酱和果脯,这与摩尔多瓦的气候有直接关系——只有制作果酱和果脯才能保证在冬季也有水果吃。

【摩尔多瓦的苹果酱:看起来还不错】

摩尔多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相对俄罗斯来说要温和许多,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3度至零下5度,最大的特点是降雪比较多,如果在我们这里,冬季摄氏零下3度至零下5度,几乎不下雪的地方也有很多。所以,在冬季的摩尔多瓦,最常吃到的果脯和果酱还是李子酱、杏子酱、樱桃酱和苹果酱。

【摩尔多瓦的梅子酱】

摩尔多瓦的新鲜水果、果酱和果脯等产品也会大量出口,最稳定的国际客户当然是俄罗斯——这其实算是一种传统贸易,历史悠久。不过从2022年8月开始,俄罗斯开始限制从摩尔多瓦进口相关商品,从此摩尔多瓦的果农及工人们经历了接近一年产品积压的痛苦时光。

【摩尔多瓦瓶瓶罐罐中的樱桃酱】

情况在是2023年初开始好转的,随着在摩尔多瓦的积极要求之下,欧盟决定对摩尔多瓦暂停农产品尤其是蔬果和果酱类商品的关税,还取消了出口配额——允许摩尔多瓦的7种自产蔬果商品,可以无限制地向欧盟成员国市场销售,主要包括西红柿(酱)、鲜食葡萄(汁)、李子(酱)、苹果(酱)等等。

【喜欢酸甜口感的朋友会比较感兴趣】

效果当然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2021年时摩尔多瓦仅向欧盟市场销售了2.7万吨李子及李子酱(出口配额就是2.7万吨),而2023年则向欧盟市场出口了5.5万吨李子及李子酱;而苹果及苹果酱的出口涨幅最大,从2021年的1000吨猛增至2023年的1.1万吨左右。

不过这里面有个小问题:2021-2023年欧盟市场的苹果(酱)、李子(酱)、葡萄(汁)的需求总量并没有明显增长,同时波兰、保加利亚的果农纷纷抱怨出口量减少。

那么摩尔多瓦水果和果酱、果脯的出口量猛增就很好理解了——厚此薄彼、此消彼长,最好还是扩大市场需求总量或者产品出口其他大洲,才能不再出现这种情况。

【小浆果比如蓝莓,摩尔多瓦民众也会制成蓝莓酱】

二、喝不够的酒

这里的酒是指摩尔多瓦的各类葡萄酒——跟格鲁吉亚的葡萄酒一样,名气虽然没有其他国家响亮,但品质绝对是一流甚至超一流的。

摩尔多瓦民众的生活与葡萄、葡萄汁尤其是葡萄酒是密不可分的。葡萄算是摩尔多瓦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第一批葡萄树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而在公元前4000年中叶的陶器碎片上,就有清晰的葡萄籽和酿造葡萄酒的图案。

【摩尔多瓦日落时的葡萄园】

所以摩尔多瓦既是国际葡萄酒组织(OIV)的五个创始国之一——其他国家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也是这些创始国中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已经有大约5000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比法国、意大利要早了2000多年,摩尔多瓦被一些欧洲国家称为“欧洲葡萄园”也是实至名归的。

【顺着木牌寻找葡萄园与酒庄】

摩尔多瓦全年的持续日照时间约为2000多个小时,植物平均生长周期超过210天,所以有“阳光之国”的美誉,这些气候和土壤条件为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现在的摩尔多瓦,只要条件允许尤其是乡村地区,家家户户都有葡萄酒窖,人们不仅把葡萄和葡萄酒看作富裕的象征,而且也是款待宾客时的重要心意,在请客人们品尝自家酿的葡萄酒时,摩尔多瓦民众最爱说得一句话是:愿我们的生活象深秋的葡萄树一样硕果累累。

【摩尔多瓦的山地葡萄园】

摩尔多瓦的葡萄种植总面积大致维持在13-15万公顷之间,其中酿酒用的葡萄种植面积占到80%以上,摩尔多瓦曾经是独联体国家中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种植品种最多、人均葡萄酒产量最高的国家——第二名是格鲁吉亚,这两个国家的葡萄酒年产量都在1.8-1.9亿升的水平,但摩尔多瓦的总人口比格鲁吉亚还少100万左右。

摩尔多瓦葡萄酒的国际口碑也不错,在2022年8月以前,俄罗斯每年大约40%左右的进口葡萄酒来自摩尔多瓦,如果时间再往前的话,从公元9世纪左右开始,那时的俄国就以饮用摩尔多瓦葡萄酒为荣,特别是在沙皇时期,贵族阶层都离不开摩尔多瓦葡萄酒,比如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

等等。

其他欧洲国家对摩尔多瓦葡萄酒的也都在进口,比如法国一些葡萄酒庄在摩尔多瓦也都有贴牌生产基础,比如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波兰、捷克每年都会进口摩尔多瓦葡萄酒。

【摩尔多瓦有很多类似这样中世纪的酒窖】

而且,摩尔多瓦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葡萄酒城,这个处于地底下50-80米深的葡萄酒王国,总面积约为64平方公里,全长约280多公里,地窖的隧道可供轿车行驶,而且隧道纵横交错,如果没有交通路标的指示,汽车就没法走出这个酒的迷宫。

【摩尔多瓦地下葡萄酒城的瓶装葡萄酒区】

三、吃不腻的奶油

这里的奶油是指摩尔多瓦民众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的酸奶油,作为一个面积不大却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摩尔多瓦的畜牧业以体型相对较小的家禽家畜为主,尤其是养羊、养鸡。摩尔多瓦的酸奶油就是以羊奶(山羊奶、绵羊奶都有)为原材料制作的。

摩尔多瓦民众对酸奶油的依赖度有多高呢?

【摩尔多瓦的酸奶油一般来自羊奶】

比如吃粥的时候

摩尔多瓦天天都能吃到的是玉米粥,这种由玉米粉制成、加入了少许黄油的粥,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很稠,稠到可以在冷却后切片食用;稀一点,也要到插入勺子几乎不倒的程度。可无论稠还是稀,在摩尔多瓦民众在吃玉米粥的时候,都会辅以酸奶油或者羊奶酪佐餐。

【这就是摩尔多瓦玉米粥的一种】

比如喝汤的时候

摩尔多瓦最传统也最富盛名的汤,是一种面条鸡肉汤,通常有点酸,主要原料就是鸡肉、切碎的当地常见蔬菜(比如洋葱、胡萝卜、甜椒、土豆等)、各家各户自制的面条,在喝汤吃面的时候,还是会搭配酸奶油。

【红色就是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罗宋汤:以甜菜为主要原料】

比如吃饺子的时候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许多东欧、中欧国家,都有吃饺子的习惯,跟我们的饺子相比,至少有两点不同:馅料不同,奶酪馅、水果馅甚至土豆馅都有;饺子是一道菜,而不是我们这里的一份主食。

【摩尔多瓦吃饺子必配酸奶油】

以摩尔多瓦民众最常吃的奶酪饺子为例,如果都按当地语言的字面意思翻译,至少分成两种:一种是勤劳的饺子;另一种是懒散的饺子。在摩尔多瓦饺子的制作和烹饪过程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勤劳的饺子比懒散的饺子确实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更长的准备时间。

不过无论哪种饺子,通常由包着各种馅料的自制无酵面团做成,都需要在盐水中煮几分钟——摩尔多瓦饺子的个头小而且不是肉馅,所以很快就能煮熟。

在吃饺子的时候,摩尔多瓦民众同样需要酸奶油,就像我们吃饺子的时候,离不开醋和酱油。

【如果没有酸奶油,再好的水果馅、奶酪馅饺子都将失去灵魂】

四、腌不完的菜

摩尔多瓦的腌泡菜受罗马尼亚的影响很大,都属于“轻泡菜”的类型,既是因为过冬储备需要而形成的长期传统,也慢慢有了自己的腌泡菜特点——既有腌泡菜的影子,又不至于味道过于浓郁,而且还有清脆爽口的口感。

【摩尔多瓦能腌的蔬菜种类确实没有我们丰富】

西红柿、卷心菜、黄瓜、洋葱、甜椒、西葫芦是摩尔多瓦产量最多、民众能够经常吃到且便宜的六种蔬菜,所以摩尔多瓦腌泡菜也就围绕这几样主要蔬菜展开了。

既然聊到摩尔多瓦的腌(泡)菜,就顺便简单说一下整个欧洲腌(泡)菜的来历:现在全世界已经公认我们是各类腌(泡)菜的发源地,而欧洲最先流行腌(泡)菜的地区则是普鲁士(也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德国),他们的腌(泡)菜是由来自东方的鞑靼人带过来的。

【西瓜能腌制吗?摩尔多瓦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无论是日常的晚餐,还是新年的大餐,摩尔多瓦民众都会制作自己的传统腌菜汤:使用腌制好的的卷心菜,配上炖煮的肋排(可以是猪肉、牛肉,也可以是羊肉),发酵的酸味、蔬菜的甜味、肋排的肉香味瞬间融合起来,一般会炖煮3-4个小时才算大功告成,摩尔多瓦“腌菜汤”就可以上桌了。

摩尔多瓦民众制作各类腌(泡)菜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家里的瓶瓶罐罐特别多。如果有地窖的家庭,地窖里面除了储存的葡萄酒、土豆、洋葱等,更多的空间就让给了那些装满各种腌(泡)菜的大大小小的玻璃瓶。

【在东欧以及中欧国家,腌菜汤其实很常见】

结语

其实,摩尔多瓦的植物也非常有特点,比如草药、香精、玫瑰油、母菊油、薰衣草油、鼠尾草油等等,在欧洲市场的口碑一直不错,只是产量不高而已,所以做不完的果酱、喝不够的酒;吃不腻的奶油、腌不完的菜,只能描述摩尔多瓦这个内陆国家的一些轮廓而已。

【摩尔多瓦乡村的小教堂】

如果是在夏季和秋季漫步摩尔多瓦的乡间,大部分时间都会感觉置身于欧洲田园派油画的作品之中——前提是作为游客,如果是当地民众,恐怕并不会有太多的惬意与感动。

尽管大诗人普希金对摩尔多瓦红酒情有独钟,甚至为此写出:来自摩尔多瓦最好的葡萄酒,献给你和你挚爱的人。但是,摩尔多瓦的情况仿佛就没有特别好过,无论哪个历史时期。

【摩尔多瓦的乡村景象】

如果在荷兰、瑞典、奥地利、捷克甚至匈牙利遇到打工或者经商的摩尔多瓦年轻人,不用感到意外,记得这组数据就明白了:摩尔多瓦总人口约350多万——这算是户(国)籍总人口,但常住人口却只有250-260万,而且老龄化率已经接近18%左右。

【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