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狗汪汪汪:
核心原因是中国前20年做的事情,都是低端的COPY。
无论是多高大上的互联网,还是房地产,还是生产制造,都是没啥技术含量的东西。
互联网就是美国有啥我COPY啥,快速把用户滚起来了之后上市套现,再不济放高利贷。
房地产COPY香港,什么设计质量美感都不需要,只要高周转率快速回笼资金滚雪球。
制造业也一样,有啥创新产品么?没有,都是靠压成本把现有现有产品打成白菜价。
这些去年20年中国最大的几个产业类型,全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快鱼吃慢鱼,速度为王。
互联网行业,用户抢慢了,自己就没戏了。
房地产行业,周转率长了,就赚不到钱了。
制造行业,响应慢了,产能低了,成本下不去,就被淘汰了。
工作难度要求不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快,那就注定需要加班加点的去拼。
35岁以上有家室,体能不够拼不动,自己的行业也不是经验技术驱动的,在公司眼里自然比不过刚毕业的年轻人性价比高。
次要原因是中国08年以后大放水,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老大老二一起举债过日子,市场上大量的资金充斥,15年前后去中关村喝杯咖啡就能拿200W天投。各大公司资金充裕,为了快速扩张形成垄断,病态般的涨薪挖人,动不动猎头double薪资挖竞争对手的人。导致毕业生刚进入职场可能6K到8K,但是很多5年~10年的骨干已经到30K以上甚至更高。两者在薪资成本上动不动就是2倍到3倍以上的差距,但是过了35岁后的产出可能还没工作2年的年轻人产出多。导致一个业务部门35岁以上员工太多,财务数据非常难看。放弃35岁以上员工自然成为了首选。
我个人觉得35岁危机这个问题其实会被解决,目前中美都没钱了,各个行业现金紧缩,大量裁员或者降薪,目前薪资之间的差距大幅度缩小。以我目前的行业,10年以上经验的骨干和2年经验的新人之间的薪资差距从之前的3倍以上已经掉到不到2倍了。
其次中国目前被逼走到了创新的前沿,各大行业COPY欧美成熟市场商业模式的路子已经全部堵死。单纯的快速复制的模式已经不行了,而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创新,靠拼速度,拼加班是搞不定的。各种行业沉淀和积累的比重会逐渐上升。等到这个临界点突破,普遍化的35岁危机也会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