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3篇帖子。
(轉載知乎)葡萄牙为什么是西欧最贫困的国家?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6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6

萨拉查为了独裁,故意限制民众教育,耽误葡萄牙几代人。

萨拉查之所以统治葡萄牙36年,靠的是两手:一是花大钱讨好军队,他一边冻结基层公务员的薪金,普通工人三十年不涨工资,一边却给将官们发放额外补贴,贿赂他们不干政,交出指挥权。一个900多万人口的小国,养兵20多万,那时的中国8亿人,军队也不过600万;“先军政治”的苏联,人口2.4亿,军队330万,论人口与士兵的比例,中苏都比葡萄牙好不少。萨拉查不光浪费大量国家财产供养冗兵,还豢养了10万政治警察,遍布城镇乡村,侦听民间的一举一动。

第二就是愚民政策,利用葡萄牙普通民众缺乏知识、迷信又能忍受贫穷的弱点,进行中世纪式的独裁统治。这一点伤到了葡萄牙的根本。

也是他最不可饶恕之处。

作为大学精英、专家教授出身的他,本人正是靠教育改变了命运,也深知教育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然而萨拉查是个非常小气的独裁者,又没有佛朗哥那种打天下的枭雄魄力,虽然萨拉查大权独揽,却又个性孤僻,甚至连出来见个生人都浑身难受,正是这些人格缺陷,造成了葡萄牙的悲剧命运,这个小男人为了一己之私,故意限制百姓受教育。

去葡萄牙旅行的英国人简直懵了,在一个普遍实行免费教育的西方世界,居然还有这样的奇葩国度:全国没有一所公立幼儿园(1978年才诞生),小学教育令人发指:80%的儿童到了11岁就,也就是小学4年级就得辍学,早早流向社会去当童工。政府只负担7--11岁的儿童的免费教育,而且还得学生自备书本。这种“免费教育”的教学质量还特差,有一半学生在11岁无法取得离校合格证--------按照政府规定,凡是拿不出小学4年级离校证书的儿童,是不允去工厂做工的,哪怕扫大街也不行。

政府只对建立类似于希特勒青年团的“葡萄牙青少年”这种法西斯洗脑组织而上心。

而中学,在绝大多数葡萄牙人眼里就是“高等学府”,因为只有6分之1的孩子能有幸踏入中学的大门。可即使进去了,又是另一种煎熬,因为所有中学都收费。哪怕最便宜的中学每年收费也至少合160英国先令,这当然不包括学生的生活费用。对英国人的收入来说不算什么(虽然英国中学是免费的),但对葡萄牙人来说却是负担。一般的城市职员或匠人,一年工资大约合3650先令,但他们要花一多半的钱应付食物开支,再除去其他日用花费,余钱所剩无几。而占劳动力大头的葡萄牙农民或佃农(所谓的农业工人),一年总收入也才1800多先令,更腾不出这笔钱。还不要说即使节衣缩食又如何?葡萄牙这个960万人口的国家,一共也才50所中学。至于大学,就更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悬在半空中的圣殿,全国只有三座城市有大学。

中学以上的教育,在葡萄牙实际成了上层阶级子女的特权,平民百姓上升通道被封闭,阶级固化得吃惊。只有受过教育的城市男性,才有机会到军队当一名士官,而广大农村人口,不移民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正是因为扼杀教育,社会严重缺乏人才和技术的驱动,一个和平了近两个世纪,又有广阔殖民地可供榨汁的葡萄牙,沦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发电量最低、人口死亡率最高、近一半的国民吃玉米面包,还常不得不用板栗、榛子充饥的国度。

劳动生产率低下的葡萄牙,中农比欧洲的小农还穷,至于贫农简直跟乞丐差不多,大部分没有土地。所谓的工业基本是手工业,高级一点的是加工业。葡萄牙人的工资只有欧洲资姓国家的三分之一甚至十五分之一。他们每年吃到的肉、牛奶、糖只有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一半甚至十分之一。每座城市都有十几座用破木头废铁条圈禁起来的贫民窟,里边的人们衣不蔽体,垃圾堆得比房子还高。成天只能吃洋芋汤的孩子们光着上身和双脚,政府不许他们上学,也禁止贫民窟的居民与外界接触,因为那个怕见人的小男人既不肯掏钱为他们找条出路,还颇要面子,怕外人觉得葡萄牙不光彩。即使在葡萄牙最富裕的酒城波尔图,也有19个座这样的贫民窟。

而六七十年代,同样搞独裁统治的朴正熙却创造了“汉江奇迹”,偏安于中国台湾省的蒋记政权,也迎来了经济起飞。哪怕佛朗哥的西班牙,也在钢铁、造船、汽车、机械领域取得可观的成绩。只有葡萄牙, 因为萨拉查的政策,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没有出路,只好上百万的去美洲,去非洲、去法国打苦工。萨拉查独居在埃斯多里宫,这座宫殿俯视着首都里斯本。匍匐在他脚下这座城市,曾是欧洲最繁荣富庶的都市,如今早就沦为时代的弃儿,四五十年代的里斯本,70%的住宅没有电灯,86%没有自来水。离首都稍远的地区,甚至大量农民家庭还打着赤脚生活。本来,萨拉查哪怕有人家一半的魄力,在三四十年代先为国民打好教育基础,战后欧洲迎来第一波繁荣期,葡萄牙完全可以收一波红利,利用有素质的劳动力,承接发达邻居们转移的工业产业,或者发展服务业,混得不至于比西班牙差。

而且,那个年代正是葡萄牙的生育高峰期,每年新增2万多青壮人口,可惜只能白白流失到国外,一年高达4万人。今天欧洲的难民危机对于法国只算小儿科,因为早在六十年代,巴黎郊外就有一个庞大的葡人“难民营”,搞得法国廉价劳力人满为患。不断涌来的葡人又只好继续背景离乡往中、北欧跑。可对萨拉查来说,却是一举三得,既消除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又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还能带来大笔侨汇。他却没去想想,如果让这些人接受中学或职校教育再出国,他们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寄回一倍的侨汇。可对于萨拉查来说,只要自己能富贵,他不在乎祖国继续停滞在中世纪。

所以萨拉查即使死去很久,葡萄牙依然很难从他留下的泥潭里走出来。因为葡萄牙完整的错过了人口红利,加入欧共体后,没发展多久就迎来老龄化,到90年代中叶,每1.8人工作就有1名退休者。

而落下的账,实在太多了。

以社会发展指数而言,1982年欧共体国家平均以100为标准值,西班牙是55,爱尔兰58,连希腊也有45,而葡萄牙,仅仅是26。至于同西德的128、法国114、英国98,意大利70,丹麦126比起来,不知差了几个世界。

按照欧共体1988年的标准,西班牙人口有57%生活在落后地区,22%的人口生活的工业衰退区。而葡萄牙干脆100%的人口都处在落后地区。

西班牙的城市化率尚且达到77%,葡萄牙只有31%。直到1990年,还有10%的城市人口是文盲,而在农村,文盲率仍高达30%。按平均人口计算,葡萄牙报纸是欧共体乃至整个欧洲发行量最少,也最不赚钱的报纸,因为读书识字的人太少,广告费都收不起。

一位美国记者曾经感慨:“葡萄牙除了一座像征着昔日荣光的航海纪念碑,唯一的财富就是悲叹”。

那时的欧洲,正经历着经济奇迹,连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这些东欧穷国在苏联体制下都实现了翻身,一片欣欣向荣,条件更好的葡萄牙却弄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私心二字。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6

作者:Sri Anakho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65908/answer/29328984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产业结构差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

2019年,葡萄牙全国出口额最多的产品依次是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精炼石油、皮革与鞋靴、非涂料纸、木材与木塞、模具等等。

除了整车制造以外,几乎没有利润率稍微高一点,稍微朝阳一点的产业。再来看葡萄牙的三次产业结构,一二三产分别为:

2.1:19.4:78.5,三产明显过高了,或者说制造业倒得不行,空心化、脱实向虚的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

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人口跟葡萄牙相当的捷克(葡人口1035万,捷克1074万),一个内陆的低山丘陵为主的中欧斯拉夫人国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都还有36.9%,起码还有斯柯达、现代、雪铁龙跟本田丰田在捷的工厂,一年好歹能生产140来万部整车。但葡萄牙不行,造个30万辆已经能放烟花了。

葡萄牙现在的制造业一片狼藉,居然还抱着鞋靴皮革、纺织服装、日化跟陶瓷、建筑材料不放,实在是很令人纳罕。更离谱的是它葡近几年还一直是贸易净逆差国,对前葡语殖民地的掌控一塌糊涂,以至于唯一一个能进行稳定出口的前殖民地国家只有安哥拉,出口份额还只占总体的1.8%,聊胜于无。

葡萄牙的服务业占比都快逼近8成了,但是旅游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交通运输跟区域性的金融业不是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能做的东西吗?不可替代性未免也太微弱了些,就现在西欧跟北美的需求都在滑落,到英法德都没钱出来休闲消遣的时候,我倒要看葡国的三产怎么办?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7
作者:周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65908/answer/29365074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不纠结西欧或者南欧的定义,如果我们看一下欧洲的地形图,就可以发现葡萄牙实际上位于整个欧洲的死角


不好意思画笔比较粗糙,把西班牙的加利西亚也划进去了

这个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远离欧洲大陆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即以低地,莱茵兰和巴黎盆地所共同组成的“核心西欧”,以及北意大利的波河-阿迪杰河盆地,多瑙河大平原及南德这三个次核心地区。因此位于欧洲角落,远离欧洲经济核心地带的卢西塔尼亚地区,在欧洲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边缘化的地域


这个国家的历史记忆其实主要是几个重要篇章的汇总,一个就是收复失地运动

,因为“葡萄牙”这个国家的形成,就是在收复失地运动过程里,一方面对南方的回教徒作战,一方面又要防备东面卡斯蒂亚人,从而塑造出的国族认同感——也就是说,葡萄牙人既是征讨异教的天主教徒,又在与卡斯蒂亚的数百年纠缠里,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第二个,就是大家不陌生的大航海时代开拓者,但葡萄牙之所以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很大原因其实是卡斯蒂亚和阿拉贡

已经成为横亘在葡萄牙面前的陆上强权,葡萄牙人要开拓生存空间,是没有能力去正面挑战卡斯蒂亚的,因此在确立了如今的国土轮廓之后,还是只能走海路对南方已经逐渐衰败的摩尔人开片,休达

就是葡人开启航海时代早期的产物(当然,休达后来被葡萄牙人割让给了西班牙)


如果我们了解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就会看到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

1)在如今的“核心西欧”地区,城市制度,以及围绕城市制度衍生出的一系列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德意志地区,低地,以及北意大利

2)但是在伊比利亚半岛,城市制度的发展其实是相对缓慢的,相反,政权本身的封建军事色彩始终非常浓重,这对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亦是很大制约

因此,实际上西葡落后于德意法和低地,并不在大航海时代后,而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就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只是让西葡短暂地积累了彼时他们生产力所无法消化的巨大财富,而已


伊比利亚半岛的自然条件是没法同“核心西欧”相比的,也远逊于意大利

说实话,这图已经算是很友好了,没有标得更加细致

伊比利亚半岛本身多山,以中间的梅塞塔高原展开的群山之间,穿梭着各种河流,形成了相对比较适合人类活动的河谷地区。而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上,具备战略意义的大河一共有五条,其中在半岛东部的埃布罗河(Ebro),以西北-东南向的方式注入了地中海,而埃布罗河形成的大型河谷也是后来阿拉贡王国的基本盘,河谷的最核心城市自然就是萨拉戈萨


除此之外,半岛上还有四条总体上由东向西注入大西洋的大型河流,即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或曰贝蒂斯河),瓜迪亚纳河(Guadiana),塔古斯河(西班牙称作塔霍河即Tajo,葡萄牙称作特茹河即Tejo,因此我用拉丁语称呼Tagus),以及杜罗河(西语Duero,葡语Douro),这四条河流亦形成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片沃土


贝蒂斯河——流经了西班牙南方安达卢西亚的核心区域,并且先后经过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两大西班牙南部中心城市

瓜迪亚纳河——流经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经过了较大的城市梅里达和巴达霍斯,之后为西葡的界河

塔古斯河——由西班牙梅塞塔高原流出,流经西班牙故都兼文化名城托莱多,其支流曼萨纳雷斯河则流经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最后一路向西,在里斯本注入大西洋

杜罗河——同样是由梅塞塔高原流出,其支流先后流经布尔戈斯,巴利亚多利德,塞戈威亚,阿维拉,萨拉曼卡,莱昂等重镇,之后经萨莫拉,一路向西在波尔图注入大西洋

也就是说,三条大河(瓜迪亚纳河,塔古斯河,杜罗河)以及一系列小河,滋润了葡萄牙相对比较肥沃的沿大西洋土地。其实这块地本身是挺不错的,但不幸的地方在于

1)如前所述,这块地远离古典时代以来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

2)葡萄牙占据的只是三大河的下游地区,而上游地区全都在西班牙人手里

其实大家只要细看一下就知道,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山河分布,总体上都是沿着梅塞塔高原向各个方向扩散的,法西界山比利牛斯山脉,以及东部同样西北-东南走向的伊比利亚山脉,北部的坎塔布连山脉,莱昂山,中间的中央山脉,格雷多斯山,托莱多山,以及南部的莫雷纳山,佩尼韦蒂科山,包括葡萄牙东北部的星山等等,都是为上述大河以及各种小河提供水源的


这么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国土本身还缺乏山河层面的连贯性,因此在历史上能够依靠大航海时代名噪一时,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一个体量不小的葡语圈子,已经是这个国家完全超出自身能力的成就了。但是,我在之前也已经讲过了,葡萄牙的政治经济结构,是远远没有核心欧洲先进的(和西班牙一样,封建军事色彩太浓),且地缘上先天不足,因此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巨量财富,并不足以让他们完成超越核心欧洲的升级,等到荷兰,英国也开始逐渐吃这碗饭的时候,葡萄牙甚至西班牙就只能黯然离场


至于到了近现代,工业革命,科技革命这样的大事件,更不是葡萄牙这种体量和发展水平,且远离中心的国家能够玩得起的了

===================================================

我始终强调的一个概念是核心西欧,即低地-莱茵兰-巴黎盆地,以及南德,北意大利,多瑙河平原(上述地区意味着哪些关键城市,大家可以按着地图找),而远离核心西欧的葡萄牙,基本上属于占尽了地缘劣势,因此在欧洲国家里发展水平靠后也是可以想象的了


至于葡萄牙和希腊谁更贫困,这问题现在也不用争了,谁会去看菜鸡互啄......不过就长远来说,希腊的前景还是远好于葡萄牙的,无他,地缘上希腊比葡萄牙好太多了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8
作者:艾斯德斯的飞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65908/answer/32672999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似是萨拉查和佛朗哥个人选择的结果,实际上根子真就是1848年革命后就埋下了。在那段时间,西班牙已经建立了巴斯克的炼钢区,加泰罗尼亚的轻工业聚集地,西班牙是有能力独立建造战列舰的。

你甚至可以说,西班牙除了民族问题,那就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没啥区别。而民族问题不是因为西班牙政治界不行,真就是命。西班牙疆域太广,那几个工业区的的自由资产阶级辐射出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根本跨越不了封建地主形成的权威不下乡的落后荒漠。日本那才多大一点,东京,京都几个基地直接把农村控制得死死的。

所以西班牙在动荡中直接爆发了内战,无论谁获胜。惨烈的内战已经证明传统主义者遥想的田园诗歌是不可能了,所以佛朗哥在1939年开始搞统制经济,哪怕顶着内战伤亡后还要再饿死30万农村人也得把城市工业搞起来。毕竟论押宝没人比得过佛朗哥,他早就看出来乡村地主阶级主导的传统主义势力的完蛋是迟早的。要想把握权力,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才是黑马。

而葡萄牙,当时没有什么成熟的制造业。既没有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规模巨大的无产阶级,相反,政府如果强行推动进步措施,首先在农村人眼里就是带来动荡。萨拉查恰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上台,他的权力来自于农村,所以你也别指望他执行破坏这一切的政策。

其实你把葡萄牙,西班牙和阿富汗放在一起是最合适的,西班牙就是当年抓住风口现代化成功的阿富汗。葡萄牙是没抓住风口,但总算盼来了现代化的春风吹进来了(欧盟一体化导致为了获取自由劳动力,社会自由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支持土改这个问题上居然全部达成了一致)。至于你说阿富汗,有个故事叫《你若困于无风之地》。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8

土方岁三:


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帝国和后来的英法殖民帝国完全不同。

英法殖民帝国是一个现代化的精于经济掠夺的资本主义帝国,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更接近于中世纪的阿拉伯帝,是充满宗教狂热情绪,喜爱圣战和封建领主征服掠夺的国家。

和发展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相比,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更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征服杀戮美洲原住民。葡萄牙帝国到十九世纪为止,一直维持着残酷的宗教裁判所制度和“新基督徒”与“老基督徒”制度。

所谓老基督徒就是葡萄牙天主教徒,所谓新基督徒,就是在葡萄牙领土上生活的穆斯林摩尔人

,犹太人和其他基督教新教国家的移民,这些人平常受尽歧视,而且如果稍微表露出不符合天主教生活方式的习惯就会被驱逐。直到1774年,欧洲已经快要到法国大革命的时代,美国马上要独立建国的近代,葡萄牙才废除了中世纪的火刑制度,冒犯天主教的人才不用被活活烧死。宗教裁判所才划归国家管理,不能再随便逮捕杀人。

イエズス会同様に強権を有していた異端審問所も1774年までに国家の統制下に置かれ、火刑が廃止される。 日文维基葡萄牙近代史词条

这就导致了葡萄牙长期的经济落后,英国法国虽然也歧视穆斯林,但是英法都有相当数量的能够带来经济繁荣的异教徒犹太人商人群体。被很多人歧视是欧洲文明地板的沙皇俄国虽然歧视犹太人和穆斯林,但是早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沙俄就在法律上保障了信教自由,准许境内犹太人和信仰较温和的伊斯兰教派的喀山鞑靼商人活动。

而葡萄牙在这一点上远远落后于英法,甚至还不如沙俄。它的境内根本就没有成气候的商人群体,本国统治者和人民不重视商业沉迷于天主教,其他国家常见的犹太商人群体在葡萄牙又几乎没有。

而且葡萄牙帝国的统治者和后世的英法殖民帝国的统治者完全不同,葡萄牙帝国的统治者即不重视商业也对工业发展没有兴趣,葡萄牙帝国境内除了巴西的砂糖工业外就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

葡萄牙统治者如果想穿呢绒衣服想喝葡萄酒就直接花钱去意大利去法国英国买进口货。甚至十七世纪葡萄牙试图改革发展本国工业,葡萄牙统治者还拆国家的台,宁愿冒着犯法的风险去进口外国货也不支持国产。

これまでポルトガル経済を支えていたブラジルの砂糖生産は1670年代から衰退し、また富裕層によるイギリスの毛織物、フランス、イタリアの贅沢品の輸入量の増加によってポルトガルの経済状況は悪化する。
そして金の流入によって貿易赤字が解消された後、人々は粗悪な国産品ではなく法律を犯して輸入品を買い求めるようになった。1690年にエリセイラ伯は自殺し、ポルトガル経済が不況から脱すると工業化は頓挫する。

因此,葡萄牙帝国没有给后人留下繁荣的资本主义和先进的工业,他们喜爱干的事情就是传播宗教和建设奢华的宫殿。葡萄牙帝国殖民所获的钱财最后也没有留在本国,而是因为葡萄牙统治者喜爱外国商品流向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这些地方的资本主义发展做了贡献。

葡萄牙帝国留给后人的就是一堆大教堂

这就像蒙古帝国对今天中国内蒙古地区和外蒙古国经济发展没有帮助,阿拉伯帝国没有促进今天沙特约旦等中东国家经济发展一样。葡萄牙经济不行不完全是葡萄牙衰败后才上台的现代独裁者萨拉查的责任,它的老祖宗葡萄牙帝国也就那样。

而到了近现代,葡萄牙的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好转,国家没有什么发展。这是因为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它有一个比本国更大的说葡萄牙语的前殖民地国家巴西,而且葡萄牙还是英国长期的盟友,英国葡萄牙据说已经结盟了八百年。

因为有比葡萄牙更大更繁荣的巴西国存在,葡萄牙本国有抱负的人才和勤奋的劳动力不会留在本国,而是会渡过大西洋去兄弟国家巴西。反正那里也都是说葡萄牙语有葡萄牙血统的人,没什么不习惯的,各种机会也更多。

而葡萄牙和英国的同盟虽然保证了葡萄牙的安全,尤其是对葡萄牙反抗西班牙可能的侵略有帮助,但是这也造成了葡萄牙无法从其非洲的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获利。因为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没有被德国占领的原因不是因为葡萄牙军队能打得过德国,而是因为它允许英国商品自由流入葡萄牙殖民地。因此和其他殖民国家不一样,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负担居多获利很少,纯属亏本。

而这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现代葡萄牙的落后,只能这么说,对于现代英法人而言,他们的英法殖民帝国祖先的确帮助了自己。但对葡萄牙人而言,葡萄牙殖民帝国真的就是一段历史而已,它对今天的葡萄牙没什么有益的作用。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9

作者:杜策Duc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65908/answer/28243810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1932年始,至1968年终,葡萄牙一直处于萨拉查新国家体制“Estado Novo”的独裁统治下。这种忠于祖国,家庭和天主的保守意识形态使葡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独善其身,也使它错过了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

反观葡萄牙历史本身,除了香料贸易的短暂辉煌外,其余时间它一直被抛弃在欧罗巴边缘。这也使这个默默无闻的西欧小国最先翻开了殖民主义的篇章。然而葡国并未如此长久发展下去:里斯本地震将城区毁于一旦,巴西独立彻底摧毁了它的绝对霸权。十九世纪末期的内战使资产阶级自由派当政,在自由贸易改革下的葡萄牙经济蓬勃发展——但英葡同盟把葡萄牙变成了英国的经济殖民地。英国资本的实力远胜于薄弱的民族工业,仅仅依靠葡萄酒和沙丁鱼的农业社会为后来的动荡埋下祸根。

1910年,第一共和国被革命缔造。在其短暂的执政时间内,过于激进的改革惹恼了保守派,政局因此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萧条也深深刺痛了葡萄牙本就落后的经济。政变后,军政府登上历史舞台。

刚刚取得政权的第二共和国首要就是挽回糟糕的经济局面。萨拉查脱颖而出。作为一个受过系统经济教育的人,他在得到军政府授予的经济全权管理后采取国家主义政策,保护民族产业,在一年内扭亏为盈。经济部长由此获得民众信任,当上了总理。

“祖国,家庭,上帝”是其政权意识形态的代名词。萨拉查的专制主义被一些人视为法西斯的分支,然而萨拉查并不赞同法西斯主义,在大战期间也有意与德意保持距离。一个反工业化且宣扬天主教的旧秩序国度,这几个名词就注定了它与经济高速发展无缘。

的确,萨拉查的手段使葡萄牙经济常年盈利,但这是建立在全民福利保障无限接近于零的情况下的。到萨拉查统治中后期,全国仅三所大学开放,首都里斯本大批人家不通自来水。尽管如此,葡萄牙还得维护其海外殖民地统治。在冷战的民族解放浪潮下,英法两国纷纷放弃海外殖民地,而作为旧秩序的守护者,葡萄牙将殖民地升格为海外省,大力推行同化的热带主义政策。本就贫困的葡萄牙经济因热带主义叙事雪上加霜。

萨拉查博士于1970年逝世,其新国家体制也在1974年的康乃馨革命中被左翼军官推翻,葡萄牙宪法中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性质。步入新世纪后,民调显示萨拉查被评为最伟大的葡萄牙人——同时也是最糟糕的。时至今日,葡萄牙依旧是西欧“最左”的地方,或许是拜“哲人王”萨拉查所赐吧。

“这是一个打破锁链的国家

沉默再次歌唱

这是英雄们的归来

再次战斗起来……”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9

作者:凯岩城永不陷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65908/answer/18307211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除了十六世纪短暂的辉煌,葡萄牙就没怎么富过。

罗杰·克劳利在《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第一章里就谈到这个国家小而贫穷,15世纪时人口也只有一百来万,相当于诺曼征服时期的英格兰,国王甚至连铸币的钱的没有;同时这个国家三面被强国卡斯蒂利亚包围,基本无缘欧洲事务,无法从欧洲的征战中站队捞金。

所以,如果不是生存需要,葡萄牙人怎么可能出海讨生活,怎么可能赌国运打休达?

葡萄牙打通前往印度的航线后,打破了威尼斯和土耳其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几乎摧毁了地中海贸易,亚历山大港和贝鲁特的出口额缩水到葡萄牙人抵达印度前的约四分之一。这一时期大量黄金流入里斯本。

但是到了十七世纪,更加资本主义化的荷兰在印度洋战胜并取代了半封建的葡萄牙,葡属印度迅速缩水,同时英国也凭借其体量开始碾压葡萄牙在印度的存在(葡英同盟直到十七世纪中后期葡萄牙从哈布斯堡王朝独立后才重新确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葡萄牙根本无法维持它在十六世纪的辉煌地位,只能让位更懂得如何殖民印度的列强。

之后到了十九世纪初期,由于拿破仑入侵葡萄牙,布拉干萨王室转进巴西。王室滞留巴西期间赋予了巴西多项特权,客观上促进了巴西的发展,使其有别于一般殖民地。后来王室复位,王子兼巴西摄政王佩德罗留任巴西,并最终和葡萄牙议会翻脸宣布巴西独立,建立巴西帝国。这样一来虽然布拉干萨王室仍然掌握葡萄牙和巴西,但是前者已是君主立宪国,而后者已实现和葡萄牙脱钩。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葡萄牙在非洲构建“玫瑰色”地图的战略又和老盟友英国的“开罗到开普敦”战略冲突,英国人自然又是表面兄弟,于1890年向葡萄牙递交最后通碟,严重打击了葡萄牙的非洲利益。

本身体量不大,遇事往往又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只能这样了呗。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9

风中:


葡萄牙是我出国的第一个国家,大三在布拉加交换一年,感触感受真的好多。虽说经济不好,消费水平低,但人民的幸福感并没有很差,相反,葡萄牙人很会生活。葡萄酒,甜品,美食,派对,旅游都是每个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对人对事都很认真,很友好。高中长到大二的痘,来到葡萄牙三个月,完全好了,什么药都没有用。来到这里,生活节奏慢,压力小,幸福感高,即使是经济相对弱,这也是很不错的。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8 22:09

作者:鲁晓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65908/answer/24576905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葡萄牙在南欧,南欧国家最穷的应该是希腊吧。

狭义的西欧国家就七个,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爱尔兰,摩纳哥大公国,狭义西欧国家最穷的应该是法国。

你在想德国为什么不是西欧么?德国属于中欧。

你又在想,为什么不能弄一个广义上的西欧呢?跟东欧对应呢?把欧洲就分成两个部分,东欧和西欧吧。

好的,葡萄牙也不是广义西欧最穷的,还是希腊最穷。

你在想不对啊,希腊周围都被东欧穷国包围呢?希腊周围是保加利亚,马其顿,,挨着中东国家土耳其了,隔海相望叙利亚了都!还说希腊不是东欧的?

不好意思,西欧是地理概念,更加是政治概念!

希腊一直是西欧国家范畴,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老祖宗。现在衰落了,为西欧国家守卫爱琴海,守卫地中海东段,相当于西欧国家在东边的看门狗!

不好意思了,希腊,你就是西欧里面最穷的,不管广义还是狭义。


好了,不咬文嚼字了,确实葡萄牙穷,和希腊相比可能稍微稍微稍微比希腊好点。

原因如下:

1,葡萄牙偏居一角落,跟欧洲大陆国家交流沟通少,思想文化技术交流少,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很难到这里,葡萄牙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宗教改革,错过了民主化进程,错过这么多,经济能好么?

2,在西欧葡萄牙穷,是地板,但是放到东欧就是天花板,东欧的优秀国家的最大成就,也就是达到或者略微超过葡萄牙。

3,葡萄牙是有殖民地传统的,贡献了广阔市场,几个非洲国家+巴西,让葡萄牙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有了根据地,占了很多便宜,发展海外业务相对轻松一点。

4,虽然穷,生活质量高,幸福指数高,是欧洲国家旅游和养老的“圣地”。

最后,提问者对于葡萄牙不满,是不是缺少人高马大,金发碧眼的传统高大上白人啊?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