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勇武的加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758608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以瑞典国内的话,CTH和KTH确实是伯仲之间,无论是生源还是毕业生能力这么多年看过来我认为都没有什么差距,甚至一定程度上CTH因为学生规模少一些可能平均水平还高一些(相应的,极值上KTH好一些)。那么KTH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地理位置,斯德哥尔摩首都圈决定了瑞典可能半数的IT工作机会在这里,我直观感觉斯京
的IT工作机会能占到5成,哥德堡可能3成,剩下2成在马尔默
。如果你是一名IT毕业生,你想要留在瑞典,大概率你最后还是来斯京找工作(我见过许多哥德堡和隆德过来的毕业生,反过来则很少)。主场作战的优势是很大的,毕竟有两年的network和social机会。
另一方面在排名上KTH也是瑞典唯一一个能稳进QS前100的工科学校,查尔姆斯
偶尔也要看发挥,尽管这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用,但是有时候回国硬指标很重要。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一个中国人的群聚效应,什么排名,CS RANKING我说实话不是你一个授课硕士应该重点关注的东西。CS RANKING高是老师强,不是你强,越是厉害的老师往往越是忽略上课,真正决定你能学到什么的是这个学校的助教水平和我这种给你代课的博后的水平。。。如果CS ranking就能决定教育质量那么各国科学研究院就应该是最热门的大学。比如,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在CS RANKING上是高居前列,那么请问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蜚声海外吗?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我对此学校没有具体了解。作为一个硕士,你应该考虑的是KTH的文凭够不够你简历敲门,他的授课质量能不能让你掌握技能,斯德哥尔摩好不好玩,瑞典气候舒不舒服,谈恋爱容不容易。你大谈CS排名的感觉好像你是一位志在学术的博士生,可是真的学术之星是不会屈居一个MSc的,如果你是在找工作,那你觉得瑞典TOP2工科学校的名号和所谓的CS ranking在瑞典找工作的时候孰轻孰重?
在这个问题上KTH产业化和国际化是做得特别好的,中国人多意味着你资源多,哪怕是回国的校友也多,不要小看这个东西,好好经营的话会是你的巨大财富。我在此说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观点,大部分海外归国硕士的文凭作用只是给你的本科学历刷墙盖顶,KTH近些年卷度增加导致中国学生的baseline可能收敛到了华五稍下的水准,这意味着你的同学来不来KTH他们都会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这既拔高了教育质量(比如project的合作水平),也提升了你文凭排名以外的认可度。
近几年海外中产阶级留学的风气比较大,这是好事,但是我希望各位留学生能够去除掉做题家思维(我原来管这叫儒生思维)。
排名不在高,重点是学校“印象”。
老师不在强,重点是混得能混过,学得能学好。
同学不在多,而在于他们能不能成为你未来的朋友与“朋友”。
读书切忌不可着相,不可为读书而读书,为光鲜而读书,逼自己读书,骗自己读书。不管你选哪所学校,你都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和保证自己能读得开心。天天盯着排名和人比来比去这个是入了邪。
在这个问题上,KTH其实已经能够做到碾压你提到的其余北欧学校。现在或许你对我说的会不以为然,但是等你毕业了几年回国或者留在瑞典工作,你就会明白我的道理。读书上学这个事情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取所取何必相争。一个学校,想玩的能玩的开心,想混的能混毕业,想学的有资源学,想找工作的文凭够找工作,这就是好学校。如果你想要做学术应该去一些小而精的学校,想要个高排名文凭可以去伦敦中国学院,要日子舒服南法公立大学走起。你说你想不清楚?那KTH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我这些年一直觉得KTH是把教育产业化做明白了的少数欧洲大陆学校,真正能做到让所有客户(学生)都高兴。
不过我个人给大家提醒一下,查尔姆斯确实性价比更高,可能是CTH比较低调,申请CTH的中国人的Bar相对低人数也少,但是CTH同样在瑞典极负盛名,我很推荐不够卷KTH的同学去CTH,毕竟这些年KTH的 EECS学院生源已经开始出现清北的生源了,这个泡沫也是有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