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3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瑞典皇家理工很好?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3

没有说kth不好,但感觉他的名气有点过誉了。

没奖学费也不低,瑞典国内CTH UP,隆德都不差。北欧其他国家 奥斯陆大学,哥哈,丹麦技术,赫尔辛基,aalto这些学校实力也不见得比kth差。

计算机类专业,kth的cs ranking也不怎么好看,所以kth为什么可以这么卷?我觉得欧洲同水平的学校,kth明显卷很多?难道是名字好听吗?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3

某匿名用户:


KTH 最强的地方在于熟悉中国招生、中国大学体系。这种伯乐识千里马的能力可不常有,欧陆大学里,除了瑞士ETH, EPFL,只有KTH有这种能力。

最菜的就是德国大学,二本和985一视同仁。除了学历,中国还会根据科研经历等方面去综合评价一个人,但德国完全不看。反而依据课程匹配度+均分这种在中国选拔能力低下的指标组合来筛选中国人才(在国内,均分通常要和学校结合来筛人,因为有些学校给分水,给分标准不统一)。

这种说白了就是照搬本国的教育体系评价标准(德国大学实力是最平均的),去评价其他国家不同教育体系的人。跟很多中国学生照搬中国的标准,只看入学门槛就去评价欧美大学质量一样离谱。

荷兰、北欧稍微好一些,不同学校国际化程度不同,对中国招生的熟悉程度也略有不同。最好的就是KTH。

这背后涉及的还是大学管理能力,而不仅仅是懂点中国的东西。比如德国大学里懂中国教育体系的可不少,但还是不得不按照上级的要求,按照以往大学的要求来筛人。

在本校科研能力并不强的情况下,还能通过招生手段提高生源质量,达到美国top 15大学级别,属实是把中国学生的心态玩明白了。先逐渐挑选好学生提高门槛,中国学生再看门槛高,觉得是好项目,都去申,进而正向循环,以致引发踩踏效应,卷上天际。。。能把招生玩成这样的,唯有KTH了(相比之下,瑞士那俩校卷是本身实力就强,所以自然能吸引好学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I相关的硕士项目里,一个KTH招的985学生数量比整个德国还多。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以便理解为什么KTH那样做算“好”(顺便回复一下评论区)。

最近几年欧陆硕士教育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国际化、精英化,包括所有国家。可能因为国际学生学生数显著增长,每个国家都想分一杯羹。

比如在教育公平做得最著名的德国,近几年也开始了如上的改革:



设立精英大学

计划、精英集群,重点培养部分学校、部分学科。抛弃了传统的公平对待所有大学的模式。
大量开设英语授课项目,而这些英授硕士绝大部分都是限制录取的,有较高筛选条件。而传统的德语项目都无这么高比例的限制录取,和录取条件。
拜仁州

甚至开了精英硕士项目,门槛高得离谱(德国标准),人均资源极高(小班教学+导师带科研),堪比美国顶级藤校。

当然这只是部分新项目的变化,变得精英化了,主流还是原来的有百年历史的公平教育模式。欧陆其他国家也或多或少有类似的改革,无一例外。

但项目精英化、国际化,得有配套的招生政策。其中KTH是其中的佼佼者,是玩中国招生上最厉害的。而垫底的就是德国了。

(其实我本来是想吐槽国人老爱卷KTH这种学校,但大家的关注点怎么都在德国。。。)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5

作者:勇武的加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758608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以瑞典国内的话,CTH和KTH确实是伯仲之间,无论是生源还是毕业生能力这么多年看过来我认为都没有什么差距,甚至一定程度上CTH因为学生规模少一些可能平均水平还高一些(相应的,极值上KTH好一些)。那么KTH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地理位置,斯德哥尔摩首都圈决定了瑞典可能半数的IT工作机会在这里,我直观感觉斯京

的IT工作机会能占到5成,哥德堡可能3成,剩下2成在马尔默

。如果你是一名IT毕业生,你想要留在瑞典,大概率你最后还是来斯京找工作(我见过许多哥德堡和隆德过来的毕业生,反过来则很少)。主场作战的优势是很大的,毕竟有两年的network和social机会。

另一方面在排名上KTH也是瑞典唯一一个能稳进QS前100的工科学校,查尔姆斯

偶尔也要看发挥,尽管这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用,但是有时候回国硬指标很重要。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一个中国人的群聚效应,什么排名,CS RANKING我说实话不是你一个授课硕士应该重点关注的东西。CS RANKING高是老师强,不是你强,越是厉害的老师往往越是忽略上课,真正决定你能学到什么的是这个学校的助教水平和我这种给你代课的博后的水平。。。如果CS ranking就能决定教育质量那么各国科学研究院就应该是最热门的大学。比如,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在CS RANKING上是高居前列,那么请问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蜚声海外吗?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我对此学校没有具体了解。作为一个硕士,你应该考虑的是KTH的文凭够不够你简历敲门,他的授课质量能不能让你掌握技能,斯德哥尔摩好不好玩,瑞典气候舒不舒服,谈恋爱容不容易。你大谈CS排名的感觉好像你是一位志在学术的博士生,可是真的学术之星是不会屈居一个MSc的,如果你是在找工作,那你觉得瑞典TOP2工科学校的名号和所谓的CS ranking在瑞典找工作的时候孰轻孰重?

在这个问题上KTH产业化和国际化是做得特别好的,中国人多意味着你资源多,哪怕是回国的校友也多,不要小看这个东西,好好经营的话会是你的巨大财富。我在此说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观点,大部分海外归国硕士的文凭作用只是给你的本科学历刷墙盖顶,KTH近些年卷度增加导致中国学生的baseline可能收敛到了华五稍下的水准,这意味着你的同学来不来KTH他们都会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这既拔高了教育质量(比如project的合作水平),也提升了你文凭排名以外的认可度。

近几年海外中产阶级留学的风气比较大,这是好事,但是我希望各位留学生能够去除掉做题家思维(我原来管这叫儒生思维)。

排名不在高,重点是学校“印象”。

老师不在强,重点是混得能混过,学得能学好。

同学不在多,而在于他们能不能成为你未来的朋友与“朋友”。

读书切忌不可着相,不可为读书而读书,为光鲜而读书,逼自己读书,骗自己读书。不管你选哪所学校,你都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和保证自己能读得开心。天天盯着排名和人比来比去这个是入了邪。

在这个问题上,KTH其实已经能够做到碾压你提到的其余北欧学校。现在或许你对我说的会不以为然,但是等你毕业了几年回国或者留在瑞典工作,你就会明白我的道理。读书上学这个事情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取所取何必相争。一个学校,想玩的能玩的开心,想混的能混毕业,想学的有资源学,想找工作的文凭够找工作,这就是好学校。如果你想要做学术应该去一些小而精的学校,想要个高排名文凭可以去伦敦中国学院,要日子舒服南法公立大学走起。你说你想不清楚?那KTH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我这些年一直觉得KTH是把教育产业化做明白了的少数欧洲大陆学校,真正能做到让所有客户(学生)都高兴。

不过我个人给大家提醒一下,查尔姆斯确实性价比更高,可能是CTH比较低调,申请CTH的中国人的Bar相对低人数也少,但是CTH同样在瑞典极负盛名,我很推荐不够卷KTH的同学去CTH,毕竟这些年KTH的 EECS学院生源已经开始出现清北的生源了,这个泡沫也是有点大了。。。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5

咻咻咻:


2022年6月22日更新

时隔半年,见识了更多的风景,有了更深刻的体验。真真正正如老学长 

@勇武的加兰 所言,当你你没有想好未来出路的时候,KTH真的是一个很好选择。我在这里学习的两年间,有的同学一心一意留在这里,顺利找到工作;有的同学为学业更上一层楼,找到了欧洲甚至北美的phd职位;还有一些同学在这里度过了自由而灿烂的两年,经历和见识到了世界上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景色。


放到现在与我而言,KTH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也许是,也许又不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KTH的学费放在欧陆并不算便宜,性价比肯定不如德法等国的学校。但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暑假申请各种各样的实习,第二年争取到助教和到公司毕设这些机会,都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差距并且丰富工作经验。而相比高投入高回报的北美,KTH提供的机会看起来并不多么吸引人,但是瑞典的工作机会容许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试错,在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更小的状态下从容度过两年。而与英联邦国家学校相比,这就更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在这里每天你与同学讨论的是有没有新的实习岗位和工作机会,而不是怎么准备一年后回国的人才引进或者公务员考试。

平心而论,不论自己如何选择,KTH都不是我最优的答案,但是不论我最后选择哪条路,KTH都能提供其它道路的可能。也因此,我花了整整第一年的时间思考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终于在第一年暑假开始为自己的方向努力。或许我没有取得足够完美的学业成绩,或许我没有找到最合心的实习,但是能够在读书期间真正思考自己,读懂自己,便已经是我这两年来最大的收获了。


2021年11月20日原回答

我感觉kth出名的原因有好几个:

1.最初kth主要是依靠浙大,东南等学校的3+2项目招生的,从一开始就在各大北欧高校中占领了生源质量高地。而且从往届3+2毕业生的评价来看,kth总体上感受还是非常不错的,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闭循环。

2.诚然kth排名不如隆德,哥本哈根等综合大学,但是架不住kth属于纯理工大学,毕业留在瑞典简直不用太简单。尤其是最近网上流行的run北欧说法,kth几乎成了run北欧的最佳途径。

3.瑞典的工作机会应该是北欧最多的,虽然cth听说就业机会更大一些,但是国人骨子里总是要有个鄙视链,就硬生生把kth和cth分成两个档次。因此抛开外界影响,我个人认为cth的留学价值是被严重低估的(回国的价值另说)。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勃学家:


因为他们不懂行:

哥本哈根大学有整个北欧最强的人均科研水平和整体科研水平。

丹麦技术大学在整个北欧有最强的人均导师资源水平。(甚至世界上都是)

赫尔辛基大学有整个北欧最强的篇均论文质量。(甚至世界上都是)

而瑞典的大学除了KI是由于特殊院校占优势的原因,KTH根本都算不上顶尖大学。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173632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你觉得不好呢?这个学校放在欧洲就是大家听说过的学校,在比利时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瑞典是欧洲发达程度能排进前五名的国家,科技和工业十分强悍,KTH旁边就是Kista工业园区。

至于排名,KU Leuven排名高吧?泰晤士和USNEWS都排到世界前50了,但是你要是仔细看看KTH和KU Leuven的学科设置、学生数量,KTH只是和鲁汶工学院一个体量的学校,你和综合大学比论文和学术?看工科实力的话,印象里鲁汶工学院和KTH是不分上下的。

关于和其他学校的比较,拿KTH和aalto比的话,aalto吃亏在名字上(改名叫芬兰国立理工学院,你试试会不会卷爆)。DTU比较迷,这个学校硕士项目奖少门槛低,我申请那年DTU好像没发过拒信,再加上DTU的强项侧重生化环材,丹麦永居也困难,可能就没那么大吸引力了。

隆德和乌普萨拉,典型的综合大学,隆德工学院虽然也很强但是学科种类不全,Uppsala主要也是文理学校。奥斯陆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也都基本类似的情况,根本就没有几个工科专业,想去也去不了。

我马上就要去KTH交换了,本来的备选还有TUDelft、EPFL和TUM,综合考虑还是KTH最好(学业压力合理、给分合理、在大城市、以后想去瑞典发展)。KTH在欧洲属于说出来大家都知道的学校,纵然不会像牛剑ETH那样横扫就业市场,但认可度是没问题的。千万不要因为KTH的商业排名低估了它,荷兰有个学校Rotterdam Erasmus QS排200,但是这学校商学院对我来说就是NEXT LEVEL的存在,欧陆留学还是多考虑一下自己的专业方向吧。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作者:zhanghu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5605854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你们觉得不好呢?!我复盘我这么多年的求学经历,我非常感谢KTH那五年,简直是再造之恩,学术的开放性可称得上自由之精神,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学术的严谨性等等。我非常感恩KTH给我的馈赠。为何非常有如此笼统的评价“为什么觉得不好”!



首先KTH在欧洲算是工科Top学校里面的二档。在上面的有帝国理工、ETH、牛津剑桥的理科。二档里应该是TUM DTU CTH TU-Delft,说句实话,其他德国工科大学真的“国际化”程度都没达到这一档,德国的大学都给德语的世界做贡献了。
如果在kth读研,没拿到奖学金或者学费减免,那确实这一档里有其他学校不要学费或者生活成本较低,相比就很鸡肋。如果读理工科志在去第一档的学校,那确实可以不考虑KTH。毕竟上一档的真是个金字招牌。KTH这个招牌在欧洲非常管用,其他大洲不一定有很大的知名度。
撇开学费,这个第二档非常适合985里非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的普通学生,下至一本学校里面的班上前几名,甚至某些二本里最优秀的本科生。这也是我在KTH遇到最多的学生群体。KTH可以非常靠谱地提供非常优秀的师资 - 教授老师水平非常高(理科院系的老师甚至是诺贝尔的评审委员会的成员),较合理的学校设置 - 课程严谨考察合理学术非常严谨,产学研合作范围大 - EIT/ABB/爱立信/Scania等,毕业有一定机会留在当地。

撇开一些”场外因素”如留学开销北欧天气,KTH这个学校本身没什么槽点…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名字好听,写在简历上很有面子。然而北欧N5t五个工科大学(dtu, aalto, ntnu和cth)实力几乎差不多,各有长处和短处。

比如kth的计算机实力可能比不上丹麦的奥胡斯,环境能源实力比不上dtu,车辆机械比不上cth,水资源海洋工程比不上ntnu,排名比不上哥哈奥斯陆一些综合类大学。但是在土木领域又是北欧里最强的。

对岸dtu在知乎挨喷,其实kth真的并没有比dtu强,dtu因为研究能源环境科研资金不知道是kth的多少倍。然而一个名字是技术,一个是皇家,听起来就刻板印象了...



作者:zzpoink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900510/answer/22174095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6

EloryGogh:


确实是相当熟悉中国。

录取以后会找中国人学长学姐来宣讲。

有微博微信号公众号。

重视跟中国大学的交换项目。

其他欧陆高校确实是都做不到。


有时候一个学校在国内名气高不高,也决定于他招的中国人多不多,招的人多了,宣传的人也多,才有名气。


估计还有这个皇家的名字。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27

某匿名用户:


广告买的多,3+2学生招的多,普招门槛拉的很高,中文译名好。

实际上3+2的生源一言难尽,虽然大部分都是211大学的,但211也有混子,也有英语完全没法交流的,本人就遇到一大堆,不知怎么稀里糊涂出的国。而且因为3+2基本都集中在某几个专业内,且某几个专业也确实都是中国人趋之若鹜的专业,某几个专业基本上平时都是中国人小圈子里一起学习讨论上课,堪比北欧曼大,来了两年一个瑞典同学不认识的可太大有人在了,某种意义上完全丧失留学的意义,仿佛换了个地方学中外合作专业。

KTH本身lecture质量稀烂,尤其和同等级理工学校比,讲师水平参差不齐,lab基本就是废的,纯自学,到后期根本没几个人去了。大部分专业申博困难,学校排名不高,瑞典又极其无聊,唯一的优点是kth课业压力小给分ok,来这无奖自费留学的朋友们,你们真的内心没有过一点后悔的感觉吗?我完全不觉得这学校MS教育能比得上同等级学校,甚至认识的很多Erasmus eit的朋友(第一年在荷兰或者什么地方读的,第二年来KTH)普遍反映KTH的课水,教育质量比不上他们读的另一所,这很能说明问题了。

至于大陆生源质量,不会真有人把中国国际生门槛看成学校实力的一个体现吧?这学校因为知名度高广子做得好,每年申请人到处都是,但因为每个专业都学生限额,所以才造成了所谓门槛高的假象,隔壁DTU和Aalto发offer跟印刷机一样,你们觉得这俩比KTH差?清醒点吧。有人拿德国大学说事,德国的学校课业压力和毕业压力是K校多少倍?K校你正常学还有挂科延毕的?再看看德校?拿着中国国际生门槛秀优越的学生思维请赶快消失,没有人会在意你是1:1进的还是1:10000进的,国内hr不了解,欧洲人更不会在意,因为当地人点击就送。

总之我很难对KTH说什么恭维之话,这学校这地方实在难以找到闪光点,我只能祝KTH招生办在商业宣传上越来越成功吧,这很难评,读过的都知道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