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9 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引發了一場政治地震。剛剛宣布他的多數黨在歐洲選舉中失敗,令所有人驚訝的是,他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賭注。 儘管內部存在分歧,左翼仍設法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達成了一項聯合協議。但極左翼團體“法蘭西不屈服”(LFI)與合作夥伴(社會黨、綠黨、共產黨)之間的分歧,特別是在前總統候選人梅朗雄的爭議人物問題上,很快重新浮出水面,並經常蔓延到各個領域。 在此期間,無論是廢除馬克龍養老金改革的模糊性,還是對跨國公司的爭議,甚至包括國民聯盟候選人的有爭議的言論,似乎沒有什麼能減緩國民聯盟在購買力和反對移民議題中的上升力度。 在這三周的閃電競選活動結束後,法國人會挫敗民意調查者的預測嗎? 整個國家似乎都緊張不已,預計會有大量投票參與。投票率可能占約 4900 萬登記選民的 67% 左右,遠高於 2022 年第一輪立法選舉的 47.5%。 據內政部稱,已經制定了超過 260 萬份委託代投票的授權書,這一數字是兩年前同期的四倍。 從周六開始,法國海外領土開始投票,參與率急劇上升,而且常常有一種嚴肅的感覺。 到當地周日中午,新喀里多尼亞的投票率為 32.4%,與 2022 年選舉的 13.06% 相比,上漲了近 20 個百分點,而在新喀里多尼亞拒絕選舉改革引發分離主義者的騷亂之後,太平洋群島的緊張局勢依然高度緊張。 法屬波利尼西亞當地中午的參與度也有所增加:18%,而 2022 年為 15.8%。 據法新社說,然而,第一輪的總結可能很難做出,因為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可能要從周日晚上的三角對陣數量開始(三名候選人晉級第二輪),預計將大幅上升。 最重要的是兩輪之間的退出的計數,不過“共和陣線”阻止極右翼的做法多年來已經減弱。 馬克龍陣營壓力最大,而馬克龍在兩次(2017年和2022年)總統選舉中都以大壩防堵論點反對極右翼成功而當選總統。 馬克龍周四承諾“最明確”地遵循選舉態度,但到目前為止,他的“既不是極右,也不要極左LFI”,受到左派和左派的嚴厲批評。 按計畫,周一中午,馬克龍將在愛麗舍宮總統府召集總理阿塔爾和政府成員,重點討論布陣和針對國民聯盟的戰略問題。 這次立法選舉是在馬克龍的黨在議會佔相對多數的情況下兩年後舉行的。 國民聯盟在歐洲選舉中的勝利 - 31.4% 的選票反對馬克龍陣營的 14.6% - ,促成馬克龍做出極端選擇,以至於使他的餘下任期面對與國民聯盟共制的局面。 在其近代史上,法國經歷了總統與不同政黨政府共存的三個共制時期,分別是密特朗總統(1986-1988年和1993-1995年)和希拉克總統(1997-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