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4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就读是怎么的体验?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0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1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7189114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内容不针对任何学校和个人,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思考,无意冒犯。
=========================


三年前的盛夏,高考结束的我,坐在电脑前,查着一所所只听过名字但是从未去过的大学。我自己明白,选择一所大学,意味着选择了这所大学的文化,选择了他能给你的专业,还有他所在的城市。所以,不同的大学,对应着余生一种完全不同的自己。所以这道选择题我也做的很认真。
我当时总结出选大学的三大因素:学校、专业、地域。(这三大因素到现在我也认为异常的正确)
我当时运用的工具:学校贴吧、知乎、百度。
学校
我当时能上的大学也蛮多,长安大学(当时和西浦之间最纠结的)、南京农业、南京师范、西北农林科技、福州大学、南昌大学等等,能选的学校算是中等211和垫底985吧。
但是我清楚进去的分不高,有些甚至刚压线进入。所以能入校,也大概率调剂入冷门专业,而且有些学校转专业很难,不是名额限制,就是系里排名前xx (强烈吐槽,我要是能考系里前xx还有必要转?)。所以我能选的这些传统大学,能给我的是985或211的Title,还有一定的保研机会。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就业,这些学校比双非的西浦优势要大。西浦可以说是建校时间也不长,离开长三角区域就是西交飞利浦一般的存在。也因为和国内传统大学两个体制,完全没有保研一说,对于国内考研和本科直接就业、入体制内等毫无优势。
但既然是成年人了,只极端的追求一个Title,或者仅用一个标尺衡量事物是不成熟的。成熟的人要思考方方面面,追求最大值,而不是极大值。要思考的更多的事物发展的趋势,一个选择,是很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我一直以来的个人价值观是:
第一、我以后肯定会读研究生的,在可预见的将来,研究生几乎是标配,长远的回报远高于本科
第二、无论海外读研、还是交换生、还是游学,我一定要有海外的学习生活经历
第三、我宁愿不要我爸以后留给我的房子,我也愿意他提前投资到我的教育上
第四、我不回老家,要留在沿海
第五、我在大学能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做喜欢的事


申请研究生
最重要的事情最先说,西浦申请海外研究生比普通211占很大优势,首先是英本体制,四年下来西浦学历,利物浦学位证,利物浦大学也QSTop150了,考研时努努力也比利物浦大学要强吧,稳稳的飘进入Top100。又可以2+2出去到利物浦大学,有两年海外学习经历,这段经历要是能好好利用是很不错的开阔眼界,重树价值观的机会。根据我周围的情况,只要智力正常,学习刻苦度哪怕是一般,都能进一个很不错的英国澳洲Top的大学(美加新研需要好好努力,美研前几年西浦人数不多,这几年开始越来越多)。你姑且可以认为这是花钱买教育资源,但是既然能享受到教育资源带来的福利和便利,付出金钱不也是也很合理么?刷GPA西浦也比别的学校更容易,西浦按照英式40分及格,70分以上1.1学位,60分以上2.1学位,只要语言关没问题,1.1学位对认真学习的同学是比较轻松的,帝国理工、UCL最高要求也只是1.1。爱大、曼大都是2.1就能申请,大部分学校也就2.1。
西浦的申研氛围应该要远强于中等211和其他学校。因为在这个平台申请一个好研究生是比较容易的,一般同学也没有进入社会挣钱养家的压力,所以大多数同学都默认申研。这有一个好处是同学之间会共同找实习、科研、竞赛、刷GT等,一同弥补申研必备要素,同学、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频率和信息质量也比较高。这些宝贵的学习经验和信息都非常有用。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我姐进了一所普通211,每年几乎一放寒暑假就回家了,不是学学车,就是旅旅游,然后看看剧,咸鱼掉整个暑假。其实她本身也很上进的,但是她所处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周围的人都不拼,你也很快就没动力了。她周围同学就等考研前半年拼一下,之前就打打游戏,课上睡睡觉,两年不心疼么。(这里吐槽一下国内考研,国内考研我觉得蛮难的,这种难不只是内容难,也难在考研流程和方式。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运气。只能主选一所大学,过线还要复试,复数还要刷人,不确定性太多,而且不透明性比较大,研招的方式还有待提升,一考定终身对考生风险大也不公平,会忽略了考生的很多努力,我姐今年考研就没考上,还要二战。她努力一年,好的985上不了,但跟母校同水平的学校能入吧,对不起,不要,最后空档了,我觉得不公平)。而海外申请如果你水平够,即使曼大没要你,但是同一级别的爱大应该会给你offer,再不济掉到伯明翰大学也能接受,不至于空档。我自己本身也算活泼,开学的时候也参加各种社团,厚脸皮加了很多同学的微信,当我咸鱼在家刷微信的时候,发现西浦的暑假很多人是在实习,某某在德勤,某某在微软,还有某某在UCB Summer School,某某在做海外志愿者,还有某某在跟老师做SURF,寒假在准备MCM/ICM,某某学姐在考CFA,某某大二ACCA已经过完F段,有些自己从西浦转学到了美本。暑假我是闲不下来的,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同龄人向灯塔一样给我照亮各个人生的方向,我发现我不去做,周围的人都在做为简历增光添彩,我会很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这就是进步的源泉。
而且西浦的假期足够长,制度足够宽松,给你了最大化的自我追求空间,你可以变成想变的人。当我一步步走来,发现每一个逼自己的周六周天、寒暑假所做的事,不仅锻炼了很多能力,也已经丰富简历。


学生平均综合素质
这个指的是家境、教养、眼界这些方面。来西浦的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至少也在平均线以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三年来接触到的同学的爸爸妈妈,不是小企业的领导也是大企业的中层,都算是比较优秀的社会人士,这些家庭带给孩子的原生观念是比较健康的,一般都是正向的。几乎没见过那种赌徒父亲或者不顾家母亲。父母有更多的机会带他们在饭桌上认识更优秀的叔叔阿姨,或者假期支持他们去行万里路,去探索更新颖的事物。现在越来越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无论世界观的形成还是价值观的矫正,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
鱼龙混杂问题。每个学校都有鱼,即使一流985也会,重要的是这些鱼的比例和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独立性。国内学校大锅饭一起上,这些鱼可能会在课堂上影响到你,但是在西浦这种独立性比较强的环境下,无论革命战友还是狐朋狗友,你周围的人都是你自己选的或吸引来的,只要自己上进,身边的龙会越来越多。即使他自己摸鱼,他爸妈愿意么,留级的话每年的学费够一辆小车了,如果摸鱼摸的很严重,年年摸鱼,恭喜你找到宝了,他家有矿(狗头滑稽)。何况西浦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你在这待四年这些鱼都不会影响到你,可能除了社团活动外,面都见不到。即使真有这些鱼,反过来想,让这些鱼交的学费帮你提升资源,也不跟你抢占资源,不是大好的事吗?


苏州地理环境
当时我没选其他大学也一大部分因为城市和地理位置,我可选的西安、南昌、福州、合肥、杨凌这些地方,地理位置相对不占优,城市建设,行政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我在知乎上看过一篇帖子说,以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地理位置越好的城市,将会吸引更多人才,城市会发展的更快,教育、医疗、养老资源也会越丰富。而偏远一点的城市将会陷入很大被动。(所以三年后的现在听到了兰州大学苏州分校这种调侃?),而且帖子预测以后会形成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武汉、环成都。我自己衡量了很久,不喜欢北京的氛围,珠三角教育资源又不丰富,比气候、比区位、比经济潜力、比城市建设与规划,总之比了很多,最后还是觉得长三角不错,结合自己的可选学校,最后又筛出了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西浦。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就不详细介绍了,同学们可以自己在网上查一下现状、规划、环境、宜居程度等等,园区数不胜数的创意科技产业园和研究生院,实习机会虽然不及北上广深,但是因为只有西浦和苏大霸占苏州,人均机会也还是很多。地理区位、城市建设、教育环境、本地人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发展潜力等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大学所在的地域决定了在大学期间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和频繁程度,而苏州处于中国沿海中部,东临虹桥机场,北临苏南硕放,苏州站、苏州北站、园区站,还有正在建设的苏州南站。地理位置南北中都近,这也无形给平时出行或旅游省了些路费。退可苏州养老、进可上海拼搏。


专业
专业我认为在大学是非常重要的,学四年不愿意学的专业,真的是非常痛苦。如果不是牌子很硬的大学,跨专业直接找工作也不轻松。我高中一位同学考试较往常考的不错,压线入了西南大学,然调调剂到了她不是很喜欢的农学,可是她以后想当英语老师啊。还有一位高中可爱活泼的日本系萌妹子,也压线入了一所大学,后来被调剂到机械自动化专业,英语是她强项,物理是她短板,根据这位妹子的朋友圈,我觉得大学三年来,她从来没有爱过她所学东西的一丝一毫。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已经从精神上把我消灭了。而西浦几乎不限制转专业,只要你想读,你愿意,可以转。所以我大一本来是金融数学的,后来觉得学得没意思,转计算机了,现在感觉蛮爽。虽然不是那种纯粹的热爱,但是申研找工作肯定是没问题了。
虽然所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和大学所学专业无关,但是这个现象合理吗?只能说当前的专业开设、制度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大学给你提供一个机会,喜欢什么学什么,学了什么做什么,何乐不为呢?何必学四年地理去做码农,学了四年化学去做金融?
西浦我记得开学进来填志愿是第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后来还会有两次机会。西浦的专业从最热门的的金融、计算机到生物、化学、环境、健康、国际关系、中国文化都有,会给予你足够大的选择空间。
(貌似计算机今年人数太多,转专业也要天赋测试了?但是天赋测试不要怕,不是为了卡你而卡你,而是让你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和长处,只要你在测试中能表现出比一半人以上高的天赋,也就能通过测试。所以天赋测试目的是害怕你盲从热门专业,学校如果为了省事才不会搞天赋测试,直接卡死申请人数和制度才是最省事的)
西浦的国际商学院(AACSB,EQUIS认证)也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商科里面内容从会计、市场、经济、管理、人力资源都有,专业不胜枚举。整个西浦从工科、理科到文科都有,总有一个人喜欢的。
在有生之年能学喜欢的专业、做喜欢做的事,这不就是人生之大幸么?


-课水
原因一、参照物。如果你的参照物是天朝的高中课堂,那可能全世界的课都比较水了,高中课堂的对于知识传授能力是bug级别的存在。如果参照物是国内大学可能大部分985和一流211,那么可能会有些水。毕竟国家供给了大量资源,而这些学生个人素质比较高,主观能动性强,课水也不会影响到他们自己发展,自己就去找资源了。至于其他大学我真很少听到关于课堂的正面评价,随便一个学校学生都是“念ppt”,“大不了自己学”的感慨,当然国内大学开设的课程多,一学期动辄七八门,意味着自学的课也会更多,而母语学习也容易些。但如果参照物是美本英本,那西浦可能不仅不水,内容可能该要更难。(CSE204西浦全是大题,利物浦算法复杂度module全是选择题。。感觉像江苏卷遇上北京卷哈哈哈开玩笑)。
原因二、时间差。中国本科四年时间,通常最后一年学习内容少。英国本科只有三年,而且课程难度和内容数量是慢慢上升的。而西浦第二年才相当于英国第一年,才相当于国内的第一年。这时,焦虑的同学一跟曾经同学比,发现人家都跑了很久了,自己还在原地。我觉得没必要过于焦虑,享受自己的步伐,该提升综合能力的时候放心去提升,做好自己时间段该做的就好。(当时学完CSE105觉得去面试公司简直是送人头,直到大三我遇见了CSE205,CSE207以及CSE210,才明白秃头的日子总会来的,伴随着秃也在变强)
原因三、教育理念。美本英本很相似,本科课程少,注重通识教育,一学期就三四门最核心的课,并且课程内容都是基础,但多出的时间不是让你待宿舍打游戏睡觉的,而是自己借助各种资源去钻研和涉猎的,这就是所谓尊重个体的选择,或许说在知识量和钻研能力上做了个中和。中西方教育文化没有绝对的好坏,一个更注重培育知识素养,一个更注重培育综合素养,就看你自己的适合和选择。
就本科教育而言,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277 关注 · 28 回答问题


去行政化
西浦没有班级、辅导员这种概念,而学校内学生会、青协更多是一个学生服务机构,而区别于国内大学学生会的管理职责,这意味着很多莫名奇妙的事在西浦不会发生。
比如我高中一个同学入某大学后,学校第一件事是背校纪校规,两周内检测,背的详细程度要到寝室不打扫要扣几分,晚上不归寝扣几分这种程度。学校不管学术和思想,天天管卫生、礼仪、体育这种芝麻大的事真是可笑。还有一位同学在天津,当时他们学生会,那些领导要临时要开一个会,但她那天正好有个考试,忘了啥从业资格证还是啥。半天请不上假,因为开会说负责人说,你考证考试可以下次再考,如果造成金钱上的损失学生会给你补,但这个思想传达会就开这一次,必须来。哦。个人利益从来都不会被尊重。
西浦基本不存上面这样的事。你的寝室就是你和舍友的四人世界,你跟宾馆一样干净没人会表扬你,乱成猪窝除了舍友也没人会骂你一句,作为成年人了,这些事都需要你自己负责。西浦晚上也没有不归寝一说,你要是因为志愿活动、学术活动去广州了、去北京了,不能回宿舍过夜,没关系,你不用和任何人打报告,只要在外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在西浦我见过染成各种各样颜色头发的人,真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有(尽管她们大多数这些颜色不会超过两周又会回归黑色),我作为个直男尽管不能理解,但我尊重她们,自己喜欢,自己尝试,又有什么不对呢?西浦没有权威,你可以因为自己的看法尽情挑战校长,挑战老师,挑战学生会(就没这必要),我觉得如果国内大学哪天敢这样挑战、这种平等,那我中华已然崛起了。(我跟教授argue过我的分数,成功过一次嘻嘻嘻)。只要你努力、去争取,无论转学、转专业、复读、gap、西浦会尊重每一个个体。


寝室
寝室是上床下桌, 一个寝室四个人,一年一人2200。大一大二是住文星公寓的,文星应该也有人大的同学在住,大三大四住文萃公寓,文萃更多是国际生还有一些周围一些研究院、政府、企业的刚上岗的小年轻,研究生住文荟。这三个公寓都属于苏州政府的配套设施(还有新建的三甲医院、翰林邻里中心紧邻),住宿条件虽然达不到心之向往,但是正常学习生活也绰绰有余。
交通也是比较方便的,无论独墅湖高教区首末站,地铁二号线,都在附近。地铁六号线也在建设。宿舍不断电不断水不断网不查寝室有空调有热水可用洗衣机(是好事是坏事取决于你自己),部分外卖能直接送到寝室。


简略对比
-西浦社团体系与国内学生会体系对比
西浦有一百多个社团,每年开学时会举办“百团大战”,从学术类、功能类、体育类、艺术类样样都有,全是学生自主管理,每个社团有一位老师负责人。老师负责对社团提供帮助和建议,帮社团争取需要的学校资源。几乎每个组织都有市场部、学术部、hr等等,自己拉赞助,自己组织活动招新,自主性非常高。对有兴趣的社团一定要进管理层,否则后面就容易水掉。如果想开新的社团,可以向学校申请,提过答辩即可成立。(貌似之前有想办LGBT社的,但是妹有通过答辩)
国内大学不甚了解,但听说学生会有点类似管理机构。


-对比宁诺 昆杜
昆山杜克
我也有两个昆山杜克的同学,有时会跟她们聊聊。昆山杜克起点明显要更高,分数应该接近中流985了吧,入学难度要高于西浦,学生平均素质要高于西浦,师生比高于西浦,学费也高于西浦(哈哈哈哈哈)。
但有个问题是今年刚招本科生,学校也没建完,人数非常少貌似两百号,也可以说是刚起步,专业的选择还有些狭窄。而且地理位置相在昆山西北部吧(貌似),周围配套设施一般,暂时没有形成高教区这种学术和生活环境,也略缺乏相关企业。但我还是看好昆山杜克的未来,毕竟事物发展中,而杜克大学作为办学方也决定了起点。发展需要时间,也许五年十年。祝同在苏州的昆山杜克大学越来越好哈~
宁波诺丁汉
宁波诺丁汉一般比西浦分要高,假如西浦520分,一般宁诺535这种。我后面研究了一下,因为招生数量的区别。西浦在我家乡理科生招生59名,宁诺20名,办学规模西浦要明显大一些,如果把西浦的尾巴掐掉,其实两所学校录取分数差不多。也因为学生少,相当于把西浦的尾巴去掉了,所以宁诺的平均素质应该略高,整体学习氛围和环境可能比西浦更好。貌似宁诺是封闭式校园,西浦完全开放,封闭式的校园对于学术略有利。两所学校优秀学生差距不大(互撕的一般都是两所学校底部学生,在学校里找不到优越感,只能这种方式。好学生都是优雅自信的展示自己的学校)。而且宁波的民营经济很厉害,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当地民众很富裕,豪车很多,离杭州很近,有宁波港这个超级牛的港口。
苏州宁波两所城市其实差不多。
然鹅我个人是秉承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太湖都很美,然后觉得苏州离魔都非常近,动车二十分钟就到了。也有苏州港。经济上外资占比大,整个体经济体量比宁波更大,外来人口更多(包容性更强),可能更适合居住和养老。然后我觉得西浦坐落在全国第一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高教区,政府会更给力些。苏大、人大、东南、西交苏州院都在附近,可以交的朋友多,社交面广,所以最后就来了规模大些的西浦,哦还因为2出去很容易。
总之,西浦宁诺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各有千秋,整体看差别不大,看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每次看到两边同学在知乎上争的时候就蛮难过的,觉得两边的交流和合作机会有些少,应该多互相了解。初中高中都在强调竞争,多1分超过多少人,但大学以来,我渐渐意识到这个狭隘的观念不再正确了,合作>>竞争,希望西浦和宁诺的同学们能友谊长存,两边优秀的同学共同进步呀~
也祝宁波诺丁汉越来越好啦。
对于上海纽约、温州肯恩、北理莫斯科等合办学校很少了解到,无法比较。


西浦发展趋势
-学校发展趋势 家乡录取分数均分变动
西浦在我们家乡从我入学那年,连续三年分数线在升高了,我那年入西浦学生均分高一本线60,然后高本一线64,然后高68,今年估计均分能高一本线70。只是有个地方我比较纳闷,每年贵州广西招生名额那么多,有时候这两省都压到一本线,名额为什么不往山东河南河北这样的大省多分配些,不是很明白,也许有其他考虑。
无论招生计划怎样。西浦在各省的大致分数线在逐年上升,而且我觉得以后还将持续。
经济上,社会上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西浦的学费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高中本科直接出国,因为那个年龄段心智还在生长,无论思想还是世界观都在成长,风险大,财务消耗也更大。除非父母本身或很近的亲人在国外照顾,否则在需要父母指引和树立价值观的时候离开父母,这样不是很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而且如果适应了中国填鸭式基础教育的同学,在青春期前后去海外留学,本身在教学方式和生活习惯就会与很大的冲击和碰撞。西浦有一个很好的折中,会让你在熟悉的环境,比较舒服的从一种思维和状态过度到另一种思维和状态。这种缓冲我觉得是非常棒的。
思想上,西浦学子渐渐走向社会,他们开始在所从事领域崭露头角。这些接受了“散养式”而不是“管教式”的学子,证明了不是只有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脑袋里的知识量很丰富)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散养教育”也不意味着学生就“流放”,“彻底放纵”,也可以意味着更强的自我追求,与自我实现,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有最本真的学习动力。这些在社会立足的西浦学子,证明了“散养”也能活,不用211头衔也能在社会拥有竞争力,这些都是动摇根深蒂固东西的开始。家长也在开始认可,愿意尝试新的事物,相信对于所谓“私立”,“民办”,“非211”,“无班级”,“无班主任”,这种观念会越来越淡化。而且随着家长的年轻化,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自己本身就在传统教育体制下遭受阴影的经历,相信对西浦的选择不会减少,只会增多。
当一所公司的股票已经涨到本身价的时候,相信你可能没有多大兴趣去买他了。获利最大的是那些有勇气的,在低价时购入并坚信会涨的人,这些有勇气做与周围人不一样选择的人,才会收获的比他们更多。选一所学校就跟选股票一样,如果这所学校拥有的学术资源非常丰富,师生数量比很高,地理位置相对又是优势的情况下,那您觉得他的分数难道不应该迟早与他教学资源相同,地理位置一样良好的学校的分数相似或相近么?


-西浦校友资源网络 遍布全球 长三角区域尤为发达
只要你稍微有点心,平时多参加各类讲座,并且活泼点,脸皮厚一点多主动交流。四年下来你就可以拥有所有你所听说过,没听说过的世界名校的学长学姐的微信或联系方式,还有跟你在相同环境下的经历以及他们来时的路(我就是这样做的,加了很多学长学姐微信,并时常交流)。你可以非常近距离的关注到优秀的学长学姐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变得优秀,而我又需要怎么样去做。学长学姐们也愿意向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优秀的人总会相互吸引,渴望变得更优秀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越到后面西浦的学生会越在意朋友圈的(自己菜鸡,但是可以抱巨佬啊的大腿啊哈哈哈),也许是因为过早接触社会,知道朋友圈、交际圈、环境的重要性(毕竟人的表现一半看基因,一半看环境),如果你表现的很优秀,那么融入到优秀的圈子里是很容易的。


-中国国际化放开教育 放开私立院校竞争 西浦机遇
这就跟当今国企和民企一样了,我觉得民企有很强的灵活性,忧患意识更强,也就是所谓的狼性文化会更足一些。只有公立教育的体制是不适合的,而当前公立教育碾压私立教育的情况也不是良性的,只有竞争才会决出最会利用资源的事物,否则资源使用效率并不高。(此处大胆设想,大趋势是朝着当今美帝大学体系发展,公私并存,旗鼓相当(违心))。比如这几年私立初中高中的发展势头就很猛。无论具体怎么变,国家想发展,开放的趋势是必然的。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长三角一体化意味着从政策层面上有利于地区人才交流,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发展(妈呀,感觉跟新闻联播一样)。比如上海建个特斯拉厂,那么机械零配件从苏州无锡制造,浙江负责提供其他零配件,那么企业成本低了,利润高了,可以进行研发了,反哺国内产业链,企业有税收,然后提供配套设施吸引人才,产生良性循环。


-苏州自身机遇
苏州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不高,往第三产业转型需要大量人才,这就意味着机遇。园区一直在扶持的生物医药、纳米科技、人工智能三大块,生物医药的发展已经很具规模了,叠加人口老龄化,这个板块的发展我觉得是很成功的了。纳米科技虽然没有建设的突破,但至少也是领头羊角色。人工智能发展一般,有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太少,可能工业城市的烙印略深,转型需要的跨度就越长。转型中需要大量人才,苏州在高教区引进了大量的研究生院,又引进南京大学,西北工大。但是还是不够,苏州人才需求远大于供给。当然还有传闻中的苏州飞机场,工业园区自贸区,提高苏州行政级别(我觉得不可能)。当然啦,这都是传闻,但是只要有一个实现了,相信就又是一个大跨度。


在西浦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无拘无束,彻底放飞自我
这些同学通常不是混混,只是真的缺乏自律能力,他们也曾经在传统“填鸭式”教育下是很优秀的学生。
-没人管束,缺乏主动性,内心远大志向,行动犹如侏儒
主动性很重要
-自卑
因为学习成绩?家境?长相?地域?前途?潜力?人缘?我暂时也没参透自卑产生的源泉在哪,但自卑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是大量存在的(因为无意间我发现一个我羡慕的同学也在羡慕我)。也许因为多样性太多,而每个方面都有及其优秀的人导致的。自卑现象也许因为不知道感恩自己所拥有的,总嫌弃周围的人或事情。或许说自卑是过于上进的副作用?
我也蛮自卑的。虽然拿不了奖学金,但也上70了。虽然不是优渥的家境,但是一个月生活费2600也够用了。虽然现在单身,但是之前有呀,而且和平分手。长得不帅,但是应该也能看。大奖也拿了,各种Title也有。虽然比不上周围巨佬,但是Top100也有。但就是有点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还老花爸妈的钱。说不清。
或许是当代人的围城大战吧。
-身心压力均大于传统学校
这种压力首先来源于学费,毕竟跟传统大学间学费差很多,而来西浦的大部分是中国当前最焦虑的阶级-中产阶级上下,家里有矿的富二代还是少数,所以或多或少还是会在乎这些钱的。当我被西浦通知录取后七大姑八大姨就在我爸妈面前捯饬,说这学费都够买车了,研究生上完都够买房了,说我爸妈傻,车房不要,要什么非211,我爸妈无形之间压力也会传导到我身上。直到过了几年她们自己的孩子在传统的学校混的不如意,而我研究生越来越明朗时,她们才消停。(长舒一口气)想想前几年真有点忍辱负重在拼搏的感觉。(没有针对任何人,家人永远是最亲的家人,我也知道亲人是从他们的角度为我好,我只在叙述事实)
其次来源于本科学校认可度,毕竟需要时间,(再厉害再有潜力的股票从10块涨到30也不是一天涨到的,中间也会历尽涨跌)。因为学校比较新,尽管这两年发展迅速,各种榜单排名,比如QS排名都在大跨步向前,各种院系认证和革新都在加速,但就是因为相对较新,不可避免的认知度不如在社会上存在了上几十上百年的学校,即使有些录取分数远低于西浦的部分211都在社会上传统人眼里更有含金量,这个不怪谁,过去的时代过去的人。 而对于很多超多一本线很多分,甚至于能上985的同学来说,到西浦后这种压力会更大。他们有时会想,我拿着这分去xx985和xx211静静地当一条咸鱼难道不好,何必逼自己在美好的青春受着罪?但往往这些逼自己最狠的人,最能坚持下来的人,在西浦这个平台下获得的飞跃也最大。
-抑郁症
压力如果不能很好排解或者平衡,那么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人数多还是少不敢下结论,但我身边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抑郁症同学(但她们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呀,除了内向点)。或许传统教育下女生本来就内敛一些,或许西浦女生数量多的原因,感觉身边女生抑郁症明显多一些,可能男生的痛苦更多用沉浸在游戏或电影或动漫或逃课中而排遣而不至于抑郁。但我觉得传统教育体系下这个现象不会好多少,可能更压抑。
-英语不过关,拖累整个学业以及计划(这一般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英语不好的同学在西浦的发展会掣肘,在你比对方更聪明,能力更强的情况下,可能因为英语不好导致自卑,不敢说,不敢用,不敢交流而失去珍贵的机会。变得渐渐内向,课堂上不发言。在渐渐丧失用英语学习的兴趣下,再强的自律也坚持不了多久。
此问题此处没有应对措施,只有一个字-学!!!!!!!!!!!!!!!只有勇敢面对你害怕的东西,才发现他有多不堪一击!!
-没女朋友


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提高主观能动性,分解困难和挫折
提高自律(刷知乎以明志)
学会借助丰富资源 (社会、老师、父母、同学、城市)
学会做计划并思考自己的人生
降低自我外在期望(考top几,挣多少钱,好不好看)
寻找本真追求的事物(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排解焦虑,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做事
找个男朋友代替女朋友


西方的教育方式是 体制是 具体实现是 现状是 优点 缺点
中国的教育方式是 体制是 具体实现是 现状是 优点 缺点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有哪些差别?274 赞同 · 18 评论回答


总结下来,你会在西浦遇到的问题,也正是所有一类处于 中国基础教育方式 下,与 西方基础教育方式在融合时人会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类人,不是个人的特殊问题。是两种思维的的碰撞,是两种文化在你体内的真实融合。是所有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度过了你就自己的英雄,度不过可能就要在黎明前倒下了。
自己西浦三年的发展现状
-三线小县城,全国最穷的地方过来的,
-大一 社团活动 演讲比赛 街舞表演 冬季舞会 志愿者 扩充校内朋友圈 面试大赛(综合能力)
-大二 谈恋爱 刷成绩 考资格类证 学驾照 蓝桥杯 外研杯 论坛讲座 扩充校外 (学习能力)
-大三 刷成绩 MCM/ICM 实习 科研 夏校(推荐大一大二去夏校) 刷G 推荐信 (自闭ing)
-大四
-短期目标 研究生
-长期目标 落户 工作 父母养老 结婚
我和当初自己同水平同学对比,我的付出与收获,我自己的感触
我当时高中年级500个人左右,我100名上下,而我现在申请的研究生的大学,不敢说与前10的同学有的拼,但绝对强于年级前10以后的同学能申请到的海外大学研究生。(我高中是全省里面第9第10吧大概)(大学以后,我觉得爸妈的钱不容易,所以在大学非常刻苦,虽然底子差,但是勤能补拙,虽然比不上一众大佬,但是已经超越过去的自己很多,超过曾经环境下的人很多)


结论
平心而论,
如果能选择985(非垫底四五所)和上流211(两财一贸北航南航北外南理等),那我觉得你理应该去更好的学校,那里的平台和资源西浦暂时是追不上的。
但其他大学,如果这所大学所在的的城市不能给予你想要的机会,这座学校也不能给你想要的专业,请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斟酌一下西浦!


最后必备鸡汤!
也许西浦就是给了你四年的机会让你涅槃重生,让你在余生的课堂上,相遇曾经梦中的自己。但无论你最终在何地,都祝你能在煦色韶光里,不负自己。
-------------------------------------------------------------------------------------------
肺腑之言,想哪写哪。写的可能又乱又没逻辑,见谅。
2019年6月26日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1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1087529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810补充#####
看到很多留言家境不好但为了能出国留学想上西浦的学弟学妹,其实并不是非西浦不可的,我不希望这篇回答误导大家。我在国外遇见很多来自211,985的,国内一般大学的同学也不少,一部分拿奖学金来上学的,混的好的跟本科是不是西浦没太大关系,各有各的成长道路。我上西浦、出国留学,家里都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如果当时没有选择西浦,而是普通的大学,我相信凭自己的努力也会有出国的机会,退一万步即使不出国,混的也不会太差。所以不要太纠结本科上不上西浦。
不要过分担心自己的未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也不要不顾家庭条件强行上西浦,是金子总会花光的。






#####原答案#####
一个从西浦毕业的农村娃的感想
#这是某天晚上睡不着写下来的 不知道对不对题主的题#
农村家庭,父亲初中毕业就走上社会打拼,母亲小学都没毕业。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就一直在做生意,开纺织机配件店,经销棉纱,印花布等,期间赚了点钱,但总的来说只是凑活过日。农村自建房拆迁之后就住进了城乡结合部的安居房(老爷爷老太太外地人杀马特特多的那种),总之绝对算不上中产,应该叫做“失地农民”。无钱无权无关系,三无人员。
以上是背景。
2012年,勤奋好学的我(捂脸)高考遭遇滑铁卢,正好考上一本线,不上不下,不甘心复读,就随便填了西浦的志愿(一本院校里只能够得着它)。和其他农村家长不一样的是,父母特别支持我的教育,舍得在教育上花钱,小学上的是市区的学校,初高中冲着高考一本率大老远把我送到外地,各种高价补习班话不多说就是报,选大学也不含糊,硬着头皮就把6万的学费交了。
进大学后,我发现周围的同学父母多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知识分子,要么就是混得风生水起的商人。落差感,油然而生。我记得曾经的室友混迹于各大社团,参加各种聚会,穿着名牌鞋和衣服,喷着我那时都叫不出名的香水,背着最新款的包包,和女朋友在一起一掷千金彻夜不归,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村娃,我心里用chinglish骂了N遍:what the fuck??你女朋友一个包就是我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呀亲!
当然,四年里认识的少爷小姐们,更多是为自己将来有着严肃考虑和计划的。很多人,或者说他们的父母,都是冲着2+2来的,有机会在国外读两年,费用比高中毕业直接出国少得多,这种模式成为中产阶级的首选。而我,只不过是懵懵懂懂意外混入了西浦这支大军,出于经济原因,放弃了2+2模式,在国内读了4年。讲真,如果不差钱,我绝对会出去。
对了,在西浦,AIESEC,斯雅,还有各种银行的项目(交存款就能去那种)等等特别火爆,不管是啥,一个共同点就是你得出钱。我并没有贬低这些项目或组织的意思,他们的出现很正常,都是教育投资,或者说是商品。至于他们的槽点,任何一项商品都有定价过低过高的问题,市场机制终究会趋于理性,没毛病。当然这扯远了,重点是很多同学都能掏得起这钱而我不行!当我看到别人简历上高大上的履历,再瞅一眼自己的,自己都嫌弃自己。
总之,无论是和西浦的老司机们比,还是和西浦的青年才俊比,我都是一个土鳖。落差感,让我烦躁,也刺激着我向上,潜移默化中我的奋斗目标似乎就变成了要和他们站在一个level之上,跳出农村的圈子,过上更好的更有品质的生活。我受够了农村妇女斤斤计较罗罗嗦嗦,我受够了农村男人蓬头垢面满嘴粗话,我受够了暴发户们的势利和无知,我不想生活只是为了生存和眼前的苟且,我渴望让我自己的生活精致起来,让父母的不继续节衣缩食做很辛苦的生意,让他们舍得花钱旅游,让爷爷奶奶安享晚年而不是待在小破屋子里无聊至极。
很多人觉得西浦学费贵,不值,指责和不理解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我却觉得,这学费值。我不是在说西浦教学质量多么多么好(就金融数学来说挺水的,当然在逐渐改善),也不是说教育理念多么前沿(没啥特别的,有点假大空),我是指我能和中产阶级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四年的机会。我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节衣缩食惯了的我一向挑便宜的东西买,看性价比,而他们教会了我什么叫生活品质,什么叫教育投资,什么叫networking. 我看到了我的奋斗目标,很简单: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
我开始开源而不是节流,好好学习拿下奖学金,出去做家教兼职,大四开办补习班补贴生活费,稍稍让生活精致了些。但我知道我仍然还是个喜欢实惠的底层人民,毕竟还在花爸妈的钱,他们省吃俭用我哪好意思追求“生活的质感”?所以对于读研,我选择了费用低质量高的加拿大,对,我还读不起伦敦那几所G5,纽约那几所常青藤,他们对于我来说,是奢侈品。我相信这会是我的一个跳板。
总之,我在西浦收获的最宝贵的,就是这种落差感,激励着我努力向上爬。这种良性的落差感,是其他地方很难得到的。人可以没钱,但不能没骨气,西浦给了我足够时间适应它,并且学会缩小它。
半夜情感比较丰富,写得有点乱,就当作西浦四年的非正式总结,万一后来人中也有同道中人看到这里,请相信自己奋斗的意义。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1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3344709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外话:
美国签证也到手了,还差一门class test就彻底毕业了。这里也算是回顾一下这四年,之前陆陆续续写过很多内容,很乱有些也过时的很厉害,就先删掉了,如果谁还想看可以私信我(都是些辣鸡内容)。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已经入学的学生指一条路,对于还在高考的高中生,我会在后面给出点自己的建议,但是不应作为你选校的一个根据,看看就好了。文笔很差,还请各位多多体谅。
非西浦有关内容:
2021.09.20 更
UT也太顶了,2门课2个研究每周能干7天还不一定做得完。2门课带点研究的强度感觉比我在利物浦西浦一年集中在一学期上的工作量还大。
另外听说我们学校有人去ethz读量化金融被劝退了,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只能说各位好自为之吧不要给学校抹黑了
2021.10.23 更
拿了个半大厂(?)的GPU model实习offer。
真的太累啦,这ut的几门硬课和神课就真一点喘息都不给,考试考试均分40全靠curve保命,作业lab proj一个接一个,还有2个研究在推进,累到想去上班了。
2个月过去了,对体系结构在学术界的发展属实越来越不看好,可能来年会申一些arch和mlsys的phd,但如果全没了就争取intern好好干拿个return上班去了
2021.12.04 更
还有一周这学期就结束了,虽然来之前有所准备,但这3个月还是有点疲于奔命。和英国的强度比起来,至少ut这里真是大了太多了。还是推荐所有西浦有志于学硬件的人去tud,鲁汶,和美国几个ee强校,区别真的非常大,只要你选的课够硬基本上算是帮你回炉重造了(也是西浦学生最需要的)。
2021.12.11 更
做完了最后一个presentation,被乱杀的三个月算是落下了帷幕,真是要考试PTSD了,也不知道下学期能不能把考试的状态缓过来,西浦和利物浦的考试比起来甚至都不如做个quiz,全靠hw,lab和proj拖着底,一学期做了12个hw,10个lab,4场考试,1个proj,这还只是两门的量,下学期没吸取教训甚至选了3门课+RA,只能说希望我能毕业吧。
2022.02.13 更
ECE382N.1 Computer Architecture
ECE382M.20 System-on-chip Design
ECE382N.19 Microarchitecture
ECE382N.4 Advanced Embedded MCU Systems
CS384G Computer Graphics
介绍个在ut的死亡选课法,这波开学第三周已经等于上学期期末的强度了
2022.03.11 更
不得不说Yale Patt还是有点猛,上周和组员一起在办公室被骂了一个半小时,梦回高中逃课被班主任乱杀
2022.05.14 更
死亡一学期算是结束了,算是在ut快一年了,能明显感受到自己以前的知识还是不成体系,很多东西懂得还不是很透彻。尽管燃烧了不少生命,但是确确实实在课程的逼迫下,学了非常多的东西,亲自上手写了无数的代码。科研虽然经常因为课程实在太重三天两头开摸,但目前做的东西还是很有可能出点成果。研二还剩3门课,主要精力会放在科研上,第一年算是打基础了。
想了想phd和找工还是要继续同时进行,希望来年两个都能顺利吧。
目标:学完ut ece架构和系统方向所有的肝课和神课
2022.06.27 更
真 什么都不会,一个月出头了,还是在学习。。。感觉自己还差的很远
这里强烈建议任何有兴趣进入数电领域的,大三或者大四出去实习,不管什么样的公司,只要他们是正儿八经在做东西的,就可以去试试。
另外对于听到的各种故事比如“把利物浦养成的迷惑习惯带进美国一些水平还不错的高校最后一塌糊涂闹笑话”,“做不出买作业”等等,还是再说一次,想想清楚自己到底希望从ms中获得什么,要玩就玩的痛快点。
2022.08.01 更
暑假也快结束了,实习也差不多接近尾声,手头还有一个virtual onsite等着面,如果有return/fulltime也就暂时不准备申phd了。在ut的这一年收获太多了,如果以后有机会在ut读phd,相信我还会回来的。
最近摸鱼的时候看了很多黑西浦的帖子,说实话西浦确实有它的问题(而且不小),但一切都是基于比较而言的,和双非(除南科上科等等)比起来,课程设计质量和申研都还是好了不少,更不用说不严格的考勤制度允许学生自己去找资料自学,西浦也有些老师非常热心,比如张权老师,只要愿意学,老师也会很乐意帮忙解答疑惑。至于说利物浦,强的是ml和tcs,课程只能说中规中矩,但什么分上什么学校不是?有中流985以上的分来西浦,那还是有些迷惑的,当然如果铁了心要出国,来西浦也是可以接受的决定,至少现在看下来,在美国,没人关心你西浦,基本就是利物浦+美国ms的学校,足够任何学历关了,当然国内我还没试过,但至少米哈游的简历是能过得。。。。。(充值信仰, 果然投的岗太卷了,并不能过简历,但根据认识的人过新加坡简历还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听说22年西浦/利物浦ut一个没录,是不是因为我太菜了。。。。。
2022.09.01 更
找工结束了,return拿到了,vo也过了,(只不过应该不会接return了)剩下就是安心做master thesis争取发篇paper圆满结束ms。如果以后有志于来美国做硬件(尤其数电和体系结构,模电rf我就不怎么懂了)的都可以联系我,前提我还在美国哈。等ms毕业这个回答就不更了,算是记录了我6年的求学经历。
2023.05.26 更
这个回答就在这里结束了,再强调一下,所有有志于做数电和体系结构的,不管2+2还是4+0,至少去做一段正儿八经的实习,这是一个工业界主导的方向,在学校里呆久了只会是井底之蛙。另外一个建议就是,这两个方向只推荐美国,不推荐去别的地方,模拟射频欧洲还行。回头看看这6年还有一点感慨,人生的第二阶段算是彻底结束了,接下来是新的旅程了。


个人介绍
本科
2017 - 201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西交利物浦大学
2019 - 2021 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利物浦大学
硕士
2021 - 2023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其中家里蹲大学一年半,所以有些关于利物浦的内容会比较独特;虽然这个问题是西浦,但我想2+也是西浦的一部分,所以我也会把利物浦的内容一并写在这里。
生活
说来惭愧,本科的这四年,不管是在西浦还是在利物浦都没有什么入得了眼的活动和娱乐,也几乎没有去过什么地方。
在西浦的时候,每天雷打不动早上8点起床吃完早饭去图书馆五楼找个桌子开始一天的学习,然后学到晚上10点图书馆赶人,回寝室摸摸鱼就睡了。这里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一个建议,图书馆真是学习的一个好地方,每天开的时间也不晚,晚上还会叫人去睡觉,比在SA SB等等地方一不留神就熬夜要好多了,要什么书还可以很方便的去拿,水免费喝,沙发还能睡觉,卫生间还有人打扫(误。西浦的图书馆应该是我在西浦两年最熟悉和印象最深的地方,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在图书馆奋斗的时间是在西浦最舒服的时候。吃的最多的是芭菲和南校区,现在听说选择变多了,巴菲因为离图书馆最近去的次数最多,和里面的阿姨们混熟了之后,每天晚上的菜量都特别大还能免费送炖蛋,尽管炖蛋应该是中午剩下来的,但16块能吃到2-3荤2-3素再加炖蛋我觉得也不亏。
在利物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寝室干活了,感觉理图的环境实在一般,文图不错可惜太远了,每天为了省钱还得回寝室做饭,说实话学习的效率比西浦确实低了不少。但自己做饭是真的能省很多钱,而且买的食材也是最好的(弥补厨艺的稀烂)。非常推荐寝室一起买吃的,去Costco办个卡,量大也便宜,来回可以靠uber解决,一次买一周的粮食。如果到处跑的人可以搞辆自行车,唯一麻烦的就是还要搞头盔,一套加起来也不便宜,利物浦上下坡也不少。至于出行,有火车卡等等,我就不在这里写成攻略了,各个公众号里应该讲的比我清楚。
在利物浦唯一一次出城是1月去伦敦看初音演唱会,顺便去看了看威斯敏斯特那一块,跑进议会转了一圈,如果去伦敦,挺建议去议会里面看一看,感觉大嘤帝国留下来的那些东西还是有模有样的。
学习和课程
从大二开始,所有的课程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位标准。
大一
之前的内容里有很多大一的内容,但是我想了想大一其实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因为我本身也不是一个刷分的人,所以不感兴趣的或者我认为比较水的课我会非常非常混(比如cct课最后跑去做个test,eap翘课,数学翘课,找朋友帮忙签到,在教室门口签到等等)。在这里我给大一电子信息大类的学生一点建议,翘课真的不是什么坏事。有些能翘的课(比如cct,数学,物理,CPT001/CSE004)挑你自己感兴趣的上就可以了,但是作业等等一切和算分有关的都要认真对待,毕竟为什么要和分过不去呢?当然翘课不是去蹦迪也不是去回寝室开始一天的游戏之旅,如果这样那宁愿去上课,相反这段时间可以在图书馆自学,在老师的办公室问问题,又或者找个lab去打工。
有一些大一就能开始干的事情,比如最重要的一点是,想一想自己要做什么,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我个人观点一直是,一个专业你能混的出色的一个条件是你有兴趣,这是你在大学里学习的源动力,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找几个可能的备选专业,去上一下导论课,看看这个专业大概是讲什么的,千万记住不管最后选择做什么,不要选一个自己厌恶的,不管这个专业本身有多好,如果你不喜欢,你大概率也不会做的很好。很明显的例子是cs,因为这几年cs很火,所以ics会涌进来非常多的人,但实际上光我看到的,有些人只是随大流,本身对于cs没有任何的兴趣,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么躺平,要么花钱找人帮忙,这样学出来的cs学生没有任何竞争力,除非家里有矿,不然我相信至少在cs这条路上一定走的会不顺。问问自己的父母,问问同学,问问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上知乎看看(知乎不能全信,毕竟全员程序员emm),对你想做的事有一个粗略的概念,或者至少你要选一个你不排斥的方向或者专业。
第二点是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关注你eap班里的同学,尤其是大一上还没分流的时候,这里面通常会有非常努力的巨佬,和他们多沟通沟通,交个朋友,这将会是日后的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会有非常多的帮助。一旦到了大二变成了大锅饭课,要想在人群中交到几个大佬朋友,那才是最难的事情。
第三点是多学学英语,可以是雅思,也可以是托福,虽然我比较推荐雅思。eap的内容笑一笑就可以过去了,但是学雅思托福不但能解决以后语言成绩的问题,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确实在帮你提高你的英语水平(除了口语)。如果你以后想去美国,可以看一下GRE,虽然很折磨,但是对于词汇量的提升不得不说是巨大的。
第四点是学会怎么找资源,怎么解决问题。碰到一个问题,不管是生活里的还是学术上的,想一想怎么自己去解决它,可以去问别人,但是要学会别人是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这点在cs ee这块尤其明显,如果你仅仅是等着别人来喂你,或者说是没有自己的思考,也不去学别人怎么做的,注定是走不远的。
第五点是不要随大流,在西浦头部玩家通常会有一个自己的圈子,不管是在学知识还是刷分上都非常努力,有时候也会有很多消息大家一起分享,但是剩下的很多时候会因为学校的课业压力不大而到处跑,这里不建议像我一样每天宅着,但是也不建议把绝大多数时间用在玩上,毕竟进了大学,学啥那真是给自己学了。
这里推荐一下大一有关的网课(不管你是eee底下的还是cst),MIT 18.01x (Edx,微积分), MIT Multivariable Calculus (Edx, 多元微积分),MIT 8.01 & MIT 8.02 (Edx,物理), MIT 6.00.1x & 6.00.2x (Edx,计算机导论), UC Berkeley CS61A & CS61B (官网,计算机导论,61A和前面mit的计算机导论选一个看就行),这些课都在Edx (慕课平台)上,又或者直接谷歌搜课程名字,在课程官网上都有公开的内容,这些课不但要看视频,一定要做一下他们的作业,lab,完成他们的reading,这比西浦的课会好很多。这里提醒一下,edx上的课如果没钱买,你可以去申请减免,一般都是减90%,每年好像有五次机会。
除了edx和课程官网还有些地方也是自学的天堂,MIT Opencourseware, Stanford Online, Coursera也有非常多的资源,但要记住上网课是学知识去的,不是去拿证书的,证书只是一个碰巧得到的东西。
还有一点,不要找你们的学长学姐问一些最基础的问题,比如什么专业上什么课,所有的东西在ebridge都有详细的program specification和module specification,如果找不到在哪可以发邮件问你们的DA或者AA。
大二
大二算是刚开始接触专业内容,大一实质上算一个预科。
大二上唯一值得上的专业课是MTH101,EEE103和EEE109是两个可以考虑去上的,主要取决于老师上的好坏。CPT101/CSE101和CPT105/CSE105不管什么老师来教都没有必要上,因为基本上不会有网课更好的课了。CPT101对应的网课是CMU 15-213 Fall 2015/2017,视频都在课程的官网,CSAPP的原版书图书馆有,lab可以按照书给你的地方下载,答案讲解网上满天飞。CPT105,如果你之前学过CS61A/B,这门课你只需要闭着眼睛,就90起步。
EEE103和EEE109也有对应的网课,EEE103对应的是MIT 6.002,图书馆有原版书(那本崭新的书被我用了半年用皱了emm),EEE109对应的是UC Berkeley EE105。MTH101的后半部分有MIT 18.03x (Edx),前半部分可以看MIT 18.04的lecture note,当然这门课去上上课还是不错的。这里还是要吹爆张权老师,可以说是我西浦2年遇到的最负责的老师,当然他现在好像不教109了。
大二下只有EEE112是值得一上的,而且赵春老师人也挺不错的。EEE104对应的是ETHZ Digital Design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虽然教的东西不太一样,但ETHZ的能学明白对104基本降维打击。MTH102对应的是MIT 6.431x (Edx),概率论的书学校有原版,网上也能买影印,吐槽一下那个意大利老师,懒到没边了。CPT103/CSE103,听说今年有写代码的作业了,是个好事,我那年能把数据库上成纯理论课也是很迷惑了,对应的网课有CMU 15-445,对比一下两个老师,确实离谱,虽然CMU那个老师好像也是db领域数一数二的人了。
如果去读的学校需要GRE(美国,新加坡等),暑假最好把GRE考完,不然后面会很难受。或者去做暑研,实习都是可以的,如果自己套不到磁像买机构的,只要经济能力够,看看清楚是不是巨坑,比如之前看到过去MIT CSAIL要6w,如果家里不缺钱这还不冲(开个玩笑?不管是EE,EST,TE,MRS,DMT,CST,这里都建议自学学点cs的东西,肯定没错,别到时候四年毕业代码都不会写几行,和cs有关的东西也一窍不通,脑袋一拍要转码。Surf有时候有用,但用处不大,除非你做的东西能出成果,大二开始进组做一个长期科研才是最好的。
大三
利物浦这几个课除了COMP212都很魔幻。具体表现在COMP201是一个博士还没毕业的人教的,给分强行平均一把,作业漏洞无限多(越早做越惨熬);COMP207是一个没有任何代码的纯理论课,数据库能上成这样也是不容易;ELEC202,可能是我太菜了没听懂这课在上什么,作业考试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ELEC207,究极大水课,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前半部分的measurement,好好把control讲明白不香么,实验连上课老师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ELEC270,信号系统的科普讲座;ELEC271,唯一一个还比较正常的课,只不过教的东西感觉有点破碎,和12周这么短的授课时间感觉有点关系;ELEC211,听说去年是一个在读博士上课,今年是两个从来没碰过这块的新手老师上课,读ppt不说,实验还是AHDL,我感觉我上我也行;COMP212是我唯一感觉还可以的课,虽然最后在线考试弄得也很水,但是之前线下的卷子看着还是有点意思的。老师态度也很不错,而且冲着这两个码代码的作业我也要给他好评;ELEC222是一个浪费人生的课,除了最后那个6周的project有一点意思(如果以后看到一个压根跑不起来的RISC-V CPU,那可能就是我这个菜鸡坑了组里另外两个大佬同学搞的emmm),别的几个纯灌水作业就硬浪费时间了。
从大三的课程来看,我其实觉得DMT2+2的课程设置远远好于CST2+2,因为CST上了很多完全没有意义的课程,比如ELEC202和ELEC207,通信理论和测量与控制本来也不应该是CE的范畴内,那为什么要给CST上呢?相反DMT2+2的部分还是可取的,至少几个CS的课抛开课程质量不谈,内容上也比CST的两个要合理。所以比起CST现在还要天赋测试,我更建议想读CE且选择2+的人去DMT。想想之前DMT不能2+的时候,如果只看均分的话应该是整个EE加CST这边最拉跨的,现在可以2+的话应该会比原来好很多。
对口的大三网课其实不多,因为如果你把大二对应网课看完,实则大三基本上学完了,现实就是四校一门课等于西浦或者利物浦2-3门课,这个课程质量的差距确实很离谱。信号系统可以看MIT 6.003,书用的是奥本海姆的绿书,讲的也很有意思,题目也很不错,唯一的问题是有些地方好像和瓦利德教的不一样,所以为了避免class test拉跨,学校的东西还是要注意一下。还有几个网课推荐一下,比如UC Berkeley CS164(b站有视频,官网有作业,编译原理),MIT 6.S081(官网,操作系统),MIT 6.824(官网,分布式系统,降维打击COMP212),UC Berkeley CS170(官网,算法),UC Berkeley CS188(官网,AI导论),CMU 15-462(官网,图形学导论),ETHZ Computer Architecture(官网,研究生课,老师是巨牛),MIT 6.036(Open Learning Library,机器学习导论)。上面这些课主要还是cs有关的课,硬件有关的课是真的没有什么开源。。。要么空有视频没有作业lab,要么只有作业lab没有视频,这点上cs自学起来真的太轻松了,除了肯定做器件,工艺,通信等等,只要做gate level及以上,多学点cs现在看下来没有坏处,我也是一路摸索过来,有些课也只能在暑假里自己继续了。
利物浦图书馆买书的效率很高,有什么书可以让图书馆随便买,我觉得这点比西浦图书馆还是好不少,西浦图书馆定一个原版书的时间我电子版都看完了。
大四
没有什么感想了,申请结果也出了,只想摸鱼。ELEC373是个雷,学的东西挺睿智的,啥也没教,说好的造cpu也没有踪影,今年连板子都摸不到,模拟一下就结束了。ELEC372其实还挺有意思的,虽然virtuoso在学校服务器上,国内卡的怀疑人生,但画画版图感觉还是快乐,虽然这课的后半段我感觉改名成virtuoso新手教程也不为过。。。别的课其实也就那个样子了,感觉利物浦的大四选课实在是有点局限,本身开的课也不多,比如CSEE只能选Formal Method, E-business, Biocomput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II, Game theory, Multi-agent System,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把这些课开给CSEE可能是CS真的没人学吧。
EE这边的毕设进度会比CS这里快很多,等开始选的时候自己发邮件联系导师就可以了。
申请
以下内容只和CS,EE相关
感觉2021 Fall的申请其实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疫情的影响已经体现的很明显了,之前有人说今年可以抄底,事实上非但不能抄底,难度还激增。比如UCSD CS好像申请有6000+,UT ECE有2500+,Purdue ECE有1900+,这些学校的申请人数都比去年要多不少。但是录取的人数非但没有增加还减少了,尤其是公立大学。Gatech今年就没有录几个人,把一部分人发配去了深圳或者洛朗,UW应该录的也不是很多。
按我知道的情况,至少CST这边的申请感觉应该没有去年好,我知道的有Upenn System Engineering,Duke ECE,Purdue ECE,UT Austin ECE,Cambridge Mphil Engineering,IC ACSE,TU Delft ES/CE,Edinburgh CS,Mbzuai ML,KU Leuven EE/CS, IC AI, Umich ECE-Network。申请英研CS其实并不好,有些转专业的CS会认为你有CS背景直接秒拒,正统CS研又会认为你背景不够。如果有转码想法的,还是建议去美国,美国的ECE和CE应该不存在这种情况。相反EE的情况应该比CST要好一点,知道的就有UW EE(但今年好像完全没有去年那种录法了,很少),Cornell ECE Meng,Umich ECE,哥大EE(很多),UCSD ECE(很多),Rice EE,Upenn EE,TU Delft EE,KU Leuven EE,Edinburgh EE,NEU EE,USC EE,IC EE(正统的基本都是con大四75 FYP75),Cambridge 光电/Power,Gatech ECE(就知道一个,做光学方向的),TUMA ICD,CMU有两个(不是ECE)。好像UCLA EE,CMU ECE,以及再往上比如UCB,Stanford,MIT等等都是全军覆没(当然这些本来也去不了)。ICS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但是听说非常惨烈。
身边有人三维无敌,最后拒的只剩下了UCSD又或是只有Purdue,我已经算是运气比较好了,有Purdue,UT和Gatech Shenzhen。瑞士两校全军覆没,但宁诺今年有人录了,感觉宁诺的认可度是比我们学校要高的。德国学校比较重匹配度,如果有一点不够基本都是凉,荷兰学校TUD和TUE对我们学校应该是比较友好的,75-80就可以考虑了,鲁汶EE的要求可能要高一点,要在80上下。瑞典也是可以申请的,但是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我其实是很推荐去TUD或者鲁汶的,至少搞VLSI,TUD肯定不比IC弱,而且2年的硕士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积累和选择,开销也不是很高,与其挤破脑袋去IC还要达成那个con,去TUD或者鲁汶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校名气在EE这里真的用处不大),这两个学校能流片。如果想做CS System方向而且偏硬件比如Arch,最好去美国,这个基本上没什么选择。想想今年CST总共就40来个人,光我知道的最后去向中Duke ECE的都已经有5-6个了,一个Purdue ECE,一个UT Austin ECE,一个Umich ECE,一个NTU EE,一个IC ACSE,一个Cam Mphil,两个今年再战。相比之下EE那边主要还是去英国,甚至不乏有80+全聚德今年再战的。
还有免语言的事情(2+2),美国学校大多能免雅思托福,不能免的有CMU,Upenn和USC。英国学校现在UCL已经不能免了,爱丁堡好像也不能免了,IC可以免,牛剑也是不能免的,别的不是很清楚。欧洲学校,ETHZ不能免,EPFL可交可不交,TUD可以免,TUE好像不能(不清楚),鲁汶可以免。所以如果看看清楚想去的学校能不能免,如果能免,完全没有必要花力气去考语言。GRE最好320+3.5就够了,再往上刷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事实证明330和320对于申请几乎说是没啥影响,当然低于这个分很有可能会拖后腿,所以我建议只要过了320,具体多少问题就不大了。但是四校最好325+,320有可能会拖后腿,同理ETHz和EPFL也是。
我自己是DIY的,对于需不需要中介,我个人是推荐自己弄,首先自己弄弄砸了没人可以甩锅,其次既然是自己弄,就可以对自己想申什么专业,学校怎么样,自己能不能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以顺带明确自己到底想学什么,以后到底想作什么,最后DIY真的省钱,这几万块干什么不好,出去旅游,给自己买买新的电子产品,甚至是冲游戏。唯一花钱的地方,建议花个1000来块找机构或者学长学姐帮你改一下ps,这点钱还是比较值得的。当然如果身上还背了一个GRE或者雅思托福,或者两个都有,那大四还是老老实实找中介吧,因为肯定是没那么多精力的,如果语言都解决了,非常非常建议,自己DIY,有折腾中介的功夫,为什么不自己看看想上什么学校呢?
最后给UT打个广告,如果大一大二大三有70 80 80,勇敢冲UT,这个学校没你想象的有那么难录取,而且学费很便宜,如果能找到RA/TA机会2年的开销和别的学校相比非常小。
以下是个人申请的情况:
背景:大一 71,大二 82,大三 79,GRE 326+3.5,无雅思托福,无科研,两段相关实习(一段有半年全职),利物浦奖
AD:UT Austin ECE-ACSES,Purdue ECE,Gatech-Shenzhen ECE(发配),TU Delft CE,KU Leuven EE
Rej:UCSB ECE,EPFL CS,UW EE,IC Computing,UCL SSE,UCLA CS,Gatech-Atlanta ECE,TUMA ICD(其实这项目数电很少。。。)
以上方向均为计算机体系结构(为主)或者数字ic设计
可以说是拒烂了,之前以为UCSB和UW能稳进,结果是稳拒,TUMA也是没想到,UCL和IC也是双双被卷没了,这个倒是正常因为我大三均分确实拉跨而且文书可以说是完全没认真写(压根不想去,对英国的cs和ee的教育挺失望的)。在UT出之前我已经半只脚踏进TUD了,但耐不住UT的彩票能中。鲁汶和代尔夫特对我们学校挺不错的,像代尔夫特EE/ES/CE今年我看得到就捞了5-6个了,只不过美国一开大家都咕了,EE/CST真正去的其实并不多。可惜了Gatech没能进,其实Gatech也很心动,最心动的还是EPFL可惜我确实配不上。感觉几个CS全部送了人头,不得不说ECE比CS可简单太多了,以后的学弟学妹如果不想浪费1000块一所的申请费,可以不需要考虑CS。
转学
第一次听到转学还是大二开始,因为已经开始准备GRE了,如果我大一听到这个,很有可能现在也不在这里回答问题了emmm。转学听说有曼大,爱丁堡,UWM,UIUC,Umich,Purdue,好像要亏一年-两年不等。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成本还是有点高,但带来的提升如果是UWM,UIUC,Umich,Purdue这些学校,在CS EE这块一定是巨大的。但是,我只建议那些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知道自己去这些美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提升的情况下,再去研究怎么转学。如果单纯的人云亦云转学,我不觉得会比现在在西浦的日子更好。
专业
这里主要说一下CST,先劝退所有希望学软件的,不要被这个名字骗了,学软去ICS,不要来CST。项目设计约等于美国的CE,但是自由度和项目设计都比较迷惑,和电子工程区别不大,西浦这CS课会多一点,因为CST以前在计算机系底下,利物浦这边就是个带了点CS课的电子工程。通信和控制测量两门课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是这个课程设置的败笔,因为这两门课对CE的学生来说,大概率是在浪费人生,我不反对项目里有这两个课,因为控制,测量,和通信确实也和embedded system之类的有关系,就像做飞控这种也是需要的,但是我反对这两个课作为必修加在里面,因为真正做这个的学生实在是太少了。相反CS的课只有数据库,软工和分布式系统,其中数据库和软工也很迷惑,上这个为什么不上数据结构和算法?为什么不上OS?为什么没有Compiler?具体原因只有利物浦这帮老师知道了。相反我现在更看好DMT,DMT比CST课程设置香多了,抛弃了很多CE的无用课程设置,又保留了一定的硬件底层的必要课程。大四的选课也比CSEE(CST)香了太多,像是CS的Web development,Robotics等等都可以选。所以如果你对CST感兴趣,DMT才是那个同等情况更优的选择,当然我这里说的都是2+2的情况,对于4+0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我记得西浦4+0 DMT的设置其实也挺迷惑的。
除开专业不谈,如果去对比美国的计算机和电子的教育,西浦和利物浦的CS EE课程质量大概率是不合格的,我都不知道我这几年灌了多少水在report里,代码全靠网课,数电模电全部纸上谈兵,西浦和利物浦几乎就没怎么让我写过需要花上力气才能完成的代码,相反他让我写了需要花上很多力气才能写完的报告,某种程度上真是名副其实的科幻小说家。希望以后西浦和利物浦能多花点力气想一想怎么才是正常的计算机,电子工程的教育,我寻思就是硬抄网课带给学生的进步程度也会远远大于现在的老掉牙的课程设计。
高考填报西浦的建议
其实很简单,如果你能上985且专业是你想学的,或者说你有足够自信能从里面卷到你想学的专业,直接去985,不要来西浦。如果能上211你想学的,且211属于比较强势的,也不要来西浦。如果985选不到想要的专业,或者只有弱势211的想学专业,又或者是双非(南科上科这些不配双非哈,可比正常双非猛太多了),建议来西浦。
如果有出国打算,但是以前又没有走国际班路线且懒得马上考雅思托福,建议来西浦。又或者说是高考没考好,现在准备跳车走国外路线,西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家里倾家荡产才能来的,千万不要来西浦,至少我不觉得西浦是值得家里掏空所有积蓄要来的学校,当然如果你能在西浦奋斗4年,做到最好,卷成人上人,问题不大,但请考虑再三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题外话
在西浦里,请一定想想清楚自己以后想要什么,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不知道就去问家长同学老师,自己搜索相关的资料,研究生不应该是你接受西浦本科教育的目标,研究生应该是你达成目标的一个手段,看到太多的人,在西浦就硬混,成绩确实不差,实际上的工程能力堪忧,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就知道去读研。又或是明明啥也不懂也要装作很懂得样子,前段时间找了些同学想聊聊申请情况,以后的出路,能给我感到人与人之间有很明显的差距。在西浦,至少在CST和EE这边,大概率只有前10%是对自己有个规划的,这里不是一棍子打死,但剩下的90%有一部分大概率4年都活在梦里。
话说的有点重,但是现实确实和这相差不多,只能说挺浮躁的。
另外经常能看到说西浦扩招的抱怨,说的确实没错,我也觉得扩招到现在这个地步从学生的个人体验上没什么好处。只不过我很好奇,抱怨的人自己到底有没有用到学校的资源,比如跟着老师做科研,校外导师,图书馆等等,还是说凭一张嘴就觉得自己来西浦没有意义,我很难怀疑一个专业的前几会抱怨这个事情。根据我在eee全家桶和cst的观察,在西浦只有前10%-20%永远不会差,但是随着申研红利的逐渐消失,剩下的人会越来越难过。而且在西浦当前10%-20%其实没有那么困难,只要你能认认真真学点东西然后把你玩的时间挪一半额外扩展一下。挂科更是无稽之谈,但凡你考前一天能静下心来学一天,我就不相信你能挂科。至于说别的专业,可能会很难,但我也不太了解就在这里限定一下,但是至少能在西浦挂科的人,我不相信他在别的地方也能过得好。我这里猜想一下,但凡学校把四校任何一门课一模一样挪过来上,就现在西浦cs ee的学习氛围,至少60%的人会挂。
最后
差不多就写这么多,如果有什么我说错的,欢迎来指出,我确实有些活说的挺重的,毕竟我也只是知道cst和eee的一亩三分地,并不能对整个学校下一个笼统的判断。我不后悔在西浦和利物浦的4年(虽然在利物浦只有惨淡的7个月),我也很感谢西浦这个平台能让我跑到UT继续以后的学业,想想我高考的分数也只能去个外省211或者本地一本,西浦确实改变了我今后的人生。希望我以后能为学校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也祝愿学弟学妹们能更上一层楼。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2
作者:PH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29051307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浦21年毕业学姐,现就读于哈佛大学生物统计。江苏高考卷进西浦,一开始选的是会计专业,那时候带着高中时代的思维惯性,觉得会计学起来省时省力,让我有种能驾驭的安全感,后来选择转到金融数学专业。好多同学写的回答很全面了,我就从我的体会出发,写写西浦带给我的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是生活方面,学生在大学的体验不光是在学校里,也是探索大学所在的城市的美丽。西浦位于美丽的千年水乡——苏州,紧邻独墅湖畔,是个美感十足的地方(很出片)。本次分享原创自PH留学,来自西浦目前在哈佛生统就读的Vivian导师(文章包含大量干货,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一键三连哟)
PH留学生统方向王牌导师 - Vivian

西浦把学生当young adults,年轻的成年人,给予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尽情探索。宿舍没有宿管阿姨,没有门禁时间,后期经常在学校学到十一二点然后和结伴吃完文萃
夜宵再回宿舍。大一大二的新生是安排住在文星广场
,离北校区特别近,而且文星周边配套齐全,主要是好吃的很多,曾经的瑞恩家的原味牛肉米线、翰林的桃花源记
、平价的地锅居和古乐牛香、日料浮味浅草、暖暖的藏书羊肉
、大叔的炒饭等等等等。女生宿舍都是四人间,带独立卫浴,我读的时候还可以装洗衣机,现在不知道还行不行。大三大四就要搬倒文萃公寓
,可以自行组队选舍友,这个大二下就要开始找,不然到最后落单了学校会随机分配的。文萃离南校区
近,北校远,金数
大三大四课基本都在FB、PB,走过去太远了。和小伙伴搞辆电车,还是很方便的。周末约上朋友们去苏州中心
看电影逛街,打卡苏州的园林、博物馆和独墅湖的夜色。还有就是点名表扬西浦的豪华体育馆,高标准建造的,每个月都发免费的卷,锻炼身体必去打卡,小小的遗憾是没参加过体育馆的攀岩,下次回一定补上。
真的非常非常出片其次是学习方面,这个也是西浦的一大特色,努力学习,申个好研究生,这是大部分新生进西浦时抱得想法。西浦的申请数据也是连年攀升,认可度在提高。大一整体比较轻松,主要是数学+EAP,时间上也很充裕,非常适合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如果对自己所学专业不太满意或是有其他想法,西浦大一下是可以转专业的,比较热门的专业会设置一些门槛,卡绩点,才能转。我入学是会计,大一下的时候还是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会计,这个专业合不合适自己。后来想办法找了一个事务所的实习,干了两个月之后,下决心转到了金数。没有数学背景的话,也是肯定申请不上哈佛的生物统计的,所以这一点上要实名表扬小破浦,对学生还是很慷慨包容的,来到西浦,有那么多选择、那么多可能性,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在西浦有机会去寻找一种你想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二一开始还不大能适应,数学系的整体难度还是要比商科这边高很多,探索的未知的乐趣也更多。在数学的世界里,路有很多条,你可以用空间变换去理解向量运算
,也可以用基础的行向量、列向量的运算抵达一个结果,这个需要你去探索。大二末,参加了学校和PNP举办的人工智能创业黑客马拉松
并获得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计算机系的同学组队见证了一个产品诞生的激动时刻。大二暑假,申请加入苏炯龙
老师一个有关深度学习的SURF项目做志愿者,学写代码,了解新的领域。这里要提一下西浦特色的SURF制度,本科生就可以和老师做科研,在老师的指点下大胆的探索前进。这本身是一种锻炼,也算是我自我加压了,有吃不消的时候,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害怕做不好让自己和他人失望。西浦读书的难度是逐年纪上升的,大三大四是申研究生很关键的年份,申研的氛围是“压倒性的”。一方面课业难度加大,竞争加剧,另一方面自由活动的时间变少,教学周和考前一段时间可以说的极为无聊和压抑的,一周7天,每天要在机房学6-8小时,这个仅凭申研的功利想法是做不到的,还需要对数学的喜爱兴趣和同学的陪伴。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周友洲
老师,前后交了我MTH203、MTH302、MTH303三门课。他充满激情的课堂很有感染力,能从中感受到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教学的负责,从他教的这几门课是难度最大的,但我学起来是最有动力的,他教的概率论让学生能感受到概率论的美。西浦的魅力也在于此,有一批认真负责有水平的老师,无私的倾囊相授,一门课、一学期甚至是一段大学时光的价值绝不仅是考完试多少分就结束了。


美丽的校园这就是西浦带给我的一些体会,这是我青春里很美好的一段时光,五彩斑斓,奋发向上。还记得毕业典礼那天,时值疫情期间,西浦还是坚持举办了毕业典礼,席酉民
校长拔完穗,天空湿漉漉的,下着小雨,拉上好朋友去拍了毕业照,纪念我的西浦岁月,相约读完研再聚首。选学校,选专业,交朋友,都是一个相互选择、互相成就的过程,如果各方面都很契合,西浦是很棒的选择。
更多关于西浦以及其他留学信息,请关注PH留学创始人 @Pace Han 的专栏“英美研究生申请攻略”,这里有PH留学上百位导师自己成功申请经验的精华,更是与众多学员接触得来的宝贵的经验。我把这些内容整理,总结成上面这个体系,就是为了能让学弟学妹们在留学的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英美研究生申请攻略​
www.zhihu.com/column/c_1039156933680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3
作者:渤海憨太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8632191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0728 更
踌躇了一番,打算把鄙人的新回答放在这里,跟大家更全面地分享一下鄙人过去的成长过程 
https://www.zhihu.com/answer/1354053604
#某18级半额奖学金获得者的自白


这个学校分布上服从一九定律:
10%的同学做出了90%的成绩
10%的同学掌握着90%的资源


本人应用数学专业在读
个人感觉得高分很容易,找朋友很难,志不同不相与谋。最稀缺的,也是鄙人最渴望的,就是纯真朴实的生活和志同道合的伴侣。
最孤单的人就是情商低的学霸,因为很难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
校外一群留学中介瞎鸡儿忽悠,各种套路。各路社团和机构做的复习资料错误连篇,千万不要看。
校内的同学有各路大神是自己不论如何努力也比不过的,有很多人很老实但是学习不够刻苦的,也有很多不务正业满嘴江湖话琢磨着占别人便宜的。
老师人都很好,很nice,就是水平参差不齐。你的问题不论他们会或不会还是精通,都会想办法给你解答。


最好的课程是讲的很深很难考的简单
中档的课程是深度广度一般但学校压分
中下档的课程是讲的考的都贼水
最劣等的课程是老师瞎鸡儿讲,要水平没水平要内涵没内涵还压分


鄙人心所厌恶的,主要是各种商业运作把学校绑架了起来,每个人都沦为了这个机制的附庸。甚至有很多资源只通过纯洁的渠道是得不到的。
建议学校的同学们,申研的时候不要尽信排名,要仔细查看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研究水平。选专业的时候不要在意自己未来能挣多少钱,只在意自己的擅长和兴趣。对于明知自己得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想着去争取。中国有这么多经商的,又不都是马云;有这么多家电商,也不是家家都是京东。不会因为有京东在,苏宁就不营业。往往想得到更多就会失去更多。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们高中做理综的时候心疼物理那20分完全没头绪的大题,为什么不心疼你错了三道6分的选择?
总之,我最大的愿望,也是在西浦
做不到的事情,就是过纯真朴实的生活,和志同道合的人来往。不追求上多牛的学校,挣多少钱,只求柴米油盐养家糊口,能凭自己的文化和学识温饱,过着简单而有保障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也不想再讲了,个人也不愿意再因为几句话得罪到一些人,对自己不好。就像皇帝的新衣被揭穿以后,皇帝一定会杀掉那个小孩子灭口一样。
我相信,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莫过我父母言传身教的两句话:
1.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不起作用。
2.真正有财富的人越不会在乎钱,因为即使他失去了金钱,也能凭借自己的本事挣回来。
西浦,只是我人生中的过客。萍水相逢,尽人尽义,擦肩而过之,不再见。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屎王杀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4501137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 - 2018,2+2电气狗,说说对西浦的感觉。补充一下,西交利物浦大学
,坐标江苏苏州,平均分数线高于一本线50分左右,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办大学,学术语言为英语。


客观上来说,我觉得西浦的教育模式是两面针。对于高考失利,又不想屈就的,西浦是个很好的跳板,丰富的国际资源,优秀的师资力量,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现在还新建了南校区,开设了很多新学院和专业,学费贵但是设置了奖学金补贴(我周围很多朋友申请到了世界名校,包括我在内大家都差不多,高考不理想,想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结果也都没有失望)对于把西浦当作自由市场的,混文凭的,混出国的,西浦开放式的教育和紧密的课程设置会让这些同学老老实实地给西浦捐钱作校园建设,虽然40分为合格线,但是挂科率高的出奇,不熬夜赶DDL还想PASS?没有导员,没有催促,爱写不写(我周围也有朋友因为不可抗力问题或毅力问题倒戈,不过好在也都挺过来了)


(傍晚的图书馆 )


主观上来说,我非常喜欢西浦。自由,人性化,责任,国际平台。我不是江苏本地人,我离家几千公里来到西浦学习,一切问题都要自己掂量,包括人际,学术,生活。在西浦流行一句话,睡觉,社交,学习,你只能选择两个。幸运的是,我认识的朋友都很优秀,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刚进大学的时候,我连邮件都不会看,开学典礼都不会参加,还是朋友带得我,当时我只认识我舍友(笑),到现在,英国已经走了一遭,一步踏出半个地球,下一步去北美,再去转剩下半个地球。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也是有目共睹,大部分老师都是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特此感谢我的微积分老师S老师,给我的一封强推信。生态环境当然就更没得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临近上海,气候宜人。




总之,西浦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使我们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成长。我不知道未来的我们会怎么样,但是作为西浦人,荣耀会驱使我们不断前行,此生无悔入西浦。再次感谢陪我走过大学时光的朋友们,也欢迎学弟学妹们来到西浦这个大家庭(熬夜可是家常便饭,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Light and Wings!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425655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记得我大一的时候写过一篇答案哈哈当年年轻不懂事后来那篇回答就删掉了。
18届老韭菜了。
同届大佬学弟学妹里强手如云; 可以列一下同届的我比较熟悉的几个朋友的今年就业/读博情况。
思科苏州的研发,小摩伦敦的研发,高盛美国的技术,猿辅导北京的前端,TU Delft的RL PhD在读,港中文深圳的视觉PhD在读,vivo杭州的研发,伦敦某家独角兽初创的ML工程师, KAUST的ML PhD在读,腾讯的research developer,另外菊厂收了我校好多人(包括几位还挺厉害的老哥)...当然也确实有朋友还没有找到工作。2019/2020年并不是特别好找工作的一年(特别是北美),其实这里面很多朋友应该值得更好的offer.
我其实还挺感谢XJTLU的。最开心的就是能交到一群优秀的朋友,从苏州到利村再到伦敦。工作的时候有的时候回忆起以前一起刷夜约饭的时候是真的会不自觉的会微笑起来。另外比较开心的是自己能从一个文科生变成一名自认为还算勉强合格的工程师,这在大多数国内的学校可能是不太可能能实现的。
也许我有时嘴上会说如果可以再来一次,高考再努力努力; GRE再努力努力; 或者本科时候多点时间放在学习上。不过一路读下来我是认识到了自己那种恒心不足浅尝辄止三分钟热度的学渣属性。可能其实有时候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收获。
西浦的种种问题种种坑是有的,正如其它帖子所陈述的; 以目前的师资有些专业也未必值得那份学费(因为学费一直在涨师资一直在降)。我觉得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是这里放大了每个人想要达成的某个状态的愿望。如果你是迷茫的那这个地方可能不是特别适合你; 但是如果你是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更好的去处且家里能够勉力支持的话,还是可以来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4878480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这所学校生活了三年,这个问题三年前自己在底下翻看了全部答案,现在自己也可以写一些感受了,有些感慨。
每个人的体验可能都有些不同,毕竟性格决定命运,姑且先写一些我个人在这所学校生活三年多的感受。


西浦最大的特点是学校小。
学校小就意味着你可以轻易的结识各个专业的同学,如果你性格比较开朗外向,一不小心可能还会成为同学口中的“网红”,不是贬义,是真的大家都认识你。学校太小了,加上大一大二社团加成,专业界限的含义很模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你和朋友提到一个名字,然后发现 “咦,这个人你也认识啊!” 讲个比较有意思的事,以前课业压力不是很大的时候,某个热档电影上映大家都很喜欢抱团看首映,大概是因为西浦没有门禁(其实女生宿舍是有的但并不严格emmmm)所以圆融苏艺这些电影院往往就变成了大型校友见面会hhhhh 回想起来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谁还没在首映场上偶遇过几个同学呢。


其次西浦给你提供了一个优异的英文环境。
从来没人说过在西浦你的英语一定会提高,也没人说别的学校的同学英语一定比你差。英语提高 一切都基于你主动学习。西浦有外教,大一的eap英语课也给你机会去说,你有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还是珍惜机会大胆开口?这里图书馆有很多英语书籍,你有没有有所规划的定期借阅?还是视若不见?如果你细心发现,在图书馆里有每一天新鲜的英文报刊,课上英文老师会推荐许多优异的学习资料,教给你学术写作的方法,等等这些,你是满怀感恩的用心提高,还是当成任务一样的草草了事?有一万种方式让你提高,西浦能做的是给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也可以让你挂掉这门eap提高你的重视程度,可是唯一做不了的就是提高你的主观能动性。
写着写着突然有些愤慨,因为听过身边太多人抱怨,可为什么不先想想自己的问题呢,那些没有这些环境却依旧英语变出色的别的学校同学 如果做的比你还好,我觉得是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顺便也反省一下自己,虽然主动利用环境努力了一些,但还是不够啊。


哎总体来说在苏州读书几年,无论是眼界还是生活美好体验感,都是十分幸福的,我说跟同等分数线的其他学校比起来。因为听当年跟我高考分数线一模一样的朋友提起她的学校,好像总是有各色各样的xx同学和xx事情,但我都没有经历过这些糟糕的人和事,我想这是父母用金钱给我提供的又一个保护伞。(哎以后如何报答...


老学姐好像忍不住讲点过来人的经验,曾经我也以为我不会跌跟头,可是emmmm人在江湖谁能不挨刀呢,或多或少还是走了弯路。
从前我不是没有享受过美好的生活甚至忘乎所以,但是三年后的今天我真正意识到,所谓的舒适惬意瞥过一眼就足够了,最有意思的地方还是图书馆和你自己的心灵。(苏州的风情酒吧一条街你尽情的蹦迪 和外国友人一起喝酒畅谈 各式各样的日料自助 便利繁华的工业园区独墅湖金鸡湖的夜景 有时候让我觉得和别人相比,我们上这大学是不是太幸福了一点)
(划重点)最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专心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踏实。其实在哪所学校就读这都是最重要的,但我觉得这是我们学校同学普遍最欠缺的,也包括我自己。(为什么说我们学校普遍欠缺这些恒心毅力呢,大概是高考考成这个样子高不成低不就都是因为具备了聪明才智但是欠缺了多一点点的坚持(也许结论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但是就我三年观察和交流经验得出,身边80%的同学都是这个背景...


总之,即将来西浦读书或者大一大二还有点迷茫的学弟学妹们,在西浦你是为了考取一个更好的研究生,但意义绝不仅仅是如此。父母给你提供一个优异良好的环境,让你舒舒服服的学习,不需要考虑太多人情世故,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近一点,每周老师都有个固定时间在办公室里等着你去问题问人生经验问就职问选专业随便你想聊什么都行,但是你得去敲敲门见老师一眼吧。(哪个学校都有划水的老师 不做评价了)你们啊,一定要用这四年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才行,而最重要的品质就是 毅力、踏实。不是考前或者ddl前的突击与投机取巧,而是日积月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迈。即使靠刷往年考试题拿过高分,也希望你相信,知识绝没有捷径。有一天你一定会懂。


“苦口婆心”说的都是希望自己当年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幸好还有一年,学姐可要努力证明自己才行。谁还不是学习在班里佼佼者高考才翻车了呢(傲娇脸),所以啊得拿出个样子才行,嘻嘻。祝你们学有所成,今天学习从你们身上夺走的,未来一定会加倍偿还给你们。我一直这样坚信着。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1 18:54
作者:xsstbk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8432/answer/19715159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西交利物浦20级学生(7.27公布了奖学金名单,顺利拿到全奖),在江苏读的普通高中,高考比本一线高了约30分(选修ab),也拿到了综合评价加分(虽然并没有卵用)。
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庆典,我写此文一来是回顾反思我一年来的校园生活,二来给关心我的朋友们讲讲我最近一年的近况,三是给高中毕业生、毕业生家长等想了解西交利物浦介绍一下校园生活以及我对学校的看法。当然,已经被西交利物浦录取的同学建议认真读一下,会对在校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本篇文章将从语言环境、时间安排、社团与社交、身心健康、专业学习、生活开销、学费性价比、一点额外的想法这几个部分展开展开。
在我高考前,我就已经把西交利物浦当作我最坏的打算,结果还真就上了西交利物浦,虽然我的分数刚好够到隔壁苏大的护理专业,但不想进去转专业折腾了。我高考前思路很简单,参加高考并且准备出国或去香港(留后路),后来由于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原因就放弃这个念头。后来又有了疫情(加上我懒),更坚定了我在家附近上大学的打算,研究生再去国外念。所以,中外合办大学进入了我的首选考虑范围。我一开始申请了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dku初审过了在家里折腾了好多天搞线上考试,结果复试成绩还是差了几名意外落选。然后,我剩下的选择也不是很多了,985和好的211也没考得上,就去了西交利物浦。
【语言环境】
来西浦之前,同样要来的几个朋友都去学雅思了。而我因为本来就考过雅思,暑假里就在家里躺了一个月,所以,来之前还担心无法适应全英文教学。但来了西浦,发现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挺一般的,自己的半吊子英文还混得下去。我对西交利物浦良好语言环境的幻想在一周内就得到了破灭,这个中外合办大学就没啥外国人(听说疫情之前情况好点),基本上都是中文交流(听说NYU疫情以后大家也是中文交流了)。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我便参加了英语辩论社团,但自己也没怎么认真对待,提升有限,社团活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搞得还不错、人也不多,可惜第二学期指导老师就不怎么搞了,可能也与学生参与度不高有关。英语氛围相对较好的就是英语课(eap),我在体验周感觉不错,但正式课我觉得不仅无聊,收获还少,打分也是玄学(例如作文,我第一学期是95,第二学期是50,我有自知之明我的作文绝对达不到95的高分,也有自信不至于低到50)。此外,还有英语支持服务continuing support,我从来没去过,但大二还是想好好利用这样的资源。
【时间安排】
高考前,我一直有个成为教育家改变世界的梦想,我也想利用西交利物浦大学大一不繁忙的学业去实现我的梦想,可是我这个梦想在高考后就淡化了。西浦大一的课程安排确实较松,大家确实能匀出来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利用好这个时间。每当我闲下来的时候,除了刚开学的时候还会去看看书,我就总想去玩,但又不知道去哪里玩,也不知道叫谁陪我玩,第二学期上半学期基本是三天两头晚上打牌,把作息都打乱了。西交利物浦的时间表是从9点开始的,比一般大学晚一个小时,但就算是九点,还是有很多人起不来床而翘课(包括我)。并且西浦的出勤不算成绩,所以旷课率特别高。如果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那一类的,估计就有很大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但对于那些从高中被安排好的时间表的生活出来的学生来讲,如何做时间管理,选择当下的时间干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毕竟,时间是最公平的)。
【社团与社交】
填满这些空余时间的一个方式就是参加社团活动,我刚开学的时候就报名了很多的社团,而且也很想交到新朋友,加了不少人微信。但逐渐的,我对社团活动也感到厌倦,很多组织类社团就是开会、打杂,很多社团里认识的人也并不想和他们做朋友,95%加了微信的人对我的生活最大的影响就是我看到了不同的朋友圈,但所幸还是遇见一些人处得还不错。我一方面觉得我关系好的朋友太少,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去认识一些高质量的朋友。毕竟,孤独也是成长的重要一关。我现在基本就只参加一些运动类的社团,保持锻炼。当然,我下面也期望我在交友的时候能更加积极主动的认识那些优秀的同学,给自己打造一个更为积极的社交环境。
另外我自我反思一下,我有很多社团活动、聚会等没有去,这样使我错失了一些认识朋友的机会,也可能导致你在这个圈子里的边缘化。其中大部分确实是对这个团体不感兴趣了,但还有少数圈子没有融入是有点遗憾的。如若以后参与聚会等,我觉得可以做到不迟到,放轻松,更主动,多尝试和更多的人聊天,融入到舒适的社交状态。
【身心健康】
我现在参加运动类社团的另一个原因是大二就没有体育课了,但大一的体育课还是很丰富的,我上学期选的高尔夫,下学期选的攀岩,还参加过一次击剑体验课。西浦没有强制跑步,但事实上保持运动是必须的,我觉得学校健身房非常的好,就是得注意抢票。西浦没有强制熄灯,大家睡的都偏晚,宿舍隔音也不大好,进而自己的睡眠也受到影响,我戴降噪耳机还是无法入睡,现在就戴好朋友送我的3m耳罩入睡,那个很不舒服,但至少能把噪音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但其实睡眠是健康之本,千万不要以为年轻就可以任意消耗,有条件的可以出去租房子,但超过两千一个月的合租价格有点贵。
心理健康方面,学校有免费的心理咨询,但需要提前预约,虽然咨询师水平也不符合我的预期,但至少给了你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此外,我参加过一次冥想体验课,感觉很有收获。
【专业学习】
我想从课程安排、师资力量、自习氛围、专业选择谈论学习的话题。
西浦较多学分的课程都是可以自己选的,但可选择的范围很有限。当然,如果想拓展兴趣,有各类没有学分的选修课可以体验,我去过一次茶艺课,免费品茶,感觉不错,准备以后可以多去几次。
西浦大二至大四为专业课,大一都是通识课。西浦没有马克思的课,还是挺可惜,资本论这么重要的书我还一直没看过,不过课余时间不妨自己研读一下。取而代之的是四门cct通识课:自我管理、中西方文化、中国近代史、道德与法律。这几门课都会要求同学们回帖,类似于写知乎回答,但是得写得相对学术一点,也会有查重,我今年知乎的回答大多都是节选自我cct课程的回帖。
英语课在本文最开始提到过,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数学课。不论是数学课还是cct,老师的水准差异比较大。比如,我线性代数的老师虽然简历光鲜(北大-耶鲁-耶鲁),但是上课不知所云,发邮件也不回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去蹭其他讲的好的老师的课,但我刚到大学时不太灵活,直到第一学期最后一个月才换了一个老师去听课。总之,西浦的师资力量还算是合格的,大牛教授很少,退休返聘的教授教师(主要教大一数学)、年轻老师(比较亲和好说话)、国外老师比列较高。
总体来说,老师们的道德水准还是较高的,绝大多数都可以放心地把他们当作是我们可以寻求帮助的人。外国老师里,也是友善、具有国际视野的多,有意愿的可以找他们聊天扯皮。此外,我记得有一次有个老师在课上有个同学咳嗽后,调侃中国人体质比较弱,因正值covid敏感时期,好几个同学带头举报/在朋友圈网暴,第二天那个老师就被学校开除了。政治立场问题,说句讽刺的话,那些欧美老外们的亲欧美程度,还不及我小学的某位好像还是党员的科学课老师:每次课上,她基本都要对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宣传一遍国外人素质高,中国人素质低等“公知”思想。
谈到学习氛围,其实重点还是取决于把自己置身于何种环境中。西浦人多、圈子多,夜夜蹦迪的多,通宵打牌、麻将的不少,认真学英语、考证、考g、刷分、实习、创业的也很多,如果你想要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在学校还是比较容易找得到的,略微烦人的是有时候有些人在图书馆或者课堂上打游戏。
重点来了,志愿填报时西浦进校分的专业都是无效的,西浦真正的分专业是在进校后,会参考大一上的课程选择和分数(例如我们这届,如果想学应用数学专业,得修过mth017/029,我就是没有选这两门课,所以就选不了应用数学专业)。西浦较强的学院我个人认为是商科,西浦国际商学院是通过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质量改进体系 EQUIS和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三重认证,从老师个人到考试评分规则都是高水准,就是部分热门专业人数多,师生比相对较低。此外,虽然我学的某工科专业以男生为主,但据说商科上课的时候就是美女时装秀。
【生活开销】
西浦的学费一年是8.8万,一年综合最低消费我觉得大概是13万,2到国外去得*3。加上读研,我觉得家里至少五年准备100万。学生群体富二代占比应该不高(也有可能是我认识的太少),大多数都只是条件还可以的普通家庭。校园整体的环境对消费的包容度其实比一般大学更高,你省吃俭用没人嘲笑你,你买奢侈品也没人嫉妒你(至少我和我身边的朋友是这样子的)。
西浦的吃住整体一般。宿舍在学校外面,2200一年,离学校有点远,需要坐公交或者骑车到校。学校食堂种类少,价格贵,但宿舍区也配有食堂。但学校里有人均50的东厅和西厅,比较适合三五好友去开小灶。学校旁1km有个翰林广场,里面也有不少人均50左右的餐厅,比较适合社团聚餐。宿舍区夜里有路边摊,价格贵、不健康、环境差,还得躲城管,我是不太喜欢,但有人喜欢,就算冬天冷的瑟瑟发抖的时候生意还是很火爆。
据我接触到的范围,不少人的生活费是3000左右,我个人最节省的一个月花了两千多点,但是花销稍不留意,就很容易超过四千。最高的应该是开学第一个月,由于当时微信零钱比较多,加上刚到学校要置办物品,又无脑加社团交了一千多社费,我那个月的生活费直逼八千,后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反思(如下),并且开始在手机上记账,生活费才逐渐控制下来。
大学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22 赞同 · 5 评论回答
【学费性价比】
2+2+读研差不多要150-200w。
讨论范围内的家庭财力定位:学费不至于卖房或者节衣缩食(如果真是这样来之前请再三思),但家里并不是特别有钱(假定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100万以下)。
学费买了些什么(申请国外研究生的优势,适应国外读研的优势,一群家庭条件差不多且人生规划差不多的同学,更开放包容、更国际化的环境……)
凡有选择、必有代价(请各位算清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可以思考机会成本:100万之于家庭整体的经济情况有多大影响?把100万省作自己事业的启动资金会不会更值?或者每一年从其他方面投资自己25万会不会更值?但我觉得如果上普通一本,可能一方面课程多,没有足够多的可支配时间,另一方面视野狭窄,找不到投资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的目标中有上ucl/ic的研究生,或者做一个更国际化的人,中外合作大学肯定是一个好选择(因为读国内高校你申国外研究生难度大,直接去国外读大学花的钱更多且可能会不适应)
【一些额外的想法】(更新中)


我认为西交利物浦是全中国最适合创业的大学(之一)。为何下此定论,因为西浦有广大具有消费能力的学生,很容易在校园内打开市场。我听说过一些校代赚得盆满钵满,学费都回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大具有消费能力的学生+几乎所有消费者都有出国的需求+该行业巨大的暴力),西浦的周围有一大堆留学机构,留学产业链在西浦周边非常发达。但由于机构聚集太多,市场早已从蓝海走向红海,恶性竞争很普遍。很多无良机构非法获得学生信息,打电话骚扰;更有甚者,给本就迷茫的学生们制造更多的焦虑来进行推销,给整个校园都带来巨大负能量。当然,里面有个思路,就是组织学生去机构做咨询,让机构给介绍费,但就是死心不买产品,反过来薅机构羊毛。
大一如何选课:有志于学数学,一定学最难的数学(即建议数学系学生学的),难的可以向下兼容,但简单的不能向上兼容。选修课sat001好拿分,两个小时的考试我一个小时的时候走的,大概走的时候考场里面已经没几个人了;ent001不知道在教什么,考试做海报,分极低,如果想水的话可以考虑这个。
(小吐槽)在这个年轻的中外合办大学,我看不到足够的精神文明的引领。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上西浦只是为出国前先适应适应,而西浦没有历史积淀的精神财富,只有申请到牛津剑桥研究生的模范学长学姐。越来越觉得上了大学以后,尽管有所挣扎,我依然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得肤浅了,脑子里基本被吃喝玩乐性占据,被各种欲望左右,放任自己,多巴胺阈值越来越高,缺少了克己复礼,没有了精神追求,迷失了人生意义,勉强独善其身。
2+性价比真低,西浦的优势就是在家门口花小钱读完英本,2+就丧失了西浦优势,不如转学Leeds。更何况我不喜欢英国的馆子,也不喜欢英国的天气。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