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协同增长,3月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 3月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至50.8%,6个月以来重新回到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10个,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 从分项指数看,生产指数(52.2%,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3.0%,比上月上升4.0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50.6%,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48.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48.1%,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文韬表示,3月份,随着稳经济扩内需稳外贸政策稳定发力,经济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同时外部需求也有所改善,市场需求较好增长。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3月制造业PMI指数上行的最大推动因素来自市场需求显著回暖。 体现在数据上,新订单指数升幅较为明显,且创近1年来最高,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在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 王青认为,前期降准、LPR降息相继落地,提振内需效果逐步体现,同时,近期政策面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叠加今年居民消费本身存在一定内生修复趋势,市场需求预期在3月开始集中释放,直接带动制造业新订单快速增长。另外,受周期性因素等影响,年初海外需求也在整体回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从数据看,外需改善幅度大于内需,同时,韩国3月前20天出口同比增长11.2%,越南3月出口同比增长15.0%,均较上期大幅回升,佐证外需正在持续改善。 此外,3月份指数回升还具有季节性特征,文韬指出,每年春节过后制造业都有所回升。 生产端方面,文韬表示,春节假期影响消退,天气逐步回暖,各地企业和工地全面开工复工,需求增长带动企业生产意愿上升,春节过后各地员工返岗上岗也对生产有较好保障,企业生产活动扩张。“结合来看,3月份,市场供需两端协同增长,经济基本面趋于改善。” 王青特别指出,3月新订单指数为近14个月以来首次高于生产指数,显示当前宏观经济“供强需弱”局面有所改观,有助于缓解物价偏低压力。 从价格端看,3月制造业PMI中两项价格指数“一升一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至50.5%,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至47.4%。 王青认为,出厂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意味着短期内PPI同比将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背后是当前供应稳定而市场需求仍有不足。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主要源于受OPEC+持续减产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上行,抵消了国内钢铁、水泥、煤炭价格的下行趋势。 “上下游价格仍分处50%临界线两侧,且差距有所扩大,对企业盈利形成压力。”温彬说。 另外,3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1%、50.6%和50.3%,比上月上升0.7、1.5和3.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文韬指出,其中,中、小型企业PMI都是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特别是小型企业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上升尤为显著(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接近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超过8个百分点,两个指数均上升至52%左右)。王青认为,一方面源于前期政策面针对小型企业推出的定向支持措施(包括1月24日央行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正在产生效果,同时,近期国内促消费、扩投资政策全面发力,以及海外需求回暖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